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北京城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

发布时间:

北京城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

紫禁城

政治中心

CBD的全称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我国现有三种译法:中央商务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一般而言,CBD应该具备以下要素特征:它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高度集中;它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巨大;它白天人口密度最高,昼夜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它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地价最高;它高楼林立,土地利用率最高。CBD一般占地3至5平方公里,有的甚至更大,其建筑面积少则五六百万,多则上千万平方米,是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地价可谓真正是“寸土寸金”。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日本东京的银座、我国香港的中环以及新加坡的中心区等都是世界闻名的CBD。 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同时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CBD特定的职能要求区内的建筑必须高密度、现代化。因此,CBD中汇集了众多气势恢宏、错落有致的超高层建筑并且拥有非常便捷的交通和现代化的信息交换系统,以及大量的办公、餐饮、服务和住宿设施。一般来讲,写字间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50%,商业、餐饮业及商住建筑约占40%,其他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配套设施约占10%。 我国对CBD的规划建设最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CBD的建设也被国内许多在各自经济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城市提上议事日程。到目前为止,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沈阳等中心城市都已明确提出了自己CBD的建设规划。在CBD的建设上,国内一般采取了两种途径,一种是对城市原来的商业街区加以改造和扩建,如沈阳的沈河区等;另一种途径就是择地新建,如上海的陆家嘴、重庆的江北城等。两种方式各有千秋,至于到底选择哪种,则主要根据当地建设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加以确定。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的朝阳区,上海的陆家嘴和外滩等CBD已经初具规模。 CBD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国际大都会必不可少的标志,另一方面,众多城市能够大规模地兴建CBD,也反映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正逐渐加快,城市经济实力得到了一个质的提高,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后劲十足。CBD: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CBD,如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东莞的南城区、珠海的吉大区,现在,北京的CBD确定在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至通惠河,北至朝阳北路的区域内。重庆的解放碑CBD是指解放碑CBD的核心部分,承担商务、商贸双重功能,东起小什字,北至沧白路、临江路、民生路,西至金汤街,南至和平路、新华路,占地仅92平方公里。CBD应具备以下特征:现代城市商务中心,汇聚世界众多知名企业,经济、金融、商业高度集中,众多最好的写字楼、商务酒店和娱乐中心,最完善便利的交通,最快捷的通讯与昂贵的地价。CBD特征: 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商务中心区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地理特征 首先它局限于一个大城市,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小城市也可以叫商务中心区,但真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一定是公认的国际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事实上,商务中心区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代名词,它代表着整个城市的最精华、超景观的区域。 地价特征 因为是黄金地段,它的楼价在这个城市内部或者一个区域内应该是最高的。 建筑特征 从传统意义上讲,商务中心区往往是高楼林立,例如纽约曼顿顿、香港中环,都体现了高密度建筑量的特征,一般建筑量都是上千万平方米。 产业特征 这是核心的特征。CBD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而且不是传统的第三产业,应该是那些代表了当今时代最先进、最发达的第三产业。比如金融、保险、证券、中介、会计等等。 功能性特征 商务中心区具有经济控制的功能。实际上,虽然政府对经济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控制能力往往也集中在一些大的金融、贸易、保险等跨国公司总部云集的地域。这一区域对经济的支配、经济的主导、经济的控制力是比较强的。因此,CBD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经济的枢纽机构。 时代性特征 商务中心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演变至今,其构造、功能、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CBD发展至今,呈现出新的特点。公司总部、金融中心和专业化生产服务,构成了当今商务中心区的三大职能机构。另外,CBD作为一个地区,应包括经营管理(总部)、金融、专业服务、展览及会议、酒店和配套公寓、娱乐及高档零售业等,而这些体现了现代CBD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国际的名城的CBD:亚洲北京:北京商务中心区、王府井 台北:忠孝东西路沿线(台北车站商圈、台北东区、信义计划区) 上海:外滩、陆家嘴、南京路 香港:中环、尖沙咀 天津:南京路沿线、小白楼、南站、响锣湾、于家堡 广州:环市东、天河北、珠江新城 深圳:蔡屋围、罗湖商圈、福田中心区、东门商业区 东京:银座、丸之内、日本桥、新宿(副中心:池袋、澁谷、赤坂、赤坂、台场) 大坂:御堂筋 札幌:大通公园、薄野 新加坡:乌节路 首尔:中区、锺路区(副中心:江南区、瑞草区) 杭州: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 南京:新街口、鼓楼广场 郑州:郑东新区 欧洲 巴黎:拉德方斯 北美洲纽约:曼哈顿中城 大洋洲悉尼:悉尼商业中心区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一般而言,CBD位于城市中心,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扩展资料:我国对CBD的规划建设最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CBD的建设也被国内许多在各自经济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城市提上议事日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南京、南昌、沈阳、杭州、西安、哈尔滨、武汉、苏州、无锡、青岛、宁波、郑州、银川、石家庄、绍兴、珠海、长沙等城市都已明确提出了自己CBD的建设规划,并加快实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CBD

