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思想品德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生刚入学不久,依赖性和模仿性较强,但由于年龄较小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些学生身上存在比较自私,不懂礼貌,不爱参加劳动等缺点。所以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及习惯一、 好品德的培养(一)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上课时要迅速地起立,并鞠躬行礼,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并说“同学们坐下”时再坐下。但学生迟到时,要求学生应该轻敲教室的前门,并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时进入教室。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发言时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取笑别的同学。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适时地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品质的内容。告诉他们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见到老师、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当在公交车上碰到老年人时应该主动让座。当别人帮助自己后应该道谢等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二)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开门、关门时要轻。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小学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节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能向父母经常要钱来买零食。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在使用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三) 遵规守纪,热爱劳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告诉学生,学校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它的规矩,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就应该遵守其规定制度。 例如要求学生预备铃响,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并端坐在教室里安静等待,上课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认真做好课堂的笔记。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但不允许大声喧哗。 现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长辈都比较溺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使他们养成自私、懒惰等毛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饭,主动帮父母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要轮流值日,值日生应该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优美。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良好品德,同时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 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一)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关于个人修养的研究从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近代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时,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其以下方面的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当过马路的时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绿灯,再看一下是否有车辆通过,不追逐打闹,保证自己的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在乘坐公交车时,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乘车时要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对营业人员要礼貌。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数木,保护动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伤害动物。当观看演出时要做文明的观众,结束时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鼓励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学遇到不会计算的问题时,自己可以主动上前热心地解答等。(二)注重仪容仪表、仪态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在仪容仪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使其明白人们都喜欢跟干净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都讨厌邋遢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仪态主要指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的姿势。“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这对塑造小学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处,特别是坐的姿势会影响他们的脊髓的生长和视力的情况。(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同时也是自己社会责任心的体现。现代社会由于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时间较少,经常会忽视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目前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较晚,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乱丢纸屑、瓜皮果壳,随地吐痰;乱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后随手乱扔包装袋;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环保意识薄弱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教育时要耐心、细致,对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当众表扬,促进更多的同学向其学习。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环保意识的培养。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爱护环境》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要求学生将零食的包装袋、废纸、铅笔屑等东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乱扔垃圾,保持整洁的校园。 小学生年龄小,正在学习阶段,什么东西都会向大人学,特别是自己比较信任的老师。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是个讲卫生、爱清洁的老师,那么,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个人卫生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太吃力,以免形成厌学的情绪。如果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同时坏的学习习惯到中学后也不太容易改进,所以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要向学生说明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在上课新课之前应该预习,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做好标记,看自己那些已经理解了,那些还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有了目的性。当上课的时候课时,准备好必需的文具。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带到学校来,上课时不摆弄文具。专心听讲,不小声说话。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举手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到的问题,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适时地向老师提出,认真做好上课时的笔记以便课下复习时使用。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同时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有时可能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认真辅导、耐心指导,对预习、认真听课、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也可适当地给予物质的奖励,促进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习惯、礼仪教育、读书习惯等方面老师也应该适当地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品德、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和好习惯,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一位位国之栋梁。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只要抓紧时间,从小培养就可以将孩子塑造成一个优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现代教育也引入多媒体技术,将其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网络资源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来,对学校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开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新格局,就需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络因素运用到传统教学当中,达到传统教学和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

【关键词】教育制度;网络资源;思想品德教育;转变

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提高学生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的课程,是学校必须重视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面对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学校应该能够明白,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运用好网络可以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网络吸取各种营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此,研究如何利用好网络工具开展思想思想品德课,努力实现其所应担负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落后的传统初中教育方法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传统教育方法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近,在教育部的改革推动下,几年来我国的初中教学也有所改善,但教学改革的成效不显著。仍然采用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不但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缺少沟通,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不但教育成果收效甚微,也造成老师与学生的双重疲惫。改革教育现状,就需要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并没有深入影响到每一位教师,多数老师仍然按照传统方式,照本宣读,导致学生对思想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没有掌握。

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

1、网络的优势

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交互的平台,具有信息量大、信息面广等特点,这就使得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教材来传授,学生获得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责任正是“传道、授业、解感”,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舌战群雄”。这就要求教师熟悉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并逐步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活跃教学气氛。

2、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能够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及巨大的信息量,这也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制度中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提高我们的师资力量,使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同时也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网络资源搜罗筛选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网络信息,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传道、授业、解惑。

(1)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师资力量要想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师资力量,就必须从熟悉信息网络的知识和技术入手,改革教学模式,改进管理,总结经验,通过网络了解国内思想思想品德工作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普及网络技术是我们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我们务必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传递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能够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有效地捕捉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和筛选。此外,建设紧跟时代潮流的师资力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思想思想品德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网络信息运用能力,更进一步推进中学思想思想品德工作的优化和创新,学校还应当适当增加具有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中来,使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更加全面和完善,有效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制度网络化改革。

(2)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多元化,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这不但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变得生活化、情境化和多样化。这样就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变得轻松,也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论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让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学会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分析、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学校改革传统教育制度,增加网络资源因素,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各种校园活动进行渗透教育,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春晖.关于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2004(6).

