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是否希望成为审稿专家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是否希望成为审稿专家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过了可能是你投稿被录用了稿件登记后,我刊将对稿件进行初审,初审的内容次要包括稿件选题、创新性、学术质量、写作质量、学术不端检测等。凡初审后认为学术水平差或不符合本刊收录范畴的稿件,将直接予以退稿,并给出简要的退稿看法;初审合格的稿件系统会自动发送e-mail通知作者缴纳审稿费(100元)。

是否希望成为审稿专家

首先你必须在相关的SCI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最好是高水平的期刊其次,有人推荐你作为审稿人。比如有人投稿,他推荐你作为文章的审稿人

1、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如果对稿件的内容不熟悉,先到Pubmed查查相关的文献再开始审稿。  2、注意自己的语气要中立和客观,不要用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去评价文章。  3、审稿最好一气呵成,我是在1天里面完成审稿的初步意见,第二天修改了一些语句就submit;以前我审稿拖拖拉拉,结果有些第一天想好的批评意见第二天就忘了。  4、审稿时文章的整体结论和局部结果都要注意看,以我审的文章为例,作者的结果都是ok的,统计方法也是正确的,但是却带有倾向性地得出了一个研究数据并不支持的结论。  当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习惯是首先看文章的题目,然后是RESULTS部分,主要是文章的图表,对图表的内容和逻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稿子的水平如何相信自己也能初步估计。  无论怎样,审稿人需要有一个结论性的评价,这个评价往往左右着editor最后的判决。当然,reviewer的这个结论包括好几个等级,如excellent,good,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最后才是rejection,由此可见,让审稿人下rejection的结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直接拒稿呢,谈一下我的做法:  1. 拒稿的把握,也要看给什么样的杂志评审,如果杂志IF一般,那就要相对宽容一些,不要轻易下拒稿的结论,最起码提一些建设性意见,让作者修改。如果杂志在专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或者是小领域内公认的牛刊,就要相对严格一些;  2. 课题设计有严重问题,且并不能证明课题结论,这种情况下坚决拒稿,绝不手软;  3. 没有创新性,看了半天只是研究了跟别人一样的东西,没有发表价值,当然,这种情况很少了。一般而言,如果不是绝对的重复别人的研究,而自己有的确做的话,我一般不会拒稿,会让作者结合已经存在的研究结果,分析自己的优劣性,都会给作者一个revise的机会;  4. 实验本身的错误,我认为这个是研究的根本,如果发现问题,拒稿没商量;  5. 面对某些非英语母语国家的文章,个人觉得英语不地道不能成为拒稿的主要理由,当然,英文特别差的除外。顶多我会在major comments里面加一句“English need to be improved under the suggestions of native specialist”之类的话. 所以,如果课题没有大的问题,写成英文,总会有适合自己的杂志的。  一定要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说的话要靠谱。  审过别人的稿子,才会知道英文写的是否漂亮有多么重要。写的好,一读到底,舒服,意见自然好些。写的差,有的句子看几遍都搞不清作者的意思,自然火大!  稿件状况:语言让人费解,引用文献有错误,整个文章逻辑比较混乱。  审稿经验总结:一定要把文章写清楚,不要让审稿人对语言失望,另外,引用文献不要出错,至少引用公式要写正确。  1、注意全面了解所审稿件的相关知识,如有最新高等级的综述发表,那么它会是一个很好也很省力的阅读对象。  2、就文章本身发表意见,最好不要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如其说决定论文接受与否的“生死权”在主编或责任辑辑,不如说论文是否接受取决于审稿人的评语和建议。大多数情况,编辑会视审稿评语、意见和建议来决定是否给作者机会或直接接收或拒绝。但有时,某个审稿人在评语中对论文有较高的评价,但却建议拒稿。此时,编辑会综合参考其他审稿人意见来决定。反之亦然,有些审稿人在评语里提了许多”critical”甚至”fatal”意见,但却建议“revision”。编辑往往会根据其经验、杂志要求和其他评语作出拒稿的决定。毕竟,有些审稿人只是“专家”,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来判断“该论文”是否应在“该杂志”发表。  有些论文投1分的杂志,我会建议”accept, or minor revision”, 但投5分的杂志,我会”reject”。 不管编辑如何决定,大多数杂志都会通知审稿人审稿结果(这是国内很多杂志作不到的)。  1、对于审稿来说,熟悉相关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完成。  2、审稿时,通常先阅读一遍Abtract,了解文章的目的和大概观点。然后重点阅读methods和discussion部分。材料和方法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对临床型研究而言,患者一般资料,知情同意,实验设计,统计方法这些都需要重点阅读。其次是讨论部分:作者是否根据自己的结果进行讨论,是否提出新的观点或有意义的结论。  3、审稿时依据杂志的影响因子高低适当对标准做出调整是正确的。因为不同的杂志要求不同。像我听过的lancet主编提到,杂志对稿件的要求是first or last,我理解就是creative or decisive,就是说只有最先的具备创新性的东西或是最后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才会被接受。我的审稿原则是:如果文章有闪光点,或能够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实验设计没有大问题,那么就初步认定这篇文章可以接受。  4、写审稿意见时,用一两句话大致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方法,然后按次序罗列审稿意见,需要major revision的文章,将最重要的问题列在前面,比如文章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下面可以写一些小问题,比如各个部分的长度,表格或是图表问题等等。  5、英文问题是非母语作者稿件都会存在的问题,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对文章的观点和表述造成太大的影响,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在审稿意见最后提一句English should be improved。  我自己投过的一篇稿件,一个reviewer在审稿意见中甚至将错误的语法和用词都帮助纠正,当时觉得这个reviewer审稿非常细致。但我们本身就是非英语,可能一般达不到这个水平了。  我的审稿经验相对较少,但个人觉得审稿时一定要认真。编辑邀请审稿,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对审稿人的信任。审稿时要在杂志和作者的角度分别考虑,做出客观公正细致的评价,这样其实也使自己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1. 整体上宏观把握实验设计和文章组织的合理性,看能不能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文章中的结论(很多文章中的结论是夸大了的);  2. 审查实验数据一定要细心,尤其要重点关注figure legends和figures中的对应性。严格审查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 重视统计学分析。  4. 总体原则:客观、仔细、公正。要把意见和建议详细反馈给编辑,这样也会给编辑一个好的印象。  首先实验目的不够明确,Introduction绕来绕去,没有明确的落脚点,不像一篇文章,更像课题申报材料。实验设计不够合理,没有围绕实验目的去设计实验,而且加了一些无关的实验。讨论也不够合理。  本来想reject,后来考虑到该研究选题不错,给了major。杂志一共找了4个审稿人,一个给了reject,感觉这是领域内的牛人,另外两个给了minor 不过意见都是瞎写一通,感觉要么是领域外的,要么是和作者认识。  审稿经验总结: (1) 一般杂志都给至少两周的期限,如果不是跟自己的研究领域特别吻合的要不吝时间多看文献不要糊弄。(2) 根据杂志的档次,只要理由充分大胆做决定,不要有倾向性。

