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储层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储层研究论文

赵克超1,2陈文学1陶果3

(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

摘要 经对文献发表的孔隙纵横比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简化孔隙纵横比谱,利用纵、横波速度及总孔隙度资料,根据Kuster-Toksöz显式方程估算孔隙纵横比分布,判断储层孔隙类型,进而直接求解组分孔隙度参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数值计算、实际井资料处理以及对于计算处理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证明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得到了一种简化孔隙纵横比谱、快速判断储层孔隙类型的简单实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 Kuster-Toksöz方程 孔隙纵横比 储层孔隙类型 纵横波速度 孔隙度

Pore Aspect Ratio Distribution Simplification and Pore Type Prediction by Kuster-Toksöz Equation

ZHAO Ke-chao1,2,CHEN Wen-xue1,TAO Guo3

(1.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lnstitute,SlNOPEC,Beijing100083;2.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3.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results of the pore aspect ratio distribution data from the open literatures,the ideas and the methods which can simplify the pore aspect ratio distribution closely as three characteristic values,predict the reservoir pore type and compute the component porosity parameters(fracture porosity and interparticle porosity)from Sonic(compressional wave,shear wave velocity or slowness)and the total porosity(such as Density Logs,etc.)datawith the Kuster-Toksöz equation are put forward.The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 results and the field well-logging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proved the method’s validity and efficiency,thus a new valuable quick evaluatio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pore type of the reservoir with well-logging data has been established.

Key words Kuster-Toksöz equation pore aspect ratio reservoir pore type compress ional or shear wave velocity porosity

孔隙纵横比是用以定量描述孔隙形状的参数之一,通常情况下在油田现场难于获得,其定义为椭球状孔隙的短轴与长轴之比。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岩石,可以用一系列的孔隙纵横比值(孔隙纵横比谱)近似表示,这些具有不同孔隙纵横比值的组分孔隙度之和就构成了岩石的总孔隙度。因此,孔隙纵横比参数的确定对于判断储层孔隙类型、定量或半定量描述岩石孔隙形状、计算不同类型的组分孔隙度参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储层孔隙类型的确定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复杂岩性(火成岩、碳酸盐岩等)储集层,孔隙类型的识别及其组分孔隙度的计算,一直是地球物理解释方法研究的重要课题。Anselmetti和Eberli[1]建立了利用速度偏移测井曲线(声波测井得到的速度减去由孔隙度资料和Wyllie时间平均公式反算的声波速度)判断灰岩储层孔隙类型的经验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定性判断岩石以哪一种孔隙类型为主。本文提出了利用Kuster-Toksöz方程和声波及孔隙度资料,通过简化并确定孔隙纵横比谱,进而定量或半定量指示储层孔隙类型的方法,并经数值计算及实际井资料处理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1 关于Kuster-Toksöz方程

Kuster和Toksöz[2]根据长波散射理论建立了一种定量描述椭圆体状充填物对介质弹性性质影响的方法。用K和μ分别代表基质的体积模量和切变模量,用K′和μ′分别代表孔隙的体积模量和切变模量,用α和C分别代表孔隙纵横比和孔隙体积,则复合介质弹性模量K∗和μ∗与各组分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如下的Kuster-Toksöz方程: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式中:孔隙形状因子 和 均为纵、横比αm的函数。

Kuster-Toksöz方程的适用条件为: 。

Kuster-Toksöz方程提供了一种定量描述孔隙性质、体积含量和形状与复合介质弹性模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显式方法。

2 孔隙纵横比谱的分布特征及简化

孔隙纵横比是一个在油田现场难于获得的重要参数,Toksöz和Cheng等根据SEM电子扫描成像结果,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近似得到了一些典型岩样的孔隙纵横比谱数据[3,4]。经对文献发表的孔隙纵横比谱数据(表1)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了以下认识:总孔隙度大的岩石,其较大孔隙纵横比所占的体积组分较多,且总孔隙度越大,球形孔隙所占体积比例越多;总孔隙度小的岩石,纵横比小的孔隙组分比例较大,且总孔隙度越小,球状孔隙所占的体积组分越少。

表1 几种常见岩石的孔隙纵横比谱

表1表明,组分孔隙度所占孔隙体积相对较高的几个纵横比值主要为1.0,0.1,0.01和0.001。对于总孔隙度在14%以上的几种岩石,主要由孔隙纵横比为1.0和0.1的孔隙度组分组成;纵横比小于0.1 的组分孔隙度最大不超过总孔隙体积的0.23%,累计不超过总孔隙体积的0.7%。而对于总孔隙度很小的两种岩石(孔隙度为0.4%的大理石和孔隙度为0.9%的花岗岩),纵横比小于0.1的孔隙组分相对于总孔隙度的比例显著增大,分别累计达到了总孔隙度的5.6%和23%;花岗岩的纵横比为0.01的孔隙度组分达到了总孔隙度的17.78%。

对应于实际地层而言,1.0所代表的球状孔隙,相当于灰岩地层的溶蚀孔洞等在压力下难于闭合的孔隙;0.1代表了常见的粒间孔隙(背景孔隙);而0.01和0.001可以代表裂缝孔隙。

因此,根据以上定性分析,1.0,0.1,0.01和0.001这4个纵横比值涵盖了所有地层孔隙类型,并且从组分孔隙度所占总孔隙度的比例看,利用1.0,0.1,0.01和0.001这4个纵横比值应该可以近似代替整个孔隙纵横比谱。

按照以上思路,利用[1.0,0.1,0.01,0.001]代替原有孔隙纵横比谱进行了有关数值计算,一部分结果误差较小,但另一部分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为此,提出了利用Kuster-Toksöz方程迭代求取平均孔隙纵横比αm,进而按照[1或0.1,αm,0.1αm]简化并确定孔隙纵横比谱的方法。

3利用Kuster-Toksöz方程确定孔隙纵横比谱及判断储层孔隙类型

Toksöz和Cheng的研究结果[2~4]表明:纵横波速度与孔隙度和孔隙形状密切相关,对于特定孔隙形状的岩石,纵横波速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孔隙度一定时,纵横波速度随纵横比减小而急剧减小,尤其在孔隙度较小时,孔隙形状的影响更加严重。图1 是根据Kuster-Toksöz方程计算得到的反映纵横波速度、孔隙度与孔隙纵横比关系的示意图。

图1 纵横波速度与孔隙度和孔隙纵横比之间的关系

从图1可知,若假设总孔隙体积是由一种孔隙纵横比参数的孔隙组成,则给定速度和总孔隙度时可以确定一个纵横比参数αm,这里称αm为岩石的“平均或等效孔隙纵横比值”。对于实际岩石,由于αm只是一个平均效果的等效参数,因此简化的孔隙纵横比谱应该包含大于和小于该αm的值,按照统计规律,本文采用[1或0.1,αm,0.1αm]的形式简化并确定孔隙纵横比谱。进而,可根据Kuster-Toksöz方程(式(1))计算对应不同纵横比参数的组分孔隙度[C1,C2,C3]。

确定了孔隙纵横比分布及对应不同纵横比参数的组分孔隙度,即可较为精确地判断储层孔隙类型。如果设定纵横比小于0.01的为裂缝性储层,则对于αm小于0.01的组分孔隙度之和就是裂缝孔隙度。

数值计算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平均孔隙纵横比可以较为有效地定性指示储层孔隙类型,并且无论骨架及流体参数选取正确与否,根据反算的平均孔隙纵横比曲线,均可以快速直观地判断储层孔隙类型,从而得到一种简单实用的判断储层孔隙类型的新方法。

Anselmetti和Eberli(1999)的判断灰岩储层孔隙类型的经验方法[1],可以对应上述方法过程得到解释。因为Wyllie方程只适用于具有粒间孔隙的地层,所以由总孔隙度及Wyllie方程计算的声波速度VWyllie,相当于全部由纵横比为0.1 的孔隙组成总孔隙时由Kuster-Toksöz方程计算的声波速度V1.0,而具有鲕穴状孔隙、溶模孔隙和洞穴式空隙的地层相当于纵横比为1.0的情况,裂缝型地层对应于纵横比为0.01的情况。由于纵横波速度是随纵横比的减小而减小的,孔隙度一定时,必然有V1.0>V0.1>V0.01,因此,按照Wyllie方程求出的VWyllie=V0.1,当孔隙类型不同时,必然会产生与实际孔隙类型的速度差值。所以,两种判断储层孔隙类型的方法实质上是一致的,但总的来看经验方法相对较为粗略一些。两种方法原理上的一致性,相互证明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数值计算、实际井资料处理及分析

4.1 数值计算

采用Kuster和Toksöz给出的具有相同基质参数的沉积岩石和晶体状岩石理论模型(表2)进行了相关计算。

表2 两种孔隙结构的岩石理论模型

对于沉积岩石模型,计算的平均孔隙纵横比值为0.1;最简纵横比分布为[1,0.1,0.01],由Kuster-Toksöz方程直接求解得到的组分孔隙度数值为[10.21%,3.61%,0.31%],即裂缝孔隙度为0.31%,非裂隙孔隙度为13.82%。

对于裂缝状的晶体岩石,计算的平均孔隙纵横比值为0.0082,最简孔隙纵横比分布为[1,0.0082,0.00082];计算组分孔隙度为[0.15%,0.24%,0.02%]。

计算的不同组分孔隙度数值尽管与模型数值具有一定的误差,但可以看出,对于沉积岩模型计算的基质孔隙度及对于裂缝性岩石计算的裂缝孔隙度,其结果误差很小,能够满足判断储层类型及计算组分孔隙度的要求。

显然,计算结果与原始模型吻合得较好,所得用于判断储集层孔隙类型的平均孔隙纵横比值是正确的,证明了本文的方法对于类似沉积岩的孔隙性岩石及晶体状的裂缝性岩石是有效的。计算结果同时也证明了利用Kuster-Toksöz方程直接求解组分孔隙度方法的可行性。

4.2 实际井资料处理

采用本文的方法,选取具有取心资料的实际井资料进行了如下处理分析:首先利用XMAC及孔隙度测井资料进行平均孔隙纵横比值的计算,验证利用平均孔隙纵横比判别储层孔隙类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应用简化的孔隙纵横比分布由Kuster-Toks öz方程计算各组分孔隙度,并与由Wyllie方程计算的孔隙度φWyllie进行了对比分析。

图2是处理结果实例,处理井段主要岩性为砂泥岩地层,孔隙度相对较低,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部分层段钻井取心证实发育微裂缝。

处理结果表明,平均孔隙纵横比数值基本上全部大于0.05,属于砂泥岩粒间孔隙结构的非裂缝性地层,这与实际地层情况吻合较好。处理结果也清楚地显示了存在一些孔隙纵横比相对较低的层段,尤其在2063~2076m井段最为显著,这些具有低孔隙纵横比值的均质砂岩层段可以解释为微裂缝发育的层段,钻井取心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与其他方法相似,平均纵横比数值的估算同样受到骨架参数选择的影响,因此,应根据一些先验条件和预处理结果合理选择输入的基本参数。当选择输入的骨架矿物参数不同时,计算的平均纵横比数值具有较大的差异(图2 中分别显示了选取砂岩和灰岩骨架参数计算的平均孔隙纵横比曲线),但其大小相对趋势是一致的,所以,仍可以根据计算的纵横比曲线结合其他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实现储层孔隙类型的评价。

5 结论

孔隙纵横比谱可以利用简单的3个特征值近似表示,据此利用Kuster-Toksöz方程以及声波速度与总孔隙度资料,可以估算平均孔隙纵横比,判断储集层孔隙类型,并进一步可以直接求解组分孔隙度。

数值计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了利用Kuster-Toksöz方程简化孔隙纵横比谱、判断储集层孔隙类型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尽管定量计算仍然受到骨架参数选取的影响,但结果仍可用于定性评价,从而得到了一种简化孔隙纵横比谱、快速判断储层孔隙类型的简单实用的新方法。

图2 实际井资料处理结果示例

参考文献

[1]Flavio S Anselmetti,Gregor P Eberli.The Velocity-deviation log:A tool to predict pore type and permeability trends in carbonate drill holes from sonic and porosity or density logs,AAPG Bulletin,1999,83(3):450~466.