[2]吴虹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95”后中学生思想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电子世界,2013年18期.

[3]袁云等.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5(6).

[4]欧阳波.如何做好网络时代中学生的思想思想品德教育[J].甘肃科技纵横,2005(5).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集

浅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家庭教育 问题》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它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用家庭教育这个视角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家庭教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克服家庭教育的不足,努力改善教育 方法 ,提升教育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娱乐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 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深层次明白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家庭教育呈现问题的原因,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地探讨家庭教育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作者简介:王丽敏,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建文,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228-03 时下流行的一档娱乐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不仅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取得连续数周全国同时段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而且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思考。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 对子 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不但在学校、社会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是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政治思想熏陶、道德培养、心理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日益伸展。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 一、家庭教育重要性 家庭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品德发展的重要的教育形式,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一的家庭教育,其最主要的表现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表现为家庭中各个成员间发生的互动。南京师范大学缪建东教授在《家庭教育学》这本书中写到:“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既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又包括子女对家长的教育,甚至包括双亲之间、子女与祖辈之间相互产生的教育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对子女所形成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基础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通常被人们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中,学校教育由于其正规性和专业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而其他两种形态的教育由于其自身的非专业化,故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中无意中遭到忽视。然而,“尽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各种方式在影响每个人,但家庭教育仍是一切教育的根,对教育的成败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贯穿人全面发展过程的始终,不仅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人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被视为终身教育来对待,父母对子女终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家庭的核心就是把青少年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简而言之,教子做人就是家庭教育的目的,而思想道德在任何时候都是做人的根本。按照中国的传统思想,家庭教育就是教会子女做人,提高子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子女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意味着父母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且更要注重在精神上给予关怀,使之成为具有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目标。这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趋于一致性,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时,渗透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总之,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对青少年的进步影响是终生难忘的。 二、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家庭教育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取得一系列成就,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在实践上,家庭教育活动趋向于理性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会有意识培养青少年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的行为习惯;节假日时,家长会带着孩子参加保护环境、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居民社区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一些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这些家庭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提高。 青少年在接受家庭教育时,其思想道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中国现阶段,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尚存一些问题,如在角色定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 (一)角色定位偏差:凸显家长教育话语霸权 父母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时,容易在父母分工和与子女角色定位上产生一些问题。 父母分工方面:中国传统观点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的工作就是“相夫教子”。故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起着主导地位,充当着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角色。诚然,母亲可以教给青少年很多优秀的品质,但威武、力量、勇敢这些男人象征性的品质,母亲却难以给予。父亲的权威地位,使得青少年对父亲极具陌生,对父亲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因此,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不健全的,父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是失衡的。 父母与子女定位偏差:“家长强权”。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制”盛行,父母是中心,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逼迫孩子去完成自己未泯的愿望;常常歪曲青少年的 兴趣 爱好 ,对孩子进行心灵施暴,扼杀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之一味地按照标准答案进行思考,缺乏创新意识。 (二)教育内容单一:片面注重智力发展,忽视道德品德的发展 当代中国,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在以分数进名校的潜规则下,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看作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只关注孩子是否“成才”而非“成人”。部分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康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轻心理重身体,轻德育重智育,轻精神需求重物质需要,轻非智力因素重智力因素”的误区。家长们为了青少年进名校,不惜采取“逼压”的方法,逼孩子进行超负荷的学习量。青少年不仅在学校要进行大量的智力锻炼,课后还要面临一堆的课下作业、家教补习。甚至在周末和节假日时,青少年还要参加才艺训练和兴趣班学习。大部分家长的所作所为,被冠以“择名校”的头衔。家长为了给青少年挪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学习,包揽青少年除学习外一切工作,从不让孩子干家务活。甚至有的父母,暗示青少年在学校少参加集体活动,不要承担班集体工作,致使青少年变得自私、冷漠,集体感淡薄。这种“重智轻德教育”后果十分严重,一些青少年“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严重缺乏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全身心地致力于“成才”伟大事业中,而忽视最基本的“成人”教育。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时,体现出急功近利原则,不严格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完全不符合“”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三)教育方法:呈现方法单一性,凸显父母的话语霸权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全国工作中心和重心围绕着经济建设展开。在社会这个大环境背景下,中国家庭也主要着手于物质财富的获取。因此,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时,家长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对青少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大多采取物质激励法。