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应用力学学报2021年第5期

发布时间:

应用力学学报2021年第5期

[1]赵成刚等(2004),土力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李宏男,赵成刚等(1996),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建筑工业出版社。 [1]Zhao Chenggang,Li Weihua et al, (2005),A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dynamic analysis in three-medium coupled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Vol.282, Issues3-5,PP1169-1181。(SCI、EI检索)[2]Zhao Chenggang,Li Weihua et al, (2005), A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biot dynamic formulation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rigid found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Vol.282, Issues3-5,PP1155-1168 。(SCI、EI检索)[3]Zhao Chenggang,Yang Zhenmao et al, (2005),INFLUENTIAL FACTORS OF LOESS LIQUEFACTION AND PORE PRESSURE DEVELOPMENT,ACTA MECHANICS SINICA,Vol.21,No.2.:129-132.(SCI、EI检索)[4]赵成刚、闫华林、李伟华、李亮(2005), 考虑耦合质量影响的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计算力学学报,Vol.22,No.5(EI检索)[5]赵成刚、李伟华(2003),三种介质耦联系统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及其应用,地震学报, Vol.25,No.3..(EI检索)[6]赵成刚,曾巧玲(2002),如何用好土力学—对青年土木工程师谈土力学的理论与应用,力学与实践,Vol.24,No.6.[7]赵成刚,尤昌龙(2001),饱和砂土液化与稳态强度,土木工程学报, Vol.34,No.3。[8]赵成刚、李伟华等(2001),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岩土工程学报, Vol.23,No.2。[9]赵成刚,于子忠(1999),关于饱和砂土的稳态强度:概念与试验的讨论, 岩土工程学报, Vol.21,No.5。[10]赵成刚,高福平(1999),波在饱和多孔介质与弹性固体介质交界面上的界面效应,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卷11期。[11]赵成刚等,(1998),固体、流体多相孔隙介质中的波动理论及其数值模拟进展,力学进展,28卷,1期。[12]赵成刚、高福平,(1998),波从单项介质向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入射时在交界面上的反射于透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8卷1期,pp。131-139。[13]赵成刚、高福平(1996),波在单相介质向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入射考虑能量耗散时在交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增刊。[14]赵成刚等(1995),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道路系统震害预测,华南地震,15卷3期。[15]Zhao Chenggang et al.(1994),Substructure method of semi-analytic boundary element and application to seismic scatter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Vol.8, No.4.[16] 赵成刚(1993),生命线地震工程的几个基本问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3卷2期。[17] 赵成刚等(1993),给定烈度下供水系统受灾程度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卷1期。[18] 赵成刚(1993),以概率为基础的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组合,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6卷2期。[19] 赵成刚等(1993),用三位半解析边界元法分析凸起山包对地震波的散射,中国地震,9卷2期。[20] 赵成刚等(1992), 地下管线的模糊随机动力可靠性分析,土木工程学报, 25卷6期。[21] 赵成刚等(1992),管网系统抗震问题述评,自然灾害学报,1卷2期。[22] 赵成刚等(1991),关于加权残值法的充要条件及其权函数的选择,力学学报,23卷3期。[23] 赵成刚等(1991),三维半解析边界元法及其在波动问题中的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1卷2期。[24] 赵成刚等(1991),边界元在地震波动问题中的应用简介,世界地震工程,7卷3期。[25]赵成刚等(1988),地下管线抗震问题评述,世界地震工程,4卷4期。[26] 赵成刚等(1987),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的组合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7卷3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会议上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27] Zhao Chenggang and Yang Qingshan. (1996), Some basic studies on lifelin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traffic and tra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Beijing, China. (ISTP检索)[28] 赵成刚等(1995),地下管道地震反应分析与应用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9] 赵成刚等(1994),道路系统地震经济损失和拱桥的震害预测,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30] 赵成刚等(1993),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管道的模糊随机反应和可靠性分析,全国首届结构与介质互相作用会议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31] 赵成刚等(1992),弹性动力学和静力学中边界积分方程的充要性,第三届边界元法学术会议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32] 赵成刚等(1991),管网系统抗震问题,首届结构工程会议论文集,〈结构工程专刊〉。以指导的在读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赵成刚为第二作者的公开发表的论文[33]李亮,赵成刚(2005),基于SMP破坏准则的土体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工程力学,22卷3期, PP. 139-143。(EI检索)[34]杨振茂,赵成刚(2005),饱和黄土液化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4,No.5.(EI检索)[35]陈俊生(硕士生),赵成刚(2005),论对称与非对称的Biot固结有限元方程组间的一致性,工程力学,Vol.22, No.1..