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南京师范大学还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新型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培育点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国妇联研究基地: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地理环境演化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通信声频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社科类研究基地: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创新经济研究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研究概况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单位),8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该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自然科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2.6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八五"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学校共获得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居全省首位。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中。该校获批5项,全国并列第七。 由该校地理科学学院郑洪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于2014年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间,该校共申报218项,其中65项获立项资助,包括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立项总经费3544.5万元。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结果中,该校获批项目31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7项),立项数首次突破30大关,申报项目的立项率为21.8%,远超全国平均立项率13.3%的水平。获批立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国师范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仅次于南京大学)。其中,获批立项重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国师范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中,该校共获立项项目27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专项任务项目1项。 馆藏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基础上,调集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等单位所藏书刊资料组建而成。全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逾300万册,其中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2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1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32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31000种,各类数据库资源112个。敬文图书馆(总馆):敬文图书馆得益于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捐助,并以已故教育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献收藏的重点是为教学服务的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社科和理科中文样本图书、教学参考书和本校教师著作等。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随园图书馆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提供所需的中外文书刊,收藏的重点以文史为主,有古籍、工具书、文科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华夏图书馆原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得益于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捐助,建成中国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样本图书、港台版图书等,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馆藏以工科为主,同时藏有《中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文献》等文献资料。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设在该馆。生地图书馆:生地图书馆主要收藏生物、地理类中外文书刊资料约4万册。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社科图书馆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社会科学研究型文献约5万册。密集书库主要收藏用频较低的中外文书刊50万册。数理化图书馆:数理化图书馆位面向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理学研究型文献约6万册。 学术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010年已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二次文献转摘率,在全国高校学报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上海图书馆编制的《全国报刊索引》、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该刊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其论文每年的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中均排在20名以内。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优秀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获得社科类十佳期刊、优秀期刊的称号。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近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的评选中,分别获得了全国高校“双十佳”、“三十佳”学报和“全国社科学报名刊”荣誉称号。《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其中的数学、生命科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论文在中国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2002—2005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025、0.0563、0.115、0.204;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0、10、20、22、61。已被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数据库或文摘刊物收录。

论文文献引用格式示范如下:

(一)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二)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三)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四)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五)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六)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七)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八)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九)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5-80。

【举例2】[2]许竞。我国学历教育分化的证书制度溯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2-29。

二、专著类[M]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三、报纸类[N]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1】[1]葛剑雄,陈鹏。地名、历史和文化[N]。光明日报,2015-09-24(011)。

四、论文集[C]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五、学位论文[D]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郝桂莲。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14。

六、研究报告[R]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七、其他[N]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不好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要看论文质量,毕竟是C刊。而且每年就6期,大概10几篇论文。当然不容易。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TechUniversity),简称南工,位于“六朝古都”——江苏南京,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不好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医学核心期刊有如下:《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是对以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按学科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评价的医学学术期刊目录,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也叫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标准,

同时各地高校和卫生机构根据各地的需要按期刊的影响引子等条件将医学类期刊分为一类、二类或者A、B、C、D等,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各地的要求不统一,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R9 药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林业大学既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南林”,位于江苏南京,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21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余人,博士生导师181人,具有高级职称796人。学校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

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特聘教授2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双创计划”。

“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36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3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林业大学

不是985,也不是211,是双一流学校。

南京林业大学不是985大学。

学院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南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0751.15亩,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有本科专业70个,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国家一流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2240余人,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办学实力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21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余人,博士生导师181人,具有高级职称796人。学校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特聘教授2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双创计划”、“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36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3个。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开办本科专业78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木结构建筑与材料专业、智慧林业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3门。

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评估。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园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不全):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轻工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品牌)、林产化工(品牌)、园林、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林产化工(特色)、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特色)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国家级精品课程: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西方家具鉴赏》、《园林规划设计》、《人造板工艺学》和《插花艺术》

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体育、物理学、机械制图、森林病理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林产化工自动化及仪表、高等数学、木材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植物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造纸原理与工程、花卉学、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土力学》、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初步、大学英语、土木工程材料、园林建筑设计、土壤学、人造板工艺学(人造板制造工艺学、人造板表面装饰、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实验、木材加工工艺(双语)等)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6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3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林业工程”“林学”学科为A+; “风景园林学”学科为A-。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态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林业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林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植物学,森林工程,森林保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家具设计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哲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设计学

