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2002年sci收录各国论文数

发布时间:

2002年sci收录各国论文数

解析:D只有Ⅱ和Ⅲ。

不知道怎么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参考文献,比如材料科学,纳米技术这些,只有看的多了,脑子里有货你才能写出来

sci各国论文数

解析:D只有Ⅱ和Ⅲ。

发表论文数量仅仅是基础研究的衡量指标,不能反映整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即便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用论文数量或者用论文被引用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也是不够的。要看科学研究中对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原创性有多少,独立开创的研究方向有多少。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经连续10年居于世界第二位,与第一位的美国旗鼓相当。截止2021年5月,中国已经反超美国占据榜首。

SCI论文是国际核心期刊的水平,SCI期刊里也有国际顶级,和国际一般水平。这么说吧,SCI期里,最顶级的,就是世界顶级水平。水一些的相当于国内的北核,不水的相当于国内的南核。就是这个水平。发表SCI 是比较难的,如果你想发表建议你先去淘淘论文网上学习下论文发表知识。

2003年-2007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

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却需要课外的功夫,这课外的功夫,就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路。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同学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那么选择哪一个人不会成为问题,会成为问题的是,怎样描写这个人,很显然,按照我们老一套的写法是不行的。写人通常都是为了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更深入,可能是为了赞颂或者批判这个人,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题目的特点来看,数据的计算量不大,利用常见的技巧化简之后即可估算出答案的范围,从而排除错误选项。华图教育专家将按照考生在考试中的应用频率进行排序,为大家介绍五种常用计算技巧。希望考生准确把握技巧的精髓,从而能够快速解题。一、尾数法  尾数法主要指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因此若选项中末尾一位或者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法判断答案。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加法中的尾数法  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3065,和的尾数5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2再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3得到的。 减法中的尾数法  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示例:2452-613=1839,差的尾数9是由被减数的尾数2借位后再减去减数的尾数3得到的。乘法中的尾数法  两个整数相乘,如果积的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1503076,积的尾数6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2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3得到的。二、首数法  首数法与尾数法类似,是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一种方法。除适用于选项中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的情况外,还可用于分数的大小比较,如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位数相同,可根据化为小数时的首数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分数。首数法一般运用于加、减、除法中,在除法运算中最常用。加法中的首数法  两个数相加,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和的首数是由一个加数的首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首数得到的,但还要考虑首位后面的数相加后是否能进位;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和的首数与较大的加数一致或者为较大的加数的首数加1。  示例:3288+2216,百位没有进位,和的首数为3+2=5,首数为5;  3888+2716,百位有进位,和的首数为3+1+2=6,首数为6。减法中的首数法  两个数相减,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差的首数是被减数的首数减去减数的首数得到的,但还要考虑被减数首位后面的数是否需要借位。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差的首数与较大的数一致或者是较大的数的首数减1(借位时)。  示例:3888-216,被减数百位数字作差时不需要借位,则差的首数与较大的数3888首数一致,首数为3;  5288-2316,被减数的百位数字作差时需要借位,则差的首数为5-1-2=2,首数为2。除法中的首数法  被除数除以除数时,先得到商的高位数,除法进行到可以判断正确选项为止。  示例:3888÷216,商的首数等于3888÷216=1X,首数为1。三、取整法  取整法指在计算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可将其个位、十位或百位等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舍位,得到相对简单的数据,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取整法可用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取整时可以根据数值特点进行四舍五入。  【例题1】2003-2007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情况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  A9万B3万 C7万 D1万  解析:此题答案为C。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为(49788+57377+68226+71184+89147)÷5≈(50000+60000+70000+70000+90000)÷5=68000=8万篇,最接近的选项为C。四、特征数字法  特征数字法是利用一些常用数据的数学特征,将百分数、分数、小数、整数等进行相互转化的化简方法。用特征数字来代替原来复杂数字,可以有效地减少计算量。特征数字法中主要有以下几类常见的特殊数字。  当分式中出现尾数为5、25、125的数据时,可以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4、8,使得分子或分母的有效计算数位减少、计算量减轻。  当算式中的百分数、小数接近下列真分数时,可以化成近似的真分数,再进行计算。五、范围限定法  范围限定法是指通过对计算式中数据进行放大或缩小,将计算式的数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再通过选项或其他限定条件来选择正确选项或进行大小比较。  当计算或比较若干个数值的大小时,如果选项间的差距较大,可以采用范围限定法,并要注意放缩的一致性。 加法\乘法运算  放大(缩小)其中的一项会使结果相应放大(缩小)。  示例:A、B、C、D为四个正数,且A>C>B>D。则A+B>C+B>C+D;A×B>C×B>C×D。  减法运算  被减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放大(缩小),减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缩小(放大)。  示例:A、B、C、D为四个正数,且A>C>B>D。则A-D>C-D>B-D;A-C除法运算  被除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放大(缩小),除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缩小(放大)。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公务员录用2002年