北京城的核心是什么

我觉得天安门是城中心,所谓我觉得核心区是东西城区

起点是在永定门,终点是在钟鼓楼,全长达到了8公里,连接了北京的城中,这条线路贯穿了南北,其中永定门重新建立的时间是2004年。

紫禁城

起点是外城永定门,之后会路过14处遗产点,然后到达终点钟鼓楼,这个路线全长大概是8公里。

北京城的核心是什么成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御道两侧,按左宗庙、右社稷的传统建制排建。御道两侧增筑红墙,一直延伸到天安门外,与两道干步廊相连,成为一个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 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 蒯祥1421年蒯祥奉旨设计并建筑,当时叫承天门,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圭又请蒯祥出谋划策,又建成承天门明末战乱中承天门又被焚毁1651年,清政府重建承天门,新建城楼高7米,面阔9间,进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并改称"天安门"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

天安门  天安门的历史沿革  追溯天安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天安门和北京的每一处古  城垣一样,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北京,唐为幽州,辽为燕京,金代为中都城,元代改为大都,明、清称北京。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先后有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八个朝代以北京为都城。各个朝代在北京大兴土木,建造了各具特色的古建筑。最早对天安门建筑有间接影响的是元代的元大都。  元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部)。公元1264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兴建,到128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年之久。元大都放弃了金代以前的都城旧址(今北京城西南部的莲花池以东一带),使北京城搬了一次家。这是一个很规整的城市,略呈长方形的大都城,南墙位置在今长安街南侧,北墙在今德胜门和安定门以北的北三环路附近。现在那里还存有断断续续的土丘,被称为土城子,就是元大都最早的北城墙。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大城周长60华里,有11个门。南面三门:正中为丽正门(今正阳门),东为文明门,西为顺承门;东面自南而北是齐化门、崇仁门、光熙门;西边自南而北依次是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北面只有两座城门,东为安贞门、西为德胜门。皇城的南门叫灵星门,在今午门一带。灵星门与丽正门之间有一“T”形宫廷广场,后来明清两代的宫廷广场基本沿用其旧址,并在中间建造了  天安门。元大都城墙四隅均有角楼,城外设有墩台,城内宫殿在前,坊市在后,50个街坊星罗棋布。当时,有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来到中国,看到“大汗之城”元大都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和景色优美的花圃后,大为赞叹道:“城是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她了。”他后来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因有大都城的记述,而使这座古城得以传播,名扬世界。元朝虽未建造天安门,但它另择新址的建筑格局以及元故宫、宫廷广场的定位,却使明代始建天安门具有了可行性。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元朝统治被推翻,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同时,明大将徐达统率军队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此时,明朝统治者对元大都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尤其是将元大都的精华——元故宫尽行拆除,以消除前王朝的“王气”,致使当年金铺朱户、丹楹藻绘、辉煌至极的元宫城荡然无存。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其孙建文帝继位。这时,在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北平,夺得皇位,登上皇帝的宝座,从燕王变成了明成祖,并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皇帝在外时的行都)。  明成祖朱棣就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决定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他的“龙兴之地”北京。他之所以要迁都北京,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关口不下百十”,“会通漕运便利,天津通海运”的优越地理位置。此外还在于为了控制北方和东北地区,以维护全国的安定。于是,在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便分遣大臣赴各地督民采木,烧造砖瓦,并征发各地工匠、军士、民工,开始了营造北京的筹备工程。永乐十五年(1417年),大规模营建北京的工程正式开始,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方告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颁诏正式迁都北京。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基础上,吸取历代都城规划的优点,又参照南京规制营建而成。“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实际上,北京新建的宫殿比南京的更加壮丽。它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内城基本亡取元大都旧址,明初北墙向南移五里,至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后又将南城墙向前推移到今正阳门一线。内城有九门,正南为正阳门(即元代丽正门);皇城在内城中央,共有六门:东有东安,西为西安,北为北安,广场南侧为大明门,承天门左为长安左门,右为长安右门。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由于南城墙向南拓展,皇城与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见的位置即长安街北侧。皇城的中门,根据明南京城的名称改称承天门(今天安门),承天门内仿照南京城布局建造端门。宫城南移到现在紫禁城的位置,正门由元代的灵星门改称午门。  在营建紫禁城的同时,又利用午门前方的中心御道左 右两侧,按“左祖右社”规制建造了太庙和社稷坛两组严 格对称的建筑群。此外,在承天门(清代改称天安门)前开辟一个“T”字形的宫廷广场,广场东、西、南三面都修筑了宫墙,使广场封闭起来,并在东、西两翼和南端凸出的一面,各开一门即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正南方的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  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承天门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顷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7米(原高为87米)。  从天安门这座古老建筑500多年的历史轨迹中可知,天安门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是目睹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历史见证人。

