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红学与仁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红学与仁学论文参考文献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结构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 按照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该落实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具体地说,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人化意识和行为。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伦尽职。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应该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爱人"解释仁,作为仁德的根本标志,他不仅希望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子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从而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以仁来统摄诸德,强调仁在智、仁、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诚信、宽厚、敏捷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标志。 孔子以后的几位思想家孟子、墨子和荀子都对仁学有重要发展。尤其是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影响后世极大。孟子把"恻隐之心"看成"仁之端"。孟子看到了人生具有的良知、良能,看到了人所共有的怜悯、同情之心,进而把仁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依据,因而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有道德的人就是保存了先天的仁德的人,具备了仁德,才能以仁爱之心处世待人。 在将仁爱思想建立成为人性论的依据之后,孟子又将仁爱精神推而及于政治,从而产生了他的仁政学说。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这便是孟子的仁政论。在他看来,仁与不仁应当作为施政的根本。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了的。不仁者而得邦国尚有可能,"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要统一天下,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护,不施仁政是绝对做不到的。 秦汉以后,孔、孟的仁学思想不仅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还在后世的实践和阐发下继续得到了发展。 秦由暴政而亡的教训,给了汉初统治者们带来太多的思考。当战争的烟尘散尽后,汉初政治家和思想家不能不认真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陆贾因此撰成《新语》,认为秦"用刑太急",不知教化,是导致强秦速灭的重要原因。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话更是切中了要害,这便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对汉初的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极度凋弊、百业俱废的严峻现实,汉初的统治者不得不取用"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他们看到了儒学"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的特征,于是,当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之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儒家思想,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伦理纲常。 汉统治者取用儒学却不是专用儒学,他们也离不开其他各家的一些主张,如法家的"尊君抑臣"思想就倍受汉武帝的欢迎。汉朝学术是一种综合学术,那时的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儒、法杂糅,仁义与法刑并列。这表现在汉朝的施政方针上,则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刑德并用"。西汉的"中兴之主"宣帝就表白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武帝便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虽然他们内里多欲,但为了江山的长治久安,仍然要压抑自己,行王道,主德治,施仁义。 儒家的仁义主张总是在与政治上的强力抗争着。秦汉时期,现实政治生活中民本思想的提倡以及政治批评的活跃,总是生动地体现着仁学的精神。汉代,从贾谊的政论、董仲舒的抑兼并、废奴婢、除专杀之威、不与民争利的政治主张,到夏侯胜、贡禹、鲍宣对暴政的揭露与抨击,无不贯穿着仁学精神。 东汉后期,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玄学产生,佛教、道教流行。玄学盛行之际,"名教"被批判,周公、孔子遭轻薄。例如,东汉末年的曹操曾因"后生者不见有仁义礼让之风"而伤神,但他却认为"承平尚德治,乱世赏功能",故下《举贤勿拘品行令》,宣称可以任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玄学家也有人认为儒家的伦常合乎人性自然而加以肯定,说"夫仁义者,人之性也",这不是对儒家"名教"的调和,便是用道家的理论为儒家思想作论证。魏晋隋唐长期的儒、佛、道"三教"争斗时期,儒家的仁学甚至沦落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仁学终于走出了危机。孔孟道统取得了独尊地位,以仁为核心与实质的伦理本体建立起来。理学家集从前仁学之大成并有重大发展,他们以仁为理、为太极,将仁的实质归结为"天地生物之心",使仁的思想更加丰富,恢复了仁学的目的论精神,仁学也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在此背景下,王安石乐做"亲民之官",立志改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倡导革新;张载立志"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多的人在反对权奸或者挽救民族危亡的关头表现出高风亮节,视死如归,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正气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更心系"万民之忧乐",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为理学时代的仁学做了极好的总结。 近代以来,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的《大同书》是批判继承发展仁学的代表,体现了仁学在近代的新变化、新面貌。前者以仁作为冲决罗网的动力,他提出"民本君末"、"君权民授",提倡仁说,谓"仁以通为第一义";后者以仁为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基础,看起来它吸收了民主、自由、人权等资产阶级思想,与孔孟仁学有"实质"区别,但其深层核心处却依然体现了孔孟仁学的价值标准。 孔子仁学思想内含丰富,并为后世历代继承和发扬。考察这样的历程,我们不难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认识。 首先,后世学者认为孔子思想中包含仁礼矛盾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我们研究孔子的思想,认为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初,孔子所关注较多的是礼,他所念念于怀的是如何以周代礼乐重整社会。但事与愿违,孔子到处碰壁,他不得不进一步思考"礼"之不行的深层原因,便开始越来越多地谈论"仁",议论仁与礼的关系,孔子的仁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和完善。孔子所处的年代正值春秋末年,当时的奴隶制社会风雨飘摇,"礼崩乐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颜渊》),想女娲补天,又不合时宜。孔子不是没看到这一点,当他的行"仁"主张处处碰壁,便不断发出怨叹"时也,命也"。他既是从仁,又是从命,始终不能摆脱这一世界观上的矛盾。尽管孔子常叹自己时乖命蹇,他的植根于宗法关系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仁学思想却在哲学上产生了深远的意义。这种仁学思想被发挥到极至,就是孔子提倡的"志士仁人"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那个高尚的"仁",人们可以用性命去换取,能说不到了极至吗?诚然,孔子仁学思想中的"亲亲爱爱"或"泛爱众"表现了对人的同情、尊重、关心和爱护,无疑是对当时奴隶获得解放和人的价值得到提高的愿望所进行的合理概括。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乃至凝聚于今天的家庭关系,从而使炎黄子孙不忘骨肉亲情。全面地看,不难发现孔子的仁学是为其"礼"的思想服务的。礼的思想有其秩序性的内核,体现了他对社会稳定的关注。那种将"礼"与后世所谓"礼教"简单等同起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至于后世的"名教"、"名分"乃至"三纲五常",则是后儒片面强调礼,将礼绝对化的产物,与孔子礼的主张已经有所区别。孔子的仁学服务于礼,却代表了人道精神、道德精神、群体精神等等,今天仍然值得大力提倡。 第二,在长期的封建时代,孔子的仁学对政治的清明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仁学反映着时代,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长期以来,在仁学精神的培育下,中华民族逐渐养成了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如修养完善自身道德,持守"为政以德";为政顺应民心,与民同忧共乐;爱惜民力,轻徭薄赋以养民。事实证明,仁风昌行时期,总是政治相对清明,官吏相对清廉;暴行大作之时,往往贪敛之风盛行,社会动荡不安。 第三,孔子的仁学思想造就了中国人民注重亲情伦理的特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富有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在新出土的竹简中,"仁"字从身从心。《孟子》记告子之言曰:"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也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可见,仁突出了人的内在因素即思想观念的特征,是人的真善美道德属性的表达。有仁的思想品质,才会有义的行为,故曰"仁者,义之本也",正义的行为准则是与仁相伴的。中国古代重孝,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尽孝道,更不会有什么良心善行。有了孝行,才有人与人之间的谦让与诚信,才会有当政者的"养民也惠,使民也义"。所以,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北魏孝文帝说"《孝经》一卷,人行之本";隋文帝说"《孝经》一卷,足以立身治国"。上行下效,孝是一切伦理的根本,由此推广开来,便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便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学思想尽管是从维护奴隶制出发,但这个思想重视对人的作用超过了对天神的崇拜。他处的那个时代正在向封建社会过渡,不能不说,时代的进步在他的身上是有反映的,否则他便说不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主义,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仁学思想以人为本,和他的以维护奴隶制为本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这种矛盾的思想体系虽矛盾亦难能可贵。他的"言仁必及人"、"爱仁能人"的仁学思想是既难得又照鉴后人。如果这种思想只是取悦帝王,是不会这么受人欢迎的、并在民间找到他的市场。应该说,孔子的仁学思想尽管具有矛盾性,但更具有较强的实践理性。孔子是主张理论的实践性的,他常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为要"推己及人",使众多的君子在实践中具有"仁"的自觉,孔子非常强调理性自觉和主观能动作用,进而把为"仁"联系到求"知"。在认识论方面孔子径向理性主义发展,在政治上,孔子虽然是个倾向于守旧的唯心主义者,但他的"仁"学思想却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理论贡献的创新,并以其扎根于宗法关系的伦理道德内容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我们不能不看到,孔子的仁学思想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却是前后矛盾的。他把人分成君子和小人,并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宪问》)作为贵族出身的孔子,由于阶级的偏见,他把"仁"看成是先天的道德属性,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仁",小人就绝对不行。这样,"仁"就成为"天赋的道德",就主张只好用人主观意识修养来补救。忘了指出的是,当仁在仁学里进一步发挥时,仁就是指奴隶社会的道德准则,是奴隶主对自己阶级意识的一种自觉。因此仁学思想再光焰,也同时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晷影。转载《试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一文请注明出自〖北屯在线〗。谢谢合作!文章地址:

有,详谈联系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19、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

