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最初称“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1953年4月和开明书店(1926年成立于上海)合并,改称中国青年出版社,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现社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2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中国较大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出版社。办社宗旨是:为青年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向青年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出书范围包括青年工作、品德修养、文学艺术、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艺知识读物,翻译作品和音像制品。同时出版有《青年文摘)、《追求》、《青年文学》等综合类或文学类期刊,其中《青年文摘》杂志月发行百万册以上,是中国发行量较大的杂志之一。 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任社长杨述,总编辑李庚。历届其他社领导有刘导生、宋语今、边春光、王炽昌、蔡云、阙道隆、顾均正、张宇、刘文致、贾祖璋、王文琪、邓从理、文铁、王幼于、王伯祥、王业康、王业康、林君雄、王维玲、黄伯城、张景岩等。现任社长胡守文,总编辑陈浩增。现任其他社领导有:王文起、程绍沛、郑一奇、王修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现有职工164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2人,具有副高职称的38人。有社科、文教、文学、科普、音像电子5个编辑出版中心以及文化艺术开发部、实业开发部、综合期刊社等,还有出版、发行以及4个业务或行政管理部门。 中国青年出版社始终坚持出好书、育新人,以热情、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而闻名,以培养、团结青年值得而著称。出版社坚持从青年实际出发,为广大青年提供质量优良、品种丰富、门类齐全的读物。同时不断加强科学管理,缩短出版周期,提高装帧印刷水平,努力促进出版工作现代化。 近50年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图书,深受读者欢迎。从50年代末起,即以出版《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李自成》等优秀长篇作品享誉中国文坛,不少作品已被介绍到世界各地。近50年来,全社出版图书6000余种,发行6亿多册。其中:《红岩》、《李自成》、《通俗哲学》、《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现代科学知识小百科》、《简明科学技术史话》、《人生知识大辞典》、《中华文化集粹丛书》、《中国书画鉴赏辞典》、《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毛泽东之路》、《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枣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人生幸福论》、《三峡百景图》等数百种图书在全国性图书评选中获奖。许多优秀图书,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发行工作也较为活跃。为方便读者对图书的购买,特开办了读者服务邮购部。为了搞活发行,先后与北京市和全国一些新华书店建立了特约经销关系。同时,狠抓社办发行,使图书销售码洋逐年有较大的增长。自9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出版社积极拓展海外合作业务,参加了历届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书展,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数十家国外同行建立了业务联系,并与之签订了版权转让合同。 地址:中国北京东四12条21号 邮政编码:100708 电话:(010)64052011 64053485 传真:(010)64058253 主页网址:
你是傻子吗?看个文学杂志也问合不合法,晕倒。
1986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青年文摘》杂志主编 1993年至今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 1999年至2001年兼任《青年文摘》杂志主编现为《青年文摘》杂志社编委会主任 中国青年出版社年出新书400余种,再版书300余种,出版杂志5种,计有《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人物版》、《虹》、《青年文学》、《青年心理》。 担任社会职务有: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副主席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业兼职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专业兼职教授
今年52岁,是学哲学和艺术史,搞编辑工作已经有二十余年时间,另外有七年新闻记者的经历,二十年都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渡过。除了担任出版社社长以外,还有社 会职业,在中国出版界担任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副主席、还有在两个学院做兼职教授,也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获得者。
创办了《中国青年》杂志的恽铁樵,他对新人鲁迅的文章大为赞赏,给鲁迅很大的信心。
说起鲁迅,大家都知道《狂人日记》,但是他之前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怀旧》却极少人知道。恽铁樵对这篇小说大加赞赏,并在小说月报中极力向读者举荐。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青年。《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恽代英(1895-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又名蘧轩,字子毅,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党团干事。1927年1月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恽代英是敌人切齿痛恨的共产党人。早在黄埔军校,恽代英便被蒋介石认为是“黄埔四凶”之一。因此把他作为重点搜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恽代英的诗 每作伤心语, 狂书字尽斜。 杜鹃空有泪, 鸿雁已无家。 浩劫悲猿鹤, 荒村绝稻麻①。 转旋男儿事②,吾党岂匏瓜③? 注释: 恽代英,江苏武进人。一九二七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一九三○年五月被捕。次年四月在南京就义。一九一九年,恽代英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五四”运动爆发,他是武汉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诗写于此时。 ①浩劫两句:谓在北洋军阀统治下,老百姓生产荒废,生活痛苦。 ②转旋:即旋转乾坤,谓用革命来改造社会。 ③匏瓜:即葫芦。《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此处谓党要求自己有所作为。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②,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③。 注释: ①恽代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时是武汉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加入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一九三○年在上海被捕,一九三一年四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②浪迹:行踪飘泊不定。旧游、故人:原意都指老朋友,此指革命同志。千秋:不朽。 ③已摈忧患:已摒除个人得失。寻常事:把个人得失看得很平常。楚囚:春秋时,有楚国人被晋国俘虏,仍带着南方楚国式样的帽子,表现对故国的怀念。这里借用说虽然被囚仍保持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恽代英纪念馆:恽代英拜祭点