国际合作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意大利、芬兰、法国、伊朗等近20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质,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经教育部批准,该校与加拿大UBC大学联合开办3+2双学位(本科)国际合作办学班;该校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洛林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弗莱堡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院校开展科研、教师培养等合作,同时与加拿大UBC大学、新布伦瑞克大学、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秘西西比州立大学、芬兰坦佩雷科技应用大学开展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派遣工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人文社科基地2个,有65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此外木材及其制品测试中心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和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溧水分中心、泗阳分中心、东台分中心)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生态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加工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杨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农林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工程中心、江苏省特种经济树种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家具家饰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人文社科基地: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局挂靠科研、技术监督检测机构

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森林工程开发服务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

国家机械工业食品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国家林业局人造板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

机械工业包装食品机械行业技术发展中心

国家林业局江苏森林生态定位站:

机械工业包装食品机械行业系统控制中心

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

机械工业CAD咨询服务中心包装食品机械行业分中心

国家林业局木材工业引进项目培训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权事务所

国家林业局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木犀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中心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中心:

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工及纸浆造纸咨询培训中心:-

建设成果

学校每年在研课题1000多项,截至2015年12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40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1000余项,有337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2项;部、省级奖励28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70万册,订购中外文现刊1100余种,中外电子图书350余万册,电子期刊5万余种,光盘2万余片。订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创新资源服务系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等近50个中外文数据库。馆藏文献以林业为特色,是全国林业文献信息收藏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物指定收藏馆之一。与世界上40多个国际学术机构定期交换资料,经常接受国内外团体和个人赠书。

学术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报道内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有创新的研究成果,着重体现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研究特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SSCI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农林业)前10名,并荣获教育部、江苏省等多项优秀期刊奖。被美国《CA》、《CSA》、《FA》、《FPA》、英国《CABI》、波兰《IC》、日本《JST》、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等多家大型数据收录。进入〈SCI 〉引文数据库。目前是全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林学权威期刊。2010年知网发布的影响因子1.329。

《林业科技开发》是1987年3月由南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是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期刊,她以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喜爱。该刊已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林业核心期刊”等,并已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电子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年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该刊自2001年起,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于1986年创刊,是国内较早的室内设计专业杂志。主要介绍新知识、新材料,使业内人士了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及时报道居室装修的流行趋势,不断推出优秀案例及居室用品。

创新联盟

2019年4月13日,南京林业大学牵头,集合长三角地区从事湿地公园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及建设发展相关工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社团组织,正式成立长三角地区湿地公园绿色发展国家创新联盟。