[2]Guy T Kuster,Nafi Toksöz M.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of seismic waves in two-phase media:PartⅠ.& Part Ⅱ.Geophysics,1974,39(5):587~618.

[3]Nafi Toksöz M,Cheng C H,Aytekin Timur.Velocities of seismic waves in porous rocks.Society of Exploration Goephysicists,1976,621~645.

[4]Cheng Chuen-Hon,Nafi Toksöz M.Inversion of seismic velocities for the pore aspect ratio spectrum of a rock.Journal of Goephysical Research,1979,84(B13):7533~7543.

[5]赵克超.双孔隙介质弹性波动力学理论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2006.

[6]史謌.岩石弹性波速度和饱和度、孔隙流体分布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03,46(1):138~142.

[7]胡良剑,丁晚东,孙晚君编.数学实验:使用 MATLAB.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7.

[8]张海澜,王秀明著.井孔的声场和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

1. 1991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牛庄岩性油藏描述技术研究,2. 1991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克里金技术应用研究。3. 1996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胜利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三维定量储层地质模型技术研究。4.1996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推广双十佳奖一项:滚动勘探开发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5. 1999年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油气田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6. 1996年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孤东油田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地质统计学技术研究7. 1999年获陕西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年12月)中国东部地区密井网油田河道结构的建模 Modeling channels arcgitecture in a densely drilled oilfield in east China, the 1997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held in San Anrtio, SPE 386788. 1999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油气田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作积累,王家华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已在储层随机建模的方法与软件研究,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在油藏管理中的应用二个方向,形成了稳定的研究优势。研究方向:2.1 计算机软件系统储层地质统计分析系统 GASOR储层地质统计分析系统 GASOR是在王家华教授的主持下, 西安石油学院计算机系的师生组成的项目组, 经过十四年的攻关,研制而成的一个用于储层随机建模,建立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的大型计算机软件,目前已有15万条语句。它经过了微机版本,1.0, 2.0等版本的发展,目前已推出了GASOR 3.0。该系统使用于SUN系列工作站,及其它兼容系列工作站, 其档次要求在SUN 4/75及其以上的工作站。其它性能指标为:内存容量要求在32M及其以上;其磁盘空间要求在70M及其以上。该系统有8个功能模块:数据加载,直方图分析,数据变换,二维变异函数,三维变异函数,构造分析,有效厚度分析,模型验证,随机模拟,网格粗化,三维图形显示。其中,随机模拟模块是一个主要模块。目前GASOR 3.0中,它包含三种模型:序贯指示模型,截断高斯模型,和随机游走模型。前二种模型分别由美国斯坦福大学A. Journel教授和法国地质统计学中心G. Matheron教授提出。而随机游走模型则是由王家华教授和张团峰副教授根据我国的油田实际提出,并得到了大庆、辽河等油田的认可。三维图形显示模块是该系统中的又一个主要模块。它能显示二维的各种等值线图和各种三维立体地质图。在三维图件的显示中,该模块具有缩放、旋转、光照、揭层、剖切、汉字、颜色标注等功能,能适应显示各种地质体的表面和内部的性质。2.2 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在油藏管理中的应用石油工业充满着风险与不确定性,公认是一个需要精确评估各种风险的领域。正确地评估风险已经给石油公司带来竞争优势。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曾对在北海油田经营的二十家公司的决策制定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家公司决策分析的精确度与投资决策决定的成功率成正比。同时,各家石油公司在运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析与决策分析的软件系统。1) 决策分析对决策分析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专门的讨论(Newendorp, 1996)。一般认为决策树方法是决策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把这个决策过程加以抽象就形成了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是一种探索式决策过程的模型。决策树是对决策的过程形象化:需要决策的事物是树干,树干上的每一条树枝则代表每一个决策。那末到底该选择那一条树枝呢?也就是要作何种决策呢?对于简单的事情,可以做定性的分析来做决定。但是如果面对复杂的事物,仅仅定性分析是不够的,势必会造成决策失误从而影响投资的成败。这样就要对决策过程进行量化。决策树就是专门针对这一问题的。决策树分析方法是圈定和求解复杂情况决策的有力方法。一旦明确了问题,决策树方法帮助找到一条优化方案的途径。2) 风险分析当前,石油工业中的风险分析主要就是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应用。一般认为,蒙特卡罗模拟加上决策树方法则构成了风险分析的最常用的方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主要专注于参数值的不确定性, 使用各种统计分布来描述这些参数。例如,对于现金流动,每年可以依据它的几个关键参数表示:通常为石油产量,石油价格,生产消耗,特许开发权和税收等。标准的概率分布,比如正态的,对数正态的,三角形的,均匀分布的, 用来描述每一个参数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要假设变量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因为这将大大简化计算。从每一个参数的概率分布中任意选择一个值,把它们代入方程可以得到一个可能的。这项工作要重复成百上千遍,直到给出的可能的NPV频率分布图。所以,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是一个标准的NPV方法的自然推广。3) 在油藏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报道风险分析和决策分析在油藏管理方面应用的SPE论文数目有巨大的增长。决策分析和风险分析在应用包括,油田侧钻开发的风险分析,油气生产计划优化中的风险分析,油田产出水处理的决策分析,风险分析和决策分析在油田开发方案选取中的应用,决策分析在措施井经济评价中的应用等。我们已经研制了风险分析、决策分析的软件系统。2.3 技术路线和技术关键及解决办法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技术(Stochatic Modeling of Reservoir)作为国际上众多石油公司、研究所和大学竞相发展的一门技术。它作为推动油藏描述向定量化方向的一门新技术,每年,有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闻世。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来描述储层非均质性的,最大的优点在于:1、用统计方法来处理不确定性有其突出优越性。由于数据信息的不足,必然会引建模结果的不确定性。用随机建模时,当数据比较少时,建模的结果不确定性就会大一些。反之,当数据比较多时,不确定性就会少一些。2、有利把各种不同的数据综合使用。如地震、试井、测井所得的数据,分辩率不同,但也可以综合起来。沉积相数据是离散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层厚等参数是连续的,也可以结合起束使用。3、渗透率是油藏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经验告诉人们,用井点处的渗透率数据和任何单纯的内插方法,要把渗透率的空间分布求准,是不可能的。用随机建模先把沉积相空间分布求准,并以此为基础才能把渗透率空间分布求准。储层随机建模作为地质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油藏描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建立沉积相在储层内部的空间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在储层内部的空间分布。利用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的结果,使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和认识更为合理,可提供精细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从而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可预测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储层内的沉积相(或沉积亚相、微相)的空间分布是储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特征控制着流体在储层中的分布和流动,支配着一系列对影响油气藏生产状况重要因素。诸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空间分布,砂体中悬挂着泥岩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尺寸,储层中遮挡带的空间分布,不同砂体之间的连续性和储层的几何位置和尺寸等等,都受到沉积相,特别是沉积微相的控制。对储层内断层和裂缝的位置、方向、长度及其空间分析,对油气生产也着很大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岩石非均质性和流体非均质性,是储层固有的地质--物理因素特点的表现。沉积相、渗透率等的物性参数和断层,裂缝等对油气在地下流动和对油气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都是储层的非均质性。储质非均质性建模就是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所得的结果就是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用统计的观点来建模,就是储层随机建模的工作内容。由于所用井点的数据一般比较少,非均质性比较严重,所得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应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别在处理沉积相空间分布时,由于对象是一个离散的空间变量,困难就更大。需要指出的,对沉积相空间分布的预测是整个储层随机建模工作中最具挑战意义的。原因是沉积相类型各不相同,不确定性的存在,三维空间中沉积相分布的复杂性。利用储层随机建模的方法和结果,可以在油气田整个开发过程中优化油气的开发方案,可以改善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提高其精确度,可以确定合理的井位和水平井轨迹,可以预测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和油气资源量。我国主要产油区在东部。其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出水率已平均高达80%。油气田开发难度大大增加。这些油田的大部分均属陆相沉积,地质条件复杂,非均质量性严重。据国内专家估计,由于储层各种非均质性的隔档,尚有20%的可动油未被二次采油驱剂所波及到。这时,通过深化认识储层非均质性及改善二次采油技术,可以完全采出这部分可动油。为了精细地描述地下剩余油的分布,要求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向更小尺度的定量化发展。国内著名油田开发地质学家裘怿楠教授近年发表了多篇论著,阐述储层随机建模和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性。储层随机建模方法通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通过对空间属性参数的变异函数进行推断,然后建立基于变异函数的随机模型,得随机建模的结果。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和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均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就是主要研究空间形体的分布,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几何形态参数进行建模,然后给出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这种方法称为面向对象的方法。示性点过程模拟方法属于这一类。随机游走模拟也属这第二类方法。随机游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将大大丰富和平共处推动第二类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的发展。3.专著和论文:3.1储层随机建模:论文15篇(国内10篇,国际6篇)1. Wang J and MacDonald, A., 1997, Modeling channel architecture in a densely drilled oilfield in east China, presented the 1997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San Antonio, Texas, 5-8, Oct., SPE 386782. Wang, J. and Zhang, T., 1995, Three-stage stochastic modeling method to characterize reservoir with fluvial facies, SPE 29965, October3. Wang, J., Zhang, T. and Huang, C., 1997, The simulation of braided channels in two dimensions with random walk model, Proc. of The 30th In.. Geol. Congr., Vol. 25, 115-124, Int. Scie. Publishers, The Neitherlans4. Gao, Haiyu and Wang, Jiahua, The Updated riging Variance and Optimal Samping Design, Math. Geology, April, 19965. Gao, Haiyu and Wang, Jiahua, Optimizition of Drilling Locations and Spatial Sampling Probability, The 30th Int. Geol. Congress, 4-14, Aug., 19966. Gao, Haiyu and Wang, Jiahua, Identification Probability and Pseudo -- Entropy Criterion to Locate Drilling Locations, The 30th Int. Geol. Congress, 4-14, Aug., 19967.张团峰,王家华,油气储层随机模拟的地质应用,中国数学地质(5),19948.张团峰,王家华,景平,阎汉杰:三维储层随机建模与随机模拟技术研究,中国数学地质(7),19969.王家华等:储层表征中的随机模拟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ol.22,199510.王家华等:储层评价中基于变异函数的模拟方法,中国数学地质(6),199511.王家华等:定量评价储层特征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西安石油学院科技大会论文集,陕西科技出版社,199612.王家华等:利用随机模拟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效果,西安石油学院学报,Vol.11, No.3, 199613.王家华等:试论克里金估计与随机模拟的本质区别,西安石油学院学报,Vol.12, No.2, 199714.王家华等:随机几何学及其在地质沉积相方面的应用,第三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5.王家华等:油气储层随机模拟的基本原理,测井技术,No.4, 1994专著2部1. 王家华,高海余和周叶,克里金地质绘图技术 - 计算机模型和算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 王家华,张团峰, 油气储层随机建模,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3.2研究生论文博士:1.高海余:油气勘探优选井位模型及其应用;(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教授为导师,我为副导师)硕士:1. 郭有贵: 储层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油气田开发专业);2. 原野,渗透率粗化方法与软件的研究及应用(油气田开发专业);3. 何聚厚,基于多边形区域的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结果可视化研究;(计算机应用专业),4, 王红霞, 基于CORBA的分布式油气储层随机模拟的研究与应用, (计算机应用专业);5.陈栋, CORBA技术在<油田产能建设经济评价系统> 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应用专业);6.周崇礼, 基于CORBA的网络并行计算研究:在油气储层随机建模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专业),7.杨慧,基于中间件的多数据库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8.刘崇涛, 油藏描述中的断层可视化的两阶段估计算法研究,(计算机应用专业);9.杨化斌, 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10.刘星宇, 储层二维地质图件可视化的内点判断算法的研究(计算机应用专业);11.陈凤喜: 断层显示软件研究及其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12.杨小飞: 基于OpenGL的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研究 ,(计算机应用专业);

