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消费结构研究论文八千字

发布时间:

消费结构研究论文八千字

大学生消费观

在中国知网上下载,如果你是大学生的话,用校园网下载,不要钱的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探析【摘 要】由于连年的持续扩招,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已越来越大,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消费结构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则会给大学生的家庭、心理等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客观分析大学生当前的消费结构,探讨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进而找到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习惯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消费观念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大体由五个方面构成,按照消费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由强到弱分别是“学费和住宿费”、“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消费”。 1.学费和住宿费 学费为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学校类别、所处的地域、专业性质等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档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和农林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院校学费一般在每年2500至3500元,一般院校收费集中在3500至7000元之间,一些二级学院或是艺术类院校以及热门专业的学费则往往高达每年7000元到15000元。 在住宿费方面,进入2000年以来,受“教育产业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学校的集体宿舍出现了“高中低档”之分,人数少、设施好的宿舍收费较高,而传统的“八人间”等宿舍收费较低。但因国家有指导性规定,宿舍费一般都在每年300元至1200元之间。近年来,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大概有17%的大学生有过在校外租房或找人合租的经历,而房租一般在每月每人100元到500之间。由于大部分高校有关于禁止学生校外租房的规定,因此有80%校外租房的大学生并没有在学校办理退宿手续,校外租房的房租成了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 2.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 该项消费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四个方面,由于家庭收入差异及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不同,这部分消费的差异显著。调研结果表明,“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每年在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0.99%,且全部为一年级学生;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占22.8%,2000元至4000元的占55.9%,4000元至5000元的大学生占16.6%,5000元以上的占3.6%。并且,这部分消费中,水平最高的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是最低的被调查者的22倍。可见,家庭收入差距及其派生的消费差距在大学生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3.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 主要包括书费、培训考试费、电脑及上网费三大类。书费包括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所需的教材及参考书、学生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课外参考书以及一些课外读物,如文学作品等。培训考试费是近年来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一项内容。由于大学生近年来的考研、考证、外语学习等各类课外学习活动越来越多,该项支出呈连年显著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在“培训考试费”一项每年要花费200元至2000元左右。电脑及上网费也随着网络的普及而逐渐成为“必须开支”,三分之一左右学生配备了个人电脑,而购买电脑、上网的费用也不少。 4.通讯消费 随着通讯器材的广泛普及,手机等通讯产品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生活及社会交往的必备品。学生的通讯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手机一般选用较为便宜的机型,手机费也低于平均水平;短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短信费占手机费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消费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5.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 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搭建和维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休闲娱乐;而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往往是群体性的,由此而来的消费支出随着大学生年级的提高而不断上升。这部分消费常见的项目有“请客聚餐消费”、“歌厅台球厅消费”、“旅游消费”、“购买礼物消费”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交往等活动属于人类的第三个需求层次,大学生在这方面适当的消费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娱乐支出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这种经济负担部分转移到了父母和家庭,部分转化成了“负债”,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负担。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总体而言,大学生消费总额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尽管从绝对值上来讲各项消费均在不断上升,但各项消费上升的速度不同。在上述的五大类消费中,“学费和住宿费”保持了稳中略有上涨的水平,但在大学生消费总水平中所占的比重连年下降,说明大学生其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高。这其中,部分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增长速度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也反映了“消费主义”确实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消费主义的实质是一种不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消费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把消费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的物品和服务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并将其作为最普遍的文化倾向和最确切的通向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道路,作为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甚至是公民对经济繁荣的贡献和对国家或社会的道德责任,从而使高消费成为正当的、道德的和合法的。消费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也导致了在消费时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都带了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消费方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三、合理消费结构的引导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健康的消费意识,强调“绿色消费”和“自我发展消费”;反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和过份的“时尚消费”。其次要注重消费与市场基本理论的教育。主要为消费观、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营销等知识,让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最后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理念,培养其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此外,全社会,特别是相关商家,要努力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环境,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要体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倡文明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消费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注:本文为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当代大学生消费研究》(课题编号:2006021)研究成果。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5.83%。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论文

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各项内容的变化情况说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提出消费结构中不合理的方面,并深入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对策。结构现状可以分成几个方面:1.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2.汽车、住房购买逐渐火热3.通信、教育产品支出增加4.旅游支出成为休闲消费新亮点产生的原因:可能由于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或者由于居民存款总量过高限制消费,或是保守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政策。对策:完善社保制度,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发展消费新亮点,拓展消费领域、分层次促进不同地区居民消费。大概按照这种思路吧。。

庭消费支出结构调查分析 1.适度消费的含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 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2.合理消费的含义: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 3.消费结构及其分类: (1)消费结构的含义:指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2)消费的分类:①根据满足消费需要的层次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②根据内容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③根据消费对象分为: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实物&劳务消费)④根据消费的社会经济联系分为: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4.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地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表现为: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消费结构的进步还突出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所以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同时也成为反映一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8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6.9%,1995年为49.9%,1999年下降到41.9%,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9.2%,首次低于40%;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意味着总体水平达到了小康,2002年为37.7%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更进一步降为37.12%,这说明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趋势.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和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历史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水平低于40%时是启动以居民住房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为标志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因此,以恩格尔系数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的话,我国新一轮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来到.

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国外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对策〔论文摘 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与引导,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的特点、变迁易受社会、家庭、学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了解大学生消费误区,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消费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劳务消费等)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活动的总合。�(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笔者大致认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大致有下列特点�1.消费行为的个性化以及从众性�大学校园里20左右岁的青年占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他们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二大因素。�群体是具有某此共同心理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通过群体规范、群体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群体引力下形成的从众、暗示和舆论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消费潮汐现象”。其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集中性。�2.消费行为的冲动性和情绪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其左右。据调查发现大学生购买日常用品时,约30%的人会因为喜欢尝试新品牌或受其品牌宣传的影响而更换品牌。购买前,大多数的大学生仅有大致的购买目标,具体要求并不明确,购买物品的时候不能明确清晰的提出所需购买商品的各项要求,只是漫无目的地观看或随便了解一些商品情况,碰到感兴趣的商品或被商品的外观所吸引刺激时,缺乏必要的考虑就很容易购买,随意性比较强。�3.注重情感和交际性消费�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谈恋爱,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社会的个体有关于交往、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希望在团体中有一个位置,积极寻求社会认同感、群体归属感。这种需要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通过物质、精神手段与外界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大学生交际性消费。而且很多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4.消费结构的多元化�消费结构一般是指维持生存的生存资料,满足享受的享受资料和促进自身提高发展的发展资料比例构成。大学生消费结构的状况一方面既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享受资料支出比重日益增大。大学生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经济方面的因素减少了,对消费品购买和更新速度加快。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二)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可谓多姿多彩,基木上可以概括为成熟与冲动同在、热情和冷静并存、人情消费渐增、攀比之风日盛。同样的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1.从众攀比性消费�从众,也就是俗语所说的随大流,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它表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上特别明显。有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但看到别人有手机,有文曲星,也不管自己实用不实用,需要不需要,也必须拥有一个,而且型号要比对方新,功能要比对方强:别人过生日,下饭店,自己也不能落在人后,甚至档次还要升级;如果是谈恋爱,男生在女生面前更是以穿着讲究、出手大方来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大学生中流行的新四件套:手机、银行卡、MP3和电脑。名牌服装上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经成为大学生羡慕、模仿的对象。这些不顾财力,攀比消费、前卫消费的行为既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又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2.盲目性消费�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开始独立生活,表现出不会理财,不会合理安排费用,在消费上没有明确的目标行为,并努力追求下去,而是出现了盲目片面的消费行为。比如一些同学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一些同学进入所谓的“高消费”,成为网吧的常客;一些同学大量的消费用于人际交往上。这些不合理的开销,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盲目消费的现象,造成了经济上的困难。

