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诗词的排版格式

发布时间:

诗词的排版格式

古诗词排律规则:(1)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2)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3)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排律的相关知识:(1)排律,又称长律,是一种扩大了的律诗。排,是排比的意思,排律即是按着律诗的格律则可以一联一联地排比下去。一般是指十行以上合乎律诗规则的近体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的每一联都要求对仗,句法韵律要求与律诗一样严格。押韵也要求用平声韵,每联都押,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2)排律有五言长律与七言长律两种,从格律上看,五言长律是五律的延长,七言长律是七律的延长。排律篇幅以五联十句为基点,长则无限制。可以写到一百多韵,二百多句。例如杜甫的《投赠哥舒开封翰二十韵》,白居易有《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等。(3)排律由于格律要求太严,过于束缚思想,因而不容易写好,历来认为杜甫的五言排律写得最好,其它名家名作不多,而七言排律比五言排律更难作。

排律,属于律诗的一种,规则与律诗基本相同,如平起、仄起;入韵与不入韵等。  如果掌握了一般的律诗的规则,写排律只需要在尾联之前再加联,联数不定,不一定是4或8的倍数。增加的每联需要对仗(也有隔句对,称为扇对)。并且,各句的平仄都要遵守粘对的格式。

古诗要想排版好,首先要明白排版的顺序,其次要分清左右对称。

你好,格式如下:一、标题标题统一为楷体,小四号,加粗,段落行距固定值30磅;二、正文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加粗,段落行距固定值28磅;一级标题黑体,二级标题楷体加黑,三级标题仿宋加黑。

古诗词排版格式

古诗词排律规则:(1)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2)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3)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排律的相关知识:(1)排律,又称长律,是一种扩大了的律诗。排,是排比的意思,排律即是按着律诗的格律则可以一联一联地排比下去。一般是指十行以上合乎律诗规则的近体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的每一联都要求对仗,句法韵律要求与律诗一样严格。押韵也要求用平声韵,每联都押,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2)排律有五言长律与七言长律两种,从格律上看,五言长律是五律的延长,七言长律是七律的延长。排律篇幅以五联十句为基点,长则无限制。可以写到一百多韵,二百多句。例如杜甫的《投赠哥舒开封翰二十韵》,白居易有《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等。(3)排律由于格律要求太严,过于束缚思想,因而不容易写好,历来认为杜甫的五言排律写得最好,其它名家名作不多,而七言排律比五言排律更难作。

竖着写古诗的格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古诗可以写五言绝句,也可以写七言律诗,这样排版比较干净优美,整齐划一。

竖着写就是从最右边开始竖写,第二句就在第一句的左边,我不知道你看的时候格式会不会变。直 暖 西 山把 风 湖 外杭 熏 歌 青州 得 舞 山作 游 几 楼汴 人 时 外州 醉 休 楼。 , ? ,

