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美术家杂志社

发布时间:

中国美术家杂志社

有一本杂志叫美术界还可以。

《包装与设计》 ¥25 (最早、最权威的设计专业期刊之一,内容以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为主,每期均有大量国内外精彩设计作品的创意分析、重大设计活动的相关报道和参赛信息等内容。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的包装和设计文化的发展,促进设计文化、经营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的融合,介绍国内和国际的包装设计的最新趋势和包装技术的信息,成为联系国内外设计师和企业家的桥梁,同时也为设计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园地。)《艺术与设计》 ¥25 (以艺术的角度报道国内和国际设计和流行趋势,介绍艺术大师的最新作品和创作经历,同时包容各种流行设计门类,如互动媒体、影像、展示、产品等广泛领域的前沿视觉文化。)《Design产品设计》¥25 (《Design产品设计》坚持服务于中国产品设计界,以设计师、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设计艺术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国第一本面向具有设计品位与设计追求的专业杂志。她的读者有着良好文化和艺术熏陶背景,并对生活的品位和品质有较高追求的人。他们对世界上各种富有创意的新鲜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追求创新与品质。)《Design 360˚》 ¥25 (《Design 360˚》杂志以国际视角,收集世界各地最新设计资讯,展示主流设计风潮,发掘新锐设计力量,涉及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数码设计等多个设计艺术领域内容,以介绍世界各地的先进设计观念、设计公司、设计师、成功的设计案例、国际设计界动态以及国际设计院校为主,旨在搭建一个当代设计师的舞台,向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球设计师、设计机构之间的互动与文化交流。 )《CG数码艺术》 ¥20(《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杂志的始终目标是关注和推动国内数字创作领域的发展。对于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肩的数目庞大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爱好者的中国,《数码艺术》Computer Arts国际中文版杂志具有的读者基础。)另外还有《画廊>>这本书比较全面的介绍当代的艺术.纯艺类的不含设计.每两月一期.中国知网上的美术杂志也很丰富: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国美术家杂志社社长

近现代的假画家有: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黄胄等。他们的子弟在炒作他们的破画钱!

翟墨,原名翟葆艺。河南尉氏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历任校刊编辑、美术社社长,郑州大学附中语文、美术教员,《郑州晚报》记者,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文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艺术设计与创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报》副主编,《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近现代书画家名录有:郭味渠(1908~1971)名忻,以字行,潍县城里人。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西画系。1951年起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在花鸟画的推陈出新方面,他融会中西,突出时代气息,代表作有《鹦鹉图》、《大好春光》、《惊雷》等。他精于竹梅、亦擅山水,对金石、考古、鉴赏、书法和文学皆深有研究。着有《宋元明清画家年表风中国版画史略风写意花鸟创作技法十六讲》等。另有《郭味菜画集风郭味英画选》出版。张振铎(1908~1989)黄稚荃(1908~1993)常书鸿吴作人(1908~1997)(1908-1997)原籍安徽,生于江苏苏州。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陆抑非(1908-1997)江苏常熟人。历任上海画院画师、浙江美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何瀛海霞(1908~1998)(1908-1998)北京市人。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彭袭明(1908~20)陈云彰少梅(1909~1954)(1909-1954)湖南衡山人。生前为中国美协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李琼玖(1909~1990)陆俨少又名砥,字宛若。(1909~1993)(1909-1993)上海嘉定人。中国现代中国画家。生前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善山水,兼作人物、花鸟。其山水重视用笔,善以笔尖、笔肚、笔根等部位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不同变化,线条深厚有力,富有变化。尤善描绘云水,所画江河湖海,有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其云蒸腾郁勃、缊絪舒徐、极穷其姿。