茶叶储存研究论文

日本茶道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出现了很多的日本茶道的论文。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日本茶道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关于日本茶道的论文1 基于中日茶 文化 之比较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国茶道;日本茶道;禅 [论文内容提要]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所以中日茶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本文从茶道体验入手,对两种文化的沿革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分析其精神实质,从而使这两种富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一?引言 我 留学 日本时曾有一次接触日本茶道的机会?那日我和朋友在大门前受到身着和服的主人的迎接,随后来到了一间明亮的会客厅,这是通往茶室的第一瞑想舞台——“露地”?露地的“地”是指心,意为割断一切烦恼之绪,现出真实的本性?露地是自我启示的通路,也是此岸(今世)通往彼岸(他世)的桥梁,踏上露地即意味着踏上脱离尘世的第一步?露地有内外之分?会客厅也叫“外露地”,是为了等候客人,让客人作好进入内露地的准备而建?客人到齐之后,追随主人走过一条幽静细长的石子路,来到一个清静古雅的“和风”庭院?此处在茶道中称为“内露地”?庭院环抱着一间古朴的草庵,那就是茶室(すきや)?茶室外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头水缸,我们用一长柄的竹制水瓢盛水洗手,通过这简单的洗礼之后,方可进入茶室?客人们不论身份地位,都从一个小门跪着钻入茶室?逐一入室之后,主人最后进来?大家先在壁龛前行礼,然后宾主致礼入座?主人先捧出甜点,以调节茶味?一切准备就绪,茶道师开始点茶?盛茶水的茶器是只闲寂古雅?不规则形状的茶碗?茶道师取二?三匙抹茶粉放入其中,注入适量的开水,再用茶筅不断地搅拌着碗中茶汤,直至碧绿色的泡沫立起?点茶完毕,主人将茶碗上花纹转向客人后,跪着递上茶,客人用双手接过茶碗,再将花纹转向主人,然后举至额头,表示还礼?我们是以轮饮的形式品尝了茶?饮完茶,客人要讲一些赞扬茶或感谢主人的话?茶事活动在这静寂庄重的氛围中完成,使人产生一种清寂超然的感觉,继而升华为一种悠久的余情? 完成了对日本茶道的初探,茶道中所表现出的宗教美让我体会到不同于中国茶道的另一种魅力?为了进一步了解日本茶道,首先我想通过与中国茶文化的比较,来探究其发展历程? 二?茶在中日的沿革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制茶 饮茶 最早的国家?“茶”字在唐代之前有繥?繦???茗?羠?诧等别称,后经唐玄宗御批而统一称之为“茶”?茶最初为供品,继而才为药用?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茶有恢复疲劳?提神醒脑?增强判断力?恢复视力等功效,所以它不仅用作内服药,也时常被制成医治风湿病等的镇痛软膏?后来,逐渐地被人们食用?唐以前,饮茶还处在养生?保健等功能阶段,茶艺也远未完善,茶是贵族的专用饮品?唐朝,茶开始在民间盛行,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时的茶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为静心育德?悟道修身所用?唐代诗人陆羽,由于出身禅门,师从道家,又与儒家士大夫们交往甚密,所以在其所著的世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中,首先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入了对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的描述中,标志着中国茶道的产生,但是他没有提出“茶道”这个词?《茶经》介绍了风靡唐朝的“淹茶法”,就是用磨把晒干的茶叶磨成粉并拌和煎制成饼茶储存,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将茶团捣碎后加桂?姜?盐等材料,煮而饮其汤?唐代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率先冠茶以“道”?诗曰:“……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他通过“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的饮茶过程,体现了心灵清静便可顿悟的禅宗思想?北宋时期,茶文化的发展更深远更广泛,茶叶采制更为精制?一种称为“斗茶”的雅玩在当时很流行?在宋朝蔡襄所著的《茶录》上篇中记述了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和点茶,说明宋人是将茶叶磨成茶粉贮存的,并且“抹茶法”茶艺在当时已经相当完整和成熟?随着饮茶文化进一步大众化,为了方便饮用,宋朝末年,茶叶生产开始逐渐地转向叶茶?明代张源《茶录》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泡法,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稍侯茶水冲和,然后分酾布饮……”,可见明代叶茶开始流行, 饮茶由过去的抹茶法等复杂茶艺改变为与现在类似的简单的“煎茶法”的冲泡形式? 茶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从茶的传入到茶道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平安时代,随着遣唐使的派遣,大批日僧来唐求法?在求法过程中,受到寺院茶文化的薰陶,回国时把佛教文化和饮茶文化同时传回了日本?1500年前,日僧最澄从大唐带回茶种,撒播于台麓山,开拓了日本种茶史?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入唐求法,将制茶技艺带回了日本?810-824年传至日本的《茶经》掀起了“弘仁茶风”的饮茶热流,唐风“淹茶法”盛极一时?但此时的茶事只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风雅之举?894年日本废除了遣唐使,茶文化走向低迷?镰仓时代,1211年荣西明庵禅师撰写了日本最早的茶经《吃茶养生记》,详细介绍了中国寺院里种种的喝茶 方法 以及宣扬饮茶有益寿延年的作用?在荣西的推动下,出现了“寺院茶”,宋风“抹茶法”尤其受到钟爱?寺院常会施茶与百姓,促进了茶向民间的传播,室町幕府的北山文化时期,茶文化与当时极度奢华的武士阶级生活相适应,寺院茶演变成奢侈的“斗茶”?室町中期以后,人们不再注重奢华,更讲究风雅品味,于是出现了高贵华丽的“书院台子茶”?而珠光(1423-1502年)认为书院台子茶在其华丽的形式下并没有太多的精神内容?他注重和汉相融,精简了华丽复杂的茶事形式,创建了清寂素朴的“草庵茶”?并将禅引入茶的精神世界,开创了“茶禅一味”的境地,日本茶道的雏形完成了?他还在《心之文》中称茶为“道”,这是日本茶道之首称?之后出现的绍鸥(1503-1555)继承和发扬了珠光草庵茶的精神,深化了草庵茶的禅宗理念,但他强调更多的是草庵茶的和风形式?最后千利休(1522-1592)将珠光的精神?绍鸥的形式相结合,加上自身对禅的体悟,将茶道提高为一种俗化了的生活禅,从而完善了茶道?日本人虽然崇尚茶道,但因其核心是禅,非普通百姓所能领悟,所以很难在百姓中盛行开来?到了江户时期,明朝高僧隐元隆琦被聘东渡日本传教,同时将“煎茶法”也传至日本?由于煎茶法既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很快被大众所接受? 从两国茶文化的沿革可以看出其发展时序上的一致性?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国影响,闪烁着中国茶文化的光彩?但从室町时代开始,它与禅宗紧密结合,向着精致空灵的方向发展,形成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东方文化——日本茶道? 三?中日茶道的精神实质 中国茶道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其精神是“廉美清和敬”,即指清廉俭朴?平和快乐?清澄寂静?真诚处世?敬爱待人? 儒家对中国茶道的影响最大?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认为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要求中庸处世?茶道精神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儒家思想的平和快乐格调是中国茶道的主调,儒家的道德和礼仪为茶道提供了茶礼? 佛教对中国茶道的影响也很大?它历来推祟饮茶?首先,因茶有“三德”:提神;助消化;清心定神?去除杂念?所以喝茶既满足坐禅需要又不破坏佛教清规?其次,佛教的苦?集?灭?道四谛中的第一谛苦谛,苦谛视人间为无边的苦难,当参破苦谛,达到大彻大悟,便是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清苦,品茶之苦味,苦后回甘,这与苦谛一致?所以茶一直以来深受禅僧们的喜爱?同时,随着佛教的发达,唐代僧人煮饮天下,世人争相仿效,于是饮茶之风盛行民间?还有,“廉美清和敬”的茶道精神也正是佛教弘扬的精神? 除佛?儒二家之外,中国茶道还受道家影响?道家为求长生不老,苦炼金丹,但始终都未能如愿?因茶有强身健体,延长寿命之功效,于是逐渐被视为仙药?道家倡导通过饮茶,以求得道成仙?同时,道家认为自然本性才是真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茶人喜欢空灵虚静的饮茶环境,将自己融于自然,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美学意境,这与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统一的? 将饮茶习俗和优良茶种传入日本的是遣唐僧人, 茶文化在日本的主要传播者也是一些高僧,并且从日本茶道产生到完成,起关键作用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三人也是禅宗的信奉者?因此,从日本茶文化的开始直至茶道的完成都与佛有着不解之缘,日本茶道主要受禅宗的影响?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正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指讲究本来面目,不造作,与茶事的自然融合?“和”源于禅宗“慈悲善良,温和之心”的精神和《金刚般若经》的“如如不动”教义?“敬”指敬爱之心,这与禅宗教义“二部四众?平等互重”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互重的精神是一致的?“清”指清净,它源于禅宗“六根清净”?“寂”即“无”,强调“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这正是源于佛教“空无”观? 日本茶道还讲究“一期一会”的心境?它源自于佛教的无常观,是指世事无常?既然没有一样事物是保持不变的,那么人与人的每一次交会也是绝无仅有的,茶事活动亦如此?只要还原自我,怀着只此一次的信念,无造作?无杂念地投入,就能从紧促短暂的茶事中获得无限的自由?茶道中还有数寄屋?石缸?茶碗等许多不规则物体,这是因为茶道界以“不对称?不重复?绝无仅有?变化等”为美,如事物太过于正规匀称,则会变得索然无味,只有不完整?富有变化(无常)才更有情趣?这种审美意识源自以“无常”为美的禅宗美学观,禅宗强调追求完美的过程超过完美本身,让每个人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完善那些不完美的事物,才能得到美的极致,因此有意地避免用完整来表达完美? 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是茶禅一味?禅门认为,喝茶?坐禅都是平凡事,如能在平凡事中找到真实,则表示心已被启发?例如:日本茶道有单饮和轮饮两种饮茶形式?单饮是指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轮饮是指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不管哪种形式,日语都称之为“お茶を一杯 む”?“竹田默雷禅师说:‘若一碗茶让众人轮流喝,可有说不尽的禅味?’他认为一碗茶轮流喝与‘经行’(诵经行走)具有同样的情趣,茶道的奥妙是无法之法,妙在乱中有序”可见,日本茶道已经脱离了饮茶概念,成为了一种无茶亦可的禅宗修行的新形式? 四?结束语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它将儒?道?佛三家思想有机地融入,从各个方面都突出儒教的“礼”?道教的“清”?佛教的“悟”等精神实质,体现出中华 传统文化 重视天人和一?和谐统一的特色,中国茶道是无愧于世界文明的一朵亮丽的奇葩?与之相比,日本茶道一开始就是重禅宗精神,已经升华到宗教哲学高度,成为了一种生活禅?所以它有一套严密复杂的仪式;茶人也都是修禅之人;其目的已不在于饮茶,而在于道,它是“禅的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禅的活动”?在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过程中,在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日本茶道认真探究,彼此不断地互 相学 习,使中日茶道向更深远?更广泛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文伟,齐正奎.简话中国茶与禅[J].丝绸之路,2003,(2).[2]朱颖.禅宗与日本茶室建筑管窥[J].中外建筑,1999,(2).[3]陈永华.禅文化:中日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从中日茶道的渊源?特点谈起[J].西北师大学报,2003,(5).[4]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M].人民出版社,2004.[5]罗国中.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1).[6]小组成员:苏州大学文正学院02级日语专业学生 王园?叶飞?徐慧?喻蓓,指导老师:李东军,学术论文《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2005. 关于日本茶道的论文2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祖先,但是日本茶道却拥有自己的特色。它拥有自己的的发展过程及独特内涵。日本茶道必须按照一整套规定程序来进行,它不只是一般的是社交手法,更是通过品茶和茶道来达到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的目的。 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入手,通过对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来简单探讨日本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以及其蕴含的禅宗精神。 关键词:日本茶道、审美意识、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一、日本茶道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茶道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发展、变化、融合形成了具备大和民族韵味的日本茶道。 唐代中期,派遣来中国的日本僧人最澄将中国的茶叶盒种子带回日本,并 种植 在大阪一带。茶叶刚刚出现在日本的时候属于贵族用品,只有权贵、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用茶叶。茶道被当作一种特殊的有品位的文化活动仅局限在权贵的身边。 但到了镰仓时代,受《吃茶养生记》的影响,茶道有权贵和僧侣发展到了平民中间。等到了室町时代,以种茶为生的茶农开始对茶叶进行品评和开办品茶会,逐渐的这样的集会变成了平民的娱乐活动,并由此发展成为了日本最早的茶道。 对于“茶道”这个名词,最早则是由和尚村田提出来的。他把对佛法中的领悟融汇到了茶道之中,它起源于“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并借由此发展成为了最具自然气息和朴素的茶风。 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则把日本茶道进行改进并提高到了艺术层次。千利休把室内富丽堂皇的的装饰简化到了非常朴素的程度,让日本茶道脱离了物质因素的纠缠,让日本茶道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与此同时千利休还特别要求“本心”的重要,并提出简化茶道的特殊动作,要随意的品茶并放弃外界的形式操纵,来达到用心体会茶道的高深意境。 二、传统日本茶道中的审美观念 在伊藤古鉴所著的《茶与禅》中,把日本的传统茶道分为了三个层次:品茶技巧、品茶礼仪、茶“道”。 日本人的审美观和品茶观完美的体现在其中。品茶技巧就是茶人怎么挑选合适的茶具、怎么放置屋内的盆景和装饰品、怎么点茶、怎么调配茶后甜点;品茶礼仪就是主人和宾客间的礼貌问题。主要方面就是主人对房屋的打扫和茶会上的表演节目;第三点茶道,就是品茶人在喝茶的过程中对人生的领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的走进日本茶道文化,领悟其精髓,感受其文化。 (一) 茶具和装饰品 在日本的茶道文化当中,我们要深入的了解下其茶道文化的精髓,就要首先了解下其茶道文化中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即:茶具和装饰品。 日本茶道中的品茶工具、书画文字、盆景等饰物,体现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从日本传统茶道的祖先村田珠光开始,日本人在查到中找到了寂静和质朴,来探索平淡生活中的点滴趣味。 在日本的名流中,也不乏在茶具和装饰品中有自己特有要求的,他们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村田珠光追求的是质朴,村田珠光自己就经常选择质朴的茶具,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约简朴。他认为大和民族的黑色陶器颜色暗淡,但却拥有有 简谱 、寂静的美丽。使用这样的简约茶具,情真意切地待客,既有品茶的乐趣,对道德情操养成和锻炼也大有用处。 再挑选和物的基础上,应当多多选择用淡色系的朽叶色、淡青色茶具和适应寂静分为的茶具。茶道鼻祖村田珠光说‘正是这种以严峻、淡然、悠闲寂静为美的审美观点,才能让人把握到生活的乐趣,来达到灵魂上的追求。 自主独立的品茶地点、露天场所、石头灯笼等的设立都是千立休提出来的。品茶地点虽然简约淡然,喝茶的人却让茶具茶室干净整洁。只有喝茶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才能“进入自悟之道的境界,和美、寂静有佛家的气氛才是最正宗的茶道。对于茶道的鉴赏千利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正好是日本人对传统审美观的具体表现。 (二) 茶室周围的布置 在布置品茶地点周围的环境方面,品茶的人所看重的就是喝茶时的虔诚心情,对周围大自然的美特殊的重视。插花对于日本茶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选用应季的花草树木,必须看重大自然之美,顺应花朵枝干的自然之势,不要求奢华,只需要简约自然,让人怦然心动,让他们所呈现的大自然的魅力,要和茶室中与季节、书画遥遥响应,真正意义上的靠近生命的本质。 从这里看出,这就是日本人传统的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理念。《茶之书》中也提到“花瓶滴落的清水其实并不需要加以抹去,因为它暗示着露水一般的纯净与清爽”。同样体现了日本茶道中的人当与自然相融合,在茶道环境的布置与高深技术中,重视大自然,轻慢人人之间的锁事,注重生命最本真的和谐。 (三)和敬清寂 17世纪前期,16世纪末期,千利休用“和敬清寂”四字囊括了日本传统茶道的精神理念,建立了日本最正统的茶道。“和敬”主要代表的是人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用心交流,万万不能妄自尊大;“清寂”指的是冷静严肃、淡然、悠闲的审美观点。 在举办品茶聚会之前,品茶人必须先打扫周围的环境,保持室内整洁,茶具的干净,茶叶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碾碎,茶具要反复清洗干净一尘不染,插花也要根据宾客的不同和季节的变换来选择。 茶人品茶时的动作符合规范迅速敏捷,“既要让人产生舞蹈时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精确规范”。因为这样宾客才能感觉到主人的重视和尊重,展现了主人待客的真诚。在茶会上,宾客们的穿着也非常重要,因为要与茶会的背景相互协调,身份再崇高的贵族都必须爬跪进入。入座之后也不能喧哗保持安静,并需要向着主人放置在王床间的画行礼致敬。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交流的“和敬”气氛。 到了室町时代中期,伴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慢慢变的奢华和喧闹。很多人开始厌倦了这种喧闹的生活,把寂静、淡然、悠闲为美,他们期待着过上隐居的生活,来达到心灵上的安慰。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是幽远寂静”、“闲适”的含义。一边喝茶一边和朋友谈天说地,不问世事,修养身心。“清寂”之美从这个时期得到广泛的流传。 (四)禅茶之缘 日本的传统茶道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规范来完成的一种艺术。并且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正是包含在这些看似复杂繁多的程序中。而这些繁杂的工序 并不是要让品茶人的注意力从茶本身上移走,而是要茶客细心体会整个品茶的过程,从而把品茶人从世俗的喧嚣、和生活的琐碎中解脱出来。 茶道中禅的意义,就是通过繁琐的品茶程序和规则来锻炼人们的本心,当这些繁文缛节不再使品茶者苦恼,当饮茶人随意之间就能表现出茶道的礼仪规范,才算领悟了茶道本身的真谛。 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精神修养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茶会本身的形式,宾客和主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寂静淡然的品茶环境中,以喝茶、欣赏茶具、宾主间天天说地的形式,以此来达到修身养心的目的、还能让我们洁身自好,拥有更加的完美意识和品质。这也就是禅宗里的“勿使染尘埃”和“本来无一物”的两个境界。 在整理中,我们发现:人们只有通过不停的反问自己的内心,才能最终令尘埃无可染之处。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融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为一体的一种精神文化。领悟了这些方面才能更好的领悟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 三、结语 日本茶道其基本精神被日本学者概括为“和、敬、清、寂”四个字,主张通过在茶室中举行茶会的方式来了悟禅法,参透本心。日本茶道推崇朴素的“闲寂”茶风,“在不引人注目的外表之下暗含着无价的宝物,在贫困之中深藏着难以言尽的恬静的喜悦”,这种意境被日本茶人奉为美的极致。“闲寂”的美学理念不仅显现于茶具、茶室、茶仪等诸多外在形式之中,更深深渗入了茶人的内心世界,成为日本茶道艺术最为鲜明的个性特征之一,对整个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构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所说的,日本茶道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和业余活动,它让人们在谨慎的品茶过程中养成认真、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同时,其实茶道本身已经成为了大和民族对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参考文献 [1]村井康彦.茶道思想[J].日本研究,1990(1):79. [2]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日本的发展[J].日本学,1995(5):273. [3]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25-26. [4]钱朴.茶道渊源初探[J].农业考古,1995(38):51. [5]铃木大掘.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三联出版,1989. [6]铃木大拙.禅与艺术[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7]吴平.禅趣人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赵天相.〈茶禅一味〉寻踪有感[J].农业考古,2000(58):126.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日本茶道的论文”