(EI检索)[35]贾其军,赵成刚(2005),低饱和度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及其应用,岩土力学,Vol.26, No.4. (EI检索)[36]张志宏,赵成刚(2005),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及粘土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9卷1期。[37]董俊(硕士生),赵成刚(2005),三维半球形凹陷饱和土场地对平面P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地球物理学报,Vol.48,No.3..(SCIE检索)[38]李伟华,赵成刚(2004),饱和土沉积谷场地对平面SV波的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地球物理学报,Vol.47,No.5。(SCIE检索)[39]李伟华,赵成刚(2003),圆弧形凹陷饱和土场地对平面P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地球物理学报,Vol.46,No.4.(SCIE检索)[40]李亮,赵成刚(2004),基于SMP破坏准则的饱和砂土弹塑性模型,应用力学学报,21卷4期。(EI检索)[41]李伟华,赵成刚(2004),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空洞对平面P波的散射,岩土力学,Vol.25,No.12(EI检索)[42]GUO Xuan & ZHAO ChengGang(2004), Case Study On Effect of Ground Lateral Flow On Piles Foundation Due to Soil Liquefaction,Progress In Saf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IV)Part A,p950-956,(EI和ISTP检索),科学出版社,BeiJing /NewYork,2004.10[43]杨振茂,赵成刚(2004),饱和黄土液化与稳态强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3,No.22.(EI检索)[44]李亮,赵成刚(2004),饱和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进展,世界地震工程,Vol.20,No.1.[45]杨振茂,赵成刚(2004),黄土与砂土液化特性的对比——土液化与防灾减灾,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Vol.14,No.11。[46]杨振茂,赵成刚(2003),饱和黄土液化及其理论研究现状,土木工程学报,Vol.36,No.11.[47]李伟华,赵成刚(2003),沉积谷场地对平面P波的散射,岩土工程学报,Vol.25,No.3.[48] 李亮,赵成刚(2003),考虑质量耦合效应的流体饱和孔隙介质波动方程,固体力学学报, Vol.24,No.2。[49] 贾其军,赵成刚(2003),河滩相软土实验工程观测成果分析,工程地质学报,Vol.11,No.3.[50] 饶为国,赵成刚(2002),桩-网复合地基应力比分析与计算,土木工程学报, Vol.35,No.2。[51] 饶为国,赵成刚(2002),一个可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土体本构模型,固体力学学报,Vol.23,No.1。[52] 饶为国,赵成刚(2002),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薄板变形模拟,应用力学学报,19卷2期。[53] 饶为国,赵成刚(2002),高速铁路高填复合路堤边坡安全问题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Vol.12,No.5。[54]尤昌龙,赵成刚(2002), 高原斜坡软土地区路基施工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Vol.24,No.4。[55]李亮,赵成刚(2002),斜撑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Vol.12,No.4。[56] 李伟华,赵成刚(2001),关于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的讨论,岩土工程学报, Vol.23,No.6。[57] Shi Peixin, Zhao Chenggang,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dynamic analysis in three medium coupling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oncrete composites infrastructures, Nov. 2000. Beijing .(ISTP检索)[58] LI Liang,Zhao Chenggang, Study on elasto-p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frame structure with brac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ffic induced vibrations & controls, Nov., 2001, Beijing. (ISTP检索)[59] 高福平 , 赵成刚 (1998), 饱和多孔介质与固体单项介质界面上波的反射与透射, 第五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土动力学理论与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其他非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60] 陈文化,赵成刚(2000),地基温度场和湿度场数值模拟及人工边界问题,岩土工程学报, Vol.22,No.5。(EI检索)[61] 曾巧玲,赵成刚(1997),隧道火灾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铁道学报,19卷3期。(EI检索)[62] Zeng Qiapling, Zhao Chenggang, Application of a semi-analytic element method for analyzing transient three-dimension temperature field in tunnel after fire,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Beijing, China.[63] 王东伟,赵成刚(1995),生命线工程可靠性分析,自然灾害学报,增刊。[64] 朱昱,赵成刚(1995),神经元网络在桥梁震害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增刊。[65] 袁晓铭,赵成刚(1994),地表下介质的横向非均匀对埋置管道地震反应的影响,中国青年科学技术论文精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66] 周贵荣,赵成刚(1993),日本道路系统震後对策简介,世界地震工程,9卷3期。[67] 杜修力,赵成刚(1990),边界积分方程的充要性,计算数学,增刊。[68] 王进廷,杜修力,赵成刚(2002),液固两相饱和介质波动分析的一种显式有限元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1卷7期。[69] 王进廷,杜修力,赵成刚(2003),分层介质中波动传播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3卷1期。[70] 张兴强,阎树旺,赵成刚(2002),台背填土受交通荷载反复作用和桥台影响分析,公路,2002年,5期。[71] 杜修力,张锐,赵成刚(1995),广东珠江三角洲电力系统震害预测,华南地震,15卷3期。[72] 张锐,杜修力,赵成刚(1995),广东珠江三角洲通信系统震害预测,华南地震,15卷3期。[73] 陈文化,崔杰,门福录,赵成刚(2000),建筑物非均质地基的地震液化有效应力判别法,水利学报,2000年10期。(EI检索)[74] 张兴强,阎树旺,邓卫东,赵成刚(2000),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路基的变形分析,固体力学学报,23卷增刊[75]蒲军平,刘岩,王元丰,赵成刚,(2002),基于精细时程积分的结构动力响应降维分析,清华大学学报,Vol.42,No.2.(EI检索)