(强烈推荐是一篇学士学位的论文,应该对你有帮助)1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1. 1 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底1. 2 住房,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重点1. 2. 1 住房消费1. 2. 2 汽车消费1. 3 教育、信息、通信消费不断升温1. 4 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2 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 1 消费领域相对狭窄 消费需求不足2. 2 国内市场消费梗阻2. 3 恩格尔系数超越常规,居民生活并未达到富裕。2. 4 教育支出比重过大 影响居民消费倾向3 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3. 1 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导致消费结构不合理3. 2 过高的居民储蓄存款 影响居民消费倾向3. 3 消费品生产行业投资方向失误和低效率 引起国内市场消费梗阻3. 4 保守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政策的制约4 关于进一步的优化消费结构的建议4. 1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增强居民消费信心。4. 2 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拓展居民的消费领域4. 3 促使商品消费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4. 4 分层次促进居民消费4. 5 破解影响消费结构优化的政策制约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摘要: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到小康——迈向富裕的转变历程 。 二00三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崭新的时期。本文将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各项内容的变化情况说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提出消费结构中不合理的方面,并深入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对策。关键词:消费;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需求Variation tendency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Author:Luo RuichaoxieTuthor:Tian qianxi(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Summary : Since the 1990s, very 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urban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have finished from resolving adequate food and clothing --Reach the well-to-do level --March toward the rich transition course. In 2003, China per capita GDP reached 1090 dollars,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per capita GDP exceeds 1000 dollars, the structure that will touch off the domestic social consumption is upgraded, this indicate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nters an important , brand-new period. This text pass every change of content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prove current situation , urban resident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put forward the unreasonable respect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 and deep its reason produced of analysis, and solv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se unreasonable phenomena.Keyword:Consumption;Consumption structure;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upgrading ;Consumption demand1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消费对象的比例关系及协调程度。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目前,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趋于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跨上新台阶。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1. 1 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底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所以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同时也成为反映一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198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6.9%,1995年为49.9%,1999年下降到41.9%,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9.2%,首次低于40%;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意味着总体水平达到了小康,2002年为37.7%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更进一步降为37.12%,这说明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和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历史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水平低于40%时是启动以居民住房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为标志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因此,以恩格尔系数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的话,我国新一轮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来到。1. 2 住房,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重点1. 2. 1 住房消费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确实已经进入到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住房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1998-2003年,我国城市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到2003年已达到40.5%。在"十一五"期间,专家预计城市化率仍将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毫无疑问,城市化率的发展直接带动的是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大量的人口要进入到城市,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也要改善,还有大量的房屋自然折旧。从这些情况考虑,未来住房的需求潜力是非常大的。房地产业也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以长沙为例,根据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长沙住房消费走势呈以下的主要特征: 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具有购房意向;51.96%的被调查者看好经济适用房;理想面积为80—120平方米;价格仍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这说明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使住房消费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消费的重点和增长点。并且住房消费必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家装成了生活时尚。1. 2. 2 汽车消费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的时候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美元,因此,汽车消费出现较快增长的时期。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估计我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2005年将达到4200万户。到201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汽车市场。从汽车的实际购买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国政府鼓励轿车进入居民家庭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01年5月放松对生产企业的价格管制,加之制约需求的各种不合理费用逐步取消和汽车贷款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汽车正在快速进入普通家庭,开始取代家电成为新一代领航消费品。1. 3 教育、信息、通信消费不断升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人们对知识需求日益增强,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质,除了对子女的教育消费支出不断增长以外,成人的教育费用也不断提高。教育消费已成为人们消费中经常性的较长期的重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居民储蓄将更多地用于教育消费。这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消费需求,而且促进与教育相关的行业发展,还进一步带动图书出版业,计算机教学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教育产业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近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2005年社会蓝皮书》,提醒人们注意教育消费不断攀高现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教育费用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在首位,超过养老和住房消费。从"九五"后期开始,通信、信息消费成为我国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产销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根据预测,国内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总规模到2005年将达到20000亿元的水平。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截止到2004年的2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了2.8亿户。今后五年,中国信息产业还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消费的热点。专家认为,通信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增加通信消费,无论是对扩大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1. 4 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都将是一个旅游的消费大国。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就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我国显然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时期,当然,它也要求有制度性的安排来与其配合。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假日消费后,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开始是"周休两日制"促进了旅游消费,现在又有了"七天黄金周",大大地带动了国内旅游消费的增长。据统计,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9.3亿人,将近10亿人,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4万亿元的水平。旅游业将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噪声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人们对清洁空气的享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已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所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随着以人为本的生活观念日益突出。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越来越多,这一范畴的消费也随之增加。快节奏的都市工作与生活,使人们更重视消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消费省时间甚至出钱买时间的情况在都市消费中屡见不鲜。相对于消费的效益性需求而言,消费的效率性需求将上升,即消费者在关注消费的效用和质量的同时,更关注消费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其典型表现是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发展。例如:快餐业尤其是送餐业的快速发展,家庭劳务社会化成为一种广泛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政服务、家庭医生、家庭病房等开始走进千家万户。2 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 1 消费领域相对狭窄 消费需求不足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过程的开始,使城镇居民消费一下子集中到了住房,汽车,教育消费上,造成消费领域相对狭窄的现状,尤其是与消费市场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市场不够发达,存在许多有待开发和发展的消费领域,需要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增长点。200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11.32美元,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37.9%,而全世界平均的相同收入水平时期的恩格尔系数只有30%。包括旅游消费等在内的其它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达到了26%的水平,而我国城镇居民2001年仅为5.35%,只相当于这些国家的1/5。在保险消费、知识消费、体验消费等诸多领域更有待于拓展。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走低之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90年的0.84降低到2003年的0.77,年均降低速率达0.005,这些都说明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过程中,目前我国的消费市场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与消费领域狭窄也有着一定的联系。2. 2 国内市场消费梗阻在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事实上存在国内市场消费梗阻,国内消费品生产行业没有很好地把握一轮轮消费升级的契机,使国内产业遭受周期性的冲击。国内相关行业由于没有及时地针对消费升级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以致国内的部分消费需求要有国外满足,即使调整了也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使产品的竞争力远不如人,许多市场利润空间拱手让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今的电脑、手机、汽车,居民所认同的大多都是国外品牌而国内的同类产品却少有能与其抗衡的。2. 3 恩格尔系数超越常规,居民生活并未达到富裕。如果按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早在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9.2%,首次低于40%时,我国就已经迈进“富裕”的门槛了。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国还处在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过程当中,而“小康”和“富裕”两个概念也是有着一定的距离的,也是说目前我国恩格系数对于我国实际的现状来说时超越了常规的。2. 4 教育支出比重过大 影响居民消费倾向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储蓄意愿,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交各种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超出了居民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从而导致居民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目前中国的发展进入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而世界多数国家同时期时,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反而是有所下降的,特别是教育的费用有所下降。2. 5 服务消费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我国居民在服务消费的支出上有所增长,服务消费占居民生活消费的比重也在上升。但是,在我国的现实消费活动中,仍然还有不少人重物质消费、轻服务消费,和发达国家相比服务性消费在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较低。在服务消费领域也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观念有待改善等问题。如人们在已有的服务消费中,重餐饮、洗浴等生活性服务消费,轻精神文化消费;在已有的精神文化消费中,又存在重娱乐性消费、轻发展性消费,热衷于趣味消费、忽视高雅消费和健康消费的问题。3 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这是转载的别人的回答哦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毕业论文八千字免费查重

