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热虹吸管的强化传热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热虹吸管的强化传热研究论文

热管是一个封闭容器,从封闭容器内抽出不凝结气体,形成真空,为了使热管能够很快地启动和很好地工作,要求管内始终保持一定的真空度,装有一定量的能够汽化的液体,并装有起毛细作用的吸液芯结构。管内工作液体在加热管吸热沸腾后汽化,蒸汽带着大量的热能进入冷凝端,然后进行凝结放热,把大量的热能传递给了冷凝端的冷流体。工质完成了把能力从加热段输送到冷凝端之后,以液态形式在吸液芯结构毛细泵的抽吸作用下,重新返回到加热段。重复这一过程,形成循环,使热管连续不断地工作,不断地传递热能,这就是热管的工作原理。以上纯手打,摘自方彬.《热管节能减排换热器设计与应用》.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page 6.大家可多关注百度,热管吧,大家深入交流!!!

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由热管组成的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有利于控制露点腐蚀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炼油、锅炉、陶瓷、交通、轻纺、机械等行业中,作为废热回收和工艺过程中热能利用的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典型的重力热管如图所示,在密闭的管内先抽成真空,在此状态下充入适量工质,在热管的下端加热,工质吸收热量汽化为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上升到热管上端,并向外界放出热量,凝结为液体。冷凝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热管内壁返回到受热段,并再次受热汽化,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将热量由一端传向另一端。由于是相变传热,因此热管内热阻很小,

热管的高导热能力与银、铜、铝等金属相比,单位重量的热管可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所以能以较小的温差获得较大的传热率,且结构简单,具有单向导热的特点,特别是由于热管的特有机理,使冷热流体间的热交换均在管外进行,这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强化传热。此外,由于热管内部一般抽成真空,工质极易沸腾与蒸发,热管启动非常迅速。

热管这种传热元件,可以单根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根据用户现场的条件,配以相应的流通结构组合成各种形式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阻力损失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和维护费用少等多种优点,它在空间技术、电子、冶金、动力、石油、化工等各种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虹吸管 造句:为了研究开式二相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影响其工作极限??阻流现象的判据。 解释:使液体产生虹吸现象所用的管子。通称过山龙。 2、虹膜 造句:观察右边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孩子并不容易,由于她的一个虹膜被烟色涂污而使得她的双眼明显的表现出恐怖,而且没有感觉到莫迪里阿尼是在试图描绘人类自身的痛苦。 解释:眼球前部含色素的环形薄膜,由结缔组织细胞、肌纤维等组成,当中是瞳孔。眼珠的颜色是由虹膜所含色素的多少决定的。 3、彩虹 造句:那个时期,在我家里,一道音乐情感的瀑布日复一日、时时刻刻地奔流着,它溅起的水雾,四散开来,在我们的心中折射出彩虹色的全部音阶。 解释:见‘虹’。

外部热源的热量,通过蒸发段的管壁和浸满工质的温度上升。液体温度上升,液面蒸发,直至达到饱和蒸气压,此时热量以潜热方式传给蒸气。蒸气段的饱和蒸气压随着液体温度上升而升高。在压差的作用下,蒸气通过蒸气通道流向低压且温度也较低的冷凝段,并在冷凝段的气液界面色冷凝,放出潜热。

传热学的研究热点论文

空调和冰箱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组成。工作原理是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而冰箱没有风扇靠自然对流来进行热量交换。 而冰箱没有风扇靠自然对流来进行热量交换。 作为冰箱它仅是将密封柜体内的的温度降至一定的设定值,而对于空调来讲,要使室内温度降低,必须将室内多余的热量排出室外,所以压缩机和散热器必须在室外.夏天我们从空调旁边走过时,感觉到有热风吹出,就是这个道理.热量传递简称传热。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之间,只要有温差的存在,就有热量自发地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到处存在着温差,因此热量传递就成为一种极普遍的物理现象。研究热量传递的规律即根据不同的热量传递过程得出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与相应的温度差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热量传递方式具有不同的传递规律,相应的研究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传热学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尽管各个领域中遇到的传热问题形式多样,但研究传热的目的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强化传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一定的温差、体积、重量或泵功等)增加所传递的热量。(2)削弱传热或称热绝缘,即在一定的温差下使热量的传递减到最小。(3)温度或传热控制,为使一一些设备能安全、经济地运行,或者为得到优质产品、工艺,需要对热量传递过程中物体关键部位的温度或传热速率进行控制。

