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疾病的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

关于疾病的论文1500字

是要这方面的论文嘛!!《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血中白细胞增加至10''000/mm’以上,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等,以此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因为:  很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一般常规检查也不易检查出来。在病人没有查出病变证据以前的某一段时间,不能说他没有疾病或者说他身体是健康的。与此相反,大多数人都有龋齿,即身体有病理体征,但他们很少被认为是有病的人。  社会人群中疾病发生与否,受人种、年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制度等影响''不同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同''判断个体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也不一样  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还受各国文化背景、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影响。某些特殊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就有不同评价。美国有些州把同性恋当作精神上有病的人,需要接受精神病专科的治疗,对酗酒、虐待儿童、丧失道德而犯罪被认为是精神上有病而偏离正常的行为;有些国家把持不同政见者当作精神病;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参政的行为被认为是有精神病;某些宗教中把虔诚教徒听见上帝或神的声音视为正常,甚至受到尊敬。  由此可见,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对健康下定义是不够的。英文中有三个不同的词来标志疾病的概念,一个是disease,用来说明病人的躯体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这种异常(disorder)是可以观察测量的。这正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其次是illness,用来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感到头痛、恶心、焦虑等一系列症状,这显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第三是sickness,用来说明病患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的活动了,失去了健康人应有的行为,这是第三者的看法,也为病人所接受,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结果,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  因此,除从医学的角度外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综合考虑一个人的健康问题。所以健康的定义应该是:

关于老年疾病病人的护理论文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护理体会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n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the nursing of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Method: 60 patients of cerebral 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different nursing cares were adopted dy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Result: In all 60 patients,38 cases were cured,18 cases were improved,2 cases had no change, and 2 cases Conclusion: The nursing method above can help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recovered and can decrease the   Key words: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6岁,脑血栓形成35例,脑出血25例,其它4例。  2 治疗转归: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  2 观察与护理  1 病情观察  1 意识:意识的变化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轻重,应了解发病时意识状态和昏迷程度,本组病人有意识障碍21例。  2 瞳孔: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瞳孔的改变能提示病变的部位及病的加重或减轻。  3 生命体征:①血压可以反映颅内情况改变,颅内压升高要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对脑出血病人不利,可致再次出血;血压过低可致脑供血不足,可加重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病变;脑出血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并发脑疝而死。因此,血压高低可作为使用降颅内压药物的依据;②脉搏缓慢时说明有颅内压增高趋势;③发热的原因有中枢性或感染性发热,如果体温低、四肢厥冷则说明有休克的可能;④呼吸频率是否规则和呼吸的深浅,如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鼾音则表示病情严重。  4 观察肢体运动:脑血管病多伴有肢体瘫痪。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程度不一的肢体瘫痪或麻木,活动受限,多为一侧肢体。肢体缓解及加重亦说明脑血管病的变化。  2 急性期的护理  1 休息: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更换床位时注意移动头部要轻,慢,稳。脑缺血病人在1周以内应完全卧床休息,禁用冰袋。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受颅内压影响,对有缺氧病人要及时给氧,有意识障碍病人为防止其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可插入导气管,及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  3 抽搐和瘫痪的护理:因为有抽搐的可能,必须准确地给予镇静药物,仔细观察抽搐状态及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有肢体瘫痪者,为了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肌腱伸展运动和关节曲伸运动。  4 排泄的护理:意识障碍的病人常有排尿排便障碍,对于尿潴留者应留置尿管,防治尿路感染,每天膀胱冲洗,尿道口抹洗;有排便困难者,应予缓泻药物或人工排便。  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由于病人昏迷及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及褥疮,为此,要定时按摩或理疗,还要配合其他辅助方法,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坦。  4 脑血管的心理护理及恢复期功能锻炼:瘫痪病人重者终日卧床,轻者有肢体活动不便,尤其是再瘫痪者,常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精神萎靡,容易悲观失望。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要有特别的耐心,关怀体贴,尽量做到细致,及时热情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同时要注意病人情绪,多安慰病人,解除病人思想顾虑,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期活动能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脑血管病人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上通过对瘫痪肢体的按摩及活动,可防止肢体的萎缩和畸形。对后天失语症要积极进行语言的再训练。针灸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对肢体瘫痪可取穴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昆仑,失语可用哑门、廉泉等穴位。  参考文献:  〔1〕 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88.  〔2〕 成慧琴,王环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31例〔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3):11.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论文

你可以从西医或者中医的角度出发,借用养生,最后上升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或者健身。对应资料网上都很多,自己查找吧

