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动物营养学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动物营养学论文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 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kg,乳脂率为 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2 选择优质饲料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2.l粗纤维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2.2脂肪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入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脂肪酸钙300g/d·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2.3能量及蛋白质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2.4无机盐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钠能提高乳脂率。2.5 其他饲料添加剂 烟酸能增加乳脂率或产奶量。据报道,在奶牛产后120 d内,每日饲喂烟酸6 g,可使产奶量提高11.9%,在泌乳中期给奶牛添喂烟酸其效果远不如泌乳早期,原因可能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解  前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至关重要,而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学习,而对于正确的膳食指南了解甚少,往往不了解食物的营养,不注重食物的搭配吃用,造成食物的营养流失,吃得不健康,甚至吃出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平常的膳食多加关心,多作充分的了解,让我们可以吃得健康,活得快乐。  首先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出谷物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的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流失到糠麸之中。  除此以外每天该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口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蕈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他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近十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有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的铁易被身体吸收利用,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对健康不利。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便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对于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对消瘦的儿童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一日三餐的能量摄入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吃太油腻太咸的食物,不要吃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的油脂摄入量越来越高,这样不利于健康。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饮酒应限量。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场合,人们往往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污染、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格把住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结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膳食习惯,形成良好的膳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膳食,在饮食中获得营养并且吃得健康,热爱生命的朋友们,让我们为拥有长久健康的体质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1997年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3、薛建平主编《食物营养与健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152页4、贾冬英姚开主编《饮食营养与食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139页

扫描版(部分文字乱码)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上)摘要:本文从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转基因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自从发现双螺旋结构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形成了以基因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等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每一个领域,成为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分子生物学纳入本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诸如饥饿与营养、疾病、能源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及研究热点,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来看,我国动物营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基本尚处在机体水平:即在机体水平上研究各种营养素对机体的作用、在机体内的代谢与平衡、影响机体吸收营养素的因素等问题。分子水平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尚处于初级阶段。动物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就本质而言,都是动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发生了改变的结果,许多生理现象的彻底阐明,最终需要在基因水平上进行解释,所以动物营养学的各方面研究应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从分子水平上来解释各种营养素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动物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等问题,这也是动物营养学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营养与基因的表达调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与代谢有关的动物基因被克隆和鉴定,人们对营养与基因调控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营养与动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如何通过改变日粮组成成分来调节体内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动物体处于最佳生长状况已成为现代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点;通过营养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及其机制的研究,将为人们如何更加有效地对某些特定有益基因的表达提供理论依据。