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英语

发布时间: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英语

京东商城:〇57l-81358293

大哥啊~这是个···大学!!!!!!!!!!

你语文靠多少分,大学是什么专业?上学的专业啊

1、全国社科基金项目:《藏族学生与英语教学法》鉴定等级: 一等 98年7月完成。本人任项目负责人2、河南省教育厅项目:《英汉结构对比及表义研究》 主要承担者 第一名3、国家教育部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主要承担者第二名4、全国社科基金项目:《俄卜戴克研究》 主要承担者 第二名 1、核心期刊(1)藏族学生英语教学的认知依据和认知准备郑州大学学报6 独著13000字(2)简论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独特性河南师大学报5 独著6200字(3)西藏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题模式郑州大学学报1 独著12000(4)喜玛拉雅,山茫茫世界文学5 独著14800字(5)藏族学生的社会、语言、文化背景及学习英语的困难与干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5 合著13000字(6)英语教学在西藏高校中的现状与特点民族教育研究4 合著6000字(7)西藏英语课堂中的英语教学法青海民族学院学报4 合著6000字2、CN期刊(1)黑牢中的一朵奇葩西藏大学学报2 独著3200字(2)TEFL IN TIBET 西藏大学学报1独著3000字(3)ARABY---The Social Reality In Dublin 西藏大学学报4 独著2500字(4)My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西藏大学学报4 独著2000字(5)Tibetan Women 西藏大学学报4 合著4000字 1、《花冈事件》(汉译英)河南人民出版社3 ISBN7-215_04467-X 合译 第1名20万字。 此书获国家金桥奖, “五个一”工程奖2、《渡火人》(英译汉) 河南人民出版社10 合译第1名24万字3、《灵之旅》(英译汉) 河南人民出版社10合译第1名 30万字4、河南省博物院古代历史陈列文字说明1997---1998、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民族学生的多啊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青海师范大学学报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教育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一、 《苯教史名著〈嘉言库〉》,《青海教育》6,西宁。二、 《论藏族现代文学的发展》,青海《民族语文工作》1,西宁。三、 《论〈旋努达美〉中的佛家出离思想》,《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西宁。四、 《〈诺桑王子〉研究》,《青海教育》6,西宁。五、 《论梵语文学对藏族古典小说的影响》,《藏学论文选编》(硕士论文选)第二辑。2,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六、 《论七赤天王时期佛教始传吐蕃》,第六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西藏研究》 (Tibetan Studies) 第二辑。七、 《论藏语普通话》,1992年在意大利参加第二届国际藏语文学术讨论会时的会议论文,先收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后在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的《藏语文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9)转载。八、 《甘孜州藏传佛教寺院志》中十一座寺院历史的研究和撰写,作为内部资料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印出,1999。北京。一、 《〈智美更登〉初探》,《西藏研究》3,拉萨。二、 《七赤天王时期的吐蕃苯教》,《中国藏学》1,北京。三、 《冈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中国藏学》1,北京。四、 《意大利的藏学研究及藏传佛教》,陈庆英主编《藏族历史宗教研究》 第一辑,中国藏学出版社,8,北京。五、《西藏历史文化词典》有关苯教辞条,王尧和陈庆英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6。六、《宗教大辞典》苯教辞条,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8。七、《苯教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日本召开》,《中国藏学》4,北京。被译成藏文发表在《中国藏学》藏文版4,北京。八、《雍仲苯教的文献》,论文,《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图说明镜》,第108-200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北京。九、《苯教塞康文化再探》,《中国藏学》3,北京。十、《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和发展琐议》,拉巴平措、格勒主编《当代藏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229-250页。北京。十一、《苯教〈大藏经〉的形成及其发展》,《西藏研究》2。十二、“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和晋升学位问题专题研究”课题获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2年度特等奖,本人承担其中甘青部分十三、《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中国藏学,1一、 《古老的象雄文明》,《西藏研究》藏文版3,拉萨;《西藏研究》汉文版2,拉萨。被译成英文发表在《西藏研究》英文版(《Tibetan Studies》),1,拉萨。二、《藏文起源新探》, 《中国藏学》藏文版1;《中国藏学》汉文版1,北京。三、 《试论苯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藏文版3;《中国藏学》汉文版3,北京。四、 《苯教文献及其集成》,《西藏研究》藏文版4,拉萨;《中国藏学》汉文版2,北京。被译成英文发表在《中国藏学研究论文集》(《Thesis on Tibetology in China》),1996,北京。一、 Dralag Monastery and its Tribes (《扎拉寺及其部落》)。论文,第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第二辑。奥斯陆,挪威。二、Bonpo Tantrics in Kokonor Area (《青海湖地区的苯教密士》),论文,第八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1999,印第安那,美国。