【关键词】 小儿 糖尿病 护理体会儿童的糖尿病绝大多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1],其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越高。该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常常造成多器官功能的衰竭[2]。临床上需给予特殊的专业护理,现将该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小儿1型糖尿病23例,男14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56:1;年龄2~3岁2例,4~13岁21例,平均年龄9岁。其中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16例。诊断依据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做血糖、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电解质、尿酮体检查。经治疗护理后,所有患儿尿酮体及尿蛋白阴性,血糖控制稳定后出院。 2 护理要点 1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适宜修养的环境,避免噪声,限制探视。对有噪动者应加床档,防坠床。注意调节室温,室内通风换气,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3]。 2 严密观察病情 酮症酸中毒为急症病例的主要死因,一旦发生我们应立即进行扩容、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抗感染等方面的救护。(1)其中建立1~2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生理盐水及静滴普通胰岛素。根据血糖变化调节滴速,静脉输液速度及用量须根据小儿年龄及需要调节。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工作,避免药液外漏,或因躁动引起输液针头脱出血管外,导致局部渗液肿胀。在补液排尿后应立即补钾,预防低血钾发生。(2)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脱水体征、尿量等。准确及时地记录24h出入水量。观察病人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变化,有无烂苹果气味,有无恶心、呕吐,“三多一少”的症状是否加重等,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处理。(3)及时遵医嘱取血化验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血钠、血钾、血气分析。每次排尿均应查尿糖及尿酮。(4)感染为本病常见诱因。应常规做血、尿培养,寻找感染源,并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3 胰岛素治疗 所有病例均采用胰岛素治疗,按1U/(kg·h)计算24h用量,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4岁以下患儿对胰岛素敏感,胰岛素用量应为05U/(kg·h)。每1~2h测血糖1次,待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用5%的葡萄糖液加少量的胰岛素(3~4g糖:1U胰岛素)静脉滴注,直至血糖浓度下降至11.2mmol/L,酸中毒基本纠正,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如静脉滴注胰岛素2h后,血糖不能降低治疗前的20%以上,将胰岛素剂量改为15U/(kg·h)。 4 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可以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在静脉应用胰岛素过程中,护士应巡视病房,凡患儿出现心悸、头晕、多汗、面色苍白,甚至抽搐、昏迷等低血糖表现时,应立即监测血糖,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加餐或口服糖水,重者静推高渗糖溶液。 5 注意饮食控制和指导 控制饮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用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其重要性与具体做法,使之自觉遵守;每周测体重1次,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儿年龄定期测体重与身长,因生长速度可作为小儿糖尿病代谢障碍得到控制的1个指标;遵医嘱给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饮食。食物应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限制纯糖和饱和脂肪酸。饮食需定时定量,并督促患儿吃完每餐所给食物,勿吃额外食品[4]。详细记录进食情况。 6 心理护理 1型糖尿病需终生用药、行为干预与饮食管理,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易产生急躁、焦虑、恐惧、失望等消极情绪,我们在精神、生活等方面要给予患儿较多的关心、支持、鼓励,对患儿应有针对心理安慰及疏导,主动了解满足患儿心理需要,尽量与患儿及家长交谈和沟通。使患儿及家长消除恐惧、焦虑、忧伤,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和治疗。 3 讨论 1型糖尿病需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给患儿和家庭带来痛苦和烦恼,很多家长误以为服中药和降糖药可替代注射胰岛素,结果导致DKA,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对糖尿病病人及家属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会家长和儿童自我治疗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达到优良的代谢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包括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剂量调节,监测尿量,饮食控制和早期发现酮症酸中毒等,帮助病人及家属树立信心,使患儿有规律的生活及治疗。良好的护理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文通过对23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护理体会,认识到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病情、防止胰岛素的副反应、注意饮食控制和指导、心理护理等,可提高该病的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关于文字的论文1500字