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主要的营养物质如糖、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锌)对动物体内许多基因的表达都有影响。!"!营养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的调控PEPCK是动物肝和肾中糖元异生作用的关键酶,目前较为研究清楚的是日粮中糖含量对PEPCK基因表达的调控。糖类对PEPCK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其启动子的作用,当动物进食含有大量糖类的饲料时,PEPCK的启动了就会关闭,从而导致ABA8C水平大幅度下降,而当禁食或饲喂高蛋白质低糖的饲料时,PEPCK的启动子就会处于打开状态,从而PEPCK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其具体调控机制大致如下:?556D4(*0)#)等通过对大鼠ABA8C基因的分析表明,ABA8C基因启动子位于1 E+至F#,之间,其中包含了大多数激素调控基因转录所必需的组织特异性调控元件。日粮中糖的含量水平会影响胰岛素、;?GA等激素的相对水平,而胰岛素与;?GA等激素相对水平又会影响到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活性,特异性转录因子与$%$&’启动子上的相应调控元件结合与否,又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现有大量证据表明,$%$&’基因一系列复杂的调控元件中,有包括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视黄酸对$%$&’基因转录的正调控元件和胰岛素对$%$&’基因转录的负控调元件,在上述调控元件中,*+,$调控元件-&%/和$(-0/调控元件是最重要的两种,*+,$对$%$&’基因的诱导和胰岛素对$%$&’基因的抑制作用就是通过这两个调控元件来进行调控的。因此,当进食含大量糖类的饲料时,由于*+,$水平的急剧下降以及胰岛素水平的急剧上升,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导致肝中$%$&’水平大幅度下降,当禁食或饲喂高蛋白低糖的饲料时,则情况恰好相反。!"#营养对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的调控1+2是脂肪酸合成的主要限制酶,存在于脂肪、肝脏及肺等组织中,在动物体内起催化丙二酰&3+连续缩合成长链脂肪酸的反应,其活性高低将直接控制着体内脂肪合成的强弱,从而影响整个机体中脂肪的含量。有关营养与1+2基因的表达调控,2!4!&56789-:;;(/曾报道:糖类能诱导1+2基因的转录,而脂肪则抑制这种诱导的表达。&3<=9等(:;;>)试验研究也表明,当给禁食后的成年鼠饲喂含高糖低脂肪的饲料时,1+2基因的表达就增强,而且相应的?@+含量的增加幅度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成正比。糖类对1+2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区分活体中激素水平变化的协同作用,13?,葡萄糖的作用效果。最近H3I73J等-:;;G/试验研究也表明,在成年大鼠肝细胞培养物中G E磷酸E"E脱氧葡萄糖水平与1+2的?@+含量呈正相关。因此G E磷酸E"E脱氧葡萄糖极有可能是参与1+2基因表达的重要中间代谢物。脂肪对1+2基因表达的影响。&56789-:;;(/的研究表明,脂肪抑制1+2基因表达主要与脂肪抑制1+2基因转录的能力和脂肪中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双键位置和双键的数量有关,饱和脂肪酸和(J E;)族脂肪酸不能抑制1+2基因的表达,多不饱和脂肪酸($K1+)中的-J E G/和-J E(/族脂肪酸是1+2基因的有效抑制剂,研究表明,日粮中$K1+可使1+2?@+的水平降低D>C E;>C。蛋白质对1+2基因表达的影响。,I5LJ97-:;;:/研究表明,高蛋白饲粮将抑制猪脂肪组织中1+2基因的表达,脂肪组织中1+2基因的?M@+的含量会显著下降: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C、:#C、")C的日粮饲喂G>E::>8N的肥育猪,其脂肪组织中1+2?@+的含量分别下降了#!:)C、::!D(C和)#!"C。由此可见日粮蛋白质将会影响脂肪组织中1+2基因的表达,但这种调控具体发生在哪个水平及其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清楚。!"’营养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商品猪的瘦肉率较国际优良品种低,而目前常规的育种方法已很难使之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OP6JN等(:;;))小鼠3Q基因的克隆成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R9=SIJ基因具有可以大大降低动物体脂含量这一特性,因此通过营养对R9=SIJ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R9=SIJ对动物体重的调控机制。王方年等(:;;;)研究表明,浓度从B??35 TR到:>??35 T R葡萄糖可以显著地促进脂肪细胞中59=SIJ基因的表达。!"-营养与神经肽(/)基因表达的影响@$U是一种含(G个氨基酸残基的生物活性多肽,在体内具有收缩血管、影响激素分泌、调节生物节律及摄食行为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促进动物采食是@$U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试验研究表广东饲料第;卷第G期">>>年:"月综述广东饲料第#卷第$期"%%%年&"月综述明,限饲特别是限制能量采食将会显著提高’()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等(#/)在限饲、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日粮组成的试验条件下,发现下丘脑中’()0 1’2显著提高345。!"#微量元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4!&锌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锌作为动物体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增值分化、参与核酸蛋白质代谢、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进行等生物学功能。上述作用以前曾被认为主要是由于含锌酶活性的改变以及对细胞信号传导系统产生影响的结果,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事实并不如此,锌主要是通过对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6,7+:;#<=认为,锌离子是>’2聚合酶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锌对于维持>’2聚合酶的活性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另外锌通过影响1’2聚合酶活性及转录因子的作用,能够导致基因转录异常,从而使蛋白质表达也发生变化;还有饲料中锌的含量,可以通过影响金属调节蛋白的转录活性而影响金属硫蛋白(6?)基因的表达,@A88,BC:等(#3)认为可将6?基因的表达量作为体内锌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67’C88;#4=发现低锌日粮限制动物生长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低锌抑制了体内DEF G D、EH受体、EH结合蛋白等基因的表达。&!4!"其他微量元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镉、铜、汞等元素的增加将显著提高6?基因的表达量。I+JA;#/=研究表明高铜将显著提高体内EH基因的表达水平。IC+K,:LK等(M$)认为铁可以通过控制01’2的稳定性和翻译过程,调节铁蛋白的水平。"基因工程技术所谓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在体外获得目的基因,再按预先的设计,在体外将目的基因进行酶切连接,构建成适当的表达裁体,然后导入细菌或动物细胞或机体内,以研究该目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的调控机制、或者获得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核心就是基因工程,而基因克隆和表达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下面就抗菌肽、植酸酶,甜菜碱等,对基因工程技术在动物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简单阐述。$"!