首先明确学校要求的查重软件及重复率要求,其次在初稿查重时选择免费检测系统,免费免费查重软件paper系列为主比较多,各个网站的优惠力度也不一样,学术不端论文查重系统数据库包括:学位论文库,中文期刊库,互联网资源,共享资源库,自建数据库,以及 9000多万篇学术期刊,推荐同学们使用学术不端论文查重免费网站,大学生版(专/本科毕业论文定稿)、研究生版(硕博毕业论文定稿)、期刊职称版(期刊投稿,职称评审)以上版本均可免费查重不限篇数。

Paperbye论文查重系统标准版每天免费查重不限篇数和字数,不光可以查重还可以自动降重。因此paperbye并不是纯粹的论文查重系统,准确的描述是,自带改重的论文查重系统,解决了目前市场论文查重之后,不知道怎么修改和修改论文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软件的“机器人改重”功能,实现软件的自动修改论文重复内容,从而达到迅速自动降低论文重复率,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的同学,软件自动修改论文内容,会给同学们一些启示或直接使用机器修改的内容进行替换原文内容,提高的文章查重和修改效率。

具体看看有哪些实用功能:

1、机器人智能改重

Paperbye改重是机器人自动修改查重报告里相似的文字内容,自动修改就是论文查重完成后,系统自动把相似内容通过深度学习的数据内容进行替换修改,达到自动降低文章相似率的目的。一篇几万字的文章,10秒内容可以修改完成,这个修改效率是任何人工都无法比拟的,修改文章效率高是机器人修改的独特优势。机器人修改的语句并不是简单的替换关键词和调换语序,主要原理是通过深度学习大量数据后把语义相似的句子进行替换。

2、免费在线改重

在线改重功能是机器人改重功能的延伸和完善,机器改重功能并不是非常完美,就像我们现在的语音识别系统,语音输入并不是100%的完美识别,用手机语音输入文字大家应该有体会。对于机器人修改的语句并不是每句都修改的很完美的,遇到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术语修改的会有些牵强,但是不用担心,可以在免费改重工具编辑器里自主修改,通过人工修改相结合达到完美降重效果。

3、同步查重功能

这个功能根据“赫洛克效应”的及时反馈的心理原理,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修改一句话,通过paperbye的“同步查重”功能,马上就可以看到修改效果,达到及时反馈,并且及时检验了修改的方法技巧,使继续修改的信心大增,可以大大提高修改论文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论文查重方式的是你必须把全文或片段改完,重新提交论文到查重系统里重新检测才能知道结果,这种方式无论从流程,还是查重后修改,都比较繁琐,更重的是如果通过修改查重后的相似比例降下来不理想,给人的感觉比较身心疲惫,没有愉悦感,对修改论文极度厌恶。Paperbye论文查重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算是颠覆传统,开创先河,让论文降重不再痛苦。

1、知网论文查重系统:知网查重系统应当是不少人都有所了解的一个查重网站,它具备的优势也十分突出,如数据库庞大、文章、资料更新及时,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十分可靠的查重结果;知网查重系统还具备了批量上传、下载测试结果等功能,操作起来也十分的方便快捷,便于保障使用者的查重效率,节省查重时间。2、PaperPass检测系统: PaperPass采用 了自主研发的动态指纹越级扫描检测技术,具备查重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高度的准确率可以为使用者提供精确的查重报告,有利于使用者及时的对论文进行修改、调整。3、万方论文查重系统:万方查重系统采用的检测技术十分先进科学,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多版本、多维度的论文查重报告;万方查重系统还可同时为科研管理、教育教学、人事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学术机构提供学术成果相似性检测服务。4、维普论文查重系统:该论文查重系统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海量论文动态语义跨域识别加指纹比对技术,能够快捷准确的检测论文是否存在抄袭问题;中文期刊论文库、硕博学位论文库、高校特色论文库、互联网数据资源等多个数据库的存在,也使得维普论文查重系统能够高效的比对文本数据。一、论文查重标准是什么?我国大部分高校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不高于30%。当然,学历越高,对论文的要求就越严格。对于大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来说,他们对论文的查重要求一般不高于20%和10%。然而,不同的大学对查重率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些严格的学校要求本科生的论文不超过20%。除了学生论文外,期刊论文检查权重率的要求也与期刊的等级有关。核心期刊论文查重率要求更高,不能超过15%,高级期刊论文查重率要求小于20%,普通期刊论文查重率小于30%才能发表。二、论文查重到底怎么查的?论文查重是借助论文查重系统进行的,论文作者只需要把论文上传到查重系统,系统会根据论文目录进行分段查重。查重系统会根据连续出现13个字符的重复来计算论文的整体查重率。由于不同系统的数据库包含不同的文献和算法,查重结果会有所不同。在选择论文查重系统是,尽量选择跟大学或者大学要求一致的查重系统,或者企业选择一个安全、可靠、准确的第三方查重系统设计进行管理自查。

可以试试PaperTime免费论文查重网站,通过海量数据库对提交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地查到论文中的潜在抄袭和不当引用,实现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服务。绝不收录和泄露您送检文档的任何信息,请放心检测!

