(一)论幸福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快乐的真蒂。从古到今,许多人曾经试图定幸福的含义,然而纷繁复杂的文化酝酿出了各种各样的幸福观,人们都把快乐之树种在了各自的心田上。但是,不管是顺应自然的知足常乐,还是勇于进取的不知足常乐。不论是明智通达的与民同乐,还是极端自私的独自行乐,说到底,幸福卸了装壮就是物质与精神两种满足。幸福是否仅仅是物质满足?当然不是,幸福不是吃喝快乐的简单并凑,也不是个人私欲的肤浅满足。财富拥有者有时并不快乐,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法与快乐画上等号。因此,单纯的物质满足不是真正的幸福。人们是否把幸福的天平倾向于精神的满足,孔夫子见“有朋自远方来”即“不亦乐乎”;五柳先生爱读书,“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醉翁饮酒而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于是钱钟书先生提出的”一切幸福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被世人视为真理,但仔细想,觉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存在缺陷,有的时候甚至显得苍白无力。我常常看到给人带来幸福的音乐者在生活中却是痛苦的,辛劳的科学工作者获得成功后偶尔看到镜子里面鬓发斑白的自己,新中国也往往掠过一丝酸楚,我常常听到劳模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我心理很高兴!诚然,他们苦中作乐,变忍受为享受的生活无不显出他们的惊人毅力和高贵品质,但同时也不难看出他们的快乐包含着“克己”的意识,严格地说,这也不算是完全的快乐。许多足球迷特别崇拜2002年世界足球先生小罗纳尔多,都认为他在场上快乐,场下快乐。肯定是个幸福的人,但是幸福不是简单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应该是物质与精神和谐同一。纯物质精神的精神的满足都只能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幸福。精神与物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才能激活幸福的精神细胞;保持精神的愉悦,才能有信心和经理创造更多的财富。也许你觉得获得完全的幸福实在不容易。但是物质与精神并非鱼和熊掌。你完全可以兼得。关键要靠自己去追求去创造。幸福,只要你奋斗不息勇于创造,幸福的安淇儿将永远伴着你。(二)论幸福曾经有人认为幸福是拥有大笔的金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得到的事物或人就一定要得到,所有人都要听命于甚至服从于自己......对于这种说法,尽管我不赞同,但我也一样无权否定,我只能说“金钱+享受=幸福”。也许幸福的意义对于每一个来说是不尽相同的,但幸福的真谛对于每一个人却是一样的。当每个人在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幸福以后,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得到这样一个式子:快乐+痛苦=幸福;人的一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欢笑,必有泪水;有成功,必有失败;有快乐,必有痛苦;有幸福,必有苦难..... 如果要用生活诠释幸福,我认为我家的生活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35作文网 从我记事到现在,大约也有十年了,我虽然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没有那么了如指掌,但至少我还知道: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都不好,从来没有富裕过;但尽管如此,却没有人叫苦叫累、怨天尤人,家里的气氛一直都很温馨、融洽、和谐、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长大了,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学习上慢慢出现了一点一滴的问题,因而在我的学习方面家里渐渐出现了争议,后来延伸到了穿戴、玩乐......父母管的越来越多,我变得很苦恼,而且他们的想法是完全对立的,我夹在中间太痛苦了、太为难了。但这种局面并不会持续得太久,不一定哪天,父母的意见突然“中和”了;与此同时,在茶余饭后这种沉寂就会一阵纯朴的笑声打破,又回到了以前的欢笑。而我也真正的体会到了幸福的真谛;它并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去修饰,需要的只是一个真诚相待的心而已。35作文网 在我的生活中,也许穿的不是绫罗绸缎,也不是什么名牌,但自己却觉得大方舒服;也许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什么满汉全席,但自己却觉得美味无比;也许住的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什么别墅,但自己却觉得冬暖夏凉;也许我的生活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高贵富裕,但至少我的生活幸福温馨,更加快乐踏实、问心无愧;也许我的生活平淡但却不乏味,在我的心里,这种生活远远超越了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裕人的奢侈生活,甚至在我看来,可以说赛过了神仙。我之所以可以在有痛苦的平淡生活里一样感受到快乐,感到满足,我坚信,不是因为我苦中作乐而是因为我真的体会到了幸福的真谛,它能带来的不只是快乐,还有痛苦中的欢笑和泪水。35作文网 我曾经听过一个人这样说“人的一生中有一死,当我们将要离开时什么也带不走,唯一能够带走的就是我们那份温馨而美好的回忆。”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仔细想想,如果这份回忆里少了那包名为幸福的佐料,这份回忆的味道又怎么会美好香甜呢? 幸福,也许每个人都拥有过;因为每个人心中的“幸福”都不一样,自然得到的幸福也就不一样。然而幸福的真谛却不一定属于每一个人,也许我已经感受到了幸福的真谛,也许明天我就会失去,也许我会拥有一辈子,再也许......真正的幸福是来之不易,一旦拥有就别错过。
有人说,幸福其实很简单。是的,幸福不一定多么宏伟惊人,幸福就像初春新雨后冒出的笋尖,稍一低头或弯腰便能发现它遍布足下;现在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优秀的 作文 ,如果喜欢这篇 文章 可以参考学习。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幸福是什么作文1
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
幸福就是当我看不到你时,可以这么安慰自己:能这样静静想你,就已经很好了。幸福就是我无时无刻不系着你,即使你不在我身边。
幸福就是每当我想起你时,春天的感觉便洋溢在空气里相思本是无凭语~~~~~~
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风浪多大,你都会知道,家里,总有一杯热腾腾的咖啡等着你
幸福就是当相爱的人都变老的时候,还相看两不厌。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来的日子是一生一世,从人间到天堂……。
幸福是什么作文2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朋友聚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那温馨的感觉。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涌进我们心田的那甜甜的滋味。
……
幸福是什么?感受到幸福是什么滋味?直到昨天我才明白,明白幸福是什么感觉。
当我们知道吕老师的生日就在星期五时,我们的心里,不知有多么高兴!当时我们就决定,一定要为吕老师办一次生日!
当我们在策划怎样为吕老师办生日时,我们都是那样的开心,因为我们终于可以报答吕老师这么多年得我们的付出,对我们的关怀……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吕老师的生日到了。那天下午,吕老师被蒙者眼睛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目光都随着她的身影而移动。当同学们为老师揭去面巾的那一刻,吕老师几乎惊呆了,她不曾想,我们竟会给她这么大个惊喜!
一件件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慢慢奉上,一份份充满爱心的礼物展现在吕老师的面前,转眼间,泪水涌出了她的眼眶。吕老师哭了,吕老师在我们面前第一次哭了。刹那间,我明白了,什么叫幸福……
“我们虽然只有37度的体温,却燃烧着一颗602度永远爱您的心!”这声音响在同学们的耳边,更响在吕老师的心里。
幸福是快乐,幸福是感恩,幸福是永恒。我们和吕老师在一起六年了,一起经理过多少风风雨雨,可去马上就要分开,我会珍惜现在的时光,把它永远留在心中……。
幸福是什么作文3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彼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孤独者的幸福,是和友人一起去采撷。
——题记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每个人心中定义各有不同,也许有人会说幸福是功成名就、幸福是穿金戴银、或者是华室美宅……。诚然,拥有这些的确可以说是幸福,但没有这些就不幸福吗?
幼小时,能每时每刻伴在父母身边,享受着父母的溺爱,会因一块糖果、父母的宠爱而觉得心满意足;年少时,当伤心,遇到挫折时,能有同学,朋友以及父母老师的呵护、安慰而感到心情愉快。小酒馆里怀抱一管大烟杆半闭着眼品味的老农人;小水珠滚落在铁桶里响出了清脆,美妙的声音,奏成了动听的音乐;庄稼里挺立着丰硕的、硕果累累的农作物,农民望着这些,笑语不停……这些都是熟悉而又平凡的,难道这些不是幸福吗?
