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小区物业管理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小区物业管理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有利于本科生的.教育和管理,而且能为图书馆文献保障和读者服务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下面是我整理的英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希望大家重视。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pp.271-313.

知网上有呀 [1]赵久建.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2011. [2]吕培进. 物业管理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11. [3]刘敏昊. 物业管理项目投标全过程管理研究[D].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2011. [4]林七七. A物业管理公司业主投诉中的沟通管理研究[D].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2011. [5]李承泽. 龙城物业管理公司物业服务创新研究[D].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11. [6]刘宏诚. 聚焦物业管理纠纷[N]. 中国证券报,2003-03-31 [7]何川. 中国物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初探[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7. [8]杨晓庄. 21世纪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J]. 物流科技,2004,(3). [9]张宁. 物业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08. [10]郭桥华,郭阳圣,黄玲青. 新形势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实践[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6). [11]陈广华,刘撰. “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研究——从“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的行政案件入手[J]. 华东经济管理,2009,(6). [12]霍红霞. 如何构建和谐社区的物业管理——以包头市物业管理现状为个案[J]. 阴山学刊,2009,(4). [13]周中元,沈瑞珠. 物业管理企业在智能物业管理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现代物业,2007,(6). [14]孔丹. 探索我国物业管理的新路子——以中山巷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例[J]. 福建建筑,2007,(6). [15]陈莉,孙薇. 物业管理概念探究——兼评我国《物业管理条例》之缺陷[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16]黄萍. 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评《物权法》及《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J]. 行政与法,2008,(1). [17]董藩. 物业管理模式需要破茧重生——从美丽园事件看物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问题[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18]王怡红. 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写在物业管理条例公布一周年的日子里[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19]张倩. 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研究[D].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2010. [20]左俊平. 信息技术与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整合之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2010. [21]祝振磊. 基于空间可视化技术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2010. [22]康曦. 我国保障性住房社区物业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2010. [23]张颖倩. 物业管理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2010. [24]王辉. 基于CALL CENTER技术的物业管理系统[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10. [25]周瑞星. 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6]刘娟. 基于.NET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2010. [27]夏勇. 安徽省物业管理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2010. [28]穆林林. 沈阳物业管理的发展问题研究[D].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2011. [29]于德识. 大庆油田物业管理二公司OA系统在手机终端上的应用[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11. [30]余明敢. 一个企业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2011. [31]徐腾飞. 论前期物业管理中的业主权利保护[D].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2011. [32]郜惟. 基于SaaS模式的物业管理企业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11. [33]李良. 辽河油田物业管理对策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2011. [34]李浩. 城市老住宅区物业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11. [35]朱丹. 从物业管理的性质看我国物业管理制度的完善[D].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2009. [36]孙峻,刘于鑫,姜雯,黄铭. 物业管理与资产管理——物业服务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 建筑经济,2009,(8). [37]刘芳. 物业管理委托的法律思考[D].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2006. [38]物业管理 顾问先行——北京大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物业顾问和物业管理双轨制[J]. 北京房地产,2004,(8). [39]胡俭. “物业管理”更名“物业服务”[N]. 扬州日报,2007-10-02(A01). [40]佟义民. 非完全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实践——西坝办公大楼的物业管理机制[J]. 中国三峡建设,2000,(1). [41]陈晓萍. 关于调整物业管理行业税收政策的建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物业管理行业税负问题研究》课题组转交全国人大代表陈晓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的建议件[J]. 中国物业管理,2009,(3). [42]刘志峰. 建立规范、诚信、和谐的物业管理市场——建设部副部长、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刘志峰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 中国物业管理,2006,(8). [43]谢家瑾.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共同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J]. 中国物业管理,2006,(8). [44]周维. 发展写字楼物业管理品牌 提升写字楼物业管理品质——本刊在京举办写字楼品牌物业管理座谈会[J]. 中国物业管理,2007,(4). [45]学习贯彻《物权法》,构建和谐物业管理——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学习贯彻《物权法》构建和谐物业管理专题报道[J]. 中国物业管理,2007,(5). [46]谢家瑾. 物业管理师制度是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写在全国首批物业管理师大会召开之际[J]. 中国物业管理,2007,(12). [47]吴世彬. 从物权视角解析前期物业管理合同——以南京东渡房地产公司与中北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纠纷为例[J]. 长白学刊,2008,(2). [48]规范物业管理活动 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刘志峰副部长在全国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 城市开发,2003,(9). [49]关于印发《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物业管理师资格认定考试办法》的通知[J]. 中国物业管理,2005,(11). [50]夏文才. 全面落实“物业管理条例”规范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工作——谢之平谈安徽省物业管理行业工作[J]. 现代物业,2003,(11).

Title: Strategic Property Management: How Can Local Authorities Develop a Property Strategy?Author(s):Virginia GibsonJournal:Property ManagementYear:1994 Volume:12 Issue:3 Page:9 - 14DOI: 10.1108/02637479410064223Publisher: MCB UP Ltd之类的给你发你邮箱了记得查收哦~~~~~记得加分^_^

物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英文

The necessity for accurate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s capableof handling adverse environments with multiple speakershas in recent years fueled speech separation and enhancementresearch [1, 5, 3, 2, 6, 4]. This has resulted in numeroustechniqu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uccess, most ofwhich employ multiple microphones [1, 3, 2, 6, 4]. Beamformingtechniques, for example, utilize knowledge aboutthe direction of the speech source of interest in order to reducenoise from other directions. The resulting SNR gainis significant as long as a large number of microphones areavailable [6, 4].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on the other hand,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large SNR gainswith few microphones [1, 3]. However, ICA has severallimitations that have hampered its application in real-worldsituations [1, 6].Interestingly, both of these popular techniques (as wellas many other speech separation techniques) are similar inthe sense that they are no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functionfor speech signals. Speech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whoseutilization can provide a significant edge in the de-noisingand signal separation tasks [2, 5].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phase error filtering techniqueinitially proposed in [2] to include the magnitudesof the two microphones in addition to the phase information.This technique transforms two noisy time-domain signalsrecorded by two microphones into their time-frequency(TF) representations. For each time-frequency componentor block, a phase-error measure is derived from the informationin both microphones. Based on this, the time-frequencyblock for each microphone is scaled by a masking value betweenzero and one. Basically, TF blocks with large phaseerrorsare ‘punished’ by a small mask value (0) and TFblocks with small phase-errors are ‘rewarded’ by a largemask value (1).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we formulate four different TFmasks and analyze them theoretically, through SNR-gainsimulations, and digit recognition experiments.