不是,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光化学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C. H. Wells认为,光化学研究的是“吸收了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分子所经历的化学行为和物理过程”。N. J. Turro则认为“光化学研究的是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化学行为和物理过程”。由于电子激发态通常由分子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形成,所以上述两种定义的实质是一样的。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永久性化学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由于历史的和实验技术方面的原因,光化学所涉及的光的波长范围为 100~1000纳米,即由紫外至近红外波段。比紫外波长更短的电磁辐射,如X或γ射线所引起的光电离和有关化学属于辐射化学的范畴。至于远红外或波长更长的电磁波,一般认为其光子能量不足以引起光化学过程,因此不属于光化学的研究范畴。观察到有些化学反应可以由高功率的红外激光所引发,但将其归属于红外激光化学的范畴。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影像可以由光学设备获取,如照相机、镜子、望远镜及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图像等。影像也是一种视觉符号。通过专业设计的影像,可以发展成人与人沟通的视觉语言,也可以了解世界美术中大量的平面绘画、立体雕塑与建筑。

宁夏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刊名: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0253-2328CN: 64-1006/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80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学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刊方向,严格把好稿件的政治质量关,在稿件的审理过程中,坚持专家审稿,初审、复审、终审层层把关,确保期刊的政治质量过硬。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坚持正确导向,注重学术质量,体现时代特点、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努力实现学术水平与中国现阶段科学研究水平的相适应。开辟“西夏研究”、“汉语研究”、“民族文学”、“回族研究”等特色栏目,并注重刊登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学科中的具有创造性的成果,突出了整体意识和整体效应。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主管单位:宁夏大学主办单位:宁夏大学主编:陈育宁ISSN:1001-5744CN:64-1005/C地址: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邮政编码:750021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04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英文及法文论文Kuang, L. & Liu, L. (2012). Discrimination against rural-to-urban migrants: The role of the hukou system in China. PLoS ONE 7(11): e46932.Liu, L.(2012).HIV/AIDS related stigma: its origination and manifestation in China. In R.Permanadeli, D. Jodelet & T. Sugiman(Eds). Alternativ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and Social Representations (pp.253-264). Jakarta: University of Indonesia.Liu, L.(2012).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Bao in the Age of AIDS: The Case of China. In I. Markováand A. Gillespie (Eds.). Trust and Conflict: Representation, Culture and Dialogue(pp.123-135).London: Routledge.Liu, L. & Hong, Y. Y. (2010). Psychosocial ramifications of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2), 102-108.Liu, L. (2008). To have and to be: Towards the social represent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na,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8(3), 233-252.Liu, L. (2008). Yang and Yin in communication: Towards a typology and logic of persuasion in China. Diogenes, 55(1), 120-132.Lee, Y-T., Norasakkunkit, V., Liu, L., Zhang, J. X., & Zhou, M-J. (2008). Daoist/Taoist altruism and wateristic personality: East and West. World Cultures eJournal, 16(2), 1-19.Liu, L. (2008). Filial piety, guanxi, loyalty and money: Trust in China. In I. Markováand A. Gillespie (Eds.). Trust and Distrust: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pp.51-77).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Liu, L. (2007). Le yin et le yang dans la communication: Typologie et logique de la persuasion en Chine. Diogène, n°217, 150-165.Liu, L. (2006). Quality of life as a social representation in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75(2), 217-240Liu, L. (2004). Sensitising concept, themata and shareness: A dialogic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 34(3), 249-264.2004年以来发表的主要中文论文赵显、李晔、刘力、曾红玲、郑健(2012).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关联意识的作用. 心理学报,44(5):614-624.赵显、刘力、张笑笑、向振东、付洪岭(2012). 观点采择:概念、操纵及其对群际关系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79-2088.杨晓莉、刘力、李琼、弯美娜(2012). 社会群体的实体性:回顾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20(8):1314-1321.郑健、刘力(2012). 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内容与结构. 青年研究,第4期:35-44.杨晓莉、刘力、崔淼、杨萌(2012). 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研究评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5):22-27.徐伦、林崇德、刘力、杨萌(2012). 金融危机背景下家庭社会地位对大三学生择业动机的影响: 社会支配倾向的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35(2):472-476.邝磊、郑雯雯、林崇德、杨 萌、刘 力(2011).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报. 43(9),1063−1074.弯美娜、刘 力、邱 佳、杨晓莉 (2011). 集群行为:界定、心理机制与行为测量. 心理科学进展. 19(5),723–730.李 琼、 刘 力(2011). 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心理科学进展.19(7), 1061–1068.刘力、杨晓莉(2011).民族冲突的社会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2011,19(6), 803–808.刘力(2011).从外推认同走向内生认同. 管理学家. 第5期,59-60.刘力(2011).复合性主体的杭州经验. 管理学家. 第5期, 60-61.崔淼 、林崇德、徐伦、刘力、李艳玲(2011).家庭社会阶层对大学生择业依赖倾向的影响:当前经济信心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 34(3),652-656.曾盼盼、林崇德、刘力、 李远红(2011).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9(2), 93-97.王芳、刘力、许燕、蒋奖、孙晓敏(2011).社会心理学:探索人与社会的互动、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6(6),640-649.程千、刘力(2010). 主流媒体对农民工的表征及其变迁--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节目为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7 (2), 25-34.刘力(2010). 敏化性感念、基耦与共享:社会表征的对话主义立场。徐冰(特约主编):《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五辑(文化心理学)(pp.217-23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杨萌 刘力 林崇德、张笑笑、赵显(2010). 金融危机中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就业信心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教育科学,26(4),66-69.杨晓莉、刘力、张笑笑. (2010).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 心理科学进展. 18(5),840-848.杨柳、刘力、吴海铮(2010). 