八大山人千字文研究论文

1、《书法兼之画法》,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2、《明清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研究》(论文),载《美术》2004年第1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3、《让名画重放光彩》(论文),载《美术》1999年第9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4、《清代中国与朝鲜绘画交流蠡论》(论文),载《美术观察》2005年第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5、《从“更爱山居写白云”到“如今老作江南客”》(论文),载《美术观察》2004年第5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6、《20世纪上半叶来华外籍美术教授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论文),载《美术观察》2003年第5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7、《中国最早的油画家史贝霖》(论文),载《美术观察》2002年第3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8、《关乔昌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论文),载《美术观察》2001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主办。9、《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留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上、下)》(论文),载《美术观察》2000年第6、第7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0、《从西方的中国热到中国外销艺术的西化》(论文),载《美术观察》1999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1、《传教士与明清中西绘画的接触与传通(上、下)》(论文)载《美术观察》1999年第10、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2、《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论文),载《美术观察》1998年第7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15、《宋元绘画中的文字与图像》(译文),载《美术》1992年第8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16、《中国瓷器与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论文),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2005年第1期,第2作者,清华大学美术美院主办。17、《20世纪中国油画宿耆冯钢百》(论文),载《文艺报》2000年6月1日第4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18、《钱选与元代青绿山水的文人化》(论文),载《荣宝斋》2005年第6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19、《黄公望与元代山水画之变》,载《荣宝斋》2005年第2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0、《晓峰烟树乍生寒》(论文),载《荣宝斋》2004年第4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1、《论吴门画派画风》(论文),载《荣宝斋》2003年第6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2、《元代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载《荣宝斋》2003年第2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3、《吴门画派涵义论辫》,载《荣宝斋》2002年第5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24、《澳门与明清西方油画东渐中国》,载澳门《文化杂志》第56期,澳门文化局2005年夏季出版。25、《从贸易画看清代海外贸易的发展》(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50期,澳门文化司2004年春季出版。26、《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的生平与艺术》(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9期,澳门文化司2003年冬季出版。27、《玻璃画:中西绘画交流的镜子》(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5期,澳门文化司2002年冬季出版。28、《从西方的中国热到中国外销瓷绘画艺术的西化》(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40/41期,澳门文化司2000年春季、夏季合刊出版。29、《中西绘画交流的纽带》(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9期,澳门文化司1999年夏季出版。30、《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5期,澳门文化司1998年夏季出版。31、《传教士与明清中西绘画的交流》(论文),载澳门《文化杂志》第34期,澳门文化司1998年夏季出版。32、《明清中国油画发展蠡论》(论文),载台湾《艺术家》2002年第3期。33、《中国最早的西洋画家史贝霖》(论文),载台湾《艺术家》2000年第8期。34、《清代初期山水画中无笔法与明暗法》(译文),载台湾《艺术家》1997年第7期。35、《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论文),载《中国早期油画大师冯钢百》专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8月出版。36、《日本美术教习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论文),载《中国美术教育》2003第3期.37、《欧洲、日本美术教授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论文),载《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4期。38、《色彩与生命的交响》(论文),载《画廊》2001年第3期,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39、《明四家与吴门画派》(论文),载《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6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40、《明代晚期的山水画与人物画》(论文),载《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6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41、《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之评述》(论文),载《艺苑》1998年第3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2、《陈之佛工艺思想研究》(论文),载《艺苑》1997年第4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3、《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风格研究》(论文),载《艺苑》1990年第4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4、《八大山人荷花图辨伪》(论文),载《艺苑》1991年第1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45、《王蒙及其书斋山水研究》(论文),载《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广西艺术学院主办。46、《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传播和收藏研究》(论文),载《中国书画》2004年第5期,中国书画杂志社出版。47、《集古录发微》(论文),载《贵州文史从刊》1993年第1期,贵州文史馆主办。48、《为天地立心,为生灵寄情》(论文),载《文化参考报》2005年3月8日第5版,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49、《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论文),载《中国文化报》2000年6月1日第3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50、《面向21世纪的审美教材》(论文),载《广东教学报》2000年第8期。广东省教育厅主办。51、《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论文),载《朵云》1990年第4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52、《石涛赝作考》(论文),载《朵云》1992年第4期,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53、《欧阳修文化年表》(论文),载《夷陵·宜昌·欧阳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版社出版。54、《欧阳修与集古录》(论文),载《夷陵·宜昌·欧阳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55、 KWAN KIU CENG E GEORGE CHINNERY,载REVISTA DE CULTURA 1999H SERIE MACAU.56、《艺术欣赏·美术(上册)》(教学参考),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57、《艺术欣赏·美术(下册)》(教学参考),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58、《论杨守敬在日本书坛的地位与影响》(论文),载《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59、《山亭远眺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0、《北齐娄睿墓壁画·出行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1、《鸿门宴图》(论文),载《中国名画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62、《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空间结构》(论文),1997年10月参加上海博物馆主办“清初四大画僧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3、《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载《第十一届国际洞穴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院1993年8月出版。64、《立体主义绘画简史·序》(论文),载《立体主义绘画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独撰。65、《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流失与收藏研究》(论文),载《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艺术论文集》,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组织委员会2005年3月出版。66、《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载《第十一届国际洞穴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院1993年8月出版。67、《中华帝国时代中国与韩国的绘画交流关系》(论文),2004年2月参加上海复旦大学主办“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8、《中国古典艺术在欧美的流失与收藏研究》(论文),2003年12月参加深圳国际水墨论坛第二次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69、《中国瓷器与十八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论文),2003年11月参加澳门基金会主办的“16-18世澳门与中西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在会议上发表。70、《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第二途径研究》(论文),载《造型艺术研究》199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主办。71、《美术留(游)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论文),载《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72、《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与艺术史方法论》(论文),载《美术观察》1998年第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73、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阮荣春 胡光华 中国美术研究 2006/0174、美术教育史上的一大转机 中国美术研究 2006/0275、社团蜂起与变革中国画的论争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176、三足鼎峙的民初画坛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277、佛教天堂的圣洁形象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378、清末民初中国工艺美术的变迁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380、风行一时的通俗美术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1、画坛三重臣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2、西画壁垒的坚守者与中西合璧的典型 中国美术研究 2008/0183、乾隆皇帝半身油画肖像研究 中国美术研究 2007/0484、论文《书法兼之画法》,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85、论文《中国瓷器与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载《美术研究》2005年第4期,中央美术学院主办。86、论文《论绘画材质之变与元代山水画观念和技术之变》,载《美术与设计》2007年第1期,南京艺术学院主办。87、论文《中国瓷器与中西经济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装饰》2005年第1期,清华大学美术美院主办。88、论文《蓝瑛及其武林派的山水画》,载《中国书画》2006年第8期,中国书画杂志社出版。89、论文《论澳门与明清西方油画东渐中国》,载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秋季刊(总第56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出版。90、论文《关于中国外销瓷器绘画的西化在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中的作用》,载《中国陶瓷工业》2004年第6期。91、论文《王蒙及其书斋山水研究》,载《艺术探索》2005年第1期,广西艺术学院主办。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P95)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也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P95),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八大山人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发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满洲贵州贵族入关统治全国。八大山人那时十九岁,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八大山人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八大山人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八大山人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证,八大山人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八大山人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沽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八大山人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昌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亥处现存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晋朝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又易名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赐名为天宁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前来访求先贤遗迹,很赏识这里的山川风景,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青云圃”。从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后人还建立了“正开山祖道朗号良月文号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八大从山人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云谱,约在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八大山人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八大山人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八大山人交谊很深。澹雪亦善书法,性格倔强,后来因触怒了新建县令方峨,说他“狂大无状”、被抓进监狱,死在狱中。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毁。这段时间,八大山人外出云游,访友作画,画作颇多,这是八大山人创作旺盛时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歌草堂”。当时诗人叶舟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诗文如下:“一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专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八大山人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说八大山人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吐珠山。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载:八大山人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考了。八大山人为清初“四大画僧”(朱耷、石涛、石()、渐江)之一,以大笔水黑写意画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绘画能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师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充分运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有传统手法。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据说八大山人曾有题画诗数卷,秘藏箧中,不令人见。但从留传下来的题画诗来看,多半用隐晦的手法,蕴藏着对故国的怀念,对满洲贵族及其奴才的讥讽。如他的《孔雀图》题诗写道:“孔雀明花雨竹屏,竹稍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这幅画的上半部为石壁,石壁底部有低垂的几片竹叶和两朵将要凋零的牡丹花;下半部是一块上大下尖显得很不稳定的光滑大石,石上蹲着两只造型丑陋的孔雀,孔雀尾部拖着三根残破羽毛。这是以孔雀来讥讽那些降清的明朝文武官僚向清朝主子屈膝求荣的丑态,他们戴着有三眼花翎的乌纱帽,好比一班长着三只耳朵的奴才。他们二更就去等候皇帝五更上朝。但是这对孔雀却蹲在一块光滑而不稳的石头上,好比清朝政权有随时垮台的可能。八大山人用这些寓意深刻的画和隐晦的诗,配合默契,极尽讽刺之能事。他的花鸟画,实际就是政治讽刺画,画中有诗,画外有意,章法奇特,这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和欣赏的地方。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和篆刻图章,也有他独特的风格。他努力吸收了历代书法家的优秀传统,创造了一种以秃笔书写的秀健挺拔、潇洒豪迈的艺术风格。他也是我国书法大师。他的篆刻图章,形体古朴,刻划劲拔,含意幽奥,别具一格。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对我国画坛影响很大,三百多年来,著名的大笔写意派画家,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如清代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清末的吴昌硕,近代的齐白石等。八大山人不愧为我国古代画家中的巨匠,是元明以来写意派画家中的大师。