沈四光 因梦想与物业结缘 为发展而改革创新——我与物业管理这些年 《中国物业管理》 2011年 第7期 谭善勇.物业管理市场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陈德豪.物业管理概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005.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参考文献表中,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而用“,”分开;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西文作者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Title: Strategic Property Management: How Can Local Authorities Develop a Property Strategy?Author(s):Virginia GibsonJournal:Property ManagementYear:1994 Volume:12 Issue:3 Page:9 - 14DOI: 10.1108/02637479410064223Publisher: MCB UP Ltd之类的给你发你邮箱了记得查收哦~~~~~记得加分^_^

小区物业管理论文范文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对物业进行维护、修缮、管理,对物业区域内的公共秩序、交通、消防、环境卫生、绿化等事项提供协助管理、服务的有偿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社区物业管理也迅速发展。然而,越来越多的问题突显出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在市场化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缺乏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进而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为此,对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中现存问题展开深入挖掘,探寻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优化我国城市物业管理的解决 措施 ,对促进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业主

1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现存问题

1.1城市社区物业管理 企业管理 能力有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物业由于起步较晚其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国内物业管理方面人才匮乏,致使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企业大多管理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房地产开发商三者关系处理不到位。其二,将物业管理的重点放在对外宣传上,而自身实际管理 经验 的累积和管理相关设施发展与宣传相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企业高科技管理设施逐渐成为摆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1.2服务观念落后

我国城市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观念落后,致使我国城市物业管理服务质量难以显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城市物业管理主观原因致使其行业定位存在偏差。我国城市物业管理企业没有找准行业定位,将自己定位为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这是因为物业管理企业自身服务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物业管理的职能是服务。由于这种错误的行业定位,致使我国城市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差。其二,前期物业定价过低、后期业主拖延或拒缴物业费等客观因素致使我国物业管理企业难以提供优质服务。而业主一旦拖延或拒缴物业费,物业管理企业就会更加消极懈怠,极大打击物业管理的服务意识,难以提供优质的服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我国城市物业管理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

1.3业主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我国城市物业管理行业飞速发展,多数业主的消费理念相对落后,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大包大揽免费午餐的状态,尚未形成“等价交换”的消费理念。此外,多数业主对物业都缺乏正确认识,自律性差,一味追求“低价格,高服务”。不少业主都存在拖延或拒缴物业费现象,降低了物业管理企业收费率,降低了物业管理人员服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更多社区居民的利益。

2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

2.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赋予业主大会以及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不高,使得业主大会在实际运作中谈判处理社区物业管理问题难度增加,协调成本逐步增长,业主大会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此外,针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其实际运作中难以做到“民主、公开、公平”,导致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大会并不能完全代表广大业主利益。也正是由于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相关法律的建设力度较弱,尚未出台具有针对性、地方性的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致使社区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二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不明晰,对于二者之间出现的纠纷,也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处理办法。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社区物业管理行业也飞速发展,而与社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相比我国出台的有关社区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难以同步,从而制约其发展。

2.2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近些年,我国物业管理行业飞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使得业主跟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处于无休止的纠纷中。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物业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物业管理企业缺乏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以及招投标的标准化、透明化程度低,致使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物业管理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不足。另外,由于监管机制体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物业管理企业的职能和责任难以充分履行,加剧了物业管理市场的混乱。也正是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物业管理缺乏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使得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建设不完善,进而导致物业管理企业在实际运作中不规范,管理水平低下。基于物业管理企业的不规范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业主的不满,进一步影响了业主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2.3社区业主自治程度不够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按照我国 传统 文化 ,老百姓花掉毕身积蓄购买商品房就是为了安居乐业寻找归属感。但是面对与物业管理的纠纷得不到解决,让很多业主对物业管理行业失去信心。一方面,业主缺乏自治观念。有些小区几年没有举行过业主大会,各家自扫门前雪,对与自身利益无关的物业管理事务莫不关心。业主大会无法正常召开,业主委员会也就无法成立。在面对利益受到侵害时,缺乏良好的维权 渠道 。其次,不少小区业主委员会管理不规范。业主委员会应该是由业主大会公开选举而来,但是不少小区从选举到后期的管理运作都极为不规范。业主委员会不能代表业主利益甚至还和物业管理企业共同侵害业主利益。一部分小区业主委员会虽然是正规流程选举而来,而业主委员会成员管理能力缺乏,在帮助业主维权过程中力不从心。这些情况都让业主委员会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优化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对策

3.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物业管理虽然在我国发展了多年,但是相关法律法规还是滞后。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之间发生纠纷,往往没有详细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依据导致纠纷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妥善解决。根据物业管理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来完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健全地 方法 规。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差异很大完全依靠国家制定的法规往往不能解决实际纠纷。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来制定物业相关规定,在物业管理过程中才能更加切合实际解决物业纠纷。如:收费原则、收费标准、服务构成、管理方式等细节上的问题都要有详细的法规来规范,这样才能使出现纠纷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投标制度。当前物业管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业主不能自主选择物业公司。完善投标制度,通过业主大会来公开选择广大业主青睐的物业公司。一旦达到自由选择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为了获取市场必然要极力提供良好服务得到业主口碑,获得良好的公众印象。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才能促进物业公司服务观念的改变以及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业主也得到良好服务和避免纠纷。

3.2认清行业本质找准行业定位

首先,要处理好物业管理者与业主之间的定位。物业管理者在业主面前,既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也不是卑微受气的“仆人”。对于物业管理者,应该将自身定位为服务者,因为物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业。每一个物业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认真为业主提供服务,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物业管理能力。遇到业主问题要耐心解决,时刻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者。对于业主,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把物业管理者当作自己的仆人,通过正规流程去处理物业问题,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拒绝交物业费等方式来“维权”。其次,房地产开发商与物业之间的定位。开发商与物业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能出现共赢的局面。一些开发商对房屋建造偷工减料等等,导致后期物业公司难以应付,这使物业公司失去管理信息和业主纠纷不断。一些物业公司为了获得市场,前期给开发商报出过低的物业费用吸引业主购买商品房,但在后期却无法按预期提供服务,最终只会纠纷不断。优质小区建设规划,会给后期物业管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并能使开发商获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3.3完善相关 规章制度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招标制度,做好事前监督。在确定由哪家物业公司入驻社区参与物业管理之前,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招标制度来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公平公开的招标制度,让更多的物业公司参与竞争从而促进物业公司自我提高和为业主提供更优质服务。通过严格的招标制度和招标流程来筛选合格的物业公司,是对业主负责同时也是对物业管理行业负责。其次,初始物业公司选择市场化。在实际物业管理过程中,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关系往往非常暧昧甚至物业公司是开发商下属公司。根据《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和开发商应该是合同关系。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销售过程时,物业公司提前入驻社区,往往这个物业公司和开发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之后又缺乏自由选择物业公司的体制,导致物业和业主纠纷不断。最后,建立完善的业主投诉制度。近年来的物业纠纷越来越多,业主利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畅通的投诉渠道和完善的投诉制度只能采取 其它 不理想的维权方式。如此一来,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纠纷就得不到妥善解决从而恶性循环。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让业主对物业管理行业失去信心从而不愿意交物业管理费。最终导致物业管理企业得不到良性发展。