三、“Lama”of Bonpo Tradition in Amdo and Khams (《安多和康区苯教传统中的“喇嘛”》),论文,1999年日本大阪召开的国际苯教学术讨论会提论文。载该会议论文集《New Horisons in BonStudies》大阪,日本。2000。四、《Bonpo Tantrics in Kokonor Area》(《青海湖地区的苯教密士》),九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参加第八届国际藏学会(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召开)论文五、《A New Bonpo Center---Shar-rdza Hermitage》(《一个新的苯教中心---夏尔扎修炼地》),论文,为第九届国际藏学会提交的论文。2000,莱顿,荷兰。发表在该会议论文集,劳然司·艾坡斯坦编《康巴史》(Khams pa Histories:Visions of People,Place and Authority,edited by Lawrence Epstein),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The Netherlands,六、《Monastic Education of Bon in sNang zhig》(朗依寺的苯教寺院教育),为第十届国际藏学会提交的论文。2003年,英国,牛津。七、《A Survey of Bonpo Monasteries and Temples in Tibet and the Himalayas》(西藏和喜马拉雅地区苯教寺院神殿研究),合著,大阪,日本,2003。八、《A Catalogue of the Bon Kanjur》(苯教大藏经目录研究),专著(合著),大阪,日本,2003。一、 《La Religione Bon e I suoi Rapporti con il Buddhismo in Tibet》(《苯教及其 与藏传佛教的关系》),1992年“基督教与 藏传佛教的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有关藏族佛僧的对话》(Monachesimo tibetano in dialogo),1995,罗马,意大利。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

不是核心,只是省内刊物

1,漫论格律音韵对诗歌的作用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9,4。2,齐梁体诗歌格律概说 《湖州师专学报》1982,2。(中国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2转载》)3,论声律结构的原则 《湖州师专学报》,1984,4。4,论七言诗的形成和发展 同上,1985,1。5,论沈约对诗律学的贡献 同上,1985,4。6,论汉代五言诗的声律 同上,1986,27,论混合式格律诗 同上,1987,1。8,初唐诗律概要 同上,1987,2。9,唐代诗歌的仄韵律 同上,1988,1。10,唐代诗歌的转韵律 同上,1988,2。11,盛唐诗歌的格律特点 同上,1988,4。12,唐代诗歌的混合律 同上,1989,3。13,唐代对式律诗概要 同上,1989,1。14,唐诗律句律联概要 同上,1990,1。15,唐代粘式律诗概要 同上,1990,4。16,论古代诗律的形成 同上,1991,4。17,南北朝律诗和诗律 同上,1993,2。18,南北朝对式律诗和诗律 同上,1993,4。(北京中国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 年第4期转载 )19,南北朝诗歌的仄韵律 同上,1995,3。20,魏晋诗人对诗律的探索 同上,1995,1。21,南北朝诗歌的转韵律 同上,1996,1。22,中晚唐诗人的诗律特点 同上,1996,2。(北京中国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第6期转载)23,南北朝诗人对诗律的探索和贡献 同上,1997,1。(北京中国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第9期转载;并收入中共中央党校编:《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 )24,中国古代诗律体系(上) 同上。1999,125,中国古代诗律体系(下) 同上。1999,226,南北朝诗歌律句律联概要 同上,1998,1。27,《唐诗格律述要》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28,《南北朝诗律述要》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9,《汉语诗律结构原理述要》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30,诗律和诗律学郑州:《语文知识》1986,2。31,齐梁体绝句广州:《语文月刊》1983,2。32,齐梁体律诗及其格律特点广州:《语文月刊》1984,1。33,齐梁体和近体诗的关系 同上 1989,2。34,谈古代诗歌的押韵 同上 1984,5。35,谈古代诗歌的对仗 同上 1983,9。36,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 同上 1985,4。37,近体诗的产生和发展 同上 1984,3。38,绝句略说 同上 1985,3。39,谈三韵小律诗 同上 1986,7-8。40,谈排律 同上 1985,11。41,诗的构律单位和组合规则 同上 1986, 642,诗的失粘和失对 同上 1986, 4。43,律诗的四声递用 同上 1986,12。44,五绝、五律的最早诗例 同上 1985,12。45,七律的最早诗例 同上 1986, 2。46,六言诗及其格律 同上 1988, 4。47,初唐七言诗的格律 同上 1987, 3。48,初唐五言诗的格律 同上 1987, 5。49,盛唐的诗律特点 同上 1987,7-8。50,唐诗中的对式七绝 同上 1988, 8。51,唐诗中的对式五绝 同上 1988, 6。52,谈转韵律诗 同上 1988, 1。53,谈仄韵律诗 同上 1987, 9。54,谈近体诗的拗救 同上 1985, 10。55,谈混合式律诗 同上 1986, 9。56,五言近体诗的律联及其变式 同上 1987, 11。57,七言近体诗的律联及其变式 同上 1988, 10。58,唐诗的格律体系 同上 1989, 4。59,词律和诗律的关系 同上 1984, 7。60,词谱略说 同上 1986, 2。61,谈曲律和词律的关系 同上 1984, 11。62,律诗是怎样发展成熟起来的? 同上 1994, 10。