【摘 要】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学术界观点不一,颇有争议,但总体来说趋向于“仁学核心说”,但也有学者认为“关于孔子的思想核心争议,多是来自观察的角度不同”。文章正是立足于这一点,结合学术界关于孔子核心说的观点论述,对《论语》中的仁、德思想内容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以便进一步分析理解孔子的主体思想内容。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6083308.htm【关键词】孔子;仁、德;思想 要准确把握和理解《论语》中的“仁、德”思想,必须明确“仁、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要讨论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楚孔子的思想核心内容。再将其思想核心与孔子的德之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对《论语》中孔子的“以仁释德”思想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一、核心之论 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历来学术界观点不一,众说纷纭,现就目前学术界关于孔子思想核心内容学说观点进行简要梳理总结,以便能恰当理解论证孔子的“以仁释德”思想。目前,学术界关于孔子思想核心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仁”是核心说。目前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是主流,而且代表多为名家大家,如冯友兰先生认为:故直尚有行不通处,而仁则无行不通处。故仁为孔子“一贯”之道,中心之学说。故《论语》中亦常以仁为人之全德之代名词。唯仁亦为全德之名,故孔子常以统摄众德。此外,冯友兰先生还认为:仁可包括孝、忠、智、礼、信等德目的含义。持此观点的还有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匡亚明(《孔子评传》)、劳斯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卷)等著名学者。 二是“礼”是核心说。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仁”只不过是解释礼、恢复礼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如李泽厚先生认为:孔子讲仁是为了释礼,与维护礼直接相关。礼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要求维护和恢复这种体系是仁的根本目标,故提出孔子“以仁释礼”的观点。美国著名学者Fingarette Herbert的观点更为明确:孔子思想外在的礼仪是中心,不是内在的个体心理(仁),此外还有著名学者蔡尚思也持此种观点。 三是多核心说。认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仁礼”、“仁义”、“仁义礼”等复合或多个概念搭配组成。还有学者认为,孔子思想的包容性与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心学说来概括。学术界关于什么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一直存在着争议,这种争议很大程度上来自观察的角度不同。 二、以仁释德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孔子伦理概念群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要明确“仁”与“德”之间关系,首先要对《论语》中“仁”的含义、内容及地位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仁的含义 关于仁的内涵解释是多方面,古今中外学者对此解释可以说众说纷纭,但大都是以德释仁的方法,对仁进行分析阐述,现就朱熹等为例,以人物时间顺序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一是朱熹以德释仁。在《论语集注》中,朱熹常常使用“以德释仁”的方式将德与仁联系起来阐述。朱熹通过“以德释仁”的方式表达了对仁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德的内涵得以进一步明晰和深化。朱熹首先阐述了德与仁的关系: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仁者,本心之全德。二是晚清通儒陈澧认为:“仁”有三义,一曰爱;二曰心德;三曰淳恳。由此可以看出前两点是根据朱子“爱之理,心之德”的分解而来。三是杨慧杰先生认为,仁有七义:德之总称;一德之名;抉择;自我实现;功能;功夫;仁者。这是杨慧杰先生在“爱与心德”解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七种解释。四是谢无量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论述孔子之“仁说”时,论述了孔子仁智勇三大德,同时对这三德的关系也做了说明,并认为:“仁可以兼智勇,智勇不能兼仁,故仁为全德之名也。”他进而认为:“仁者实为天理之至纯,可以总括人心之全德者。五是冯友兰先生认为“仁”为全德之名,统摄众德,包含孝、礼、忠、信、直等德目的含义。六是劳斯光先生认为“仁”观念是孔子学说之中心,亦是其思想主脉之终点,“仁”为视人如己,净除私累之境界,并认为“仁、义、礼”构成孔子基本理论,并认为仁能统摄义、礼。再联系朱熹将仁解释为“爱之理,心之德”,杨伯峻在解释《论语》中109个仁时将105个都解释为“仁德”,都可谓以德释仁的典型。 综合上述七家学者对仁的含义解释可归纳为:爱;心德;一德之名;仁德;德之总称;全德;自我实现;功能;功夫;仁者等十一种解释,以德释仁者居七(爱、仁者也为德目之一),且上述学者都强调”仁”为孔子的思想核心,由此可以见得仁是和德密不可分的。对于个人的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尤其是仁。它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在《论语》里,孔子用“仁”这个字时,有时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所有人的德性,这便是“仁人”一词的含义,这种场合下“仁”是品德完美。由此可见“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因为从上述各家观点的论述很容易看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勇、清、直、道、和乃至中庸等概念都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论述重点,但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来讲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和根本目标,那就是德。 因此,本文认为孔子无论是“以礼释仁”还是“以仁释礼”、以及对仁的各种阐释和发挥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德、普及德,借以实现德治的大同理想社会。仁的思想即便是孔子儒学的最高境界或思想核心,但其内容任然是由众德组成,其根本目的还是实现德,实践德。这正是孔子思想中“以仁释德”的最明显例证。 (二)仁的内容 作为孔子的重要思想内容“仁”,在《论语》中一共出现110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仁的重视,但在另一方面孔子又“罕言利与命与仁。”且不轻许人以仁,并认为自己不具备仁的资格,仅以君子居。下面我们就以孔子弟子问仁及孔子理解的仁等几个方面来理解《论语》中“仁”的思想,以便能进一步佐证孔子的“以仁释德”思想。 第一,孔子心目中的仁。孔子及弟子关于仁的问答论述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仁的含义。孔子心目中的仁的含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仁简单的说就是爱人,如樊迟问仁。孔子则直言“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孔子的回答是慎语,勿多言,这些回答只是具体而简单的含义。而具有广义的则是对颜渊、仲公和子张问仁的回答分别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缘,在家无怨;恭宽信敏惠等宏观方面的论述。 如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说,如果在政治领导上能奉行这五种德行,便是仁。这里主要是就政治和行政领域而言,孔子理解的仁政主要着眼在执政者德行,而不及于政策措施。同时也表达出,仁可以散化为一组更具体的德目,反过来说,一些更具体的德行共同构成了仁的体现。从而,仁既代表了诸多德行的统一性,又是诸德行的总和,可以是整个德行的代表。后世儒学认为仁不仅是所有德行中最重要的德,而且是几个主德之首,更是能够代表各种德性的唯一德性。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里的回答当然可以被认为与问者的特定状况有关,同时,与子张问仁孔子答恭、宽、信、敏、惠,也是类似的,盖仁是全德,故可以散见几个不同的其他德行。这些对仁的抽象广义解释在本章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第二,理想之仁。在孔子的心目中仁无疑居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体验和实践仁的主体依然是人,可以说通过仁的体验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一个“道德的自我”。同时仁在实践的过程中,是一个渐进的历程,任何人在一个时间和一个阶段也不能完美的实现它,所以孔子也不以仁人自居,也不轻许人以仁,有人说:“雍也仁而不佞。”孔子的答复是,“不知其仁(意即雍不为仁),焉用佞”。又答复孟武伯说,子路、冉有、公西华,都“不知其仁”。孔子对所有学生,仅仅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这也未必是说颜渊是仁人。对于令尹子文和陈文子,说他们“忠”或“清”,却不同意他们是仁。 那么在孔子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仁人呢。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中孔子及与弟子关于子产、管仲的平价,来简要分析一下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之仁。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产之惠。从上述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子产具有“恭、敬、惠、义”为特征的君子之德,但孔子只称之为惠人即宽厚慈惠之人。众所周知,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其主要政绩为“论政宽猛、子产告范、不毁乡校、铸刑于鼎”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并使郑国民众在强国林立之间平安生存数十年,并以此成为孔子最尊敬的人之一。以至于在其去世之时,孔子泣而流泪称之为“古之遗爱矣”,而并没有许之于仁。分析其原因:一是子产施政宽猛(刑)相济,而不是孔子提倡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二是子产施政益民的范围只是郑国一国之众,而非孔子的天下苍生;三是子产铸刑鼎治国政,而不是孔子所提倡德礼相结合的以德治天下。 管仲之仁。从上述第二、三、四段材料看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说管仲不俭,不知礼,却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由这点来看,孔子认为管仲纵是“有反坫”“有三归”等诸多“不礼”的行为,孔子却称其仁。原因有三:一是有德政之举,辅助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符合孔子“远人不服,修文德使来之”的政治理念;二是有德治之功,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匡扶周室,使天下有一个较长期的(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安定局面,这是大有益于大众的事,而这就是仁德。由此可见,按照孔子的观点,谁能够使天下安定,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并使之安居乐业,就可以许他为仁。从上述最后一段材料子贡与孔子的问答可以看出孔子最终评价仁人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宏伟政治理想目标。由此可见孔子心目中理想“仁”的重要标准,不但要有德政之举,而且还要有德治之功。 (三)求仁之举 仅就仁的概念含义而言,孔子对仁的广义解释包含着求仁的方法,首先是“克己复礼为仁,”并进一步指出“为仁由己”不由人,具体方法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本文认为其含义还应有“非礼勿思”,这符合孔子“仁由己”即主张内在约束的思想特点,在这一层含义中,孔子强调了礼的重要行,同时主张外在的规范“礼”与内在的约束“克己”相结合以实现“天下归仁”目标。其次是以礼待人,仁心爱人。如仲公问仁,孔子的回答也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强调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并且要在行动上给予充分重视,如“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其次是真心爱人,替他人着想,做到“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后是对待他人无论是外在于行,还是内在于心,都要表里如一,真正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三、以德为本 仁被朱熹阐述为德的具体表现,在某些情况下,仁表现为“德之一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仁则表现为德的全部。因此,我们可认为朱熹将仁界定为一个经验性的道德本体,通俗地讲,就是诸多道德品质的本原,那么,以“爱人”为基本内涵的仁自然也是以德为本原了,下面以文献为例,进行分析:“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仁,则心德之全而人道之备也”; 尹氏曰:“成德以仁为先。”上面材料旨在说明想要拥有德,就必须按照仁的准则行事,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其德”。 也就是说,在这里,朱熹认为仁是以德为目的的,在现实中实践仁, 实际上是间接地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使自己的道德趋于完善。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仁、礼、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礼只是仁的体现与落实,没有礼,仁就无所依托此,在“齐之以礼”的同时,还要“道之以德”,把德与礼或说是仁与礼紧密结合起来。在孔子这里,仁既是德,德既是仁,“仁德”作为一种系统的道德思想体系,却是孔子首先提出的。把德和礼联系起来,把道之以德与齐之以礼统一起来的德治思想,也是孔子首先提出的。虽然仁和礼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但从思想的发展来看,孔子在思想史上做出的新贡献是他的德治思想和仁的思想。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虽然齐之以礼是孔子的目标,而孔子所最关心和讲得最多的,却是道之以德。” 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德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包容性,并且很难理解把握,这才促使仁、礼的思想的产生,因为只有两个概念,才能更好的从内心和外在两个方面,对德进行完美的诠释。相对于德来讲,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仁是德的内心道德情感,礼是外在行为规范;仁是德的基础、灵魂,礼是德的体现、落实。有了仁,德才有人性内心的约束和最终归属,那就是一心向善;有了礼,德就可以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就有了可以实际检验的德具体标准。仁、礼不只是使德从内心到外在得到落实,它们反过来也起着培养着德的作用;通过仁、礼的内外两方面规范和约束,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因此,从周公以礼释德思想的产生,到孔子以仁释德思想的建立,并通过孔子对礼之思想的发展和超越,才从内心和外在两个方面对德之思想的真实内容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阐释。至于中庸思想,孔子曾说过“中庸之德为至德矣”,本文认为只是德之思想得以完美体现的准则和尺度。至此孔子的“以仁释德”的思想体系已完全确立了起来,其主要内容就是仁礼相结合,中庸为准则,以德为根本。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 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5] 钱逊.先秦儒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6]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 北京:三联书店,2008. [7]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册[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8] 王博著.汤一介,杨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先秦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 Fingarette Herbert:Confucius:The Secular as Sacred,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2.