3.4完善监管机制,物业管理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强物业公司资质审核监督。对物业管理企业资质信用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杜绝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入物业管理行业。这既是保障业主的利益,也是保障物业管理行业的利益。其次,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竞争规范化监督。当前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物业公司为了夺取市场,不顾市场规律,承诺过低的物业费,入驻社区后又不能盈利从而通过降低服务质量违规收费等方式来保证自身利益,最终导致业主不满,从而纠纷不断。同时恶意低价竞争和乱收费扰乱了物业管理市场,破坏了物业管理行业形象。最后,要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规范化监督。业主委员会是由业主大会选举而来,代表广大业主利益的业主代表。政府加强对其监督管理,使其规范化运作真正代表广大业主利益。

作者:谈丽艳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家瑾.对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粗浅认识[J].中国物业管理,2012(10)

2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J].中国物业管理,2010(1)

3刘拓.我国物业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王光荣.城市社区物业管理难题的破解策略[J].兰州学刊,2013(2)

5寇晓燕,张居盛.社会协同视角下的物业管理困境与化解[J].求索,2013(1)

6黄闯.城市社区物业管理良性发展的路径分析[J].长白学刊,2013(1)

摘要:住房保障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日益规模化,但是在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后,后期物业管理过程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物业管理部门与住户间的矛盾横生,十分不利于保障性住房的良性运行。有针对性地根据部门主管、物业管理和住户三大主体探究保障性住房后期物业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对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的“绿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后期物业管理;河南安阳市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为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新就业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改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住有所居目标,推进河南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自从2011年以来,河南省多次出台了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建议和意见:2011年12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方式、审核机制、售后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2012年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入住管理的指导意见》颁布,要求逐步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门槛,同时将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2013年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落实保障性住房配建政策,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2015年《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实行配售的措施,这些都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由于政府的积极作为,河南省的保障性住房已经形成了以廉租房和公租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两限及定向安置房等为补充的多元化体系。保障性住房的后期运营管理主要包括:准入退出、租金收缴、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建设、配套设施经营等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规定,“保障性住房小区可以实行住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可以聘请专业机构提供物业服务”,对保障性住房后期物业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本文基于对安阳市的保障性住房后期物业管理的实证研究,对保障房后期物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做出较为详尽透彻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这将促进安阳市保障房后期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完善;而且,通过改善住房条件和环境,切实解决目前居住在保障房内群体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指数;同时增加普通群众对后期物业管理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对有效降低后期管理过程中的阻力,促进保障房后期物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问题解读

(一)从部门主管方面发现的问题

对于保障性住房部门主管,主要是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谈及保障性住房不少主管表示正在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对于后期管理这部分,将会继续沿用政府委托物业进行管理的形式开展,但其中也暴露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政府的资金压力过大。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房租以及配套设施经营收益。随着房屋规模扩大,包括行政人员、管理人员等费用开支扩大,而政府仅向民众收取金额很少的房租及物业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的压力就越大;第二,有些官员怕担责任搁置手中的房源,使保障房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第三,居民的资产审核困难及退出意识淡薄。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信用体制和居民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个人收入和金融资产不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的收入监控手段和相关的调查统计手段。当资产审核时出现漏洞,导致有些保障房内居住的是有房有车以及将房屋租售的业主,违背了设立保障房的初衷。此外,保障房退出机制中的奖惩措施力度不明显,关于退出概念模糊,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住户一旦居住在保障房内就不想退出,居民自愿退出的动力严重不足。

(二)从物业方面显示的问题

问卷上涉及物业的问题主要包括是否有物业进行管理、物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如何、是否对物业管理情况满意及主要提供的服务这四题。在安阳市三个不同档次小区中收回的220份有效问卷中得知,156份(70.91%)小区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64份(29.09%)设置物业管理的小区中有127份(40.2%)问卷结果表示从业人员素质一般,有84份(38.18%)表示对物业的管理满意度是一般,主要提供的服务有设置门岗、打扫卫生、公共设施维护和园艺绿化管理。调查的结果说明了四个问题:第一,物业提供的服务范围太狭窄,仅限于简单的日常服务,并且住户反映小区安全管理不到位,多发生电瓶车失窃案件,门卫进出没有严格把关导致小区内人员混杂,居民的日常安全得不到保障。第二,物业的小区绿化没有规划到位,并且出现轿车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的现象。第三,物业工作效率较低,出现房屋质量问题如房顶漏水、管子阴水、没暖气等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回复。第四,缺乏针对性的物业,应根据保障房业主不同需要,不同消费水平制定切合实际的服务业务,做到服务细致化。而与物业管理人员的交谈中发现有些小区居民没有及时缴纳物业费,导致物业工作不能如期及时开展,管道使用期为2年,屋面等使用期为5年,到达一定期限后的维修费、人工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业主认为物业为了节省开支减少成本而降低服务质量,拒交物业费。解决两者直接的矛盾是目前物业工作的重点,既要保证服务质量又要建立合理机制鼓励民众积极主动缴纳物业费。社区有开展志愿服务站、节日文艺汇演以及读书平台等工作,但大多数居民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其中,缺少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小区中一员,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三)从住户满意度方面反映的问题

问卷主要从住房概况、物业管理、配套设施、社区建设以及相关政策和退出机制六个方面分析不同住房情况的住户对于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中不足及态度观点。在220份有效问卷中70份为廉租房住户,147份为经济适用房住户,3份为公租房住户。主要反映的有以下五个问题:第一,保障性住房所在小区普遍存在公交交通不便,缺乏健身器材以及公共活动场地,社区医疗不健全,社区超市物价偏贵等问题。第二,在邻里关系这方面,27.5%的居民选择一般,表示需要加强邻里交流和社区文化建设以及培养社区居民的团结友爱、邻里互助意识。当谈及志愿服务不少居民表示没有参加过社区的志愿活动,如果有条件将非常乐意参与其中,尤其是“以工代费”愿意参加社区劳动来抵消物业费。第三,在后期管理模式这题28.5%的居民选择了希望住户和物业自行结合管理,20.9%选择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导,说明住户参与管理的意愿还是很强的,只是缺少一个平台。此外,目前没有物业管理的保障房小区居民表示,之前在小区内有物业进行管理,但由于第四,36.4%的住户表示对保障房相关政策不太了解,并且50.6%表示不了解投诉举报方式也从来没有举报过,少数住户表示举报过但并未得到回复,物业退出管理。这表明政府及社区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渠道,真正的让民众表达心声,让权力行使在阳光下。第五,多数居民在退出机制这一部分表现出强烈的意愿即不会退出保障房,说明政府在这方面的引导不够,没有让民众建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自己的努力提早退出保障房。