家里茶叶不喝全过期了,用这几招,存放多久都没问题,快看看

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茶诗入禅 作者:赵朴初 东赢玉露甘清香,椤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无涯认故乡。 (说明:日本宁治产玉露茶甚佳,斯里兰卡(古称椤伽)产红茶有名于世。这首诗从赞颂日本名茶宇制玉露茶,斯里兰卡(椤伽)紫茸茶入手,占出了中国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欲唤天涯认故乡”。)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茶以人兴,人伴茶名。现在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大多数人喜欢饮茶,茶和茶文化覆盖了全球。 中国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 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2.制度文化 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3.行为文化 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4.心态文化 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但是第一层次(物态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茶叶科学,简称茶学。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属于经济史学科研究范畴,而且也是成绩显著,硕果累累。所以作为新兴的学科,茶文化学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过去比较薄弱的第三、第四两个层次,也就是狭义的茶文化。 如此看来,我们要研究的狭义茶文化是属于平常所谓的“精神文明”范畴,但是它又不是完全脱离“物质文明”的文化,而是结合在一起的。不管是茶道也好,茶艺也好,茶礼也好,茶俗也好,都是在茶叶应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离开,也就不存在什么茶文化了。

茶叶如果放在冰箱中冷藏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二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茶叶保存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要干燥,二要低温(一般0-5℃较合适)。下面为你介绍几种存放茶叶的其他方法:罐子存放法将茶叶装入有双层盖的马口铁茶叶罐里,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这样罐里空气较少。双层盖都要盖紧,用胶布粘好盖子缝隙,并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封好袋口。保温瓶存入法把茶叶装入干燥的保温瓶中,盖紧盖子,用白蜡密封瓶口。法意事项:茶叶在保存中的含水量不能超过5%(绿茶)—7%(红茶),可先将茶叶炒干或烘干,然后再收藏;而炒茶、烘茶的工具要十分洁净,不能有一点油垢或异味;并且要用文火慢烘,要注意避免茶叶焦糊和破碎或被其它异味污染。

督办层次研究论文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办法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办法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在促进行业快速发展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本文深层次探讨了作为企业核心管理部门之一的办公室,怎样有效提升行政管理实效性,以及从这个纬度涉及到的企业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和支撑企业长期更有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发展;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途径研究;

引言:

在企业办公中,办公室工作具有服务性、综合性、协调性、严谨性和准确性的管理特征,办公室处于“枢纽”位置、“信息”中心。当前企业在快速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办公室管理必然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了更好的履职和发挥办公室行政管理功能,我们需要重新定位,革故鼎新,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定期优化和升级管理体系。

一、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

办公室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决策辅助部门:

(1)具有参谋助手作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数据,做好公文处理、材料撰写、工作调研、会务组织、督办工作、综合协调工作;

(2)具有综合服务作用,落实印信管理、档案管理与服务、保密工作、OA系统运维等工作;

(3)具有应急协调作用,抓好信访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

(4)具有统筹保障作用,推进行政资产管理、后勤事务、食堂管理等工作;