是恽(音“运”)代英 恽代英(1895-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又名蘧轩,字子毅,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党团干事。1927年1月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恽代英是敌人切齿痛恨的共产党人。早在黄埔军校,恽代英便被蒋介石认为是“黄埔四凶”之一。因此把他作为重点搜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恽代英的诗 每作伤心语, 狂书字尽斜。 杜鹃空有泪, 鸿雁已无家。 浩劫悲猿鹤, 荒村绝稻麻①。 转旋男儿事②,吾党岂匏瓜③? 注释: 恽代英,江苏武进人。一九二七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一九三○年五月被捕。次年四月在南京就义。一九一九年,恽代英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五四”运动爆发,他是武汉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诗写于此时。 ①浩劫两句:谓在北洋军阀统治下,老百姓生产荒废,生活痛苦。 ②转旋:即旋转乾坤,谓用革命来改造社会。 ③匏瓜:即葫芦。《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此处谓党要求自己有所作为。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②,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③。 注释: ①恽代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时是武汉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加入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一九三○年在上海被捕,一九三一年四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②浪迹:行踪飘泊不定。旧游、故人:原意都指老朋友,此指革命同志。千秋:不朽。 ③已摈忧患:已摒除个人得失。寻常事:把个人得失看得很平常。楚囚:春秋时,有楚国人被晋国俘虏,仍带着南方楚国式样的帽子,表现对故国的怀念。这里借用说虽然被囚仍保持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是恽代英恽代英就是恽代英
“浪迹江湖数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己拼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革命先烈挥代英(1895一1931)牺牲前在牢房的墙壁上留下的诗。今天是他英勇就义的日子。 浑代英是江苏常州人,是我国早期青年运动的领袖。1920年,他和肖楚女等同志一起发起组织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团中央宣传部长,主编过《中国青年》杂志。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悸代英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十二月的广州起义。 1930年,挥代英在上海被捕。敌人用威胁利诱的办法,妄想叫他投降,结果都失败了。 1931年4月四日,敌人根据蒋介石的手令,把浑代英杀害了。在刑场上,敌人要挥代英跪下。挥代英说:“共产党员宁死不屈!”他挺起胸脯,像岩石一样屹立在枪口前面。刽子手吓得扣不动枪机,只好又换一个人来行刑。枪声响了,挥代英倒了下去。但是他又挣扎着爬了起来,奋力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恽代英(1895-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又名蘧轩,字子毅,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党团干事。1927年1月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恽代英是敌人切齿痛恨的共产党人。早在黄埔军校,恽代英便被蒋介石认为是“黄埔四凶”之一。因此把他作为重点搜捕对象。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恽代英的诗 每作伤心语, 狂书字尽斜。 杜鹃空有泪, 鸿雁已无家。 浩劫悲猿鹤, 荒村绝稻麻①。 转旋男儿事②,吾党岂匏瓜③? 注释: 恽代英,江苏武进人。一九二七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一九三○年五月被捕。次年四月在南京就义。一九一九年,恽代英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五四”运动爆发,他是武汉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诗写于此时。 ①浩劫两句:谓在北洋军阀统治下,老百姓生产荒废,生活痛苦。 ②转旋:即旋转乾坤,谓用革命来改造社会。 ③匏瓜:即葫芦。《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此处谓党要求自己有所作为。 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②,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③。 注释: ①恽代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时是武汉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加入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一九三○年在上海被捕,一九三一年四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②浪迹:行踪飘泊不定。旧游、故人:原意都指老朋友,此指革命同志。千秋:不朽。 ③已摈忧患:已摒除个人得失。寻常事:把个人得失看得很平常。楚囚:春秋时,有楚国人被晋国俘虏,仍带着南方楚国式样的帽子,表现对故国的怀念。这里借用说虽然被囚仍保持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恽代英纪念馆: 恽代英拜祭点
《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它创办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企图复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未能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来。它创办的指导思想: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首先要开展一个宣传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1915年由陈独秀创办,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
1923年10月20日,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上海南市一条小里弄的一幢老房子里,一本薄薄的小杂志在他们手里散发出油墨的清香。在这几个激动的年轻人中,就有在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恽代英,那一年他28岁,已是老资格的社会活动家。作为主编,恽代英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刚刚创刊的《中国青年》。这是直至今天已出版了一千多期的《中国青年》的源头。 《中国青年》一开始就有它的红色背景,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它的战斗色彩几乎是一种天然。它最强烈的鼓动是对祖国的拯救,因此它对自己使命的阐述格外明确而主动:“救中国是一般青年的使命。我们要为这些青年扫除一切陈腐邪恶的空气,指点他们最经济最有效力的途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对另一位传奇英雄萧楚女的怀念中找到佐证。萧楚女与他的朋友恽代英曾一同在《中国青年》最初的日子里共同战斗,成为辉映在《中国青年》上的灿烂双星。他文如刀剑,为《中国青年》这本杂志留下了鲜明的印痕。“不要装聋,不要躲闪。”“硬刀硬枪,摆事实,讲道理,才是角色。”“进攻,进攻,不断进攻!”萧楚女的激烈壮怀,可以说正是《中国青年》的真实色彩。 《中国青年》创刊时期对革命的号召源自这些革命者的本能,《中国青年》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职业编辑,他们的身份其实都是职业的革命家,而且异常年轻。在《中国青年》早期的创办者中,林育南、邓中夏、李求实及张太雷,也都早已是“身经百战”的青年英杰,他们在进入《中国青年》之后,他们同样注定一般走上了一条牺牲之路。萧楚女在病中被敌人拖赴刑场时才34岁,林育南、李求实等二十几个青年一同在上海龙华被敌人集体屠杀。鲁迅在龙华惨案发生后,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看一看这些抛头洒血的青年志士,发刊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何等风骨,根本不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说明。 《中国青年》发起于革命初期,随着革命浪潮的起伏时而公开发行,时而秘密传递。从1923年10月到1927年10月,四年中,《中国青年》共出刊170期。它以惊世骇俗好战斗的激情度过了四年的创业历程,真可谓极一时之盛。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青年》终于沉寂。它起于黑暗,沉静于黑暗,但它在黑暗中留下了一道电光,这便是一颗终要燃烧起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