青少年考试名次较高时或完成某项工作时,均已物质奖励。久而久之,青少年在物质财富的诱惑下,会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消费观,沦为物质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的反面效果。除此之外,家长还习惯性地对青少年进行体罚、训斥和打骂。在中国家长眼中,棍棒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效果。“棍棒教育”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长期以往,家长与孩子间的心与心沟通缺失,精神教育的忽视,最终导致青少年从思想上排斥他人、对他人冷漠、沟通交流上障碍,对他人进行暴力。 三、家庭教育呈现问题的原因解析 当下,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之所以会有以上种种问题,大致来自中国 传统文化 和现代教育制度两方面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三纲五常”思想以深入人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父亲在家庭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妻子、孩子要服从于父亲,父亲要为子女、妻子做表率作用。现代社会对此断章取义,一味采取孩子要听父母的话,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安排青少年接收什么内容的教育,无视青少年内心的渴望。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家庭的,家族的利益是最基本的利益。因此,中国教育主要以家庭为本的价值追求。“光宗耀祖”、“考取功名”、“光耀门第”成为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家长以“成绩为上”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 当代中国社会,“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素质教育”仍停留在“应然”阶段,“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高分数”仍是一切教育的标准,在这一标准的影响下,家长对青少年的教育大多围绕“如何提高文化课成绩”,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便被弃之不顾。 四、家庭教育路径探析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在《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得到一些启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这本书中,张耀灿教授论述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这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在《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嘉宾们成功地运用了“交往”这种模式,完成了从单一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在“主体——客体——主体”这种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牵引下,嘉宾们采取新型的家庭教育方法,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家长在对青少年进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要正确的角色定位,要改善教育方法,还要善于学习国外的优秀的教育 经验 。 (一)正确定位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教育者,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双方的关系不再是单一的“主体——客体”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间的关系。父母作为教育者,既是教育主体也是教育客体,因此不能强求青少年接受一些教育内容。青少年不仅是教育接受者,在家庭教育中也是教育主体,所以青少年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父母的教育,一味地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是要主动地把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表达出来。父母要和青少年交流沟通,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教育模式。 (二)新型的家庭教育方法 1.平等对待青少年,双方互动、沟通 家长作为教育者,不要搬出“家长制”,对青少年实行专制教育。家长要允许孩子拥有说话的权利,拥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双方要学会倾听。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要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思考,学会理解对方。遇到困难时,青少年要学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作为教育者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孩子解决疑难杂症,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向孩子倾述。双方学会用心的沟通,可以了解孩子,而且加深孩子的道德品质修养。清楚记得在《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郭涛在教育儿子石头时说:“你不喜欢做什么事情时,得和我说明不愿做的原因,我会尊重你的想法的。不要对其他人耍脾气,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我想通过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家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会非常显著的。 2.积极躬行,参加实践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他一切学科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因此,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积极地参加 社会实践 ,从实践中学习高尚的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加深印象。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五位明星老爸为了让孩子体验艰苦,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毅然决然地带着孩子去体验农村的艰苦环境。 3.因材施教,启发教育,鼓励创新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因材施教”为其办学理念,成功地培养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施加教育,而不应该强迫孩子学习。当孩子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如果他的想法有悖于法律道德,不要立即否定孩子的想法,要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应该鼓励孩子从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培养孩子创新意识。 4.身教胜于言教 我国古代教育家认为,领导者、教育者首先要带头端正自己,教育从自身开始。教育者只有首先带头端正自己,才能带动他人端正自己,不至于走入歧途。若不能端正自己,不能起带头作用,就不能去教育他人,致使教育无效。因此,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起带头作用,为青少年作榜样作用。例如,在节目中父亲们齐心协力抓鱼,父亲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团结、合作的意义。除此之外,节目中孩子还从老爸那里学会了做人要诚实、要互相帮助、要有责任感、要主动和他人沟通、要主动承担责任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吸收国外精华,为我所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我们学习到:对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在对待外国家庭教育时,教育者要善于学习他们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面的优秀之处,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教育观念上,家长要学习国外父母培养青少年独立意识、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关系。家长要培养青少年多方面兴趣爱好,不能要青少年围绕着学习成绩生活,“事事以成绩为上,时时以成绩为优”的教育观念应该被抛弃,“德智体美”的教育理念应深入人心。在教育方式方面,家长要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改掉在生活、学习、社交方面一手操办的坏习惯。对于青少年不能宠溺,要奖罚分明,要其明白生活的不易,从小养成自己动手劳动的好习惯。《爸爸去哪儿》节目中,老爸们就有意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诚如,世界跳水冠军田亮在教育其宝贝女儿时,如果女儿想买什么东西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报酬。对于小公主,田亮并没有娇纵她,而是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好习惯。21世纪的中国,以“小家庭”为主要单位,每家每户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过于宠爱,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准,吸取国外精华的教育方面,为社会、国家培养全面型符合人才。不仅力求“成才”,更要“成人”。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它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影响。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时,关系到青少年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部分,认清家庭教育现状,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不断提升家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齐纳纳,杨礼富.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综述.2010.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黄乃毓.家庭教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4]齐芳.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2010. [5]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缪建东.家庭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张灿耀.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生活》