万岁山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北京紫禁城。明朝北京城中心的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故答案选A。

北京城的核心是宫城

紫禁城 紫禁城(今故宫)是京城的核心。明初攻克大都后,将原来的元皇宫、除隆福宫改为朱棣的燕王府外,其余大部分宫殿为了"灭王气"全部拆毁了。因此迁都北京,就需重新建造紫禁城皇宫。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完工,周约六里余,南北960米,东西760米。城外护城河(称筒子河)宽52米。城四门:南午门,北玄武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四角有壮丽的角楼。

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的建筑群。

政治中心

紫禁城

北京城的核心是皇城

C皇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明朝北京城分为:京城、宫城、皇城三个部分。最后一个选项明显是这个题目的干扰项,此题的目的就是考对课本原文的记忆

C皇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明朝北京城分为:京城、宫城、皇城三个部分。最后一个选项明显是这个题目的干扰项,此题的目的就是考对课本原文的记忆

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关于四九城,老北京城以城墙划分,大体可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所谓“四九城”是指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  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而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具体如下:  内城是内二环指北-西德胜门、东安定门;南-西宣武门、中正阳门(前门)、东崇文门;西-北西直门、南阜成门;东-北东直门、南朝阳门。这是内城九门  外城指外二环,北-西宣武门、中正阳门(前门)、东崇文门(就是内城的南三门),还有宣武门西的西便门,崇文门东的东便门;南-西右安门、中永定门、东左安门;东-广渠门;西-广安门。除去内城南三门合称外城七门。  紫禁城,北-神武门,南-午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  紫禁城:  就是现在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城。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  紫禁城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皇城:  皇城,位于京城之内,环绕在宫城之外,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池。皇城南起今天的长安街,北到今天的平安大街,东至今东城区南北河沿一线(现已建起皇城根遗址公园),西达今西城区西黄城根一线。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约2790米,面积约9平方公里。  皇城一共有七座城门:  天安门:皇城的正门是天安门,位于皇城南垣正中。明时称'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改建并易名为天安门,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再次重修。天安门的高大城台下部有五个拱形门洞,这便是天安门实际意义上的门了。在五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最大,这座门等级最高,明、清时只有皇帝才可由此门通过。其余四个门洞分列左右。依次缩小,允许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出入。最外的两个门洞最小,各为四品以下官员的通道。天安门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近代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都曾在此留下痕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而后天安门又被绘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国徽,天安门从此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东安门:皇城的东门称东安门,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中间偏南。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其门西对宫城之东华门,东对玉河之'皇恩桥'(玉河即元之通惠河,明初仍为运输通道,喧嚣之声达于宫内)。明宣德七年(1432)将皇城东墙东移至玉河东岸,东安门亦向东移至皇恩桥东侧,将玉河圈入皇城,成为了专供皇家的漕运河道。东安门于1912年,袁世凯策动曹锟发动'壬子兵变'时遭到焚毁。1999年王府井大街建设改造时掘出了明皇城东安门的遗址,文物部门特在原址建设公园进行了保护。  西安门:皇城的西面是西安门,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它与东安门并不在同一条线上;东安门与宫城东华门相对,而西安门则因宫城西侧有西苑大片水面,无法由西华门直接相对通行。只得在皇城西墙偏北处设西安门,由北海与中海间的通道通行。1950年12月1日,因附近摊贩不慎失火,西安门被焚毁殆尽。此后文物部门特制作了楠木模型以示纪念。  皇城的北面是北安门,清改称地安门。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墙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钟鼓楼。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顺治、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地安门于1954年12月动工拆除,1955年2月3日拆除完毕。  