中国美术家杂志

有一本杂志叫美术界还可以。

中国美术杂志社

《包装与设计》 ¥25 (最早、最权威的设计专业期刊之一,内容以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为主,每期均有大量国内外精彩设计作品的创意分析、重大设计活动的相关报道和参赛信息等内容。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的包装和设计文化的发展,促进设计文化、经营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的融合,介绍国内和国际的包装设计的最新趋势和包装技术的信息,成为联系国内外设计师和企业家的桥梁,同时也为设计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园地。)《艺术与设计》 ¥25 (以艺术的角度报道国内和国际设计和流行趋势,介绍艺术大师的最新作品和创作经历,同时包容各种流行设计门类,如互动媒体、影像、展示、产品等广泛领域的前沿视觉文化。)《Design产品设计》¥25 (《Design产品设计》坚持服务于中国产品设计界,以设计师、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设计艺术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国第一本面向具有设计品位与设计追求的专业杂志。她的读者有着良好文化和艺术熏陶背景,并对生活的品位和品质有较高追求的人。他们对世界上各种富有创意的新鲜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追求创新与品质。)《Design 360˚》 ¥25 (《Design 360˚》杂志以国际视角,收集世界各地最新设计资讯,展示主流设计风潮,发掘新锐设计力量,涉及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数码设计等多个设计艺术领域内容,以介绍世界各地的先进设计观念、设计公司、设计师、成功的设计案例、国际设计界动态以及国际设计院校为主,旨在搭建一个当代设计师的舞台,向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全球设计师、设计机构之间的互动与文化交流。 )《CG数码艺术》 ¥20(《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杂志的始终目标是关注和推动国内数字创作领域的发展。对于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肩的数目庞大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爱好者的中国,《数码艺术》Computer Arts国际中文版杂志具有的读者基础。)另外还有《画廊>>这本书比较全面的介绍当代的艺术.纯艺类的不含设计.每两月一期.中国知网上的美术杂志也很丰富: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国美术《中国美术》(双月刊)创刊于2009年,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大型美术专业期刊。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是一家主办杂志的权威出版社。刊物定位:覆盖中国美术主管主办:中国出版集团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快捷分类:艺术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哲学与人文科学出版发行:北京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0256-212X, 11-5887/J创刊时间:2010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有一本杂志叫美术界还可以。

中国美术家杂志主编

张士增(9—)别名石真,张士增,现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级《中国画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拍卖公司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书画学会名誉理事。 张士增,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5年之前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编辑组长、《中国美术》副主编。1986年赴法国讲学,在巴黎吉美东方博物馆讲授中国当代美术并举办展览。访问期间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夫人在爱丽舍宫的接见和宴请,还先后为法国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政要作画。1992年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率团访问日本,并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讲学。此后多次出访或办展览于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瑞典等国家,作品被国际著名画廊和博物馆收藏。1992年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20世纪知识分子名人录。此外艺术成就列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编《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年鉴》、国家人事部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多种辞书。作品发表于《美术》、《国画家》、《江苏画刊》、《艺术界》、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1988年担任北京国际水墨画展评委,1990年作品获加拿大国际美术展特别优秀奖。曾发表美术论文和评论100余篇。出版有《张士增画集》(一、二、三)、《中国画家张士增》、《旧居》系列、《说画、说人――张士增文集》等。 张士增的作品早期以抽象水墨画为主,后主要以江南水乡风景为题材,创造出大写意风格描绘江南民居和园林建筑的构架,又结合写实手法描写江南风景的工写结合的艺术样式,在中国画界独树一帜,受到高度评价。他的花鸟画继承了传统写意花鸟画自由奔放的精神品质,又融入了西方绘画构成和色彩的观念,从笔墨和色彩两个方面创出了新的路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为世人珍赏。