(5)具有形象展示作用,做好接待服务、车辆管控等工作。

二、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现状

(1)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规模和体量的快速增加,需要相应匹配的人力资源作保障,当前企业还缺乏够硬的“笔杆子”和成熟专业的基层办公室管理人员,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专业性的办公室综合人才缺口较大,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持续发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当前办公室工作的需要,其中在基层单位(项目部)尤为突出。

(2)培训教育提升工作不系统。办公室系统新入职人员较多且流动性也较大,对企业规章制度和办公室工作没有完全掌握和适应,难以准确制定科学、长期、有效的员工系统教育培训计划,并严格付诸实施落实。我们不仅要重视人员引进,更需要重视人员培养和加强业务能力培育,面对现在的管理问题和痛点,企业应系统规划、科学谋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先解决当前急需。

(3)工作绩效需要提升。办公室不仅要管好“俗事、小事”,还要从中跳出来管“大事”,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提高站位,从全面、高端、深度的角度分析问题,对事关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发展战略制定、工作督办等工作深度参与,以优秀的管理成果体现管理工作绩效。

(4)管理标准化需要落实和巩固。企业的长期成长发展,必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优秀管理成果,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如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标准等,这些基础性的管理标准化不能丢掉,应该一直坚持不懈。

(5)办公信息化工作滞后于企业发展。信息化时代,办公室处于企业的“信息”中心位置,要确保信息的高效传递。企业OA办公系统还需要持续改进优化,信息集成还没有彻底实现,条块式信息填写、报送还没有解决,办公室信息系统还没有和企业其他自建系统高度融合。我们应当及时收集各部门反馈意见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统一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三、提升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实效性的方法

1、规范基础业务,管理工作实现“六个提高”

(1)提高人才素质,改善人才结构。办公室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在人才引进、评价、选拔、流动、激励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用好当前在岗的一批,储备后备一批,紧缺引进一批,选好、用好办公室人员;坚持以事选人、以岗选人,使用品行好、思想活、业绩优的年轻人员,特别是在艰苦地区工作过、业绩突出、项目一线的优秀办公室人员优先使用。

(2)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培训教育。落实局、分公司三年人才培训计划,针对办公室需求,分类制定培训专题,推进办公室从业人员履职能力提升。针对写作等基础能力,可以从国家政策、产业布局、集团和局发展战略等方向着手,不断增强写作能力。还可以根据当前经济热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加强对行业文件的学习,掌握精髓,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筑牢履职根基。

(3)提高公文质量、流转效率,保证公文权威性。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公文时效性的监督和跟踪管理,对企业各部门、基层单位(项目部)公文工作进行帮助指导,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确保公文的有效性和传阅时效性,同时我们还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要求,对重要文件流转时间进行动态掌握、限时督办。

(4)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服务企业发展需要。档案是企业发展的`见证,也是企业历史的保存。要发挥档案的功效和改善档案的利用率,方便企业部门之间的资源传递和共享,借用电子档案馆的建设,优先采用电子档案保存方式,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加强档案的保密性,升级档案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更好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更好的服务企业的目的。

(5)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助力平安企业建设。强化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稳定高效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组织,打造具有较强能力的应急救援队伍,统筹做好信息的应急预警发布,保证信息收集及信息传递渠道畅通,拉通管理系统的盲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系统之间的应急管理整合作为重点,依托应急管理平台化,打造各司其职,一致行动的应急管理体系,以此来达到应急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6)提高管理标准化水平,规范部门适应性建设。按上级要求,持续推进企业本部和基层单位(项目部)办公室岗位设置和职能职责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办公室组织体系标准化;持续推进办公室系统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以信息化、专业化、流程化为抓手,明晰办公室系统业务工作流程、操作标准,确保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积极推进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临建设施办公家具、办公用品标准化配置,推动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

2、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六项职能”

(1)强化参谋助手职能,提升决策服务能力。围绕着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建真言、出良策、谋发展、报信息、抓管理,提高调查研究工作质量。课题选择要从前瞻性、预见性、长远性给予考虑,对课题研究即要深度又要广度,尽可能多方面获取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大兴调研之风,问题导向,结合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努力形成一批有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较高的调研成果。

(2)强化工作督办职能,确保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以督办工作为抓手,重点抓落实,按照时间节点,监督检查工作是否围绕企业决策推进,并找到问题症结原因,对于长期督办事项还要强加过程跟踪,将每项工作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经理办公会议决策及上级领导批示文件和代办事项进行落实。

(3)强化综合协调职能,提升组织协调力。办公室不仅要想领导之所想还要想领导所未想,提前掌握日程安排以及行程变动信息,正确协调领导需要参加的各项活动。在工作安排上优先考虑重大项目经营、重要业务开展、上级决策和重要会议,要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应变能力,处理好突发事件,高效的协调跨部门、职能会议和工作。

(4)强化综合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根据企业工作部署和部门需求计划,我们需要提前对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客人来访接待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断改善和提升后勤事务管理,提高公务用车服务质量,打造温馨、健康、安全的服务体系。

(5)强化运转保障职能,做好日常工作。办公室工作贵在日常坚持,为保证各项工作有效率、有质量的运转,我们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强企业各部门、单位之间的统筹、集约、高效、创新、共享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落实办公、办事、办会的规章制度。

(6)强化信息化支撑职能,推动企业高效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企业管理插上腾飞的翅膀,比如企业的交建云商差旅专区和电子超市专区的推广应用,不仅方便了企业机关本部和基层单位(项目部),还极大地节约了成本和时间,达到了集中采购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需要办公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助力企业更顺畅的运转、更有竞争力。只有正视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现状才可以不断提升管理实效和管理水平,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管理实际,制订更加切实有效的提升举措,推动办公室行政管理更上台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参考文献

[1]刘燕.提升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成效的路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1):5-6.

[2]周密.企业提升办公室综合管理效率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49,57.

要做好企业督办工作,必须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就比如蓝凌、天纵、teemlink等大型企业就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利用快速开发平台建设一个安全、易用、高效的督查系统;事项执行及时反馈、过程监控、信息共享,提高督查督办的时效性、实效性;以信息化促进政务督办工作的创新,提升督查督办工作水平。各部门对分配的督查事项进行信息管理,进度情况上报、审批、调度等操作。系统对正常办结、超时办结、延迟办理等事项,用多种颜色加以区分,并可通过短信方式提醒,催办到期事项,对其进行数量统计,实现行政管理透明化。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督查督办工作是各企业确保领导决策得以顺利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对于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很多企业开展了督查督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一、认识有偏差。一是夸大督查工作的地位,认为既然是督查,就要直接参与决策实施,就得有职有权,不然督查工作就无所作为,名不符实。二是低估督查工作的作用,认为督查工作可有可无,上有领导,下有群众,自己无职无权,能去督谁查谁,弄不好还要得罪人。三是从领导的角度看,思想上往往重视调查研究,重视决策部署,重视开拓创新,而围绕目标抓落实方面往往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决策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由领导牵头督查、批示督查,安排的比较少。二、体系不完善。从实际情况看,督查工作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县级办公室没有设立专门的督查机构,也没有专职人员,很少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督查。上级也很少召集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督查工作。上级办公室对下级办公室的考核,也仅仅局限于信息、宣传等,督查工作也不是重点。督查权威难以树立,做了没人说好,不做没人说坏,多做了多得罪人,不做不得罪人。督查工作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难以有效全面开展。三、重点不突出。当前办公室督查工作仅仅停留在文件督查、电话催报、会议汇报、信息简报反馈等工作上。如何紧紧抓住年度工作要点、阶段性工作重点、领导思考的焦点、纳税人反映的热点、税干和基层反馈的难点等内容,有系统地开展督查,还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措施。四、效果不明显。由于体系上的不顺畅,加之督查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找问题、找不足、找缺陷的工作,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因此,主动开展督查的很少,即使偶尔开展,也只能是讲成绩头头是道,讲问题一带而过,报喜不报忧。督查工作作用显得非常有限,督查工作效果没有充分显现。要解决以上问题,充分体现督查工作应有的地位,发挥督查工作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督查工作性质。督查是确保各项税收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也是抓落实的重要工作方法。作为领导者,其主要任务一是作出决策,二是抓好决策的落实。落实是决策的生命,督查是落实的保障。抓督查就是抓落实、抓效能、要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抓决策的落实比作出决策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通过督查,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决策中存在的偏差,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为新的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长期以来,基层工作存在一个薄弱环节就是布置多、督查少,这不仅影响了工作,而且容易产生政令不畅的后果。另外,督查是办公室的一项职能,是一项领导的授权行为,是一项辅助性工作,对办公室来说,它是秘书性、从属性和服务性的,不同于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更不是握有生杀大权的“钦差大臣。二、加强领导,树立督查工作权威。围绕税收工作重大决策和阶段性中心工作,要建立领导班子成员抓督查、抓落实的责任制。 要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将督查任务分解细化,逐一落实到人,使每一位领导同志既担当起指挥员、调度员,又担当起督查员,形成人人抓督查、促落实的良好氛围,使督查工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领导要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督查职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多给督查人员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定计划。同时,要主动启动领导的推动力,发挥领导的影响力,对督查人员和督查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尤其在重大任务落实等督查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领导更应亲自参与、大力支持,树立督查工作应有的权威。三、明确目标,抓好重点工作督查。一要紧紧围绕年度国税工作要点、牢牢抓住年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督查。年度工作要点是经过一定程序,反复讨论和论证的,是年度工作的纲要;而年终目标考评内容是一年中围绕年度工作要点应做好的具体工作。对此要明确目标、任务、措施、时间进度、要求、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按时间进度要求抓好督促检查。二要紧紧围绕阶段性中心工作进行督查。尤其是对专题会议、文件要求,阶段性中心工作的布置和安排,重点抓好督查。三要紧紧围绕上级及领导的关注点进行督查。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吃透会议和文件精神,领会领导意图,理解领导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选准工作重点进行督查。四要紧紧围绕纳税人关注的热点、焦点进行督查。通过选择社会影响面大、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督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点带面,树立良好的国税形象。五要紧紧围绕基层反映的难点进行督查。通过督查,纠正决策中的偏差,为基层排忧解难,促进工作落实,四、配强队伍,提高督查人员素质。在配强队伍方面,一是充实督查人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办公室设置专职督查岗位,并加强对督查人员培训。二是各级领导要关心督查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让他们有位、有为,为他们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把督查工作与工作实绩、干部考察、使用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激发督查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督查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督查质量和效果。作为督查人员,一要确立坚强的党性观念,要以对国税事业、对领导、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对待督查工作。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客观事实,敢于讲真话,报实情,敢于反映问题,不掺杂个人私念,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三要提高业务技能,既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要注意深入实际。督查人员对决策贯彻落实情况没有深切的了解和对实际工作的亲身感受,就很难对错综复杂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从事督查工作人员决不能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必须深入到工作第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才可能对所要反映的决策落实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五要掌握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做好督查工作只凭满腔的工作热情还不够,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对通过督查掌握的大量纷繁复杂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抓住其本质,作出准确而精练的概括,再把客观情况准确地表述出来,呈报给领导。五、完善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督查机制。要使督查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建立一套“立体、多元”化的督查体系。一是部门领导督查。各单位领导通过月度、季度、年度工作考核,对本单位各个岗位进行督查,纠偏纠差,并按照岗位责任制要求,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二是职能科室(局)督查。由机关职能科室(局)对专业工作进行督查,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对职能工作比较精通的优势,做到查纠结合。三是部门联动督查。有的阶段性工作,由多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统一布置,统一实施,发挥整体优势。四是督查部门督查。对一些涉及面较广、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落实情况,由办公室牵头进行督查,促进决策落实。五是局领导督查。对一些攻坚型项目、难度较大、涉及部门较多的工作,由局领导牵头直接督查,提高督查的权威性。六、改进方法,提高督查工作效果。一要以坚持了解情况、反映客观事实为主。开展督查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基本的是督查下级贯彻落实情况,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反馈,使领导真正掌握下情,更好地指导工作。二要善于发现和勇于反映问题。在全面反映情况的基础上,注意抓带有普遍性、政策性、倾向性和根本性问题,把决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出来。三要不越位不错位。开展督查要紧贴领导思路,严格按照领导意图实施,不能假借领导旨意发号施令,不随意答复下级提出的问题。四要充分尊重和依靠各职能部门。很多办法、措施都是由职能部门提出和制定的,职能部门对具体工作要求相对比较精通。因此,督查工作必须加强与职能部门协调,多听取职能部门的意见,多与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在开展督查工作时绝不可越俎代庖,更不能取代职能部门。五要做到谦虚谨慎。督查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真诚求实,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当然,也不能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要在坚持原则前提下,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六要注重督查结果利用。要建立奖惩机制,对责任心强,工作做得好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七、信息化落地,现在所有企业和政府都在推行电子化办公,而企业督查最能实现效果的,除了上面的理论之外,最核心的就是信息化的量化功能和结果,可以让所有人按规则、按标准来进行考核,而不是感情用事,拍脑袋打分,而市面上主流的公司包含天翎、中科、九思、蓝凌等公司。