抗菌肽基因工程自从NJ0C:等(M&)首次从美国惜古比天蚕;HOC8JP+JKC 7KJP,:=中成功地分离到两种抗菌肽蚕素(7KJP,:)2和N后,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对这一类抗菌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在许多昆虫、植物、哺乳动物中均有这样的多肽存在,它们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同来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且共同具有如下特点:(&)’端由碱性氨基酸残基组成;(")Q端均酰胺化;(<)绝大多数多肽在第二位均为?KP,它对杀菌活性至关重要;(/)它们都有较广的杀菌谱。其抗菌机制大致如下:抗菌肽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破坏膜的完整性,造成离子通道,最终导致细胞内含物的泄漏。由于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相对分子量较小、热稳定、水溶性好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抗菌肽对真核细胞几乎没有作用,仅仅作用于原核细胞和发生病变的真核细胞,在目前不少病原菌对原有抗生素逐步产生耐药性,尤其是肉用动物长期使用抗生素受到严格检查和批评时,对畜禽体内自然产生的抗菌肽功能的了解以及设计一种方法来调节动物体内自然抗菌肽的功能便显得极为重要,其中通过抗菌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而大量生产抗菌肽是一种较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目前昆虫和植物抗菌肽基因工程,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但就畜禽抗菌肽基因工程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畜禽抗菌肽的研究,对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猪抗菌肽((1 G<#)已被发现(等,M#),它是一个分子量为/3道尔顿的肽,从猪肠中分离,属于富含(KJ G 2KL的肽家族,不裂解野生型大肠杆菌,但对突变型R&"有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蛋白质和>’2的合成,从而导致这些成分的降解。(1 G<#在一个单层囊泡中可以诱导钙的降低和电流的线性增加,此诱导与肽浓度和膜上甘油磷酸脂(带负电荷)有关。另外在猪小肠中,还发现另一种抗菌肽7KJP,:(&,它是以裂解细菌来完成杀菌作用的。2:SK99J:;#4=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从猪骨髓1’2中克隆到一种新型的7>’2,其编码一个3M残基的抗菌肽’R G 8O9,:,有三个分子内二硫键,这种肽对’R G敏感型的肿瘤细胞株)2Q G&有裂解活性,但不裂解红血球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下%郑家茂赵国芬许梓荣!"!植酸酶的基因工程植酸酶的研究已有近’年的历史,植酸酶作为一种单胃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其饲喂效果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确证,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从(’年代开始的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思路集中在通过基因工程这一手段解决饲用植酸酶的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植酸酶在天然材料中表达水平太低,这造成植酸酶难以大量生产及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则有望成百上千倍地提高它的表达量;另一个问题是天然植酸酶的一些酶学性质,如耐温性,/0适性、催化活性等不能完全适合饲料加工业和养殖业的要求,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对植酸酶基因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其在饲料中使用的有效性。#!#!&在微生物中高效表达植酸酶基因目前,植酸酶基因表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来源于曲霉的植酸酶基因/123和/425上。06789:;<=>?4@8等$&(("%将来源于3!A:BCDDEFFG"&"-的/123基因导回原菌株,使/12基因的拷贝数增加到&-个以上,从而使植酸酶的表达量提高到,H’’C I D4。J174:B1等(&((-)在3!K72L6?中表达来源于酵母的植酸酶基因和来源于3!;:操纵元能在烟草中表达,因此将’/01研究室得到的%&’操纵元;!:?@7A,片段导入烟草,探讨甜菜碱是否能表达是一个诱人的研究领域。"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用实验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或动物受精卵中,由此稳定整合到动物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子代。目前常用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有:显微注射法;胚胎多能干细胞虫;精子裁体法;反转录病毒载体法以及电转移技术等等,其中显微注射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基因导入技术。目前培育成功的转基因动物绝大部分是采用该方法获得的。最早的转基因动物是将疱疹病毒基因与BCDE早期启动子联在一起,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的转基因小鼠。目前,在动物营养领域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3提高动物生长性能生长激素$FG+在动物生产中基本上采用注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程序复杂繁琐,解决思路之一就是采用转基因技术。G(11&/等$35;8+人生长激素$HFG+转基猪研究成功,这种转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高出38I,日增重可达3#:"J,饲料利用率提高#3I,采食量减少#EI,陈永福$3553+用自己构建的融合基因KL9 M NFG获得了转基猪,其生长速度提高33!;I O 3D!#I,饲料利用率提高3EI。另外,转基因羊、转基因鸡、转基因兔、转基因牛、转基因鱼等研究也相继获得成功。"!#改变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动物营养研究表明,有些生长发育和维持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必须由外界供给,例如赖氨酸,但是否可以不必由外界供给呢?可行的方案不外乎这么两种:一种是重建动物体内某些丢失的代谢途径;另一种是导入目前在动物体内尚未发现的代谢途径。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提供了通过改变动物代谢途径从而让动物自身合成赖氨酸的可能性。-&&等$355E+已经清楚大肠杆菌合成赖氨酸途径中的酶基因编码,运用基因转移技术也证明了在细胞中施行这些途径的可行性,因此-&&等提出设想:把赖氨酸在微生物中生物合成的途径导入动物体内,使动物自身就能合成赖氨酸。"!"提高动物产毛性能由于胱氨酸在羊瘤胃中降解,所以饲料中加入胱氨酸并不能提高产毛量。因此能够得到一种自身合成胱氨酸的转基因羊,将会大大提高羊毛产量。P(/Q$3553+发现某些细菌能将硫固定并转化为胱氨酸,他们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中分离到了丝氨酸乙酸转移酶基因和K 4乙酰丝氨硫化氢解酶基因,并且将这两种基因与金属硫蛋白$L9+基因启动子联接;并在"R端装上FG基因的序列,然后将这组调控序列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羊体内而得到高产羊毛转基因绵羊。D展望综上所述,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营养学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它不仅为动物营养学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和方法,而且可在基因水平上解决许多动物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营养素的代谢调节机制以及其与机体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基因工程抗菌肽完全可以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的使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完善,各种生长性能优越的动物新品种将层出不穷;用转基因动物来大量生产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也将成为现实。无可置疑,#3世纪是高新技术畜牧业应用大发展的时期,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会为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关于动物营养的论文