幸福,并非遥远如海市蜃楼,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拥有父母的宠爱不也是幸福吗?拥有哗哗的自来水不也是幸福吗?拥有美满快乐的家不也是幸福吗?对于失明的人来说,拥有三天光明是幸福;对于失聪的人来说,拥有一刻的听觉是幸福;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过得好是幸福;对于老师来说,学生们能学业有成是幸福;对于农民来说,硕果累累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到底是什么?这恐怕难以得到最准确、一致的答案。每个人心中对幸福的定义各有不同。其实,爸爸的训斥,妈妈的唠叨也是幸福。当你远离家时你就会知道——幸福来来去去犹如旋转的灯塔上部的灯光,忽明忽暗,当它乍然亮起的时候会给你无限惊喜,而若长期处于灯光之下,你就会无动于衷。
小时候的我们,能每天都吃好多好吃的糖果,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现在的我们,能和好朋友一起谈天说地,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幸福;成年的我们,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的我们,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吃顿团圆饭就是幸福……这些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不要总希望有轰轰烈烈的幸福,因为幸福多半只是悄悄地向你走来。你也不要企图把幸福的水龙头开得太大,因为细水长流般的幸福更耐人寻味。幸福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也许一不小心,你就会错失了与幸福相遇的机会,请好好地珍惜已拥有的幸福。幸福是小气的,会因你冷落而离去;幸福是脆弱的,会经不起轰烈的浇灌而离去;幸福是有限制的,会因你贪婪而离去,它的离去是静悄悄地、无声地。
幸福是什么?锦衣玉食是幸福,粗菜淡饭也是幸福;朱门豪宅是幸福,柴门茅舍也是幸福。一切的一切,它们在幸福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重量。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不能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幸福,那么就让我们张开双手拥抱一个个平平淡淡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作文4
幸福是什么?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的身旁。如果你从你的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幸福,而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卖火柴的小女孩从早到晚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在最后时刻先后划燃了4根火柴。在第一根火柴中,小女孩看到了能带给她温暖的火炉,我们可以想象小女孩有多冷,而我们每年的冬天都是烤着火度过的,难道我们不幸福吗?在第二根火柴中,小女孩看到了肚子里塞满梅子、苹果的烤鹅,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有多么饥饿,而我们饿过吗?我们从来就没有感受过真正的饥饿,我们不是幸福的吗?而第三根火柴带给她的,是一棵高大美丽的圣诞树,上面有许多彩色图片,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我们唾手可得的东西,小女孩却只能奢望,只能在幻觉中去寻找。我们还不幸福吗?而第四根火柴中,她看到了朝思暮想的老祖母,她是那样的温柔、慈祥、和蔼。我们看得出那是她对亲人的思念。而现在,亲人在我们身边,我们却还认为他们唠叨,我们还不够幸福吗?最后,小女孩幸福地死去了,谁也不知道她是在怎样明亮的光辉里和她的老祖母一起走进了新年的快乐之中。
有一只小狗问狗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狗妈妈回答:“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它想抓住走进的尾巴,却怎么也抓不住。狗妈妈说:“傻孩子,幸福你想抓是抓不住的,而你向前走,幸福自然会跟着你。”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能发现幸福的眼睛。能发现幸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让我们拥有发现幸福的眼睛,拾取幸福,拾取人生……
幸福是什么作文5
有人说,幸福其实很简单。是的,幸福不一定多么宏伟惊人,幸福就像初春新雨后冒出的笋尖,稍一低头或弯腰便能发现它遍布足下;抑或是在盛夏乡野的天空中,偶尔抬头便可看到的漫天繁星。幸福就是喜悦,发现生活之美的单纯的喜悦,只要伸手就能触到。有一颗永远不老的心,平和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幸福便处处皆可捡拾。
幸福可以是寒冬中一丝温暖。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十分寒冷。那时单薄的身子抵御不了寒冷的侵袭,双手冻得通红。而身旁的妈妈发觉我的窘态,便用她温柔而纤细的双手握住我的手,同时把我另一只手放入她同样温暖的口袋中。这时的妈妈就像天使一样,脸上泛着微笑,而我的手被温暖的母爱包裹着,这温暖渗透入我的皮肤,流向全身各处,比最好的羽绒服穿在身上还要温暖。心头上萦绕着丝丝温暖的我,在妈妈的口袋里捡拾到了幸福。
幸福可以是清晨的一缕阳光。在暑假,上了一天的课后,将一整天的知识尽数吃进脑子里的我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家倒头便睡。第二天清晨,还在睡梦中的我透过睡眼隐隐约约看见一缕阳光。我顿时睡意全无,心中莫名升起一种喜悦。是为自己在这都市之中还能享受到真正的大自然的光辉而喜悦,也是为自己休整完毕,又即将度过充实的一天而喜悦。感谢大自然,让我为今天而幸福,我从清晨的阳光中捡拾到了大自然馈赠的幸福。
幸福还可以是平淡中的一次甘甜。放学回家之后,又见到久违的家人,心思从繁重的作业中抽出来,迎接家人温馨的拥抱。一向严肃刻板的爷爷也露出了笑容,像往常一样开始认真地为我削一只苹果。平平淡淡的一周学习中难得回家两天,我细细咀嚼这只苹果,只觉得无比甘甜。人的味觉就是这么容易被满足,心理也如味觉一样容易满足。我从苹果的甘甜中捡拾到了生活的美好的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是一丝温暖,一缕阳光或是一次甘甜,只要有一颗不老的心,有着积极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捡拾幸福!
开头:感情的事情,不应该拿来这样推己及人。毕竟,对方的情况,和你并不一样。对方的个性。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和你不一样。关于幸福,我们宁愿“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而不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不幸案例,送进脑海里。幸与不幸,常常只在一念之间。换个角度看待幸福与不幸福吧!当你看见别人幸福时,不妨问问他们经营幸福人生的成功之道,让自己有学习的机会。当你见识别人的不幸时,在同情之余,静下心来冷眼旁观,找出造成这些不幸的蛛丝马迹,自我惕厉。幸福,是一种习惯。一个小动作、一种思考的方式、一项反映行动……日积月累之后,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像幸福接近。相对地,不幸福,也是由负面的习惯累积而成的。它,让你离幸福更远。幸福是什么?怎样才算幸福?千百年来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不同经历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感悟,但是“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种,幸福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对幸福不要有太高的奢望,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之中。古人说“知足而常乐”其实就是一种幸福,只要快快乐乐在平淡中生活,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幸福是双向的,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的时候,要关爱别人,给别人幸福,如果一味追求自己的幸福,也许就伤害了别人,所以,幸福是相对的,是平等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了,这两个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可现在,我却怎么也感觉不到。日子一如既往,我活得平平淡淡。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匆匆忙忙,加上繁重的作业和压力,我连曾拥有的平淡从容的心情都没有了,心情真的很压抑,更别说幸福的感觉了。虽然有家长的呵护和优秀的老师在身边,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每天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和一张张充满微笑的脸,我总在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充实和快乐,他们很幸福吗?我一直不明白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一直很向往幸福,很渴望永远享受别人口中的那个一触碰到就感觉很快乐的幸福,我一直以为我不曾享受过幸福,却不知道原来幸福一直光顾着每一个人,包括我。生活犹如一条蜿蜒的小路,周围鲜花飘香、彩蝶飞舞、美果可口,但我们很多人却宁愿舍近求远去寻找幸福,偏偏不愿意享受近在眼前的幸福。我们都渴望生活中完美而永远幸福的"金罐子",却对那些不足以实现的细枝末节置若罔闻,对那些不能使成功一步到位的点点滴滴置之不理。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但它常常点点滴滴地出现。等我们把它一粒一粒地聚集起来,很快就会集满一筐。幸福存在于细微处,要用心去感觉。此时此刻,我周围有那些点滴的幸福呢?结尾: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只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用坦然平静的心去体会,用知足常乐的意念去存储,对生活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坦然,幸福的感觉时刻就在身边。想想,幸福其实很浅很浅。也许,我们真的可以做些什么。在触手可及的细节里,在不曾在意的生活中,带给别人想要的温暖。幸福无底线,幸福无极限。站直身体把握自己的命运,向它抗争,向它宣战!奋斗无止境,追求无止境,在奋斗与追求中去创造、享受真正的幸福吧!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观点: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关于幸福呢,有很多种。比如,家庭和睦叫做幸福,情人之间的相互爱慕关怀也叫做幸福,有一个丰富物质生活的环境也可以叫做幸福。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之中。幸福是你的感受,不是别人的评价。