1、 传热学发展史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对流换热的真正发展是19世纪末叶以后的事情。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和1915年努塞尔的因次分析,为从理论和实验上正确理解和定量研究对流换热奠定了基础。1929年,施密特指出了传质与传热的类同之处。在热传导方面,法国物理学家毕奥于1804年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热辐射方面的理论比较复杂。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1878年,斯忒藩由实验发现辐射率与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的事实,1884年又为玻耳兹曼在理论上所证明,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俗称四次方定律。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空腔黑体辐射时,得出了普朗克热辐射定律。这个定律不仅描述了黑体辐射与温度、频率的关系,还论证了维恩提出的黑体能量分布的位移定律2、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是指在不涉及物质转移的情况下,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给相邻的温度较低的部位,或从高温物体传递给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简称导热。热对流是指不同温度的流体各部分由相对运动引起的热量交换。工程上广泛遇到的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其接触的固体壁面之间的换热过程,它是热传导和热对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换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对流的运动情况。热辐射是指物体因自身具有温度而辐射出能量的现象。它是波长在0.1~100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因此与其他传热方式不同,热量可以在没有中间介质的真空中直接传递。太阳就是以辐射方式向地球传递巨大能量的。每一物体都具有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比例的热辐射能力,也能吸收周围环境对它的辐射热。辐射和吸收所综合导致的热量转移称为辐射换热。实际传热过程一般都不是单一的传热方式,如火焰对炉壁的传热,就是辐射、对流和传导的综合,而不同的传热方式则遵循不同的传热规律。为了分析方便,人们在传热研究中把三种传热方式分解开来,然后再加以综合。3、传热学今后的应用20世纪以前,传热学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和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和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现在,机械工程仍不断地向传热学提出大量新的课题。如浇铸和冷冻技术中的相变导热,切削加工中的接触热阻和喷射冷却,等离子工艺中带电粒子的传热特性,核工程中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动力和化工机械中超临界区换热,小温差换热,两相流换热,复杂几何形状物体的换热,湍流换热等。随着激光等新的实验技术的引入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传热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3、总结热科学的工程领域包括热力学和传热学.传热学的作用是利用可以预测能量传递速率的一些定律去补充热力学分析,因后裔只讨论在平衡状态下的系统.这些附加的定律足以3种基本的传热方式为基础的,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传热学是研究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传热不仅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且广泛存在于工程技术领域。例如,提高锅炉的蒸汽产量,防止燃气轮机燃烧室过热、减小内燃机气缸和曲轴的热应力、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控制热加工时零件的变形等,都是典型的传热问题参考文献:〔1〕 杨世铭,陶文铨 《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1998〔2〕 章熙民,任泽霈,梅飞鸣《传热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2001

研究热传递的论文

1、 传热学发展史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对流换热的真正发展是19世纪末叶以后的事情。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和1915年努塞尔的因次分析,为从理论和实验上正确理解和定量研究对流换热奠定了基础。1929年,施密特指出了传质与传热的类同之处。在热传导方面,法国物理学家毕奥于1804年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热辐射方面的理论比较复杂。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1878年,斯忒藩由实验发现辐射率与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的事实,1884年又为玻耳兹曼在理论上所证明,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俗称四次方定律。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空腔黑体辐射时,得出了普朗克热辐射定律。这个定律不仅描述了黑体辐射与温度、频率的关系,还论证了维恩提出的黑体能量分布的位移定律2、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是指在不涉及物质转移的情况下,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给相邻的温度较低的部位,或从高温物体传递给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简称导热。热对流是指不同温度的流体各部分由相对运动引起的热量交换。工程上广泛遇到的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其接触的固体壁面之间的换热过程,它是热传导和热对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换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对流的运动情况。热辐射是指物体因自身具有温度而辐射出能量的现象。它是波长在0.1~100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因此与其他传热方式不同,热量可以在没有中间介质的真空中直接传递。太阳就是以辐射方式向地球传递巨大能量的。每一物体都具有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比例的热辐射能力,也能吸收周围环境对它的辐射热。辐射和吸收所综合导致的热量转移称为辐射换热。实际传热过程一般都不是单一的传热方式,如火焰对炉壁的传热,就是辐射、对流和传导的综合,而不同的传热方式则遵循不同的传热规律。为了分析方便,人们在传热研究中把三种传热方式分解开来,然后再加以综合。3、传热学今后的应用20世纪以前,传热学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和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和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现在,机械工程仍不断地向传热学提出大量新的课题。如浇铸和冷冻技术中的相变导热,切削加工中的接触热阻和喷射冷却,等离子工艺中带电粒子的传热特性,核工程中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动力和化工机械中超临界区换热,小温差换热,两相流换热,复杂几何形状物体的换热,湍流换热等。随着激光等新的实验技术的引入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传热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3、总结热科学的工程领域包括热力学和传热学.传热学的作用是利用可以预测能量传递速率的一些定律去补充热力学分析,因后裔只讨论在平衡状态下的系统.这些附加的定律足以3种基本的传热方式为基础的,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传热学是研究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传热不仅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且广泛存在于工程技术领域。例如,提高锅炉的蒸汽产量,防止燃气轮机燃烧室过热、减小内燃机气缸和曲轴的热应力、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控制热加工时零件的变形等,都是典型的传热问题参考文献:〔1〕 杨世铭,陶文铨 《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1998〔2〕 章熙民,任泽霈,梅飞鸣《传热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2001