最早做公务员考试题是2002年的,差不多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报考流程:1、浏览报考信息(考试公告、考试大纲、职位条件一览表)2、选定职位(专业上有疑义,可咨询所报单位)3、开始网报(1)登陆网报网站及页面(2)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照片(3)等待审核(4)审核通过后网上缴费(5)报名成功注采取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直接打印准考证,现场确认报名的方式。笔试: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从2006年开始,A、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成绩查询:考生可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或公务员考录专题网站查询考试成绩。之后还有面试、体检、考生政审环节、招录公告等由上可知公务员考试的一般流程如下报名-缴费-考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政审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公务员录用制度建立起始于1980年,正式建立于1989年,到2009年止经过了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才录用选拔体系。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中国的公务员考试选聘制度(招录制度)的简称。公务员录用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法定的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取的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录用为公务员的制度。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查范围具体如下: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2、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前者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后者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报考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部、对外友协、中国贸促会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语(韩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人员,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请在各部门网站查询。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今年的公务员报考中,财政部、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备受考生青睐,有的部门甚至出现白热化状况,报考比例竟高达7:1。 同往年相比,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有什么特点,将来考试的发展方向又如何呢?日前记者采访了人事部有关人士。 公务员考试有哪些内容 据了解,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分为A、B类,根据国家人事部公布的《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A类考行政职业能力和申论,B类只考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测试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对公务员任职的基本要求,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其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行政学、法律、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专业知识则主要是指从事具体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它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别,由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专业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和具体特点进行灵活设置。 能力测试通过面试和笔试等方式来测试报考者的各种能力。如行政职业能力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和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和资料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面试主要考查报考者的综合分析、言语表达、计划组织、应变能力以及自我认知的程度。它实质是对人的潜能的一种考查,因而具有相当的难度,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技能测试主要考查公务员报考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或智力的运用能力、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群体适应等能力。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的目的是考查报考者的性情、意志、品质以及反应等心理素质是否符合国家公务员所必须达到的各项要求。用人部门会到考生的所在学校或者单位去了解他在单位在学校的思想、生活的一些表现,如果发现有这方面问题的,比如道德上的问题、作风上的问题、思想上的问题,组织上要进行逐一的核实,不能胜任的绝对不会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有变化 据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官员夏文峰介绍,今年的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的结构发生了调整,也就是由原来的六大部分,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常识、资料分析,到2002年改成了常识、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和资料分析五大部分。具体题型变化可以参考2002年考试大纲,比如判断推理里边新增加了一种叫定义判断,B类考试里边增加了一个题型叫机械推理。这两种题型是过去没有用过的。2001年用过的题型,比如知觉速度与准确性、事件排序,2002年就不再考了。言语理解部分,2001年使用了对句子、对段落理解的考查,2002年改成了对整篇文章或者大段落的考查。也就是说给考生阅读的材料字数会增长,这个材料后边会附带几个问题,来考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整个题型的变化,最好熟悉一下2002年的考试大纲,就会全面的了解。 公务员考试发展方向如何 据介绍,今后公务员考试将会向以下方向发展: 第一,更加突出对应考人能力的测试。通过2002年笔试科目的改革以及将来对面试、技法的创新,公务员考试都会紧紧围绕着能力的测查来进行。 第二,要为考生创造一个方便、快捷的报名和考试方式。从考试上来讲,将来考生可以通过网上报名、网上考试的方式进行。当然这个前提条件必须建立在网络安全性、用人部门信息标准化以及考生对这项工作支持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 第三,要进一步确保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严肃性,通过加大监督检查,通过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这样一个机制来确保录用考试的有序进行。 第四,从录用制度的法规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完善,特别是怎么样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应该说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相关资料 北京市2002年应届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中专)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资格考试将于2002年1月5日进行。 应届毕业生国家公务员录用资格考试分为A、B两类。即A类为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资格考试,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为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应届毕业生录用资格考试,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综合知识》,及2001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的时事政治。 北京市市、区、县国家机关计划从2002年应届毕业生中补充公务员2800人左右。对取得《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录用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因职位有限未被国家机关录用的,可保留录用资格一年,一年后仍未被录用,其录用资格自行废止。 考虑到在京外院校上学的北京生源学生的实际情况,北京市人事局将专门为他们在寒假回京期间组织一次考试,考试时间为2002年2月7日,报名时间从2002年2月4日至6日。 中央、国家机关2002年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工作也即将开始,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2月15日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举行,招考范围涉及中央、国家机关103个部门,计划录用4800人。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中,笔试公共科目有所调整,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为方便考生,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都设置报名、考试点。此外,为改变报名、考试时间不统一的情况,今后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时间定在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六,公共科目笔试时间定为每年12月的第三个周六。