一共两篇看看吧①生物科技小论文——草莓的无土栽培作者:孔凡阳 草莓的无土栽培摘 要:1、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地,通过配制合理的营养液,完全 可以进行草莓的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的草莓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 早、开花结果早、产量高的特点。 关键词:培养基、营养液、无土栽培、简单易行 将作物栽培在除土壤以外的培养基上,叫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具有不占地或少占地、换茬快、环境清洁、产品无污染和生长好、品质优、色鲜味美等优点,为花卉蔬菜、粮食以及水果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草莓的无土栽培实践活动,使我们初步掌握无土栽培的技术,懂得利用水培法来确定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原理和矿质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二、实践原理 植物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土壤颗粒主要起着固着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将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盐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进行作物的无土栽培。三、实践方法 采用与泥土盆栽草莓相对照试验,盆栽草莓使用一般的菜园土作固着物,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进行水肥管理。四、实践器材 无土花盆(双层塑料套盆或采用罐头瓶、硬泡沫塑料做定植板也行)、草莓苗、营养液原液、天平、洗净的碎石或蛭石、温度计等。五、 试验与管理 1、试验时间:1997年9月-1998年5月;1998年9月-1999年5月 2、试验地址:校生物园 3、营养液原液:经试验得知,表1为最佳配方。 4、栽培方法:选择无病虫害、植株矮壮、具4-5片叶、顶芽饱满的壮苗,洗净根上泥土后,定植在无土花盆的上盆中,用碎石子或蛭石作固着物,下盆中盛清水,待长出新根后(1周左右)将清水倒掉,换上培养液。 表1 无土栽培草莓营养液原液配方成分名称 含量(MG/L) 硝酸钙 236 硝酸钾 303 磷酸铵 57 硫酸镁 123 三氯化铁 500 硼 酸 2 氯化锰 725、管理: (1)及时添加营养液。每周补液1-2次。每次50-100ml。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升高、蒸发快,同时正当开花、结果盛期,需肥量大,每2-3天补液1次,并要增加营养液的浓度。一般开花前培养液浓度是原液∶水=1∶9开花后培养液浓度为原液∶水=7∶3 (2)隔天上午喷水1次,4月开始每天喷水1次,保持相对湿度70-80%。 (3)光照为生物园里的自然光照(注意不要放在直射太阳光下,以免培养液温度升得过高造成根坏死)。 (4)注意及时摘除老叶、匍匐茎。当发现植株下部的叶片呈水平着生,开始发黄、叶柄基部也开始变色时,应立即摘除。匍匐茎消耗养分大,为保证果大质优,发现生在叶片基部的幼嫩线状物——匍匐茎,要及时摘除。 (5)注意病虫害防治。草莓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红蜘蛛,可用内吸杀虫剂防治,如甲胺磷、乐果等。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病毒病等,可用波尔多液、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 (6)注意及时疏蕾垫果。六、观察记录情况 1、根系在2℃时开始活动,在7℃时开始长新根,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高于30℃时停止生长,并有根部变色受害情况,在-8℃时根系受到冻害。 2、地上茎、叶气温在5℃时开始生长,生长最适气温为15-25℃气温过高过低生长都较缓慢,气温高于30℃以上有老叶焦边现象。 3、气温在5℃以上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最适气温在5-15℃之间,开花在10℃以上,开花盛期在15℃左右。 4、培养液pH值在5-7最为适宜。 5、开花结果情况见下表表2 无土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记录统计表盆数 盆栽时间 第一花序 第二花序 总果实/株 月/日 叶片数 开花月/日 小花朵数 果实成熟月/日 开花月/日 小花朵数 果实成熟月/日 数量 重(克) 20 9/239/26 4-5 3/234/6 11-17 4/124/27 4/104/21 5-9 4/205/18 9-171 53-257七、结果与体会 1、无土栽培的草莓比盆栽草莓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解  前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至关重要,而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学习,而对于正确的膳食指南了解甚少,往往不了解食物的营养,不注重食物的搭配吃用,造成食物的营养流失,吃得不健康,甚至吃出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平常的膳食多加关心,多作充分的了解,让我们可以吃得健康,活得快乐。  首先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出谷物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的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流失到糠麸之中。  除此以外每天该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口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蕈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他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近十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有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的铁易被身体吸收利用,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对健康不利。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便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对于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对消瘦的儿童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一日三餐的能量摄入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吃太油腻太咸的食物,不要吃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的油脂摄入量越来越高,这样不利于健康。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饮酒应限量。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场合,人们往往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污染、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格把住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结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膳食习惯,形成良好的膳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膳食,在饮食中获得营养并且吃得健康,热爱生命的朋友们,让我们为拥有长久健康的体质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1997年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3、薛建平主编《食物营养与健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152页4、贾冬英姚开主编《饮食营养与食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139页