幸福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幸福是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幸福是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幸福是有健康的身体和一颗健康的心。幸福是曾经生活过。幸福是支持人生活下去的勇气。幸福是苦尽甘来的果实。幸福是游子回家的指南针。幸福让人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的指引。论据: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之中:一个年轻人整天闷闷不乐,慨叹世之不济,他没有富豪的万贯家财。有一天,一位神仙对他说:“年轻人,把你的手给我,我给你万贯家财。”年轻人想了想:手做饭做事,怎么能给你呢?不行!神仙又说:“那把你的腿给我,我也给你万贯家财。”年轻人想了想:没了腿便无法走路,无法行动,还是不行。神仙笑了,说道:“年轻人,你是多么的幸福呀,你的手和腿可都是你万贯家财换不来的呀!”是啊,年轻人很幸福,他拥有的不只是“万贯家财”,只是他没有意识到罢了。很多时候,我们就如同这个年轻人,对自己身边的幸福缺少发现。幸福就是助人为乐:有一个寓言,曾经有四个富豪的子女,虽然他们家财万贯,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比其他人更幸福,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幸福。他们到处询问,什么是幸福,有人回答:住豪华别墅就是幸福,有人回答:开名车就是幸福,也有人回答:天天不用劳动能吃到美味就是幸福,显然这些答案都不是他们所要的,他们很失望,只能继续寻找。最终他们来到了一个荒岛上找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并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幸福,只是请求他们:孩子们,帮我做件事吧。孩子们说,只要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别说一件,十件百件都可以。于是老人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想到外面看看世界什么样。于是孩子们分工合作,砍树、扎木筏。在离开的路上,他们四人又齐心协力的划桨,高唱歌曲。这时,老人问他们:孩子们,你们快乐么?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非常快乐!老人又问:那你们感觉幸福么?孩子们还是异口同声的回答:非常幸福。也就在这时,孩子们领悟到了:助人才是快乐之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不复存在了。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摸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呵。”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生之憾的危险,可以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觉到真正的幸福!幸福是苦尽甘来的果实: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奋斗。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奋斗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取。当你缺少了这一精神品质,你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生命的意义都不存在了那有什么幸福可言。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身居帝王之尊仍不停地奋斗,于是才有了“贞观之治”时普天下臣民的幸福;鲁迅奋斗一生,弥留之际仍握笔不辍,于是才有了文学作品和精神思想流传不朽的幸福;贝多芬身残志坚,为艺术奋斗终生,于是才有了《命运交响曲》在世界各地长响不止的幸福;居里夫人孜孜不倦奋斗于科学第一线,对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是才有了“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恒久幸福。 幸福不是满足,不是放松,不是停滞,而是追求,是奋斗,是生命价值的完美展现。现实的安逸固然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那绝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短暂快乐的背后是空虚,快乐的前面是痛苦;偶尔的成功固然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那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那种成功意味着终止,终止的生命便失去了活力。一个人如果仅仅存有灵魂的躯壳当然不会有永久的幸福。
如果在华北平原大量种植天然橡胶会一败涂地,落得血本无归。这个东西在热带,都还经常薰烟防冻。
是研究橡胶行业可广泛的用于日常生活。橡胶产业不仅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原料,该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非常广阔,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橡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橡胶产业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橡胶产业的发展受到供需关系、季节变动、气候变化、政治政局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因素较大。
圆珠笔里有个小弹簧,弹簧的弹性使笔芯方便伸缩。按压笔芯时弹簧变短,同时产生弹力,笔芯伸出去,松开手时弹簧变长,弹簧使笔芯缩回来。
圆珠笔油墨的色素是染料。油墨颜色主要有蓝,红,黑三种,其中尤以蓝色油墨使用最多。过去蓝色油墨中的色素成分是盐基品蓝和盐基青莲,溶剂是氧化蓖麻油,蓖麻油酸。由于盐基性染料不耐光(耐光度只有1级-2级),不耐热,不耐酸碱,所以耐久性差,现已被淘汰。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当用户在使用圆珠笔时,注意不要在有油,有蜡的纸上写字,不然油,蜡嵌入钢珠沿边的铜碗内影响出油而写不出字来。
2、平时避免笔的撞击,曝晒,不用时随手套好笔帽,以防止碰坏笔头,笔杆变型及笔芯漏油而污染物体。
3、如果遇天冷或久置未用,这时笔可能不出水,可以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划动笔尖,即可写出字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珠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笔芯
其实现在的圆珠笔钢珠严格的讲不是钢珠,是碳化钨球珠。
圆珠笔用的钢珠是过时的旧材料。
而且,我国才是碳化钨球珠的制造大国!
瑞士印度南美等地区都从中国进口球珠,因为主材料是碳化钨、中国是碳化钨产地大国。
圆珠笔钢珠已经是90年代的老旧技术!碳化钨球珠技术现在也在被陶瓷球珠技术取代。
陶瓷球珠技术现在都快有普及的趋势了。而且,中国又是高性能氧化皓陶瓷球珠的制造大国。
有些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像:
美国人自己造不出iphone吗?一定要富士康来造?
不是的,是因为美国本土造,吃力不讨好,成本贵的离谱不划算。
还有就是你看全世界能造车的国家有几个啊?
英国汽车现在就是一把心酸史~~~
英国可是把全国所有的汽车品牌,全部卖掉了。
是英国现在不行了?没能力造车了?
不是的,是现在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下,
英国本土造车已经没有意义了,成本太高了,没有必要了。
学生都不用圆珠笔,中国人一年写不完一支圆珠笔的用亿计算,全世界所有人用圆珠笔的量,刚刚养活日本和瑞典那两条生产线。
这个其实不是高精尖科技。
只是市场太小,容不下更多的生产线了。
教学目标:探究:1、能发现使圆珠笔芯伸缩的原因是有弹簧,通过实验能发现弹簧的特征。2、能举例说出与弹簧有类似特点的物体,会做物体弹性实验,并能感受到弹力的存在。情感:能举例说出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好处。教学重点:认识弹簧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弹簧的特征。教具准备:圆珠笔、气球、篮球、足球。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教学过程:一、 导入。二、研究笔芯能伸缩的原因。5、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用手拉,弹簧会变长。松手后弹簧又回到原来的长度。用力压,弹簧会变短。松手后弹簧又回到原来的长度。在拉压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当用手向外拉弹簧的时候,弹簧有一种力在向里拉;当用手向下压弹簧的时候,感到弹簧有一种力在向上顶。这就是弹簧的特点。三、实验应用:四、应用与拓展学生举例之后,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2、课外拓展。五、作业设计:见作业精选8六、板书设计;压-------------变长弹力(弹性)拉——--------变短六,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弹簧的特征。难点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弹簧的特征,教材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探究圆珠笔里的笔心为什么能很方便地伸缩,第二部分是通过探究有弹性物体的特点的得到弹力和弹性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一部分是教材的重点,只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圆珠笔芯为什么能很方便的伸缩,这个问题在上节课学生就提出过,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猜测圆珠笔为什么能伸缩,再让学生拆开圆珠笔到里面去探究,当学生拆开后就会很明显地发现里面有个小弹簧,那么是不是弹簧在起作用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实验呢?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提出各种假设,然后再让学生把圆珠笔里的弹簧取出来装好后再实验,接着我再次提问,圆珠笔还能比较顺利的伸缩吗?接着追问:你认为是什么在起作用呢?接着让学生把弹簧按上去后再实验。从而得出是弹簧在起作用,紧接着再提出疑问,弹簧为什么能使圆珠笔方便地伸缩呢?弹簧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时我看学生已经迫不及待了,急于想探究真相,于是我就发给学生弹簧让学生尽情的玩耍,通过:“拉”,“压”弹簧,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得出了弹簧有弹性的科学道理,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实可以把笔芯彻底洗干净,然后切成一段一段,然后可以漆上颜色画点花纹,串成珠帘,项链首饰,或者像串珠工艺品那样,做个小造型什么的。或者做成纸花的茎,总之就是可以用于DIY这方面吧。还有就是把笔芯都存起来然后一起卖到塑料加工场或者回收站。。 还可以做贴画!
