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邮箱

发布时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邮箱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有城关校区和逾中校区2部分组成。坐火车到兰州车站下车后打的可以直接到城关校区(10元左右的车费,建议打的,没有直通的公交)。如果要去逾中校区,本部有直达逾中校区的公交车(车费据说是7元)。如果是邮编和地址的话 地址是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 西北民族大学 ··学院··系· 邮编:730000

西北民族大学སྦྱང་ཚན་བདུན་པ། སྔོན་འཇུག་ག གཟིགས། ། ཀད་ཁད་གད་ངད། ལ་མགོ་ཅན་བཅུ། ལྐ་ལྒ་ལྔ་ལྕ་ལྗ་ལྟ་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时间 大一一学期期末二 三个条件 (1有特长 2 有病 3 在原专业学习有困难)三 个人向所在系申请,拟转系考核,学校统一办理。 四,所在地主管高等教育部门审批。一,你现在录取你的学校放人,你找现在学校管学籍的老师,写好转学申请,申请很重要你可以上网查一下什么样的理由学校不得不放你走。二,现在学校省的教育厅放不放人,这个也是很重要,一般学校不放人你就说教育厅都说放人,教育厅不放人你就说现在学校和接收学校都同意了,所以说你转学的理由一定在充分。三,找到你接收的学校,其实这个可能应该是你首先应该做的,因为没有接收的学校根本很难说你转到那里去。四,最后找接收学校的教委就很好解决了。相关转学材料:转学申请书,接收地同意接收确认表,你学了一年的二学期末考试成绩单加学校盖章,你学校出具的省统一招生录取通知名单花名册的复印件加盖章,最好转好了,部分资料你还要寄回原校的。因为你转学你现在的学校就有流失,收入也有减少,一般学校是不会让你转学的,所以要是你没有关系的话学校会层层阻挠你的,直到你筋疲力尽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紧邻陕西省会西安市,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办在内地的民族高等学校,是西藏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是一所集文、史、理、经济、法、工、管、医、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现设有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哲学(西藏宗教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专门史等6个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学(含文秘方向)、民族学、历史学、新闻、广告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档案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应用心理学等34个本科专业和会计电算化、财会管理、财务会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广告策划与制作、旅游酒店管理、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高等护理等21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30余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92人,教授、副教授138人。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数十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区)的奖励,许多研究领域在区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藏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现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期刊。 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藏书80余万册的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准运动场、功能齐全的教学医院、广播电视实验中心、信息工程实验室、医学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新建教学楼全面实现了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校园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场所。 2008年9月,西藏民族学院迎来了50 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军委主席胡同志为我院发来贺信,贺信充分肯定了我院50年来的办学成绩,也为我院进一步发展提出殷切希望。50年异地办学谱写西藏高等教育第一华章,50年辛勤耕耘培养西藏革命建设三万英才。50周年校庆,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是凝聚智慧、彰显风范的新契机。当前,西藏民族学院正在沿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高等学校,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民族大学。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西北民族大学代码是:10742西北民族大学,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

西北民族大学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城关校区)还有兰州市榆中新校区,两校区有直通学校大巴很方便。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本部在兰州市,新校区在榆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其前身为创刊于 1913 年 7 月 1 日 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 (1924 年 ) 、《西大学报》 (1939 年 ) 、《西北学术》 (1943 年 )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 年 ) 等刊的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主要反映西北大学文科各院、系、所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办单位——西北大学,具有公诚勤朴的办学传统与厚德载物的学术氛围,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211 工程”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西部 12 所高校之一。据新浪网最新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榜,西北大学居第 42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办刊宗旨为: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人文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编辑部一贯重视学术品位与特色栏目设置,严把学术与编辑规范质量关。近年来,更是把提高学术质量、形成学术特色视为办刊的生命线,先后聘请了国内百余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 家 教授为学报审稿,并与他们建立经常的通讯、网络联系。还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外留学人员,陆续聘请了数名国外专家审稿,使学报刊发文章的选题和学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观,逐步形成了以 张岂之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思想史”,以 彭树智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东研究”,以 何炼成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等名牌栏目,陆续向读者推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能及时反映该学科研究前沿成果,对该领域的理论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被引用频次较高的重要文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统计与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一书介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全国综合性学报 2001 年影响因子排序中居第 20 位。另外,《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连续多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和优秀编辑部,两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百强社科学报” ( 位居第 23 位 ) ,一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并被教育部连续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位居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第 14 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为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04 年报告,《西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名 19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注重发表学术研究前瞻性成果的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要服从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已开设的“西部大开发”栏目的基础上,拓宽范围,找准切入点,将办刊学术方向定位于西部大开发,通过设立“西部经济发展”、“西部法制”、“西部人文”、“西部资源开发”、“西部考古”、“西部文学”等栏目,辟出较多的版面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注明批准编号)、交稿日期。交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文中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知名人士可略)后必须加注英文名。2)摘要应用100~200字集中表述论文最主要的观点,切忌将摘要写成提要(背景与意义的介绍)。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须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8cm(半栏)或16cm(通栏),请用计算机绘图(矢量图或高点阵图)。图中文字、符号应与正文一致,中英文字体均为小五宋,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并贴复印件。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编排。各种文献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HT5”H〗专著:〖HT5”SS〗[序号]作者(外文姓名可缩写,3人以下全录,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外文文献须在作者前用方括号加注国别)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HT5”H〗期刊〖HT5”SS〗:[序号]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HT5”H〗论文集〖HT5”SS〗中析出的论文:[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HT5”H〗国家标准〖HT5”S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HT5”H〗专利〖HT5”SS〗:[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HT5”H〗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HT5”SS〗:[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要特别注意区别“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文中放右上角,注文置当页底)。

你好,我是民大毕业的。原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版面费1000,审稿周期两个多月。现在不知道变了没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3, Number2-June, 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007-2011年,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3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138项,校内立项186项。共获得预算外科研经费65万元。出版学术著作69部,发表学术论文2087篇。其中包括权威期刊论文3篇,SCI论文7篇,EI论文29篇,核心期刊论文448篇。论文转载、摘编29篇 。2010-2014年,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6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立项5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据2015年5月学校公布数据显示,近五年,学校年均科研经费1万元。有2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 2013年西藏民族大学国家自然基金立项一览表项目批准号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类别41361044 刘炜 山地城市景观格局空间异质性与热环境效应的多尺度响应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以拉萨、重庆和兰州市为例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71361023 姬梅 拉萨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网络研究:基于动态社会网络视角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360297 陈婷 运动通过改善心肌梗死后下丘脑室旁核氧化应激对心功能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81360299 李文华 血清-蛋白质组学逆向识别高原低氧习服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及功能鉴定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截至2014年,学校建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成为西藏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学校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了“高原医学与基因地理学研究基地”,与西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藏语语言资源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西藏高原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现代网络与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西藏教育发展研究实验室、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运动生理机能综合实验室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17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0余万册,中文电子图书62万余册,学位论文147余万篇,各种数据库20多种。形成了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体育等多学科,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并存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图书馆建有“藏学文献情报资料中心”,收藏藏学图书5万余册,藏有德格版《藏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对勘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等珍贵典籍,同时,自建有“藏学专题数据库”、“藏学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特色资源数据库 。 学术刊物 截至2013年,学校出版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藏学研究”栏目被评为名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