1.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多万年的大溪人已坚实的迈开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几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中国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现在人类学、考古学以无比丰富的成果证明,中国文明早已不能仅用“上下五千年”来概括了。中国文明远比五千年悠久得多。我国现在已知的最早的陶器,就诞生于距今八千多年的的河北、河南、江西众多原始文化中。代表着人类文化叫高级形态的文字、绘画、雕刻等艺术,有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无可辩驳的证明,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以及大量早期岩画即已诞生,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得到发展,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成熟。所以,将我国书画发展概括、中国书画史,必从六千多年前讲起。漫漫历史长河,渊源流长,我国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有关书画史志的文献,车载斗量,难以计数,仅现在读者们较易见到的近代学者所著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之类的著作,亦不胜枚举,且大多数为数十万计上百万言的“大部头”。如前所述,中国文字产生于六千年前。那时,仰韶文化的人们已在陶器上刻划文字,是为“书”。既有文字刻写,就已有一定的“点横撇捺”之幸运顿挫的方法艺术,是为“法”。书法之艺术,从诞生起。各种彩陶文化的精美绘画,众多的岩画,已用当时的艺术观点,记叙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绘画已经趋于成熟。我们讲求中国书画史,本应从这里开篇。但这样讲来,一是时间跨度太长,即使略而又略的讲下了,也万言难止,非所能容许。二是这些资料史实,需要我们来鉴定的彩陶绘画、岩画难得进入寻常读者家和文物市场。为了便于叙述,书与画分开介绍。先讲书法。我国文字发展到商代,以甲骨文为代表,即已相当成熟了,完全具备了汉字形、音、义诸要素,龟甲兽骨上那些细小刚健文字,就是当时的书法作品。大批从事巫术占卜的知识分子—贞人,就是那时的书法家,有许多还留下了姓名。上周时期我国的奴隶制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文字及书法亦进入一个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刻写、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所谓“金文”,书体是大篆,古拙苍劲,气势雄浑。这种书体,至今还为书法爱好者所钟爱,不少书家还竭力追慕临学,亦饶有情趣。秦汉时代,以小篆和隶书的形成最为重要。小篆相传为秦相李斯所创,实际上是秦代为了统一文字达到“书同文”,将商周以来的各国流行之不同体式的大篆加以改造去取而成。小篆较大篆笔画简约,笔法自如,书法仍具苍劲雄浑之美。相传撰写小篆的书法家有李斯、赵高等。隶书也产生于秦代,相传为狱吏程邈所创,亦是将大篆增减损益而成,便于人们易学易写快写。隶书字体规整,笔划点捺横竖分明,工稳沉静,历代至今不少书家功隶书者众,是书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种类。汉代还有一种“解散隶体”草草而成字体,即汉代古草(草书之初始者,又称章草),不过远不如小篆隶书重要。到后来,把写字这件事,不单是作为记事行文的工具,而当成了一门艺术潜心研究,经年累月挥毫不辍,又上升为哲理进行探讨,有一大批把字写得来极具时代精神和个人品格,又具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质,可称为“书法”作品的,当代魏晋时期。所以有人说危机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首次成熟的时期,更有人说它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这时期书法艺术的显著特色,一是书体有了很大变化,逐步从篆、隶、章草中脱变出来,形成了真书、行书、今草书。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到这一时期,真、草、篆、隶、行五种书体已经全部具备。此后时代各领风骚的书法大师,均是在此五种书体上发挥而已。特色之二是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书艺超群,其书法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学书者楷模范本的大书法家,如三国时期的钟繇、皇象,两晋时期的卫夫人,东晋时的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珣,南朝的羊欣、王僧虔等等。王羲之的成就、名望尤其突出,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圣人即“书圣”。他的书法作品中,唐代初年即已珍贵若拱璧,太宗李世民生前大力搜求,死后竟将王书《兰亭序》殉葬。王羲之《兰亭序》唐代大书法家几乎都有临本。北宋晚期宣和内府所藏临本即有243件之多,可见世人珍爱之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理论业已形成体系,出现了一批书法理论家和书学著作。如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南宋梁代虞龢的《论书表》,售肩吾的《书品论》,袁昂的《古今书评》,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的《论书启》。《论书启》是陶弘景宇梁武帝君臣之间就书法艺术问题的奏折、批答,由后人汇编而成的书法论著,从中可见当时书法风气之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巨大成就,还体现在这时期留给我们一大批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珍品,许多皆为我国艺术瑰宝,价值连城。