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这四本杂志被戏称为中国生物医学学者最爱的四大神刊。由于发文量大、版面费高(相应发表难度低)、影响因子适中(3 分以上),这四本杂志受到了医学领域专业人士的青睐,国内投稿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但也造成了一个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这几本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下降,不复当年神刊的风采。今年(2016版)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已经公布,如下:Oncotarget 168 (2015 年:008 ;2014 年 359 )Medicine 803(2015 年:133;2014 年 723 )Scientific Reports 259(2015 年:228 ;2014 年 578)Plos One 806(2015 年:057 ;2014 年 23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如果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还是不断下降,它们还会成功中国医学者最爱的四大杂志吗?可能几率就不是很大了,毕竟,国内对期刊影响因子是十分看重的。那么,究竟影响因子是怎么得来的呢?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指标: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是指-----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综合影响因子是指----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综合,是以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的。这两者都是按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优助医学专注医学学术,行业深耕八年,实验定制,sci全程委托,科研立项,愿能在医学学术上协助到您·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刊载论文如果是热门课题,且篇幅较短,发表较快,则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刊载完整研究性论文的期刊,持续被引用时间长,影响因子升高较持久。也有资料表明,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刊载论文数仅统计论文、简讯和综述,而对评论、来信、通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则不进行统计。根据经验判断,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在多数情况下,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响因子,并且这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年度之间会有较大的波动;而论文量多且创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较高的总被引频次。此外,还与其他引证指标如: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以及期刊发行范围和发行量等指标有密切关系。期刊的规模和结构不同会造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一般来讲,同种类型的期刊形成的规模越大,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来讲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热门”课题或“热门”专业的文章越多,总被引频次就越高,同时这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大。(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总体水平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各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二是该学科期刊在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从总体上来说,某学科来源期刊越多,该学科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就越大。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学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期刊,它不仅在期刊数量上明显多于其他学科,而且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数量上也有显著优势,从而说明生物科学在当代科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此外,影响因子还受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的影响,如果某个科技期刊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非常小,而且同类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 。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内在的科研规律不同,在做研究时所需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情况就不尽相同。这些区别至少在两个方面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大小,一方面的区别是需要引用他人成果多少的情况,另一方面的区别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时间情况。由于影响因子一般都只按近两年内的期刊中所引用的文献计算,可以看出按近两年内的引文年限分布情况做的排序结果和通过用影响因子方法对杂志的排序结果同样也具有一致性,这同样说明了影响因子不能正确地反应出不同学科期刊之间影响力的大小。(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对于特定刊物来说,在中外的检索系统中,由于其所收录的期刊群体组成的差异较大,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语种的检索系统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论文本身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有期刊有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指的是,该期刊近两年来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如果想查看该论文所发表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百度MedSci影响因子查询,进入该系统输入期刊名即可。