OK动物营养相关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我整理好发送你。

自己看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叶永铁 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即是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荤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荤。同时,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为各种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甲蛋白质所缺乏的某种氨基酸恰为乙蛋白质所含有,乙蛋白质所缺乏的恰为甲蛋白质所含有。例如小麦、小米、黄豆、牛肉分别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分别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可达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则排出体外,劳而无功,颇似小时曾念过的课文《一个豆瓣的旅行》。实际上,我国北方地区主食以杂粮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撇开气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摄取的蛋白质看已接近或达到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此,北方人普遍体格健壮魁梧,脸庞红润。近来随着生活的富足,都市中有相当部分的儿童出现肥胖症,其症结都在于对某类食物超常的食欲感。由于对某种营养素超常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它与成年者出现的热能过剩、脂肪沉积出现肥胖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及时调整控制其膳食结构。 年轻时曾知晓一个人有怪癖,他常常吞食一些墙土,让人费解,其实从饮食营养学角度看,皆因其胃酸过多,无意中发现掺有石灰的墙土吞食之后人体感到舒服,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而现在只要几片苏打片就可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修补与对环境的适应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今环境条件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例如一个不会吃辣椒的人,长期在四川生活并经常吃一点辣,则就有可能会喜欢吃辣椒。一个长期吃较多肉的人,其体内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活力会升高。一个长期吃素者,其消化液中的淀粉酶活性会升高,其蛋白质酶和脂肪酶活性则降低。因此,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还有自己

关于动物营养学论文题目

写论文,找我

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成本分析

你直接去汉 斯 出 版 社的官网上通过关键词检索下相关文献参考参考,这个出版社的文献我记得都是免费下载查阅的

你的兽医专业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论文选题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1、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 2、追溯验证法  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步、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  第二步、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  第三步、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  第四步、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

有关动物营养学的论文

草履虫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 paramecium 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分裂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称其为真核生物。其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除了维持草履虫的体型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胞器及功能 草履虫细胞器的功能分工如下: 口沟:取食 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大核:营养代谢 小核:生殖作用 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 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注意:草履虫中没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以及细胞壁。[编辑本段]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草履虫的种类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 草履虫结构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 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养殖与纯化养殖 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水占2/3以上,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去取种源,那里的水质应比捞红虫的坑塘水质清。舀回一桶水,取部分水体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内,对阳光细心观察,可见有白色小点悬浮于水中。如果看不见小白点,应用力搅动桶水,再取中央部位的水装入小瓶,对准光线看有无小白点。如见有小白点悬浮水中飘忽不定,可将此水倒如培养液中。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约5小时后分裂。纯化 取普通多孔水浴锅一只,在锅内安装一只暖棒(恒温加热器,温度范围16~32℃),加水、通电、调温至25℃;同时安放50ml、1000ml烧杯各一只,内盛自来水2/3左右。将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液在水浴锅中放置一周左右,取上层含有草履虫的澄清液数滴移入50mL小烧杯内培养。一周后,小烧杯内水面与杯壁相接处,就会有较多的草履虫,用细滴管沿杯壁取数滴移入1000ml烧杯中培养。经过1~5次转移培养,就能获得较纯的草履虫,即使有少量其他原生动物,也会被迅速繁殖起来的草履虫种群所抑制。若大量需用草履虫,可在塑料桶内安装暖棒调温至25℃,从上述培养液中取数滴于桶中培养,2周后即能繁殖出大量草履虫。 草履虫观察的注意事项 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好在载玻片上放适量的棉花纤维,这样可以避免草履虫乱动。生活环境 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大多数草履虫是吞噬式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存。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发展,基本搞清了动物生产所需要养分的种类、数量,扩大了饲料资源,改善了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利用率。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提高动物生产效益及动物生产过程的可控性、结果可预测性。进一步提高饲料利用率,研发安全、无污染的饲料资源及饲料添加剂。进一步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弄清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与代谢调控的关系。通过营养手段改善畜产品的风味及保健价值。