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研究性论文summary

发布时间:

研究性论文summary

英语中的SUMMARY撰写的具体格式步骤如下:

1、写之前,需要认真仔细地读几遍原文材料,让理解更深刻。

2、遵循原文的逻辑顺序,对重要部分的主题、标题、细节进行概括,全面清晰地表明原文信息。

3、给摘要起一个好标题,比如:可以采用文中的主题句。

4、尽量使用自己的话完成,不要引用原文的句子,篇幅控制在原文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长。

常用句式:

1、主题句。摘要的第一句话往往开门见山,宜奔主题,提出研究目的和对象。常用句式如下。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In this paper ( article), we aim at...

2、主体句。在概述了论题后接下来就要进一步以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调查或论证分析等具体内容来填充骨架。常用的句式如下。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is known as...

The technique we have uses is referred to as...

The procedure can be described as..

3、结束句。从某种意义上说,摘要就相当于一 篇微型论文,其结束句的功能也类似本论中的结论,需要阐明结果,说明应用,点明意义或引发反思。其常用句式如下。

Ih conclusion, we state that..

In summing up it may be stated that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onclusion和summary的具体区别如下:

1、文章性质不同

summary是对正文要点的简明陈述,而conclusion是研究报告、书的章节或任何其他文本的结尾。

2、文章放置位置不同

summary大部分在正文的开头,而conclusion通常放在一篇文章的句尾。

3、是否包含新主题不同

summary都可以被引入到任何新的想法、演讲主题或谈话主题中,而conclusion除了整个文档之外没有任何新主题。

4、用途和目的不同

summary的目的是通过给出文件的要点并说明整个文件是否值得阅读来节省时间,而conclusion旨在总结报告的要点和结论。

如果是对活动做总结,当然是conclusion,因为它带有观点性, 要有个人的观点融合进去.但summary仅仅是对一个活动的概括,摘要,并不需要发表任何个人的观点.

conclusion和summary的区别为:指代不同、侧重点不同、引证用法不同

一、指代不同

1、conclusion:结论。

2、summary:总结。

二、侧重点不同

1、conclusion:侧重对原文融汇贯通,重新谋篇布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

2、summary:普通用词,指将书籍或文章等的内容,用寥寥数语作简明扼要的说明。

三、引证用法不同

1、conclusion:conclude是正式用语,指用正式或特殊的方式来结束事情、活动或文章,如达成协议或作出决定后结束会议。

2、summary:15世纪初期进入英语,直接源自中世纪法语的summarius;最初源自古典拉丁语的summa,意为整个,精髓。

论文的summary模板

A.如议论文的概要通常可以如此开头:

The essay/passage/autho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ncouragement for students.

The essay/passage/author argues in support of …, stating that …

The essay/passage/author argues that we must not only value those who come first

or are the best in any field but the others whose effort push them to success.

The essay/passage/autho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email.

The essay/passage/author compares friendship with the comfort of home.

The essay/passage/author outlines th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B.而记叙文的概要则可以从以下模板中选择:

The passage/story is about a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a student and a teacher.

The author tells us a story about a ________.

The passage is a story about ________.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hero in the story ________.

C.通用型模板: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know…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The writer states that…

As can be learn this passage, - - -

The passage says that…

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mainly tells us his experience of