兹列其重者略举如下:钟繇《贺克捷表》(唐代拓本),《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力命帖》、《还示帖》、《调元帖》等,均为拓本或后人摹写本。钟氏真迹,早在南朝已渺难寻觅了。皇象《天发神苙碑》、《谷朗碑》,摹本《急就章》等。陆机的《平复帖》、《望想贴》,均为墨迹。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以叙及,均为唐宋名家摹本或勾填本。然个大名家摹本,书法艺术本身藻丽多姿,极为珍贵。《快雪时晴帖》(唐人勾填本),《行书千字文》(有人认为乃唐人集王羲之之字本),《万岁通天帖》等。王献之《鸭头九帖》(真伪无定论)、《中秋帖》(宋代米芾临摹)、《二十九日帖》。王珣《伯远帖》真迹,任晋代书法作品中唯一一件无争论的晋人真迹。具陈重远著《古玩指南与鉴赏》记,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这两件国宝,为现存仅有的两件晋人墨迹,宋以来一直收藏宫中,清末流入民间,明国初被古玩店学徒出身的袁世凯大总管郭世五收购,抗战胜利后,曾一度落入宋子文之手。后因朱敏该国民主人士张伯驹在报上揭露此事,宋只得将其退还郭世后人。其后于50年代初,被人典当给香港一家英国银行。张伯驹激昂此事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十分重视保护文物,迅速派专人赴香港在典当期满前,用重金将两件国赎回。唐代是我国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巨大发展的时代,文化艺术中的诗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均放射出辉煌的光彩。书法艺术在唐代发展到又一个高峰,主要特点是真、草、隶、篆、行个体书法均得到发展,又以行书与草书取得的成就特别巨大,影响我国书法艺术极为深远;各种书体都涌现了一大批名家高手,他们的书法作品无论碑帖均有无可争议的真迹传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宝库;各种书体的体书风格,体现出“盛唐气象”。“真书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秉承魏晋以来墨迹与碑版的双重传统,渐从萧散妍丽的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劲,法度森严。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亦渐有步大、小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趋于飞动纵逸。虽篆书无多大发展,亦能述秦汉遗法,星辰或严谨紧劲,或遒劲圆活的新风”。杨仁恺先生主编的《中国书画》中这段话,较好的概括了唐代书法艺术的特点。隋唐五代主要书家和重要碑帖墨迹有隋代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藏日本小川简斋家。唐代欧阳询的隶书《宗圣观记》,真书《化度寺衪禅师舍利塔铭》,真书《九成宫醴泉铭》等碑刻;墨迹有草书《千字文》,行书《千字文》和《史事帖》。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元重刻),《汝南公主墓志铭》等。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省教序》、《房玄龄碑》、《通州圣教序》等碑刻,还有传世墨迹《枯树赋》、《倪宽赞》等,多为后人所作。薛稷的《信行禅师碑》等,以上四人,号称“欧、虞、褚、薛初唐四大家”。唐代最著名的草书书法家有张旭和怀素。张旭的代表作为传世墨迹《古诗四贴》。怀素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著名的墨迹有《自叙帖》、《苦芦帖》、《小千字文》等。真书在唐代得到空前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对后世真书发展影响特别巨大,尤其初学书法的人,必从真书学起,而学真书必临习“颜、柳”。颜即颜真卿,其存世主要作品有碑刻《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中心颂》、《元次山碑》、《送璟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墨迹《自告身书》,《竹山堂联句》等。柳公权的碑刻主要有《金刚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及《李晟碑》等。传世墨迹有《蒙招贴》历代有名。唐、五代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书作名品还有很多,如孙过庭及其《书谱》,陆柬之及其《陆机文赋》,钟绍京及其《转轮王经》,李邕及其《云麾将军碑》,徐浩及其《不空和尚碑》,贺知章及其《孝经》,李阳冰及其《城隍庙碑》,史惟及其《大智禅师碑》,蔡友邻及其《尉迟回庙碑》,韩择木及其《告华狱文》。宋代社会城市经济发达,士人阶级队伍庞大,文化艺术十分繁荣,抒发竟有一些帝王后妃倡导乃至身体力行(如北宋太宗赵光义、徽宗赵佶,南宋高宗赵构,北宋仁宗曹皇后,南宋宁宗杨皇后等,尤赵佶的瘦金体独具特色,造诣很高,对元明清书法有一定的影响)教隋唐五代有新的发展。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宋代书法艺术,真、草、隶、篆、行五体书中,真书、篆书成就不大,草书、隶书较前人亦少有较大发展。宋代书法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者,是以“宋四家”即“苏黄米蔡”为代表的行书。宋代行书,不仅突破“二王”风格,亦越出唐代“颜柳”规范,形成一种潇洒纵逸、轻快活泼,恣肆放达,以意为书的全新书风,可称为书法艺术中的“行书豪放派”,对清以至近现代书坛影响极为深远。“宋四家”中的苏即著名文学家苏轼,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行书《黄州寒食诗》,《洞庭春色赋》,楷书《赤壁赋》等。黄即黄庭坚,代表作品有《草书诸座上贴》,行书《松风阁诗》、《诗送四十九侄贴》等。米即米芾,更是一位留下大量墨宝的书法大家,其代表作品有行书《苕溪贴》,《向太后挽词》,《行书三扎》、《蜀素帖》等等。蔡,从书法艺术功力上讲,应为蔡京,因他为恶名昭著的佞臣,人品为世人不齿,而以北宋名臣蔡襄代之。其代表作品有行书《自书诗卷》,行书《南都贴》、《十扎卷》等。这里所列,仅是他们流传至今的大量墨宝中的点滴。