污名应对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18(5),819-830.李琼、刘力(2010). 偏见的自我调节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18,365-373 。刘力、程千(2010). 主流媒体话语表征中农民工阶层的形象意义. 求索,第1期,110-112.刘萍、刘力、邓羽、刘智丽(2009).高中生职业抱负影响及其妥协模式.新西部,第4期,155-156.杨柳、刘力(2008). 污名应对研究:发展脉络、理论取向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16, 815-825刘力(2007).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个体主义倾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1), 58-64.刘力、唐小艳、杨立政(2007). 艾滋病相关污名的成因与表现. 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编):《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pp.307-315).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力(2006). 社会形态与社会心态. 社会心理研究. 第1期,12-17.王炜、刘力、周佶、周宁(2006).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乐观偏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1),47-51. 黎岳庭、刘力主编(2010).《社会认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州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光明日报》2013.4.24The agricultural trait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landscape, Ritsumeikan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2013.3《中国美学史应该从何处写起》,《文艺争鸣》2013年1月号。《西周礼仪美学的物体系》,《文艺研究》2013年第1期。《中国春秋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批评》,《哲学家》2012年12月。《中国远古美学研究的若干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古今之争:春秋乐论的核心问题》,《求是学刊》2012年第6期。《美的历程与真味——刘成纪教授访谈》,《美与时代》2012年第8期。《殷商刻辞与中国艺术观念的本源》,《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一种建设性的城市美学》,《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西周用乐状况及相关美学问题》,《求是学刊》2011年第5期。Re-consideration as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in modern aesthetics,Journal of Asian Arts & Aesthetics, Vol. 4,2011《城市作为艺术与城市公共艺术》,《中国艺术报》2011年4月11日。《美的悖论与公共艺术的审美质量》,《中国艺术报》2011年4月18日。《道性之“真”与形式之“真”——刘成纪教授谈中西绘画》,《美与时代》2011年第1期。《生态美学的理论危机与再造路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世界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美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23日第1版。《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中美及美学的位置》,《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文化遗产之争与中国史学的观念变革》,《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9期。《重构美的形而上学》,《中州学刊》2010年第4期。《中国美学与农耕文明》,《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自然的人化”与新中国自然美理论的逻辑进展》,《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道禅语言观及中国诗性精神之诞生》,《求是学刊》2009年第6期。《多元一体的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物、光、风》,《求是学刊》2008年第5期。《美育哲学基础的重建》,《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中原文化研究及其重要意义》,《光明日报》2008年2月5日。《刘成纪访谈》,《中国画研究》2008年第2期。《汉代哲学的身体整体观及对美学的影响》,《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重建中国文化的历史论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关于中原文化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三个问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身体及其映象》,《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汉代哲学的天人同构论及其美学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真理符合论与虚无的发现》,《江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什么是审美体验》,《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身体美学的一个当代案例》,《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光明日报》2005年2月8日。《以中原的眼睛看江南》,《中国文化报》2005年1月27日。《生态美学与自然美理论的重构》,《东方丛刊》2005年第2期。《匮乏时代,美学何为》,《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4期。《自然美:一个经典范畴的当代价值》,《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美学:要思想还是要知识》,《文艺报》2004年11月25日。《诗性地理与庄子的哲学发现》,《江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非主流与美学的第三条道路》,《东方丛刊》2003年第4期。《维柯与中国文化诗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中国美学年鉴》2003年10月。《怎样理解西方美学中的理性》,《泰安学报》2003年第2期。《非主流与美学的第三条道路》,《东方丛刊》2003年第4期。《为什么是物象美学》,《美与时代》2003年第8期。《生态学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从实践、生命到生态--新时期中国美学的理论进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第3期。《美学漫谈》,《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生命美学的超越之路》,《学术月刊》2000年第11期。《自由主义与20世纪中国美学进程》《求是学刊》2000年第1期。《时代潮流与美学使命》,《新华文摘》2000年11期。《90年代感觉主义文化备忘》,《民族艺术》2000年4期。《瓷音舞影,为美而存》,《东方艺术》2000年第4期。《丘山之性,林泉之心》,《东方艺术》2000年第6期。《文化的性幻相》,《书摘》2000年第2期。《中央之地为浑沌》《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走向散步美学》《人文杂志》1999年第6期。《芬兰美学家索妮娅·塞尔俄玛》,《美与时代》1999年第12期。《向美还归:散步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贡献》,《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失美的美学与当代美育的困境》,《文艺美学研究》第三辑。《宋陈文化与宋陈之学》《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5期。《前卫的根据》,《文艺研究》1998年第1期。《重新认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90年代审美文化的四种倾向》《美术观察》1997年第10期。《心的发现与音乐心理学的重构》,《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12月。《生命之流与审美之变》,《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新时期美学发展的三大误区》,《东方艺术》1997年第4期。《论庄子美学的物象系统》,《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随缘韧游于都市丛林》,《东方艺术》1995年第6期。《月亮与中国文化》,《东方艺术》1995年第1期。《艺术家的美学》《美术史论》1995年第1期。《庄子审美乌托邦述义》,《云梦学刊》1995年第1期。《庄子畸人四论》,《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心音同形理论与音乐格式塔重建》《文艺研究》1994年第3期。《20世纪西方荒原精神流变观》,《郑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蝴蝶与中国文化》,《东方艺术》1994年第3期。《卢照邻的病变与文变》《文学遗产》1994年第5期。《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文艺》《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2期。《从结体变迁看中国书法的哲学隐匿功能》,《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西方现代诗寓言三则》,《开封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一次震撼灵腑的审美体验》,《美与时代》1992年第8期。《冲突与新的综合》《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3期。《庄子审美遗忘说试论》,《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拯救与梦想--水浒传理想主题的文化阐释》,《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美丑冲突与现代人的心灵震荡》,《黄淮学刊》1989年第1期。《从峰巅到深渊》,《学术百家》1989年第1期。《论现代人对现代艺术的承受力》,《文艺百家报》1987年8月。