基层党建研究论文

一、认真领会内涵,牢固树立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统揽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解,至少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各种经济主体、社会管理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而且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基层民主自治实践的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行使行政权力和资源调配权力,权力影响相对弱化,再使用权力手段,既没有足够的条件,也不适应新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同志也深刻地体会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在陈旧的思想观念支配下搞的一些工作和活动,与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对路。二是从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来讲,基层党组织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任务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这既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三是服务型党组织的构成要素,除了“服务”二字,还有一个“型”字,就是要以服务为核心形成系统、稳定、长效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载体过多、提法较散,有些做法难以坚持下去。因此,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发展形势和群众需求的必然要求,必须要牢固树立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统揽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二、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突破口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个关键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必须要突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必须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群众需求结合起来。怎么结合,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改善中的问题及群众诉求中,反思倒推基层党组织应该有哪些服务职能,怎样履行服务职能、发挥作用。比如:在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中,就要从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多、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农民务工和创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缺乏关爱等问题中,反思基层党组织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从征地拆迁等容易引发突出矛盾和群体性上访及群众来信来访比较集中的案件中,反思党组织在说服教育群众、疏导群众情绪、排查化解矛盾等方面是否做到位,应该建立怎样的应对机制;从一些群众中反映的基层干部和执法、服务窗口部门服务意识淡薄、作风漂浮,村(居)务不公开,反思党组织怎么去规范干部行为,需要为群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机制;从一些非公企业职工工作不稳定、“雇佣”思想严重等问题中,反思党组织怎么去沟通协调好业主与党员和职工的关系,怎么促成企业发展与企业党建同步推进、怎么促成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机制,等等。问题找准了,才能牵住“牛鼻子”,找到突破口。三、坚持务实创新,用项目化操作方式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既要务实又要创新,二者必须兼得而且重在务实、贵在创新。务实就是要做一些实在、具体、可操作性强、有效益的事;创新就是要打破一些基层党组织、重工作任务轻人性化关怀,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要求尽义务多、保障权力少、服务少等定势思维,推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向服务转型。实践证明,实行项目化操作是体现务实创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但在实施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是要区分基层党建项目与经济工作的不同点。经济工作项目更多侧重于“硬件”投入和建设,基层党建项目进行“硬件”建设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出项目怎么组织、怎么运行、怎么管理的制度机制,通过项目建设起到强化组织、带动队伍的作用,也就是要拿出“硬件”背后的“软件”,把结果落脚到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上来。二是要着眼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能力选项目。要紧扣强化党组织服务能力、服务实力选项目做方案,力求做到上一个项目解决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做几件让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形成一套简便易行、有效管用的方式、方法,带动一批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搭建一个能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培树一批先进典型和典型事例,最终强化一项或几项党组织服务功能。三是要注重设计好操作程序和配套制度建设。项目定下来,要围绕强化服务功能这个目标设计好清晰的路线图和流程图。要把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利条件、所具备的资源和存在的问题想清楚,人、财、物怎么匹配要考虑好,方法、步骤、时限、要求、责任要安排好,配合操作程序需要制定哪些制度要谋划好,不能笼而统之、图热闹、赶形式。积极发动和组织有关单位、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参与。强化服务功能,仅靠基层党组织和几个基层干部是干不好的。要善于借助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辖区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力量共同推动。

毛概是我国高校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以上参考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要实现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加强和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的提高,就必须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做好,以确保党始终能够协调各方与总揽全局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问题,并且对其相应对策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 农村 基层 党建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为农村带来了很大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在日益深化,从而导致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状

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党的内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 教育 活动对较好地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积极效果。在农村中,广大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都能积极地带领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以及薄弱环节,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相关问题,并且采取有效 措施 解决。

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较弱

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要得到良好发挥,离不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本身的素质与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并没有良好的素质与较强的能力,对其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带来严重影响。在这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农村党员老化,后继乏人。一些农村党支部很长时间没有发展党员,甚至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农村换届选举时,并没有合适的青年干部可以担当重任。另外,农村党支部没有核心,凝聚力不足,内部状态瘫痪或者半瘫痪,使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其次,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没有能够适应社会任务的新要求,其思想观念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比如农村党员干部对现行政策不了解而导致执行偏差、 文化 水平较低、思想较旧、缺乏新 方法 等等。第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从而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使得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被激化,引发出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

2.农村基层队伍建设教育与管理比较滞后

国内的农村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快,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而且很多农村党员已经从纯农业生产与单一的集体经营中分离出来,导致原有的党员活动方式与新生产经营形式并没有相适应,也难以做到按时交纳党费和面对面的民主生活会等规定。因此,党员集体活动的开展比较困难,时间和人员都难以集中、到齐。而且党员干部之间思想不一样,沟通比较困难,党内生活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只限于形式,导致党支部和党员出现了思想断层,难以落实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3.农民工流动管理方式没有适应其自身特点

近些年来,乡镇会统一负责农民工流动的管理,但是其党员组织设置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农民工党员跨地区与频繁流动的需要。党组织很难对农民工流出地、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与行为表现等进行掌握,导致党员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以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也难以为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提供保障,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另外,管理理念比较传统,无法适应基层党员现状。重视管理和义务,却轻视服务与权利,强调对党员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而没有很好地为党员的服务与权利提供保障。

4.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

党支部自身建设如何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村级其他组织的不健全,如妇代会、团支部等等。很多组织都是形同虚设的。其次就是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尤其是村干部实行的是不脱产管理,而且工资待遇并不高,干部没有较强的敬业意识,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然后就是村民主制度并不健全,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制度约束与保障。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的教育与培训

要根据培训基层党干部与党员的相关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教育与培训。在干部方面,主要内容就是经济管理和法律政策之类的知识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抓发展、谋发展以及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要从实际出发,培训方式可以有讲座、研讨会、专家辅导和培训班等等。而在广大党员方面,应该针对其实际现状而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以保持其先进性,促进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和农民夜校的作用,加强其农村实用技术与法律政策教育,提高其科技、政治与文明素质,推动他们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优化农民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文化结构,提高其能力与素质等等。

2.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带头人,根据农村人才缺乏的现状,应该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工作。而且还要结合农村换届选举与农村综合改革来进行,从而促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并为其提供很多好方法与好 经验 。另外,还要建立一个激励、关怀与帮扶机制,特别是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以及基层干部给予多些关怀与爱护,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还要为他们的基本权利提供保障。

3.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进行不断创新

要对其他地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经验进行认真 总结 与推广,构建新型组织体系,其中主体为村党组织,骨干为产业党支部,基础为专业党小组。要适应在改革之后提出的农村行政区划调整的相关要求,对农村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加大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力度等等。

结束语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志凯.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10):14~15

[2]刘瑞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3):25~26

[3]刘文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7(9):32~33

摘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为新生活的追求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毛的伟大并不仅在于此,还在于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打开了窗户,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表明了方向。

关键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就像全党提出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相结合的,也是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的。

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实施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全面、迅速的发展的经济体制,迫在眉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后我国逐步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是有当时主客观条件的。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化工业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有效的发展经济。同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顺利的进行。从主观条件上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种。所以但是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中的的作用,但是同时特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忽视了商品产生、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选目标。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虽然这个计划仍坚持计划经济总体计划不变但他允许了市场调节,这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开辟了道路。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商品经济体制。邓小平再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呼之欲出了。

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市场调节的比重已经超过计划调节。这是国际上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初一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随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社会科学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针对当前党的基层建设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新路子,积极实践,大胆创新,以“四抓“为手段,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努力提高党建水平。一抓教育,强肌体加强乡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尤其抓好马克思主义教育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特别要把握好三块阵地。首先,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委班子成员应加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有关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做到每月的党委中心学习组经常化、制度化。其次,抓好基层党校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村、企业、机关干部等要以党校为阵地,不断加强教育和管理。第三,抓好党员活动点的教育阵地。党员教育活动点教育阵地,定期授课,同时突出党员个性教育,请有一技之长的党员讲自己致富的门路,相互学习,共同致富。二抓机制,求活力1.以“四有”为抓手,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相结合机制一是企业党组织要有位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逐步渗透和参与企业决策层面,并通过收集“金点子”,“我为企业献一策”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选任企业中层以上党员任党支部负责人,提高参与企业决策层面。二是企业党组织要有作为。企业党组织努力把党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在促进发展中求“作为”,在实际“作为”中求地位。打破党组织是企业的附庸者这一局面,改变纯粹的雇佣关系,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克有党员,真正发挥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改变企业主的偏见。三是企业党组织要有吸引力。企业党组织、工会、团组织应理顺关系,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到团结凝聚作用。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团员积极入党,使青年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四是企业党组织要有监督。要加强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引导和教育企业主认真执行国家关于企业经营、税收、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对非法经营、偷税、漏税、假冒伪劣、损害职工权益等违法行为,要予以抵制和反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乡镇党委对企业党组织做到领导和指导并重,“以点带面”,积极推行非公有制党建工作和法人治理结合机制,扩大党组织在企业的覆盖面。2.以优化管理为着力点,探索外来党员管理机制据调查统计,马渚镇到3 月底,已有外来人员 10605 人,外口中党员也不少,他们中有的党员担任过村主任或党小组长,有的曾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功臣。流动党员管理是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和归属管理方式,把流动党员纳入正常管理渠道。一是集中管理。首先,选定外来人口(简称“外口”)集中居住点成立外口党支部,支部书记在外来党员中产生,采取“以外管外”的管理方式。其次,建立外口党支部活动中心,确保外口党员教育有时间、活动有地点、交流思想有场所。再次,制定外口党支部规章制度,每月进行定期学习交流日,指定专门的联系员,对外口的支部活动进行定期指导和联系。二是归属管理。对分散的零星外来党员,应采取归口管理和挂靠管理,对居有定处归口到村或社区支部,对居无定处,通过外口支部党员介绍,挂靠外口支部,这样流动党员就被分别吸纳到各支部,参加支部活动。同样,对外出党员建立信息平台,进行定期联系、定期汇报制度。三抓服务,践宗旨针对当前出现的“交通发达了,乡镇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反而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乡镇领导与群众的联系反而少了”的不正常现象,镇党委要求镇干部到一线了解情况,到一线宣传政策,到一线听取意见。结合机关效能建设,采取书记办公会议开到村和信访接待日到村设点的工作制度等。着力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信访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机关干部中开展“百名干部联千家万户”活动,全面掌握所联农户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纪录在知名档案中,并做到“六个一”,即建一本知民档案,发一张亲民联系卡,宣传一项政策,破解一道难题,寻找一条致富门路,做一件好事实事。同时,切实加强便民服务网络窗口,实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建立为民服务点,以切实党群关系,实践为民宗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抓班子,做表率一是以规范运作机制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应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机制,建立党委中心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完善书记办公会议制度,规定重大事项由书记办公会议商量并提交党委会议讨论通过,并把书记办公会议开到村,及时解决村里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干部谈话制度,以此了解机关干部的思想、生活、工作状态。积极开展四夜制度、干部联厂、联村制度等。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来规范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大额审批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招投标制、政务公开制等。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树立一个高效、廉洁政府的良好形象。建立和规范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重大事项村两委联章联签制度,重要内容党员事先通报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定期审计制度等。同时,完善村党支部届中考察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二是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作出的四条禁令。密切联系群众,深化干部下村下厂、结对帮扶和固本强基工作,实施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制度。同时,切实加大对效能建设中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实行“四个一律”。即对有群众投诉的,一律追查到底;对违反规定的,一律严肃处理;对效能建设不力的,一律追究领导责任;对造成严重影响而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况,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以选好“一把手”为抓手,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广泛实行民主评议,坚决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及时调整工作不称职、群众公认度低的村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积极运用助理制,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素质高、活力强的农村基层党务干部。