《红字》讲述了17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奇灵渥斯遭遇海难,白兰以为他在海难中已经遭遇不幸。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后来丈夫齐灵渥斯却平安地回到了新英格兰,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当他查出白兰的情人是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便开始折磨这位愧疚不已的年轻牧师。最终,齐灵渥斯因偏狂报复而身败名裂;丁梅斯代尔不堪愧疚,身心俱毁,临终前在公开承认了通奸事实;只有海丝特勇敢地面对未来,准备带着女儿去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真正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家,因而一直享誉英美和世界文坛,至今盛名不衰。进入二十世纪,美国的文学日趋成熟,涌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这些作家无不从霍桑那里深受教益,无怪乎有人称霍桑是“作家中的作家”。
英美文学研究与网络文化:理论与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
《白鲸》的象征意义探析摘要: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白鲸莫比·迪克、捕鲸船裴考德号、船长亚哈等形象来探讨其象征意义。关键词:莫比·迪克;裴考德号;亚哈;象征意义《白鲸———莫比·迪克》(Moby—Dick)是赫尔曼·麦尔维尔最杰出的作品,是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性著作。小说叙述了一位名叫亚哈的捕鲸船船长率全体船员与捕鲸水手,追捕一条叫作莫比·迪克的白鲸的故事。莫比·迪克是一个令人心惊胆战、凶残狡猾的海中怪物,凡是捕鲸的渔民莫不闻风丧胆,谈鲸色变。亚哈的一条腿就是被它吞噬掉的。因此他决心捕杀白鲸,报仇雪恨。捕鲸船在大海中日夜搜捕,终于和白鲸遭遇。经过三天的追踪,白鲸终于被鱼叉标枪所击中。发狂的白鲸撞翻了渔船,船长亚哈被鱼叉标枪上的绳索缠住,一起卷入海中,最后两败俱伤,船沉人亡,只有船员伊什梅尔生还,向我们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白鲸》这部小说大量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其中的许多人物景观几乎都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作者正是通过多重奇谲的象征事物来表现他对哲学、社会、宗教等问题的深刻思考。陆地和海洋是小说中一对相反相成、内蕴丰富的象征物。一方面,陆地象征着安闲舒适,海洋象征着凶险莫测;陆地代表着封闭自足,海洋则代表着冒险求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陆地也象征着使人丧失精神生活的人类文明,而海洋则代表未受人类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与此相映,航海远行既可象征探索与发现的心灵历程,又可象征返璞归真的精神之旅。“烟斗”是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的另一重要意象,它的基本寓意是现实生活的日常享乐。借此寓意,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当以实玛利和魁魁格分享同一支烟斗的时候,不仅表明他们是在享受生活,而且象征他们已结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友谊;二副斯塔布整天烟斗不离嘴,象征他是一个注重物质生活享受的人;亚哈船长把烟斗扔进大海,则象征着他要放弃享受,下定决心去追捕白鲸。“裴考德号”捕鲸船的象征意义更为丰富。它代表人类生活的世界舞台,象征执著探寻自然界秘密的美国精神;代表原始文化的一叶方舟,象征基督教对其他“落后”文化的统治之地;又由于“裴考德”取自被灭绝的印第安部落之名,所以它还可以象征邪恶的人类世界必遭毁灭的命运。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无处不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地加以探析。一、白鲸莫比·迪克的象征意义莫比·迪克是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白色巨鲸,小说就以这条巨鲸的名字命名。“异教徒水手”把它当成海怪,疯子迦百列把它当成镇教神的化身,亚哈把它当作自己的仇敌,以实玛利则认为它代表着残酷的空虚和宇宙的浩阔。白鲸莫比·迪克有着“雪山一样的背峰”,它天生使人畏惧“,它突击的时候,一再表现那种无以伦比的充满机智的阴险”。它常常在大海里翻腾,施展出可怕的暴力,它曾使无数的捕鲸者葬身大海。它无处不在,并且会在同一时间里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连魔鬼本人也领悟不了它的真相”。它是不朽的,人们的铁叉对它毫无伤害,它身上插遍了铁枪头,却还能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白鲸”在这里成了一种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力量,进而它又被人们理解为世间一切“恶”的化身———凡是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附有恶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头烂额的东西,一切有关生命思想的神秘而又不可思议的鬼神邪说,一切的邪恶等等,都是莫比·迪克的明显化身。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理解和阐释白鲸的象征意义,这白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象征着那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者相对立的那种力量。正如批评家安妮特·鲁宾斯坦所指出的那样:“由于要在船上提取并储存油脂,捕鲸船实际上就成为一座流动的工厂。它是一种将现代企业与极权的君主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白鲸这个尚不被理解而又威力无穷的怪物,实际上是作者对资本主义强大的生产力既感到不可理解又感到恐惧不安的心理的真实反映。也表现出他对处在这一变动时代的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以及他们处境的深切同情。白鲸同时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征“,在它那硕大柔和的头顶,由于它那无法言传的沉思默想而挂着一顶雾气重重的华盖,而这种雾气……你有时看得到又被……彩虹耀得光辉灿烂,仿佛上天已经批准了它的思想似的”。白鲸还是大自然的化身。这样,小说的象征意义在于表明:人类如果一无止境地疯狂掠夺大自然,必将被大自然所埋葬。我们今天看到写于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白鲸》,不禁为其中的英雄感到遗憾,但是我们要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其实白鲸对亚哈及“裴考德号”的报复,就是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滥砍乱伐山林、滥杀动物、污染环境等行为,使得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了极大威胁。人虽然可以征服自然,但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人类就会像亚哈一样,也要付出沉痛的代价。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独立地生活,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人类必须要和自然和谐共处。就是说,人类不能单独复兴,一定要有自然的繁荣才能生存。一百五十年前的麦尔维尔已经预见了常人之未见。亚哈的“报复”行为的确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深思。在科技经济愈发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会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要和自然和谐共处,这样人类才能够继续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二、裴考德号及全体船员的象征意义《白鲸》描写的是一艘名叫裴考德号的捕鲸船在船长亚哈的带领下追击白鲸的故事。从表面上看,全书的焦点似乎集中在船长亚哈和白鲸莫比·迪克之间不共戴天的仇恨上,但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部曲折离奇的探险小说。小说中裴考德号全体船员向白鲸一步步的逼近以及他们的最终灭亡,象征着人类在社会、自然以至宇宙中的命运。而作者正是通过象征主义来表达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显然,裴考德号及全体船员的悲惨下场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首先,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灭亡。裴考德是美国印第安人一个种族的名字,在美国被白人殖民者占领以后,许多本土的印第安人部落和种族在和白人殖民者的冲突中被消灭了。裴考德就是一个已经被白人消灭了的种族。赫尔曼·麦尔维尔用这个名字来命名捕鲸船,象征着它必定灭亡的悲惨下场。其次,因为全书的叙述者伊什梅尔是这艘遇难船上的唯一生还者,他的叙述只是将业已酿成的灾难复述一遍而已。正如伊什梅尔所说的,船员们做着一切努力,千辛万苦地穿过那无垠的大海,只是为了奔赴他们的死期。他们天涯海角地跟踪、追逐,只是在搜索那条最终会毁灭他们的东西。作者安排唯一的幸存者来讲述这个故事,预示了裴考德号及全体船员的悲惨下场。三、船长亚哈的象征意义船长亚哈是白鲸的对手,那他又象征着什么?他是企图摧毁美和善的邪恶的代表,还是人类反抗的英雄?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主宰而徒劳地与宇宙力量抗争的狂徒,还是敢于搏击邪恶、探索宇宙秘密的勇士?亚哈为了报私仇,一意孤行,无视船东们的利益,置船员的生死于不顾,并且,他对水手们进行威逼利诱,最后使所有的船员除了伊什梅尔生还外,其余全都葬身大海。亚哈在这里成了比白鲸还要邪恶的魔王;他代表了人类意识中邪恶和黑暗的部分。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以理性和道德为原则,而是被本能冲动所左右,这就必然要酿成悲剧。船长亚哈与《旧约全书》中那个刻毒的复仇国王同名,而那位告诫船员们提防亚哈的老水手则被人叫做伊莱贾。亚哈从他的狭隘心理出发,认为白鲸咬掉他的大腿是出于一种险恶用心,是蓄意与他为敌。因此,他必须与这条孽鲸决一高低,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为了复仇,他可以违背船主的利益私自追杀白鲸;为了复仇,他不惜重金悬赏,花言巧语蛊惑人心;为了复仇,它采用威胁逼迫的手段让全船水手绝对服从他的意志;为了复仇,他甚至置全体船员的性命于不顾,孤注一掷,死不回头。他就像一头发疯的野兽,一步步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但是,亚哈又是一个敢于反抗神明、反对旧规习俗、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经验丰富的船长。他“跟可怕的大海斗争了四十年”,他有着“高尚的灵魂、伟大而古朴的心胸”。他操鱼枪敏捷而又准确,他曾刺中过无数条大鲸。他遭受过挫折,但他永远不会被击败。这时,他又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他像拜伦笔下的该隐那样背叛天意、铤而走险;他又似歌德笔下的浮士德那样永不满足、探索不止;他还像弥尔顿笔下的力士参孙那样义无反顾地与敌人同归于尽。因此,亚哈的性格是多重的、矛盾的。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也是复杂的、朦胧的、难以把握的。在他身上,善与恶并存,美与丑相共。四、亚哈追击白鲸的象征意义船长亚哈对白鲸莫比·迪克着迷似的追击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要看我们对于白鲸和亚哈的理解而定。如果说白鲸是邪恶的象征,那么此时,亚哈就是人类的英雄,他追击白鲸的过程就是人类对于邪恶的挑战,对于厄运的不屈服。而亚哈的永不放弃也正是人类面对邪恶时所具有的不屈的斗争精神的体现。如果说白鲸是大自然的象征,而亚哈则代表着黑暗的资本主义,那么此时亚哈对于白鲸的追击就是人类无节制掠夺大自然的过程,他及其船员最后的死亡命运就是大自然的复仇。但是无论怎样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亚哈与白鲸之间的矛盾正是人类与自然、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也正是促使人们不断觉醒以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白鲸》是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的全面总结,它描写了捕鲸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实际上,对于“白鲸”的象征意义众说纷纭:有人把它看作“善”的象征,有人认为它是“恶”的体现,还有人说它是不善不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代表。