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题目的特点来看,数据的计算量不大,利用常见的技巧化简之后即可估算出答案的范围,从而排除错误选项。华图教育专家将按照考生在考试中的应用频率进行排序,为大家介绍五种常用计算技巧。希望考生准确把握技巧的精髓,从而能够快速解题。一、尾数法  尾数法主要指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因此若选项中末尾一位或者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法判断答案。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加法中的尾数法  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3065,和的尾数5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2再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3得到的。 减法中的尾数法  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示例:2452-613=1839,差的尾数9是由被减数的尾数2借位后再减去减数的尾数3得到的。乘法中的尾数法  两个整数相乘,如果积的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1503076,积的尾数6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2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3得到的。二、首数法  首数法与尾数法类似,是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一种方法。除适用于选项中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的情况外,还可用于分数的大小比较,如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位数相同,可根据化为小数时的首数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分数。首数法一般运用于加、减、除法中,在除法运算中最常用。加法中的首数法  两个数相加,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和的首数是由一个加数的首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首数得到的,但还要考虑首位后面的数相加后是否能进位;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和的首数与较大的加数一致或者为较大的加数的首数加1。  示例:3288+2216,百位没有进位,和的首数为3+2=5,首数为5;  3888+2716,百位有进位,和的首数为3+1+2=6,首数为6。减法中的首数法  两个数相减,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差的首数是被减数的首数减去减数的首数得到的,但还要考虑被减数首位后面的数是否需要借位。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差的首数与较大的数一致或者是较大的数的首数减1(借位时)。  示例:3888-216,被减数百位数字作差时不需要借位,则差的首数与较大的数3888首数一致,首数为3;  5288-2316,被减数的百位数字作差时需要借位,则差的首数为5-1-2=2,首数为2。除法中的首数法  被除数除以除数时,先得到商的高位数,除法进行到可以判断正确选项为止。  示例:3888÷216,商的首数等于3888÷216=1X,首数为1。三、取整法  取整法指在计算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可将其个位、十位或百位等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舍位,得到相对简单的数据,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取整法可用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取整时可以根据数值特点进行四舍五入。  【例题1】2003-2007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情况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  A9万B3万 C7万 D1万  解析:此题答案为C。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为(49788+57377+68226+71184+89147)÷5≈(50000+60000+70000+70000+90000)÷5=68000=8万篇,最接近的选项为C。四、特征数字法  特征数字法是利用一些常用数据的数学特征,将百分数、分数、小数、整数等进行相互转化的化简方法。用特征数字来代替原来复杂数字,可以有效地减少计算量。特征数字法中主要有以下几类常见的特殊数字。  当分式中出现尾数为5、25、125的数据时,可以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4、8,使得分子或分母的有效计算数位减少、计算量减轻。  当算式中的百分数、小数接近下列真分数时,可以化成近似的真分数,再进行计算。五、范围限定法  范围限定法是指通过对计算式中数据进行放大或缩小,将计算式的数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再通过选项或其他限定条件来选择正确选项或进行大小比较。  当计算或比较若干个数值的大小时,如果选项间的差距较大,可以采用范围限定法,并要注意放缩的一致性。 加法\乘法运算  放大(缩小)其中的一项会使结果相应放大(缩小)。  示例:A、B、C、D为四个正数,且A>C>B>D。则A+B>C+B>C+D;A×B>C×B>C×D。  减法运算  被减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放大(缩小),减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缩小(放大)。  示例:A、B、C、D为四个正数,且A>C>B>D。则A-D>C-D>B-D;A-C除法运算  被除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放大(缩小),除数放大(缩小)导致结果相应缩小(放大)。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却需要课外的功夫,这课外的功夫,就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路。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同学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那么选择哪一个人不会成为问题,会成为问题的是,怎样描写这个人,很显然,按照我们老一套的写法是不行的。写人通常都是为了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更深入,可能是为了赞颂或者批判这个人,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1、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2、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SCI杂志的分区依据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分区遴选法 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理论基础    科技期刊浩如烟海,刊载期刊上的科技论文的数量更是呈指数型增长。面对如此众多的论文信息,如何有效的选择报道科学前沿问题、具有国际地位的一流期刊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1期刊论文与评价指标的“集中与分散”规律    早在1934年,英国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就首先发现了学术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即:“对某一学科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该学科论文的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学科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相继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后人将此规律称之为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    此后,期刊论文的分布规律受到人们重视而不断发展。