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屯田研究”(1991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新疆军政制度研究”(1994-1997)主持完成世川良一基金项目“中俄关系史略”(1994年)主持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1998-2001年)主持完成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明清以来至民国西北边疆民族政策得失研究”(2005-2010)主持完成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子项目“少数民族人物传记”(2004-2007)主持完成甘肃省政府委托项目“甘肃穆斯林民族社会研究”1项(2004)参加完成交通部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主持子项目1项(2003)参加完成《973北方沙尘暴子项目》,主持子项目1项(2003)主持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史》(2007)主持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中国民族史》(2010)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子项目《屯垦卷》(2011)主持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所《中俄关系史》子项目《1840年以前的中俄关系》(2010年)主持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西藏问题研究》(2012)主持国家民委委托项目《清代新疆官员的选任与管理》(2013) 1、中亚考察者戈尼波塔宁的成就 (译文) 西北史地1981年3期 1/12、蔡大愚宣传马克思主义辨正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4期 1/13、董福祥事迹述评 甘肃社会科学1982年3期 1/14、蔡大愚主张列宁学说的调查 党史研究1982年3期 1/15、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 西北史地1983年3期 1/16、哈萨克族英雄阿布赉 西北民族历史人物选介1983年10月 1/17、1755~1860年清政府对哈萨克族的政策和俄国的扩张 西北民族文丛1983年3辑1/18、乾嘉时期清政府对哈萨克族之关系与政策 新疆大学学报1984年1期 1/19、蔡大愚其人和甘肃护法运动 西北史地1984年2期 1/110、清代新疆的回屯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1期 1/111、清代实边新疆述论 西北史地1985年4期 1/112、平准战争中的转输与屯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1期 1/113、清末回族留日学生的进步活动和思想 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3期 1/114、关于清代伊犁回屯收获计算单位“分”字的辨析 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4期 1/115、清代前期河西兴盛原因初探 甘肃社会科学1987年3期 1/216、清代新疆的驻防八旗与旗屯 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6期 1/117、近年来青海地方史研究概况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9期 1/218、清前期新疆的安插户 西北史地1988年1期 1/119、乌鲁木齐等处旗丁并未归并伊犁满营—〈清史稿兵志〉订误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2期 1/120、清代西北的犯屯 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2期 1/121、清代乌鲁木齐屯田述论 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5期 1/122、清前期吐鲁番维吾尔人迁居瓜州的几个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4期 1/123、近代回族社会进步思潮和革命斗争 青海社会科学 1990年4期 1/124、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 中国回族研究1991年1辑 1/125、塔尔寺(公本贤巴林)考察记(译文) 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2期 1/126、清代西北马厂述论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3期 1/127、清代伊犁回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2期1/128、清代关西五卫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3期 1/129、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的分布、发展和规模 西域研究1992年4期 1/130、年羹尧与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西藏研究1992年4期 1/131、清代前期天山北路的自耕农经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3期 1/132、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述论 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 1/133、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劳动者的来源和族属 民族研究1993年5期 1/134、聚珍荟粹 博大精深—评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1期 1/135、清代以前之中俄联系初探 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2期 1/136、从西宁到库库淖尔(译文) 西北史地1994年3期 1/137、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合作的发展远景及其有关问题 开发研究1994年5期 1/138、清前期昌吉遣犯起事述考 西北史地1995年1期 1/139、库库淖尔的航行(译文) 西北史地1995年2期 1/140、纪昀关于新疆的诗作笔记及其史料价值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2期 1/141、库库淖尔考察记(译文) 西北史地1995年3期 1/142、托时德新奉使俄国及其有关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 1/143、关于〈乌鲁木齐政略〉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1996年1期 1/144、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中的扎萨克旗制 西域研究1997年1期 1/145、关于额敏和卓的几个问题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1期 1/146、论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 民族研究1997年3期 1/147、哈密、吐鲁番和库车的达尔汉伯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148、清代中俄文化交流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149、清代新疆分封制的失败及其原因 西北史地1998年1期 1/150、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及其投清之影响 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报1998年4期 