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站建设越来越接近于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页的艺术设计,日益被网站建设者所注重。在目前国内对此领域研究甚少的情况下,作者将网页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设计形式进行比较,尝试从网页艺术设计的内容、原则和特点等三个方面,对这个新的艺术设计领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网页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指出网页艺术设计包含视听元素与版式设计两项内容;以主题鲜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强调整体为设计原则;具有交互性与持续性、多维性、综合性、版式的不可控性、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紧密性等五个特点。在明确了网页艺术设计与网站主题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网站主题这一观点。 网页艺术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产生而形成的视听设计新课题,是网页设计者以所处时代所能获取的技术和艺术经验为基础,依照设计目的和要求自觉地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必然要成为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表面上看,它不过是关于网页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一、网页艺术设计的内容 设计活动中包含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在确立了网页主题之后,首先要明确和熟悉设计的对象和构成的要素。网页艺术设计涉及的具体内容很多,可以概括为视听元素和版式设计两个方面。 视听元素 这里所说的视听元素,主要包括:文本、背景、按钮、图标、图像、表格、颜色、导航工具、背景音乐、动态影像等。无论是文字、图形、动画,还是音频、视频,网页设计者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感人的形式把它们放进页面这个"大画布"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网页艺术设计的表现力。 以上各视听元素大多数浏览器 器本身都可以显示或收听,无需任何外部程序或模块支持。比如,大部分浏览器都可以显示GIF、JPEG图形和GIF89a动画。还有些多媒体文件(如MP3音乐)需要先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启动相应的外部程序来播放。另外,在浏览器使用插件(Plug-in)可以播放更多格式的多媒体文件。微软推出IE浏览器后,提供了基于OLE的ActiveX技术,用来在网页中播放多媒体。目前ActiveX已经成为热门技术。另一种播放多媒体的技术是JavaApplet。它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应用于网页之中的小应用程序,相比于插件和ActiveX,JavaApplet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跨平台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总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元素在网页艺术设计中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广泛,使浏览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完美的视听效果。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也对网页的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版式设计 网页的版式设计同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它在网页的艺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谓网页的版式设计,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将视听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听传达方式。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但网页的排版与书籍杂志的排版又有很多差异。印刷品都有固定的规格尺寸,网页则不然,它的尺寸是由读者来控制的。这使网页设计者不能精确控制页面上每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而且,网页的组织结构不像印刷品那样为线性组合,这给网页的版式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网页艺术设计的原则 网页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同其他出版物如报纸、杂志等在设计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也要遵循一些设计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表现形式、运行方式和社会功能的不同,网页设计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网页的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 一。它要求设计者必须掌握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主题鲜明 视觉设计表达的是一定的意图和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诉求的目的,是使主题在适当的环境里被人们即时地理解和接受,以满足人们的实用和需求,这就要求视觉设计不但要单纯、简练、清晰和精确,而且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大多数人在短期记忆中只能同时把握4到7条分立的信息,而对多于7条的分立信息或者不分立的信息容易产生记忆上的模糊或遗忘,概括起来就是:较小而分立的信息要比较长而不分立的信息更为有效和容易浏览。这个规律蕴含在人们寻找信息和使用信息的实践活动中,它要求视觉设计者的设计活动必须自觉地掌握和遵从。 作为视觉设计范畴一种的网页艺术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达到最佳的主题诉求效果。这种效果的取得,一方面通过对网页主题思想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条理性处理,使之符合浏览者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和逻辑方式,让浏览者快速地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对网页构成元素运用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进行条理性处理,更好地营造符合设计目的的视觉环境,突出主题,增强浏览者对网页的注意力,增进对网页内容的理解。只有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才能实现最佳的主题诉求效果。 优秀的网页设计必然服务于网站的主题,就是说,什么样的网站,应该有什么样的设计。例如,设计类的个人站点与商业站点性质不同,目的也不同,所以评论的标准也不同。网页艺术设计与网站主题的关系应该是这样:首先,设计是为主题服务的;其次,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产物,就是说,即要"美",又要实现"功能";最后,"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当然,有些情况下,"功能"即是"主题",还有些情况下,"美"即是主题。例如,雅虎作为一个搜索引擎,首先要实现"搜索"的"功能"。它的主题即 是它的"功能"。而一个个人网站,可以只体现作者的设计思想,或者仅仅以设计出"美"的网页为目的。它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美。 只注重主题思想的条理性而忽视网页构成元素空间关系的形式美组合,或者只重视网页形式上的条理而淡化主题思想的逻辑,都将削弱网页主题的最佳诉求效果,难以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出现平庸的网页设计或使网页设计以失败而告终。 要使网页从形式上获得良好的诱导力,鲜明地突出诉求主题,具体可以通过对网页的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逻辑性的把握运用来达到。 形式与内容统一 任何设计都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构成设计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设计存在的基础,被称为"设计的灵魂";形式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或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设计的内容就是指它的主题、形象、题材等要素的总和,形式就是它的结构、风格或设计语言等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一个优秀的设计必定是形式对内容的完美表现。正如黑格尔所说:"工艺的美就不在于要求实用品的外部造型、色彩、纹样去摹拟事物,再现现实,而在于使其外部形式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趣味,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黑格尔《美学》第三卷) 一方面,网页设计所追求的形式美,必须适合主题的需要,这是网页设计的前提。只讲花哨的表现形式以及过于强调"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脱离内容,或者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的表现,网页设计都会变的空洞而无力。设计者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入领会主题的精髓,再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找到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才能体现出网页设计独具的分量和特有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确保网页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不要为了炫耀而使用冗余的技术。那样得到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只有通过认真设计和充分的考虑来实现全面的功能并体现美感才能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摘要: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时代的概念也在逐渐变化,第四媒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业面临一场变革,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ndentity system),也延伸到新的领域,互联网络上逐渐成为企业讯息等宣传的重要阵地,具有迅捷、传播范围广等优势,vi的含义也逐渐应用在互联网上,我们重新定义为网络形象识别设计,简称VISI(Visual Indentity system internate),开拓了新的空间,视觉文化成为主导设计潮流 关键词:网络形象设计 视觉文化时代新媒体语素 一 历史的形象识别设计与视觉文化 1 历史上CI的出现 从50年代初到现在,CI的诞生有近50年的历史,他发展沿革大致上经历三个阶段: A 从商标品牌到产品视觉统一设计, B 企业风格的视觉传达设计, C 从视觉形象识别到整体形象识别, CI已经从单纯的视觉传达设计演变为一种企业形象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看出VI形象的识别是现在CI、MI等的最初起源,最初是商品标志视觉功能的扩展,商标品牌作为商品的标记和象征,在商品市场的竞争中发挥这主要作用,1851年,美国宝龄公司老板发现负责货运的人总是在装蜡烛的箱子上画上黑叉叉,经询问才知道是为了那些目不识丁的码头工人能分辨哪是蜡烛哪是香皂。后来,有位聪明的工人把难看的叉叉改成了星星,进而成为固定的符号经常出现。 CI这一词最早由美国的设计家来蒙特于1930年左右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和产品的视觉设计。现代设计的摇篮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所起初培养建筑设计而创建的学校,转而以培养工业设计、商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门人才。造就了一批设计师,对今天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据说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丹尼尔?贝尔认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社会的要求逐渐扩展延伸,品牌等成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商品分辨和信誉保证的重要识别,使得在人们视线里出现整体的视觉识别系统,时代也有了它新的概念,即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急剧加速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促使视觉文化的进步,总之,设计与经济时代的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 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发展 1 互联网的发展 自从发明了电脑,出现了WWW,科学发明改变了社会,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限的,互联网的发明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整个地球被收缩成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可以周游世界,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将普及发展与人类社会。 2 四次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 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 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3 "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新媒体 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这恐怕任何一个用过互联网的用户都能一一道来: 报道及时、零传播成本、多媒体、可以检索等等。有报道说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前几任媒体: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诞生13年后,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而因特网从1993年对公众开放,到拥有这个数量的用户只花了4年时间。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的载体,确实起了传统媒体所起的很多功用,或者说它替代了传统媒体的很多功用。 公认的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广播、杂志、书籍和电影等六大媒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如今,国际上已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中,并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这说明,人们已经认同了互联网的作用,能够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广泛地传递新闻信息。其实,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它使人类面临着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前所未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之间的铜墙铁壁顷刻就要瓦解,传统的、相互分割的报纸、广播、书籍、杂志和电影等大众传媒顷刻就要融为一体。人类社会,就要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决定了网络对平面媒体的超越,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互联网的发展使视觉文化识别出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三 网络形象设计的出现与定义 1 几个问题的解答引述 网页设计重要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得回答:网站的外观重要吗?一个网站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看而吸引的外表,哪怕有着再好的内容,有着再好的结构,相信整个网站的浏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浏览者的阅读兴致也会大减。就等于一个内涵丰富但却外表平庸的人在一个公共场所出现,是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的一样。人们称互联网经济为注意力经济,如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除了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外,外观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站的外观非常重要,因此,网站的VI设计也非常重要。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VI设计呢? 一个好的视觉设计,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一个网站怎样才算是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一个最简单的判别方法是,看她三眼:第一眼,看是否抢眼;第二眼,看是否顺眼;第三眼,看是养眼。其实,这三眼就是网站给你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很重要,浏览者能否接受这个网站,很大程度上,就看有否这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这个网站就是有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了,相信浏览者也会耐着性子去看完你整个网站的。麻烦采纳,谢谢!

