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

10673“云南大学学校代码是10673,考研报考时必须要了解的,云南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673。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望采纳

云南大学院校代码10673。

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0年定名为云南大学。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999年,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呈贡、东陆两校区,占地面积4363.64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82万册;下设27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本科专业82个;有教职员工3023人,院士12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下设27个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有本科专业82个,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教育、艺术11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023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58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201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507人,具有副高职称的67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219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1930人,具有正高职称的44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84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136人,硕士614人。

学校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千人、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70余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2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级精品课程33门,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云南省级特色专业11个,云南省级重点专业18个,云南省级品牌专业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民族学、汉语言文学、缅甸语、新闻学、历史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档案学、旅游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理基础科学、信息安全、英语、民族学、金融学、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学、制药工程

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旅游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环境科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软件工程、化学、新闻学、工商管理、法学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实验教学中心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然资源化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服务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社会工作专业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复合型法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成果

1989年-2014年,云南大学连续七届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1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学校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0个,含自主设置22个),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硕士学位授权220个,含自主设置40个),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民族学、中国学、数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政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系统科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民族学、生态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

云南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经济史、工商管理、植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数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关系、民族法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遗传学、旅游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微生物学、化学、专门史、理论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艺学、公共管理、理论物理、气象学、系统分析与集成、生物学、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云南省院省校重点学科: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公共管理、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地球物理学、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药学、天文学、地质学、网络空间安全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四部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备案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1个“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非结对学术机构,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电子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尼地理资源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合成创新团队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产物转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云南省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繁殖适应与进化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省高原湖泊及流域生态修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作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喀斯特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稀贵矿产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

云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铜基及特种先进导电材料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云无线接入与异构网络工程实验室等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人类复杂疾病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谱传感与边疆无线电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化学原料药及药物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周边地区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基地、云南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滇学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基地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沿边开放与经济发展智库、西南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智库、边疆民族问题智库、民族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智库、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智库、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智库、法治云南研究中心智库

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科技创新团队、非线性分析和优化科技创新团队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西部发展与社会转型研究团队、云南省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团队、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研究团队、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团队、云南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中国西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研究团队、云南对外开放与周边安全研究团队、当代缅甸与滇缅关系研究团队、能源安全研究团队、云南旅游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团队、云南城镇化与多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团队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5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

2016、2017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2016)、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4项、青年项目14项、西部项目12项、委托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教育部重大攻关委托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西部项目5项、专项项目2项。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云南大学图书馆总藏书量为3008610册(其中图书馆藏书2766592册;资料室藏书242018册),藏书以生物生态学、历史学、民族学及地方民族文献为收藏重点和收藏特色,170170册古籍线装书及2000余种民国时期报刊为珍藏。另有电子图书841130册,中文数据库35个,外文数据库54个。

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图书有107种古籍图书定为珍善本,大部分为明中叶嘉靖、万历时期刻本及清初刻本。其中有宋元递刻本、海内外孤本、名人学者题跋本及稿、抄本,彩绘本等。明刻本有内府本、国子监本、藩府本、书院本、著名坊刻本和家刻本。东陆校区设有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十一种期刊之一。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被《CA》收录美国《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P)收录。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收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曾获全国社科学报百强、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第四届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荣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台湾思博网(CEPS)等全文收录,曾获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奖、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内容编辑质量奖等荣誉。

《思想战线》入选《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以及“全国百强学报”、“全国双十佳学报”等奖项,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列为重要上架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国际上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其中与剑桥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耶鲁大学等29所一流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合作开展科研,与东京大学、温莎大学等33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数据库,有8个教育部备案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实施院校。留学生生源国数量达70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的留学生培养基地,发起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论文

摘要: 从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僵硬、教学评价不当等方面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构建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学校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科学,产生“重智育轻体育”的不良倾向。由于指导思想不科学,许多学校只注重文化课程,重视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忽视体育教学,没有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意义。另外,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单纯地以讲解基础体育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致使学生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单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根据竞技运动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的,重视讲解竞技水平的规则和要求,以提高竞技成绩为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体育教学严重倾向于竞技性,强调体育运动对人体的改造,过度追求自我超越,严重地违背了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由于一些竞技体育项目规则较多,技术要求较高,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致使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僵硬。许多的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轻视体育教学的地位,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一些纪律来约束、限制学生的行为。但是,一方面由于过度强调纪律性,导致体育教学的目标出现偏差,未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单一,组织纪律松散,致使体育教学的效率较低。

(4)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不当。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而体育教学过度强调评价结果,把运动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方式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解决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目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的开设教学课程,确保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加强体育工作,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体育训练器材,严格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2)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另外,体育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实行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3)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两种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体育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而在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运动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构建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构建系统的教学评价,科学评价学生的表现,以确保学生能够具有学习体育的热情。体育教师可以制定规范化的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运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向教学要质量,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开设并且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严格规范体育教学活动,设置相应的体育运动设施,为学生提供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殷鼎,杨建鹏.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隋立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3]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

