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区域经济学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

区域经济学核心期刊

一定要用中、英文吗?中文的环境类期刊在不在考虑考虑范文内

经济研究 经济学动态 经济学家 经济科学 经济评论 南开经济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 当代经济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经济纵横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问题 现代财经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经纬贵州财经学院学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学核心期刊,与中文核心期刊,不是两个概念。中文核心期刊是4年一评的,经济学类核心期刊的范围很广,有可能是北大核心或者cssci也有可能是统计源核心 sci 、ssci等,或者是指在同行业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希望采纳

区域经济学核心区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1、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5、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9 、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1 2 、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1 6 、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 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3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 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 黄河中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3环渤海经济圈: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东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南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 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即: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 城市群有三个特征:第一是有若干个大都市为核心,第二是交通非常的便捷,第三是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根据2007年的数,这十大城市群土地面积占全国的土地面积11%,居住的人口超过了1/3。创造的GDP超过了2/3。这说明我国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当中的地位非常高。现在城市群GDP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但是人口仅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我们的人口和GDP是不相适应的。如果城市群人口能够成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那么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东部六个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包括9个城市,实际上有11个城市,另外两个是香港和澳门。珠三角城市群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海峡西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市为中心。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共有16个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有10个城市。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八城市。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10+2”模式,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辽中南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有10个城市。中部两个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有12个城市。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有9个城市,以郑州为中心,西部两个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共有15个城市,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中心。关中—天水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以西安,天水为中心其他城市群“十二五” 正在发展中的其他6大城市群 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湘中城市群长株潭比较特殊,未列入十大城市群是因为:区域人口和城市数量以及经济的总量未进入前列,其次是因为这三个城市表面上看是三个行政区,实际上距离很近,而且相互之间已经不是独立的城市个体,是多个组团的一个城市,其未来将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更多的城市在内的湘中城市群。 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 以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的城市群(即吉长都市圈) 以哈大齐为中心的黑龙江东南部的城市群 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城市群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部城市群

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是互相对立和统一的,只有两种关系发展好了,经济才能向上运行。

东部 中部 东北 西部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中国区域经济布局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是指中国的经济布局情况,由于社会的发展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核心区区域经济学

主要就是蛋

区域经济核心区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地理位置重要,南临长三角、北接环渤海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东部要塞,是联结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起着承东启西、呼应南北的重要作用。但该区域处于东部沿海较发达省份苏鲁豫皖四省的经济洼地。加快该地区发展和振兴,尽快实现“低谷隆起”,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十分重要。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已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全国各地区域经济体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审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为了顺应时势、抢抓机遇,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的建议,徐州市发起提出了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设想,得到了核心区内徐州市、宿迁市、济宁市、连云港市、淮北市、宿州市、商丘市、枣庄市等城市的积极响应。2010年5月7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徐州市召开,标志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自核心区城市第一届市长会议以来,各成员市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会议要求,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合作与发展协调机制》和《2010年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强化对接、有序协调,联动发展、整体推进,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体系,初步形成协调机制和相关制度,有力推进了一体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淮海经济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曾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淮海地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淮海经济区已走过了二十年联合发展的历程,区域经济联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底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突破万亿元,实现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2005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亿元,整个“十五”期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18%。淮海经济区是全国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发展比较好的,也是国家发改委重点联系和指导的区域合作组织。淮海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连南融北、承东启西的战略“棋眼”地位和作用,在我国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淮海经济区的加快发展,是我国东部经济黄金海岸连贯完整形成的重要环节,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传递要津,同时也是苏鲁豫皖四省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所在。淮海经济区二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因基础较差、实力较弱、生产力水平相对滞后,目前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区域,城市之间经济差距较大,总量规模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总量的不平衡。淮海经济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4%,人均生产总值只占东部发达地区的30%,而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环渤海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夹在中间位置的淮海经济区本应受到两个发达经济板块的经济辐射,然而实际上却成了两个发达经济板块的“断裂带”,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低谷”。淮海经济区旨在通过自身联合与协作,加快区域经济崛起,从而为推动全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加快淮海经济区的快速崛起具有战略导向上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上的迫切性,已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实现淮海经济区的加快发展,主要依靠凝聚区域内20个成员市发展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区域整体的竞争优势,通过整合优化区域资源、开拓创新合作机制、强化联合协作成果,来谋求区域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期刊

一定要用中、英文吗?中文的环境类期刊在不在考虑考虑范文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