红与黑的论文参考文献

是穿红色军服的士兵,这是拿破仑的军队,也是代表着一些新鲜的东西的,象征着一个好的发展。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雷纳尔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领我啃完这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从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把一个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水平.小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我从中了解到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辩证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全书最耀眼也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写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抱负时只有两种选择:退避或是反抗.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决定实现人生理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这样,于连悲剧性的结局除了昭示"个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对当今社会更实际的意义. 写至此,不得不引到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爱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爱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爱情方式迥然不同,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现自己的爱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己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爱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爱情.书中两段悲剧爱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爱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当我将落笔时,发现用意识写出感想的时间已可与用精神阅读原著的时间相比较了.我兴奋于自己得到反抗平庸的启示,感动于那些尽管扭曲而依然壮烈的爱情片段.当有人提及《红与黑》,我可以自豪地在回答"我读过"后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过"。

首先《红与黑》并非雨果的代表作,而是司汤达的。一般认为,“红”象征拿破仑时代 ,“黑”象征封建黑暗统治;“红”象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热血与生命 ,“黑”象征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黑暗与阴谋。而主人公于连就生活在“红”与“黑”交接的时代。

法国司汤达著。中译本由罗玉君据巴黎费尔南·罗歇出版社1929年版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新1版。《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写于1828—1829年,1830年出版。

小说的副标题为《1830年纪事》,司汤达通过描写小资产阶级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的过程和性格发展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1815—1830年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生活。

小说故事发生在复辟时期法郎士-孔德省的维立叶尔城。木匠的儿子于连常以出身微贱为耻,在少时所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决心靠个人的才能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随西朗神父学拉丁文,一部《圣经》能倒背如流,因此当上了市长德·瑞那的家庭教师。于连不久与德·瑞那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事情败露被迫离开。进省城贝尚松神学院后,于连卷入了教会内部的宗派斗争,最后投身于极端保皇党人木尔侯爵门下。于连因出身低微,屡遭歧视。在受到木尔赏识后,甘心成为保皇党政治阴谋的忠实工具。侯爵小姐玛特尔坚持要与于连结婚,侯爵无奈,准备改变他的出身。正当于连踌躇满志的时候,在教会特务的一手策划下,德·瑞那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的美梦毁于一旦。绝望之下,于连开枪打伤了德·瑞那夫人,最后被判处死刑。

小说通过于连在与自己的阶级利益完全相反的历史逆流中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最终走向毁灭的经历,广阔地表现了波旁王朝后期从外省到巴黎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司汤达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成功地塑造了于连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对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王余光 徐雁 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340-1341页.

《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之宗教批判 ——兼论作者的世界观《红与黑》一书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伟大的开篇之作,他集中力量主要批判了封建总趋势没落和暂时复辟时期的政治和宗教现实。1789年到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对教会势力一场沉重的打击,但是这种打击是随着统治阶层的态度而不断变化的。1789年8月4日,革命党废除了主要的封建制度,同时也就废除了教会的一大经济来源,即取消了十一税。接着没收了教会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变卖它们,补充国库。革命派还对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做出了试图防止日后反抗新政权的重大规定,即有关僧侣的非宗教体制条例,使神职人员在政府和教会之间作出两者必居其一的决定。几经波折, 到1794年5月7日,议会根据罗伯斯庇尔的建议,通过了建立崇拜“最高实体”的决议,其中第一条称法国人民承认最高实体和灵魂不灭。 但到了拿破仑时代天主教教会的命运就同拿破仑的活动及其妄图主宰世界的欲望紧密相连了。拿破仑为笼络天主教会实力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在占领意大利之后,于1801年同罗马教廷缔结条约。但条约于1809年就遭撕毁,拿破仑称教皇的领地使法兰西帝国的一部分。同时,罗马教皇当即颁布敕令,把拿破仑及其反教会的支持者开除教籍,而拿破仑也下令将教皇押解法国。拿破仑垮台后,教皇庇护七世才返回罗马,作为国际教会势力的罗马教廷的历史才得以继续下去。此后的十五年,是波旁王朝在神圣同盟支持下在法国复辟的十五年。这十五年里,也是罗马教廷在经过拿破仑的洗劫之后进行恢复和巩固的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神圣同盟竭尽全力帮助天主教会,首先重建教皇国,紧接着为其建立显如中世纪的崇高的地位。被拿破仑摧毁了的那些反动制度有重新建立起来,而且还建立起新的修士网体系等制度。但是无论如何,此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鞭长莫及,支配力已经大大削弱了。作品中,为了组织起一只镇压资产阶级起义的队伍,教会和封建政权联合起来,甚至采用勾结远在三千里的地方的罗马教廷的手段,控制神甫、五万教士,进而控制士兵(一般百姓)。而罗马教廷也显然非常乐意去做虽然违背宗教道德的在宗教领袖指定的日子里,可以都经同样的话的事,因为法国人首先愿意说一切都应归于教士所有这样的话。贵族们还特派于连到英国向某要人口传密信,无非是以国家的林产和人民的自由为代价,换取无爱国刽子手和贵族的封建利益。所有这一切,没有别的原因,唯有利益,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我们说,宗教和政治从来就是同源异流,紧密联系的,都源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把人余人之间关系的结果(政治)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虚幻反映(宗教),归结余人于自然之间关系的结果(经济)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真实反映(经济)。宗教和政治的紧密关联性在小说中虽未表现出政教合一的高级形态,但事实是,大到整个罗马教廷,小到教士个人如卡斯塔奈德神甫之流,都在为政治上的地位和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奋斗。宗教和政治相互利用。可以说,宗教是政治和法律,而非哲学,艺术和伦理。因为他既是观念性的,又是体制性的;既可以作为西向理论控制民众,又可以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去统辖民众。这便注定了它与政治关系更紧密,更容易为社会斗争各方所利用。宗教有时哲学、艺术和伦理,有不是政治和法律,因为宗教具有一种超脱的外表,比如贝尚松神学院走廊墙上的字句:“六十年的苦修,比起永世的身安心乐或地狱里的刀山火海,那算得什么?”宗教企图宣讲这样的思想来势民众放弃目前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利益,并用以掩盖自己的世俗意图。卡斯塔奈德神甫每一句当众讲出的话都是对天主教教义和天主教宗教道德的解释,而他的每一个背后作出来的动作都是阴谋家职业精神的体现。这个神甫的形象是教民眼里的牧师,使政治家受理的刽子手。当然,教徒中的个别形象与政治中的个别角色却始终没有放弃过斗争,甚至矛盾甚深,如弗利赖神甫与拉穆尔侯爵。但是这种矛盾只是有权有势的集团或个人为取得更多的权势而作的斗争,是狗咬狗的斗争。这种矛盾始终没有上升至主要矛盾,而且当有了第三方(国家或民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损失的补偿时,他们之间所谓的矛盾也就不了了之了。教会中达神甫之间的斗争是壮烈的,声势号大的。相比之下,教会中小教士一面听这信徒的倾诉,一面也受着主教的颐指气使。而在神职人员或准神职人员之中,神学院的那些小学士的命运则是最悲哀的。神学院,在于连“望见大门上的镀金铁十字架”时,就认为是“人间地狱”了。神学院的大门只乐意为金钱敞开。于连的朋友傅凯第一次见到于连时说:“两枚锃亮的五法郎银币教我明白,自己真是蠢货,没在第一次来就摸出来。”而那些农家子弟学士来神学院也并不是为了研习教义、教规、教理,而是好像在学习和实践着某种潜规则:在眉山的宗教道德的外表下追求丑恶的世俗利益。“他们呕心沥血,弄到几乎病倒”,学问上却无所进步;他们可以说出“卡斯塔奈德神甫把彼拉先生当地人对待”这样的话,也可以从“从他们死气沉沉的眼里,饭前只看到期待饱吃一顿的生理需求,饭后之看到口腹之欲满足后的生理快感”。“神学院里每份每秒都得饰行欺世。”任何一个学时都不能破坏这种潜规则。于连破坏了,他被人猜忌,被人告密,也只有懂得并履行这种潜规则才能生存。作者对于这些农家子弟学士应没有什么蔑视和歧视,但是对他们所履行的这种潜规则则既是同情的,有时批判的。一方面,教会和教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相对来讲是相当高的,但同时教士发迹的机遇却是极有限的,这就迫使他们在积极追求“理想”的同时又不能有所暴露,这样就形成了他们呆里耍奸的表现形象。但是,这种表现形象的根本原因却在与宗教教会的稳步发展需要被欺又能欺别人的人。所以可以说,学士们既已是悲剧的演员,有梦想这座悲剧的导演。但是,作者显然是批判的,在批判他们的言行中就包含这对潜规则的批判,他批判“长时间的苦修仪规”,批判“食用带壳煮的溏心蛋吃法”,批判聪明的夏泽尔“总不忘说两句糊涂话,被发落到第五十名”。在《红与黑》中,有两位神甫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深刻的印象:彼拉神甫和贝尚松大主教。他们都是聪明善良的人,所不同的是前者严厉,而后者更“可爱”。彼拉神甫自从与于连在神学院相识之后,就一直没有停止帮助过他,事业上的和情感上的。在神学院时,处处关照,对于陷害于连的那封信并没有深加追究;临走将于连隆重推荐给后来改变他人生的拉穆尔侯爵,有不厌其烦地提醒其在拉穆尔府的为人处世,还帮他联系了个神学院继续学习。可以说彼拉神甫是于连的严父,有是于连的慈父。在事发之前,他防微杜渐,严格要求于连的言行举止;一旦于连落难,彼拉神甫深深引咎自责,顾不得老命而为之奔走。而于连也是彼拉神甫忠实的儿子和朋友。事发之后,于连想到的第一个人正是彼拉神甫。至于这个贝尚松大主教,他“是个可爱的老人,生来就该住在京城巴黎,现在来贝尚松,简直是流放”;他又是“慈祥的”,“是个很有才情的人,虽长年迁徙,饱经忧患,却并不消沉”;他“与神学识(于连)讨论起贺拉斯有没有钱”,“但他的记性时而有点偷懒”;他在把羽翎花球搁在华盖顶上,“弄得胆战心惊,生怕手下哪个人会丢了性命”;他“爱看大家吃的高高兴兴,津津有味”;他“礼贤下士的态度,尤使于连受宠若惊。想不到温文尔雅如许,与平时那种天然的独尊之概,竟相得无间”。在这里,作者没有否定大主教的一个字。相反,全文的直接叙述和字里行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倾注了作者的无限敬重和爱戴之情。在作者心目中,这样的神职人员是完美的,人格上更是完整的。他们不仅心灵中有一个“最高实体”,而且处处表现出友爱和救人危厄的精神,他们既是神圣而严肃的,又是可接近甚至可爱的。可以说,作者并没有彻底否定宗教的每一个方面,而是在试图寻找一个宗教道德与人道主义道德的和谐的紧密的契合点,这便是作者的宗教观。但是,我们认为宗教道德和人道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宗教道德寻找着一种和谐的人神关系;这个关系的产生和维持下去实质上要求人对神盲目的信仰,绝对的敬畏和单方面的服从;要求神在支配和操纵人类命运方面的主宰作用,要求人神关系的实质是主奴关系、君民关系。当以宗教道德“审时度势”时,人的独立地位便不复存在了。而人道主义道德旨在规定人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要求人要爱人类,爱他人,爱社会,爱集体,要求对人的肯定而对神的否定,人于人之间互爱关系才是至高无上的。当然,根本上的对立并不完全意味着随时随处都对立。当在人之爱神的前提时,人道主义的道德便得以体现;否则的话,人之爱人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个神甫形象的塑造来阐释自己的宗教观。但是,我们认为,在宗教道德沦丧的大背景下,提倡这样的宗教观只会是徒劳。这实在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宗教观理论下,产生的片面和不彻底。唯愿没有苛求前人之意。

有关仁的论文带参考文献

仲尼创儒学,立仁道。《论语》以“仁”始一。且问:何为仁?