老 甲(老甲美术馆馆长、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著名国画家):汉风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看了汉风的艺术哲学专著《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感觉汉风很了不起。这部专著不是那种空泛无物的理论,它不但有深度,成体系,而且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格言是汉风从自己几 十 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凝聚而成,它很鲜活,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在里面。我相信,这部专著理论家看有兴趣,真正的画家和艺术家也一定会有兴趣。汉风从哲学的角度找到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所在和艺术的本质所在。而对哲学的思考又强化了汉风的国画创作理念。汉风的国画有文化的深度和强烈的生命感,他的画很强悍、很拙朴、很浑厚、也很有力度。从汉风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那种博大的民族根性精神状态、民族基本生命特征和生命力的表现。汉风的国画笔墨功夫很深,如果在构图上能有一个大的突破,那他的国画表现力会更加强大。从汉风在哲学及理论上的深厚造诣和他敏锐的艺术感觉来看,他的潜力很大,未来不可限量。崔子范(北京画院原院长、著名国画家):汉风是一位有深度、有思想、有个性而且很敬业的国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这些年,他的作品在全国获了不少奖。汉风能够在美术理论和中国画等诸多方面均有成就,非常不易。作为汉风的老师,我为他高兴。汉风的作品既很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最可贵的是他能够将自己的哲学思考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任何优秀的创作均来自于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汉风在这方面做得很突出。希望汉风再接再励,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鲁慕迅(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我对汉风的评价是三句话:理论有真知,绘画有真情,对人很真诚。他作为美术史论家,基础扎实,治学严谨,成果卓著;他作为国画家,不守绳墨,勇于创新,一任性情。其画风洒脱清新,雄浑拙朴。他对朋友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同行间有口皆碑。我与他相识有年,所言皆平日所知所感者。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执行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汉风先生:寄来的作品图片和文章收到了。看到先生笔墨丹青生涯如此丰富多产,在理论和绘画方面都能出人头第,与众不同,殊为羡慕,向你祝贺。先生的中国画体现了你所说的“大美、壮美、素朴之美”这“三美”的追求,与一般的文人学者绘画的谨严细密有所不同。先生的绘画有中西融合之意,用笔大胆自由,着色鲜明强烈,有德国表现主义之风。在构图上又深得中国传统绘画经营位置之理,注意疏密与黑白关系对比,在表现出空间感觉的同时,也具有平面上的装饰意趣。我尤其喜欢《海上渔船》与《山间农家》这样的自由抒情之作。先生正值盛年,文思敏捷,妙笔生花。祝先生笔耕不辍,更上层楼。旭 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诗人):从汉风的作品,不但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启示,同时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在汉风脑子里深厚的积淀以及儒、道、释的精义所凝聚成的众多闪光的东西在汉风的艺术思想体系中的独特展示。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在汉风的意识里有着崇高的位置。汉风的哲学、美术理论和他的国画生动、浑厚、大气磅礴,充满着朝气和力量。他的艺术源于时代,源于民族。艺术是生命的展示和生命的呼唤。抒情实际上就是抒理论、抒学问,这是艺术的内核。这个核要坚实丰厚,只有这样,艺术才有可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表现人。历史上的大艺术家都是大思想家,都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汉风能有今 天的成就,并在全国产生影响,最主要是因为他有高度。我们河北美术界、书法界和文学艺术界缺乏真正看的高、看的远的艺术家和理论家,而汉风显示了他不平凡的才华和能力。汉风的出现以及他在中国画和艺术理论上的成就对河北文艺界来说是一个大的成就。河北呼唤汉风这样的优秀人才。赵贵德(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国画家):在我与汉风多 年的学术交往中,我感觉汉风是一位有很强哲人意识的思想者和国画家。汉风对生命与艺术的思考是很深刻的,这体现 在他那非常大气而且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国画创作和美术理论创作中。汉风的《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虽然立足于生命和艺术的关联点,但其放射却非常广泛。这部著作从人本的角度建构起了汉风独特的艺术理想。这部著作采用了格言体的表现形式。格言体实际上是从道理中提纯的道理,它是人文哲理和语言经典的闪光。而且格言体的一语道破可以使人从迷茫中突然清醒。正是由于格言体的这种纯粹性、经典性和穿透力,决定了用格言体表述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之所以对这部著作很感兴趣,就在于它揭示的很深刻,挖掘的很透彻。有很多论述非常精粹。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风的功力和智慧。我感觉汉风似乎握有一把他自己独有的金钥匙。作为一名画家和艺术理论家,汉风的文化建造意识,汉风对民族文化与不同文化关系的深层把握,汉风对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都是令人佩服的。河北能够诞生汉风这样的艺术家,应 该说河北是幸运的,我感觉欣慰的是我比别人较早地发现了汉风的价值,并且能够与他的思想产生很多的共鸣。李 松(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原主编):汉风的国画画的好,很大气,论文写的也好。他的论文对美术界的现状和河北美术把脉把的很准,他对河北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论述和评价很深刻。他对大美、壮美的追求很可贵。程大利(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著名国画家):我感觉河北美术界在思考学术问题,从这次出版的画册中(《河北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集》),我们发现,汉风的长篇序言写得很深刻,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学术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我认为这篇论文应该在其它学术刊物上再转发一下,以引起更多人对其学术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原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国画家):汉风是一位具有深厚史论学养和艺术创作实践的多面手,他的大写意国画深厚拙朴,他的理论探索视觉宽阔。