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出路

发布时间: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出路

医生的等级。《内经》里将医生划分为两个等级,即上工与下工。上工指的是非常高明的医生;下工呢?当然就是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医生了。上工、下工怎样从更内在的因素去加以区别呢?《灵枢》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个很具体的指标,就是“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神是什么?神是无形的东西,属于道的范畴,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上工守的就是这个。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守持这样一个范畴的东西,能够从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就有可能成为上工。反之,如果守持已经成形的东西,从形而下的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只能成为一个下工。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守神就是治未病,未病就是尚未成形的病,在未成形的时候你拿掉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等成形了,甚至等它牢不可破了,你再想拿掉它,那就不容易了,那就会吃力不讨好。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按照西医的说法,就是任何一个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非器质性的阶段发展而来。在非器质性的阶段治疗是比较容易的,而一旦进入器质性的阶段,治疗就困难多了。因此,为医者不但要善于治病更要善于识病。疾病在未病的阶段,在未成形的阶段,你能否发现它,截获它,使它消于无形。像扁鹊望齐侯之色一样,病还在皮肤就发现了,在皮肤就进行治疗,应该不费吹灰之力。而张仲景为侍中大夫王仲宣诊病,提前 20 年作出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这就是见微知著的功夫,这就是防微杜渐的功夫。等到晚期癌症了你才发现它,又有多少意义呢? 目前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诊断已病的水平阶段,也就是说这个诊断技术再先进,也只是诊断出那些已成形的病,对于未病,对于尚未成形的病,现代的诊断还无能为力。但是,到了基因诊断,检查婴儿,甚至胎儿的基因,就能发现将来的疾病,到了这个阶段,就应该是知未病了。所以现代医学从总体上说,还是向传统中医这样一个方向发展。 现在大多数人对中医的认识,都是从已病的这个层次上去认识,都是从形而下的这个层次去认识。从这个层次上去认识中医,当然觉得中医处处不如西医。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比如一个心梗的病人,心梗发生了,你会往哪个医院送呢?是往中医院送,还是往西医院送?我看 100 个人会有 100个人要往西医院送,也许就是张仲景再世,他也会建议你送医科大附院,而不送中医学院附院。凭着这个,搞西医的人个个挺胸抬头,搞中医的人个个垂头丧气,以为中医确实糟糕,自己入错了行。如果这样比较,那中医确实不怎么样,要甘拜下风。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我治的这个病人,我治的这个冠心病,根本就不发生心梗,乃至根本就不发生冠心病,我是使它不发生,你是发生了以后去救治,这两个如何比较呢?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对患者个人,哪一个更有利益?我想 100 个人里,也会有 100个人是赞成我的。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去比较,也许我们就会有信心。现在人们对中医的认识是从“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角度,这能够反映中医的真实吗?中医讲究治未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的开首就指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这门医学的出发点,它的宗旨是治未病,是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的,可现在许多人偏偏要在已病的行列跟西医较劲,搞什么中医急救医学,这就叫做不自量力,这就叫做以己之短击人之反映中医的长。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你怎么可能和现代的速度相比呢? 所以,上面这个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中医是这样的一门医学,它整个地是偏向于形而上的一面,是以形而上统形而下,是以治未病统治已病。而我们现在却在完完全全地用形而下的眼光去看待它,把它当作一门完完全全的形而下的学问,治已病的学问。我们提倡科研,提倡现代化,提倡现代中医教育,完全就是用现代科学这个“形而下”的筛孔去对中医进行过滤,滤过去的是“精华”,是可以继承的东西,滤不过去的东西,就是“糟粕”,就要扬弃掉。大家想一想,这个通不过筛孔的部分是中医的哪一部分呢?必定是形而上的这部分。对上述问题我们思考清楚了,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所采用的现代教育方式,我们所采用的现代中医教育路子,只是一条培养造就下工的路子! 大家也许不会同意我的看法,认为这太偏激。但是,我们需要解释,为什么用这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医没有多少信心?为什么临床医生碰到一点困难不在中医里想办法,而急着上西药?中医里有许许多多的办法,不是开两剂药就了事。除了时代造成的客观因素外,我们怎么去解释当前中医的这个现状?我想原因不外两个,一个就是教育上、传承上出了问题;一个就是中医自身的问题。可是,只要我们回顾历史,看一看这些有成就的医家,我们就会发现,问题并不出在中医身上。