空调和冰箱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组成。工作原理是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而冰箱没有风扇靠自然对流来进行热量交换。 而冰箱没有风扇靠自然对流来进行热量交换。 作为冰箱它仅是将密封柜体内的的温度降至一定的设定值,而对于空调来讲,要使室内温度降低,必须将室内多余的热量排出室外,所以压缩机和散热器必须在室外.夏天我们从空调旁边走过时,感觉到有热风吹出,就是这个道理.热量传递简称传热。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之间,只要有温差的存在,就有热量自发地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到处存在着温差,因此热量传递就成为一种极普遍的物理现象。研究热量传递的规律即根据不同的热量传递过程得出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与相应的温度差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热量传递方式具有不同的传递规律,相应的研究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传热学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尽管各个领域中遇到的传热问题形式多样,但研究传热的目的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强化传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一定的温差、体积、重量或泵功等)增加所传递的热量。(2)削弱传热或称热绝缘,即在一定的温差下使热量的传递减到最小。(3)温度或传热控制,为使一一些设备能安全、经济地运行,或者为得到优质产品、工艺,需要对热量传递过程中物体关键部位的温度或传热速率进行控制。

物理小论文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 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 现象二:取两片很薄的纸,将他们贴近,用力的吹,我们并不能将纸吹开,反而出现被“吹拢”的情况。