儒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以此度之,“仁”可分为民、持家、忠国。

且谈为民。“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虽此为政客博弈之道,却不容忽视“民”字。东坡晚年贬谪海南。海南在当时却为蛮夷之地,生产落后,教育废弛。东坡开设私塾,兴办教育,教导人民耕织渔猎,兴盛农业。此多贡献,乡里所敬。

民,国之根本,文化之根本。

再论持家。家中父母为大,故孝至关重要。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寸草报春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古二十四孝,只堪愚孝,抛却不论。今有陈斌强背母上班。那根布带,凝聚的是二十年的养育之恩,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一根布带,缀连了母子血脉,古今文化,历久弥新!

孝,持家之道,仁之道。

其次忠国。屈子《离骚》,岳元帅《满江红》,韩愈《佛骨表》,文天祥《正气歌》,忠国表赤心。辞赋诗词。若繁星,不胜数。汉讨匈奴,卫青李广霍去病,百战黄沙穿金甲。纵古来征战几人还,亦要带吴钩,收关山。寸田碧血染,青天史为鉴。

国,民之所依,家之所安。

金庸有“侠”字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仁无大小。仁者为民,为家,为天下。

今有说:仁者无敌。此言,切之。仁者为民,则有民为友;仁者为家,则有家为盾;仁者为国,则有国庇佑。何来敌?

【摘 要】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学术界观点不一,颇有争议,但总体来说趋向于“仁学核心说”,但也有学者认为“关于孔子的思想核心争议,多是来自观察的角度不同”。文章正是立足于这一点,结合学术界关于孔子核心说的观点论述,对《论语》中的仁、德思想内容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以便进一步分析理解孔子的主体思想内容。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6083308.htm【关键词】孔子;仁、德;思想 要准确把握和理解《论语》中的“仁、德”思想,必须明确“仁、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要讨论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楚孔子的思想核心内容。再将其思想核心与孔子的德之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对《论语》中孔子的“以仁释德”思想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一、核心之论 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历来学术界观点不一,众说纷纭,现就目前学术界关于孔子思想核心内容学说观点进行简要梳理总结,以便能恰当理解论证孔子的“以仁释德”思想。目前,学术界关于孔子思想核心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仁”是核心说。目前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是主流,而且代表多为名家大家,如冯友兰先生认为:故直尚有行不通处,而仁则无行不通处。故仁为孔子“一贯”之道,中心之学说。故《论语》中亦常以仁为人之全德之代名词。唯仁亦为全德之名,故孔子常以统摄众德。此外,冯友兰先生还认为:仁可包括孝、忠、智、礼、信等德目的含义。持此观点的还有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匡亚明(《孔子评传》)、劳斯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卷)等著名学者。 二是“礼”是核心说。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仁”只不过是解释礼、恢复礼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如李泽厚先生认为:孔子讲仁是为了释礼,与维护礼直接相关。礼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要求维护和恢复这种体系是仁的根本目标,故提出孔子“以仁释礼”的观点。美国著名学者Fingarette Herbert的观点更为明确:孔子思想外在的礼仪是中心,不是内在的个体心理(仁),此外还有著名学者蔡尚思也持此种观点。 三是多核心说。认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仁礼”、“仁义”、“仁义礼”等复合或多个概念搭配组成。还有学者认为,孔子思想的包容性与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心学说来概括。学术界关于什么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一直存在着争议,这种争议很大程度上来自观察的角度不同。 二、以仁释德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孔子伦理概念群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要明确“仁”与“德”之间关系,首先要对《论语》中“仁”的含义、内容及地位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仁的含义 关于仁的内涵解释是多方面,古今中外学者对此解释可以说众说纷纭,但大都是以德释仁的方法,对仁进行分析阐述,现就朱熹等为例,以人物时间顺序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一是朱熹以德释仁。在《论语集注》中,朱熹常常使用“以德释仁”的方式将德与仁联系起来阐述。朱熹通过“以德释仁”的方式表达了对仁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德的内涵得以进一步明晰和深化。朱熹首先阐述了德与仁的关系: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仁者,本心之全德。二是晚清通儒陈澧认为:“仁”有三义,一曰爱;二曰心德;三曰淳恳。由此可以看出前两点是根据朱子“爱之理,心之德”的分解而来。三是杨慧杰先生认为,仁有七义:德之总称;一德之名;抉择;自我实现;功能;功夫;仁者。这是杨慧杰先生在“爱与心德”解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七种解释。四是谢无量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论述孔子之“仁说”时,论述了孔子仁智勇三大德,同时对这三德的关系也做了说明,并认为:“仁可以兼智勇,智勇不能兼仁,故仁为全德之名也。”他进而认为:“仁者实为天理之至纯,可以总括人心之全德者。五是冯友兰先生认为“仁”为全德之名,统摄众德,包含孝、礼、忠、信、直等德目的含义。六是劳斯光先生认为“仁”观念是孔子学说之中心,亦是其思想主脉之终点,“仁”为视人如己,净除私累之境界,并认为“仁、义、礼”构成孔子基本理论,并认为仁能统摄义、礼。再联系朱熹将仁解释为“爱之理,心之德”,杨伯峻在解释《论语》中109个仁时将105个都解释为“仁德”,都可谓以德释仁的典型。 综合上述七家学者对仁的含义解释可归纳为:爱;心德;一德之名;仁德;德之总称;全德;自我实现;功能;功夫;仁者等十一种解释,以德释仁者居七(爱、仁者也为德目之一),且上述学者都强调”仁”为孔子的思想核心,由此可以见得仁是和德密不可分的。对于个人的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尤其是仁。它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在《论语》里,孔子用“仁”这个字时,有时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所有人的德性,这便是“仁人”一词的含义,这种场合下“仁”是品德完美。由此可见“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因为从上述各家观点的论述很容易看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勇、清、直、道、和乃至中庸等概念都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论述重点,但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来讲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和根本目标,那就是德。 因此,本文认为孔子无论是“以礼释仁”还是“以仁释礼”、以及对仁的各种阐释和发挥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德、普及德,借以实现德治的大同理想社会。仁的思想即便是孔子儒学的最高境界或思想核心,但其内容任然是由众德组成,其根本目的还是实现德,实践德。这正是孔子思想中“以仁释德”的最明显例证。 (二)仁的内容 作为孔子的重要思想内容“仁”,在《论语》中一共出现110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仁的重视,但在另一方面孔子又“罕言利与命与仁。”且不轻许人以仁,并认为自己不具备仁的资格,仅以君子居。下面我们就以孔子弟子问仁及孔子理解的仁等几个方面来理解《论语》中“仁”的思想,以便能进一步佐证孔子的“以仁释德”思想。 第一,孔子心目中的仁。孔子及弟子关于仁的问答论述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仁的含义。孔子心目中的仁的含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仁简单的说就是爱人,如樊迟问仁。孔子则直言“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孔子的回答是慎语,勿多言,这些回答只是具体而简单的含义。而具有广义的则是对颜渊、仲公和子张问仁的回答分别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缘,在家无怨;恭宽信敏惠等宏观方面的论述。 如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说,如果在政治领导上能奉行这五种德行,便是仁。这里主要是就政治和行政领域而言,孔子理解的仁政主要着眼在执政者德行,而不及于政策措施。同时也表达出,仁可以散化为一组更具体的德目,反过来说,一些更具体的德行共同构成了仁的体现。从而,仁既代表了诸多德行的统一性,又是诸德行的总和,可以是整个德行的代表。后世儒学认为仁不仅是所有德行中最重要的德,而且是几个主德之首,更是能够代表各种德性的唯一德性。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里的回答当然可以被认为与问者的特定状况有关,同时,与子张问仁孔子答恭、宽、信、敏、惠,也是类似的,盖仁是全德,故可以散见几个不同的其他德行。这些对仁的抽象广义解释在本章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第二,理想之仁。在孔子的心目中仁无疑居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体验和实践仁的主体依然是人,可以说通过仁的体验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一个“道德的自我”。同时仁在实践的过程中,是一个渐进的历程,任何人在一个时间和一个阶段也不能完美的实现它,所以孔子也不以仁人自居,也不轻许人以仁,有人说:“雍也仁而不佞。”孔子的答复是,“不知其仁(意即雍不为仁),焉用佞”。又答复孟武伯说,子路、冉有、公西华,都“不知其仁”。孔子对所有学生,仅仅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这也未必是说颜渊是仁人。对于令尹子文和陈文子,说他们“忠”或“清”,却不同意他们是仁。 那么在孔子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仁人呢。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中孔子及与弟子关于子产、管仲的平价,来简要分析一下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之仁。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产之惠。从上述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子产具有“恭、敬、惠、义”为特征的君子之德,但孔子只称之为惠人即宽厚慈惠之人。众所周知,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其主要政绩为“论政宽猛、子产告范、不毁乡校、铸刑于鼎”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并使郑国民众在强国林立之间平安生存数十年,并以此成为孔子最尊敬的人之一。以至于在其去世之时,孔子泣而流泪称之为“古之遗爱矣”,而并没有许之于仁。分析其原因:一是子产施政宽猛(刑)相济,而不是孔子提倡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二是子产施政益民的范围只是郑国一国之众,而非孔子的天下苍生;三是子产铸刑鼎治国政,而不是孔子所提倡德礼相结合的以德治天下。 管仲之仁。从上述第二、三、四段材料看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说管仲不俭,不知礼,却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由这点来看,孔子认为管仲纵是“有反坫”“有三归”等诸多“不礼”的行为,孔子却称其仁。原因有三:一是有德政之举,辅助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符合孔子“远人不服,修文德使来之”的政治理念;二是有德治之功,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匡扶周室,使天下有一个较长期的(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安定局面,这是大有益于大众的事,而这就是仁德。由此可见,按照孔子的观点,谁能够使天下安定,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并使之安居乐业,就可以许他为仁。从上述最后一段材料子贡与孔子的问答可以看出孔子最终评价仁人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宏伟政治理想目标。由此可见孔子心目中理想“仁”的重要标准,不但要有德政之举,而且还要有德治之功。 (三)求仁之举 仅就仁的概念含义而言,孔子对仁的广义解释包含着求仁的方法,首先是“克己复礼为仁,”并进一步指出“为仁由己”不由人,具体方法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本文认为其含义还应有“非礼勿思”,这符合孔子“仁由己”即主张内在约束的思想特点,在这一层含义中,孔子强调了礼的重要行,同时主张外在的规范“礼”与内在的约束“克己”相结合以实现“天下归仁”目标。其次是以礼待人,仁心爱人。如仲公问仁,孔子的回答也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强调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并且要在行动上给予充分重视,如“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其次是真心爱人,替他人着想,做到“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后是对待他人无论是外在于行,还是内在于心,都要表里如一,真正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三、以德为本 仁被朱熹阐述为德的具体表现,在某些情况下,仁表现为“德之一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仁则表现为德的全部。因此,我们可认为朱熹将仁界定为一个经验性的道德本体,通俗地讲,就是诸多道德品质的本原,那么,以“爱人”为基本内涵的仁自然也是以德为本原了,下面以文献为例,进行分析:“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仁,则心德之全而人道之备也”; 尹氏曰:“成德以仁为先。”上面材料旨在说明想要拥有德,就必须按照仁的准则行事,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其德”。 也就是说,在这里,朱熹认为仁是以德为目的的,在现实中实践仁, 实际上是间接地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使自己的道德趋于完善。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仁、礼、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礼只是仁的体现与落实,没有礼,仁就无所依托此,在“齐之以礼”的同时,还要“道之以德”,把德与礼或说是仁与礼紧密结合起来。在孔子这里,仁既是德,德既是仁,“仁德”作为一种系统的道德思想体系,却是孔子首先提出的。把德和礼联系起来,把道之以德与齐之以礼统一起来的德治思想,也是孔子首先提出的。虽然仁和礼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但从思想的发展来看,孔子在思想史上做出的新贡献是他的德治思想和仁的思想。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虽然齐之以礼是孔子的目标,而孔子所最关心和讲得最多的,却是道之以德。” 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德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包容性,并且很难理解把握,这才促使仁、礼的思想的产生,因为只有两个概念,才能更好的从内心和外在两个方面,对德进行完美的诠释。相对于德来讲,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仁是德的内心道德情感,礼是外在行为规范;仁是德的基础、灵魂,礼是德的体现、落实。有了仁,德才有人性内心的约束和最终归属,那就是一心向善;有了礼,德就可以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就有了可以实际检验的德具体标准。仁、礼不只是使德从内心到外在得到落实,它们反过来也起着培养着德的作用;通过仁、礼的内外两方面规范和约束,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因此,从周公以礼释德思想的产生,到孔子以仁释德思想的建立,并通过孔子对礼之思想的发展和超越,才从内心和外在两个方面对德之思想的真实内容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阐释。至于中庸思想,孔子曾说过“中庸之德为至德矣”,本文认为只是德之思想得以完美体现的准则和尺度。至此孔子的“以仁释德”的思想体系已完全确立了起来,其主要内容就是仁礼相结合,中庸为准则,以德为根本。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 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5] 钱逊.先秦儒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6]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 北京:三联书店,2008. [7]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册[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8] 王博著.汤一介,杨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先秦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 Fingarette Herbert:Confucius:The Secular as Sacred,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2.