1.《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集中体现》,《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署名卢燕),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10期;2.《生命的媚俗与写真》,《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署名卢燕),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6期;3.《各巨匠心的人物塑造》,《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署名卢燕);4.《刘震云中篇小说的审美指向》,《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5.《权力意识:刘震云小说的精髓》,《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6.《隐藏在美丽悲哀后的虚无思想》,《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7.《现场短新闻的审美特征》,《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3期;8.《凝练准确,言简义丰》,《应用写作》2000年第3期;9.《社会新闻的三个选择》,《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0.《关注都市百姓生活 探索电视传媒新机制》,《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11期;11.《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12.《论电视新闻美学》,《焦作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13.《小栏目反映的大主题》,《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3期;14.《面向纯朴人生的沉重思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15.《重视与忽视》,《声屏世界》2001年第6期;16《新闻语言亟待规范》,《新闻三昧》2001年第5期17.《图文融合出精品-评<羊城晚报>的一则国际新闻报道》,《新闻三昧》2001年第11期;18.《关于省级电视的理性思考》,《焦作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9.《<梨园春>的传播学思考》(与人合著),《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9期;20.《“三农”语境下媒体的农村战略》,《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1.《论新闻意境》,《焦作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22.《唯美爱情的挽歌》,《文艺报》2005年3月10号;23.《刘震云小说的批判意识》,《文艺报》2005年9月8号;24.《<梨园春>传播效果的思考》,《声屏世界》2005年第8期;25.《从现代到传统——曹禺戏剧审美嬗变》,《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26.《余华小说死亡主题的嬗变》,《中州学刊》2006年第4期;27.《传播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28.《生命的叙述:从写真到媚俗》,《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9.《论新闻细节》,《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30.《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10期;31.《论<朝花夕拾>的审美价值》,《语文知识》2009年第2期;32.《刘震云小说权利批判的审美价值》(与人合著),《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33.《后现代语境下作家的社会责任》,《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34.《阮籍人格的审美悖论》(与人合著),《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35.《论余华小说的人性光芒》,《语文知识》2011年第3期;36.《竹林七贤的美育意义》,《焦作师专学报》2011年第3期;37.《编辑审美及其实现》,《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38.《中原婚俗中的语言趣像》,《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39.《王国维文艺观的现代意义》(与人合著》,《扬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40.《存在的虚无——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41.《论消费社会大众传媒美育作用》,《郑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兵器杂志2021年第5期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问题描述: 我比较喜欢战斗机 全面的也可以 解析: 《兵器》近年来军事杂志的典范,平价军事杂志全彩铜版纸印刷的先驱 《兵器知识》老牌综合性军事杂志《舰船知识》老牌海军知识杂志 《坦克装甲车辆》老牌路军知识杂志 《航空知识》老牌空军和航空知识杂志 《轻兵器》单兵装备和冷兵器知识的杂志 《现代舰船》和《舰船知识》差不多,也是一本不错的杂志 《现代兵器》风格和《兵器知识》类似(好长时间不买杂志了,不知道还有没有) 《世界军事》以文字为主介绍各国军事相关内容的杂志 以上是我以前全部购买的军事杂志,各有千秋,不过上大学以后就没买了,上班以后知道钱不好挣,就更不买了,反正网络发达。基本上你想知道的知识,都能在网上得到。