由于它们均善书而又勤奋,当时之时名气已经很大,一些人有四海为官,时人求其书作者众,请其书写碑石者亦多,故他们的书法作品的墨迹碑刻相当丰富,全国许多地方都可见到,国外一些大博物馆也有收藏。宋代文风很盛,士人物不能书,且书法艺术水平均很见功力,即使当时一些无名小卒缩写应酬文字,其书法艺术水平,即可令今天一些刚学了几年字能涂鸦几笔便自命不凡的“书法家”们汗颜。宋代那些明载青史的书法家的成就更应一提。李建中及其《行书同年贴》、《土母贴》,欧阳修及其《行书爱贴》、《自书诗》,文彦博及其《行书三扎卷》,司马光及其《中和贴》,范仲淹及其《行书二扎》,《道服赞》,陆游及其《自书诗卷》朱熹及其《行草书诗扎》,魏了翁及其《文向贴》,文天祥及其《谢诸无座右辞》,等等。这些人虽然素以文章气节或高官经世重于世,其书法艺术也是造诣很高,其书法作品无不珍同拱璧。宋代书法留给后世的还有一项重要遗产,就是宋代官私所刻的各种帖书。前文已述,宋代文风盛,帝王后妃喜爱书法者众,他们的爱好影响士大夫,进而形成全社会的时尚。从太宗赵光义集古圣贤书法名家墨迹刻成《淳化阁帖》始,整个宋代公私刻帖不断,最著名的有徽宗赵佶临刻《大观帖》,米芾刻《宝晋斋法帖》,。由于宋代以来历史变迁,这次峨帖本千余年天灾人祸,损失几尽,残存的原刻拓本以稀少如凤毛麟角。宋代书法艺术不如晋唐那样光耀夺目已如上述。到南宋时法艺术更不引人注目,显一种衰退之势,没有产生如苏黄米蔡那样的能彪炳书史的大书法家。我国书法艺术大展到了元代,又才有所起色。以赵孟頫、鲜于枢等为代表的元代书法家,对晋唐书法进行认真严肃的研究,艰苦的探索,竭力追摹晋、唐志书法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不过由于元代历史不长,统治者的文化倡导不如唐宋,所以书法成就不及唐宋巨大,书体以行、楷书、草书有较大发展,水平亦高。赵孟頫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的书法家,其书法以行楷为主,亦有部分草书,代表作有:楷书《丹巴碑》、《神福观记》,行书《洛神赋》,《前、后赤壁赋》,草书《千字文》,等等。赵孟頫的书法在我国书法师商承前启后,对明清书坛影响巨大,名望极高追随者众。鲜于枢时名仅次于赵孟頫的元代书法家,亦以行书,楷书为主,草书也精。主要作品有:楷书《老枝道德经》卷,行草书《王荆公杂诗》卷,楷书《御史箴》卷,《草书千字文》卷,等等。元代其他重要书法家还有:邓文原,其代表作章草书《急就章》卷等;康里夔夔及其草书《颜鲁公述张旭法记》、《渔父辞》等;张雨及其《唐人绝句》等,郭昪及其行书《咏青玉荷盘诗》卷,杨维桢及其行书《鬻字窝铭》轴、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吴睿及其《离骚经、千字文》全卷,以及大批能画亦善书而以画名重的艺术家,如王蒙、倪瓒、黄公望、吴镇所谓“元四家”等等。明代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真、草、隶、篆、行个体均有一定成就。从风格流派讲,上学魏晋碑体、二王、颜柳,几近学谦超长孟頫的都有,形成一些艺术流派。大画家又是书法家的现象,比元朝更盛。明代书坛也出了一些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成就的书法家,更留下远较前代丰富的书法艺术珍品。同前代不同的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性较鲜明,各种书体各有自身的发展脉络和杰出代表。明代前期的书法,以真书的成就最大,其次为草书,代表人物有所谓三宋(宋克、宋广、宋璲)和二沈(沈度、沈粲),以宋克名望最大。这时的真书,有一种圆润平生,主要流行在翰林、中书舍人中,多用作奏章、行文中的书法,称为“台阁体”,由于皇室提倡,盛行一时,并影响到整个清代书坛。其代表人物是沈度、姜立纲等人。这时期的草书也各有成就,以宋广、解缙为代表。明代中期书法,以行书成就较大,楷书以承前期余势,有些发展,主要是矫正了曾经盛行的'“台阁体”那种比较呆滞的书法。行、楷书的代表人物有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陈道复,以沈周、唐寅等。他们都是声名赫赫的大画家,又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我国书画艺术本来同出一源,许多理论、方法相同,艺术规律一致,所以从来习画者大多善书,习书法者又有不少能画。在他们那里,书画集于一身了。也因如此,人们在讨论书、画,往往同时进行,各种辞书介绍人物技艺等,也书画并称。此期草书亦有成就,风格狂纵,以张弼、张俊、祝允明为代表。明代晚起书法,以出现了多种书体各领风骚,均有重大成就又有杰出代表书家这种现象为特点.行书楷书以董其昌为代表,草书以刑侗、傅山、为代表,篆书以赵宦光为代表。还有张瑞图的行草书,倪元路、黄道周似草似隶的隶书等等,以董其昌的影响最大。明代书法家数量众多,出前文一提到的一些流派及时代的著名这而外,还应提到的书法家有:钱溥、钱博、陈献章、程南云、李东阳、吴宽、文彭、徐谓、米万钟等。由于明朝较今较近,才不过五六百年,传世书法作品很丰富,不胜枚举,只能从略了。清代是具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时代,清末具近不到百年,其书法艺术对今天的人说来,不很算古,流传至今的情人书法作品,易于寻觅。清代书法的重要特征是:中期以前帖字占优,中晚期碑学流行,书法艺术有重振雄风之势,涌现了一大批名垂书史的书法家。如清初的傅山、朱耷(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纵逸狂放的草书或行草书,极有时代烙印,极有个性。乾隆、嘉庆时期,因乾隆帝的影响,赵书书法有一度成为官僚士大夫临摹的样本,其主要代表又张照、董皓、汪由敦等。此时除赵字外,以“钟王”、“颜柳”、“苏米”为师者也大有人在,如翁方纲、刘墉、铁宝、梁同文、王文治、钱澧、姚鼐等等。更有世称“扬州八怪”的一笔书画家,不满当时统治书坛的赵、董贴学,大胆创新,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书法作品。如黄慎的草书,汪士慎的隶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从清初傅山开始“反贴倡碑”,直到清中叶嘉庆时碑学芳形成阵势,晚清书法更是碑学的天下,一大批书法家,从传世碑帖和新出土的汉碑版书中汲取营养,书法艺术日已精进,书坛逐渐充满活力。这是其重要的书法家有:邓石如、伊秉绶、丁敬、黄易、桂馥、陈鸿寿、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吴熙载、吴昌硕等等。特别要提到的是邓石如,他真、草、隶、篆无不精绝,书法艺术成就,人称“清代第一”。何绍基、赵之谦也是清代书坛很有地位的书法大师。