[4]李斌.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有3种: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法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即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中文核心期刊,又是 CSCD核心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仅是中文核心期刊,但不是 CSSCI核心;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

刊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云南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8-7971CN:53-1045/N邮发代号:64-29 现用刊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38 2008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6年入选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6、2009年评为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5年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9年荣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7年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5年荣获全国重点大学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1992年、1996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届、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1989年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1989年获云南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1995年获云南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2000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被美化学文摘《CA》收录被美国《数学评论》(MR)收录被美《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CSA:Technology)收录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费

好呢,我就是昆明的了

1.1、摘要的词意摘要一词作为动词用是摘录要点,如摘要发表;作为名词用是摘录下来的要点,如谈话摘录、社论摘录。论文摘要是后者。1.2、论文摘要的作用论文摘要除随论文供读者检索、判断外,还可供二次文献转载或重新编摘提供信息和方便。1.3、论文摘要的写法《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的投稿指南中写道: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用第三人称叙述,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写词语及参考文献号等,字数应在 200—300 为宜。《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稿件格式规范中写道,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或无主语句表述(不要出现“本文介绍了”、“作者认为”、“笔者”等用词)。文字要求简明扼要,确切客观,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加任何诠释和评价性文字,也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字数控制在 100—200 字以内。查阅各种杂志,如《云南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等刊物所刊登的所有文章,摘要中都没有出现“本文”、“作者”、“笔者”的字样,摘要的书写是很规范的。遗憾的是,有个别刊物把原作者文章的摘要前面生硬地加上“本文”二字,使原本写法规范的摘要变得不规范。

环境不错,美女又多,没理由不去!

柳青,出生于北京,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随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现任滴滴出行总裁。

2002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入职高盛亚洲。2008年晋升为高盛亚洲区执行董事,凭借努力,逐步晋升为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2014年7月,柳青加盟滴滴出任首席运营官,2015年2月升任滴滴总裁。

加入滴滴以来,柳青协助CEO程维将滴滴从单一的出租车叫车信息平台打造成包含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租车、企业版等多条业务线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并确立了滴滴出行的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柳青还主导了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案、苹果10亿美元投资以及收购Uber中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震动业界。

2017年9月,滴滴柳青再次入选《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滴滴的全球化发展和内部的多元文化也得到《财富》特别关注。2018年12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50榜单。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扩展资料

2012年12月19日,在香港的一场有关“继承”的论坛上,柳青表示,“在中国的很多行业,早期创业时有利润可图,但这种模式未来不一定能继续传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业文化未必要带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谋变。”

2014年8月31日,柳青参加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录制,在与央视主持人王小丫对话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发展时,首次对外回应了此前为业界注目的补贴大战。

2015年9月7日,柳青出席“2015新网商峰会”并做演讲,称接触过的地方政府领导都非常清楚要解决中国的国家战略难题——交通问题。

2016年5月16日,柳青与Apple(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一起乘坐通过滴滴出行叫到的出租车前往Apple Store王府井店参与苹果举办的开发者活动,柳青担任了此次开发者活动的客串主持人。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环境不错,美女又多,没理由不去!

刊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云南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8-7971CN:53-1045/N邮发代号:64-29 现用刊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38 2008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6年入选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6、2009年评为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5年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9年荣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7年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5年荣获全国重点大学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1992年、1996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届、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1989年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1989年获云南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1995年获云南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2000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被美化学文摘《CA》收录被美国《数学评论》(MR)收录被美《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CSA:Technology)收录

好呢,我就是昆明的了

云南大学学报有3种: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法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即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中文核心期刊,又是 CSCD核心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仅是中文核心期刊,但不是 CSSCI核心;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

云南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一、云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省级重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学、体育教育、英语、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运动训练 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地理科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教育技术学 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心理学、理论计算机科学、哲学与民族文化、农村能源工程、光学、汉语言研究、应用泛函分析、环境生物学、金融数学、无机化学、教育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地理学 二、云南师范大学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7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8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中心等在内的科研机构40余个。建设有首批云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培育单位。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340余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5~2017年连续3年在云南省主要社科期刊中影响因子数据排第一位;2014 年“中国边疆学研究”栏目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名单;2018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7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具有专业性、唯一性、国际性等特点。 学校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农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93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未获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6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35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建有国家太阳能质检中心、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40余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有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有云南教育决策咨询智库、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智库2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011-2017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8项,科研经费7.67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1项,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点)项目17项;教师共出版著作674部,其中A类出版社190部;共发表论文13988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75篇,CSSCI论文1088篇;共获203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参与完成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1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25项);共获授权专利17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2项,3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委立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887人,其中有教育部“*”特聘教授、*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6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一个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累计招收8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16000余人次,是云南省在校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云南师范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云南师范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本。云南师范大学是2017年起云南省合并原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为新的本科二批,保留本科一批,取消本科三批。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9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375.04万册,电子图书平台118.8万册,中外文基础、核心数据库35种。

是“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9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8百强社科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云南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