与红玫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玫瑰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玫瑰与粮食蔬菜间作种植研究 摘要玫瑰与蔬菜、粮食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表明,玫瑰花与粮食蔬菜间作经济效益是单植玫瑰的1.5~6.0倍,从地力、空间和时间3个方面分析了间作成功的机理;筛选出的7种优良模式,可在不同的条件下推广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玫瑰;粮食;蔬菜;间作;效益 中图分类号S685.12;S3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19-01 StudyonIntercropstheGrainandVegetableintheField oftheRose WANG Gui-fang 1GUO Yong-lai 2ZHANG Jing-ju 2 (1 Pingyin Meteorology Bureau in Shandong Province,Pingyin Shandong 250400; 2 Pingyin Rose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The experiment about intercrop the vegetable and grain in the field of the rose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was 1.5~6.0 times as planting the rose only,mechanism of the successful intercrop was analyzed from the land productivity,space and time.The seven kinds of good modes which had been chosen could be applied to production. Key wordsrose;grain;vegetable;intercrop;benif 玫瑰是重要的香料植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酿造玫瑰酒、腌制玫瑰酱、提取玫瑰油,玫瑰花蕾入药、作茶饮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玫瑰又具有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的特点,因此玫瑰的种植面积愈来愈大。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效益,笔者在总结群众多年玫瑰间作[1-2]种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14种种植模式的对比研究,筛选出了7种优良间作模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甘蓝品种为中甘1号;西红柿品种为强丰;马铃薯品种为泰山1号;白菜品种为丰抗70;西瓜品种为郑杂5号;水萝卜品种为鲁萝卜4号;油菜品种为胜利;小麦品种为鲁麦13号或陕7859;大豆品种为鲁豆7号;甘薯品种为徐薯18号;玉米品种为鲁玉3号;谷子品种为鲁谷7号;花生品种为海花1号;大葱为章丘大葱;大蒜为苍山大蒜。供试玫瑰为五年生嫁接重瓣红玫瑰(Rosa rugosa cv. Plena)。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平阴县玫瑰镇附近,为低山丘陵台地,土层深厚,具水浇条件。土壤为碳酸盐褐土,含有机质0.9%、全氮0.07%、全磷0.11%、碱解氮36.5 mg/kg、速效磷7.7 mg/kg、速效钾74 mg/kg。玫瑰密度1.0 m×2.5 m,冠幅1.2 m,株高1.5 m,南北向栽植。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14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333 m2,2次重复。在玫瑰行两侧各留60 cm作为营养保护带,中间1.3 m做畦进行间作处理,施肥、浇水、病虫防治等管理按常规进行。 1.3.1玫瑰与蔬菜的种植模式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玫瑰间作甘蓝、西红柿(S1),1月下旬进行温炕育苗,2月下旬将小苗移入阳畦内进行二级育苗,3月中旬带土移栽入玫瑰行内;每畦栽3行,株距40 cm,栽后搭上塑料小拱棚,4月中旬撤棚;5月下旬甘蓝收获后,按每畦2行栽植西红柿,株距30 cm。玫瑰间作马铃薯、大葱、大白菜(S2),选用脱毒马铃薯,于2月中旬用10 μg/mL的赤霉素浸种30 min后,放置室内晾干,沙培催芽,3月上旬按每畦2垄点种,株距30 cm;6月中旬收完马铃薯后,在2垄中间挖沟,按5 cm的株距栽植1行大葱;9月上旬,在大葱两侧按50 cm的株距各栽植1行大白菜。玫瑰间作西瓜、水萝卜(S3),3月中旬按40 cm的株距点种1行西瓜,点种后覆盖塑料薄膜;7月中旬按20 cm的株距点种2行水萝卜。玫瑰间作油菜、芥菜(S4),10月上旬按40 cm的行距每畦播种2行油菜,翌年7月下旬按20 cm×50 cm的株行距点种2行芥菜。 1.3.2玫瑰与粮食的种植模式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玫瑰间作小麦、大豆(L1),于10月上旬按20 cm的行距每畦播种6行小麦;于6月中旬按30 cm的行距播种4行大豆。玫瑰间作小麦、夏甘薯(L2),小麦种植同前;小麦收获后相距70 cm整2趟甘薯垄,按25 cm的株距进行栽植。玫瑰间作小麦、夏玉米(L3),小麦种植同前;5月中旬在小麦中间按40 cm×40 cm的株行距串种玉米。玫瑰间作春甘薯(L4),4月中旬,按30 cm×70 cm的株行距每畦栽植2行甘薯。玫瑰间作小麦、晚谷(L5),小麦种植同前;小麦收割后灭茬整地,按行距30 cm每畦播种4行谷子。玫瑰间作春花生(L6),4月下旬按20 cm×30 cm的株行距,每畦点种4行花生。 1.3.3玫瑰与粮食蔬菜的种植模式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玫瑰间作小麦、大葱(LS1),小麦品种选陕7859,10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按7 cm×60 cm的株行距,每畦沟植2行大葱。玫瑰间作小麦、水萝卜(LS2),小麦种植同前;7月中旬按20 cm×60 cm的株行距,起垄点种水萝卜。玫瑰间作大豆、菠菜(LS3),4月中旬按30 cm的行距播种4行大豆,大豆收获后于10月上旬整畦,撒种菠菜。玫瑰间作大豆、大蒜(LS4),大豆种植同前;寒露前种植大蒜,密度12 cm×30 cm。 玫瑰行间不进行任何间作作对照(CK),其他管理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1生长情况 各种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均表现良好。西红柿坐果率高,(下转第125页) (上接第119页) 果形好;大葱生长旺盛,葱白比例高;马铃薯一级薯块率达到70%。小麦和谷子茎秆粗壮,颗粒饱满,无倒伏现象,这是因为玫瑰为其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花生和大豆植株长势虽好,但结果情况不如一般大田,靠近玫瑰的边行结果明显减少,饱满果率也显著降低。这是因为花生和大豆系喜光植物,玫瑰遮荫使其光合产物积累减少,玫瑰植株较高,阻碍了空气流通,也有一定影响。玉米长势健壮,结果情况好于大田,但由于其植株较高,对玫瑰遮荫较多,影响玫瑰生长较大。甘薯较一般大田差别不大,但其旺盛生长期易攀附玫瑰,影响玫瑰生长。 2.2经济效益 从表1可以看出,14种处理的经济效益较CK均明显增加,处理间差异也十分显著,效益高者是CK的6.0倍,效益最低者也为CK的1.5倍。从3种种植模式看,以间作蔬菜效益最高,间作粮食作物效益最低。但是,间作蔬菜工作量大、用工多、肥水条件要求高,同时还要求一定的技术条件;相比之下,间作粮食作物省工省力、肥水及技术条件要求均较低;粮食和蔬菜混合间作,其效益等各方面均介于二者之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机理分析 玫瑰间作成功的机理有以下3方面:一是合理分配地力。在距玫瑰根颈60 cm处,调查了3株嫁接玫瑰垂直剖面的根系的数量,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嫁接玫瑰根系分布深广而且比较集中,距根颈60 cm处,75%的根系分布在20 cm土层以下,而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根系则绝大部分分布在20 cm土层以上,这就避免了玫瑰与间作物互相争水争肥的矛盾。二是合理利用空间。玫瑰属灌木,自然高度在1.8 m左右,冠幅在2.0 m左右,可以通过整形修剪,把玫瑰控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一方面给间作物让出空间,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玫瑰开花部位外移,更便于采花。在间作物的选择上,应选矮秆作物,以减小对玫瑰的影响。玫瑰与间作物还可以相互利用,例如大葱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生长旺盛,葱叶鲜绿,病虫害少。玫瑰遮荫,温度降低,可提前播种水萝卜,提前出售,增加经济效益。玫瑰可作防风墙,使间作物不易倒伏,还可阻挡病虫害的传播。间作物覆盖玫瑰行间,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并可防止杂草滋生。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还可固氮,增加土壤肥力。三是时间分配合理。选择早春的马铃薯、春甘蓝,晚秋的大白菜及冬小麦,其主要生长期正是玫瑰叶面积系数较小的时期,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和光能。 3结论与讨论 在玫瑰与蔬菜的间作模式中,以间作甘蓝、西红柿和间作马铃薯、大葱、大白菜效益最高;玫瑰和粮食的间作模式中,以间作小麦大豆、小麦夏甘薯和小麦晚谷效益较高;玫瑰和粮食蔬菜的间作模式中,以小麦、大葱和小麦、水萝卜效益最好。这7种种植模式可作为优选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玫瑰属天然香料植物,种植效益受市场影响较大,进行间作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3-4],又可以降低种植玫瑰的风险。玫瑰效益好时,可少间作或不间作,充分利用空间使玫瑰立体开花;玫瑰效益差时,可重剪玫瑰,留出较多的空间进行间作。也可采用大行距栽植玫瑰,使间作物占用较大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实现机械化[5-6]。 4参考文献 [1] 余丽莉,庄文彬,董须光.玫瑰茄在漳浦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7(2):27. [2] ROY A R,王五湖.玫瑰茄间作油料和豆类作物的效果[J].热带作物译丛,1991(4):43. [3] 郑润芳,平金岭,刘洪�,等.鹤乡玫瑰栽培及扩繁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6):24. [4] 刘恒德,杜琳辉,排孜来提・托合提,等.和田地区食用玫瑰种植现状调查[J].农村科技,2009(6):119-120. [5] 侯杰.多季玫瑰生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3):40-41. [6] 毕敏.白玫瑰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10(6):51. 看了“玫瑰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玫瑰花的繁殖方法 玫瑰花的栽培方法 2. 水养玫瑰花怎么养 玫瑰花的栽培步骤 3. 小麦的种植方法介绍 4. 关于玫瑰与爱情的短文章 5.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范文