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应该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 这不但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同时也是思品教学特点的需求, 只有让我们的教育向生活回归, 学生才能不但将所学知识记住, 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思品;生活化;知识应用;品格塑造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将我们的课堂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重要性, 一味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完全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的知识性学科教育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就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完全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课程内容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和事例,甚至是一些道理和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这个独到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 只有加强我们的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指明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方向, 那就是向实际生活靠拢, 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地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 知识的摄取最终是用来使用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挂在嘴边说说, 尤其是思想品德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最终是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能够保持道德的操守, 而不是仅仅知道思品教育的理论知识。

1 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 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 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事和物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要对这些" 桥梁" 加以充分的利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十足,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硬和刻板。另外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我们也要尽量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 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获取思品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将教材内容还原到生活实际

在教材内容中很多的人物和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真实的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材内容之中, 要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来,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人物和事迹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例如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 这个时候《在" 责任"中长大》这一课刚刚学习完不久, 正赶上班上一位学生的家中突遭变故, 这个学生由此变得沉默和孤独, 这个时候我将这一课的内容又重新地讲了一遍, 但是却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迹, 学生们在感到诧异之时, 我将我讲的这个" 故事"的主人公介绍给了大家, 这个人正是我们身边的同学, 从此以后大家都主动地帮助那个学生,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之下也渐渐地看到了那个家遭变故的孩子脸上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很多孩子意识到, 课本教材里的人物和事迹很多在我们的身边都是经常发生, 只要我们给予及时地关注, 我们都可以成为书中的" 人物" , 也通过这件事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 课堂活动要还原到实际的生活

课堂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师要给予这个部分以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小学的思品教学中, 课堂活动同样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的生活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这种程度的高低决定着这门课程教育的成败。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并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己所学到的课本知识, 这样我们的教育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这种结合和运用的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 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和被培养起来的, 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活动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加以提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索, 在愉快之中完成活动的目标。

4 课堂延伸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生活全过程的教学,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同时在课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实践,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区卫生的服务以及参与调查社区动植物品种及其生活情况等等, 这些课后的社会实践都能够对学生起到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课后实践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 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明白道德的品质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用来学习的, 而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懂得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对于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康黔.怎样让小学思品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范学院学报,2011.(BO7 )

