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重要吗

发布时间: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重要吗

需要标注。

引用政府文件和某组织文件的参考文献格式应该是“技术标准”或者“报告”。

技术标准格式:[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格式:[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参考文献可使用下列规定的符号:“:”用于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出版者、制作者、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页数;“,”用于后续责任者、出版年、制作年、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国别、卷号、部分号、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原文献题名;

用于丛书号、丛刊号、后续的“在原文献中的位置”项;“( )”用于限定语、期号、部分号、报纸的版次、制作者、制作年;“[ ]”用于文献类型标识以及著者自拟的著录内容 ;“?”除上述各项外,其余的著录项目后用“?”号。

需要!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1.学仿喊祥术期刊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学术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3.有ISBN号的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备搏[C].罩基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渗肆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7.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对论文阅读与撰写的影响

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对论文阅读与撰写的影响有哪些你清楚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对论文阅读与撰写的影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中,规定参考文献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和“着者-出版年制”.学术期刊往往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编辑习惯选择参考文献标注方法,较少从学术研究过程的角度、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考量如何选择适宜的标注方法。在当下的学术期刊与作者的关系中,期刊居于强势地位,对于参考文献标注方法,作者通常只能无条件地服从期刊的要求; 但若放在知识创造、学术传播的大视野下,参考文献标注方法的选择就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参考文献在以下2个环节产生直接作用: 一是文献阅读---学习、吸收知识; 二是论文撰写---传播新知识。因此,参考文献标注方法的选择必然会影响到这2个环节的效率。

1、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对文献阅读效率的影响。

1. 1不同文本形态中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对阅读效率的影响不同。

文献阅读是学习、吸收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客观层面,知识体系的复杂程度是决定文献阅读效率即知识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知识的附载形式( 本文指学术论文) 的文本形态也会影响阅读效率。

目前,文献的文本形态可基本分为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2类。

纸质文本强调所蕴含信息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即尽可能在当前阅读页面获得更多、更完整的信息。所谓连贯性,是指前后文信息衔接紧密、层层递进,没有大的跳跃和断裂; 整体性则是指文本信息逻辑完整、自成一体,不需要频繁跳出文本之外补充新信息。

电子文本突出了信息的发散性和延展性,除了文本自身的信息外,还通过超链接甚至是超文本链接提供相关联的延伸和扩展的信息。

这种文本形态的差异导致了信息获取方式即阅读方式不同。阅读纸质文本时,越是顺畅连贯,越是有利于理解、掌握文本信息。如果阅读频繁中断( 这里指离开阅读页面) ,则会大大降低阅读效率; 所以,纸质文本阅读是整体性阅读。与之不同,电子文本通过超链接在文本和外部之间实现快速切换,在不需要中断阅读的情况下,完整地理解文本信息甚至获得新信息;因此,电子文本阅读不再强调整体性阅读,可以通过交叉阅读掌握相同甚至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对不同文本形态文献的阅读过程产生影响,从而使阅读效率不同。在纸质文本形态下,为求阅读的整体性,参考文献最好采用文下标注。由于国标的规定,参考文献必须文后标注,那么,不同标注方法对文献阅读效率的影响就表现为程度的不同。

“着者-出版年制”虽不能提供参考文献的全部信息,但由于提供了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能使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了解相关研究人员及其工作进展,对参考文献的可靠性有一个快速的判断。“顺序编码制”除了标注一个表示对应关系的数字外,没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读者必须中断阅读翻到文末才能了解相关文献的内容; 如果是篇幅较长、参考文献较多的文献,其阅读的便利性和完整性更会大受影响。

在电子文本形态下,由于可以实现交叉阅读,这2种参考文献标注方法的影响没有差别。不过,所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很多文献是以PDF等阅读文件格式提供的,它不支持超链接,阅读方式与纸质文本没有本质区别,阅读体验甚至更差,只是方便储存和携带; 部分文献有网络页面,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文本,阅读方便,不过在目前我国的网络环境中,即时网络阅读受到极大限制,电子文本阅读的优越性无法体现。

此外,人们的阅读习惯是基于数千年来人类的纸质文本阅读产生的,电子文本阅读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纸质文本阅读,基于电子文本阅读的新的阅读习惯不会很快建立,也无法代替现在的'阅读习惯; 而越是习惯的,其效率越高,文献阅读也是如此。在纸质文本的阅读中,“着者-出版年制”更符合阅读习惯,因而阅读效率越高。

1. 2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影响记忆效率进而影响阅读效率。

在阅读中,记忆是影响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越容易记忆的内容,也越容易理解和掌握; 而影响记忆难易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文本信息的密集程度: 信息密度越高,所涉及的知识越复杂,记忆的难度越大。但在另一端,过于简单的信息同样不利于记忆,就如圆周率由极为简单的数字组成,其记忆难度却远远大于一首长诗或一篇散文。

人们往往运用联想等方法为过于简单的信息附加新信息以帮助记忆; 所以,适当的信息密度有利于记忆,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在文献阅读中,对参考文献的记忆必不可少。在通常的记忆模式中,文献的作者、关键词、发表年份是最优先的信息点,不够精确但最容易记住; 文献的题名和发表的期刊是次级信息点,更精确但也不容易准确记忆。

人们搜寻记忆中的文献时,往往也是从作者、发表年份和关键词查起,搜寻效率较高,从而佐证了对文献的记忆方式。不同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包含的信息密度不同,导致记忆的难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效率。“着者-出版年制”包含了记忆涉及的2个关键信息点,即作者和发表年份,与文中和关键词相关的内容一起构成参考文献的基本要素,很容易与原始参考文献建立映射关系,帮助实现记忆。