金属涂层研究论文

磷化处理是将金属表面(主要是钢铁和锌)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一层非金属的、不导电的多孔磷酸盐薄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金属表面磷化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金属表面磷化技术论文篇一 金属表面漆前磷化处理工艺问题 [摘 要]主要研究了金属表面漆前锌盐磷化处理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配方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与普通锌系磷化处理工艺相比,具有磷化膜的耐腐蚀性好,磷化温度低,磷化时间短,耐冲击性和均匀性好等特点。 [关键词]金属;磷化处理工艺;磷化膜 中图分类号:TG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063-02 磷化处理是将金属表面(主要是钢铁和锌)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一层非金属的、不导电的多孔磷酸盐薄膜。磷化处理工艺在工业上使用广泛,主要用作油漆涂层的基底。 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利用较多的是中、高温磷化。但因其能耗大,处理工艺时间长,沉渣多而不利于现代化生产。为了提高磷化液的质量,降低能耗成本,磷化工艺已向低温、少渣、优质的方向发展,成为当前研究中的潮流 。本文主要研究了低温锌、锰系磷化,并确定了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试验药品 氧化锌、碳酸锰、碳酸钠、硝酸(65%)、磷酸(85cA、)、亚硝酸钠、硝酸镍、硫酸铜(均为分析纯)。 1.2 磷化液的配制 将ZnO、MnCO3、NaCO3用水溶解调成糊状.将H3PO4和HNO3,混合在一起.将上述两部分液体慢慢混合,搅拌反应完全.反应完全后得无色透明溶液,因反应放热,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待反应完全后加人硝酸镍,搅拌至全部溶解.静置熟化1 h以上,备用.若配制工作液需将上述磷化液稀释20倍,加入适量促进剂,用NaCO3调整酸度至工艺范围,搅拌均匀,化验分析备用. 1.3 磷化膜性能测定 1.3.1 目测法外观检验 采用目测法外观检验是现场评价磷化膜质量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一般检验项目有:晶体粒度、均匀性、色调、光泽、斑点、粉化情况等,可进行大体上的判断. 1.3.2 微观结构显微镜法 用电子显微镜将磷化膜放大100~1 000倍,观察结晶形状、尺寸大小及排布情况.结晶尺寸小些为好,一般控制在几十微米以下,排布越均匀,孔隙率越小越好 . 1.3.3 腐蚀性能测定法 最常用的是硫酸铜点滴实验法.在室温(15~25 。C)下,在未浸油的磷化零件表面上滴一滴3%硫酸铜溶液,同时启动秒表,30s后不出现玫瑰红班为合格. 2 结果及讨论 2.1 主要成分的作用与影响 2.1.1 磷酸二氢锌 配制磷化液时碳酸锰用量为12 g/L,碳酸钠用量为18 g/L,硝酸(65%)用量为135 g/L,磷酸(85%)用量为210g/L,亚硝酸钠0.4 g/L,硝酸镍18 g/L,反应温度为40℃,磷化时间3 min,磷酸二氢锌是主要的成膜物质,可由氧化锌与磷酸反应制取.随着磷酸二氢锌用量的增加,磷化膜的耐腐蚀性提高;达到一定量时,磷化膜的耐腐蚀性随磷酸二氢钠用量的增加反而下降.这是因为磷酸二氢锌主要起调节总酸度的作用,含量过高时,成膜速度快,膜层粗糙、疏松、附着力差,表面有浮灰;含量过低时,溶液成分变化快,调整困难,且磷化能力较弱,甚至膜薄不成膜,进而导致磷化膜的耐腐蚀性下降.通过实验确定氧化锌最佳用量为80一90g/L。 2.1.2 氧化促进剂 其他反应条件同2.1.1,氧化锌为85 g/L,一般常温低温型磷化采用NO3-/NO2-、NO3-/ClO3-/NO2-;氧化促进剂体系较好,不仅成膜速度快,磷化膜形成结晶细密,促进剂主体NO2-;测定非常方便,所以槽液管理简单,不易出现问题.对NO3-/ClO3-;有机硝基物促进剂体系,它虽不需要经常补加,但由于主促进剂ClO2-;、有机硝基物的测定比较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当出现促进剂过量或不足时槽液会变成深棕色,使总酸度、游离酸度的化验带来不便.本实验促进剂主要成分为NO3-/NO2-体系.这种促进剂体系效果较好,成膜速度快,且结晶细致.但促进剂用量一定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含量过低会使磷化膜表面不均,含量过高又会使Fe+2聚集过多,磷化膜易生黄色锈迹.通过实验确定硝酸最佳用量为130~140 g/L。 2.1.3 磷化液中镍离子和锰离子的影响 其他反应条件同2.1.1,氧化锌为85 L,调整硝酸镍和碳酸锰的用量,实验结果如图1~2。 镍是比锌电位高的二价金属,能参与成膜,部分地置换出磷化膜中的铁离子形成新的结晶活性中心,能促进成膜,细化晶粒,增强膜层结合力,降低了磷化温度,缩短了磷化时间.镍盐的加入量太少无作用,加入最大,没有不利影响,但会增加磷化液的成本;锰离子参与成膜,可提高磷化膜的硬度、耐腐蚀性和结合力,降低磷化处理温度、提高反应速度、降低膜厚使磷化膜颜色加深,并带有金属光泽,还可降低昂贵的金属镍的用量.通过实验确定硝酸镍的用量为1O一20 g/L,碳酸锰的用量为l0一l5 g/L。 2.2 磷化工艺的影响 2.2.1 温度的影响 其他反应条件同2.1.1,改变反应温度,实验结果见图4。 温度适当升高,虽然能激活能垒低的点也能成为结晶“活性中心”,使晶核数目增多,结晶速率加快.但温度过高,Fe+2大量产生,生成大量沉渣,造成成分不稳定,消耗磷化液,使工件表面有挂灰现或不能生成膜层,易返黄,耐蚀性差,所以磷化时间随温度而定.将磷化温度控制在35―45℃之间,既能保证适当的磷化速度和膜层质量,还能减少沉渣产生,稳定槽液稳定性也差表2氧化锌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且磷化膜层粗大耐蚀性差,同时槽液的稳定性也差;温度低,磷化速度减慢,膜层不连续。 2.2.2 酸度的影响 磷化工艺中控制槽液的PH值比控制酸度比更合适。因为无论磷化液是由H3PO4或磷酸盐配制, 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同时存在着多步离解平衡: 因为磷化体系中/=K2(25℃,K2=0.013), 将(2)、(3)式代入到平衡常数K2的表达式中整理得到: C总=5.7×10-5( +7.6 ×10-2 +4.8×10-10 +2.1×10-22 (4) 在满足K2表达式的前提下,磷化液的PH值与配成磷化液的H3PO4或磷酸盐的总浓度之关系可由(4)式计算出来,计算结果见表4。 2.2.3 磷化时间的影响 其他反应条件同2.1.1,改变反应时间, 磷化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磷化时间短,能节约成本,但工艺不稳定,不易控制,磷化膜性能不稳定;磷化时间长,成本高,获得的磷化膜质量差,结晶面上再结晶,膜层粗糙较厚,附着力差.本工艺磷化时间应控制在3 min左右,能形成理想的磷化膜. 3 结论 通过对铁板板材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得出了最优的工艺配方:氧化锌用量为80―9O g/L,碳酸锰l0~l5 g/L,碳酸钠15―20 g/L,硝酸(65%)130―140 g/L,磷酸(85%)200―220 L,亚硝酸钠0.2―0.5 g/L,硝酸镍l0~20 g/L.本工艺属于低温锌系磷化,使用了多种金属的酸式盐作为成膜物质,控制温度在35―45。c,总酸/游离酸在18―25之间,磷化时间3―5 min,比普通锌系磷化工艺得到的磷化膜耐腐蚀性好,磷化温度低,时间短,磷化膜耐蚀性好,与涂层附着力好,耐冲击性好,均匀性好,改善了普通锌系磷化工艺沉渣多,能耗大,磷化液不耐用等缺点。 金属表面磷化技术论文篇二 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摘要: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的科学利用、产业的全面发展、环境的有效保护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资源利用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产业整合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政策建议 磷化工产业是以磷矿资源为基础,磷肥、磷酸盐和磷化物等磷化工产品为主体的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本文分析了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研究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尽管学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还存在很大差异,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系统学等角度都作出了不同界定,但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应当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资源的科学利用 可持续发展强调对不同属性的资源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于矿物、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要提高其利用率,并尽可能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以延长其使用的寿命。磷矿是一种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磷矿资源虽然目前探明储量较大,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摩洛哥,但具有丰而不富的特点,已被国土资源部列为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20个矿种之一。近年来,我国磷化工产品年生产能力近850万吨,资源消耗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磷化工产品在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有大宗的、传统的初级磷化工产品用于出口,总体仍然属于“资源输出型”发展模式。与此相反,很多发达国家均对本国磷矿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主要用于生产高端产品,并明令限制出口。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科学利用好磷矿这一稀缺资源,这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产业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强调发展;离开了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磷化工产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具有磷矿开采、加工、运输、保护、研发、出口等多个环节、多种形态。我国有27个省份有磷矿分布,但总体分布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资源比较丰富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五个省,产业集中程度较低。同时,我国磷化工产品以生产磷肥等初级产品为主,精细、专用、材料产品很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无论是在磷矿采选还是在磷化工产品中,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产能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鲜明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着力解决当前在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促进磷化工产业发展能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整个磷化工产业的全面发展。 3、环境的有效保护 可持续发展在鼓励经济增长的同时,强调要对人类需求的满足进行限制,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要注意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当前,我国磷化工产业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一些磷化工产品的生产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比如,黄磷是热法磷化工的母体产品,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夕阳”产业,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产或宣布不再生产黄磷。与此趋势相反,我国近年来黄磷生产却大幅上升。黄磷生产中所生成的炉渣、磷铁及炉气都已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除黄磷生产之外,其他磷化工产品的生产,如果保护不够,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的承载力,有效满足当代与后代对环境发展的要求。 二、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磷化工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激烈竞争。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来看,我国磷化工产业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利用水平较低 磷矿资源十分稀缺,但我国综合利用总体而言不充分、不合理。我国磷矿80%为沉积岩,70%为中低品位的胶磷矿,地下开采约占总量的60%,即使在富矿比较集中的云南、贵州两省,也含有大量贫矿,矿产杂质多,开采难度大。但与此相反,我国绝大多数矿山属于中小型矿山,特别是集体、个人的小型矿山,生产设备相当简陋,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管理工作较为滞后,乱挖滥采、采易弃难、采富弃贫现象比较普遍,有限资源浪费较大。同时,即使在优质磷矿富产地区,由于发展理念、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磷富矿“优矿劣用”、“高质低用”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优质矿用于生产低浓度的钙镁磷肥和普通过磷酸钙等,资源利用水平比较低,一些有价值的元素被遗弃,加剧了优质资源消耗速度。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磷化工产业结构。从产业生产结构看,但我国的磷化工企业仍主要是以生产黄磷、三聚磷酸钠、磷酸氢钙等初级磷化工企业为主,生产附加值高的精细、专用磷化工产品及有机磷产品的企业很少。从产业地区布局看,我国磷化工产业主要布局于磷矿资源集中的云南、贵州、湖北等五省,但地区之间信息交流不够通畅,各自“产业链”不够完整,注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比较欠缺,这些地方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与国外磷化工产业差距较大,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产业增长方式看,整个磷化工产业的经济增长仍然属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传统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没有形成,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升级。 3、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在磷矿开采中,人们要对森林植被进行砍伐,剥离表土或注水洗选,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同时,磷化工产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其“三废”排放强度远远高于其他工业平均水平。磷化工产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最为典型的是云南滇池附近因为磷化工废弃产品的无序排放,导致滇池磷含量超标,造成水体过度营养化,曾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磷化工产品的污染问题,江苏、厦门、深圳、昆明等省市已明令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总体而言,我国磷矿分布和磷化工发展区域,基本是人口较为密集、经济相对活跃的区域,由于开采、生产技术的限制,磷化工产业的高排放、高污染,与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磷化工十一五发展指南》提出,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优化矿区布局,加强自主创新及技术进步,促进磷化工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建议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1、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推进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前提,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证。从技术角度讲,全球磷化工新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湿法、热法并举,以湿法为主,在稳定发展大宗磷肥、磷复肥的同时,为满足人类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提高不可再生资源附加值。我国磷化工产业之所以会出现资源利用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与选矿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薄弱,高新技术运用较少有着密切关系。要促进磷化工产业的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学习借鉴国际最新的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技术、温法磷酸的精制净化技术、精细磷化学品的绿色合成技术等最近的技术成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着力突破影响和制约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一种社会生产、再生产范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模式。要克服磷化工产业资源消耗量大、“三废”排放严重等问题,坚决摆脱“先污染一后治理”的传统发展道路,就应当实现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磷及磷化工废物资源化、磷-煤-盐化工共生耦合循环、磷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废物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磷矿资源中的每种元素,降低磷矿的消耗,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废物”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稀缺而又宝贵的自然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的磷化工企业已经开始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比如,云天化集团三环公司坚持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途径,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企业自主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磷化工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尽可能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 3、加大产业整合力度 近年来,一些磷矿资源丰富的省份先后就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等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政策,如云南省颁布《磷矿资源开采市场准入条件》,湖北省出台《关于今年磷矿山开采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有力促进了产业的规范、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集团,但这些整合工作仍然局限于一个省份之内,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还没有出现。本文建议,我国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加大磷化工行业整合工作:从政府引导上,中央有关部门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尽早出台黄磷行业准入条件,建立严格监管机制和政策协调机制,强化行业自律职能;从发展模式上,要适应化工园区这一国际化工发展的主流,以园区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施清洁生产和“三废”的统一治理,实现产业的园区化、集约化和一体化;从产业结构上,适当控制黄磷的生产,积极发展磷化物等中间产品,大力发展亚磷酸盐等下游产品,坚持发展无机磷化工和有机磷化工相结合,改变单一生产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企业重组上,要通过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努力形成一批国际化、大型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企业集团,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以此带动和促进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应坚持在自主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实现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看了"金属表面磷化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表面处理技术论文 2. 试论汽车发动机气门的拆装技巧