三、破解策略

(一)部门主管方面

对于部门主管方面的问题,首先应采取措施“开源节流”,对廉租房和公租房的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降低政府财政资金的压力,一方面,通过适当的梯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租金以及配套设施的承包费用,增加保障房管理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在社区居委会组织下由承租人参与物业管理、自我服务,精简物业管理人员的规模,实行竞争性激励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其次,对于住建厅的相关工作人员加强监督,同时健全公示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保障房资源的浪费,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用,切实保障住房困难户解决住房问题;最后,对于住户资产审核困难以及退出意愿淡薄的问题,应该成立政府部门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相结合的工作小组,确定明确指标,定期入户核查,而且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住户对退出机制加强理解,严格按照资产审核标准和退出稽核标准对不愿主动退出但是不符合保障房入住资格的人员实行强制性退出,同时,建立周转房或周转金制度,在执行强制退出时,提供其他租金较低的公租房给住户或为其提供周转金,助其在社会上租房。

(二)物业管理方面

物业管理公司在对保障房小区进行管理时,应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尤其是安保措施,要切实维护住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就近原则”接纳本小区内部人员(承租人)参与民主管理,平时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办事人员的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对住户反应的问题要有专门工作人员整理记录并及时予以解决,要使小区住户对物业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健全小区住户的申诉渠道。另外,物业费要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建立合理机制鼓励民众积极主动缴纳物业费,并结合住户的住房状况分层分阶段收取,不能任意更改收费标准。加强住户与物业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商,使管理信息公开化,缓解两大主体间的矛盾。此外,物业管理人员要鼓励小区住户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住户方面

首先,住户是保障性住房管理的关键元素,保障房后期物业管理的发展需要住户积极支持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民主参与管理,积极建言献策,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调查发现,多数住户愿意以“以工代费”形式参与社区管理抵消物业费,所以开展社区内部相互帮扶,不仅可以增进邻里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减轻物业管理的工作压力,对于社区和谐建设也大有裨益。不仅如此,对于流动性强,劳动强度不大,不需要固定人员的工作岗位,可以吸纳大学生志愿者或者社工人员参与其中,有效整合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在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过程中是一项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关于退出机制,要加强住户对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相关政策的了解,自愿选择有利的主动退出策略,促进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合理公平实施。

作者:王净净 郭晓晴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郭林,张学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现存问题与破解之道———基于河北省的经验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浅谈物业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论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2. 关于物业管理论文

3. 物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物业管理论文范文

5. 物业管理论文范文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对物业进行维护、修缮、管理,对物业区域内的公共秩序、交通、消防、环境卫生、绿化等事项提供协助管理、服务的有偿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力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物业管理领域不断拓展,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规范,促进人们住房观念的转变;探讨了当前我国比较普遍的“建管一体化”、由当地房管部门或本单位自主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物业管理公司等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并就如何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与创新提出了六方面建议:一是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二是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三是要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四是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居民小区的自治管理;五是要加速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六是要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物管行业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物业管理;模式;创新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物业管理已成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并且事关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关注。目前,物业管理的服务层面也不断扩大,已经从清洁、保安、维修,延伸到商务娱乐教育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物业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业管理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管理力量。以浙江为例,据调查,杭州市在近10年的时间里,物业管理企业从2005年的314个增加到2014年的3517个,增长了10倍。2014年底,宁波市具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有402家;温州市有物业企业288家;绍兴市有物业企业305家。湖州、台州、金华等市的企业数量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二)物业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物业管理服务领域由小到大,不断拓展,从普通商品房到房改房的老旧小区,从住宅物业到办公楼、大专院校和商业物业,从小型配套到大型公建,从单一类型物业到综合型物业,从纯市场的物业服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物业服务。物管范围逐年递增,逐年扩展,覆盖类型已涉及住宅、商业、办公楼、市场、医院、学校、广场、公园等各个方面。

(三)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规范

近年来,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对物业管理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发展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审批办法》、《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规定》等物业管理行政规章或行业规范先后制定、颁布和实施,对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4年建设部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出台,使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在原来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物业管理促进了人们住房观念的转变

对住宅小区和高层楼宇推行统一的专业化物业管理,确实给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带来了诸多方便,使他们获得了安全、舒适、优美、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使广大业主的住房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变思想观念,对物管的接触日益增多,对物管职能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使得物业管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可,物业管理收费难度逐渐减少,收缴率逐步提高,更多的业主已经将物业管理开支视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住房消费。

二、我国物业管理服务的主要模式探析

不同类型的物业,使用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管理和服务的内容也就各有侧重。目前,我国运用比较广泛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建管一体化”的物管模式

开发商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左右的企业属于开发单位出资成立的物业公司,它既能够充分发挥房产企业市场优势,实现开发、建设、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实现物业管理与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又能够通过实现良好的管理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不断打造房地产开发企业商的信誉与品牌,进而不断提升物业本身的社会经济价值,提升商品房含金量、吸引力和销售量,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为住房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持,从而形成以房建养物业、以物业促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物业企业全国前三强的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由房管部门或单位自主管理的物管模式

在行政型和福利型运行模式的影响日益减少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房管部门或单位自主管理的物管模式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这种模式下,管理对象多为老公房或单位福利房等中低档物业,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住户如有意见或公共设施出现损坏需要修理时,可以直接向本单位有关部门反映,通过行政管理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由于此模式的单位后勤部门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单位,在经济利益上难以和原单位脱钩,经营管理工作也受到较大限制,难以实行物管企业内部的职能分解和政企分离,使得物业管理公司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从而难以真正形成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的现代物管新机制。

(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物业公司的物管模式

物业管理公司是按合法程序建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对物业进行管理的企业性经济实体。它具有法人资格,根据合同接受业主的委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并收取相应的报酬。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思路清晰、市场意识强烈、服务对象明确、成本概念清楚、公司机制灵活、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管理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弊端是管理费用比较高,很多中低收入居民承受不起。由于在物业管理体制法律关系、人们的消费理念、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经营困难,处于非赢利状态。

三、加强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对物业管理的认识

对物业管理问题定位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物业管理不仅是一个新型产业,更重要的是把它纳入社会管理的内容,要纳入综治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等加以研究、探索。全社会都应加大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规范和完善。

(二)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

政府相关部门在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监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管力度。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协助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对业主委员会的日常监督,引导业主委员会在充分尊重全体业主意愿的基础上,依法做出决定,从而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解决开发商遗留问题,要靠物业公司自己和开发商“划清界限”,加强对业主宣传,明确开发商的责任和物业公司的责任。这样,物业公司能在开发商遗留问题方面减少与业主之间的矛盾。

(三)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

物业管理企业既涉及与政府、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又涉及与供水、供电、供暖、煤气、物价、工商、税务、市政、环卫、绿化、邮政、电信、交通、公安、管委会、派出所、居委会等关系。这些关系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因此,政府要通过自己的权威加速建立物业管理法规体系,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例如: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给予物业管理公司相应的权利。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该业主交纳,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对那些无理拒交物业管理费的业主,物业公司可通过司法途径来达到目的。但对诉讼成本较高,诉讼程序较为烦琐的问题,物业公司也不必却步,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地去维护自身权力。