关于汉字的论文1500字

看来也是昌大的。。哈哈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了收集研究工作。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金文还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二百九十一个。 大篆和小篆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隶书 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凝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虽然篆书和隶书也有草写者,以此而论,其工整者亦可谓之为"楷",但这里所说的楷书,是指自成一体、现在通用的"楷书"而言,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等。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演变而来的(注:章草指“用于章程文书之上者”,是由八分隶再简约其点画,以便于书写之字体)。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这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书趋于简捷者。汉字发展到草书一体,已近完美无暇。唐朝之后,虽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鉴于此因,草书难以再向前发展。文字的发展只能另辟新径,沿着新开辟的方向——印刷字体演进了。 象形字 象形字源于绘画,容易辨认,易于区别。如“人、目、山、火、木、鱼”等等。“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汉字像画的画儿,如“月”字,多像弯弯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头还有三个高高的山尖。 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汉字,它的意义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几个汉字的意义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的,因为“日、月”都是能发光、明亮的东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学过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吗?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泪”字,它是由“水”和“目”两个字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泪。 形声字 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叫形声字。由于古今字音、字形的变化,今天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适当利用这有限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标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来注明字音外,声旁也可以帮助提供字音信息。 (这也是我的考试论文,有些事网上的,有些事我找的资料,有些是我自己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呵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