通过营养手段调节动物健康,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篇二:观察动物作文 全身黑色,有六只细小的脚,这是蚂蚁的外形。 一天,我的饼干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灵机一动:“可以用它来喂蚂蚁”,于是我拿看饼干来到了室外,发现地上正好有一只蚂蚁在爬来爬去,就把饼干放了下去,在放下去的时候,饼干碎成了两片,那只蚂蚁马上就发现了,它自己先试着搬,无奈对它而言,饼干实在是一个庞然大物,没办法,它只好放弃,匆匆离去,不一会儿,我发现在它回去的路上一下子出现了几十只蚂蚁,它们浩浩荡荡向放饼干的地方进攻,大家你拖我拉,抬起饼干就往来时的方向一毫米一毫米的移,要到达它们的洞穴,必须经过一个“隧道”,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隧道”口太小,它们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法进去,但是它们不气馁,一直齐心协力,没有一只蚂蚁临阵脱逃,最后,通过将饼干化整为零,它们终于将饼干全部搬入了洞穴内。看着它们的不停忙碌的样子,我的兴趣越来越浓,最后,我把打死的蚊子、苍蝇,吃剩的饼干都放在一起,发现越来越多的蚂蚁源源不断地向这堆“食物”赶来,食物上的蚂蚁越聚越多……,最后,地上的食物被蚂蚁搬得一点不剩,连饼干屑也难看到。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秘密,蚂蚁搬东西也不是死拼的,碰到困难它们也会想办法,改变策略,而在搬运的过程中,它们始终团结一致,持之以恒,不会有一只蚂蚁会当逃兵,而最后它们也一定能成功。 这就是蚂蚁—可爱的小精灵。 篇三:观察动物作文 我从小到大都是没有改变过对小动物们的喜爱。我喜欢小兔、小狗、小猫等一些小动物。有一次我想和小猫玩耍,差点儿被抓伤手呢!这些小动物中,数我最喜欢小兔了。 那时,我还小,真想要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啊!梦寐以求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央求妈妈在泾县给我买一只小白兔,没想到妈妈同意了,当时的我高兴的都跳了起来。第二天,妈妈买了一只雪一样白的兔子回来了,我让妈妈把笼子放下后,用手伸进兔笼里摸着兔子雪一样的绒毛,兔子地绒毛是多么的柔软啊!当天夜里,听见妈妈说明天小姨要来我家做客,真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小白兔呢!到了第三天的中午,小姨来到了我家,我连忙连笼带兔的拎了出来,小姨父说:“这真可爱。”于是,小姨父在妈妈洗过的青菜里拿了一片菜叶放进兔笼里,小白兔一见就把它吃了。这时,我正想到说:“小白兔吃了沾水的菜叶就会死的,但现在已经太迟了”到了晚上,我的心里有些不安,每隔十几分钟看看小白兔。早晨,爸爸大声说:“小白兔不动了。”我和妈妈走了过去,把笼子打开,拎着不能动弹的小白兔放在了外面,我焦急地对妈妈说:“这该怎么办?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在抽屉里拿出一袋感冒药,倒进杯子里,用开水冲服给小白兔,但小白兔的嘴巴始终不张开,没办法,我央求妈妈去找兽医,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他说:“兽医不在家,当我摸在小白兔的身上时,身体已经冻僵了。小白兔,希望你在天堂过得更快乐。

上周六,天气晴朗,在妈妈的提议下,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东园和动物园游玩。一走进动物园,我们便被一阵喧闹的锣鼓声吸引住了,顺着声音找去,哇,原来在这里即将进行一场动物表演,我高兴的站在那里等待着。表演正式开始,首先上场的是一头英俊漂亮的狗。你可别小看这条狗,它竟然会认字呢。当工作人员把七张写有字的卡片放好后,场外我们这些小朋友随便指定了其中一个字,让小狗找出来。只见它在七个字面前来回的走了一圈,仔细的看了一遍,便正确无误的找出了那个字,观众们都鼓掌为它喝彩。第二次也同样如次。在大家的掌声中,小狗非常得意,它还想为大家露一手——做算术。我们给它出了一道1+2的题目,它认真的想了一会儿,便把一张写有“3”的卡片高高举起,哦!它算对了。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小狗摇头摆尾、得意扬扬的离开了表演场地。接着上场的是四只骄傲自大的公鸡。你看,它们在工作人员的手中个个红着脸、竖着毛,一副跃跃欲试、狠不得马上进行比赛的样子,仿佛冠军就一定属于它似的。可是比赛结果冠军只有一个,其他三只公鸡惭愧的低着头走出了赛常鸡刚走,就传来一阵马蹄声,两匹威武雄壮的马飞快的跑进了场地,为我们表演斗马比赛,结果打了个平手,它们友好的一起走出了赛常接下来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两只绵羊出场了。大家都知道,绵羊的性情很温和,可今天它们却要进行一嘲厮杀”。当它们斗到一半时,突然停下来,走到一起交谈起来。然后不管工作人员怎么训,它们都不斗了,我想:它们肯定是不想破坏自己在人们心目中温顺的形象吧。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看完表演,我觉得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真不简单,能让动物听从他们的指挥。我想: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后,会不会有一种生下来就有这种本领的动物呢?

动物营养学论文

扫描版(部分文字乱码)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上)摘要:本文从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转基因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自从发现双螺旋结构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形成了以基因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等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每一个领域,成为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分子生物学纳入本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诸如饥饿与营养、疾病、能源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及研究热点,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来看,我国动物营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基本尚处在机体水平:即在机体水平上研究各种营养素对机体的作用、在机体内的代谢与平衡、影响机体吸收营养素的因素等问题。分子水平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尚处于初级阶段。动物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就本质而言,都是动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发生了改变的结果,许多生理现象的彻底阐明,最终需要在基因水平上进行解释,所以动物营养学的各方面研究应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从分子水平上来解释各种营养素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动物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等问题,这也是动物营养学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营养与基因的表达调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与代谢有关的动物基因被克隆和鉴定,人们对营养与基因调控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营养与动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如何通过改变日粮组成成分来调节体内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动物体处于最佳生长状况已成为现代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点;通过营养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及其机制的研究,将为人们如何更加有效地对某些特定有益基因的表达提供理论依据。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主要的营养物质如糖、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锌)对动物体内许多基因的表达都有影响。!"!营养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的调控PEPCK是动物肝和肾中糖元异生作用的关键酶,目前较为研究清楚的是日粮中糖含量对PEPCK基因表达的调控。