考场作文写作技巧(开头技巧和结尾技巧)中考作文开头技巧集锦“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请看来自中考满分作文的精彩开头:1.落笔入题,总领全篇例1.小时候,对印在连环画、贺卡上那些“挥着翅膀的孩子——天使”爱得痴迷。那纯洁的,绒棉似的白翅膀是一切美好的象征,它装饰着我儿时的梦。(重庆满分文《白翅膀装饰着我的梦……》开头)这篇文章一开头就交代自己喜欢白翅膀,并用“它装饰着我儿时的梦”既照应文题,又领起下文。这种开头能给人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的感觉。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2.序引题记,醒人耳目例2.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重庆满分文《翅膀,落在天上的叶子》题记)这个题记采用比喻的方法来揭示“翅膀”和“叶子”的关系。“翅膀”和“叶子”怎么可以划上等于号呢?这个疑问,犹如一个谜团,一下子勾起阅读者的好奇心,只有当你读完全文才知道这是一篇“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翻版的童话故事,作者用一个落叶代替“丑小鸭”,写他的无悔选择,写他的执著梦想,写他的美好心灵,新颖独到,让人耳目一新。3.写景烘托,渲染心情例3.又是炎夏了,开始有知了叫了。(北京满分文《动力来自那双眸子》开头)这篇文章不落别人窠臼,独辟蹊径,从小处切入,从一双具体可见、可感的“眸子”切入,来写一位数学教师的目光情感的传达,给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所带来的阳光般的温暖和突飞式的进步。此处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既渲染了特定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巧用对比,说明问题例4.早晨8点刚过,一位怒容满面的妈妈就扯着一个个子高高的男孩推开了张教授办公室的门。一进门,妈妈就开始向张教授数落孩子的不是。而那个男孩似乎满不在乎,总是抬着头看天花板,身体还在不停地晃动着。时不时的还回上一句表示反对。(山东莱芜满分文《其实并不是这样》)文章开头大肆渲染母亲眼中孩子的“不好”,可到了教授那里,教授反而轻易地就指出了孩子的“优点”,这样的对比,只能说明一点,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好,是“母亲”的眼光有问题,教育孩子的思想有问题。5.反向立意,别出心裁例5.我是魔鬼,是一个心中住着天使的魔鬼。(山东滨州满分文〈让天使永驻心中〉开头)文章题目是“让天使永驻心中”,可开头就是一句“我是魔鬼”,让人感觉奇怪。再往下,第个段落的开头句都是“我是魔鬼”,一直到最后,细读才会领略到此反向立意的妙处是在突出“安琪儿”。6.角度新颖,情理交融例6.“王蜂一口针,橘子两边分。世间痛恨事,最毒淫妇心。”自从《水浒》一问世,人们便拿此评价其中的人物——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成了人们心目中心狠手毒的“淫妇”、“荡妇”的典型。潘金莲你实在是冤枉啊!(山东莱芜满分文《其实并不是这样》开头)小作者将人们熟悉的《水浒》故事写入作文,读来却不觉重复。此处引用《水浒》开头,巧妙引出议论对象——潘金莲,既显自己的文化底蕴,又能将此与自己的观点形成对比,合情合理。7.句式工整,含蓄蕴藉例7.曾经留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英雄幸福,曾经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幸福;也曾经探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士幸福。但是我毕竟是我,我要去采撷最美丽的幸福,来点缀无悔的青春!于是,我乘上幸福专列,开始了寻找幸福的路程。(山东济宁满分文《乘上幸福的列车》开头)文章开头诗文的引用,使文章的语言古雅流畅而充满诗意,意蕴丰腴而耐人寻味。8.比喻扣题,主旨凸现例8.每个人降临人世时都没有翅膀,惟有读书才能使生命飞翔。(重庆满分文《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开头)这章的思路相当开阔,一般人很少将读书和“翅膀”话题联系在一起,考生一开头以比喻句“每个人降临人世时都没有翅膀,惟有读书才能使生命飞翔”开启下文,很好地凸现了文章的主旨“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9.起兴开头,直奔主题例9.雄鹰拥有翅膀,就能展翅高飞;飞机拥有翅膀,就能翱翔蓝天。我也幻想有一对翅膀,风雨中让我展翅飞翔,没有谁能把我阻挡飞越世界的梦想。(重庆满分文《假如给我一双翅膀》开头)此开头由雄鹰、飞机起兴,倾诉“我”对梦想的执著之情,为下文描绘那些拥有翅膀的种种理由设置了悬念。10.排比开头,注入诗韵例11.云卷云舒,卷舒的是心灵的纯净无暇;雁过雁往,过往的是人性的清姿丽影;花开花落,开落的是灵魂的郁秀芬芳。(山东日照满分文《给我一个懂你的机会》)作者文笔优美,此开头选取了自然界中几个画面进行描写,用语典押,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富有韵味。11.一线串珠,珠珠润丰例11.幸福是什么?(山东济宁满分文《幸福小语》)文章以“幸福是什么?”开头,独句成段,发人深思,引起下文。下文分别用“司马迁说”“陶潜说”“李太白说”“刘禹锡说”“陈景润说”“林肯说”“甘地说”“我说”来高度概括8个人的幸福观,起到了“万箭攒射”的效果。作者丰厚的积累可见一斑。12.论坛形式,新奇无比例12.【主题帖子】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微笑着的闪着泪光的双眼;是耳边亲切的问候;是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携手夕阳;是全家人围成一桌在中秋之夜享受天伦……一千个人对“幸福”就会有一千种诠释,正象一千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信请到“幸福”论坛里转一转。)(天津满分文《论坛里的“幸福水”》开头)此开头从论坛“主题帖子”开始,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用排比句巧作道理论证,用“一千个人对‘幸福’就会有一千种诠释,正象一千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概括自己对幸福的观点。新鲜的形式,巧妙的开头,实在是高招!

与红飞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战争中,如何有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交战双方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隐身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在军用飞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已投入使用的隐身军用飞机主要是美国的f-117a隐身攻击机、b-2隐身轰炸机、f-22隐身战斗机。由于真正隐身(完全不被发现)的飞机是不存在的,所以隐身飞机更确切的称谓是低可探测飞机(lowobservableaircraft)。 根据所对抗的遥感装置的类型,军用飞机已成功应用的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技术、红外辐射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电磁辐射隐身技术等,目前正在研究的隐身技术还包括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一、雷达隐身技术 由于目前用于发现及跟踪飞行目标的主要手段是雷达,因此隐身飞机必须将对雷达波的隐身放在首位。就雷达隐身技术而言,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两种,即外形隐身技术、材料隐身技术。 二、红外辐射隐身技术 在红外探测装置探测、跟踪的重要方向上减弱飞机的红外特征的措施称作红外隐身技术。

随着国际民航事业的发展,我国民航事业也在稳步扩大和飞速的提升,航空公司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航空公司有关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模式

摘要:本文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和国内的春秋航空为例,通过分析其竞争战略、成本结构和经营决策要素,说明低成本航空公司经营成功的 经验 ,结合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瓶颈进行分析,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的低成本航空市场和增强国内民航业整体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低成本航空公司;差异;成本结构;经营决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民航业保持了两位数平均增长率,堪称世界民航发展史上的奇迹。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民航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等一批民营航空应运而生。

目前,全球共有170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占据全球航空市场28%的市场份额,在北美和欧洲的占比更是分别高达30%和40%[1]。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发展的典范,春秋航空的发展模式一直受到业界的严密关注,春秋航空2015中报披露其净利润6.2亿,同比增长128.99%[2]。笔者将结合国内外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概况就我国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模式作初浅探讨。

一、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

低成本航空公司(LowCostAirline)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航空管制的放松,在美国起源的一种新类型航空公司,这类公司采用降低成本为核心的经营发展模式,以低票价吸引旅客,目标市场定位是为普通大众提供廉价、快捷、安全的航空运输服务,所以这类公司又被成为廉价航空公司。

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国外的主要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七十年代在美国起源,八、九十年代被欧洲接受,二十一世纪初在亚洲和大洋洲盛行,继而在全球遍地开花。

1971年建立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Airlines),被业界称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鼻祖”,公司坚持“快乐和家庭化”的服务理念和战略,倡导“员工利益第一”,得益于员工的高效率工作、相对行业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在飞行途中给乘客创造轻松愉快环境的服务方式,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实现连续36年盈利,成为世界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标杆。继西南航空之后,欧洲大陆相继出现了一批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包括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便捷航空公司(Easyjet)和柏林航空公司(AirBerlin)等。总部设在爱尔兰的瑞安航空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目前欧洲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拥有209条廉价航线,逐步发展成世界上最赚钱的航空公司。

便捷航空公司是仅次于瑞安航空公司的欧洲第二大低成本航空公司,便捷航空公司90%以上的机票通过互联网和电话中心销售,在153条欧洲城市对间的航线上为旅客服务。柏林航空是欧洲第三大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密集的航线网络和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吸引商务出行乘客和观光旅游乘客。

21世纪初,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涌现一大批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包括亚洲航空(AirAsia)、老虎航空(TigerAirways)、宿雾太平洋航空(CebuPacific)、捷星航空(JetstarAustralia)、维珍蓝航空(VirginBlue)等。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成立于2001年,通过低廉的机票价格、优质的服务、高标准的安全飞行保障在东南亚创立的自己的品牌,航线网络已覆盖所有东盟国家,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能122个航点,在中国的南方开通了包括香港、澳门、深圳、广州、海口、桂林以及杭州在内的多条航线,最近荣获了由全球航空运输研究专业监测咨询机构――英国SkytraxResearch公司颁发的2009年度“世界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奖项。