在作者的笔下“,白鲸”颇有神秘主义色彩。小说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还有很多,这种写作手法的使用使这篇小说意义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它被称为是一部“可以让读者任意理解的”巨著,深受读者和现代评论家的赞美。———————————————————参考文献:〔1〕程爱民.美国文学阅读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3〕杨起深.美国文学选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4〕马晓颖.复仇的代价———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评介[J].中国电力教育,2006.〔5〕孙建民《.白鲸》:一座深邃神奇的艺术迷宫[J].域外视野,2006,(10).〔6〕卢洁琼.试论《白鲸》的象征意义[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9).〔7〕刘杰.论《白鲸》中的象征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内容提要】作为一门超经验的理论性学科,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性品格必然以范畴的形式显现。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进行系统研究,是中国音乐美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 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音乐美学是研究人类音乐审美活动的一门超经验性质的理论学科。音乐审美活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音乐审美经验,一是音乐审美观念。研究音乐审美经验的,是音乐美学史,它以时间为线索,展示在音乐审美历史上,有过哪一些音乐美学家,提出过哪一些音乐美学理论。研究音乐审美观念的,是音乐美学范畴,它用逻辑关系为线索,把整个音乐审美历史看成一个广泛关联又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研究各个时代,各个学派的音乐理论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的,有没有发生争论,这种争论的背后,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价值取向等等。在二十世纪近百年的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中,我们在音乐审美经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史等基础性著作得以问世。相对而言,在研究音乐审美观念方面,我们还有所欠缺,这主要表现在,我们还没有建立一整套中国音乐美学的范畴体系。音乐美学作为概念存在还是作为经验存在,曾经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这种争论的背后,是音乐美学究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还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通过近十来年的探讨,大家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韩锺恩认为:音乐美学(Aesthetics in music)是人用理性的方式去研究人如何通过音乐的方式所进行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果的现象。[1]张前认为:“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2]赵宋光认为:“音乐美学是研究人类立美审美实践普遍规律与总体目的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3]王宁一认为:“音乐美学是研究人类音乐立美、审美实践普遍规律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4]音乐美学是一门超经验的学科[5],是从概念到概念的学科。[6]以上学者对于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尽管存在一些分歧,但还是一致承认音乐美学具有理性学科的性质。正因为如此,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音乐学家威廉•奥斯丁(William W. Austin 1920-2000)认为:“音乐美学至今仍然是德语国家的擅长领域。英语世界关心音乐的思想家(以及具有思想或没有思想的音乐家)都受益于德语的哲学传统。”[7]萧友梅说:“音乐是美学是推理的音乐理论”。[8]如果我们撇开西方音乐美学理论,单看中国音乐美学部分,从《国语》到《左传》到《乐记》,再到后代的各种乐论,都体现出鲜明的理论化倾向。中国的音乐美学是完全形态的理论学科。黑格尔说:“既然文化上的区别一般是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则哲学上的区别更是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9]既然如此,中国音乐美学的历史,也应该是一部范畴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系统地研究中国音乐美学有哪些范畴,这些范畴构成了一个怎样的体系。[10]这是由我们的学术进程和研究方法所决定的。近百年来的中国音乐美学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重要学术问题的辨析、中国音乐美学史的构建三项重要任务,产生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从研究方法上看,中国音乐美学长期停留在一般的专门史研究阶段,还没有进入理论史研究的层面。中国哲学、中国诗学都早已由普通史研究进入到范畴研究。相对而言,中国音乐美学研究明显有些滞后。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列传氏”的音乐美学研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的范畴史入手,去揭示和把握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开创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新局面,加速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西音乐美学的交流,是当前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迫切要求。一、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意义开展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并非把中国音乐美学史用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写一遍[11],而是以更加深刻的理论,重新审视中国音乐美学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把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引向深入。前苏联舍斯塔科夫:“美学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意义,而且具有价值意义。”[12]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是揭示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研究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陈列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音乐美学家,有过多少音乐美学的论著和观点,产生了多少命题,而是要揭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批判地继承传统中国音乐美学的优秀遗产。作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思维,音乐美学的存在方式必然是超经验的,甚至是从概念到概念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就是音乐美学范畴发展的历史,也就是音乐美学范畴提出、发展、聚合、裂变的历史。我们要对中国音乐美学进行深入地研究,就必然要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是怎样提出的、怎样丰富的、怎样发展的,这些范畴由不完整到完整,由单一到系统,由音乐美学领域到非音乐美学领域,或由非音乐美学领域到音乐美学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中国音乐美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才能揭示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规律。二、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是突显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特征的基本途径。中国音乐美学究包括了哪些基本范畴?这些范畴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是怎样规定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基本特征?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3]三、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史,是研究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蒋孔阳先生说:“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主要是乐论。我国古代最早的美学思想,主要是音乐美学思想。”[14]中国音乐美学理论是中国艺术理论的原理论,许多中国艺术理论范畴都是由音乐美学范畴派生出来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新石器时代,音乐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至今能从出土的陶器上看到大量的乐舞图案。甲骨文和金文当中有大量的乐器的名字,这说明,在殷商时代,音乐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周礼》和《仪礼》中记载了周王朝严密的音乐组织和音乐制度,秦汉以来,又产生和完善了乐府制度,诸子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音乐故事。在文字符号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以前,音乐不仅仅是人们表情达意的手段,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中国的礼乐文化,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起来的。[15]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先秦史志、诸子百家大多都参与了讨论。《左传》、《国语》、《诗经》、《尚书•尧典》、《易经》、《仪礼》、《周礼》、《管子•地员》、《墨子•非乐》、《荀子•乐论》、《礼记•乐记》、《吕氏春秋•音律》、《吕氏春秋•制乐》中都有音乐理论的记载。这表明,音乐美学理论是中国思维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完备的理论形态和内在的逻辑性。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研究,能极大地丰富中国理论思维的成果,有助于提高我们整体理论思维能力。四、研究中国音乐美学概念、范畴,是揭示中国音乐美学特点的重要方法。中国音乐美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与中国音乐美学具有一整套范畴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说,在中国理论史上,没有产生专门的音乐美学家,但却出现了许多独特的音乐美学范畴。