Summary翻译成中文就是提要或者摘要,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全文的一个提炼、概括。提要的部分对于字数的要求比较灵活,可以是纯文字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一般写Summary是要写完整篇论文后再去完成。 1.分段 大致浏览一些文章,并进行分段,包括标题、副标题、字体等。 2.阅读 从头到尾读一遍,好好感受作者的语气、风格以及中心思想,当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要中断阅读立刻去查找,等到全部读完,在去查找也不迟。 3.重读 再次阅读的时候,需要将主题句、关键句以及对自己写summary有用的部分标记出来,有些不需要写在提要但是比较精彩的部分,要做好区别。 4.一次只写一句 到目前为止,你对将要进行摘要写作的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前三步中,你做了分段,也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现在你要把每个分段的中心思想都用一句整话写出来。要记住,句子里只要关键点,而非细节描述。 5.写主旨 对于任何一篇高质量的摘要来说,写好主旨句是关键。可以从中得出整篇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如果你无法得出文章主旨,那就需要翻回头再好好读一下你的句子,看看你写的内容是不是针对文章要点而写的。 6.开始写作 可以把主旨句作为摘要的引导句引出文章,其他句子当作摘要的内容。记得这些句子要按顺序写作,句与句之间加些过渡词(例如然后,然而,并且,而且等)。过渡词对摘要的总体结构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也让文章读起来更通顺流畅。动笔之前(或打字之前哈),牢记以下几点:用现在时写作;摘要里要写原作者和作品名称;力求简洁:summary的字数比原文少;如果必须用到原文,需要引用表述;摘要忌有自己的观点、想法、解释。摘要写作的目的是准确表达作者的观点,而非评论。 7.检查准确性 重读写完的summary,确定你已将作者的思想、关键点准确表述出来了。所借鉴的引用都正确列入摘要里了,且文章里没有出现你自己的评论。 8.修改润色 当你觉得摘要写好了,还要从格式、语法、标点上再进行一次检查。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把你写的摘要拿给其他人读下。别人应该可以单凭你的摘要就理解原文的意思。如果没有理解到位,说明你的摘要中个别部分或许着墨过多,从而忽视了作者的主要观点。以上内容参考自:

研究性和实践性论文

1.论文选题是否合适。原则上只要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方向都可以,但热门的、实践价值强的选题会比较受导师青睐。此外,选题应当与本身的专业水平相符合,题目范围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建议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类型的题目,或者自己比较擅长方向的题目。如果选题与专业差别较大,或者与别人重复,文章价值就大大缩水。2.论文结构是否合理。硕士论文写作中一般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在实际写作中,为了论证需要,还需要把论点进行拆分,分别论述。这很容易出现文章结构散乱、论据不充分的问题。在写作上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分论点不一定是和完整主旨完全符合,但一定是为总论文服务的。只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3.创新点。创新点是衡量硕士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篇硕士论文创新点很明显且具有价值,只要其他不分不出现太大问题,基本都能过关。硕士论文要求必须有创新点,但创新点不是要求在理论上或者研究上的巨大突破,只要使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新的角度,都可以是硕士论文中的创新点。硕士论文中的创新,其实是要求毕业生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全新看法,只要是前人没做过的,或者对前人研究有新看法的都可以用,然后再用所学知识进行论文,并不是在专业领域的开创。那么硕士论文写作时该如何寻找创新点呢?①重新整理过去的文档,有可能从整理当中获得灵感,或是从文档回顾中整理出头绪;②细心观察可以看到事情的反面,考虑到事情的另一角度也可以激发想象力,研究对比的客体也可以找出不同面向,更加了解要研究的主体;③利用微观与宏观的角度看事情,可以知道事情的脉络与细节;④用比较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线索。

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

按照写作目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学术论文是为了在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位论文是为了申请相应学位,以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学位论文根据所申请的学位不同,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理论型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实验型论文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研成果;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按照研究领域不同,科技论文又可分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与工程技术学术论文两大类,这两类论文的文本结构俱有共性,而且均具有长期使用和参考的价值。

毕业论文的类型:1、理论性问题研究论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多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涉及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性问题。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并有较深理解的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对某一理论掌握比较扎实,逻辑思维及分析问题能力强,同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掌握的理论原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学生应当围绕所选定的理论问题,在广泛收集资料,大量阅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成就,分析前人的观点,找出以往研究的薄弱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对某些理论原理的应用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和探讨,寻求更合理的成果和结论。2、应用性问题研究论文无论哪一类专业,都有大量的应用性课程和专题,甚至专业本身就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管理学科的各类专业,学生可就不同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各种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和锻炼。撰写应用性问题的研究论文,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和原理基础,较熟练地掌握所学技术和方法,熟悉所掌握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环境和问题,能够把握该应用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并能提出该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难点、问题和措施保证。3、实践问题研究论文改革实践中有大量的具体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特别是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实践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学生可就自己熟悉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实践性强,实用价值高,要求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透彻的了解和深刻认识,能够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在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原理和方法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答案。实践性问题研究论文与应用性问题研究论文的最大区别在于从实践中寻找问题撰写论文。有些学生的论文选题就直接来源于自身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 4、指定性问题研究论文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某些部门或企业对学校的委托项目或调研任务,还有的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咨询策划项目。围绕这些问题撰写毕业论文,对学生来讲都属于指定性问题,有些问题并不一定是学生最有基础和研究兴趣的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老师的专项研究能力强,对学生的指导性强,更有针对性。选择参与这些问题研究并以此为题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也会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再加上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对问题的研究深度较深,实践性强,有助于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急性毒性研究的论文

