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佚书名词解释文献学

发布时间:

佚书名词解释文献学

去网上查一下吧。。。

就是无才或者是江郎才尽的文人翻草纸堆里的稗官野史,偶有所得并欣喜若狂自称孤寡,再著书立说且能迎合群众猎奇心态的一种东西

你这问题分开问,每个100分还差不多。不过看在我顶你的份上,把分给了我吧。呵呵。

军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李卫公问对》、《六韬》、《三略》。合称为《武经七书》。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文化《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尚书》、《诗经》、《易经》、《礼记》、《左氏春秋》合称“五经”。还有《韩非子》。春秋三传的价值也很大(《公羊专》《谷梁传》《春秋》)还有很多名著之类。历史《二十四史》,这个自己细查吧,不点了,除了各国历史之外,里面比较著名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地理《山海经》、《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科学《天工开物》、《齐民要素》、《梦溪笔谈》。四库全书(经史子集)、《永乐大典》。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辑佚

音韵学、训诂学古文献的校勘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曾经被称为校雠学。只有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此专业。主要研究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同时研究文献的载体、辑佚、辨伪、注释、检索、出土等相关问题。就业方向:图书馆古籍整理部、出版社、高校教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工作现在,一般学校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这一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曾经被称为校雠学。主要研究文献的版本、目录、校勘,同时研究文献的载体、辑佚、辨伪、注释、检索、出土等相关问题。就业方向:图书馆古籍整理部、出版社、高校教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工作现在,一般学校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这一专业。只有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此专业。

丛书名词解释文献学

武英殿本是指一种文献版本,该版本由武英殿监督刊印,简称殿本。康熙年间,在武英殿开设书局、修书处,负责刊印装潢书籍。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

武英殿 北京故宫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翌日便撤离北京。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背后的故事 中国消防队始于武英殿摘 要:1889年11月1日,清政府于故宫武英殿设立激桶处,以苏拉200名为激桶兵,作为宫廷的消防队。激桶是一种人工灭火的器具,早在宋代就有了,当时叫做唧筒,灭火时,唧筒的水射出,如一条白色的水龙,因此这种灭火器具也叫“水龙”,由于是以人力作为动力,所以也叫“人力龙”。为何要在武英殿南设立防火机构——激桶处?因为,武英殿在清代为宫廷的修书之所,是皇室文化事业的核心。在这里修书、编书、校书最多时有上千人。在这里建激桶处很有必要

不是要你下载的`看有介绍的

文献学上有!类书是按照它的类别来编,如小学类,词曲类等从书是按照编者的意图来选编

伪书名词解释文献学

伪书的价值 现在是一个商业的社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于是,有需求就有市场,商业和管理方面甚至说励志方面书籍充斥着市场,有精品,也有“垃圾”。 有一类书就是“伪书” (伪书大集合) 有人说伪书祸害非浅,误人子弟。 今天看到一本书叫做《管理就这么简单》,突然有了一点想法,伪书虽然质量普遍不高,错误百出,但有些还是有所价值的,关键是你如何去区分。从你的经验中鉴别出有价值的东西。(通常,一开始我们不要去看伪书,免得价值观被影响了) 就如同看了关于IBM,ORACLE,Microsoft等公司的经营策略和人物传记,再去看IT大败局一样,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事情。

伪书呢?是西方根本不存在,是中国人自己写的书,可它的作者和它的相关推荐语假冒了国外著名的学者和著名的机构。” 按照图书业内人士介绍,图书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可认定为伪书:1.伪造外国作者;2.伪造外国知名媒体、人物的图书评价;3.伪造国外图书畅销信息;4.盗用国外已有影响或畅销的图书名,以及相关信息而图书内容则完全由自己编写。

类书名词解释文献学

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1丛书: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例如:知识青年自学丛书。 参考:#1

类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编制方法系按类汇编群书,即将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书中的内容拆散,重新按类或主题进行编排,以便需要时能快速地查到。因为其主要是按类编排的,所以被称之“类书”。明清时期,也有少数类书是按韵目进行排检的,如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佩文韵府》等,但历代类书的主流还是以分类为主。丛书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保存古籍文化曾起过积极作用。它与类书不同:类书是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整理成为类似今天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丛书是将原来属于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成一部大书,题以概括的总名,成套传存古籍,以供人们检阅。丛书收书不等,一部丛书多者辑书达数千种以上,如《丛书集成初编》,收书4107种;少者只有2种,如郭子章《辑秦汉国记》,仅收《三辅黄图》与《西京杂记》二书。总而言之,“类书”之所谓“类”,是取分类纂集的意思;而丛书之所谓“丛”,是总括、聚集与众多的意思。

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的资料性书籍。

您好,类书是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整理成为类似今天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丛书是将原来属于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成一部大书,题以概括的总名,成套传存古籍,以供人们检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