[2] 贾莉霞.从生活入手构建实效品德课堂[J].教育观察.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浅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家庭教育 问题》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它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用家庭教育这个视角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家庭教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克服家庭教育的不足,努力改善教育 方法 ,提升教育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娱乐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 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深层次明白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家庭教育呈现问题的原因,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地探讨家庭教育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作者简介:王丽敏,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建文,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228-03 时下流行的一档娱乐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不仅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取得连续数周全国同时段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而且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思考。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 对子 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不但在学校、社会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是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政治思想熏陶、道德培养、心理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日益伸展。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 一、家庭教育重要性 家庭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品德发展的重要的教育形式,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一的家庭教育,其最主要的表现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表现为家庭中各个成员间发生的互动。南京师范大学缪建东教授在《家庭教育学》这本书中写到:“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既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又包括子女对家长的教育,甚至包括双亲之间、子女与祖辈之间相互产生的教育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对子女所形成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基础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通常被人们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中,学校教育由于其正规性和专业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而其他两种形态的教育由于其自身的非专业化,故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中无意中遭到忽视。然而,“尽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各种方式在影响每个人,但家庭教育仍是一切教育的根,对教育的成败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贯穿人全面发展过程的始终,不仅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人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被视为终身教育来对待,父母对子女终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家庭的核心就是把青少年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简而言之,教子做人就是家庭教育的目的,而思想道德在任何时候都是做人的根本。按照中国的传统思想,家庭教育就是教会子女做人,提高子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子女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意味着父母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且更要注重在精神上给予关怀,使之成为具有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目标。这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趋于一致性,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时,渗透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总之,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对青少年的进步影响是终生难忘的。 二、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家庭教育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取得一系列成就,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在实践上,家庭教育活动趋向于理性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会有意识培养青少年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的行为习惯;节假日时,家长会带着孩子参加保护环境、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居民社区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一些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这些家庭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提高。 青少年在接受家庭教育时,其思想道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中国现阶段,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尚存一些问题,如在角色定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 (一)角色定位偏差:凸显家长教育话语霸权 父母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时,容易在父母分工和与子女角色定位上产生一些问题。 父母分工方面:中国传统观点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的工作就是“相夫教子”。故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起着主导地位,充当着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角色。诚然,母亲可以教给青少年很多优秀的品质,但威武、力量、勇敢这些男人象征性的品质,母亲却难以给予。父亲的权威地位,使得青少年对父亲极具陌生,对父亲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因此,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不健全的,父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是失衡的。 父母与子女定位偏差:“家长强权”。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制”盛行,父母是中心,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逼迫孩子去完成自己未泯的愿望;常常歪曲青少年的 兴趣 爱好 ,对孩子进行心灵施暴,扼杀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之一味地按照标准答案进行思考,缺乏创新意识。 (二)教育内容单一:片面注重智力发展,忽视道德品德的发展 当代中国,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在以分数进名校的潜规则下,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看作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只关注孩子是否“成才”而非“成人”。部分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康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轻心理重身体,轻德育重智育,轻精神需求重物质需要,轻非智力因素重智力因素”的误区。家长们为了青少年进名校,不惜采取“逼压”的方法,逼孩子进行超负荷的学习量。青少年不仅在学校要进行大量的智力锻炼,课后还要面临一堆的课下作业、家教补习。甚至在周末和节假日时,青少年还要参加才艺训练和兴趣班学习。大部分家长的所作所为,被冠以“择名校”的头衔。家长为了给青少年挪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学习,包揽青少年除学习外一切工作,从不让孩子干家务活。甚至有的父母,暗示青少年在学校少参加集体活动,不要承担班集体工作,致使青少年变得自私、冷漠,集体感淡薄。这种“重智轻德教育”后果十分严重,一些青少年“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严重缺乏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全身心地致力于“成才”伟大事业中,而忽视最基本的“成人”教育。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时,体现出急功近利原则,不严格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完全不符合“”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三)教育方法:呈现方法单一性,凸显父母的话语霸权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全国工作中心和重心围绕着经济建设展开。在社会这个大环境背景下,中国家庭也主要着手于物质财富的获取。因此,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时,家长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对青少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大多采取物质激励法。青少年考试名次较高时或完成某项工作时,均已物质奖励。久而久之,青少年在物质财富的诱惑下,会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消费观,沦为物质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的反面效果。除此之外,家长还习惯性地对青少年进行体罚、训斥和打骂。在中国家长眼中,棍棒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效果。“棍棒教育”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长期以往,家长与孩子间的心与心沟通缺失,精神教育的忽视,最终导致青少年从思想上排斥他人、对他人冷漠、沟通交流上障碍,对他人进行暴力。 三、家庭教育呈现问题的原因解析 当下,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之所以会有以上种种问题,大致来自中国 传统文化 和现代教育制度两方面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三纲五常”思想以深入人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父亲在家庭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妻子、孩子要服从于父亲,父亲要为子女、妻子做表率作用。现代社会对此断章取义,一味采取孩子要听父母的话,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安排青少年接收什么内容的教育,无视青少年内心的渴望。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家庭的,家族的利益是最基本的利益。因此,中国教育主要以家庭为本的价值追求。“光宗耀祖”、“考取功名”、“光耀门第”成为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家长以“成绩为上”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 当代中国社会,“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素质教育”仍停留在“应然”阶段,“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高分数”仍是一切教育的标准,在这一标准的影响下,家长对青少年的教育大多围绕“如何提高文化课成绩”,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便被弃之不顾。 四、家庭教育路径探析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在《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得到一些启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这本书中,张耀灿教授论述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这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在《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嘉宾们成功地运用了“交往”这种模式,完成了从单一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在“主体——客体——主体”这种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牵引下,嘉宾们采取新型的家庭教育方法,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家长在对青少年进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要正确的角色定位,要改善教育方法,还要善于学习国外的优秀的教育 经验 。 (一)正确定位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教育者,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双方的关系不再是单一的“主体——客体”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间的关系。父母作为教育者,既是教育主体也是教育客体,因此不能强求青少年接受一些教育内容。青少年不仅是教育接受者,在家庭教育中也是教育主体,所以青少年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父母的教育,一味地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是要主动地把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表达出来。父母要和青少年交流沟通,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教育模式。 (二)新型的家庭教育方法 1.平等对待青少年,双方互动、沟通 家长作为教育者,不要搬出“家长制”,对青少年实行专制教育。家长要允许孩子拥有说话的权利,拥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双方要学会倾听。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要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思考,学会理解对方。遇到困难时,青少年要学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作为教育者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孩子解决疑难杂症,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向孩子倾述。双方学会用心的沟通,可以了解孩子,而且加深孩子的道德品质修养。清楚记得在《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郭涛在教育儿子石头时说:“你不喜欢做什么事情时,得和我说明不愿做的原因,我会尊重你的想法的。不要对其他人耍脾气,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我想通过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家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会非常显著的。 2.积极躬行,参加实践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他一切学科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因此,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积极地参加 社会实践 ,从实践中学习高尚的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加深印象。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五位明星老爸为了让孩子体验艰苦,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毅然决然地带着孩子去体验农村的艰苦环境。 3.因材施教,启发教育,鼓励创新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因材施教”为其办学理念,成功地培养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施加教育,而不应该强迫孩子学习。当孩子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如果他的想法有悖于法律道德,不要立即否定孩子的想法,要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应该鼓励孩子从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培养孩子创新意识。 4.身教胜于言教 我国古代教育家认为,领导者、教育者首先要带头端正自己,教育从自身开始。教育者只有首先带头端正自己,才能带动他人端正自己,不至于走入歧途。若不能端正自己,不能起带头作用,就不能去教育他人,致使教育无效。因此,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起带头作用,为青少年作榜样作用。例如,在节目中父亲们齐心协力抓鱼,父亲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团结、合作的意义。除此之外,节目中孩子还从老爸那里学会了做人要诚实、要互相帮助、要有责任感、要主动和他人沟通、要主动承担责任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吸收国外精华,为我所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我们学习到:对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在对待外国家庭教育时,教育者要善于学习他们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面的优秀之处,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教育观念上,家长要学习国外父母培养青少年独立意识、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关系。家长要培养青少年多方面兴趣爱好,不能要青少年围绕着学习成绩生活,“事事以成绩为上,时时以成绩为优”的教育观念应该被抛弃,“德智体美”的教育理念应深入人心。在教育方式方面,家长要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改掉在生活、学习、社交方面一手操办的坏习惯。对于青少年不能宠溺,要奖罚分明,要其明白生活的不易,从小养成自己动手劳动的好习惯。《爸爸去哪儿》节目中,老爸们就有意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诚如,世界跳水冠军田亮在教育其宝贝女儿时,如果女儿想买什么东西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报酬。对于小公主,田亮并没有娇纵她,而是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好习惯。21世纪的中国,以“小家庭”为主要单位,每家每户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过于宠爱,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准,吸取国外精华的教育方面,为社会、国家培养全面型符合人才。不仅力求“成才”,更要“成人”。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它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影响。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时,关系到青少年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部分,认清家庭教育现状,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不断提升家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齐纳纳,杨礼富.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综述.2010.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黄乃毓.家庭教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4]齐芳.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2010. [5]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缪建东.家庭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张灿耀.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