1/151、历史学基地班教学与管理研究 西北高教研究 1998年3期 1/152、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 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153、阿克苏尔坦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6期 1/154、蔡大愚先生传略 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3期 1/155、〈国民党总部致甘肃都督赵惟熙函〉跋 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3期 1/156、孙中山与蔡冰若 回族研究2000年4期 1/157、索伦部名将海兰察 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2辑 1/158、论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 回族研究2001年2期2/259、试论明清时期河湟文化的特质和与功能 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6期 2/260、关于清代伊犁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2002年1期 1/161、哈布图哈撒尔述论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1期 1/262、科孜洛夫及其第六次中亚考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 1/263、清末科塔借地之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1期 2/264、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11日 1/165、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期 回族研究全文转载1/166、甘肃保安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5期 2/267、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民族学论集2002年5月 1/268、吐延奢延为匈奴语南北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4期 2/269、鄂对家族与清代新疆政治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2期 2/270、对唐代几种社会救济形式的辨析 社科纵横2003年3期 2/271、秦、西汉时期匈奴单于位继承制度考辨 民族研究2003年2期 2/272、顾颉刚先生与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6期 1/273、对当前综合性大学民族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专辑 2/274、阿拉善蒙古游牧地变迁考述 卫拉特研究2003年6期 1/275、试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文化教育政策 中国藏学2004年2期 2/276、匈奴司法制度与刑法考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6期 2/277、顾颉刚先生西北考察述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4期 1/278、吐谷浑地方统治制度的演变 民族研究2005年5期 2/279、吴忠信与西藏 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5期 2/280、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为例民族研究2006年2期 2/281、霍集斯述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3期 1/282、关于霍集斯的几个问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283、李得仓受抚后治理张家川的贡献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284、伊斯兰教在构建西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当代中国第1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85、额济纳旗末代郡王塔旺嘉布述评 卫拉特研究2006年3期 2/286、回族学研究新视角---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回族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回族研究2006年4期 2/487、清前期的西北战局与阿拉善蒙古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3期 2/288、额济纳旗末代郡王塔旺嘉布述评 卫拉特研究2006年3期 2/289、自成一部前的赛因诺颜部—兼论清朝的北方民族政策 民族研究2007年1期 1/190、关于编修多卷本《新疆通史》的几点想法 西域研究2007年4期1/191、马鬃山口岸论述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1期 1/292、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与藏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2期 2/293、广西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与治理 中国人口研究2008年3期2/294、东南苗族侗族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研究 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4期 2/295、西北回族重商文化形成的原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4期1/296、民族出版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传播2008年4期1/297、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 回族研究2008年4期1/398、两汉边政中的质子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2期2/299、西北土司流变考 新疆社会科学 2009年3期2/2100、张维先生学术述略 —— 《还读我书楼文存》序 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3期1/1101、新疆统一之前维吾尔人与清朝之互动关系及清朝之政策 中国民族学2009年1/1102、额敏和卓后裔与清代新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年2期1/2103、赵俪生先生与历史学 