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sciencenature联合发文

发布时间:

sciencenature联合发文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数学发sciencenature

《自然》(英语: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虽然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自然》是少数(其它类似期刊有《科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如果你的数学文章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有可能发布。如果只是一般性的数学学术研究,是难以发布的。

《Nature》《Science》《PNAS》《JAMA》这些都是国际顶级刊物 但就《Nature》《Science》来说,他们是综合性刊物,更偏向通俗类科普读物;而子刊是更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其中《Nature》是私人商业集团管理,《Science》是公益性的学会管理。就现在来讲,通过IF比较,某些子刊类的review甚至高于主刊,但综合来看,其实还是主刊更有影响力,毕竟刊登的是多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20分以上的期刊,很难说谁比谁强,但Nature比其子刊难发是不争的事实,靠砸钱也许你能发个nature子刊(比如nature genetics),但是却发不了nature。同一篇文章是可能在其主刊和子刊以相同的名称发表的,因为《Nature》《Science》的出版周期很短,一周一刊,他会尽快的将研究成果展现出来,然后进一步通过子刊来深入介绍。 还是不要想太多,一周一刊,前几年国内一年也就基本是100篇一下,研究生阶段看看就行,多学习,想法在这上面,几乎不可能。

如果你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然能够发表世界顶级期刊。如果只是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就很困难。

发表多篇sciencenature

《Nature》《Science》《PNAS》《JAMA》这些都是国际顶级刊物 但就《Nature》《Science》来说,他们是综合性刊物,更偏向通俗类科普读物;而子刊是更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其中《Nature》是私人商业集团管理,《Science》是公益性的学会管理。就现在来讲,通过IF比较,某些子刊类的review甚至高于主刊,但综合来看,其实还是主刊更有影响力,毕竟刊登的是多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20分以上的期刊,很难说谁比谁强,但Nature比其子刊难发是不争的事实,靠砸钱也许你能发个nature子刊(比如nature genetics),但是却发不了nature。同一篇文章是可能在其主刊和子刊以相同的名称发表的,因为《Nature》《Science》的出版周期很短,一周一刊,他会尽快的将研究成果展现出来,然后进一步通过子刊来深入介绍。 还是不要想太多,一周一刊,前几年国内一年也就基本是100篇一下,研究生阶段看看就行,多学习,想法在这上面,几乎不可能。

nature和science联合发文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sciencenature论文

Science 和nature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像我们中国博士毕业的要求只要在3分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型文章就行。对比可知道这两本杂志的高度。

许多高校和研究单位,都以能够在这两种期刊上发表文章为“最高荣誉”,而且不惜“重金奖励”——有的单位对于在这两种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的作者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人民币。最近,我又看到一些单位在自己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将能够在《科学》(Science)和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作为“奋斗的目标”。继SCI检索导向、影响因子导向之后,现在又出现了“S&N”导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科学研究管理者无能,怎么就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总是依赖于别人?这种导向也已经“传染”到我国的期刊界和期刊管理界,动不动就拿”S&N”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的榜样。 S&N是个什么东西?具有这样大的威力,以至于影响到中国的科学研究的政策和导向。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S&N不就是两本杂志吗,又有什么?是的,这两本杂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综合类期刊,但是他的影响是什么?是科研成果本身的影响还是期刊的运作。在我看来是“炒作大于水平”。包括《科学》杂志宣称的“对一些科学研究团队进行跟踪,在研究成果做出的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这究竟有多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更何况,目前对《科学》的审稿程序和发稿程序的科学性已经有人提出了质疑。 从《科学》和《自然》的办刊理念和经营思想上来看,我认为他们算不上是一份“学术刊物”,理由是:期刊的报道只是消息性的,而不是深度的报道。在篇幅上多数是以两个页码,长篇论文很少;从报道的深度上看,多数只是“报告”一种结果而已,而没有完整的过程,特别是“科学研究”是讲究成果的“可重复性”,如果报道不能将研究的方法、手段、条件和研究的步骤交代清楚,人们又如何能够“重复验证”。既然,不是一种“学术期刊”,那么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表的“科研成果”为什么可以具有那么重要的分量呢?很显然,那就是“宣传”的效果大于“科学”本身。我们的科学研究导向,以这样的期刊作为“标准”也就不得不让人们认为是“玩虚的”。 我们的期刊应当创国际的知名度,但是不能完全以“S&N”为样板,至少应该明确“我们的刊物定位是什么?”,如果要办成一种“科技新闻报道性”杂志,那么以“S&N”为榜样和目标是应该的,能有这样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无疑是让人羡慕的。但是,如果要办一种严谨的学术理论刊物,那么以他们为榜样那就错了,不仅是永远也做不到,而且会搞乱自己的办刊方向和思路,变成“四不像”都有可能。不同刊物应当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就决定刊物的性质和影响的范围,甚至是影响的方式。一些营销手段也就不是对与所有期刊都适用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来:对于我国目前期刊的发展状况不满意的者,在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时”往往没有关照到其所针对的刊物定位。有些是需要解决办刊理念的问题,增强期刊的经营能力;有些是局限于体制特别是办刊体制问题,需要明确责任、提供空间;有的并不是期刊本身的原因,而是社会的通病或者是受社会的约束,需要等待社会的进步和回归;也有些期刊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现在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过高的的要求只能是一厢诚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