(四)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小区内部的自治管理

国家《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大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决定的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同权益的需要,经业主大会决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依法提起诉讼。”物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小区业委会的组建工作,并加以指导、帮助和协调。而经小区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的业委会,应积极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协调小区矛盾、维护业主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速引进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有竞争才能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质量和服务的水平,才能使物业管理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加速竞争机制的形成,实现物业管理的规模化经营,实行品牌化发展战略。对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优胜劣汰,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物业管理规范发展。此外,应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权利,逐步推进分业经营,改变物业管理依附于房地产开发的状况,使物业管理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从体制上解决建管不分的弊端,通过完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和接管验收制度,明晰物业管理各方的责权利。例如:笔者服务的浙江新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投资组建,成立之初属于“建管一体化”模式,只服务集团内部。2002年走向市场化,经营方向上术有专攻,以企业、机关智能化办公研发大楼物业服务为经营方向,形成了自己的高端服务的品牌特色,目前管理物业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服务的客户有副省级国家机关大院、大型国企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多处物业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在杭州市物业管理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六)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物管行业的服务水平

物管公司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着力培养服务意识及经营意识。物业公司已经向特色服务、亲情服务、个性服务等领域拓展延伸。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搞好优质服务。要借鉴国外或发达地区的经验,抓好培训,如物管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的香港,除了职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讲座等,还注重思想作风、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教育。对于管理人员,还注重学历提升和专业课程学习。相关部门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物管人才的培训力度,改善目前物管人才难觅的状况,促进物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合作意识,加强物管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合作。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与共的物管企业、无关人员和业务之间的良好关系,切实实现物业管理中的良性循环。例如:在假期的时候会为业主的小孩提供社区活动,业主上班时把小孩托付到客服中心,物管将带孩子去物业的各个部门体验学习,比如带到绿化部门去学习种花种草,以及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此外,如果业主家有老年人,物业每天白天也会每隔3-4个小时打电话进行沟通或者上门照顾。同时应成立行业协会,多渠道吸纳专业人才,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建立起一支服务理念先进、服务技能高超、运作效率高的物管队伍。

【参考文献】

[1]钱满发.我国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探索[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张农科.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城市问题,2012(5)

[3]范超.江苏省盱眙县商业地产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

[4]刘涛.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3)

[5]胡杰.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

摘要:我国实施“营改增”是“十二五”期间重大的税制改革,对我国税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伴着“营改增”试点的深化和平稳的推广,辐射的范围和税种也日益渐多。服务业已经纳入“营改增”的实施范畴,物业管理公司属于服务业,且是最后进行“营改增”的行业,物业管理公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对“营改增”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本文将参考其他行业“营改增”后给其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梳理“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合理的税务筹划,避免税务风险,保证物业管理公司营业利润的平稳增长,为物业管理公司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影响;对策;物业管理公司

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了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存在和征收的税务制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不断加深,新经济形势下,各种货物和劳务之间的分界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两种税种同时征收的税制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走向世界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在税制征收中也存在固有的制度缺陷,税制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阶段物业管理行业的税负偏高,两种税种同时征收并存的局面让物业管理行业更是难以拓宽发展领域,对其物业管理行业松绑,使其税负更加公平合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始进行“营改增”的改革。

一、“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影响的浅析

这几年随着“营改增”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和完善,2016年作为“营改增”的收官之年,怎样使物业管理企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克服掉负面影响,比如短期内税负会较大幅度的上升等问题,还需要全面的梳理其影响,做好应对税制改革后降低负面影响的工作,税制平稳的过度,这是物业管理企业在税务方面工作的关键点。“营改增”对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营改增”能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的实施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行的物业管理收费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导致物业管理企业出现税负过重的现象。“营改增”实行后,物业管理行业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解决两税种并存征收时,抵扣混乱,抵扣链存在断层而导致税负加重的弊端。从企业长远发展看,“营改增”税制的实行使得企业税收更加统一,抵扣链条断层混乱现象逐步消失,可以抵扣的进行税额大幅度增加,减少企业的负担。因此,实施“营改增”后很明显的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经营水平。

(二)“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的影响

“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在短期内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会出现不降反增的反常现象。对小规模纳税来说,税率下降的情况下,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收入。但是对大多数一般纳税人来说是很大不同的。首先从制度本身讲,我国此次“营改增”在增值税税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1%和6%的两档税率。直接结果是物业管理公司从原来5%的营业税税率,更变为6%的增值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营业成本中,绝大比例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人工薪酬为主的劳务成本,这些成本是不可能产生进项税额的,这就导致了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当少,双重作用之下,物业管理公司短期内税负会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典型的例子是,物业管理企业保安、保洁人员的工资支出,食堂购买蔬菜等农产品难以获取增值税进项税的专项抵扣等都会在短期内增加公司的支出,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营改增”能够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

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这对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监督体系统一、统一财务核算口径、提高物业管理公司财务批露报告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等行为有着正面的作用。在进行税制改革后,物业管理公司面临的重复、混乱征税现象被解决,填补了征税漏洞,简化了财务核算,让给多企业获利,尤其是物业管理公司这种微利企业。此外,“营改增”的实行也对加快了调整物业管理行业的产业结构,扩大市场范围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二、物业管理公司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的做好税务筹划,为合理合法避税提供参考和建议

物业管理公司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税收政策的变动,提前基于政策法规进行合理有度税收筹划。首先,税收筹划要立足于本企业,着眼于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由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全局统筹规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已经达到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针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小规模纳税企业,务必采取以酬金结算的收费模式来降低纳税的数额,相反对于一般纳税人,则采取包干、转包的模式来减少税额的支出,在采取不同的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争取最大额度的税收优惠,不可逾越法律的红线,造成企业和国家利益的流失。此外,还需要合理划分收入,因为不划分收入将从高税率征收,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税负。与此同时,要合理的安排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经营事项,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限度。

(二)物业管理公司要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严格管理的力度

加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是顺利实行“营改增”的前提,票据是增值税缴纳、抵扣的有力合法的凭证,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我国对增值税征收的相关法律规章。此外,务必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严格管理,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流通、销废,依据企业有关制度进行。比如:对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揭发,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需立刻向税务机关做备案等。增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税收风险观念和意识。

(三)提高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公司财务管理体系

在新的税务体系下,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良好配套的财务管理体系,一个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河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的水平。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根据当前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必须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和防止企业非法现象,比如私自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防止企业资金的非法流失。不容忽视的是还应该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构建企业内部完善的控制机制。

(四)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营改增”行政模块的优化力度

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营改增”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主要有:保持原有的财务税收补贴,保持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部分收入减免税收等积极的优惠措施,以保证物业管理企业的正常运转。此外,还需要扩大简易征收的范围,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税收压力,增强其资金的持续运转。实施保障性住房,比如廉价公租房的税收优惠,通过降低廉租房用户的税收压力来策应物业管理企业税负的减免。最主要的是政府的一些列的补助要降低其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要求,惠及更多的物业管理公司。

三、总结

我国“营改增”的税制的改革,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物业管理公司抓住机遇,积极的借助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筹划自身税务,完善和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尽快融入到新的发展环境中,使其自身税务核算更加规范合理,以此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物业管理公司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浩宁.“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6(4):322-333.