诗词的排版格式要求

题目,写在第一行,第二行开始写诗人,第三行开始

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你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1)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2)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唐张怀瓘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书法的这种高度概括性,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的天地。(3)鲜明地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美在于整体的和谐。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问现代诗歌的写作格式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这问题问的朋友明显认为现代诗歌是有格式的,要不然为什么会进一步让回答者举例说明呢?不过以我浅薄的知识探究,我没找到现代诗歌的写作格式。什么是诗?诗是韵文。古诗是这样,现代诗也是这样。现代诗又分为近代诗和当代诗。近代诗是白话文普及的产物,由于这种诗成型时正处于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大举入侵,近代诗学习西方的各种诗体流行一时,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泰戈尔的清新小诗,甚至日式俳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套路。在近代诗初成时期,文人也在不断探索,希望走出自己的路来。研究符合传统汉字音韵系统的近代诗人,则提倡汉字音韵美感和格律对白话近代诗的积极作用,比如闻一多的新格律派。而另外一些人,则走在完全打碎传统的路子上,摈弃了所有平仄格律之类的限制,形成自由体滥觞。他们甚至在诗歌上的全盘西化要比语言文字上的拉丁化更激进,当然和文字拉丁化一样都失败了。但是不遵守规则却成为了一杆大旗。而我们当代诗,基本上继承了自由发挥那一脉,将什么格律派、新格律派全都埋葬了。我们当下说的现代诗,没有任何格式、字词限制的诗体,只在修辞手法上不断出新,用最新奇的表达方式,比如断句、重复之类的反复加重输出诗人心里的感情。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它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所以要说标准,感情的浓烈和淡泊就是现代诗的不同流派,所以才有“朦胧派”的产生,这就是相对于某段时期口号式现代诗的逆反生成,也与某个时期不能真实表达感情的文化坏境有关。然而,在写作格式上是没有规范的。究其原因,现代诗的生成之初就是以“自由”为目的,再如何变化,比如新近产生的“乌青体”、“梨花体”、“幼儿园体”,也不过是“自由体”下的一种任性发挥。即便到现在有很多人号称不押韵也成“诗”,躲在“感情压倒一切”的自由下面,你也无法指责,指责他们也不会听。因为自由嘛,谁爱规则?谁爱听你叨叨逼?起点太高,太散,没有任何变化能成为规则。这是现代诗的自由,也是现代诗的悲哀。自由势必伴随着混乱。由来如此。还要不要举例说明?任何一首现代诗都是例子,也都不是。

排律,属于律诗的一种,规则与律诗基本相同,如平起、仄起;入韵与不入韵等。  如果掌握了一般的律诗的规则,写排律只需要在尾联之前再加联,联数不定,不一定是4或8的倍数。增加的每联需要对仗(也有隔句对,称为扇对)。并且,各句的平仄都要遵守粘对的格式。

诗词七律的排版格式

浅谈律诗 产生背景时期,特点(字句数,平仄,粘对,押韵,对偶,拗救,意境等) 背景:律诗约发源于南北朝,兴于盛唐,因十分究竟格律,故称律诗,与古体诗有明显区别。 特点:(细分如下) 一,字句数:律诗为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分别称为五律,七律。还有一种为排律,有五排七排。 二,平仄:这一特点是区分古体诗与律诗的最根本一条。律诗中每句每字都有严格的平仄要求。青莲一首《静夜思》虽押平声韵有对仗,因无律句,仍为古绝!五言有四种格式(句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也有四种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在五言基础上前面加平平或仄仄),凡是不符合这四种格式的都成为拗句,坳也是有规则的,下面再讲。 三,粘对:平仄的四种格式的使用要遵循粘对规则。一联的上下句要遵循对规则,下联的上句与上联的下句要遵循粘规则。平与仄是相对对的,平与平,仄与仄是相粘的。 例如:第一联: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②(①②句相对) 第二联: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④(②③句相粘) 四,押韵:律诗是十分讲究押韵的,四联的最后一字都要押韵,且要押平声韵。在五言律诗中,以首句押韵为变体,不押韵的为正体。七言律诗以首句押韵为正体,首句不押韵为变体。押韵可依据《平水韵》106部押韵,只能同部相押。今人写诗也可依据《中华新韵》押韵,但不可一首诗中同时依据两部韵书用韵! 五,对偶:在律诗中一般要出现对偶句,且一般颈颔两联对偶。但古人有的诗中也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首联对偶(也可首颈颔三联都对),尾联对偶(也可颈颔尾三联都对),只用一联对偶。排律中一般,除尾联外各联均用对偶,(首联可用可不用)。 六,拗救:当然平仄的四种格式是可适当变动的,当一句中的某个字与格式标准不符,我们就称之为“拗句”,但我们不能随便拗,拗了就要“救”,所以就有了拗救规则:一1本句自救:五言:一字拗三字救(简称一拗三救,下同) 七言:一拗三救,三拗五 以仄仄结尾的(5特拗):五言:四拗三救 七言:六拗五救 例如:(三拗五救)本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字拗了→平平平仄平平仄 ×运用三拗五救规则,则五字要救成了 →→→→→平平平仄仄平仄 √ 二2对句相救: 五言:上句三字拗下句三字救 七言:上句五字拗下句五字救 以平仄结尾的(6大拗) 五言:上四拗下三救 七言:上六拗下五救 例如:(上四拗下三救)本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句四字拗了→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三字救 →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如果一句中一个字救了本句中的一个字同时又救了上句中的另一个字,我们称之为“4一字两救”所有七言律句中第一字拗了均可不救→“3可救可不救”例如: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联上句第五字为“一字两救”在使用拗救规则时要忌“孤平(除末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仄脚句和以平平结尾句中可不考虑此则)“三平尾”,“三仄尾”。还有第二个字是永远不能拗的!!! 七,意境:上面六条都为律诗中基本格律规则。一首好诗只符合了基本格律规则是远远不够的!意境才诗是的灵魂!“诗须言之有物”,“诗言志”等等,都是需要牢记的。当然还要手法助之。 八,手法:略 九,写律诗,我个人觉得,要牢记其格律,多读名诗名篇,博览群书,有了深厚积累,灵感一来好诗自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附:五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押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对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押七言:(1,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押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押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押 (2,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押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押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押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押→→→ 五言,七言的正体格式(最最最高标准!!!)。祝君成功!!!