振荡热管换热性能试验研究论文

01)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Ni-Pdeposits on Heat Transfer,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doi:10.1016/j.surfcoat.2008.10.03902) YanHai Cheng,Yong Zou,Lin Cheng,Wen 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anti-foulingproperty of the electroless Ni-P coating,Materials Letters,62(2008) 4283-428503) L.Cheng,T.Luan,W.Du,M.Xu,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ow-induced vibration in heatexchangers,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8.05.03704)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From 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 to single phase lagging heat conduction,Int. J. Heat Mass Transfer,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 2008.04.00405) Cheng lin,Xu mingtian,Wang liqiu,Single and dual phase lagging heat conduction models in moving media,ASME J. of Heat Transfer(In Press),200806) 程林,许明田,王立秋,单相滞热传导温度场的振动现象及其热力学基础,《科学通报》,2008,53(6):732-736。07)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complexing agents on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Ni-P deposits,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Vol.24,No.4,P:457-46008) WANG Xue-dong,LUAN Tao,CHENG Lin,XIAO Kun,Research of Boiler Combustion Regulation for Reducing NOx Emission and its Effect on Boiler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Vol.16,No.3 270-276,2007.09) J.Fan, L.Q.Wang and L.Cheng,Forced Convection in Rectangular Micreochannels: Electrokinetic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Vol.8, No.3,2007,P:335-34510) J.Fan, L.Q.Wang and L.Cheng,Electrokinetic Effect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Parallel-Plate Microchann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cialSimulation.Vol.8, No.3,2007,P:359-37411) Liqiu Wang,Yuxiang Zhang,Lin Cheng,Magic microfluidic T-junctions: Valving andbubbling,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2.042,200712) Zheng, Jizhou;Cheng,Lin;Du,Wenj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tube bundles with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method,《机械工程学报》,v43,n7,July,2007,p 202-20613) Luan,Tao;Cheng,Lin; Cao, Hongzhen; Qu, Yan Effects of heat sources on heat transfer ofaxially grooved heat pipe,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 v 58,n4,April,2007,p 848-85314) Liqiu Wang,Ophelia Pang,Lin Cheng,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tightly colied ducts:stability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7(2006) P:991-100515) Cheng Lin, Yun Heming. The Optimized Analysis of Electronics Cooling by CFDMethods(ICNMM2006-9607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6)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Chen Binjian.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Roughness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and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Microchannels(ICNMM2006-96076).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7) Yun Heming, Cheng Lin, Wang Liqiu and Zhang Shus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andFlow of Liquid Through Minichannels(ICNMM2006-9607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Nanochannels,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June 19-21, 2006. Limeric Ireland18) Yun,He-Ming;Cheng,Lin;Chen,Bao-Ming;Du,Wen-J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the heatdissipation of electronic elements,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sics,2006 Vol.27(3),P:496-49819) Yan Fayi,Cheng Lin,Numerical Algorithms for Virtual Visualization of Fluid Flow inPipeline System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Sf-00036120) Liqiu Wang, Ophelia Pang, Lin Cheng, 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of forced convection intightly coiled ducts: Multiplicity, Chaos, Solitions and Fractals 20(2005)337-35221) Qiu, Yan;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Niu, Wei-Ran; Theory of the reduction of fly-ashcarbon content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oiler and its applied research; Journal of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24, n4n2005np369-37222) Heming Yun, Cheng Lin and Zhang Guiyu.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aving energy for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4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nologies, 2005: 664~669 (ISBN-7-112-07718-4)23) S.S.Zhang, Y.H.Cheng, L.Cheng,A Study on Vacuum Brazing Procedure of Plate HeatExchanger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471-472,pp.640-643,200424) Tian Mao-Cheng,Cheng Lin,Lin Yi-Qing,Zhang Guan-M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crossflow-induced vibration,Heat Transf. Asian Res,2004 Vol 33(4) p:211-21825) Qiu Yan, Cheng Lin,The Research of Complex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ducedVibration,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3,Vol.12(1) Ser.B26) Cheng lin,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fluid induced vibration Heat transfer2002,Proceeding of 12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200227) Tian, Mao-Cheng; Cheng, Lin; Lin, Yi-Qing; Zhang, Guan-M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crossflow induced vibrat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alphysics, v23,n1,2002,p6328)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流体变物性对细矩形通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工程热物理学报》 Vol.29, No.11,2008年11月29) 程林,换热设备中水垢的物相分析及与换热面的界面结合状态,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2008.8,P:17-1930) 程延海,邹勇,程林,刘文,热交换器表面Ni-P镀层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功能材料,2008,Vol.39,No.5,P:799-80131) 杜文静,程林,田茂诚,朱新军,刘文,过热蒸汽型复合换热器传热与振动特性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4月第四期,677-684。32) 曲燕,程林,Stefano Zinna,栾涛,Marco Marengo,环路热管地面试验平台的热设计,《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7年10月第五期,14-20。33)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No.28增刊,2007年6月34) 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流体变物性对细矩形通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2007传热传质学论文集,编号073102。35) 郝玉振,程林,螺旋折流式换热器的直接设计方法,《压力容器》2007年三月刊。36)云和明,程林,王立秋,曲燕,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6传热传质学论文集, 南京: 611-616。37) 云和明,程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元件散热的优化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Vol.27(3)38) 程林,栾涛,王立秋,张玉相,2-T型微通道气泡发生器可视化实验研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项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06607939) 朱新军,张树生,程林,机械传动远程实验系统,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Vol.25(7)40) 曲燕,栾涛,程林,放置倾角对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宇航学报,2006,Vol.27(3)41) 云和明,程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模块间距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5-53023。42)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一种复杂非线性传热元件的传热及污垢特征,《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Vol.25(1)。43) 程林,冷学礼,杜文静,基于降低污垢热组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Vol.24(3)44) 冷学礼,程林,杜文静,流体低速横掠振动圆管的传热特性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Vol.24(2)45)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邱燕,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理论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Vol.23(3)46) 程林,田茂诚,张冠敏,邱燕,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Vol.23(4)47) 陆国栋,周强泰,程林,田茂诚,梯形剖面圆形肋片管温度场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9月第17卷48) 陆国栋,周强泰,程林,田茂诚,梯形剖面肋片管二维温度场的测定与分析,《汽轮机技术》,2002,44(6)49) 程林,田茂诚,林颐清,张冠敏,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22(2):199-20250) 刘鉴民,程林,大型太阳能热水装置与燃油锅炉联合供热系统,《太阳能》,1999年第三期,第16页51) 田茂诚,程林,弹性管束型容积式热交换器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9,14(3):173-17552) 程林,张梦珠,幂律流体绕流楔形物体时的层流边界层,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1):87-9153) 程林,陆煜,具有完整隔板的双向倾斜矩形封闭空腔内自然对流数值解,《太阳能学报》,1996,17(1):111-11254) 田茂诚,程林,沸腾炉旋风燃尽室的冷态及热态试验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6,11(6):398-40155) 程林,田茂诚,圆形管道内自由旋流衰减的理论分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10(6):673-67856) 王涛,程林,内管纵向敷肋时套管式换热器传热研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11(6):707-71157) 田茂诚,程林,沸腾悬浮两级燃烧可行性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山东能源》,1994年第二期,4-7页58) 杨培毅,程林,汽车余热空调的研究现状,《流体工程》,1993,21(6):54-5959) 程林,裘裂钧,大面积厂房间歇供暖的地面吸热问题,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2,22(3):60-66等70余篇

你好,采用水、丙酮以及其二元混合工质对振荡热管进行实验研究,选取35%~70%充液率,10~100 W加热功率以及水/丙酮13:1、4:1、1:1、1:4、1:13配比,将实验数据与混合工质物性、相变特点结合以研究其振荡热管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混合溶液振荡热管启动所需功率小于水;小充液率时,除较低丙酮比例配比(如水/丙酮13:1混合工质)以外,混合工质比纯工质振荡热管不容易烧干,纯工质振荡热管在50 W时热阻就已经上升到较高数值,而混合工质振荡热管在同样的功率则维持着较低的热阻。在丙酮中加入少量水(如水/丙酮1:13混合工质)能有效改善振荡热管烧干情况,然而,少量丙酮与水混合而成的工质(如水/丙酮13:1混合工质)对振荡热管烧干情况的改善不明显;大充液率时,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要弱于纯工质,在35~50 W,纯工质振荡热管热阻都低于混合工质,而在较大加热功率(50~100 W),水与混合工质振荡热管仍保持着较明显的热阻差。