1 溴系阻燃剂的毒理学研究进展2 爬行动物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的现状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4 污染场地中有机氯农药对土壤原生动物群的影响5 铀胁迫对两种蓝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6 人血淋巴细胞检测浊漳河地表水的遗传毒性7 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8 西维因对雄性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研究9 镉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致动脉硬化的毒理学机制10 丁烯氟虫腈对家蚕(Bombyx mori)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11 山西工矿区土壤二氧化硫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12 基质诱导硝化测定的土壤中锌的毒性阈值、主控因子及预测模型研究13 镉对不同生态型水稻的毒性及其在水稻体内迁移转运14 氯化镉和敌敌畏突发胁迫下斑马鱼的行为差异15 毒死蜱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影响

塑化剂学名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又称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酞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6H4(CO2C8H17)2,为邻苯二甲酸与2-乙基己醇生成的酯类化合物。以目前媒体公布的资料中,DEHP浓度最大的“动力运动饮品柠檬味”为例,与怀疑DEHP致癌、致畸的论文中的剂量做个对比。该饮料检测出的DEHP浓度是34.1ppm,就是34.1毫克/千克。而研究孕期母鼠摄入DEHP后生产出的小鼠的生殖发育毒性的文章中,母鼠吃的饲料中DEHP的剂量是125-1000毫克/千克,尽管仔鼠产生了明显的精子数降低活性下降的效果,但这个摄入剂量远高于台湾民众的摄入剂量,并且,小鼠是以添加了DEHP的饲料为唯一食物的,而人并非如此。同样,在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结果中,通过饮用水给小鼠投加DEHP时,心脏、肝脏、肾脏的脏器系数出现变化的小鼠喝的饮用水中DEHP的浓度是500-2000毫克/千克。出现对小鼠染色体伤害的剂量则是1000-2000毫克/千克[3],而且,这种对染色体的伤害未必会最终发展成肿瘤。再考虑到啮齿动物与人类代谢DEHP的路径略有差异,成年人比小老鼠更容易将通过食物摄入的DEHP排出体外,那么每天喝一瓶这样的饮料,在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出现上面论文中提到的那些毒性效果的。最后,根据我国台湾省《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塑胶类中规定,DEHP溶出限量标准为1.5ppm以下,而食品中则不得添加。按照惯例,目前各国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摄取量范围为1.2-8.4毫克,这样的含量标准内,人体会将其以尿液、粪便形式代谢出体外。结论:塑化剂在食品运用中并非全部都有害,关键是在于量的使用,如果使用的量能够得到掌控,使用的方式能够得到正确的运用,就算毒物也会变成有用的东西。

LD50是经统计学计算得到的毒性参数,并可报告其95%可信限。LD50(LC50)值是一个统计量,较少受实验动物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影响,较为准确,因此是最重要的急性毒性参数,也用来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和LD50的缺点:①消耗的动物量大②获得的信息有限③测得的LD50值实际上仅是近似值