2004年成立的捷星航空是澳洲航空旗下的一家廉价航空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该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成立了位于新加坡的捷星亚洲航空公司和位于越南的捷星太平洋航空公司,主要面向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3]。

二、低成本航空公司与传统航空公司的差异

传统航空公司为客户提供选择自由度较大的各类服务,提供诸如贵宾通道、专业餐饮、空中休闲活动、移动通讯等多种“奢侈”服务,一般都拥有自己的机票代理机构、销售网点、公司网站和呼叫中心。而低成本航空公司以低成本策略为特征,采用简单的商务模式控制营运成本,不提供奢华型服务,其发展受到市场需求、信息技术及航空管制与反垄断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各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纵观各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低成本航空公司和传统航空公司在航线开辟、机场选择、售票方式、机型选择、配套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低成本航空不约而同地选用低成本策略以使票价降到一个较低水平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下表揭示低成本航空公司和传统航空公司间的差异

低成本航空公司 传统航空公司

航线网络结构 点对点或离散型结构 中枢辐射结构

使用机场 二类或支线机场 枢纽机场

销售模式 电话和网络订票 代理商、营业部、网络和电话

机型选择 单一机型 多种机型

舱位等级 单一舱位 两种或三种舱位

配套服务 非奢侈服务或收费服务 全方位服务

市场定位 大众消费群体 高端消费群体、大众消费群体

三、国外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成功模式

低成本航空公司通常采用非传统的方式实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削减可避免的运行成本和管理费用,控制较低的成本结构使得其在票价竞争上获得一定优势,并不断通过超低票价的销售策略刺激市场中的潜在需求。通常,航空公司成本结构分为系统成本、飞行成本和地面服务成本三部分。

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运营模式比较成功的包括: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WA)和捷蓝航空公司(JetBlue);欧洲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和轻松喷气航空公司(EasyJet);亚洲航空(AirAsia)等,笔者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研究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的成功模式。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积极的价格竞争策略来构建和谐的战略发展体系,可以将其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经营决策特质归纳如下:

1.全部选用单一B737机型

选用单一机型有利于实施批量采购,降低飞机的原始成本来减少飞机的折旧成本;采用单一机型降低飞行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成本,提高飞行员和飞机维修的质量;单一机型有利于降低飞机零部件的储存成本。

2.提高飞机的使用率

不设商务舱,改进舱位布局,提高飞机的空间使用率;实施精益管理,增加航班密度,提高飞机的日使用率。

3.飞行点到点中短途国内航线

由于B737机型受巡航高度、速度、结构等因素制约,不适合飞长航线,但其在中短程航线飞行中性能优越,飞机油耗低,经济性好。

4.使用二级机场

选用较小的或离城市较远、繁忙程度相对较低的机场运行,二级机场通常费用较便宜且进出境客运大楼布局简洁。

5.保持精简的人机比

通过控制机队规模、机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规范管理流程,保持精简的人机比。

6.限量餐食供应

基本不提供餐饮服务,一方面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机上卫生干净带来的清洁时间减少,有利于飞机的快速过站,实现可靠的离港率。

7.采用直销模式

通过电话和网站订票,以信用卡方式支付,不提供免费上门送票服务,不通过旅行社和代理机构售票,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支出。

四、春秋航空的发展之路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由春秋旅行社创办,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2005年7月开飞,经营国内(含港澳)、上海或其他指定地区始发至周边国家的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和航空相关业务,是首个由中国民营资本独资经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201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平均票价0.36元/客公里,上座率93%,成为国内民航最高客座率的航空公司,实现连续10年盈利的骄人成绩。

中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大国,在 政策法规 、经济状况、运行环境、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水平方面有别于欧美和 其它 亚洲国家,因此完全照抄照搬国外低成本航空的 商业模式 ,注定会以失败告终。春秋航空公司汲取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服务和产品,发挥自身优势,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发展之路。

春秋航空的发展与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类似之处:

1.全部选用单一A320机型,节省运行成本。

2.提高了飞机的利用率,每架飞机日飞行时间达到11小时左右;

3.飞行点到点中短途国内航线,最大限度发挥飞机的性能优势和油耗优势;

4.采用网上直销模式,节省销售成本;

5.控制精简的人机比,春秋航空的人机比将为60:1左右;

6.机上限量餐食供应,降低运营成本,利于快速过站;

7.使用二线机场,降低飞行和地面成本。

由于发展环境的不同,春秋航空实施了一系列有自身特色的低成本发展策略:

1.免费行李额

春秋航空的最高免费行李额为15公斤,而国内其他航空公司最低免费额为20公斤,降低飞机的载重依次来减少飞机的耗油量;

2.机上商品销售

机上仅向每位旅客免费提供1瓶300毫升的矿泉水,不提供免费餐食,备有付费的食品和饮料,在飞机上出售一些特色商品、飞机模型、丝巾等,为公司增加收入;

3.机票销售

春秋航空不进入中国民航售票系统售票,可到春秋旅行社网点或登录春秋航空的官方网站订票。

4.机舱改造

飞机没有设置头等舱和商务舱而只有180座经济舱,大量单一舱位的设置增加了客运量;

5.延误处理

不管是由于天气原因还是航空公司的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春秋航空都不向旅客免费提供餐食。

五、中国低成本航空发展的瓶颈与前景

近年来,国家对民营投资主体投资组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有所放松,民航业的大门逐渐向民营资本开启。但由于我国民营航空目前处于寡头垄断的竞争结构之中,民营航空的生存环境依然堪忧:

1.森严的市场准入和政策壁垒

民营航空遭遇的发展瓶颈不得不让人深思,一方面,《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非公经济36条”和2014年初发布的《民航局关于促进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宏观政策都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民用航空业,但在航线审批、空中交通管制、航空燃油等配套 措施 未跟上;另一方面,低成本航空在飞机引进、飞行员流动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2.严重的寡头垄断格局

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集团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三大航为了维护垄断格局以赢得高额垄断利润,不惜扼杀新兴的低成本航空企业,三大航按照他们的意愿促成民航当局和国家行政机关出台飞行员流动、机票价格制定等方面的交易规则,实现寡头垄断的局面。

3.扩展资金短缺

作为低成本航空投资主体的民营资本自身资金有限和融资 渠道 不畅造成低成本航空发展资金短缺,机队扩展速度缓慢,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规模效益,因而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彻底打破国有航空公司主导的民用航空市场沉闷局面,真正帮助低成本航空公司突破发展瓶颈,笔者认为管理当局和航空公司自身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1.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民航当局应当及早制定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切实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低成本航空发展的配套措施,在飞机的自主引进、飞行员的合理流动、空中交通管制、航线的选择等方面有条件、有步骤地向低成本航空公司开放,降低购机和航材的关税,使低成本航空能够发挥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长处。

2.逐步开放大城市附近的二、三类机场,学习新加坡、吉隆坡等民航当局为低成本航空发展提供的便捷条件,在大机场附近建立低成本候机楼或在军民合用机场新建低成本候机楼。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和融资模式,处理好低成本航空公司和国有航空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在民航业内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国有经济在民航业中的主体地位和控股优势,保证低成本航空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健康发展。

4.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强内部建设,通过员工持股和参与,创造了一种“家庭企业”的氛围和 文化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航空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5.深度挖掘“差异化”服务方式,在市场开发、机上服务和机票销售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战略,利用国家政策补助开辟边远地区的支线航空,开发有利于增加公司收入的机上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降低机票销售费用。

6.行业主管部门尽早 总结 和评估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航班时刻改革方案实施成果,建立航班时刻分配长效改革机制,深入推进国内航班时刻分配模式改革。

低成本航空公司是国内航空业的新生事物,尽管其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已搭上国内民航业迅速发展的列车,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所需的管制条件正逐步放松,加上国内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低成本航空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赵巍.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双核战略模式[J]空运商务,2014(7):26-32.

[2]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半年度 报告 摘要,P1-2.

[3]彭君文军.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给我们的思考[J]改革与管理,2010(7):173-177.

[4]李莉.国际低成本航空公司成功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空运商务,2010(15):44-48.

浅谈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与分析

摘要:在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出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高级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 方法 ,对国内外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根据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各维度重要性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的核心关注点是,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管理和运营管理水平,增强资金应用能力,提高资产获利水平。

关键词:航空公司;竞争优势;主成分分析;评价指标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在“民航强国”战略支持下,我国航空运输业迈入黄金发展期。2011-2014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从2.9亿人大幅增长至3.9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当前,中国民航的总周转量已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同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巨头相比,我国航空公司市场竞争力不强,航班正常率不高,顾客满意度较低,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份额普遍偏低。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高铁发展和航权开放对航空市场冲击加剧。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航空公司面临着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界定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迈克尔・波特(1985)中指出,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戴维・贝赞可(DavBesanko)(1999)认为,当公司的表现超出该行业平均水平,就说它获得了竞争优势;乔.皮尔斯(JonL.Pierce)(1998)指出,竞争优势是指能使一个公司在行业中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从而能长期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资源、关系以及决策。然而,就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内涵而言,当前学术界对其并未有确切的界定。

本文认为,航空公司作为航空器运营的特殊企业,既有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又有特殊服务行业的特性。例如,航空公司具有一般服务性企业的基本特征,它需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也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产品创新和优化航班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并获得利润。同时,航空公司与一般服务性企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经济特征(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以及独特的安全、完整性、多样性等产品特征。

在“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设前提下,参考“属+种差”的定义方法,同时出于“可衡量”的目的,认为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可以界定为:航空公司在一定的竞争市场中,获得的相对于竞争对手所拥有的优越条件和地位,其结果表征于获得高于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或者高于竞争对手获利水平的持续性。

(二)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阮和兴,宋小芬(2005)提出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构建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并提出了实施目标市场、形象、产品差异化策略、参与竞争的具体策略。吴桐水和褚衍昌(2006)对航空公司营销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过代码共享、电子客票、品牌战略、常旅客计划等手段来控制公司的营销成本,进而获得竞争优势;曹美芸(2010)对高铁时代基于顾客价值的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春秋航空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现有的针对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某一方面的定性研究,对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地位进行系统定量评价和分析方面的论述非常缺乏。

三、评价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选取的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的方式选出几个较少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对方差最大的贡献率。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形成是航空公司环境、战略、资源、能力、内部运营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但是,不同的因素对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哪些因素才是影响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进而找到影响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进而指导我国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实践。