[2]王晓晶.浅谈物业服务企业的营改增[J].商,2013(11):171.

[3]吴鸿根.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4(5):46-47.

物资管理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文章名称 刊物名称 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青海电力 2003/04 面向水电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控制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5/S1 加强物资管理 降低企业成本 山西建筑 2005/03 浅谈MRP技术在计算机辅助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工程师 2005/04 浅谈实现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西部探矿工程 2005/03

一般在论文里,都要求有一至二个英文文献。我给你几个参考。都是有关资讯系统的参考文献。 [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cleod , Printice Hall , 1998 [2] Thomas R. Peltier.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nalysis.Rothstein Associates Inc,2001 [3] H. M. Hassan & Charles Hutchinson.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A World Bank Publication, Washington D. C., USA, 1995 [4] Willian K, Michener, James W. Brunt & Susan G. Staffor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Ecosystem to Global Scales, Taylor & Franics Ltd, London, Britain,1994 [5] [美] Michael N. DeMers著,武法东、付宗堂、王小牛等译. 地理资讯系统基本原理(第二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6] Michael F. Worboys. GIS: A Computing Perspective. Taylor & Franics Ltd, London, Britain,1995 [7] Robert Laurini, Derek Thompson. Fundamentals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s.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管理资讯系统》(第三版) 薛华成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管理资讯系统》 陈禹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 (3)、《资讯系统开发方法――方法、策略、技术、工具与发展》 姜旭平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年; (4)、《计算机资料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王勇领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6年; (5)、《管理资讯系统导论》 黄梯云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年; (6)、《系统分析与设计》 季延平、郭鸿志合著 华秦书局 1995年;

:bbs.java.id./thread.php?fid=64 给你一赛迪网,里面有关酒店客房管理的很多,觉得好给我加分哦

你好,要开发物资采购资讯系统其实只要针对你单位业务特性,先做出业务需求分析,然后按照业务需求分析做出差异分析报告,按照报告功做出能点设计。看您选择什么系统软体了。不需要什么文献。

基于你的问题 寝室管理系统,可以为你提供一份适用于初学者的程式码, 有进一步需求,可以我们联络,,给我留一个你的问题和Email,有机会可以帮你,肯定救急,使用百度_Hi给我留言, 此回复针对所有来访者和需求者有效, ES:\\53EC904AEA00006C907341ADACBC823A

1. Zehery,Mohamed H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in the Arab Gulf Region: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ix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1997 2. Dr Frank Tung IBM Digital Library Lecture 1997 3. Coyne Richard.Lee John.Duncan David.Ofluoglu Salib Applying web-based product libraries 2001 4. Terry Moriarty.Jim Swenson The Data Requirements Framework Database Programming & Design 1998

缩写为iMIS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整体管理方案。通常通过模组化管理形式完成:包括业务管理、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有助于企业提升流程管理效率,总结业务知识,使决策层、经营者和员工在这个平台上合理有效地协作。

material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我有要不要传给你?

初识基金: 居然还有这种好东西 2004年初,吴先生在营业厅从事柜台业务,当他看到无数储户排起拥挤的长龙把银行营业部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却只为了把钱存入需交纳20%利息所得税的教育基金时,职业的原因促使他开始寻找一种更优的投资渠道。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建行报中发现了当时最为火爆的某基金公司发行的价值增长基金。2004年3、4月份,股市上冲到1700点时,这只基金净值最高涨到1.53元,随后的下跌行情也只跌了百分之十几。这种高收益跟银行存款利率相比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世界上居然还有这种好东西。”他想。 2004年8月,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通过建行销售,公司总经理王鸿嫔亲自到陕西推广。吴先生也到会场听了讲座,旋即被王鸿嫔所讲的投资理念和她自身的传奇经历深深吸引。中国优势基金发行首日,他动员他的同事和他在交通银行的朋友认购。他买了10000元,其他的同事和朋友都各买了几千元。 吴先生快人快语,言辞幽默。“我有些做投资的朋友,买了基金或者股票,每天频繁交易,副业比主业干得还累,遇到市场波动就愁眉苦脸,担惊受怕。”他说,“这有啥,难道中国经济有问题吗?没有。难道中国股市会崩盘吗?也不会。既然如此,即使短期亏损,又能亏损多少钱呢?”他认为那些买了基金之后就整日为基金所累的人很可笑。“既然选择了自己信任的管理人,那就别去管投资上的事情。涨跌波动让专家去处理。”他还很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只要在他们营业部谈到中国优势基金,没人不会提起他的名字,因为他不仅是他们营业部第一个认购中国优势基金的人,而且是唯一一个持有至今的人。 在2005年的熊市行情中,中国优势基金净值一度跌到0.91元,有的同事和朋友开始抱怨他,他告诉他们,“我们做的是中长期投资,在目前的下跌行情中,这只基金的表现已相当好了,只要坚持持有一定会有收获的。”2005年下半年中国优势基金净值涨到1.04元,一个朋友卖掉了手中的基金,2006年上半年涨到1.14元时,又有同事卖掉了手中的基金。之后就不断有人善意地提醒他赶快卖掉中国优势基金。这样的话听多了,他就反问,“你卖掉基金打算把钱放在哪里?存活期或者定期?”有人给出答案说,“买一只新基金。” “在目前的上涨行情中一只新基金会做得更好吗?你有什么理由证明一个新基金公司、新基金经理比中国优势基金更好,以至于值得你付出2%手续费的代价?”一直以来他都把这句话说给那些想“换手”的基金持有人,既然选择的这家基金公司过去业绩很好,那为何要花费手续费去重新换一只不了解的基金呢? 因此,纵然有无数只基金发行,吴先生却近乎偏执地抱住最初的唯一一只基金不放,他这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做法,除了品牌情结以外,更多的是一种长期以来的信任。吴先生唯一的一次交易,就是将现金分红改为红利再投资。他当初投入的10000元目前市值超过了36000元。

你不知道到中国知网 这些专业论文网站去下载嘛 如果是一个大学 这些网站都是免费的

参考文献是 论文 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下面我为大家介绍2017库存管理参考文献,具体内容请查看全文。

2017库存管理参考文献

存货 管理论文 参考文献一:

[1]陈军.防范资金风险与资金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09(18)

[2]孙静芹着.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 中国经济 出版社,2004

[3]刘霄仑主译,英国皇家银行学会(CIB)着.现金流量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2

[4]宋倪影.信用“5C”分析法的探究[J]. 会计 师.2009(08)

