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不是核心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于辽宁省一级期刊。主要报道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开设重要论文专题如:院士论文、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报道、博士后研究成果报道、研究快讯等。为扩大学术交流范围,从2000年起,主要面向校内作者,也收录大连理工大学海内外校友的稿件(要求:博士以上国家级基金产出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办刊宗旨10年来,社科版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科实力,坚持学术质量第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理念,坚持树立学术精品意识,依托学校强势学科,不断开拓创新进取,努力办出重点大学学报社科版的特色,扬长避短,以特色制胜,创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的办刊方针,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报道内容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反映高校师生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在管理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与交叉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重点和前沿问题。主要栏目现设有10余个栏目,以经济、管理、交叉科学、哲学、社会学研究为主,兼有历史、文学、中国文化、法学、高等教育等研究内容。其中,重点栏目为教育部评定的名栏目“经济与管理研究”;特色栏目为“和谐社会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交叉科学研究 ”、“科技创新论坛”、“国际学术论坛”、“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国际法学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文化与艺术研究”、“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 ”、“公共政策与绩效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收录情况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期刊(2004年)、《中文核心目录要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8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6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2年、2006年)。获奖情况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2002年、2006年)、《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0年)、陕西省五佳学报(2006年)。影响引子影响因子连续4年名列全国理工院校社科学报第一位。发展历程创刊于1981年,初始刊名为《西安交通大学教学研究》,1986年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由教育教学研究类刊物改为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并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立足交大,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力求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在管理、经济、人文、社会等学科上的学术优势,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现实,抓住国家改革和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依托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学报学术质量;充分发挥重点理工大学在跨学科和交叉科学研究中的优势,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在运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名校优势,经常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和学术精英,就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撰写特稿。学报坚持优先刊登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不断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努力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创新与发展作出学术期刊应有的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哈佛大学教授黄万盛先生,夏威夷大学教授、国际易学学会会长成中英先生,国际哲学学会主席、德国卡尔鲁斯大学教授汉斯·兰克,清华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中国思想史专家张光之教授,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先生,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先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张光斗、张存浩、刘东生、罗沛霖、何祚庥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汪应洛教授等都曾在本刊发表过重要成果。 刊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8-245XCN:61-1329/C邮发代号:52-25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安交大教育研究创刊时间:198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 来稿要求 1 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发稿重点为经济、管理、交叉科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基金资助的项目,需在首页脚注注明项目全称及编号。 2 稿件应包含题目(限20字以内)、作者(不宜超过4人,首页脚注需注明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单位、职称、职务、邮政编码等内容)、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正文(8000-12000字)、参考文献以及与中文一致的英文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其中,特别指出: 21 正文的章节层次可分至三级,分别以“一”、“(一)”、“1”的形式题注。“引言”不单独设章节,且无须题注。 22 正文中的图、表随文出现,并标示图序、图题、图注和表序、表题、表注,涉及数据的必须注明出处。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形式,不画竖线,横线仅保留顶线、底线及栏目线,表项(纵第1栏)与表头(横第1栏)间逻辑上为主谓关系,表头前后栏间为递进或并列关系。 23 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文中相应位置加注序号。未公开发表的一律不引用。文献著录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主要格式如下: 231 普通图书:[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32 期刊:[序号]著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33 论文集:[序号]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34 报告:[序号]著者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35 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 授予年 236 报纸:[序号]著者篇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 237 电子文献:[序号]著者篇名[EB/OL][发表年-月-日]文献可获得地址 238 著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著者,姓的首字母大写,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著者多于3人时,只著录前3人,中文后面加“等”,外文加“et al”,著者间加“,”。 3 稿件请采用Word版A4页面设置,并通过E-mail发送电子文本。E-mail。 2 投稿约定 1 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库等媒体,有关稿酬与印刷版稿费一并支付。不愿意通过某媒体发行者,请在来稿首页注明。 2 本刊对来稿的文字和表述方式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 3 本刊仅受理作者尚未公开发表的学术性稿件,严禁一稿多投。自收稿之日起2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来稿一经刊用,即按规定致酬,并赠刊物两册。 4 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作自动接受上述约定。 5 地 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 编:710049 6 为了便于编辑理解你的文章,请在文后附300字的介绍——指出该文的价值点和创新之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只是本科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是 核心学报 应该是你说的a类