浅析R407C在客车空调中的应用技术论文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客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客车空调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普遍认为,客车空调系统在提供舒适性小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大环境。

R407C 是一种安全、无毒、不破坏臭氧层的新型环保制冷剂,具有单位质量/ 单位容积制冷量大、能效比高、换热效率好等优点。西方发达国家有部分客车空调产品使用了R407C,其中冷王的R407C 制冷系统应用于客车已经量产商业化。在我国R407C 客车空调系统已从研究日渐走向应用,某些公司在客车空调系统中作过一些R407C 尝试应用,并有一定的成效[1- 2]。目前由于人们对这种非共沸工质的温度滑移、制冷剂成分变化后对系统的换热性能的影响不够了解,影响了R407C 在客车空调上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将客观地探讨客车空调系统应用国际社会倡导的环保工质R407C 的优越性,为R407C 客车空调器的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1 R407C 与R134a 对比

1.1 制冷运行工况的确定

汽车空调系统与一般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和使用条件均不同。客车空调90% 以上为非独立式空调系统。由于发动机转速变化很大,一般在700 ~2 300 r/min 之间,空调压缩机转速随汽车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特别是城市客车运行于城市红绿灯区和停靠站之间,平均行驶车速约30 km/h,并且频繁停起和开关门,加之乘员变化很大,所以客车空调配置要求冷量大、制冷快。

根据客车空调系统随环境和车速而变工况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客车空调标准设计工况参数确定如下:冷凝温度50℃~60℃,蒸发温度0℃~5℃,过冷度5℃,过热度10℃,室外温度35℃,室内温度27℃,室内相对湿度50%,压缩机正常转速1 800 r/min。

1.2 综合性能分析

R134a 和R407C 都属于中温制冷剂,其中R134a 属于纯质制冷剂,R407C 属于多组分非共沸制冷剂。汽车空调中常用的制冷剂有R134a,但是R134a 有很多的缺点。它不但具有较高的、非常令人担忧的温室效应指数,而且R134a 亲油性差,还对铜有腐蚀性,但和铁、铝共存稳定性较好。另外,根据新的报道,R134a 在大气中分解会产生一种吸湿力较强的具有腐蚀性的液体,可在不同地方聚集,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而R407C 为非共沸混合工质,它是R32/R125/R134a 三种冷媒以混合质量比为23∶25∶52 而成的非共沸混合物。R407C 作为新型制冷剂正逐步被世人所认知,它具有清洁、低毒、不燃、制冷效果好、节能、环保等特点,已经大量用于空调行业。R407C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热力性质优异,与酯类润滑油相溶;与铁、铜、铝共存,稳定性较好;但是具有较高的冷凝压力,在车载空调上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1.3 理论热力循环计算

1)纯工质R134a 热力性能计算。对于纯工质R134a,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蒸发压力Pe 和冷凝压力Pc 可根据蒸发温度te 和冷凝温度tc 确定。

2)混合工质R407C 热力性能计算。由于R407C 为非共沸制冷剂,在相同压力条件下,相变时存在温度滑移现象,气相饱和温度(露点温度)和液相饱和温度(泡点温度)是不同的。本文选择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确定工况点的等效平均温度。用线性插值方法计算出给定的蒸发(气相临界点)温度te和冷凝(液相临界点)温度tc相对应的蒸发压力Pe 和冷凝压力Pc。

3)热力性能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根据上述R407C在给定蒸发温度te 和冷凝温度tc 下的蒸发压力Pe 和冷凝压力Pc 的确定方法,Pe 和Pc 及其te 和tc 成为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确定了制冷循环的各状态点的温度后,根据过程特性,可以用NIST 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程序计算出h1、h2、h5、h0、v1 等。利用状态方程,根据各点状态参数,就可以计算出两种制冷剂在不同工况下的制冷循环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理论功、单位容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等。有关状态方程如下:单位制冷量q0= h1- h5;单位容积制冷量qv=q0/v1;理论比功w0=h2- h1;制冷系数COP=q0/w0;压力比π=Pc/Pe。

a. 实例计算。冷凝温度56.5℃,蒸发温度2℃,过冷度5℃,过热度10℃。特殊工况如表3 所示。冷凝温度60℃,蒸发温度0℃,过冷度5℃,过热度10℃。

实际工作中,上述方法比较繁琐,常利用R407C 制冷剂应用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和上述方法相比,其计算误差<5%,在工程上是可以接受的。

b. 混合工质R407C 热力性能分析。由以上理论计算可知,在客车空调相同的.工况下,R407C 的单位理论功比R134a 约高16%,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134a 高43%~50%;R407C 单位制冷量比R134a 高8%~10%,理论制冷系数比R134a 低5%~6%。在相同的工况下,R407C 的吸气压力比R134a 高54%~64%,排气压力比R134a 高50%~60%;R407C 的压力比比R134a 低3.5%~4.5%。