[5]曹中新,孙华生,孟晓霖.基于 国际 化发展过程中的海外资金风险管理--中海油服建立全面的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实践综述[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8(05)

[6]王之君,杨文静.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J].中央 财经 大学学报.2006(11)

[7]袁琳.构筑集团企业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的新系统-中国石化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3(02)

[8]王珞.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9]王俐.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评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存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王禹博.ZYLH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税务 筹划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王俐.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评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3]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王红.胜利石油管理局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

[5]时甜甜.基于供应链 管理理论 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6]__东.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7]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8]吕哲海.境内外一体化下的石油工程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存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时甜甜.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罗道永.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池”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朱静.油田企业物资供应全生命周期 成本管理 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4]程树英.石油钻井工程板块成本消耗定额的编制及管理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5]张涛.基于单井单元核算的油田企业内部配产优化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6]陈枫.PR控股集团现金流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4

[7]杜蕾.基于石油安全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

[8]刘宏江.油田企业预算后评估体系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物流管理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的飞速发展,市场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market demand for logistic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随着物流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As the logistics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circulation and consump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growing draw people's attention. 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 Essentially, enterprises in market performance of mainly by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price and product supply three factors. 而这三个因素都受到物流的影响。 While the three factors are the influence of logistics.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外部条件的变化。 With modern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way change and market external conditions change. 第三方物流给供应链各参与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下一世纪物流业的主流。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supply chain each participant to bring many benefits and convenience, and is extremely popular, and market potential is tremendous,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next century. 本文讲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第三方物流的利弊与制造业、零售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This paper speak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o introduc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with manufacturing, retail logistics mode choice. 关键词:物流 第三方物流 利弊 选择 Keywords: logistics third-party log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hoice

E-business environment under the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Abstract: e-commerce under the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will help reduce production business inventories and accelerate capital turnover, enhance logistics efficiency and reduce logistics costs, and stimulate the social need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whole community's macro-control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electronic Business to develop in depth. Key words: e-commerce distributionFirst, China's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E-commerce logistics entity is the core issue of the distribution items.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its late start, low level, the introduction of e-commerce, e-commerce did not have to support the activities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level. However, since e-commerce in China to settle down, people did not stop distribution of the discussion. At present, China mainly three types of e-commerce distribution model, is a full distribution system, that is, the domestic Internet-based, to various regions of the country's logistics system has been linked by agreement, a comprehens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the entire process straight . The second category is a regional system of a single business model. Partial to the original business of a single regional distribution site for the base and be integrated, similar to a single business to business services, computer networking, the entire system of networking, and automated management. The third category is professional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model. Such as postal communications, railway transport, air, water, Qiyun and other departments have been the perfect use of the national transport network resources to carry out specialized distribution.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China has long been subject to the impact of the planned economy, low levels of social logistics,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confusion, the existing three categories of e-commerce distribution model is not yet ripe, efficiency is not high, but in the red. Therefore, the need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learn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hrough the road and experience from China in 1992 began a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of the experimental work. In 1996 the Internal Trade issued "on strengthening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notice,"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principle, put forward the "mechanisms and intensiv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and enhance strength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inciples, to establish moder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to chang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twork as the main direction. Second, China'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problems of At present, China'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e-commerce sites, transactions involving goods of daily necessities and other non-consumables, and on its e-commerce distribution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namely operating BtoB (business to business) business model, BtoC (Business to consumers) model and the virtual logistics company model, in practice, although these three models get the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mon, but in e-commerce and distribution of convergence and optimal oper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reflected in concrete : China's current social low level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s relatively weak, especially as e-commerce platform for the delivery and billing infrastructure lags behind, the computer penetration rate low rate of Internet users only about 8 percent and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ajor cities , The use of Internet users in the real rate of online shopping less than 0.5 percent, electronic shopping credit has not been widely recogniz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e-commerce logistics enough. Availability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enterprise network low ratio of less than Internet companies,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lagged behind,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specialization, social, electronic, modern low level. There have been serious problems of poor business reputation, late delivery, delivery or do not send the wrong frequent phenomenon. E-commerce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is not yet perfect, logistics systems theory is not enough, the logistics technology is still very backward, China's logistics workers and practice the theory of modern logistics of the new theories,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rd party logistics, automation Warehouse, automatic sorting syste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so has just contacted. Jidong of the lack of e-commerce and e-commerce technology ha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human resources, in particular the lack of Jidong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to understand the innovative spirit of the compound talents. Third, logistic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ermeasure 1. Enhance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for performance: the logistics of the database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code, the logistics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real-tim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digital storage. Therefore, the bar-code technology, database technology,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 electronic data exchange,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and other advanced management strategy should be in China'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enterprises to promote use. Information is all moder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ools of the foundation, only to achieve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can take up to the era of e-commerce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historic task. 2. Improve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Internet shopping for the delivery time is too long and has yet to supply the phenomenon as e-commerce company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customers,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etwee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feedback. This will save users to order processing fees, users can also save time and gradually raise awareness of online shopping sense of trust, making good steady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3. Distribution lower prices. China's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online shopping has been difficult,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costs high, especially in the type of Internet transactions, for each client to achieve door-to-door is the high cost, we must work hard to reduce costs, e-commerce solution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companies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among enterprises in the prices of contradictions. 4. Perfect laws and policies. E-commerce for the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roblem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actively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mmer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o regulate e-commerce activities,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in general to increase the confidence of e-commerce Flu. 5. Actively developing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TPL" refers to the logistics business from the supply side and demand-side beyond the completion of a third party, in a sense that it is a form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ism, "third-party logistic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experience, Talent, technology, philosophy and other area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s in both supply and demand of all the logistics activities of agent credentials, well-funded third-party logistics, the logistics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modern technology, i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O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oftware to ensure that customers at any time and any place check of goods and provision of supporting services, e-commerce transac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logistics can be entrusted to profession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ncentrate on developing the electronics market and business efficiency of the e-commerce BtoB transac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logistics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development of 4PL. 4PL is a supply chain integrator, mob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complementarity of the service provider's resources, capacity and technology to provide a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solutions. Clearly, 4PL must meet three conditions: not the interests of the logistics side, to achieve information sharing,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ll the logistics resources. And really meet these conditions, only a virtual network of platforms, and this is the logistics and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It provides comprehensive supply chain solutions to social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resources, enhance the country's logistics industry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capabilities.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摘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既有利于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及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配送一、我国物流配送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物流的核心问题是实体物品的配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但自从电子商务在中国落户,人们就没有停止对物流配送问题的讨论。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一类是全程物流配送系统,即以国内互联网为基础,把全国各地区已有的物流系统通过协议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全程直投配送网。第二类是区域性单一业务系统改造模式。以原有局部区域性单一业务的配送站点为基础,并加以集成,把单一业务改为同类业务服务,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整个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第三类是专业化配送系统改造模式。如邮政通讯、铁运、空运、水运、汽运等部门利用已有的完善的全国性运输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化配送。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已有的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还不成熟,效率不高,而且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改革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同时提出了“转换机制、集约经营、完善功能、发展物流、增强实力”的改革与发展方针,确定以向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化网络为主要方向。 二、我国物流配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大增,交易商品涉及日用品及其他非易耗品等,就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经营BtoB(商家对商家)业务的模式、BtoC(商家对消费者)的模式以及虚拟物流公司模式,在实践中这三种模式虽然得到共同的认同与应用,但在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接轨和优化运行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中国目前的社会信息网络化水平低,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传递和结算基础设施滞后,计算机普及率低,网民比率只有8%左右,并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城市,网民中真正采用网上购物的比率不到0.5%,电子购物的信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供货企业网络化整体水平低,上网企业比率不足,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社会化、电子化、现代化程度低。 存在严重的商业信誉差的问题,迟送、送错或不送现象时有发生。 电子商务物流基础尚不完善,物流理论还不够系统,物流技术还很落后,我国物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对现代物流的新理论、新技术,如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全自动分拣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才刚刚接触。 缺乏既懂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又有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人才,尤其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配送的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三、物流配送健康发展的对策 1.提高信息化程度。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2.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这样可以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3.降低配送服务价格。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4.完善法律政策。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5.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由商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提供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电子商务BtoB交易模式。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显然,第四方物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实现信息共享、有能力整合所有的物流资源。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一种虚拟的物流网平台,这就是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它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1. 3rd Party Logistics Study 2012 [2012第三方物流市场报告]http://www.ifpsm.org/sites/default/files/21.10Third_Party_Logistics-Studie_2012.pdf2. Third Party Logistics: An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and Contexts of Strategic Relationships [第三方物流:战略化合作的可行性和背景研究] 要翻译过来的文献,一般不可能有的,你用google translate凑合着看吧。不过也可以再发一个问题,找人帮你翻译,不过5000个字,不容易呢。你自己试着看看吧,其实不用每个字都看懂,抓住以下这些关键词就行了,相信你应该可以读懂的。以下是我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和总结。==================================第三方物流就是3rd party logistics(3PL),一般是提供intergrated logistics services(整合性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目的是帮助那些供应商(supplier)和生产商(manufacturer)运货到终端消费者(end-customer)手上,用最高效优质的服务(service of superior quality)和最低廉的价格(be cost efficient)。3PL可以是freight forwarder(货运代理), warehouse manager(仓库管理), carrier(承运商) 或其他的服务商(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简称:LSP)。他们通过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务(value add service),低廉的价格(low cost),专业的解决方案(expert solutions),或成熟的运营网络(extensive operation network)来差异化(differentiate)他们的服务,获得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s),通过这些竞争优势获取供应商/制造商们的服务合约(service contract),获取报酬和利润(profit)。对3PL来说,服务顾客,追求顾客的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是宗旨(ultimate objective)。提供增值(value add)服务是客户的需求,也是3PL获利的基础(basis)。人脉(network)和信息系统(information network)是3PL最宝贵的资产。和客户(供应商/生产商们)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coopration;partnership)是3PL的目标,也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growth)和盈利的基础。合作(collaboration),互信(trust),信息共享(information sharing),战略化的统一[标准和观念](strategic allignment in standards and principles)是实现长期合作的途径和方法。要成为成功的3PL必须知道自己的SWOT (strengthes:内部优势,weaknesses:内部弱点,opportunies:市场机遇,threats:外部威胁),然后找到适合自身的市场定位(market niche)和相应的竞争发展战略(competition strategy)才行。=====================================希望以上这些词汇对你有帮助。