中国古人说“画者文之极也”。我相信,汉风的文化意识和多方面的学养一定会使他的艺术格调得以不断升华,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王习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习三内画学院院长、冀派内画创始人):汉风的大写意中国画有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我认为,他使大写意中国画走向了一个新的巅峰。作为艺术家,汉风对物象和造化的表现有其非常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精神诉求,并通过他那极端化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来,因此给人的感觉相当有个性和高度。他的大写意国画用笔雄浑老辣,单纯拙朴;构图弘阔奇险,大气磅礴,于大动中寓大静,具有相当强烈的精神冲击力和视觉冲击力。大写意中国画能够画到这种程度和境界应该说很难很难。因 此,他的艺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陈 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汉风很了不起。从他的艺术哲学专著和他的画集可以看到,汉风对艺术的认识已经很高,他对艺术、生命、文化的关系有深刻的探索和把握。他的国画非常好,非常拙朴、宏大,有气势、有生命感。由于汉风本身是位国画家,他的美术理论和艺术哲学有实践的依托,所以,他的理论很有针对性并且具有独特的个性。现 在的中国美术界,能够在绘画创作和理论创作上均有成就的美术家太少了。所以说,汉风这样的人材就显得非常可贵。在现 在的历史阶段,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材,我们以后培养人材应该强化这种意识。作为一名画家,不但要有笔墨功夫还要有文化层面的理论思考,《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展示了汉风的智慧和他多年来对艺术和哲学的思考。汉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自己的艺术理论更加系统化,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我相信汉风未来的创作一定会更加精彩。徐恩存(《中国美术》杂志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国画家):汉风先生的大写意中国画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其笔墨老辣苍茫,天然拙朴;其色彩运用与墨的结合浑融一体,恰到好处;其画面的整体气息浑厚苍茫,颇具大家风范,显示出北方文化特有的内含与精神。他的作品充溢着可贵的真气和浩然之气。这与他深厚的哲学功底、美学功底和人格锤炼是分不开的。他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一直是在传统文化与当代中西文化的交汇贯通中拓展着自己的艺术创造之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在当代的中国画坛中,我们尤其需要汉风先生这样的艺术思想与艺术精神。即:创造就是一切,创造就是生命。有时候历史不看过程,只看结局。汉风先生对中国画的独特创造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吕云所(天津美术家协会顾问、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画家):汉风是中国当代非常有成就的大写意国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他的作品不是小桥流水,不是哝哝细语,他的作品是大江东去,是雄魂壮魄,是黄钟大吕。他的作品悲而壮,雄而弘,震撼人心。欣赏他的作品,使我感受到燕赵悲歌,感受到他作品骨子里所透出的高吭、雄浑和神秘,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豪迈和铮铮铁骨。他的作品属于典型的大美、壮美范畴。汉风真诚、善良、单纯、执著的人格力量和他那令人震憾的艺术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汉风的这一切对于当代中国美术应该说是非常珍贵的。赵力忠(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从汉风的国画可以看出,他不但很有朝气和创造力,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汉风的国画很大气,有燕赵厚重之气。很有力度,也很苍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画架子已经撑开,下一步就是如何完善细节。他的笔墨既有浙派的因素,也有北派的因素,同时也有文人画派的因素。从汉风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拭图将壮美和静气之美结合起来,就好比把武术和太极拳结合起来。这种追求是很有意义的。从他对生命、哲学、艺术等等的认识来看,他不但善于思考,而且思考的问题很深刻,他为《河北省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集》大型画集所写的长篇序言就非常有水平。汉风的站位高,视野宽,并没有就画论画,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河北的中国画进行了全面独到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不少值得深思的理论问题。汉风在文章中主要谈了两个美:一个是大美、一个是壮美,可以看出汉风追求的两个方面。汉风还提到三气:真气、元气、浩然之气。真气就不是假气,不是做作之气,这就要做到坦坦荡荡,像河流一样奔腾而下,或平缓,或急湍,有其自然的节奏和规律。陈孝信(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汉风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国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他的艺术哲学专著《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见解独到,思想深邃,无疑是一部讴心沥血之作。从不同的报刊得知汉风兄在这些年来硕果累累,喜报频传,我非常高兴。这些成果自然得来不易,汉风对艺术的真诚和表现出来的智慧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衷心地祝愿汉风为中国美术做出更大的贡献。丁 方(南京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著名油画家):收到你的信和国画照片,对你的艺术追求我十分理解。尤其在你的国画和诗词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和苍凉悲壮的意味。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预计下一阶段将产生中国有史以来最深厚悲壮的艺术形态。这是由灵魂状态制约的。就象你的诗词上那种“易水举觞留悲壮,长城秣马啸长夜”的精神将再度返回中华民族的灵魂中,这就是历史的命运。让我们为共同的精神而奋斗。读了刘骁纯主编转给我你所写的稿子,“悲剧艺术—— 一把永恒的剑”很感振奋,从中我看到了一种珍贵而深刻的东西。你的文章直朴平白地切中了这一要害,我非常赞赏。痛苦,每个民族都有,而这些民族的优劣之分就在于对这些痛苦所意识到的深刻程度。只有在这种创造性的表现中,我们才能将自身微不足道的命运与整体人类的命运整合起来,才能变的更加高尚和伟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