糖类对PEPCK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其启动子的作用,当动物进食含有大量糖类的饲料时,PEPCK的启动了就会关闭,从而导致ABA8C水平大幅度下降,而当禁食或饲喂高蛋白质低糖的饲料时,PEPCK的启动子就会处于打开状态,从而PEPCK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其具体调控机制大致如下:?556D4(*0)#)等通过对大鼠ABA8C基因的分析表明,ABA8C基因启动子位于1 E+至F#,之间,其中包含了大多数激素调控基因转录所必需的组织特异性调控元件。日粮中糖的含量水平会影响胰岛素、;?GA等激素的相对水平,而胰岛素与;?GA等激素相对水平又会影响到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活性,特异性转录因子与$%$&’启动子上的相应调控元件结合与否,又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现有大量证据表明,$%$&’基因一系列复杂的调控元件中,有包括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视黄酸对$%$&’基因转录的正调控元件和胰岛素对$%$&’基因转录的负控调元件,在上述调控元件中,*+,$调控元件-&%/和$(-0/调控元件是最重要的两种,*+,$对$%$&’基因的诱导和胰岛素对$%$&’基因的抑制作用就是通过这两个调控元件来进行调控的。因此,当进食含大量糖类的饲料时,由于*+,$水平的急剧下降以及胰岛素水平的急剧上升,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导致肝中$%$&’水平大幅度下降,当禁食或饲喂高蛋白低糖的饲料时,则情况恰好相反。!"#营养对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的调控1+2是脂肪酸合成的主要限制酶,存在于脂肪、肝脏及肺等组织中,在动物体内起催化丙二酰&3+连续缩合成长链脂肪酸的反应,其活性高低将直接控制着体内脂肪合成的强弱,从而影响整个机体中脂肪的含量。有关营养与1+2基因的表达调控,2!4!&56789-:;;(/曾报道:糖类能诱导1+2基因的转录,而脂肪则抑制这种诱导的表达。&3<=9等(:;;>)试验研究也表明,当给禁食后的成年鼠饲喂含高糖低脂肪的饲料时,1+2基因的表达就增强,而且相应的?@+含量的增加幅度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成正比。糖类对1+2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区分活体中激素水平变化的协同作用,13?,葡萄糖的作用效果。最近H3I73J等-:;;G/试验研究也表明,在成年大鼠肝细胞培养物中G E磷酸E"E脱氧葡萄糖水平与1+2的?@+含量呈正相关。因此G E磷酸E"E脱氧葡萄糖极有可能是参与1+2基因表达的重要中间代谢物。脂肪对1+2基因表达的影响。&56789-:;;(/的研究表明,脂肪抑制1+2基因表达主要与脂肪抑制1+2基因转录的能力和脂肪中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双键位置和双键的数量有关,饱和脂肪酸和(J E;)族脂肪酸不能抑制1+2基因的表达,多不饱和脂肪酸($K1+)中的-J E G/和-J E(/族脂肪酸是1+2基因的有效抑制剂,研究表明,日粮中$K1+可使1+2?@+的水平降低D>C E;>C。蛋白质对1+2基因表达的影响。,I5LJ97-:;;:/研究表明,高蛋白饲粮将抑制猪脂肪组织中1+2基因的表达,脂肪组织中1+2基因的?M@+的含量会显著下降: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C、:#C、")C的日粮饲喂G>E::>8N的肥育猪,其脂肪组织中1+2?@+的含量分别下降了#!:)C、::!D(C和)#!"C。由此可见日粮蛋白质将会影响脂肪组织中1+2基因的表达,但这种调控具体发生在哪个水平及其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清楚。!"’营养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商品猪的瘦肉率较国际优良品种低,而目前常规的育种方法已很难使之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OP6JN等(:;;))小鼠3Q基因的克隆成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R9=SIJ基因具有可以大大降低动物体脂含量这一特性,因此通过营养对R9=SIJ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R9=SIJ对动物体重的调控机制。王方年等(:;;;)研究表明,浓度从B??35 TR到:>??35 T R葡萄糖可以显著地促进脂肪细胞中59=SIJ基因的表达。!"-营养与神经肽(/)基因表达的影响@$U是一种含(G个氨基酸残基的生物活性多肽,在体内具有收缩血管、影响激素分泌、调节生物节律及摄食行为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促进动物采食是@$U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试验研究表广东饲料第;卷第G期">>>年:"月综述广东饲料第#卷第$期"%%%年&"月综述明,限饲特别是限制能量采食将会显著提高’()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等(#/)在限饲、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日粮组成的试验条件下,发现下丘脑中’()0 1’2显著提高345。!"#微量元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4!&锌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锌作为动物体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增值分化、参与核酸蛋白质代谢、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进行等生物学功能。上述作用以前曾被认为主要是由于含锌酶活性的改变以及对细胞信号传导系统产生影响的结果,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事实并不如此,锌主要是通过对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6,7+:;#<=认为,锌离子是>’2聚合酶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锌对于维持>’2聚合酶的活性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另外锌通过影响1’2聚合酶活性及转录因子的作用,能够导致基因转录异常,从而使蛋白质表达也发生变化;还有饲料中锌的含量,可以通过影响金属调节蛋白的转录活性而影响金属硫蛋白(6?)基因的表达,@A88,BC:等(#3)认为可将6?基因的表达量作为体内锌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67’C88;#4=发现低锌日粮限制动物生长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低锌抑制了体内DEF G D、EH受体、EH结合蛋白等基因的表达。&!4!"其他微量元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镉、铜、汞等元素的增加将显著提高6?基因的表达量。I+JA;#/=研究表明高铜将显著提高体内EH基因的表达水平。IC+K,:LK等(M$)认为铁可以通过控制01’2的稳定性和翻译过程,调节铁蛋白的水平。"基因工程技术所谓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在体外获得目的基因,再按预先的设计,在体外将目的基因进行酶切连接,构建成适当的表达裁体,然后导入细菌或动物细胞或机体内,以研究该目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的调控机制、或者获得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核心就是基因工程,而基因克隆和表达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下面就抗菌肽、植酸酶,甜菜碱等,对基因工程技术在动物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简单阐述。$"!抗菌肽基因工程自从NJ0C:等(M&)首次从美国惜古比天蚕;HOC8JP+JKC 7KJP,:=中成功地分离到两种抗菌肽蚕素(7KJP,:)2和N后,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对这一类抗菌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在许多昆虫、植物、哺乳动物中均有这样的多肽存在,它们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同来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且共同具有如下特点:(&)’端由碱性氨基酸残基组成;(")Q端均酰胺化;(<)绝大多数多肽在第二位均为?KP,它对杀菌活性至关重要;(/)它们都有较广的杀菌谱。