这些范畴,构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独特的言说方式,形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的独特品格。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与其他思想范畴密切相关,甚至很大一部分思想范畴是从音乐美学范畴中转化而来或受到音乐美学范畴的影响,同时,一些其他思想领域的范畴也影响到音乐美学范畴。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发展,可以探索到中国音乐美学的历史脉络;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与其他思想范畴的关系,可以弄清楚中国音乐美学的品质。五、研究中国音乐美学概念、范畴,是实现中西音乐美学思想交流与共享的重要途径。中国音乐美学要实现与外国音乐美学的交流,就必须有自己的言说方式与言说系统。如果没有一套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在中西音乐理论对话中,中国音乐美学将处于失语的境地。中国音乐美学是世界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文化圈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能把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在中、日、韩汉字文化圈中作影响研究,或与西方音乐美学范畴作平行研究,将极大地丰富世界音乐美学体系。二、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体系 在漫长的音乐美学发展历程中,到底产生了哪些音乐美学范畴呢?我们暂时以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范畴命题的出处、今译及美学意义》所录100个音乐美学范畴为依据,[16]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整体情况作一个大致分析。中国音乐美学范畴陆续产生自先秦到清代的漫长的历史时期,但时间分布却很不均衡。先秦时代,就产生了48个音乐美学范畴:和;声一无听;新声;修礼以节乐;耳所不及、非钟声也;乐从和,和从平;声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省风以作乐;无礼不乐,所由判也;中声,淫声;德音;哀有哭泣,乐有歌舞;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文之以礼乐;乐则《韶》、舞,放郑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非乐;察国有之所以亡者;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与民同乐;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法天贵真;天籁;心斋;坐忘;无声之中独闻和;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乐者乐也;审一定和;中和;礼乐;以道制欲;美善相乐;乐以道乐;濮上之音;亡国之音;靡靡之乐;悲;乐本于太一;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以适听适则和矣;凡音乐通乎政。产生于汉代的音乐美学范畴有17个:无声之乐;意;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乐者,德之华也;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礼外乐内;乐者,天地之和也;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德音之谓乐;发乎情,止乎礼义;中正则雅,多哇则郑;琴德最优;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移情。魏晋时期的音乐美学范畴有7个:声无哀乐;音声有自然之和;躁静者,声之功也;声音以平和为体;音声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隋唐以下的音乐美学范畴有28个: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水乐;不得其平则鸣;有非象之象,生无际之际;正始之音;此时无声胜有声;唱歌兼唱情;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发于情性,由乎自然;以自然之为美;有是格便有是调;诉心中之不平;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论其诗不如听其声;人,情种也;以痴情为歌咏,声音而歌咏,声音止矣;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声争而媚也者,时也,音淡而会心者,古也;不入歌舞场中,不杂丝竹伴内;必具超逸之品,自发超逸之音;藉琴以明心见性;希声;无促韵,无繁声,无足以悦耳,则诚淡也;惟其淡也,而和亦至焉矣;丝胜于竹,竹胜于肉……。纵观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发展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先秦时期,是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发韧期,出现了大量的礼乐原范畴和学术争论,决定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基本框架。第二个时期为汉代,是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系统化的时期。《乐记》、《史记•乐论》对先秦时期尚处于自由状态分布的礼乐范畴进行了整合,形成了较为纯粹、系统的礼乐理论体系。第三个时期为魏晋时期,是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丰富和转变的时期。嵇康、陶渊明等继先秦诸家之后,对礼乐理论范畴体系中的一些基本命题进行了否定。第四个时期为隋唐以后,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时期,礼乐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遭到不平则鸣、发乎情性,由乎自然等范畴的挑战。第五个时期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学界为顺应世界音乐的发展,围绕振兴国乐这一课题而进行的探讨。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现代转换与新生时期。就逻辑结构而言,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有的学者根据马克思主义“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提出“音乐美学的逻辑起点,也许应当从一个乐音上的乐理(物理)——心理(生理)二重性的分析开始”的理论。[17]从哲学上说,这样的提法是不错的,但从中国音乐美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做二重分析似乎远远不够。因为中国音乐美学涵盖的范围远比二重结构要宽泛得多。也有些学者认为,中国音乐思想包括声、音、乐三层结构。万绳武说:“夫治乐者有三趋,其旨各不同:有乐政焉,有乐理焉,有乐声焉。奏文乱武,康乐和亲,出之以征诛,入之以揖让,此乐之政也。王者习之,以兴天下,乐之属于治术者。聆音察理,以物和声,正之以宫商,继之以律吕,此乐之理也。儒者习之,以永后世,乐之属于学术者。调丝弄竹,悦性陶情,托声调之抑扬,写胸襟之郁鬯,此乐之声也。技者习之,以鸣一时,乐之属于艺术者。”[18]据我们的观察,中国音乐美学包括“感觉与感知(声)——序化与象征(音)——礼乐制度(乐yuè)——价值认同(乐lè)”四层结构。《乐记》中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即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是音乐的基本手段和材料,《乐记》说:“声者,乐之象也”。声具有物理属性,是中国音乐范畴空间的第一层。《乐记》中说:“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又说:“声成文,谓之音”。“变成方”、“声成文”,都是文之以礼乐的意思,是将自然音响序化、体系化、象征化,并用金、石、丝、竹等乐器表现出来。这个音,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感叹和摹拟了,它深深地打上了人类生活的印记。音是中国音乐范畴空间的第二层。《乐记》中说:“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又说:“乐者,所以象德也”,“德音之谓乐”。可见,这个乐不同于我们今天在音乐厅里听到的音乐。音乐厅里的音乐,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是一种审美关系。《论语•阳货》中说:“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已经超出审判关系的范围,抽象为一种政治伦理关系,这就是礼乐制度。乐(yuè)是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空间的第三层。《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这个乐(lè),与孔子所言的“回也不改其乐”之“乐”相同,都表示对儒家礼乐制度的价值认同。乐(lè)是中国音乐思想的第四个层次。《尚书•虞书•舜典》说舜曾“同律、度、量、衡。”《周礼•春官宗伯》说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左传•文公六年》中记载:“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这说明,律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音乐技术的指标,而是中国古代整个社会政治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可以说,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标准尺。《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乐》乐所立,故长于和。”和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宇宙哲学。它广泛辐射到中国音乐美学各个层次。“声一无听”,各种不同的音响要相互调和,这是物理音响之和。“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国语•周语下》) “审一定和”。(《荀子•乐论》)这是器乐之和。“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国语•周语下》)这是政治之和。“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国语•周语下》)“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吕氏春秋•大乐》)人与神、器物与制度、观念与哲学合而为一,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宇宙哲学模式。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大厦,就是这样层层构建起来的。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无数的理论家前赴后继地参与了这一体系的构建,这是世界音乐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发展时间很长,范畴也很多,但这些范畴并非游离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聚合两大范畴体系:声、音、乐、和、律、风等系列范畴都是从礼乐这个核心范畴生发开去的;五音令人耳聋、法天贵真、天赖、心斋、坐忘、声无哀乐等系列范畴,基本上是从非乐引申出来的。三、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特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有以六大特点。第一,原范畴在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音乐美学的原范畴基本直都产生于先秦时代,汉代对儒家的礼乐范畴体系进行了系统化,奠定了礼乐范畴体系的大局。魏晋时代,嵇康等人又对道家的音乐美学范畴进行了系统地思辨,奠定了道家音乐美学的框架。绝大多数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都是在先秦时期建立起来的,后代基本上没有产生多少新的范畴。这些原范畴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许多变化。如风,在孔子以前与孔子以后就有不同的含义。范畴含义的不确定性给范畴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二,反映音响结构方面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发展缓慢。