2 在客车空调应用中的技术探讨

2.1 R407C 系统的性能分析

R407C 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134a 高43%~50%,可采用小排量压缩机达到相同制冷量;能减小客车空调压缩机和两器的体积和重量;能减少客车空调系统的安装空间,增加汽车的机动性和降低油耗。

市场上大客车空调主要使用的BOCK、Thermo King压缩机都有使用R407C 的产品[7- 8],制冷剂软管的爆破压力均高于12 500 kPa,已满足爆破压力是运行压力的5 倍以上的标准要求。因此,现有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耐压性能够适应R407C 的要求。

空调压缩机作为空调系统的心脏,其安全保护一直是控制的重点。为防止损坏,需要有高压控制及防液击的措施。另外,由于汽车大多时间在外面行驶,受天气的影响,其压力变化较大。为防止系统高压过高,最好有安全泄压阀。

采用R407C 作为制冷剂时,在相同的工况下,R407C 的吸气压力比R134a 高54%~64%,排气压力比R134a 高50%~60%;系统的高、低、中压压力开关的动作压力值需要调整。同时为保证制冷系统的回油,设计管路时要考虑气体制冷剂的流速,水平管内为不小于3.8 m/s,竖直管内为不小于7.6 m/s。

2.2 R407C 系统的有关要求

1)R407C 系统对两器的要求。利用R407C 温度滑移的优势,城市客车空调换热器设计时可将两器设计成都是按逆流状态换热,以改善换热性能,并采取相应的强化换热措施,弥补采用R407C热传导性能较差的不足。

由于系统运行时压力比R134a 高,故对两器的要求也高。不光要考虑压力的因素,还要考虑汽车行驶过程中振动所带来的强度影响,最好有减振措施。

R407C 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不得用于压力和检漏试验,因为可能会引起爆炸。推荐系统检漏压力为3.2~3.5 MPa,在满足换热要求的情况下,管壁的厚度最好大一些。例如,客车空调顶置蒸发器是铜管铝片式,建议铜管为φ9.525×0.41,翅片厚0.15,翅片距2.2 mm,翅片为亲水铝箔;流路按性能设计,但R407C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流路长建议6~10 m,同时在冷凝器内的流路长建议14~18 m。

2)R407C 系统对膨胀阀和其它零部件的要求。

①膨胀阀。要选择R407C 专用膨胀阀;膨胀阀并不直接控制系统制冷量。针对城市客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空调的变化性,膨胀阀在满足最大制冷量的同时,要求可调节范围大,性能良好。以丹佛斯公司的膨胀阀产品为例,制冷剂采用R407C,当制冷量为28 kW,选择型号为TDEZ8 热力膨胀阀;制冷量为21 kW,选择型号为TDEZ6 膨胀阀。

②管路。作为系统中的连接管路,泄漏一直是汽车空调最头痛的问题。R407C 系统排气压力很高,需要增加系统管路壁厚。又因其是非共沸混合物,如果系统泄漏,对性能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这就要求管路系统中尽量少接头,除干燥器需要经常更换、用可拆卸接头外,不推荐用可拆卸接头,尽量采用焊接,减少泄漏点,保证系统的密封。

③干燥过滤器。一般选用分子筛作干燥剂。分子筛是硅酸盐晶体,其晶体结构中有许多孔径均匀的孔道和内表面很大的孔穴,能吸附分子直径比孔径小的分子。

干燥剂:确认两种适合R407C 冷媒用的干燥剂为XH- 10C 和XH- 11。泄漏要求:在R407C 最高工作压力3.4 MPa 下,干燥过滤器的年泄漏量不大于2.8 g/a。结构要求:为防止分子筛磨损,在干燥过滤器的内部加装弹簧固定分子筛,使得冷媒在干燥过滤器内部得到缓冲。安装位置:POE 油具有水解性,选择干燥过滤器安装在系统液管管路上的蒸发器入口处。推荐适用于客车空调干燥过滤器端面密封接口便于更换和维修。