属于C类期刊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快捷分类:社会教育综合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1009-3370国内刊号:11-4083/C创刊时间:199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6-9个月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304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是北大核心和统计源核心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省级普刊,发的时候要看好版面级别差的不少
发小论文的话那你是什么学校你的学校是怎么要求你表现清晰
好像不是。你查最新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是SCI、EI收录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核心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08年以前被EI收录,现在EI不收录了。目前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共有5个相关刊物,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中只能查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核心期刊。但最好的期刊是《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因为被SCI和EI双收录。
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主办: 武汉理工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6477CN: 42-1660/C邮发代号: 38-7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88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段婧,刘永芳,何 琪 (2012) 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变量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心理学报, 44, (3): 369−刘永芳,苏丽娜,王怀勇(2011)女性择偶决策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心理学报, V 43, N1, 21−刘永芳,毕玉芳,王怀勇(2010)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 心理学报, V 42, N3, 317−324(一)著作 1.《记忆心理学》(参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第1版2.《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专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3.《关注成长—走近孩子的心灵》(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4.《快乐成长心理丛书》(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5.《教育心理学》(参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6.《人格评价》(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7.《简捷启发式——让我们更精明》(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8.《社会心理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49.《适应性思维——现实世界中的理性》(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10.《消费心理学》(学生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10月11.《消费心理学》(教师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2007年1月11.《归因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12.《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13.《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二)主要论文和研究报告1.试论心理的自组织作用‚心理学探新‚1987年第1期2.个性的模糊特征及其启示‚教育研究与试验‚1987年第1期3.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性观‚河南大学研究生论丛(第一辑)4.价值观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心理学探新‚1989年第2期5.元认知测验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心理学探新‚1993年第1期6. “原因”和“理由”在归因活动中的不同使用‚心理科学‚1995年第2期7.一种新的归因模型—“异常条件聚焦模型”评价‚心理科学‚1995年第6期8.关于问题难度的研究‚心理科学‚1996年第5期9.归因过程“背景效应假设”的初步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7年第1期10.对一种经典归因现象的新解释—“背景效应假设”‚心理科学‚1997年第6期11.对性别角色知觉差异的一项归因研究‚心理科学‚1998年第2期(入选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文摘选集”‚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8年第5期)12.目标和背景事件的比较方向对原因选择的影响‚心理科学‚1998年第4期(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13.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心理科学‚1998年第6期14.儿童记忆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心理科学‚2000年第1期15.归因疗法——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心理学‚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资料《心理学》1999年第1期)16.山东省公民心理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应用心理学‚1998年第1期17.内隐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其争议‚心理学动态‚1998年第2期18.内隐记忆任务分离范式的新进展和挑战‚心理学动态‚1999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资料心理学1999年第4期)19.某些实际领域中内隐学习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2000年第1期20.经典归因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社会心理研究‚1995年第2期21.White的“原因加工理论”述评‚社会心理研究‚1996年第1期22.利己主义归因偏向产生的原因及条件限制‚社会心理科学‚1998年第2期23.躯体疾病归因的一般临床意义‚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第3期24.归因疗法的两种一般模式‚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第3期25.