一、“塑化剂”真的影响我们的健康吗? 用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塑化剂与塑料分子的连接非常脆弱,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以从塑料中转移到所接触的食品,乃至大自然中,造成对环境、生物、食品的污染。尤其是当塑料袋接触到包装食品中所含的热水或热油脂时,增塑剂会大量溶出,且溶出的数量与塑料袋中的增塑剂含量成正比。从而导致了现今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其微量的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1、长期、大量摄入塑化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 塑化剂的急性毒性较低,但某些塑化剂,如:DEHP、DINP等的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动物试验发现,长期大量摄入DEHP和DINP,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并能诱发动物肝癌。两者也可以与睾丸Leydig细胞、Sertoli细胞、germ细胞作用,干扰雄激素合成,增加男性体内雌激素的含量,从而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主要表现为:降低精液密度、精子活率及活力水平。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根据DEHP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P),已将其列为人类可疑的促癌剂。美国环保署(EPA)也将DEHP列为B2类致癌物质。因此,欧盟所有成员国禁止在玩具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2、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塑化剂对女孩的生长发育一样有危害。雌激素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如乳房发育、子宫内膜增厚、月经周期形成等,塑化剂等环境类激素进入女童的体内,相当于过量的雌激素诱导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就是形成性早熟。 3、 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专家称,目前医学界证实,DEHP会对儿童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发育有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可能造成儿童性别紊乱,比如性别特征不明显,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男孩的喉结不突出等问题。 4、造成基因毒性伤害人类基因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肝脏和泌尿系统也会连带"受伤",而且受损后,还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目前虽无法证实塑化剂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明确会产生癌变反应,因此也要当心。 5、影响消化免疫系统 诱发肝癌可能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长期大量摄取还可能会导致肝癌。它还可能造成其他损害,但是目前由于人们日常食用的剂量没有大到造成急性中毒的程度,所以具体危害可能并不明显。 二、塑化剂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摄入量”。 通常情况下,由于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其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摄入量。世贸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与欧盟分别认为,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我国对于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中的DEHP也严格规定:其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规定一致。 摄入塑化剂72小时可排出85% 按照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完全躲开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增塑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风险可以忽略。广州一位医学专家也认为,塑化剂在塑料容器中的浓度较低,吸收状况还根据人体的差异决定,吸入量少对人体的影响也微小。 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之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动物试验还发现,DINP在体内亦会被迅速代谢,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