④储液器。空调结构设计时,避免含有R407C 制冷剂的储液器过热。R407C 热分解将会产生具有强烈毒性和强腐蚀性的蒸汽。如果过热,储液器将会爆炸。

⑤ 兼容性。R407C 与R134a 的材料兼容性基本一致;R134a 在汽车空调系统中已经普遍使用,R407C 在工商制冷系统中已广泛使用;目前的材料技术已能满足R407C 的要求。因此,空调系统选用的密封件、软管、冷冻油等材料与R134a 系统相同。但是在高温高压下,一些金属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制冷剂变质。当镁铝合金材料中镁的含量多于2%时,不能用于R407C 的空调系统。R407C 制冷剂还可能会与焊接零件的焊接剂发生反应。

⑥其它。R407C 空调系统中的截止阀和四通阀(电动客车热泵系统用)与其他制冷剂空调系统不同,必须使用专门R407C 的截止阀和四通阀。

⑦ 低温条件时,蒸发器入口处结霜明显,化霜感温器位置一般要避免选择此位置,以防止感温器频繁动作进入化霜程序,影响到制热效果。

3 结论

1)在客车空调标准工况下,R407C 系统能大大减小汽车空调压缩机和两器的体积和重量,对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降低能耗,节约制造成本具有很大的意义。

2)客车空调R407C 系统有较高的排气压力。在相同的工况下,有较大的压缩机扭矩、单位理论功比R134a 约高16%;制冷剂泄露会改变组分和热物性等。

3)通过提升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艺焊接、加工生产工艺水平,升级气密性试压压力和爆破试验标准;通过调整管路和换热器的壁厚,提高对系统密封件、尤其是冷凝侧的气密性、强度和抗震性的要求;加大压缩机离合器的扭矩;应该可以弥补客车空调R407C 系统有较高排气压力的缺陷。

4)将R407C 用于客车空调制冷系统与R134a 相比,可以降低压缩机的排量和降低成本。考虑到重量因素和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等,R407C 系统运行经济指标和安全可靠性方面,与R134a 基本相同。

5)采用R407C 空调制冷系统,体现了安全和环保新理念,是轻量化、舒适化及节能化的发展方向。

丙酮水混合溶液的传热系数范围一般在0.2~0.9W/(m·K)之间。

传热学期刊

是主要传播有关生产、储存、利用和节能的热过程的组件、设备、技术和系统的开发的演示的应用新研究的杂志。

详细介绍:

期刊名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或者 APPL THERM ENG

参考译名:应用热力工程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359-4311

期刊语言:多国语言

出版区域:英国

出版周期 : Monthly (月刊)

扩展资料:

期刊主页网址 :

通讯方式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主要研究方向 :

工程与材料;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传热传质学;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多相流热物理学;化学科学;燃烧学;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信息科学;工程热力学;机械工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官网