“顺序编码制”只提供一个没有实际含义的数字序号,信息密度过低,无法与原始文献建立映射关系,不利于记忆。为获取更多有助于记忆的信息,必须时时翻到文末与参考文献核对,文献的阅读过程就被迫经常中断,降低了文献阅读的效率。在纸质文本阅读的情形下,这种负面影响尤甚。在电子文本阅读的情形下,这种状况会得到改善,因为不需要翻到文末也能看到参考文献,这2种文献标注方法对记忆的影响没有差别。

2、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对论文撰写的影响。

学术论文是对学术研究过程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新知识的归纳,也是新知识传播的起点。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研究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知识传播的效率。论文撰写既是知识创造螺旋的一个环节,也是研究过程的延伸。

参考文献标注是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标注方法的选择会对论文撰写效率产生影响。“着者-出版年制”和“顺序编码制”在论文撰写中各有优劣。

“着者-出版年制”的优点: 其一,标注方便,只需在行文处依据引文需要标注作者及发表年份即可,不用顾及参考文献的先后顺序。其二,修改便捷。论文成文,常需数易其稿,参考文献的增删也就无可避免。采用“着者-出版年制”,仅需局部微调,而不需要对全文的参考文献大加改动。其三,错漏较少,且易于判别。文中标注与文末文献对应清楚,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着者-出版年制”的缺点: 对缺作者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标注存在困难。

“顺序编码制”的优点: 其一,参考文献组织简单,无须考虑作者姓氏、出版年份和语种的差别。其二,文中只有数字编码,行文简洁,节约版面。其三,能够有效应对缺作者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标注。

“顺序编码制”的缺点: 其一,当参考文献较多或同一文献多处出现时,顺序编码困难。在此情形下,作者须付出很多额外的谨慎和精力,以确保编码顺序不出错,且一旦出现错误,很不易被作者、审稿人、编辑和读者识别,犯错容易纠错难。其二,增加论文修改难度。若需增删参考文献,则必须对文中的序号和文末的文献做整体调整和修改,而且修改过程中很容易再出错。其三,在编排过程中出错的概率更高。由于采用上角标的格式,序号经过排版软件转换时更易出错,因此对编辑和校对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四,行文简洁的同时减少了有效信息含量。序号除了表示对应关系外,本身并不提供与论文有关的有效信息,对理解论文内容并无帮助。从这个角度看,即便只有1个字符也是浪费,少反而不及多。

综上分析,“着者-出版年制”总体上更符合学术论文撰写规律,更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和参考文献引用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论文里要标注吗

需要标注。

引用政府文件和某组织文件的参考文献格式应该是“技术标准”或者“报告”。

技术标准格式:[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格式:[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参考文献可使用下列规定的符号:“:”用于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出版者、制作者、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页数;“,”用于后续责任者、出版年、制作年、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国别、卷号、部分号、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原文献题名;

用于丛书号、丛刊号、后续的“在原文献中的位置”项;“( )”用于限定语、期号、部分号、报纸的版次、制作者、制作年;“[ ]”用于文献类型标识以及著者自拟的著录内容 ;“?”除上述各项外,其余的著录项目后用“?”号。

论文参考文献正文要标注吗

参考文献是需要在正文中标注的,应该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是需要在正文中标注的`,应该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定要在文中标注。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需要标注,并且有正确的标注方式: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具备哪些条件

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关于具体的实验的方法;

2、是支持性或者有冲突的证据;

3、是比较有用的类似的文献;

4、是有历史背景的和有意义的文献;

5、引用文献要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章的先进性;

6、引用高质量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文章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文章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7、提高自引文献量: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作参考文献,期刊自引是指该期刊引用了该刊以前发表的文献。

8、引用文献要全:参考文献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全面地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9、多引期刊文献,少引书籍文献。

参考文献要标注在论文里吗

需要标注。

引用政府文件和某组织文件的参考文献格式应该是“技术标准”或者“报告”。

技术标准格式:[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格式:[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参考文献可使用下列规定的符号:“:”用于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出版者、制作者、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页数;“,”用于后续责任者、出版年、制作年、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国别、卷号、部分号、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原文献题名;

用于丛书号、丛刊号、后续的“在原文献中的位置”项;“( )”用于限定语、期号、部分号、报纸的版次、制作者、制作年;“[ ]”用于文献类型标识以及著者自拟的著录内容 ;“?”除上述各项外,其余的著录项目后用“?”号。

需要标注。

引用政府文件和某组织文件的参考文献格式应该是“技术标准”或者“报告”。

技术标准格式:[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格式:[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可使用下列指定符号:“:”表示标题、标题说明、出版者、生产者、连载页数;“,”用于后续负责人、出版年份、生产年份、专利文献类型、专利国家、卷号、部件号、连续出版的文献的原始文献标题;

对于系列号、系列号以及后续“在原始文献中的位置”项;“()”用于限定符、报纸发行号、零件号、版号、生产者、出版年份;“[]”用于识别文件类型和作者编写的说明内容;“?”除了上面的项外,其余的描述项后面都跟着“?”号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两处都一样写一处即可,不需要都写。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注意:

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本科论文参考文献要标注吗

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具备哪些条件

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关于具体的实验的方法;

2、是支持性或者有冲突的证据;

3、是比较有用的类似的文献;

4、是有历史背景的和有意义的文献;

5、引用文献要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章的先进性;

6、引用高质量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文章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文章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7、提高自引文献量: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作参考文献,期刊自引是指该期刊引用了该刊以前发表的文献。

8、引用文献要全:参考文献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全面地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9、多引期刊文献,少引书籍文献。

完毕!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定要在文中标注。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