买吧 虽然 现在我不买了 兵器知识涨价了哦 还有本书叫兵器世界 才出的书没两年但是是 我觉得比兵器知识好兵工科技 也可以买看看 当然了 如果你军事上刚开始入门的话 这几本书最好都买看看

一 .作用

使人的攻击变的更加有效,更加多样化.

提高人的防御能力,减少人所受到的伤害,节省人在作战时所花的精力,从而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作战能力。

二 .意义

兵器提高了人的战斗能力,提高了人对抗自然对抗敌人的能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个人,群体,国家实力的象征。

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

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我的小兵器作文]在我家的书柜上,有一套古代兵器的模型,它是爸爸在南昌给我买的,我的小兵器作文.这些小兵器约有1尺来长,是用铜制成的.这套兵器中,有青龙刀、钺、方天戟、银狐枪、不二剑等等.每把武器上都刻着精美的图案,全都是一些健壮威武的龙.他们昂着头、挺着胸,面部狰狞,爪子向前伸着,显得一副不可一世、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又觉得他们非常的威风.每把武器都刻得非常的精致,小学六年级作文《我的小兵器作文》.但是,这些兵器也有危险,一不小心就会刺进眼睛里,所以要多加小心.这些兵器在古代有很大的用途,士兵们用它打仗,占领敌方的领地,这是不可缺少的.虽然现在它们已经被淘汰,可是他们已经视为文物,很珍贵.我非常喜欢这些兵器,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乐趣.我的小兵器作文250字

随着社会的更新,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总想让自己的地盘大一点,生活富有点。

所以第三次世纪大战拉开的序幕。

当然,第三次世纪大战的武器不同于以前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武器。

如果想知道怎样战争的话,就让我们去访问3092年的世纪大战的毁灭之王吧!作文网 home.sanwen8.cn我到了N-1雪豹兵营的陈列室观看军事武器。

一进门,又有两个门,上面分别写着:“天上飞的”“地上打的”。

哦,不知道为什么,我吓了一身冷汗,一忽儿心脏加快,一忽儿心脏骤停。

我先进了“地下打的”这扇门里,当然先进这扇门,是想心里能踏实点,获得一点自我安全感呗!一进大门,一把大枪扑入眼帘,在光能屏上有几行小字:W-N4787-蝙蝠全械百连发(原子合金弹)。

根据我了解:原子合金弹可比核弹威力还猛,不说百连发,就算二连发的,也要将整个成都市炸平!我后悔怎么没有穿合金防弹背心,如果穿上它,好歹我心里有个底,就不会被打死吧!我经过了吃惊,愣住,发呆三个阶段后,最终还是冲出门。

我突然想起了我只看了一把枪,我又开始懊悔了。

又想再进去,但又不敢进去。

我盯着太阳能天花板,不知不觉的去了“天上飞的”……刚进去,还是有一个大箱子。

上面写着:TN-F太空飞鹰全音心跳跟踪飞云(S弹)-启动”。

啊!我嘴里喊出来:“我不是坏人!”刚说完,几个S弹冲了过来。

哦,原来是一场梦。

作文如果你对军事武器有兴趣,请上网切磋,我的昵称叫“夜一”,记住要来找我哦!

我强烈推荐你看的兵器类杂志: 1《兵器》主办单位是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是99年6月。

《兵器》杂志这些年一直保持内容翔实更新更快的风格。

可以说是这几年内容缩水最小的杂志之一。

现在每期的价格是6.8怨 2《兵器知识》主办单位中国兵工学会。

创刊于1979年9月,是资格较老的兵器杂志之一,这几年推出大开本卖到8元一本。

它的专家沙龙和一些专题都很专业,但风格没有以前那么犀利,不过仍是军迷不可错过的好杂志。

3《轻兵器》主办单位是中国兵器工业第208研究所。

这是国内最好的轻武器专业杂志,创刊与1978年,由于是半月刊所以稍显薄了一点。

定价6.2元。

4《兵工科技》主办单位是陕西省科技史学会,我个人认为这本杂志适合那些军迷新手们,因为这本杂志虽然内容很多,容量很大,但是稍显浅显,很多知识,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点到为止,但是他每年都翻译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

这个值得一看,不过现在网上找也很方便。

定价6.8元。

5《舰船知识》主办单位中国造船工业学会。

这是一本老资格的舰船类军事杂志,也是我认为内地最好的杂志之一,如果你喜欢军事那就一定不要错过。

08年这家伙刚刚升级价钱也跟着升级变成8块钱。

6《现代舰船》主办单位 中国船舶信息中心。

此杂志分A B C三版。

C版是今年新加的。

不要小看这本杂志,他大有超越舰船知识的势头和能力。

7《世界军事》这本是多年来坚持不用铜板纸的军事杂志之一,内容也不错,但他的优点和缺点却是同一个, 就是铜版纸。

以前卖4块。

今年开始也用了铜版纸,价格不太清楚了。

其他的同类杂志我也看过一些,但整体感觉都不如以上这些,有些诸如《坦克》《航空知识》《尖端知识报道》《名枪》如果你条件允许也可以看一下。

军事网吗 我个人比较喜欢铁血和中华网的 以上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四的语文课上,同学们搜集的材料可真不少——陆战兵器:冲锋枪、非自动步枪、全自动步枪、突击步枪、狙击步枪、无坐力炮、近远程反坦克导弹、主战坦克、扫雷坦克......空战兵器:武装直升机、搜救直升机、预警直升机、战斗轰炸机......海战兵器: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鱼雷艇、两栖攻击舰、攻击型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兵器的分类是相对的,海战和陆战都需要空中支持,空战也需要地面的配合。

同学们查阅的兵器知识五花八门。

课堂上大家踊跃交流,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对兵器的了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分组介绍时,我们组获得了小组介绍奖,那是我们介绍了一种新型武器——头盔枪。

这是一种装在头盔里,配有光学瞄准器,发现目标可自动射击,还具有防毒、防核辐射的功能的武器。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拓宽了知识面,增进了学习上的交流与互动。

多么愉快而有意义的一堂课。

...