以剑法喻书法独孤九剑无招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剑合一人剑合一后有了剑意无招胜有招,剑招不胜剑意剑意有九式,没有招式,只有意境意源于情,孤独的人体会不了情,剑意的九剑就是情的九个不同境界金庸写剑招,古龙写剑意剑意最好用歌曲来表现,每一招都有主题歌第十剑 再度孤独 独孤之剑 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用在兵法上基本是无敌的存在,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围魏救赵,四面楚歌等, 大象无形就是反其道行之, 是天剑的第一剑,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道往往是与人道相反的:“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因为违反了人道,别人都会觉得你是错的,到了这个境界的人是最孤独的,因此叫再度孤独;八大山人的《兰亭序》是画出来的。第十一剑 不再孤独 快乐之剑 大音希声, 大乐必易 将剑招化为剑气,剑气化为色彩, 意随心发,所以不再孤独了。线条就是歌词,就是剑招,色彩就是歌曲,就是剑气。用音乐去理解就变得简单了;音乐与色彩相通,称之为音色,大音希声,大色无彩,音乐中最动人的情感不是歌曲而是歌词,最美丽的色彩,就是无色,最美的色彩居然是用线条来表现!正如一部兰博坚尼与一部大众来比较,大众车不管用任何动感的色彩语言都无法与之相比;八大山人的画特点就是这样,以形写情,变形取神在《沧海一声笑》用歌词表现的意境已经超越了歌曲本身;黄沾在创作的过程中,先用了反其道的《大象无形》,然后就到了《大乐必易》;第十二剑 天圆地方 爱之剑学会了前两剑,就可以与剑谈情了,书、剑、画都有了爱;柔中带刚 天圆地方方圆是为曲直,一曲一直显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射雕英雄铁汉柔情,刚柔并济,主题歌《 铁血丹心》第十三剑 天若有情 恨之剑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欲练神功,不需自宫,先要绝情 前三剑剑招无形,剑意有形,第四剑绝情绝义令人脱变,爱到极处就是恨;唯能极之情,故能极之剑极爱生极恨,梵高、赵无极、任正非皆如此主题歌《天蚕变》第十四剑 《笑红尘》 叹息之剑 红尘最可笑,痴情最无聊,目空一切也好,心已无所忧。看破了情就看破了剑意,剑招已到令人看不出意境,无招胜有招,剑招不胜剑意,同样地剑招无意胜有意。当武学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则不需找寻剑意,达到无意之境,让人在不知不觉地中招,笑红尘,心中还有红尘,看是无情还有情,剑意与情一样在爱与恨之间,在有与无之间,在无奈中叹息;主题歌《笑红尘》第十五剑 踏月留香 自由之剑 这时候把剑放下了,象征着把情放下了,改用扇子。谁人双手不沾血,唯有盗帅楚留香这样的人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是自由的,不受世俗的牵绊,对这样的人来说,自由远远大约爱情,所以他与每一女子都没有完美的结局,离他而去、放他离开、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女子。在江湖中闯荡,是在自由与独孤中寻找最纯真的东西喜欢楚留香,因为他就像李白;剑如李白的诗,像洗过一样的白;举头望明月,黄河之水天上来,千里不留行,潇洒随意,飘逸灵动,一直飞翔,跨越了时空,跨越了生活,跨越了人性,跨越了情感主题歌《楚留香》第十六剑 万剑归宗 无限之剑化无限为有限,化无形为有形; 将无限剑意化为有限的剑招欲练神功,自废武功,殊途同归,万剑归一。在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在绝境中领悟降龙十八掌最后一掌,是将前面十七掌融合成一掌,在电视剧《风云必胜》中,武林神话无名在功力全失时,在简单的招式中领悟了万剑归宗 主题歌《长路漫漫伴你闯》第十七剑 大成若缺,虚空之剑这是残缺的一剑,剑意抽象,剑招极简,极简到残缺!这是动极生静的一剑,是轮回前的一剑!天涯明月刀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空空蒙蒙,缥缈虚幻,彷佛根本不存在,又彷佛到处都在,《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虚空正是天剑精要所在。虚空如梦, 剑破长空 主题歌《刀剑如梦》第十八剑 拈花一笑 涅槃之剑 剑意无形手中铁剑经已化作一朵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招式全新,只是一招就能包含天下所有武学精髓(柔中带刚,天圆地方,动极生静,大象无形)。不但如此,剑法已经脱变创新到与书法,绘画,音乐,建筑,文化融为一体,与天地融为一体,并开创了一片新的时代;剑招已完全看不到剑的影子,剑法变成了书法,剑谱变成了经书;剑招已经超越了形和意, 无我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人剑涅槃 化蝶而飞 是童真宁静的一剑 是涅槃重生的一剑 千古的情,不是以音乐形式来流传的,只留下了动人的诗;主题歌 《虫儿飞》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下的玫瑰枯萎,虫儿飞 ,虫儿飞 ,回家洗洗睡 剑招好的像工人,剑意好的像诗人 ;最好的画家叫做玩家, 最好的剑客是看客;上面写的不是剑法,其实是书法; (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