反映音响结构方面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自秦以来,就没有多大发展,这与日益发展的中国音乐很不相符,是中国音乐理论构建方面的天然缺陷。第三,反映音乐社会功能方面的范畴特别发达。自汉以来,几乎历代正史的礼乐志都要就音乐与社会制度的关系问题进行论述。第四,大部分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很多范畴都围绕某一中心范畴,构成一个范畴群,集中反映某一方面的音乐问题。如在“礼乐”这一范畴的周围,就有礼乐教化之功、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教等一大批范畴。构成了一个小小的范畴群。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音乐美学的范畴体系是由一个一个的范畴群构建的。第五、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与中国哲学、中国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范畴相互重叠。如和,是一个音乐美学范畴,又是一个哲学和社会学范畴。“乐者,乐也”这样的范畴,既谈音乐、又讲体制,最后归于人情,既是乐理、又是伦理,还是心理。礼乐这一范畴本身就是由礼制和乐制两个范畴合并而成。第六、相对于音乐审美经验而言,中国音乐美学理论体系一直占据强势地位,这对中国古代的音乐创作造成了重大影响。由于过分注重音乐的政教功能,音乐家在创作主流作品的时候,十分注意音乐的调性和标题。因此,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音乐创作史中,纯粹声音陈述式的音乐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都是只有歌词,没有乐谱,甚至还有六首只有标题没有歌词的笙诗。这说明,标题的意义要大于音响本身。四、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的资料与方法我们做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就是要从史源上弄清楚中国音乐美学中的主要范畴的提出,原始含义及其发展、演进过程;从逻辑结构上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群的结构和层次以及其逻辑关系,揭示中国音乐美学的逻辑特征。做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最大的资料缺失是中国古代的音响作品留下来的并不多,古时的音乐没有办法听到,古人遗留下来的珍稀的曲谱资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第一类资源。就理论形态的资料而言,历代正史、通史、典制中多有记载,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二类资源。历代官私书目中保留了当时一部音乐文献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进行考辩,大略可以多掌握一些当时音乐理论发展的情况,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三类资源。《全上古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先秦汉魏六朝诗》、《全唐诗》、《全唐文》、《全宋文》、《全宋诗》以及《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唐会要》、《唐六典》等书志中有一些音乐理论材料,这是我们研究的第四类资源。文学、绘画、雕刻、出土文物中的相关记载以及其形式,是我们研究的第五类资源。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广泛蒐集原始资料之外,还有一些方法。第一,作品分析法。正如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aus,1928-1989)所言:“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常常遭到质疑:它似乎仅仅是思辨,远离其真正的对象,更多是出于哲学观念的启发而不是真正的音乐经验。”[19]要将对中国古代音乐的思辨与音乐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二、坚持细读批评与整体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既弄清楚音乐美学范畴的文本含义,又注意到范畴的普遍联系。第三、坚持借鉴传统国学的精华,广泛采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注疏学、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的已有成果,决不强作解会。第四、历史参证法。任何中国音乐美学范畴都不仅仅只是范畴本身,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我们在阐释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时候,不能抛开这一背景。如新乐与古乐之争,就只可能产生在后《诗经》时代与前乐府时代之间。乐府至秦初到汉武帝时代,已经成为一个广收并蓄的专门音乐机构,此后的古乐与新乐之争,就没有多大意义。第五、学说参证法。任何音乐美学范畴的提出,都与一定的学术背景相关。非乐与礼乐的争论、声无哀乐论与声有哀乐论的争论,既是音乐美学上的争论,又是不同学说之间的争论。离开学派而论学问,是十分片面的。第六、理论构建法。我们要把一人的理论、一时的理论与一个学派的理论有效联系起来,把单个的范畴与其所在的范畴群联系起来,构建起中国音乐美学的完整体系。第七,史料学方法。坚持用史料学的方法,追溯中国音乐范畴的史源,挖掘音乐范畴的原创意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中国音乐理论史料,将史料置于时间历程中进行研究,以探讨音乐美学范畴的演变历程。有显性的史料,有隐性的史料,显性的史料,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对隐性的文史料,我们可从目录学和考据学中进行索引。如果只运用显性的文献,我们把作的研究只停留在现代的层面,如果能尽可能利用隐性的史料,则可以很好的把握当时的音乐美学情况。由此看来,建立一门中国音乐美学史料学,是一件十分必要的基础工作。第八、纵横比较法。中国古代的音响资料在正式文献中看不到了,但我们可以用民间音乐进行参照。这个研究方法可以参照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有些音响资料,在国内看不到了,可以用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中的宗教音乐进行比照。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参照比较文化研究中的影响研究。同时,也可以将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中的某一个范畴群与西方音乐美学范畴作平行比较,这样,能更清楚地把握中国音乐美学的特征。此外,作为一门不算十分成熟的学科,完全可以借鉴其他更成熟的学科的发展经验,如哲学范畴研究、文学范畴研究等。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工程,需要许多学者作长期的努力。可以先研究若干个中国音乐美学核心范畴的重要含义,再研究这些核心范畴周边的范畴群,然后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系,最后融入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美学思想当中。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中华先民的审美意识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从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状态开始懂得装饰自己,便出现了最早的审美意识活动,其审美意识就已经产生了。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中华美学思想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将矛盾双方作为一种内在的和谐,即中华文化传统“和”的精神。“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作为一种审美品格,“和”构成了传统音乐特有的气质和艺术魅力。“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涵义,不同的时代,社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将古代不同时期对音乐思想“和”的阐释作一梳理和简要述介。“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同之辩”的论争。《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说明了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这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和实生物”规律的体验和理解。春秋时期晏婴是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他对音乐有精辟的见解,曾说:“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将音乐各种特征的“相成”“相济”都归属到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之中。晏婴在谈音乐诸要素之间的谐和时,并没有忽视音声与人心的谐和关系。“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只有“和”的音乐才能使君子听了产生心平气和的感情。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倡导礼乐思想,对音乐所看重的主要是它的社会教化作用。他们对“韶”一类的雅乐推崇备至,认为“中和”的音乐是最能移风易俗具有教化作用的,讲究借中和的音乐修身养性。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属性的“乐”。汉代《乐记》从“德音”“中和”来看“乐”之美的社会属性与情感属性。只有具有“中和”情感特征的才是“和乐”,这就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魏晋时期阮籍在其论乐专著《乐论》中,一方面以“和”作为乐的顺乎自然的本质属性,要求以协和阴阳的音声去适万物之“情气”,另一方面在音乐生活中继承乐教思想,要求“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礼作乐“使天下为乐者,莫不仪焉”。嵇康在《琴赋》中以平和之声为琴音乐美的特征,在琴声具“自然之和”的基础上描写琴音的美妙。他讲的“礼乐之情”是以“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角度讲“平和之乐”对人心的作用。唐代白居易对琴乐审美问题上有较多论述,他视恬淡、平和为琴乐与“正始音”的音乐审美情感特征,以“淡”“和”为其审美标准。宋代朱长文在“琴史”中以政不和故人心不和,人心不和故音不和的角度强调“乐之和”在于“正——心——音”之音的关系是否和谐。从音乐与人心的关系认为只有能够协调民心,“顺气正声、为群情之影响”的音乐才是“和”乐的,才是美的音乐。哲学家朱熹在《紫阳琴铭》中对琴乐审美明确提出“养群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体现了他对琴乐中和美的认识,即“中和”美的实现有赖于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人心之正性。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是中国美学思想史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论著之一。《溪山琴况》提出二十四况,其中“和”是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溪山琴况》开首即写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这表明了“和”作为琴乐审美范畴,在《琴况》中具有其他诸况不能替代的地位。“和”在《琴况》中具有多义的内涵,如“和”况以琴乐陶冶人之性情,琴乐的实施目的在于使人心“和”,这具有社会伦理学的意义。“和”在《琴况》中与音乐审美理想有关,强调“和”的存在并不只是于技艺,要获得“和”之美存在的真谛要“不以情性中和相遇”。“和”是《溪山琴况》的主要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线索。清代王夫之以“和”作为乐的审美规范和准则。他首先强调“律为和”,重视“律为和”的作用,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和”是我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优秀传统,至今这种美学传统仍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之中。但“和”又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今日的“和”已不是儒家仅用于“雅颂之乐”的中庸之和,而是与多种非“和”品质相互融合的优美、平和、细腻的美学品格。