楼上这位的英文文献是google华文文献而来的,很不通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Logistics Distribution under E-business Environment 楼上译成了E-business environment under the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摘要:本文从阐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相互关系出发,就如何建立与我国国情发展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解决配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球电子商务大环境的引导下,跨国物流和跨区域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却具有其不成熟性的特点,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水平落后,供应商(或制造商)以及客户之间没有形成供应链,配送效率低下,所以电子商务要在中国继续发展必须解决——"物流瓶颈"。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本质区别,就是它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进行商品、货币和服务交易,目的在于减少信息社会的商业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使企业有效地参与竞争。 物流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这一先进的、优化的流通方式对流通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 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需要。过去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几乎每个工业企业都建立了仓库、车队负责包装、运输等业务,大而全、小而全、粗放管理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压大量资金;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利用率低,成本过高;销售配送体系不健全,产品实体分配效率不能满足售后和服务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业务,对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提高物流管理的社会化和组织程度,变粗放管理为集约经营,才能使企业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是适应加入WTO,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约1/3的物流运作是承包给第三方的,发达国家甚至达5-8成。而我国的物流服务行业竞争力很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服务质量与国外企业相比也存在着很大差距。加入WTO后,根据协议,我国将进一步开放物流服务行业,国外成熟的物流企业会大举进入我国,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WTO的挑战,实施物流改造,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是企业参与竞争,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构建我国物流配送体系,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共用一套物流系统;二是由电子商务企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三是电子商务企业将所有的物流业务以外包的形式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根据供应商或销售商的委托,由供应商和销售商以外的第三方负责对物流的中间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从货源供应到最终商品销售之间的全方位物流服务。鉴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我认为,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是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最理想的物流模式。其理由如下: (1)物流通常不是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子商务企业把物流业务运作外包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把资源集中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业务上,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 (2)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发达的物流网络和针对不同物流市场的专业能力,包括运输、仓储和其它增值服务,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拥有信息技术,他们与独立的软件供应商结盟或者开发了内部信息系统,这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和分销网络,有效进行跨运输方式的货物追踪。 (3)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由于其可以从运输商那里大批量购买运输能力,然后集中配载许多客户的货物,大幅度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4)通过“共享租用”模型,多个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共享分发和售后服务。外包也缓和了内部物流执行并减少建造和装备仓库。内部完成电子物流费用高,耗时多,并且由于不具备第三方的专业技术,许多公司会严重损害花很多时间建立的客户关系。 诚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不仅要针对生产厂家能否合理经营并优化库存结构,还要针对客户,保证商品来源于最佳路线,以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真正使客户省钱,省力,省时。 三、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应注意的问题 (1)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经理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同时,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 (2)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代理两种方式。 (3)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混乱,机构多元化,物资、商业、经贸、交通、建设等部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产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21世纪,谁掌握了物流和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建立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体系,客观上需要那种放网全国,点指世界超强的物流服务企业。当前,我国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外运等)应积极加大市场调研和开拓力度,加大与跨国公司、大型制造商等行业企业以及与连锁、超市零售行业等的合作,与其建立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并尽快发展电子商务,从而提供高质量的、高水平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为我国建立良好的现代配送机制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中国物流与采购》 《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 张铎 《电子商务配送问题浅析》 关洪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