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2009年8月 1/1104、回忆赵俪生先生 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 2009年8月 1/1105、土尔扈特西迁后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0年1期2/2106、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时期的联姻状况述评 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5期 2/2107、略论清前期对回疆的经营 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3期1/2108、关于清末科阿分治问题的探讨 烟台大学学报 2010年02期 2/2109、关于清代祭祀青海神制度的两个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4期2/2110、清末新疆新式教育概论 中国民族学2010年6月 2/211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2112、第一位出使俄国觐见女皇的中国外交官托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4期1/1113、清代以来甘肃省文县白马藏族服饰演变探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1期1/2114、蒙古安多与死城哈喇浩特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5期 1/1115、关于新疆屯垦史研究的几点认识 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年6期 1/2116、再论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1/1117、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在中国的活动与文化变迁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2期 1/1118、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医疗救助问题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2期 1/2119、张格尔之乱及其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3期 1/1120、唐代西域屯田述略 贵州大学学报2012年5期 1/1121、清代新疆书院述论 西域研究 2012年5期 1/2122、魏、晋、前凉西域屯垦述论 西域研究2013年3期 1/1123、顾颉刚先生未刊书信两通释述 兰州大学学报2013年1期 1/1124、阿帕克和卓三入中原考述 世界宗教研究 2013年3 期1/2125、东乡族民间“都哇”治疗极其功用解读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1期2/2126、张维先生与《仇池国志》 图书与情报2013年2期 1/2127、文县白马藏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1/2128、历史记忆与族群关系­­——永靖县新寺乡孔氏回族的人类学考察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2/2129、<新疆图志>版本源流考述, 《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10期2/2 专著、译著、文献校注1、清代西北屯田研究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 1/12、清代西北屯田研究增订本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1/13、中俄关系史略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1/14、各民族共创中华(东北内蒙上卷)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9月1/15、积石山的沧桑-----保安族马正云先生家庭实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1/16、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1/27、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主编8、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简略本译本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1/29、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完整本译本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1/210、醒回篇校注 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1/111、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1/112、还读我书楼文存(主编)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5月1/1 1、西北民族关系史(参编) 民族出版社1990年9月2、中外关系史辞典 (参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3、古西行记校注(参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4、西域通史 (参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5、西域文化史 (参编) 中国友谊出版社1996年8月6、中亚研究 (参编) 民族出版社1996年7、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 (参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9月8、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 (副主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8月9、国家历史学基地建设论文集(副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9、历史文化探研 (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10、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副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是青海省级核心期刊。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培养少数民族的!好不好自己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