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数学报四年级下册答案苏教版2020第一单元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报四年级下册答案苏教版2020第一单元

我要数学答案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比

第八期报纸答案

小学数学报一年级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

十几减9 1—2、15—2、18—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2分钟口算:9+7= 9+4= 9+8= 9+5= 9+1= 9+3= 9+6= 9+2= 9+0= 9+1= 3+9= 5+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小朋友们想参加吗?我们出发吧!师:但是必须要小朋友们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就能参加了游园会了。(二)复习铺垫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一生一练,其余学生用手势反馈)9+7= 9+4= 9+8= 9+5= 9+( )=11 9+( )=12 9+( )=15 9+( )=18师:祝贺你们用智慧赢得参加游园会的机会。好,我们快点出发吧!(三)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出示挂图)(课件)猴老板喊:卖桃子啦!卖桃子啦!又香又甜的桃子。快来买呀!师: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小猴在卖桃,我还知道猴子的前面有13个桃子。)(课件)小兔走来,说:猴先生,我买9个。师:一共13个桃子,小兔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然后交流。师: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3个桃子里卖出9个,可以怎么拿?2、加强操作、理解算理。(1) 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2) 组内交流。(3)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演示拿桃子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3 – 9 = 4。想表扬一下自己吗?(生自我表扬)前面有间聪明屋正等着你们这群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呢!(四)自选算法,交流体会(课件出示聪明屋里的题目)“试一试”:12 – 9 =( ) 16 – 9 = (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尝试做,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摆,再算。做好后,任选一题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着班内交流。(自己喜欢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师:做这类题目有很多种方法。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小朋友,愿意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本领去接受智慧宫的挑战吗?(五) 巩固与拓宽1、“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任选一题:(1)自己说说图意;(2)想想怎么做;(3)学生独立做;(4)反馈。2、“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计算;(2)反馈;(3)有什么发现?3、分组游戏:(1)钻山洞(2)蚂蚁找窝学生自由编组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意愿的前提下作适当的协调),然后展示与评价各组活动结果。4、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1) 学生有手势表示得数。(2)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题目都是十几减9。(揭示并板书课题:十几减9)这些题目等于号后面的数正好是2、3、4……9、10。等于号后面的数都多1。……师: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你们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六)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 方法三: 9加(4)等于教学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课始用“举行数学游园会”的形式,自然地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同时,“举行数学游园会”这一形式串联全课,使全课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感。练习一(1)2—2、16—2、19—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2分钟口算:9+7= 9+4= 9+8= 9+5= 13-9= 14-9= 15-9= 17-9= 12-9= 16-9= 18-9= 11-9=(一)学生操作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二)创设情境1、完成第1题(1)师:天气晴朗了,小朋友也出来踢足球了,你能看出一共有多少只足球吗?你还知道什么?(指名学生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对,还剩多少个?(指名学生说说)怎么列式?(指名学生说说)教师板书:14-9=(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2)右题同上2、完成第2题(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3)你是怎么又快又对的计算的?3、完成第3题(1)介绍游戏“跳树桩”规则。(2)同桌间合作口算。(3)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4)反复进行卡片口算。4、完成第4题(1)要求学生2分钟内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三)总结全课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练习一各习题七、教学后记:教学活动中,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通过“拿一拿”、“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算理,“创造”出多种计算方法。练习一(2)3—2、17—2、20—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2分钟口算:9+7= 9+4= 9+8= 9+5= 13-9= 14-9= 15-9= 17-9= 12-9= 16-9= 18-9= 11-9=(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完成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指名板演。(2)汇报交流。(3)你是怎么又快又对的计算的?(4)说一说计算顺序。2、完成第6题(1)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2)指导书写格式。(3)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4)在全班交流答案。3、完成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2)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学生说说)(4)怎么列式?(指名学生说说)(5)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4、完成第8题。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三)总结评价,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学生数学报第七单元答案苏教版

是第四题吧? 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的公路干线中,最长的是京拉线(北京到拉萨),最短的是京塘线(北京到塘沽)京塘线的长度是42千米,京拉线的长度大约是京塘线的27倍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 列式:142X27=3834(千米) 3834约等于3800 答;京拉线大约长3千8百千米

200秒

46期:第一关:画图法(省略)第二关:列表法(省略)第三关:生活中的数学20×3=60(元) 84-60=24(元) 24÷2=12(本)20-12=8(本)208÷26=8(天) 8×21=168(千米) 208-168=40(千米) 40÷8=5(天)8-5=3(天) 40×10=400(元) 880-400=480(元) 480÷40=12(张) 40-12=28(张)10×5=50(吨) 62-50=12(吨) 12÷3=4(辆) 10-4=6(辆)18×3=54(升) 78-54=24(升)24÷2=12(桶) 18-12=6(桶)50×50=2500(元) 4000-2500=1500(元) 1500÷150=10(个) 50-10=40(个)13×35=455(元) 480-455=25(元) 25÷5=5(个) 13-5=8(个)8×2=16(分) 21-16=5(分)5÷1=5(个) 8-5=3(个)20×5=100(分) 100-68=32(分)32÷8=4(道) 20-4=16(道)

是简便吗?

小学数学报四年级下册答案苏教版2020

四年级报纸答案

图呢没图怎么做

46期:第一关:画图法(省略)第二关:列表法(省略)第三关:生活中的数学20×3=60(元) 84-60=24(元) 24÷2=12(本)20-12=8(本)208÷26=8(天) 8×21=168(千米) 208-168=40(千米) 40÷8=5(天)8-5=3(天) 40×10=400(元) 880-400=480(元) 480÷40=12(张) 40-12=28(张)10×5=50(吨) 62-50=12(吨) 12÷3=4(辆) 10-4=6(辆)18×3=54(升) 78-54=24(升)24÷2=12(桶) 18-12=6(桶)50×50=2500(元) 4000-2500=1500(元) 1500÷150=10(个) 50-10=40(个)13×35=455(元) 480-455=25(元) 25÷5=5(个) 13-5=8(个)8×2=16(分) 21-16=5(分)5÷1=5(个) 8-5=3(个)20×5=100(分) 100-68=32(分)32÷8=4(道) 20-4=16(道)

注意解题重点,在正方形边长5厘米与等边三角型边长5厘米等长,由此可知∠1、∠3所在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那就好求了,∠3=90°-60°,∠1=[180°-(90°-60°)]/2

小学生数学报四年级下册答案2020第六单元

有题目吗?

4,5单元答案。小学生数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