其抗菌机制大致如下:抗菌肽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破坏膜的完整性,造成离子通道,最终导致细胞内含物的泄漏。由于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相对分子量较小、热稳定、水溶性好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抗菌肽对真核细胞几乎没有作用,仅仅作用于原核细胞和发生病变的真核细胞,在目前不少病原菌对原有抗生素逐步产生耐药性,尤其是肉用动物长期使用抗生素受到严格检查和批评时,对畜禽体内自然产生的抗菌肽功能的了解以及设计一种方法来调节动物体内自然抗菌肽的功能便显得极为重要,其中通过抗菌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而大量生产抗菌肽是一种较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目前昆虫和植物抗菌肽基因工程,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但就畜禽抗菌肽基因工程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畜禽抗菌肽的研究,对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猪抗菌肽((1 G<#)已被发现(等,M#),它是一个分子量为/3道尔顿的肽,从猪肠中分离,属于富含(KJ G 2KL的肽家族,不裂解野生型大肠杆菌,但对突变型R&"有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蛋白质和>’2的合成,从而导致这些成分的降解。(1 G<#在一个单层囊泡中可以诱导钙的降低和电流的线性增加,此诱导与肽浓度和膜上甘油磷酸脂(带负电荷)有关。另外在猪小肠中,还发现另一种抗菌肽7KJP,:(&,它是以裂解细菌来完成杀菌作用的。2:SK99J:;#4=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从猪骨髓1’2中克隆到一种新型的7>’2,其编码一个3M残基的抗菌肽’R G 8O9,:,有三个分子内二硫键,这种肽对’R G敏感型的肿瘤细胞株)2Q G&有裂解活性,但不裂解红血球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下%郑家茂赵国芬许梓荣!"!植酸酶的基因工程植酸酶的研究已有近’年的历史,植酸酶作为一种单胃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其饲喂效果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确证,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从(’年代开始的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思路集中在通过基因工程这一手段解决饲用植酸酶的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植酸酶在天然材料中表达水平太低,这造成植酸酶难以大量生产及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则有望成百上千倍地提高它的表达量;另一个问题是天然植酸酶的一些酶学性质,如耐温性,/0适性、催化活性等不能完全适合饲料加工业和养殖业的要求,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对植酸酶基因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其在饲料中使用的有效性。#!#!&在微生物中高效表达植酸酶基因目前,植酸酶基因表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来源于曲霉的植酸酶基因/123和/425上。06789:;<=>?4@8等$&(("%将来源于3!A:BCDDEFFG"&"-的/123基因导回原菌株,使/12基因的拷贝数增加到&-个以上,从而使植酸酶的表达量提高到,H’’C I D4。J174:B1等(&((-)在3!K72L6?中表达来源于酵母的植酸酶基因和来源于3!;:操纵元能在烟草中表达,因此将’/01研究室得到的%&’操纵元;!:?@7A,片段导入烟草,探讨甜菜碱是否能表达是一个诱人的研究领域。"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用实验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或动物受精卵中,由此稳定整合到动物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子代。目前常用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有:显微注射法;胚胎多能干细胞虫;精子裁体法;反转录病毒载体法以及电转移技术等等,其中显微注射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基因导入技术。目前培育成功的转基因动物绝大部分是采用该方法获得的。最早的转基因动物是将疱疹病毒基因与BCDE早期启动子联在一起,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的转基因小鼠。目前,在动物营养领域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3提高动物生长性能生长激素$FG+在动物生产中基本上采用注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程序复杂繁琐,解决思路之一就是采用转基因技术。G(11&/等$35;8+人生长激素$HFG+转基猪研究成功,这种转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高出38I,日增重可达3#:"J,饲料利用率提高#3I,采食量减少#EI,陈永福$3553+用自己构建的融合基因KL9 M NFG获得了转基猪,其生长速度提高33!;I O 3D!#I,饲料利用率提高3EI。另外,转基因羊、转基因鸡、转基因兔、转基因牛、转基因鱼等研究也相继获得成功。"!#改变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动物营养研究表明,有些生长发育和维持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必须由外界供给,例如赖氨酸,但是否可以不必由外界供给呢?可行的方案不外乎这么两种:一种是重建动物体内某些丢失的代谢途径;另一种是导入目前在动物体内尚未发现的代谢途径。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提供了通过改变动物代谢途径从而让动物自身合成赖氨酸的可能性。-&&等$355E+已经清楚大肠杆菌合成赖氨酸途径中的酶基因编码,运用基因转移技术也证明了在细胞中施行这些途径的可行性,因此-&&等提出设想:把赖氨酸在微生物中生物合成的途径导入动物体内,使动物自身就能合成赖氨酸。"!"提高动物产毛性能由于胱氨酸在羊瘤胃中降解,所以饲料中加入胱氨酸并不能提高产毛量。因此能够得到一种自身合成胱氨酸的转基因羊,将会大大提高羊毛产量。P(/Q$3553+发现某些细菌能将硫固定并转化为胱氨酸,他们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中分离到了丝氨酸乙酸转移酶基因和K 4乙酰丝氨硫化氢解酶基因,并且将这两种基因与金属硫蛋白$L9+基因启动子联接;并在"R端装上FG基因的序列,然后将这组调控序列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羊体内而得到高产羊毛转基因绵羊。D展望综上所述,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营养学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它不仅为动物营养学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和方法,而且可在基因水平上解决许多动物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营养素的代谢调节机制以及其与机体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基因工程抗菌肽完全可以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的使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完善,各种生长性能优越的动物新品种将层出不穷;用转基因动物来大量生产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也将成为现实。无可置疑,#3世纪是高新技术畜牧业应用大发展的时期,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会为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