所谓影响因子是由论文所在的期刊决定的,SCI会定期对其目录中的期刊进行影响因子计算,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力和期刊中论文被引用数量等决定。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我也可以帮忙查看的。查看用户名了解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这四本杂志被戏称为中国生物医学学者最爱的四大神刊。由于发文量大、版面费高(相应发表难度低)、影响因子适中(3 分以上),这四本杂志受到了医学领域专业人士的青睐,国内投稿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但也造成了一个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这几本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下降,不复当年神刊的风采。今年(2016版)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已经公布,如下:Oncotarget 168 (2015 年:008 ;2014 年 359 )Medicine 803(2015 年:133;2014 年 723 )Scientific Reports 259(2015 年:228 ;2014 年 578)Plos One 806(2015 年:057 ;2014 年 23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如果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还是不断下降,它们还会成功中国医学者最爱的四大杂志吗?可能几率就不是很大了,毕竟,国内对期刊影响因子是十分看重的。那么,究竟影响因子是怎么得来的呢?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指标: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是指-----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综合影响因子是指----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综合,是以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的。这两者都是按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优助医学专注医学学术,行业深耕八年,实验定制,sci全程委托,科研立项,愿能在医学学术上协助到您·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刊载论文如果是热门课题,且篇幅较短,发表较快,则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刊载完整研究性论文的期刊,持续被引用时间长,影响因子升高较持久。也有资料表明,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刊载论文数仅统计论文、简讯和综述,而对评论、来信、通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则不进行统计。根据经验判断,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在多数情况下,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响因子,并且这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年度之间会有较大的波动;而论文量多且创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较高的总被引频次。此外,还与其他引证指标如: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以及期刊发行范围和发行量等指标有密切关系。期刊的规模和结构不同会造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一般来讲,同种类型的期刊形成的规模越大,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来讲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热门”课题或“热门”专业的文章越多,总被引频次就越高,同时这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大。(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总体水平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各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二是该学科期刊在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从总体上来说,某学科来源期刊越多,该学科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就越大。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学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期刊,它不仅在期刊数量上明显多于其他学科,而且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数量上也有显著优势,从而说明生物科学在当代科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此外,影响因子还受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的影响,如果某个科技期刊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非常小,而且同类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 。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内在的科研规律不同,在做研究时所需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情况就不尽相同。这些区别至少在两个方面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大小,一方面的区别是需要引用他人成果多少的情况,另一方面的区别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时间情况。由于影响因子一般都只按近两年内的期刊中所引用的文献计算,可以看出按近两年内的引文年限分布情况做的排序结果和通过用影响因子方法对杂志的排序结果同样也具有一致性,这同样说明了影响因子不能正确地反应出不同学科期刊之间影响力的大小。(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对于特定刊物来说,在中外的检索系统中,由于其所收录的期刊群体组成的差异较大,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语种的检索系统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论文本身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有期刊有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指的是,该期刊近两年来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如果想查看该论文所发表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百度MedSci影响因子查询,进入该系统输入期刊名即可。
图书馆的sci服务中心上说的也不是很清楚最后还是自己硬着头皮找到了。鉴于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1。首先你的期刊必须被sci引用2。接着在图书馆主页下面选择电子资源->数据库->ISIWebofScience3。顺着链接进入ISIWebofScience的网站3。在ISIWebofScience的主页的最上方有一个下拉菜单4。在下拉菜单中选择JournalCitationReports,然后点击go5。进入下一个页面,选择SearchforaSpecificJournal,点击Submit6。进入另外一个页面,左边的下拉菜单框中选择,右边的输入框中输入你的期刊的名字或者其他的条件,点击Search至此,所有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
网页链接这个好用:网页链接