归因和心理疾病患者行为改进的维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第1期26.中国部分地区公民心理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USChines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Journal‚1998年第2期27.论价值观在个性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该文被《新华文摘》刊登题目‚人大报刊资料《伦理学》全文转载)28.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规律初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29.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al attribution and adjustment to cancer(入选第二十七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摘选集‚并被大会全额资助与会‚2000年7月)30.中文原因不确定感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心理科学‚2001年第1期31.盲童孤独感与父母教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第6期32.农村和城市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文科版)‚2002年第2期33.婚姻关系中的归因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研究‚2002年第2期34.构思新锐、规模浑宏的学术出版活动——评《当代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中华读书报35.这本书让你更精明‚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36.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6期37.快速节俭启发式——基于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的简单决策规则(1)‚心理科学‚2003年第1期38.形象熟悉性和概念典型性对内隐和外显记忆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年第2期39.熟悉性对外群体同质性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年第4期40.内隐学习潜在机制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4期41.线索强度对再认场合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年第1期42.关于人工语法迁移效应的一项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第2期43.理性观的革命:从无限理性到快速节俭启发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44.Risk prefer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al uncertainty‚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ICP2004)45.序列学习中的内隐学习效应‚心理科学‚2004年第5期46.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47.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心理科学‚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48.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一条独特途径‚心理科学‚2005年第3期49.定向遗忘影响延时测验吗?心理科学‚2005年第5期50.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5年第5期51.定向遗忘研究的进展‚心理科学‚2006年第2期52.再认记忆中的概率学习效应‚心理科学‚2006年第2期53.工作应激与个体归因特点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4期 有限理性信任观:理性计算和非理性态度的整合‚心理科学‚2007年55.从归因视角探讨组织公正感产生机制‚心理科学‚2008年第1期56.内隐领导理论:认知革命在领导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心理科学‚2008年第1期 归因风格、时间压力对购买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心‚心理科学‚2008年第3期58.组织公正管理:基于心理帐户的视角‚心理科学‚2008年第5期59.时间限制和成就动机对职业决策线索加工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8年第4期 组织行为的完全归因模型‚心理科学‚2009年第1期61.再探人工语法学习迁移效应机制‚心理科学‚2009年第1期62.内隐和外显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致性研究‚心理科学‚2009第3期63.成就动机与任务框架对职业生涯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9年第3期64.快速节俭启发式--相关争议与简短评论‚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5期65.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心理学报‚2010年第3期66.情绪智力和相关变量对职业决策线索加工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第1期67.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因素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心理科学‚2010年第3期(三) 研究项目1.归因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机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2万元‚编号98JCXLX002‚1999-“原因不确定感”及其对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山东省社科“九五”规划项目‚1998-2000‚1万元学习困难儿童归因认知特征的理论探讨与实验探索‚1999-2002‚山东师范大学学科工程重大项目(5万元)归因决策过程的潜在机制‚与德国“Max Planck人类发展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2001-经济与管理决策的简单启发式及其潜在机制‚华东师大青年创新基金‚5万元‚课题负责人‚2002-归因决策过程的简单启发式及其潜在机制‚2万元‚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课题负责人‚2002-上海市民政局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9万元‚课题负责人上海市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万元‚课题负责人(2004BJY001)‚2004-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公民组织公正感研究‚5万元‚华东师大社科预研究课题(51X03021)‚10-不确定条件下的归因决策:潜在机制、支持系统及干预方案(05JAXLX007)‚4万元‚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005.12-1008.12(校预研究项目)11.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思维‚庄臣公司横向培训课题‚2004-2006‚4万元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员工组织公平感研究:归因的视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SH053)‚2007-201013.双系统决策模型的验证及各系统的激活因子和适用范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四) 科研获奖情况《归因理论及其应用》‚获山东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9)《归因理论及其应用》‚获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9)《教育心理学》‚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被中国心理学会遴选为资助参加“第27界国际心理学大会”(斯德哥尔摩)的10名中国青年心理学家之一‚并获大会组委会全额资助(2000)获德国“Max Planck协会”奖学金赴柏林“Max planck人类发展研究所”合作研究一年(2001)获德国“Max Planck协会”奖学金赴柏林“Max Planck人类发展研究所”合作研究三个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