这个专业就业面窄,工作难找,。就是人的专业。呵呵、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楼主说的中医现状情况真的很现实,中医不能亡,中医亡则国亡。中医代表的是国卒,已然立下历史里程碑,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皇帝内经,千金方,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医文化精髓。总有因病学医,自发刻苦自学中医而成材的秀材孝子,中医优秀祖师级人才如:张仲景,孙思邈,直至近代的岳美中,刘渡舟等莫不是自学成材的。我们应深刻相信,只要中囯人尚存一息气息,就得生、老、病、死作斗争,而中医的防病治病,整体观念,人与天地环境和谐的混沌理论必定是养生健体,延年益寿,和疑难杂证患者的福音,多少教师,国家干部和有文化,如风水,文学,儒丶释丶道,忠孝之士为解除亲人,自我,家,国,天下等疑难杂症终勤奋刻苦自学,修心养性,终成临床大家,或秘方自验大家。所以中国人民坚信,中医绝不会亡,反而随着大健康的到来,中医会迎来辉煌的养生和治未病的理念百家争鸣。中医高手在民间,大忍忍于市,至于以中医事业为谋生手段的学子确实是就业难些,因老中医争饭碗是事实。而社会的矛盾病态就是国民的健康治疗问题,固然肯定需要职业性的中医和西医,而医院卫生部按目前国情况下必然是商业化的产业,所以学中医者,欲求的是名和利,肯定是在目前医学国情下是偏于商业化为主的,能否守住中医就业者心中的净土,相信是信念很难的问题。不开放全民自由合法开办中医诊所的问题,不使民间中医治病合法化,那么就迎不来中医的逢勃发展(民间高手名哲保身,没法为民治病),民间高手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在,没法走上合法化的舞台,那么受损失的始终是群众和国民的健康。

你好,你应该是学医史文献这个专业的吧。我想问一下,你现在的工作是什么?这个专业能找哪些工作?好找吗?学这个专业当大学老师或者当编辑容易吗?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点

没有中医康复学博士点以下是中医相关的全部学科专业:1005 一级学科:中医学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  100504 方剂学  100505 中医诊断学  100506 中医内科学  100507 中医外科学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00510 中医儿科学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  100512 针灸推拿学  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1006 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1008 中药学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现有2个学科群,18个科室,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校级重点学科;3门省 级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内经),3门校级精品课程(人体解 剖学、生理学、各家学说);3门省级重点课程(中医诊断学、内经、生理学) ,3门校级重点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医古文)。我院于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8名博士生导师,29名硕士生导师。现有4个博士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中西医结合基础),4个硕士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中西医结合基础),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我院现有在校研究生176人。研究生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广东省中医药优秀研究生学术论文奖”、“靳瑞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在集体及个人荣誉方面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会”、“优秀团支部”、“优秀研究生会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团员”等称号;在奖学金评比当中,多人多次获得:“求是研究生奖学金”、“一方研究生奖学金”、“仲景研究生奖学金”、“荔博园奖学金”、“同兴奖学金”、“台湾校友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各级各类奖学金。

西医综合: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学、外科学英语政治: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毛邓。

政治 医学综合 英语

中医医学文献史博士

赵艳,女,1977年6月6日出生,医学博士,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我建议去一个比较好的辅导机构问一下,比如新东方啊;太奇之类的,他会给你做一些详细的分析已经课程安排的,最后祝愿你考研成功!

这个专业就业面窄,工作难找,。就是人的专业。呵呵、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

我建议去一个比较好的辅导机构问一下,比如新东方啊;太奇之类的,他会给你做一些详细的分析已经课程安排的,最后祝愿你考研成功!

李经纬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中医史学泰斗。生于1929年,陕西咸阳人。1955年西安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卫生部1956 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分配到医史研究室。1976年—1982年 奉命组建医史研究所任所长。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史杂志》总编。现正致力于海外博士生的培养,首次招收新加坡、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的中国医学史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并先后接待日、美、德、新、台学者进修考察。素以发掘古代中国医学发明创造、隋唐医学史、外科学史、疾病史、医史理论研究和主持编撰中医、医史工具书著称。1987年主持卫生部下达《中国医学通史》四巨册之编撰工作,任该书常务副总编;199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中医学名词术语译释研究。代表性著作或牵头编撰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中国古代医史图录》、《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大辞典》《中医人物辞典》等20 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中国古代医学科学技术发明举隅》、《中国古代免疫思想、技术与影响》、《传统医学发展与政策因素》、《关于评价医学家学术思想的几个问题》、《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 创办中国医史博物馆。1982年正式开馆以来,颇受国内外学者注目。1983年以来,应邀 访问:泰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今日中药展览及中医药交流大会,任中国代表团顾问、专家组组长);日本(先后三次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东南亚传统医学现代化研究研讨会,第86届日本医史学术大会特别演讲等);美国(先后两次作为中国科学代表团成员参加在纽约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150周年学术大会及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第5届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德国(参加中德合作项目研讨);英国(参加在剑桥召开的国际第6届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加拿大(中医免疫与肿瘤治疗经验交流)等。近年来先后三次应邀访台,研讨两岸中医药学学术交流前景等问题,作医学史学术报告,博士授课等,受聘为立夫基金会要员。1992年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

李华东,男,主任医师、教授。推拿科副主任, 针灸推拿学硕士,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足部按摩师职业命题专家。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副主任。1988年7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专业,并留校于附属医院推拿科从事推拿临床与教学工作至今。

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博士

我建议去一个比较好的辅导机构问一下,比如新东方啊;太奇之类的,他会给你做一些详细的分析已经课程安排的,最后祝愿你考研成功!

赵艳,女,1977年6月6日出生,医学博士,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