希望成为审稿专家什么意思

审稿人[reader]就是阅读并评价写手稿的那个人。(如审定可能用于出版或用作电影或剧本的材料)  [Reviewer] 特指为期刊杂志审阅待发表学术论文并给出修改意见的专家或学者。审稿人给出修改意见并反馈给论文作者进行修改,以提高论文质量。审稿是论文发表过程的最关键环节之一。

专家审稿是什么意思

个人觉得是,“专家审稿”的意思。

是否盲审稿什么意思

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盲审是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盲审工作要求论文盲审人员全部由校外同行专家承担,由研究生部负责在专家库中抽取。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正常进行,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必须提前30天、博士生提前45天提交学位论文(扣除寒暑假时间)。参加盲审的论文,要在盲审结果确定后方可组织答辩工作,盲审结果应作为答辩资格、论文成绩评定的依据。评审论文一般不退回。

为提高论文评价的科学性,现在很多大学实行一种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这似乎是一套严格的制度,十分科学、合理。但是,知情人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猫腻”:盲审,首先需要有人将文章盲起来,而将文章盲起来的人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由此也就孕育着新的腐败机会,出现“假盲”事件。接着,人们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大学里有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针对学生的论文答辩,还有答辩委员会,每个学生的论文答辩都要请若干专家作为答辩委员。有这样严密的体制,怎么就不能保证论文质量呢,怎么可能让不达要求的论文过关呢?如果对他们的工作成效存在质疑,那么他们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在他们之外,再设立一个盲审制度,是不是对资源的浪费呢?我们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那就是教授的学术声誉在下降,教授的诚信被打上了问号。甚至有人断言,怎么想就怎么说、保持个性独立的学者或教授,已经“绝种”。

论文盲审就是匿名送审,把你的论文送到你可能知道的导师那里进行评审。这样有利于公平

简单点说就是重点关照对象,很多学校都是内定的,将要来评优秀论文的。也有的就是纯粹抽的,抽谁谁倒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