七言律诗是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第一、二行称为“首联”,三、四行称为“颔联”,五、六行称为“颈联”,七、八行称为“尾联”。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初,成熟于盛唐。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扩展资料盛唐时期,律诗作者日众,大致汰除了初唐的缛采靡词,而风格趋向省净自然。不过整个唐前前的五律,多还停留于消闲遣兴、体正格圆的阶段,很少触及广阔的社会人生。至于七律的兴起,又晚于五律。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这一时期的七律虽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部分属于奉和应制、登临酬赠,比之五律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中唐时期,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专攻律诗,尤长于五律,但基本上走的是盛唐诸家的路子,文辞、声律上修整得十分工致,气度的安详与意象的浑融则稍有不及,更丢失了杜甫诗中的"古意"。 元和诗坛铺陈古风,律诗不振。其中韩愈学杜甫的开合动荡,而略见板滞;元稹、白居易承杜诗的疏放明畅,而流于浅易;贾岛深入拗折峻峭的一路,但限于五律,又偏重在炼字琢句,缺少排之气。刘禹锡、柳宗元则以精警凝炼见长,虽富于情韵, 终欠姿态横生。他们各自得到杜甫律诗的某一方面,而未能变化以成大家,推陈出新。律诗创作的新局面,是在晚唐正式打开的。初盛唐间仅建立了格律形式,内容尚不充实,诗体的美学功能也远未展开。经杜甫"运古于律",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变化出奇,律体方尊。到晚唐温庭筠、李商隐诸家,苞综正变,会通源流,诗格更趋于精纯。晚唐律诗最为发达,从姚合、许浑以至司空图、韩偓,几乎所有的诗歌名家都以工律体著称,有的甚且只工律体。特别是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几位七律圣手,他们不单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五代律诗乏善可陈。宋代律诗创作延续了杜甫和中晚唐诗人的创新努力并在"江西诗派"手中将之逐渐定型,走出了一条以理趣见长、以议论为诗的新路子,其七律成就较高,五律佳作较少。元代律诗有一定成就,五律有一些佳作。自明清以下,律诗逐渐衰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每首四行,每行14个字。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皇甫冉的《春思》等。扩展资料:1、七言律诗 [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七言律诗 [仄起式][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第一、二行称为“首联”,三、四行称为“颔联”,五、六行称为“颈联”,七、八行称为“尾联”。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初,成熟于盛唐。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失粘”,就是违反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和前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规则。扩展资料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诗词书写格式排版

竖着写古诗的格式如下:1、由右到左 ,由上到下写 ,没有标点符号, 直接往下写, 写完后,另起一列 ,空一格;2、写完后写诗名、作者、落款, 后面空一格再盖章 ,注意不要太大 ,章的大小和落款的字差不多。相关明细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竖着写古诗的格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无非两种,绝句与律诗,又分七言与五言。而你要写的诗,就要弄清楚平仄与押韵,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格式以五言绝句为例子大抵的格式如下一、五言绝句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绝句,尾字押韵,第三句可不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