思想品德鼓励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现代教育也引入多媒体技术,将其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网络资源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来,对学校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开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新格局,就需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络因素运用到传统教学当中,达到传统教学和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

【关键词】教育制度;网络资源;思想品德教育;转变

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提高学生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的课程,是学校必须重视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面对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学校应该能够明白,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运用好网络可以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网络吸取各种营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此,研究如何利用好网络工具开展思想思想品德课,努力实现其所应担负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落后的传统初中教育方法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传统教育方法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近,在教育部的改革推动下,几年来我国的初中教学也有所改善,但教学改革的成效不显著。仍然采用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不但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缺少沟通,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不但教育成果收效甚微,也造成老师与学生的双重疲惫。改革教育现状,就需要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并没有深入影响到每一位教师,多数老师仍然按照传统方式,照本宣读,导致学生对思想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没有掌握。

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

1、网络的优势

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交互的平台,具有信息量大、信息面广等特点,这就使得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教材来传授,学生获得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责任正是“传道、授业、解感”,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舌战群雄”。这就要求教师熟悉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并逐步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活跃教学气氛。

2、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能够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及巨大的信息量,这也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制度中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提高我们的师资力量,使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同时也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网络资源搜罗筛选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网络信息,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传道、授业、解惑。

(1)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师资力量要想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师资力量,就必须从熟悉信息网络的知识和技术入手,改革教学模式,改进管理,总结经验,通过网络了解国内思想思想品德工作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普及网络技术是我们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我们务必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传递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能够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有效地捕捉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和筛选。此外,建设紧跟时代潮流的师资力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思想思想品德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网络信息运用能力,更进一步推进中学思想思想品德工作的优化和创新,学校还应当适当增加具有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中来,使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更加全面和完善,有效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制度网络化改革。

(2)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多元化,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这不但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变得生活化、情境化和多样化。这样就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变得轻松,也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论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让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学会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分析、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学校改革传统教育制度,增加网络资源因素,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各种校园活动进行渗透教育,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春晖.关于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2004(6).

[2]吴虹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95”后中学生思想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电子世界,2013年18期.

[3]袁云等.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5(6).