四、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持续的市场表现,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评价至少要包括结构性指标(企业规模、业务规模)、盈利性指标(盈利能力)、发展性指标(成长能力)等基本维度指标。同时,航空公司属于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其融资能力是获取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优势评价应该包括负债能力指标。此外,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对其服务能力进行定量化测度和关注。综合分析, 文章 构建出包括7个维度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而言:企业规模维度包括可用客公里、资产总额、收入总额、员工数量、机队规模5个指标,运营效率维度包括客座率、平均载运率、人机比、飞机日利用率、总资产周转次数5个指标,业务规模维度包括货邮运输量、旅客运输量、人均旅客运输量等3个指标,服务能力维度包括SKYTRAX服务评级、航班正点率2个指标,盈利水平维度包括人均收入、人均利润、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5个指标,负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2个指标,此外用近三年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指标衡量成长能力维度。

(二)数据来源

出于评价目的及相关指标数据可获性,选择5家国内外上市航空公司作为评价样本。分别是: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国泰航空和汉莎集团。样本数据来自年各航空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2013年年报和国家民航局公布的2013年运营数据,个别数据经过作者整理而得。数据分析主要使用软件SPSS17.0。

五、评价结果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结果

主成分的确立一般根据各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而定,一般情况下,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方差分析可知,提取3个主成分,可满足覆盖原有变量全部信息的要求,所以采用三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23个变量。结合指标的实际意义,可以将F1命名为“内部运营和服务”公因子,F2命名为“航空公司的规模”公因子,F3命名为“净资产收益水平”因子。由于公因子F1对全部原始指标的方差贡献率高达49.3%,因此该公因子是提升航空公司综合竞争优势时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其次,公因子F2对全部原始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也高达36.6%,因此该公因子是航空公司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考虑方面。   (二)各公司主成分得分

用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三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将得到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然后就可以得出每个主成分表达式:F1、F2、F3。

F1=-0.15ZX1+0.03ZX2+0.01ZX3-0.23ZX4-0.26ZX5+0.17ZX6-0.26ZX7-0.02ZX8+0.27ZX9+0.12ZX10+0.29ZX11+0.25ZX12+0.01ZX13+0.28ZX14-0.12ZX15+0.21ZX16+0.19ZX17+0.29ZX18-0.09ZX19+0.19ZX20+0.27ZX21+0.29ZX22-0.26ZX23

F2、F3表达式参照上表同理可得。进一步,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

(三)评价结果分析

1.综合竞争优势分析。国泰航空和中国国航综合得分排名靠前,处于整个航空公司领域的第一层次。同时,国内各航空公司差异较大,其中国航表现较好,东航表现较差,且国内航空公司都与香港国泰航空有一定差距。

2.F1主成分分析。从F1得分来看,得分位居榜首的是国泰航空,其次是国航、南航、汉莎,东方航空排名靠后。由于第一主成分的影响最大,因此我国航空公司要增强竞争优势,尤其需要对第一主成分较高荷载的因素进行分析管理。

3.其他主成分分析。F2主成分得分国航和汉莎航空居前,东航和国泰航空靠后。这一主成分上反映出航空竞争优势的培养和获得还需要关注资产收入规模和运力规模的扩大,以获取较大市场份额。F3主成分说明规模优势较弱的航空公司还可以通过提升净资产收益水平抵御市场领先者带来的竞争压力。

六、结论与启示

航空公司竞争优势各维度重要性不同,各层面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需要重点关注,有的只需要一般关注。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需要抓住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根据以上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有三个方面: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管理和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客座率、平均运载率、飞机日利用率;增强整体资金应用能力,提高资产获利水平。需要一般关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合理的资本结构,实现运载能力和资产规模的扩大;二是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构建价格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阮和兴,宋小芬.以差异化竞争策略构筑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J].江苏商论,2005(03):71-73.

[3]伊楠,霍国庆.我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6):21-23.

[4]吴桐水,褚衍昌.航空公司营销成本分析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07).

[5]曹美芸.高铁时代基于顾客价值的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研究[D].东华大学,2011.

[6]帅家盛.航空公司通过服务营销如何取得竞争优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

大部分人对空乘都有一种莫名的的向往,想去当空姐或者空少,却对空乘也是一知半解。空乘专业的论文选题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空乘 毕业 论文选题_航空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空乘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空乘专业形体训练课教学内容研究

2、我国空运后送专业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3、就业视域下空乘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4、国内民用客机机载娱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5、基于组织管理角度探讨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防范策略

6、《乘务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7、民用飞机客舱旅客服务单元(PSU)布置研究

8、“南航事件”冷思考:急救机制要实,体制要顺

9、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共同课程开发实施机制建设--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基于职业能力的空乘专业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11、浅析空中乘务员客舱播音的技巧

12、民航业的平民化现象

13、国际邮轮乘务人员跨 文化 交际能力培养探讨

14、航空公司机上服务质量现状与提升战略

15、公务航空服务创新研究

16、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控制

17、中国航空旅客不轨行为法律规制探究

18、论雇主 劳动合同 条款变更权之控制

19、关于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影响探讨

20、审美经济新理念--从审美视角看航空服务的新理念

21、我行我素的俄罗斯航空公司

22、职业 教育 的嬗变与转型--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

23、空中乘务专业礼仪实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4、高职民航商务专业培养方向与定位的思考

25、传统航空借鉴低成本航空服务模式的思考

26、“母语结构教员”推动空客本地化售后服务进程

27、飞行护士职业发展实践探讨

28、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9、关于航空服务存在问题的探讨分析

30、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民航乘务英语教学

31、论空乘人员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

32、空乘实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33、对本科层次空乘专业建设发展的讨论

34、空中乘务礼仪教学问题及培养对策研究

35、人才的摇篮开启精彩民航[N]

36、用服务温度赢得市场热度[N]

37、我省民航业迅速发展引发航空人才需求[N]

38、西南航空学院乘务培训中心启用[N]

39、航空公司真情服务的探索与思考[N]

40、“空中骚扰”频发 航司服务水平亟待提升[N]

41、差异化航空服务的基础是旅客的共同利益[N]

42、空乘技能培训的质量管理探讨

43、基于TPB理论的旅客乘机安全行为研究

44、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45、对中国民航企业廉价运营模式的思考

46、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途径探讨--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7、民用飞机救生筏储存箱结构设计思路探讨

48、哈大高铁客服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

49、浅谈民航乘务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0、改革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51、需求理论视角下民航服务质量与理念的提升研究

52、当代中国民用航空客舱服务的民族审美文化特征

53、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实现成本领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实践和启示

54、面向成本优化的航班延误损失差异研究

55、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应对劫机处置能力评价研究

56、航空鼻科疾病防控 措施 和医学鉴定的临床研究

57、中国航空公司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8、民航女乘务员性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59、民航 企业文化 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耦合研究

60、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飞行技术专业论文题目

1、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研究

2、四轴无人机多约束条件下的跟踪控制和轨迹规划 方法 研究

3、通讯受限条件下航天器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4、飞行员飞行技术对其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

5、航空器穿越飞行高度层最小纵向间隔的研究

6、海上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7、无人机协同编队队形保持控制算法研究

8、基于终端滑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及再入跟踪控制

9、面向无人机伴飞的多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研究

10、实际导航性能(ANP)算法研究

11、我国航空公司航油成本管理研究

12、女飞行员工作压力致因及对策研究

13、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14、高校民航飞行学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15、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控制先进方法研究

16、东航安全战略及其实施研究

17、高原复杂机场/环境终端区RNP运行中飞行技术误差(FTE)的分析与控制

18、基于NDB/VOR的仪表飞行技术仿真与应用研究

19、基于B/S的绵阳分院学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PBN导航系统性能分析与研究

21、ZrB2基超高温陶瓷材料催化性能研究

22、高超声速飞行器金属结构热管热防护机制理论与模拟研究

23、空间飞行器DS-UWB通信多用户检测与频谱共存技术研究

24、卫星编队物理仿真系统多参数视觉测量方法及仿真验证

25、RNP导航技术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6、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飞行品质评判系统研究

27、基于对偶四元数的编队飞行卫星自主相对导航算法研究

28、基于GPS相对测量的卫星编队碰撞规避研究

29、论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30、RVSM空域飞机碰撞风险研究

31、面向集群航天器的空间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32、直接序列超宽带体制空间多用户通信技术研究

33、驾驶舱资源管理(CRM)对飞行技术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4、基于机组人为因素分析的东航飞行安全风险防控及对策研究

35、_学院飞行学员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36、离场程序三维保护区算法研究

37、特殊机场RNPAR程序设计及实例分析研究

38、基于我国航空公司飞行员特殊性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39、空天网络的接入算法研究与可靠拓扑设计

40、基于SDRE方法的卫星编队队形保持与重构

航空服务毕业论文题目

1、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2、基于SERVQUAL方法的航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3、多机场区域内新机场选址及其航线规模优化研究

4、__航空公司顾客忠诚度现状与提高策略研究

5、行业管理视角下的西南地区航空枢纽协调发展研究

6、民航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服务质量提升问题研究

7、东方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

8、欧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9、基于税负测算模型的营改增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研究

10、我国西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发展研究

11、蒙古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研究

12、航空公司辅助性收入研究初探

13、航空服务创新体系设计与实施研究

14、中国民营航空低成本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15、第五航空权开放法律问题研究

16、基于SOA架构的航空贵宾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国内政治和国际民用航空制度变迁

18、江西长江通用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9、幸福航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0、东方航空公司战略转型中的营销策略研究

21、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客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22、广东省通用航空管理对策研究

23、天水机场管理体制重构与实现途径研究

24、越南航空公司客户满意度研究

25、中国公务机航空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26、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27、民航云南安监局参与完善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应急管理案例研究

28、“营改增”对CSA航空公司的影响分析

29、中国民航低空空域开放管理问题研究

30、A航空公司航班延误服务提升策略研究

31、SC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32、基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补救问题研究

33、港龙航空长沙机场服务营销案例研究

34、空中乘务专业高职生共情能力培养研究

35、H航空公司产品营销研究

36、基于SERVQUAL模型的航班延误服务补救质量评价和管理

37、联盟中的航空公司产品开发研究

38、我国通用航空FBO规划设计研究

39、沈阳市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40、兵团交通运输集团业务选择与发展研究

41、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策略研究

42、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航空服务 英语口语 课程改革研究

43、四川省通用航空参与航空类公共服务的调查研究

44、民航企业的移动互联营销研究

45、航空配餐体系的构建研究

46、公共管理视角下航空公司航班延误治理

47、喜马拉雅航空发展战略目标研究

48、高职院校ESP英语教学的对策研究

49、哈尔滨安达航服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50、ZS通用航空服务项目商业计划书

航空类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关于航空公司的优秀论文参考

★ 关于航空公司的论文范文大全

★ 航空公司相关论文范文

★ 航空公司方面论文参考

★ 航空公司文化论文参考

★ 关于航空公司的论文参考

★ 关于航空公司的论文范文

★ 航空公司相关论文例文

★ 航空公司有关论文优秀范文(2)

★ 航空公司方面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