社会评价

学校荣誉

2011年2月,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2011年学校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授予学校“2011年度来华留学生眼中的十大高校”称号;在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获奖100强排行中位列第42位;第四届(2010-2011年度)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2012年10月,学校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称号。2013年2月,南京市绿化委员会授予学校“2012年度南京市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3月,学校被评为“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5月,学校被评为“2011-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2010-201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年初,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官微联盟成员单位”之一;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南京林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万方数据(China info)科技期刊群来源期刊。并被国内外著名的检索刊物如《ZR》、《CA》、《FA》、《FP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国际农业与生物学研究中心:国际版》、波兰《哥白尼文摘》、美国《ABS》、ISI Web of Science、《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竹类文摘》等数据库收录。 获得荣誉:先后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术期刊一等奖、江苏省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入选“江苏期刊方阵”,并获优秀期刊称号,2004年再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2006年首届全国高校学报精品·优秀·特色期刊中的优秀科技期刊,2008年第二届全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期刊中优秀科技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不好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不好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你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1. 张礼敬,涂善东,颜世华.乙烯裂解炉炉管渗碳损伤分析[J].机械工程材料,2008.9,32(9):75~782. 张礼敬,丁立,袁明朗.输氯管线爆裂事故原因分析[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8.9,21(3):71~743. 张礼敬,丁立,陶刚.输氯管线泄漏事故后果模拟[J].化工学报,2008.5,59(5):1333~13374. 祝金丹,张礼敬,巩建鸣.裂解炉管焊接残余应力场中裂纹扩展行为的数值研究[J].焊接学报,2008.5,29(5):101~1085. 廖启霞,张礼敬,孟亦飞.BLEVE事故后果分析软件化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2):137~1406. Lijing Zhang, Xuhong Zhang, Jianming Gong and Shan-Tung Tu. Failures of furnace tubes induced by incidental defects. Pressure Equipment and Systems, 2008.3, 6(1): 56~607. 于涛,张礼敬,段志祥,廖启霞,张礼明.立式内浮顶油罐瘪罐现象分析[J].油气储运,2007.7,26(7):46~48,498. DING Li, ZHANG Lijing & ZHANG Liming.Employing Virtual Reality to Improve Industrial Safety.Progress in Mining Science and Safety Technology Part A[C].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ril 16~19, 2007 Jiaozuo, Henan,China,1172-11769. 张礼敬,孟亦飞,陶刚,廖启霞,肖兆广,张礼明.硝基苯精馏再沸器爆炸事故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0.30,16(10):89~9310. ZHANG Li-Jing, Si-Xian Li, TAO Gang. Furnace Tube Failures Induced by Incidental Working Defect [J]. Information(Japan), 2006,9(5):783-78711. ZHENG Weining,ZHANG Lijing,TAO Gang,ZHANG Liming.Thermal Stress Analysis of Home Heating Furnace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Ⅵ) Part B[C]. Proceedings of 2006 ISSST,Changsha,Hu’nan, China,Oct.24-27,2006,2482-248512. 廖启霞,张礼敬,张礼明,孟亦飞,于涛,陶刚.促进我国企业安全投入的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7.30,16(7):61~6413. 徐婉,张礼敬,孟亦飞,郑维宁,田建频.PTA装置加氢反应器在碱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分析及防护[J].化工机械,2006,33(4):248~250,21414. 孟亦飞,张礼敬,陶刚.含氧氢气钢瓶释放过程危险性分析及处置[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9.30,15(9):53~56,7215. 张丽,张礼敬,孟亦飞,陶刚,臧铁柱.虚拟现实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27(4):96~10016. 臧铁柱,张礼敬,张丽,陶刚.有限空间作业意外伤亡事故的成因及其对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27(3):103~10617. 李丽霞,张礼敬,陶刚.四醚生产过程安全原理及安全控制技术[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6,16(2):29~3118. 姜虹,张礼敬,杨静.不锈钢真空钎焊[J].真空,2004.5.25,41(3):65~6919. 张礼敬,涂善东,戴敏丰.服役炉管微观组织损伤与焊接性的关系[J].机械工程材料,2004,28(3):51~5420. 唐建群,张礼敬,巩建鸣,涂善东.吊钩断裂原因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3.8,40(3):138~14121. 李丽霞,张礼敬,孟亦飞,涂善东.池火灾热辐射下的最小安全距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3.30,14(3):16~1922. 姜虹,张礼敬,陶刚,沙锡东.拱顶罐改为浮顶罐安全性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2004.1.20,33(1):21~2323. 张礼敬,涂善东,戴敏丰.乙烯裂解炉服役炉管修复裂纹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2003,32(6):10~1324. 唐建群,张礼敬,巩建鸣.304不锈钢蒸发器开裂原因分析[J].腐蚀与防护,2003,24(4):179~18225. 唐建群,张礼敬,张显程,涂善东.LPG球罐应力腐蚀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25(1):84~8826. 张礼敬,涂善东,杨旭.热处理不当导致风机主轴扭断[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2,38(10):448~45127. 张礼敬、喻红梅、涂善东、倪利明、朱有志.电机主轴扭断原因分析[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23(2):53~5528. 张礼敬、凌祥、巩建鸣、杨旭、朱南耕.轴承环破裂原因分析[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0,22(6):58~6029. 张礼敬,喻红梅,涂善东,杨树人,潘文越.Cr5Mo炉管爆裂原因及剩余寿命评估[J].石油化工设备,1999,28(5):16~1830. 张礼敬,凌祥,涂善东,胡晓亚,戴朗.U形管换热器开裂原因分析[J].化工机械,1999,26(6):335~33831. 张礼敬,巩建鸣,涂善东,潘文越,徐平,陈世陵.再生器内取热盘管失效原因分析[J].炼油设计,1999,29(1):27~2932. 张礼敬,喻红梅.学一点本专业科技发展史[J].高教研究(南京化工大学),1997,第四期:26~2733. 张礼敬,谢济洲.镍基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特性[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4,16(4):54~5934. 张礼敬.<金属材料>课程教学法中辩证法思想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石油大学),1992,第一期:22~ 2335. 张礼敬,谢济洲.GH169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1990,14(6):68~7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