[4]欧阳波.如何做好网络时代中学生的思想思想品德教育[J].甘肃科技纵横,2005(5).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论文参考文献集

《浅谈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型的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学生处在开放、复杂、浓郁的多渠道文化氛围中。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容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时期。在部分学生身上呈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缺乏树立民族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迷惘、自私(甚至堕落)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错位现象。现就其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师德;信息化;网络化;心理健康;德育素质;参与

一、德育教育现状

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己,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欺诈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去年,我参与了《南陵县农村初中生思想现状的调查》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在对部分农村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2.5%,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37.5%,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65.5%,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34.8%,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经常对他们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理想是学生的灵魂。德育工作的首要课题是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健康的思想品德。经常利用班会课时间、第二课堂、社会活动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有关内容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

4.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我担任政治科教学。教学中,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朋友般的方式跟他们相处。这样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安定感、亲人感。而且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老师跟他们相熟、经常关心他们,会使他们有“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感觉。我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与学生亲密的老师,他上课时无论是纪律还是学风都特别好,甚至连缺交作业的现象也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得去。

6.经常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教育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影响学生思想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环境好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会起消极作用。充分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沟通。当了解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工作,使学生及时改正。

7.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历史早已证明,培养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对社会的安定、进步是一个贡献;而培养出一个品德低劣、法制观念薄弱的人对社会是一个危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并非是朝夕间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例如,捕捉报刊、杂志、电视及互联网等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守法意识。

8.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让他们目睹社会的进步、昌盛,使他们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加拥护改革开放,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任何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做到“严、勤、细、爱”四个字,持之以恒、多渠道、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丝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理解,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2001(11)

[2]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林燕君.在德育过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实施[J].文教资料,2006(5)

可以的,多少字

德育工作在育人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好的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贡献会伴随学生的终身。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德育论文 范文 ,仅供参考。

做个“六家”型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级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带领者。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班主任工作:多、杂、繁、重,要想做好,那非得有一定的 方法 与技巧。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下面我就我的所做、所见、所闻,发表一下我的认识。 第一、班主任得是个释家

要想将班主任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这首先得充满对学生的爱,就像释家一样普渡众生,博爱仁德。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近你,真心地听从你的教导。班主任的爱既有像伙伴般的友爱,又有慈母般的仁爱,更有严父般的关爱。不要吝啬你的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终有回报,每逢节日,看着案前来自全国各地的 贺卡 ,我深深沉浸在幸福的喜悦,浓烈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敬爱。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只因拥有对学生那份疼爱,你才会平静地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不会认为他(学生)给你找麻烦;只因拥有对学生那份关爱,才不会认为班主任工作繁杂苦累,反而觉得有意思、有意义;只因拥有对学生的那份真执的爱,你才会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今天负责,为学生的今后谋造未来。 第二、班主任得是个法家

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没有优良的秩序,在一个脏、乱、差的氛围中,还谈什么学习,讲什么育人。一个良好的班级 文化 的确立,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制度、严格的执行力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立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班主任还得是个法家。现举一例说明:在新生入学报名的第一天,当我看到有的学生从后门或者没有敲门走进教室来到我面前报名时,我都坚定地对他说:“请你出去,重新再进来一次”。在家长和同学的诧异中,我又会和蔼地对他说: “同学,欢迎你来到初一(10)班,但请你从前门进入教室”。于是,从后门进的同学纷纷退了出去,郑重地从前门轻轻地敲门三下,请示老师,得到准许后才进入教室。后来听家长说,就是开学的第一件事,让我们觉得你挺严格的,连门都不能走错。交给你这样的老师,我们就放心了。在开学后不久,我随之与学生共同讨论建立了一套班级中有关学习、卫生等多方面的纪律制度及规范,并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这一切的可能都与我开学精心地给他们上的那一课有关吧。同时,在平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也多时向学生阐明:老师对事不对人,我处理你只对你所犯的错误作出处理,并不是针对你个人。处理只意味着对过去的终结,并不是对今后下了定论,处理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让你明白你为什么错,是为了让我今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还得你自己努力。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问题处理的坚决,又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处理问题的良苦用心。