SCI的影响因子是指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越多,影响因子越高,说明期刊的影响力也越大,是用来衡量期刊的学术水平。
计算方法:出版当年之前两年该期刊在当年被引用次数总和 ÷ 前两年该期刊出版文献之总篇数。例如:某刊1996 及1997 年共出版181 篇文章,而在1998 年共被引用210 次,则Impact Factor 为210÷181=16。一般而言Impact Factor >1表示引用率颇高。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每年度JCR统计出来的数据,每年度6月底至7月中更新一次。影响因子是表明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前两年所发表的每篇论文的当年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进到该杂志的主页,一般都会有最近一年和五年的影响因子
内容如下:2021年6月30日,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2020年度)发布了!自1975年来,Clarivate(科睿唯安)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报告包括来自五大洲113个国家的20000多种期刊,涉及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等254个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方面,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期刊影响因子高达7,CNS三大顶刊Cell 为582,Nature 为962,Science 为728。今年的“期刊引用报告”计算方法发生变化,将把2020年在线发表内容(Early Access的文章)也引入2021年 JCR计算中。根据Clarivate官方说明,2020年JCR的分母将不受影响,但2020年JCR的分子将会包括3个部分:1,正式出版日期为2020的非Early Access论文和Early Access论文。2,Early Access出版日期为2020的论文。3,Early Access出版日期为2019或更早的论文,这就导致2020年的影响因子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整体水涨船高的态势。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反映的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那么如何查询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呢?下面我来讲一下。操作方法 01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单独一篇文章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有期刊有影响因子。查询期刊影响因子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得找一个能查询的网站,先用浏览器搜索“sci影响因子查询”,能找到很多选项,我们选择一个。 02 进入网站首页后,就能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了。如图所示,我们如果知道期刊名字的话,直接输入查询就可以,如果不知道的话,也支持模糊查询,或者按研究方向查看。 03 比如,我不知道期刊名字,但是我论文的研究领域是“水利”,我直接在步骤2标记的研究方向处输入“水利”,点击查询,也可以在下图所示“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中点击进入查询。网页列表中的学科门类已经很齐全了,如果你要找的是特别冷门的学科,就点击“查看全部领域”。 04 查询之后,会返回结果,如图所示,在生成的期刊列表中,就能看到期刊的影响因子了。还能看到期刊对论文的录用比例,审稿周期等。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论文本身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有期刊有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指的是,该期刊近两年来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如果想查看该论文所发表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百度MedSci影响因子查询,进入该系统输入期刊名即可。
具体如下:在2021年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的形式总体来看是一片大好,比较热门的知名杂志都是普遍上涨的形式,这体现出来的就是影响因子,在今年开始了全新的算法所体现出来的威力。而且这个新的算法必将影响以后影响,因此整个大局式的发展,今年的新算法,就是把在线优先出版的论文引用贡献记入上一个年份,也就是今年的计算公式中,分子第一次包括了2020年的出版。简单的说一下,就是分母是不变的,仍然是前两年的期刊所有论文的总数,但是分子的变化就大了,这样就导致了影响因子普遍的上涨。影响因子只是反映了期刊篇均引用的一个基础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但是不要过于的神化他的能力。期刊的影响力是靠业界的口碑打造出来的,但是最终要看的还是论文质量的本身。大家也要理性判断不同科学之间的影响因子,没有办法去进行横向的比较,所以有时候做出的交叉学科的同学在学生时代会觉得占便宜了,比如那些光学的材料期刊影响因子,拿回来评讲很舒服。但是在光学口发刊的同学就会被压一头,但是这种捷径的方法也只能在学时代走一走,一旦遇到了真正的高含金量的评审,评委心里还是会对工作质量的本身更加的关注,而不会,对影响因子过于的依赖。影响: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国际上被公认的值得借鉴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统计大量的引文,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际同行重视,学术水平高。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
没有涨,短期内不意味着含金量降低。高校不太可能马上依据新的影响因子调整教职硬门槛,对学术圈而言一两年内期刊影响因子不论涨落,期刊还是期刊。JMCA涨到20分也还是JMCA,PRL跌到5分以下还是PRL。也就国内学术圈盯着影响因子不放这问题背后的价值导向真的糟糕。发能源和生物材料文章多的期刊普遍大涨。这两年文章,这样就会导致热门方向会越来越卷比如一些化学综合期刊为了维持高影响因子会摒弃纯化学文章而去发大量材料文章如果中科院还是以if给期刊划分等级以后传统方向就不会有人去做了毕竟绝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中科院的标准制定考核。影响因子简介:北京时间2021年6月30日,Clarivate Analytics官方发布最新年度2020年期刊引用报告JCR,全球top400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出炉。整体而言最新的SCI影响因子均有较大上升,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临床肿瘤杂志甚至首次突破500大关,高达7,连续十三年强势霸占榜首。同样,国内的期刊影响因子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实力不容小觑。国内排名第一的期刊仍旧属于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今年表现尤其抢眼,影响因子相较于去年的507增加了5分之多,达到IF 617,全球排名78位。位列第二位的是Fungal Diversity生物真菌学,影响因子亦比去年的386增加了近5分,达到372。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自2016年创立以来,每年均保持持续迅猛增长,最新年度IF达到187,位列国内期刊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