性质性研究方法论文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是: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地勘察调查法(专门从事勘查的部门或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原理、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或某一组织连续进行调查);视觉分析法(水平视野分析、垂直视野分析和视野协调分析);论述分析法(论述的形成背景、论述间竞合的规则等)。质性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一)哲学研究 教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本质论研究、价值论研究与实践论研究。教育技术哲学研究以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为知识基础,以个人的教育技术哲学、公众的教育技术哲学与专业的教育技术哲学为基本框架。教育技术的本体论研究、价值论研究与实践论研究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育哲学研究方法是整体性把握事物的方法。教育哲学对教育智慧的追求使教育哲学研究要使用能够整体性把握教育事物的方法,因为基于有限数据只能获得对教育事物的有限认识,而对教育事物的有限认识只能对应教育事物的片段性特征,这些片段性特征对形成教育智慧虽有益但并不充分。因而,教育哲学研究要采用的是那些能够真正对教育进行整体性把握的方法,对教育的各种片段性认识通过这类方法可以得到整理和集中。 第二,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命题。由于教育哲学需要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性把握,这种目标要求教育哲学不能以直接描述事物某一细小特征的数据为处理对象,因为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需要根本不可能获取的海量数据。因此,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表达各种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这些教育命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教育事物,但都未能真正把握教育整体。 第三,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环节是命题收集、整理和再表达。教育哲学研究要处理代表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把它们最终统合成对教育事物更加整体性的把握。因此,教育哲学研究方法首先需要收集这些代表片段性教育认识的命题;其次,教育哲学研究方法还要对这些从不同维度和层面切入教育并可能相互冲突的命题进行整理,这里特别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技巧对命题进行分析、综合和演绎等;最后,教育哲学研究方法需要在整理片段性教育命题的基础形成新的命题,这是一种更为整体性的教育命题,更趋向于对教育事物的整体性把握。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石中英.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论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5):1-7.。从历史上看,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家们就有关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如历史法、比较法、批判法、抽象法以及一些更加专门的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概念分析方法、话语分析方法等。在这些观点之外,该文作者基于对教育哲学的学科视野和研究对象的认识,提出教育哲学研究的一种核心方法———论辩,并简要地探索了其哲学的源泉与实践中应用的程序或要求。我认为该文较好的描述了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是模仿自然科学,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观察(经验的、可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并做出解释。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量化研究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阅读陆宏老师的文章——“量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后,可知量化研究有如下特点,(1)对象的可统计性。由于量化研究是借助于数学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对象必须先转化为可以运算的数据以便以进一步的分析;(2)操作程序的固定化,量化研究的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有它固定的具体操作程序。如数学建模法,要求在统计和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主因素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模型的运作把现实事物的变化反映出来;(3)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变量分析,通过变量分析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依靠事实证实研究结果。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李庆良,马晓开,程瑾,罗毅波.花颜色和花气味的量化研究方法[J].生物多样性,2012,20(03):308-316.花颜色和花气味是花部构成的重要内容。在已开展的传粉生态学研究中对二者的报道主要是描述性的,而其量化研究可以为揭示传粉机制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该文主要介绍了花颜色的测量和标定方法,包括比色卡、分光色差仪和便携式光谱仪等;花气味的采集方法,包括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吸附–溶剂洗脱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等;花气味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和电子鼻型超速气相色谱仪分析等;以及昆虫行为学实验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昆虫触角电位联用技术、Y型嗅觉仪和飞行箱实验等。科研人员根据实验材料的特点和实验目的选择适合的量化研究方法,该文重点介绍花颜色的测定分析、花气味的采集分析以及昆虫行为学实验等常用的量化研究手段,综上,我认为本文章较好的运用了量化研究方法。 (三)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基于将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世界之中的研究活动。它包含一系列可以使被观察的世界变得清晰起来的阐释性的、经验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转变了世界,他们将研究的对象世界变成一系列“作品”——现场笔记、访谈、交谈、照片、记录,以及有关自身的备忘录。在这一意义上,质性研究是以阐释性和自然主义的方式来探究世界。这就意味着,质性研究者研究事物的方法是:在研究对象的实地背景下,试图对人们赋予意义的现象做出理解和阐释。 阅读文献后总结质性研究有如下特点: (1)质性研究最为基本的哲学基础是,它是以个体与其身处其中的社会世界(socialworld)交互作用而建构(construct)的实在(reality)的图景(view)为基础的。 (2)研究者要从相关参与者(participant)的视角而不是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来理解现象,才能理解被研究者的生活体验、情感、情绪。 (3)质性研究意味着研究者必须做“实地研究”。 (4)质性研究主要采用描述———归纳方法。 (5)质性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过程、意义和理解上,因此,质性研究的作品表现为深度而丰富的描述。 我阅读的代表性文献是:孙拥军,李倩,吴秀峰.运动与锻炼心理学中的质性研究:反思与展望[J].体育科学,2014,34(11):88-96.该文主要描述了质性研究在体育科学方面的应用。质性研究的数量在运动与锻炼心理学各领域呈上升趋势,研究议题涉及运动员情绪调节、教练员行为、锻炼表象、运动参与的社会支持、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精英运动员参赛经历、病患人群在运动中的心理体验以及运动心理咨询的应用等。运动与锻炼心理学各领域中的质性研究,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取向仍占主导地位。现象学、扎根理论与个案研究是主要的方法学取向,平行视角则是主要的研究质量评判应用。综上,质性研究具有“平民意识”,体现出“人文关怀”,因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四)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包含对实践的好奇。它是关于如何寻找有效的助人方法;它也是关于如何通过对实践的研究挑战现有问题的实践,以及依据我们在实践中亲身的经历发展出新的知识和想法。大家公认实践研究最佳的方式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协同,以致彼此可以互相学习。这是一种建构专业知识的整合的方式,一方面研究者在实践中能更理解实践过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培力和实现社会公义。 也就是实践研究要把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达到“实践亦研究”的合二为一。达到研究(者)即是实践(者)两种身份的结合。 我选择的代表性文献是:田宝军,李燕.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特点与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7(01):36-39.校本教研是实践研究,其重点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发表学理性很强的论文,论文只是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之一。教师们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和策略并最终解决问题,然后,将这一过程中发现的规律、特点,提出的方法、策略总结提炼,提出可供别人借鉴的经验并形成文字,不能去追求一些连自己可能都不完全理解的抽象概念和理论。综上,该文的实践研究具有代表性。 (五)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1) 历史性。在历史研究中,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现象之间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研究者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去认识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对象: 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 2.研究过程: 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过程 (2) 具体性。根据历史研究的定义,是在丰富具体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揭示教育现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的研究。因此研究者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史料。 (3) 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些还处于萌芽状态、表现模糊不清的东西。我选择的代表性文献是:杨登峰. 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电化教育历史研究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实质和特点,也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把握电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文作者在前人电化教育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电影发展史以及教育技术著作和文献中,搜寻关于早期电化教育发展的线索,寻找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运动与电化教育之间的联系,大胆地假设 ,试图将电化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大背景结合在一起,形成早期电化教育发展较为完整的轮廓。一方面对早期电化教育历史作纵向的描述,另方面对其中典型的电化教育组织和机构进行深入挖掘,点面俱全地探悉中国电化教育的早期历史。综上,我认为该文献所做的历史研究比较典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