第三、班主任得是个儒家

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存在的心理等诸方面的问题,不妨学学儒家的中庸之道,执法应严,处理应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妨变通执行,达到既使其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举一例说明:有一年,我班有个学生头脑比较聪明,但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与 其它 同学不合群,而且行为习惯比较差,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经常迟到早退,虽多次教导效果不大,也难以走进其心灵,为此,我一直苦于无良策应对。后来渐渐地他的迟到次数累记达到学校公开通报批评的处罚,为此,我找他谈话,告诉他我要将他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并告知他将受到的处罚。他当时,对我说,“我有这么多次了吗?我记得还差2次呀”我一听知道其中有戏,我就将学生每日的情况记载表逐个与他一起统计,面对结果,他先是哑言,然后嘴里小声叽咕:“通报就通报,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时我知道他被触动了,我就趁热打铁,对其讲述其中的利害,以及对今后的影响。他听着听着对我说,老师你能再给我一个机会吗?我保证以后改。这时,我对他讲,我一个人做不了主,我必须征得同学们的同意。随后,我在班级中事先做了一些工作,请求同学们给他一次机会。然后,让他在班级中公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要求同学们给他一次机会。在同学们渐渐举起手臂中,他流泪了。后来他告诉在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他后悔平时和同学们没有很好相处。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我向同学宣布给他留班察看一个月,保留对他的问题上报进行处理的权利。同时要求他在这一个月中不仅不能再犯同类的错误,而且得有重大立功表现。至于什么是重大立功表现,得由大家评判。在随后的一个月内,他不仅没有犯迟到等同类的错误,而且为了有重大的立功表现,更多的关心集体,抢着帮别人值日,主动帮别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竟渐渐赢得同学的喜爱,他自己也体会到与人和睦相处的快乐。后来,他在 日记 中诚挚地提及那次处罚,他说那次处罚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处罚,让他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与人相处。他现在深深地体会当时我对他的良苦用心。

第四、班主任得是个道家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在我们处理班级工作中,也应做做道家,无为而治。又例如早恋问题,是困扰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对此问题,谁都不想绕过去,可就是苦于无良策,不知如何更好地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我遇到我所教的学生有早恋的倾向,都是耐心和他(或她)私下谈心,都是说些青苹果不能早摘呀,现在你们思想上还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现在你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现在因早恋而影响学习是影响你今后的一辈子等等的说教,在说教的同时,我都觉得自己累而无助,感到空洞无力。后来我看到一些先进教师的做法给我启发很大,对这类问题我们应先疏,而不是发生后的堵、补。于是我就做了这样的一个尝试,开了一个有关早恋 教育 的主题班会:首先是 音乐欣赏 ,欣赏三首歌: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究竟为了什么,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我已爱上了你呀,出乎你的预料。”(——《我一见你就笑》);“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我想要告诉你,那不是一般的情和意,那是我内心衷曲。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从没有再提起,这秘密写在我心里,永远变成回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匆匆地与你相遇,对你有无限依恋,那正是我的秘密。”(——《小秘密》);“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我的心中早已有了她,噢,她比你先到。她,温柔又可爱;她,美丽又大方。直到有一天,心中有个他,你会了解我的感觉。爱要真诚,不能分享。噢,对你说声抱歉。”(——《迟到》)。我就对学生们说:第一首歌中的小姑娘天真烂漫,固然可爱,但心地单纯、毫无设防,爱得清纯,但也爱得幼稚。只重外表,贸然露爱,不宜效法。第二首歌中的主人公,有着成熟理智的爱,值得学习。爱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轻易流露的,因为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我们、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投入的事。该克制的时候懂得克制,这才是强者。第三首歌中的主人公的爱情观值得大力提倡,当同学们到了真正可以拥有爱情、组建家庭的时候,应该像第三首歌中的主人公一样,乱花不能迷人眼,坚守爱情的专一,并提高其纯度。这样的班会课,这样的爱情观教育,我发现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入耳动心,心服口服。而且那届所代的班级中学生早恋的现象竟出奇的少,男女同学也能兄弟姐妹情相处,感情融洽。

第五、班主任得是个墨家

面对新教材、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个教者面前切切实实的课题。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能不能教?创新能力只能培养,不能教!创新能力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样的环境就必须得由班主任去创设。我说班主任得个墨家,并不是说要学墨子的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而是要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 传说 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学墨子那种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能力,多开创性开展工作,让学生多思,多动手,亲身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班级事务中逐步培养创新的能力及意识。同时,身教大于言教,班主任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也是最好教育和培养。

第六、班主任得是个杂家

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班级的事务,而且还要协调好各课的学习。现在的新课改、新教材,使得学生要同时学习语、数、英、生、政、史、地七门文化课及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劳技、研究学习共13门功课,如何协调、合理地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真正地提高,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的关键。要想做好协调工作,那就得要求班主任有着多方面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点言过其实,不过至少知道上述各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学习的技巧,这样才能合理的安排,协调的调度。这就要班主任就要像杂家一样,博采众家之长,多同课任老师交流,学习其他学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巧。

总之,有着释家博爱众生的胸怀,法家铁面无私地执行,儒家中庸温和地变通,道家无为而治、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的手段,墨家创造、求新的意识,杂家博学多识的能力,应用手中十八般武艺,定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优良的班级环境。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今天我想说的是:孩子们需要班主任老师爱的目光。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三、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清洁、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3、建立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为了规范中学生行为,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上一日常规。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文明礼貌,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并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主要学会自己洗脸、洗脚、洗小件衣服,在宿舍也要主动扫地和倒垃圾。总之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 规章制度 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记得我刚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班里学生的"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 辩论 ,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