信息化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沈霞民从古至今,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在战争中人与武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与武器的关系更是微妙,人发明运用武器,武器使人更加强大,武器越来越先进,人越来越智慧。

历史走过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战争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

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逐步实现组合化、一体化,火力打击智能化、精确化,对抗手段微型化、无人化,系统优势集成化等等特点。

这使得战争机器的整体作战结构和作战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那么,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否从此弱化了呢?信息化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仍然是辩证统一的。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武器的重要性;二是人的决定性作用;三是人与武器的融合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

一.武器的重要性一场战争如果红方是飞机大炮,蓝方却只有长矛大刀,那么这场战争胜负是显而易见的。

典型的就是清朝八国联军侵略战争,清军兵力是联军的好几倍,但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结果清军惨败。

可见武器的重要性显得极其重要,在战争中拥有更加先进的武器,战争的胜率将大大提高。

再说伊拉克战争,伊拉克军队在坦克火炮兵力数量上与多国部队相当,但是在高技术领域上基本处于空白。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

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

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战争中武器的重要性。

高科技的强大武器具有强悍的威慑作用。

核威慑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什么伊朗、朝鲜不顾世界各国的施加的压力,执意要搞核试验,原因很简单,一旦核武器研制成功,就没有其他国家敢强制性侵犯本国,核武器的威力太强大,谁都不愿意承受。

因此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更加强调高技术武器的较量。

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武器就抢占高技术制高点,拥有战争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拥有更能获胜的几率。

因此,武器在战争中地位更加突出。

二.人的决定性作用“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

”这是恩格斯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

*** 也说过“武器是战斗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人仍然是关键性因素,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对信息的作用,仍是人的能力的延伸和体现,决定战争胜负的仍是掌握了科技知识和战斗规律的人。

人依旧是主体,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是由人发明创造的,也由人来操作使用。

首先他们要具有很高的科技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了解高新技术武器的性能和威力,具有较高的军事技能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掌握先进的军事理论。

信息化战争下,强调单兵作战,每个个体都是都是一个小的作战整体,这就要求每个人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军事技能。

现在部队院校有一个教学理念“技指合一”,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军事人才。

可见人十分重要。

再者,如果一支部队作风散漫,纪律松散,那么武器装备再先进,等待他的一定是失败。

可见人的精神素质,像战斗意志、战斗精神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仍然至关重要。

习主席提出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要求就是要把我们的部队建设成一支精英部队。

最后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作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没法和敌人比。

但是,我们战无不胜,打败了敌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那是应为我们得民心,得到大多中国人的支持。

因此,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三.人与武器的融合人与信息化武器的融合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

我们不能只看到武器装备的威力,看不到人的作用;也不能只看到人的作用,看不到武器装备的威力,而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武器装备的效能,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一方面,应坚持一手抓人,一手抓物,并注重人与物两者的相互协调、科学发展,避免人才或者武器装备的浪费。

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人与武器的起点。

首先人最基本的就是人的素质,包括军事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通过思想教育,军事训练等手段科学施训。

武器层面,第一要完善武器装备的性能和质量;第二遵循信息化战争规律,注重武器装备在部队的实装、实练;第三武器装备紧靠部队官兵的操作使用,贴近实战化。

未来战争都将是以信息化为主体的高科技战争,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其重要。

近年来,我国武器装备更新步伐加快,作战能力逐步增强,但是与美国的差距仍然很大。

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扬创新和和科学探索精神,将高科技运用国防,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

还有我们始终要保持和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努力做到人与武器的融合,弥补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不断提高战斗力,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实现我们的强军梦,强国梦,伟大的中国...

坚强是划破天地的斧子,力量让宇宙为之一颤!坚强是抵抗命运的武器,锋利让人生焕然一新!坚强是支持心脏的血液,火热让岁月温暖一生!每当我看见别人轻松自如地骑着自行车从我身旁行驶过时,一种羡慕,甚至有些嫉妒的心情由然而生。

星期六下午,在我的央求下,爸爸答应教我学骑自行车,并对我说:“学骑自行车很难,你会不会因为摔跤很痛而会哭会半途而费呢?”我说:“不,我不会半途而费的,我一定要学好骑自行车。

”“好,有骨气,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学吧!”说罢,就教起我来。

爸爸先示范骑了一圈,然后让我扶着龙头,慢慢地溜,接着让我上了车,他在后面给我扶着。

平时看到别人骑自行车都是那么轻巧,而自己学却很难。

我照着爸爸的样子,紧紧得握着领头,眼睛平视前方,腿缓缓得一屈一伸,车轮在地上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圆圈。