1971年,美国情报学家、《科学引文索引》(SCI)创始人加菲尔德,通过统计2000种期刊中的1000,000篇参考文献发现,24%的被引率高的文章出自25种期刊,50%得出自152种期刊,75%出自767种期刊,而其余的被引文章则分散在数量很大的期刊中,证明了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    还有很多研究表明,其他如文摘率、影响因子等因素也存在着“集中与分散”的规律。因此,根据“集中与分散”规律,选择集中了学科领域内大量论文、集中了学科期刊较高指标值、具有较高国际显示度的少数期刊,作为学科的国际一流期刊,有助于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期刊信息了解学科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2 遴选国际一流期刊的评价指标    文献计量学研究中用来评价科技期刊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其中期刊的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显示度。   影响因子(IF)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数的比值。它可以测度期刊在最近两年中的篇均被引频次,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能够客观的反映期刊的相对影响,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总被引频次(CI)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测度该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反映其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指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单干被引用的次数,是用于计算影响因子的分子,可以测度最近两年期刊在学术界的显示水平。2 分区法遴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我们主要基于影响因子(IF)、总被引频次(CI)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IFCI)三个评价指标,利用ISI出版的JOURANL CITATION REPORTS(JCR)(2001版)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以分区的方式遴选各学科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在JCR(2001版)中,报道了5748种期刊,排除社会科学类16种,我们按照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综合共12个学科(类),将其余5732种期刊分类,每个类有ni种期刊,1≤i≤12。由于期刊论文数量与各指标的关联度很高,为了减少期刊论文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我们同时利用了JCR(2000版)和JCR(1998版)光盘提供的数据计算每一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频次。 第一步:计算每个期刊的三年平均影响因子(IF)、平均总被引频次(CI)。   IFij=(IFij1998+IFij2000+IFij2001)/3,1≤i≤12,j=1,2,, ni;   CIij=(CIij1998+CIij2000+CIij2001)/3,1≤i≤12,j=1,2,, ni; 第二步:对JCR(2001版)期刊按学科从影响因子(IF)角度进行分区。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平均影响因子(IF)降序排列C={c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一区期刊,再将其余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平均分为三部分,再由下列公式的计算结果产生二区、三区和四区期刊,即:    一区期刊:Ci1={ cij: 1≤i≤12,j=1,2,„,ti, ti < ni , ti / ni =05};    二区期刊:Ci2={ cij: 1≤i≤12,j=ti+1,ti+2,„,mi, mi < ni , / =1/3};   三区期刊: Ci3={ cij: 1≤i≤12,j=mi+1,mi+2,„,pi, pi< ni , / =1/3};    四区期刊: Ci4={ cij: 1≤i≤12,j=pi+1,pi+2,„,ni, / =1/3}。 第二步:按学科遴选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总被引频次(CI)降序排列A={ a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Ai={ aij: 1≤i≤12,j=1,2,,ki, ki / ni =05}。    每个学科的期刊按计算影响因子时的两年总被引频次(IFCI)降序排列B={ bij: 1≤i≤12,j=1,2,, ni},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Bi={ bij: 1≤i≤12,j=1,2,,mi, mi / ni =05}。 各个学科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期刊为Si=(Ai∪Bi∪Ci1)∩(Ci1∪Ci2),则Si就是我们遴选所得各学科的国际一流期刊。分区法遴选国际一流期刊的意义 1 为文献情报机构的期刊工作提供参考    采用分区遴选方法选择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无论在评价指标还是学术质量上都具有较高水平,在各学科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显示度。图书情报部门可以此作为选择国外期刊的参考依据,结合馆藏特点和用户需求有效的提高订购期刊质量;同时可以指导读者重点阅读,建立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 2 为科研部门的学术成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分区法确定的国际一流期刊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此,可以为科研部门间点科技成果、评价研究水平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但指的注意的是,科研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以同行专家评审意见为基础,不能简单的根据其是否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确定研究质量。3 为科研工作者利用期刊提供参考    国际一流期刊在学科领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他们刊载的学术论文质量较高、体现了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领域。科学家们通过阅读这些一流期刊,可以更有效的了解学科发展态势、了解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同时,遴选出的国际一流期刊也为科学家们选择高水平期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参考。  4 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分析这些国际一流期刊的内在与外在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我国科技期刊学习国外期刊的发展经验,探索一条有效的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前5%一区。生物:8以上一区;4-8二区;2-4三区;2一下四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