大明门:天安门之正南有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民国年间称中华门),大明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清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民国元年改名“中华门”。大明门,三阙,巨檐重脊,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对。明时门上挂有盈联一副,为明初大学士谢晋手书,上联为“日月光天德”,下联书“山河壮帝居”。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千步廊于1915年拆除。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了中华门。1976年在其原址建设毛主席纪念堂。  长安左门:天安门前的东西两侧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因此二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两门规制完全相同,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因明清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在鼓乐御杖引导下,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举子们纷纷聚集于此看榜,一旦金榜提名,犹如鱼跃龙门,所以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谓'孔圣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又称'青龙门'。  长安右门:长安右门为天安门的西复门。每年的 '秋审'、'朝审',都在此门内举行,届时各省及刑部的死囚均要入此门进行讯问,确认无疑者即绑缚刑场执行。囚犯一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此门又称为'虎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此门又称'白虎门'。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长安左右门于1952年拆除。  内城:  北京内城位于皇城和外城之间,内城城墙是明朝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经多次改建而成的。周长40公里,其位置大体与今北京东城、西城两区相当。城墙内心为夯土,内外壁上均以条石为基础,上则包彻城砖。根据文献记载北京内城城墙内侧高平均为35米,外侧高平均为39米,顶厚平均64米,墙基厚平均28米,其中以北垣最厚且最高(按外壁计),来与防御需要有关。清朝入关、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进驻北京以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旗人居住。以前在内城的汉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  内城一共有九座城门,沿现在的北京二环路分布,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崇文门、宣武门、前门、德胜门和安定门。  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过去的皇帝,不喝城里的水,嫌城里水苦,专门喝玉泉山的水。  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明清南方出产的粮食往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通过水路运到北京东边的通州,粮食到了通州以后,再装车进城。进城走的就是朝阳门。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 “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崇文门叫哈德门, 是运送酒的通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  正阳门(前门),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正阳门也叫前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  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菜市口斩首。明清处决死囚一定要选择人流集中的闹市区,所谓“腰斩于市”,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菜市口是北京的闹市,从南方各省来的人,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  阜城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门头沟的煤要进北京,最近的门儿就是阜城门。要不怎么老阜城门的门洞顶上刻了一朵梅花,老干婆娑,颇有画意。梅与煤同音,这就表示这个地方走煤车的意思。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  外城:  外城是老北京最外侧的一道城墙。明初建设北京城时本无外城的规划,北京的外城城墙是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外敌而修建的。原本计划绕内城修建一周,但因财力不足等多种原因只修建了南城一面,东西抱接内城后便草草收工了。北京的外城城墙与内城城墙相比,低矮得多。外城城墙结构与内城基本一致,其周长约4公里,外侧均高06米,内侧均高92米,平均基厚24米,平均顶厚24米,共设有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等七座城门,其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的崇文、宣武两区,民国以前这里多居住一些平民百姓和汉族官员,分布有很多的茶楼酒肆、会馆戏园,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