学是以成组乐音为对象,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乐音间相互关系的学问①,它是音乐各学科的基底。然而,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却无视律学的存在,很少涉及音乐教学背后的律学理论。这样,必然会产生一些有意回避的问题,使教学质量难以深化,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写作本文是为了突破早已固化的音乐教学内容,深入到教学的一些未知领域,回答现象背后的为什么;阐释律学在乐理视唱、器乐、合唱、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以促进音乐教学内容的更加深入、更加科学。 律学在乐理视唱教学中的作用 在我国乐理视唱教学中,常有一些被回避的问题。如为什么大音程、增音程有向外的扩张性,小音程、减音程有向内的收缩性?为什么五度相生律中大全音之间的两个升降音有音高差?为什么在多声视唱时要强调不同音准?为什么在视唱转调、移调训练时要向钢琴靠拢?为什么增四度比减五度大,增二度比小三度大?为什么音数相同的音程具有不同的和谐性质?为什么纵向和弦音的排列总是下疏上密?为什么密集排列的和弦适应于高音区,开放排列的和弦适应低音区?用钢琴如何训练和声音准?律学对这些问题都能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大音程、增音程向外扩张性,小音程、减音程向内收缩性是使用五度相生律的缘故,相对十二平均律而言五度律小音程相对较小而大音程相对大: 下表五度律五度比十二平均律五度高2个音分。若以c为始发律,需要向上七次五度生律方可产生#c,#c与c的半音距离达到114音分(2×7+100=114);需要向下五次方可产生bd,bd与c的半音距离仅有90音分(100-2×5)。若以d为始发律,需要向下七次五度生律,方可产生bd,bd与d的半音距离达到114音分(2×7+100=114);需要向上五次五度生律,方可产生#c,#c与d的半音距离仅有90音分(100-2×5)。以图示之: 在五度律大小音阶中的其它大全音之间的两个升降音的关系都是如此。 在多声视唱训练中,旋律音准与和声音准有时是矛盾的。同是一个音在不同的音准要求中有音高差别。如在C大调音阶中,b处在和声性较强的段落时,b作为属和弦的三音,必然追求和声音准,g―b必然追求386音分的纯律大三度而偏低。倘若b音处在旋律位置时,必然要求横向动性,b就十分容易显现出五度律导音向主音的强烈倾向而偏高。有时甚至出现导音到主音小于90音分的小半音现象。 此谱中同样是#g音,在Ⅰ,它与e构成大三度和声关系,与其后出现的a保持了112音分的纯律半音关系;在Ⅱ,#g作为导音需要解决到a音上,#g―a倾向 90音分的五度律小半音,Ⅱ#g就会比Ⅰ#g高22音分。所以多声视唱中同音音高取决于织体形式。 由于十二平均律的半音等程,使音级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相互融通,彼此弱化了音律个性,同音异名的等音可以通过等音变换的手段改变原调的组织结构,促使调性、调式发生变化,实现转调和移调。所以在练习转调、移调和多变化音的视唱训练时,可以尽量向十二平均律钢琴靠拢。 增四度比减五度大的问题是五度相生律的计算结果,这两个音程均由六个五度级产生。在五度律大音阶中,增四度(f1―b1或c―#f等)为612音分,减五度(b1―f2或c―bg等)为588音分,增四比减五大24音分。同理,增二度比小三度大、增五度比小六度大等。 由于音程的协和性是根据五度律和纯律来区划的,十二平均律通过等音变换,混淆了协和与不协和的界限。如五度律和纯律中#c―#g 为702音分的纯五度,是完全协和的,若将#g 等音变换为ba,#c―ba在五度律中就成为678音分,在纯律就成为656音分不协和的减六度。而在十二平均律中纯五度#c―#g和减六度#c―ba均为700音分,其协和性应该是相同的。 和弦音取自泛音列,泛音列呈现出从低到高下疏上密结构,和弦音排列必然显现这一特点。在泛音列的自然排列中,第1、2、3、4泛音在低音区,是开放排列。第5、6、7、8、9、10泛音在中高音区,是密集排列。所以产生了和弦在高低音区不同的“疏密关系”。 用钢琴如何训练纯律的和声音准?笔者认为有五个训练步骤。一是听律:先弹单个低音,在延音上听泛音;二是唱律:在感受泛音的基础上,唱出泛音音高;三是分声部:按泛音音高分声部练习;四是合成:纵向结合成合唱音响;五是移弦:改变单音高度,继续做以上四部练习。 律学在器乐教学中的作用 器乐教学中的乐器很多,有提琴类、通品类、键盘类、吹管类、泛音类乐器。律学的作用就是认识不同乐器音高特点,提升器乐教学的音准质量。 测音表明②,提琴类乐器倾向于五度相生律。五度律有大小半音之分,所以提琴音律上同名半音(c―#c)大于异名半音(c―bd )24音分。在奏#c音时,常把#c紧靠上方的d音;奏bd音时,常把bd 音紧靠下方的c音。#c和bd两音的距离大提琴比小提琴更远。在提琴教学中用律学的视角,可把c和d分成9个单位,#c在第五个位置,bd在第四个位置。#c倾向于d音,bd倾向于c音。当弦乐重奏、合奏时,五度律仍占主导地位,只在某些音响需要的地方,改用纯律音程或和弦。 谱上这两个和弦若用五度律演奏,后和弦的上方两声部b和#f应该分别比前和弦的bc2和bg1稍高24音分。但在弦乐四重奏中,有时后者要处理成纯律和弦,后和弦的上方两声部b1和#f1反而分别比前和弦的bc2和bg1稍低。因为d1与b1需要构成相对缩小的884音分的纯律大六度,d1与#f1需要构成相对缩小的386音分的纯律大三度。 在弦乐四重奏中,这两个和弦常处理成纯律和弦,使前小三和弦be―bg―bb中的三音bg稍高(比十二平均律高16音分),使后和弦d1―#f―A―c1中与d1构成大三度的#f音稍低(比十二平均律低14音分)。在追求和声音准的弦乐四重奏片断,常要求大音阶的二级音“要高些”,三级音和六级音“要略低”。这是相对十二平均律或五度律而言的。同样一个音,当它在曲调进行中与包含在和弦内的音高处理是有区别的,曲调进行中多倾向于五度律音高,和弦内的音高多倾向于纯律。平均律乐器所指是通品类乐器和键盘乐器,这两类乐器因形制和构造,使用了平均律。通品乐器如琵琶、阮、柳琴等。由于通品乐器相和品的定位,即在相和品上不同高度的弦上是同一音位,如果不用演奏方法改变音高的话,它必然是平均律。但通品乐器常用推、拉、按等演奏手法改变音高,以适应其它律制。从心理律学的角度看钢琴音律,其音高除频率因素外,还有振幅、波形、听觉阈限等因素。除小字一组是十二平均律音高外,音越向上越高,越向下越低,音越高琴弦张力越大,弦振动变成了棒振动,泛音数量减少,心理音高感觉偏低,从而使弦越调越高。反之,音越低琴弦张力越小,泛音增多使心理音高感觉偏高,反而音越调越低。钢琴音律整体呈现 形的状态。钢琴高低两极的小字四组和大字二组偏差很大,b4音偏高30音分,A2音偏低40音分。 笙律、笛律、匀孔管律、超吹原理等都是器乐教学中少人问津的律学内容。在笙律上应了解“点笙原理”。在笛律上不但要了解“异径管律”,还应知道竹笛属边棱吹管乐器,口风大小直接影响音高,音律具有随意性。笛律总体接近三分损益律和十二平均律,绝非七平均律。其中苗笛音律独特,主音(bE)上方的二度(bF)比小二度还小。在匀孔管律上应知道它数理本质是简单整数等差律③,但可通过“吹口”、“叉口”、“气口”改变音高,用“以耳齐声”来适应不同律制。管乐器上的超吹原理是适当调节嘴唇和气息,发出高于基音的自然泛音。如基音为G,用超吹能发出c1、g1、c2、e2、g2、bb2、c3等一系列泛音。用超吹时产生的第一泛音比基音高出十二度,称为“五度超吹”。比基音高八度的超吹称为“八度超吹”等④。古琴、口弦、口弓琴、单孔鼻笛等都是泛音乐器。琴律问题比较复杂,但琴上一切取音手段都联系着泛音节点(徽位)的作用,所以琴律始终受到自然谐音列的制约。琴工“折纸法”经验使弦长等分,产生了十三个自然节点(徽),琴张七弦,91个泛音。徽律就是谐音列,其数理本质是等差律。后期琴虽运用了其它律的取音手段,但在泛音旋律部分仍保留了自然谐音律的特征。口弦、口弓琴、单孔鼻笛都是单凭听觉,借助于口腔共鸣,自然地抽取了振动体(簧片、弦、气柱)的低序数谐音。它是数理本质是等差律。但口弦因簧数的增多对自然音律有所突破,四簧口弦已采用了五度律。 律学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 不少人认为合唱,尤其是无伴奏合唱使用的是纯律,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当今通行的三种律制在合唱中都有应用。因合唱各声部的旋律音准是整体音准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合唱教师首先强调各声部齐唱的旋律音准,使合唱音准总体倾向于五度相生律,特别是在旋律性较强的动态合唱段落中更是如此。在合唱训练中自然要求唱大音程时扩大音程,唱小音程时缩小音程。 当合唱,尤其是无伴奏合唱在某部分需要追求纯净的和声音响效果时,往往需要提出特殊要求。纯律相对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其小音程都相对偏大,而大音程却相对偏小。这就是要求学生唱大六度和大三度时要稍微缩小音程,唱小六度和小三度音程时要稍微扩大音程;唱大三和弦的三音时要稍微降低,唱小三和弦的三音时要稍微升高;大音阶的第二音稍高,第三音和第六音略低;民族徵调式的第二音略高,第六音略低的原因。在合唱训练中,往往对不同位置的同音作不同的音高处理。当某音包含在和弦之内时,譬如大和弦的三音或减三和弦的导音,就要降低一点。当此音处在突出旋律较强的合唱部分时,可以较高一点。前者是纯律的要求,后者是五度律的要求。如果整首合唱曲要求获得纯律音响效果,就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方法。这是因为纯律本身存在d―↓a不能构成纯五度的矛盾。在纯律大音阶上构成的三个正三和弦,固然完全和谐,但若构成其他和弦?穴如d―f―↓a?雪就不完全和谐。正是因为这一点,近代欧洲无伴奏合唱在音准处理中,巧妙地用两种方法来解决纯律本身存在不纯音程问题。一是省略纯律大音阶的第六音,二是降低纯律大音阶第二音或升高第六音?穴降低和升高通常是22音分的普通音差?雪,从而保持了合唱的和声音准。 合唱音律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为运用十二平均律创造了条件。用钢琴训练合唱,其音准不同程度地倾向十二平均律是十分自然的。当合唱处在无需特别追求强烈的旋律动感,或无特别要求自然纯正的和谐音响,或处于转调和多变化音时,合唱音响自然地向十二平均律靠拢。当合唱纵向关系需要纯律效果时,必与钢琴伴奏产生矛盾,其解决办法有二:一是只变动内声部或低音声部的音高,而保持高音声部与钢琴的十二平均律的一致性;二是当只有少数地方使用纯律音程或纯律和弦时,钢琴伴奏可以用休止避开这些音程或和弦,亦可用弱奏形式处理。当各声部吟音造成纵向律高矛盾时,可改用直声,保持合唱音响的纯净、协和。 律学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解析民歌音律、地方音乐律制、戏曲音律、民族乐队律制以及民族音阶的律学分析是揭示民乐风格重要内容。 许多民歌音律多用泛音解释。如何解释湖北345音分的“兴山特性三度音程”呢?它在小三度和大三度之间,若用9、11泛音解释恰好吻合;湘北薅田民歌和湖南花鼓戏音乐中的“徵”音、许多僮族民歌的“角”音、水家族民歌“角”“闰”明显偏高,却与泛音的音高关系十分接近;闽西客家山歌《新打梭标》全曲只有re、la两个音,用耳测明显地感到↓la偏低较多,用680音分的纯律狭五度⑤解释比较恰当;福建丰田洋村的大腔戏唱腔、土家族的“薅草锣鼓”唱腔、黔东南侗族“琵琶歌”、凉山彝族民歌均有许多从自然泛音中脱胎出来的痕迹。许多民歌演唱也带有这种特质⑥。如内蒙“呼麦”中就有通过声带局部振动产生的泛音旋律。 地方音乐的特质许多是由特性音律构成。广东音乐有五度律和纯律混合使用的情况,在五度律七声音阶中有许多音程属于纯律。潮州音乐的七平均律问题并无定论,其因是潮乐音律受到演奏方法、定弦法、调音法的制约,八度内不一定完全构成等分的七个音。维吾尔木卡姆的音律比较复杂,是由喀什木卡姆、多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四种音律组成。如此地方音律,不可胜数。 民间音阶调式的律学解释应该是民族音乐教学中重要内容,但多避而不谈。如陕西燕乐音阶音律,清羽、清角在平均律的两个半音之间,接近纯律,应该是以三分损益律为主,兼有纯律的复合律制。蒙古民歌中羽调式不是五度律,而是纯律与第11倍音有关的音程构成。祁太秧歌角调式第三级的徵音是微升的徵,构成了特性音律。内容太多,不能一一列举,可结合教材进行研究。 我国戏曲音律中常有四分之三音的现象。如徵调式内加入↓7、↑4,就构成了“中立音七声徵调式”。京剧音阶中,不少音级都存在微音分问题,尤其是第Ⅳ级偏高,第Ⅶ级偏低。湖南花鼓戏徵音sol并非#sol,而是↑sol。在花音、苦音与五度律各音相比,“花音”的si低约24音分,#fa低48音分;“苦音”的si低61音分,比bsi高29音分,与主音sol构成347音分的四分之三音。“秦乐”的“硬调”、“软调”、“四分之三音”和“异律并用”十分普遍。山东柳腔“悲调”是清商音阶复合律制。戏曲音乐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律学阐释的对象。 如何解决民乐队的音律制问题呢?众所周知,民乐队不同乐器使用不同音律,古琴倾向纯律,通品弹拔乐倾向平均产律,弦管乐器倾向三分损益律,加上地方特征音律的使用更增添了异律并用的混响程度。若强调民乐的色彩,民律并用无须统一,若强调民乐和谐,可用三解决办法:一是“以耳齐声”,不同律制相互靠拢;二是“因乐制宜”,音律服从民族风格;三是地方特征音不显著时,可用弱位置处理。 音乐教学中的律学问题很多,笔者只列举了常见的极小部分。这些问题在律学上多属浅显的问题,但却难住了一些教师。笔者深信,只要教师们稍花气力,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音乐教学也会因此更上一层楼。
一些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