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1979年人大重要文献

发布时间:

1979年人大重要文献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中国改革之初,首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东欧,决心仿照其市场化改革。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人们十分谨慎地对待市场问题。 1979年3月,陈云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这一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乎被引入这一时期的所有重要文献。但两者的结合被解释为板块状的。  (2)“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标志着我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问题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说明。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兼容问题上的认识有了重大的突破。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这样,中国的经济改革在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在计划经济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最终变成了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谱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篇章。

B

1979人大常委重要文献

B

B

B

1979年的重要文献

背景:经过十年冲击,党的组织、党员的党性观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医治给党的建设造成的巨大创伤,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为使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走上正轨,自党的十一大之后,党就在着手考虑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此作为党章的具体补充,从基本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活加以规范。1979年3月19日,中央向全党公布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草稿),并要求全党开展学习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与此同时,中央纪委专门成立了《准则》修改组,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吸收全国各级党组织提出的1800多条意见,对《准则》作了七次修改。1980年2月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准则》的制定和公布,是党中央为实施整党所采取的重大步骤,表明了中央一定要把党整顿好和建设好的决心和信心。

1979年人大常委会发表的重要文献是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的重要文献

“三通”是海峡两岸间通邮、通航、通商的简称。早日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符合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1949年以后的30多年间,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 两岸同胞处于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有利于两岸同胞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从此,祖国大陆方面为实现两岸通邮、通航、通商(“三通”)进行了不懈努力。 祖国大陆一直以来主张实现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即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三通”。“三通”的核心是实现两岸之间的直航。两岸直航是指海峡两岸的飞机、船舶可以由双方机场或港口,载运旅客、货物和邮件,不经由第三地而直接航行至对岸。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为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三通”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2月5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