超字了,只好粘一部分啦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请输入科目代码: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考试大纲 211 日语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13 德语 《大学德语》(1-3册)戴鸣中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公共德语》贾为德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21 中外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东南、天大等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陈志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22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含建筑构造、当代建筑思潮)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东南、天大等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陈志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编写组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23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 重建工 武汉城建学院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市镇设计>> <<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624 微生物学 《现代工业微生物》杨汝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625 数学分析 [1] 《数学分析》(上、下册),复旦大学数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 《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626 英语综合水平测试 提供考试大纲包括词汇运用、阅读理解、写作。无参考书目 点击查看 62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吴振坤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628 素描 629 物理化学(一) 《物理化学》(第四版)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30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 点击查看 6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王培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点击查看 632 中西美学史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新编西方美学史》章启群,商务印书馆2004年 633 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传统简论》张岱年、姜广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34 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法理学》葛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法理学》葛洪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宪法学》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2版《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总主编、曾友祥、李春雷主编,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或者其修订版 635 和声与作品分析 《和声学教程》(增定本)(上、下) (苏)伊·杜波夫斯基、伊·斯波索宾、斯·叶甫谢也夫、符·索科洛夫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636 综合考试(含政治学、经济学) 1、政治学原理(第二版),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西方政治思想史,马啸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西方经济学导论(第三版),梁小民,北京大学出版,2003年;6、经济思想史(第六版),布鲁著,焦国华等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点击查看 637 传播学史论 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五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美』Wener J.Severin/James W.Tankard,Jr2.《传播媒介的历史之光》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幸等著 638 艺术美学基础理论 《艺术概论》文化部艺术概论编写组编;《辞海》(艺术部分)上海辞书出版社 639 园林规划原理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版《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版《园林述要》夏昌世,华南理工大学1995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园林建筑设计》杜汝俭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封云,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801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刘鸿文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材料力学》单辉祖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材料力学》苏翼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02 金属学及热处理 点击查看 803 空间解析几何 点击查看 80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点击查看 805 给排水工程 《建筑给排水工程》王增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806 工业设计快题设计 点击查看 807 水力学 《水力学》吴持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08 建筑物理 《建筑物理》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809 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清华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810 物流信息基础(含数据库、数据结构) (1)《数据库系统简明教程》,王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2)《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描述)》,殷人昆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点击查看 811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程》龙驭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2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余志生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 点击查看 813 自动控制原理 提供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高国燊等 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点击查看 814 船舶静力学 《船舶静力学》盛振邦、杨尚荣等,上海交大出版社1992提供考试大纲 815 中外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王克芬著,人民音乐出版社;《世界舞蹈史》库尔特.萨克斯著,郭明达译,北京舞蹈学院藏书 816 道路工程(含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勘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二版 8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安启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点击查看 818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819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学》王炜、过秀成,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820 结构力学(交通) 《结构力学教程》龙驭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21 传热学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点击查看 822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王旭晓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823 传播学业务 1.《传媒社会学》 麦克莱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2.《当代电视摄影制作教程》(第一篇不考) 黄匡宇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整合营销传播》 舒尔茨(HeidiSchultz)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824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 ALAN.OPPENHEIM,ALANS.WILLSKY(奥本海姆)(美)主编 刘树棠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3 点击查看 825 中国哲学史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 冯达文、郭齐勇 人民出版社2004年 826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或第三版)沈维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827 不可压缩流体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莫乃榕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点击查看 828 电路原理 《电路》(第三版或第四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829 中外美术史与设计史 《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青年出版社《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著 陕西美术出版社 830 法学综合二(含民法总论、经济法总论、刑法总论) 《民法总论》孙宪忠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民法学》(2007年修订版),彭万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修订版;《经济法学》张富强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经济法》杨紫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刑法学》徐松林主编、胡学相副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点击查看 831 计算机专业综合(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赢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现代操作系统》(英文第二版)安德鲁、坦尼鲍姆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833 自控基础综合(含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 高国燊、余文烋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指导余精选题型详解》陈来好、彭康拥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版)刘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或《线性系统理论基础》尤昌德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点击查看 834 应用数学基础(含概率论、常微分方程) 《概率论》(第2版)杨振明,科学出版社,2006《常微分方程教程》丁同仁、李承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分社,2006 836 流体力学与传热 《化工原理》上册 陈常贵、柴诚敬、姚玉英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版 《化工原理》 王志魁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流体力学与传热》 邹华生、钟理、伍钦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版 点击查看 839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修订版), 复旦大学何曼君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点击查看 841 材料力学(机) 点击查看 842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编, 张景林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点击查看 84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 第三版 浙江大学潘祖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分子物理》 复旦大学何曼君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844 金属学 《金属学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崔忠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845 无机材料工艺原理 提供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 846 电介质物理学 《电介质物理基础》孙目珍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版 848 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 1、《电子商务实用教程》,祁明,吴应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 2、《电子商务概论》,吴应良,祁明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 点击查看 849 旅游学 旅游学(第三版).(英)克里斯•库珀,约翰•弗莱彻,艾伦•法伊奥等著.张俐俐,蔡利平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点击查看 850 现代物流工程(含物流学基础、供应链管理) (1)《物流学基础理论》,桂寿平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2)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第二版),森尼尔.乔普瑞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 点击查看 851 化工原理 《流体力学与传热》邹华生、钟理、伍钦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传质与分离工程》伍钦、钟理、邹华生、曾朝霞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52 物理化学(二) 《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化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53 自动控制理论(机)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董景新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点击查看 854 微生物生化(含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点击查看 8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高等教育出版社《水处理工程》胡勇有、刘绮,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张小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点击查看 857 工程流体力学 《真实流体力学》(上册)张捷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版。 860 普通物理(含力、热、电、光学) 《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点击查看 862 电子技术基础(含数字与模拟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模拟、数字部分)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查看 864 高等代数 [1]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 点击查看 865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的中文翻译为:《实用热力工程》,是英国的一个国际刊物。详细介绍:期刊名 :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或者 APPL THERM ENG出版周期 : Monthly (月刊)出版ISSN : 1359-4311 通讯方式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期刊主页网址 : 在线投稿网址 : 偏重的研究方向 : 工程与材料(4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40) 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12) 传热传质学(9) 燃烧学(6) 多相流热物理学(5) 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3) 工程热力学(3)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2) 化学科学(2)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1) 金属材料(1) 信息科学(1) 传热(1)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1) 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1) 有机高分子材料(1) 热力系统(1) 结构工程(1)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1) 无机非金属材料(1) 玻璃材料(1) 物理化学(1) 电化学(1) 内流流体力学(1) 数理科学(1) 物理学II(1) 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应用(1) 岩土与基础工程(1) 机械工程(1) 制造系统与自动化(1) 投稿录用比例 : 86% 审稿速度 : 平均 3.82927 个月的审稿周期

thermalenergyandpowerengineering热能与动力工程双语对照词典结果:网络释义1.热能与动力工程例句:1.allenergyandpowersystemsexactatoll.所有的能源和能量系统都需要投入。2.iguessishouldsaysomethingaboutdifferencebetweenpowerandenergy.我想我应该谈下功率和能之间的区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