核电站适用涂层特点分析论文

【摘要】 涂料广泛应用于核电站核岛、常规岛的钢结构、混凝土、设备管道等部位,是核电站腐蚀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自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起,国内各涂料研究单位、供应商做了大量研究开发工作,如:兰州应通特种涂料研究所开发的耐高温涂料、上海开林造漆厂开发的核岛内环氧涂料、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开发的NC系列涂料,这些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核电涂料产业自主化起了重要铺垫作用。

0前言

目前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已经运行十年以上,秦山二期、三期、岭澳、田湾核电站也相继建成,这些核电站在涂料的运用方面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比较类似条件,如石油化工、城市管网、海洋船舶、电力等行业的涂料使用经验,我们开展了核电站适用涂料特点及防护分析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对国内涂料供应商、研究院所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核电站环境适用涂层及防护分析

我国现有核电机组均为压水堆,核电站设备可分为核岛、常规岛和辅助系统三部分。核电站涂层防护可分为抗大气腐蚀涂层和抗液体、埋地环境涂层,因此可以结合核电站设备组成分别对不同功用的适用涂层进行分析。

1.1核岛适用涂层及防护分析

核电站运行时,环境温度较高,且存在中子、仅离子、13l离子、丫离子辐射。因此核岛内适用涂层必须具有一定的耐温性、抗辐照老化性。除此之外,核岛涂层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功能:

(1)去污性能要求,即易于清除涂层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以免检修时对工作人员造成放射性损伤。

(2)LOCA条件附着力要求,即核岛内管道破口时,涂层不剥落。

核岛的环境特点是:正常条件下,’核岛内空气中腐蚀性离子较少,温度保持恒定,涂层劣化的主要途径是人为损伤和辐照作用;异常条件下,如核岛内管道发生破口事件,管道内充满的高温高压蒸汽瞬间能使核岛局部达到约300~C、1 6 MPa。因此更强调核岛内适用涂层满足在异常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此外,根据ALARA原则(所有辐射剂量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核岛适用涂层还应具备较低表面处理条件下的可维修性。

1.2常规岛适用涂层及防护分析

核电站常规岛涂层主要用于:设备外表面的抗大气腐蚀防护和去离子水储存罐的内部腐蚀防护。

核电站常规岛设备通常温度较高,一般来说当温度达到60 0(2,表面都会覆盖绝热层,而绝热材料中总存在一定的Cl一、S042一类腐蚀性离子,如果有水渗人绝热层,在局部形成微酸性溶液。因此常规岛设备外表面涂层必须具有足够的耐温性和一定耐酸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常选用的含锌涂料,在高于60℃时,会发生锌与铁构成电偶对的极性转换,造成涂层与水对金属的腐蚀,必须禁止使用。

与常规电站不同,核电站去离子水更为“纯净",渗透性更强。因此,在常规岛去离子水储罐钢基体、去离子水及涂层半透膜三者之间,对核电站运行管理存在如下的风险:

(1)由于渗透压的不同,促使去离子水通过涂层向钢基体渗透,从而使涂层出现鼓泡或脱落,最终影响二回路水质。

(2)涂料中的卤素、硫等离子通过涂料向去离子水扩散,从而使二回路水中腐蚀性离子含量超标。

1.3辅助系统适用涂层及防护分析

核电站辅助系统涂层主要包括:酸碱盐飞溅条件下的涂层、结露设备及钢结构表面的涂层、电器设备表面涂层、燃料储存箱内表面涂层、海洋大气和海水环境下的涂层等。其中结露设备及钢结构表面涂层、海水环境下涂层与其它工业领域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

核电站冷冻水系统设备及流速较大的冷却水管道外表面,普遍存在结露现象,似乎对这些设备外表面涂装并不难,但问题在于核电站一旦开始运营,这些系统的检修时间常常不到24 h,因此这些设备外表面涂层的修复施工、固化条件往往很难满足要求。

海水环境下涂层与其它工业领域有着某种相似性,却始终为核电站管理者的关注焦点,如:含泥砂海水对涂层的冲刷破坏、海水管道内焊缝处涂层补口、含盐高湿度环境中涂层涂装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核电站海水环境下涂层选择还要考虑涂层脱落后堵塞下游设备造成其功能下降和潜在腐蚀风险增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 核电站涂层的选择及管理要求

2.1核电站涂层的选择

商业运行的核电站机组一般均为大功率、连续运行,核电站涂层的施工时机一般选择机组换料大修期间。基于核电站运行的经济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核电站涂层必须选择已成熟运用的可靠产品,并且至少能够满足所在设备一个或几个大修周期的防护要求。

核岛适用涂层的选择需满足以下要求:

(1)耐120℃、400℃温度试验,200h以上。

(2)达到EJ/T 1086-1998中规定的涂层在模拟设计基准条件下的附着力要求。

(3)达到EJtr 11 11--2000、EJ/TI111-2000中丫射线辐照、去污性的要求。

(4)涂料中的各种成分应尽可能降低卤族元素、硫元素的含量。

(5)为避免对金属材料析氢过程的影响,涂膜应不含铝粉,尽量不使用含金属锌的涂料。

常规岛适用涂层的选择:保温层下管道涂层除具有一定的耐温性外还应有一定的耐酸性。

对于去离子水环境下的涂层,涂料中各种成分应尽可能降低卤族元素、硫元素的含量。

辅助系统适用涂层的选择除满足涂层所处环境的耐蚀条件以外,还应重点考虑满足要求施工条件下的全面防护。这部分涂层量大面广,根据涂料的特性和电站管理方便,要求户外设备禁止使用环氧面漆。

2.2核电站涂层的施工要求

与核电站涂料的选择一样,核电站涂层的施工单位也应具有核电或同类型施工的业绩。为尽可能提高涂料的防护周期,一般新建核电站设备要求表面处理达到Sa 2.5(近白级)、选择配套的底、中、面漆涂装方案,对于运行中的`核电站,多为St 2级情况下的涂装。

涂层防护的好坏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密切相关,如:涂装前表面处理,要求磨料干燥无油;鳞片涂料的涂装方法、底漆涂装前的表面清洁度;两道面漆涂装间隔;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涂层养护时间等。为保证施工质量,核电站涂层施工均设有独立的质量QC,负责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

2.3核电站涂层的检查要求

由于核电站涂层的选择策略、严格的施工要求,新建核电站在运行初期一般不会出现由于涂层缺陷而发生的较大质量事故。但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和核电站管理的精细化,涂层问题还时有发生,因此核电站涂层的检查和评估就非常必要。

核电站涂层的设计寿命一般在1 O年以上,但由于设计、施工、检修因素的不理想,3~5年后涂层失效会逐渐表现出来。因此,在核电站投用1。2年后,定期对核电站涂层进行检查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失效涂层并采取修补措施。提早检查的目的是尽可能多掌握涂层变化的趋势,为随后的涂层方案优化提供建议。

3 核电站涂料的发展要求

为适应我国“十一五”加快发展核电的产业方针,及时总结核电站涂料的适用特点和进行涂料防护分析以及借助于国内外涂料应用的成功经验和国内核电站涂层的应用实践,我国核电站涂料的发展应围绕以下要求进行开发和研究。

(1)假想事故工况下,安全壳内涂层须满足附着力要求。

(2)安全壳涂层的耐温、耐辐照、去污性的改进和提高。

(3)严格进行核岛涂层、二回路液体环境中涂层成分的控制,如降低卤素、硫元素的含量。

(4)借鉴国内其它行业在核电站辅助系统类似环境中的成功经验,如:低表面处理涂料、湿固

化涂料的应用经验;海水管道涂层焊缝涂层补口施工工艺的技术改进等。

(5)核电业者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定期检查涂层。

参考文献

l陈济东,等.大亚湾核电站系统及运税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

2 C-TS/MAT/401.核电站产品及材料化学成分规范

3 许莉莉.核电站安全壳内钢结构防护涂料的性能与应用[J].上 海涂料,2001,39(2):27-2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