这时我整个身心都倾注在骑自行车上,倾听那有节奏的车链转动的声音。

爸爸从我后面说:“丹妮,你骑得还不错,都学得差不多了。

”我一转头,才发现自己已经独自骑车了,都快骑一圈了,我怎么没发觉到呢?顿时,一种紧张布到我的全身。

“啊……”,我连人带车摔在地上。

爸爸慌忙地把我扶起来,揉揉我摔痛的地方,还对我说:“没什么,学骑车哪有不摔跤的呢?摔了是好事!不摔学不会!”“摔跤是好事?”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爬起来,鼓起勇气,又踩着脚踏上了车。

这回,我分外小心。

我骑着车,爸爸在后面小跑,我越骑越快,把房屋、树木全抛在身后,爸爸快追不上了,我越骑越自如,不由的得意洋洋起来,“啪”我又摔了一跤,呀,膝盖流血了,肉里面还“镶着”碎沙,我刚要哭,又想起我答应爸爸的话,咬了咬嘴唇,感到全身都无力。

爸爸追了上来,以父亲特有的爱护问我:“不要紧吧?”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又连忙擦了说:“不要紧,没摔伤!”我再一次跃上车,往家骑去! 坚强是强壮的枝干它可以让树迎风不倒; 坚强是屹立的风帆它可以让船破浪前行; 坚强是坚固的地基它可以让楼房百年不塌。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也学会了坚强!...

我的冲锋枪 我有一把玩具冲锋枪,是舅舅送给我的新年礼物,这把枪长达七十厘米,重量大约三公斤,颜色为黑色,这把枪是我玩过的枪中最长最重的一把,我的冲锋枪作文。

玩具冲锋枪使用塑料子弹,枪托上有三个按扭分别是低、中、高三种,按低的话可以射击较远但不能射穿盒子,按中的话可射穿一个盒子,按高的话可同时射穿二个盒子。

我背上冲锋枪,可神气了,就象一名准备作战出征的战士,伯妈帮我拍了许多背枪的照片。

去乡下给伯伯拜年也把我最心爱,最喜欢的冲锋枪带去了,乡下可以瞄的目标可多啦!比如:鸟、桔子、烟盒子,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冲锋枪作文》。

在乡下玩了三天,我的枪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二十米以外能够射中桔子,真过瘾啊! 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枪法,长大以后争取成为一名射击运动员。

...

我的家乡是鹿城包头,在青山区北重集团有一座北方兵器城。

兵器城门上有一只金雕,阳光照上去,全身金光闪闪,真惹人喜爱。

里面都是兵器。

刚一进门,高大的坦克在中间,这坦克可是真的。

那履带那样硬,炮管直冲前方,真威风呀!我抬起头,一架火箭太高大了,就像天上的擎天柱。

我吃了一根雪糕,吃完后不知扔到哪里是好。

这时爸爸将一个小火箭头打开,原来这就是垃圾桶,连垃圾桶也做成炮弹,显得很庄严,浑然一体。

我向草坪看去,有两个骑士,他们骑在马上杀气腾腾。

再往左是一辆装甲车,它大约高两米。

我费了很大劲才爬上去。

我对战斗机很感兴趣,站在飞机上望着远处的大湖,心情说不出有多高兴啦!我非常喜欢兵器城,也非常喜欢我的家乡包头。

2009年国庆节阅兵式,北重集团的军车运到北京,阅兵式上,包头人民脸上都有一份光荣。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兵器的作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看得懂洋文的网上找没有给绿坝掉的,内容太多了。很多杂志都有网络版。

农学学报2021年第6期

1.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3739亩,建筑面积166余万平方米。2.苏州科技大学: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江苏省与苏州市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7年4月1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共建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前身,由原建设部直属高校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铁道部直属高校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为苏州科技学院,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3.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4.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合作创办的非营利性中美合办高校,由昆山市人民政府作为合作支持方参与建设,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于2013年9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并于2014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昆山杜克大学提供给学生与杜克大学相同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经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后可获得美国杜克大学学位及昆山杜克大学的学历与学位。这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美国排名前十大学在华创办合作大学并开展本科学位项目的学校。5.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2004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利物浦大学签订协议合作成立西交利物浦(国际)大学;2006年学校正式成立。2010年获准授予利物浦大学研究生学位,2012年教育部同意学校实施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6.苏州市职业大学:简称苏职大,坐落于苏州市,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苏州市职业大学起源于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是江苏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扩展资料:苏州大学前身是东吴大学,创办于1900年,开西式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131个本科专业;5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你好,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本哦~河北农业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分别共建的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国家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该院校的省重点学科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植物病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森林培育,结构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经济管理,植物学,临床兽医学,土壤学,预防兽医学,风景园林学省强势特色学科有: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林学

河北农业大学是公立一本院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别共建的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1、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国防科工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也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

2、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300亩,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主校区石湖校区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环境优美,风景迤逦。学校拥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3、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4、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为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根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西园路校本部、东山校区和相城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616亩。

设有园艺科技学院、园林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智慧农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苏州农民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38个,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招生。

5、苏州职业大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自1981年成立以来,秉承勤、勇、忠、信的校训,赢得了显著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截至2021年1月,学校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70余万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市职业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熟理工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科技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