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数字化转型杂志

发布时间:

数字化转型杂志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我比较欣赏知乎大神圆西瓜大叔的解读: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和其他人花里花哨的讲解让人雾里看花不同,这个解读从背景、含义、步骤、案例和误区都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比较接地气。

我觉得主要从7大点去考虑:1、发展方向。2、确定领导者。3、描绘企业蓝图。4、准确掌握企业位置。5、转型决策应变6、合理分配资源。 对风险的预测评估。了解更多数字化转型分析思路案例,请搜索:银弹谷

从技术、内核、影响三维视角理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技术层面,信息化、数字化本质上都是把物理事件的流程、产品、数据变成计算机世界的01的代码。然而,数字化相比信息化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变化,那就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技术,为信息化的范围和深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是信息化到数字化最根本的驱动力。从内核层面,互联网、物联网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了更为广泛深入的连接,基于这些连接,越来越多的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业务数字化连接之上,企业内部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建模、数据加工、数据洞察,企业可以借助这些数据赋能业务和管理,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即数据赋能业务,数据驱动业务。有了数据之后,企业才能迎来数字化的最高阶段——智能。从影响层面,数字化极大地帮助企业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数字化革命性地改变了客户和企业的沟通模式,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实时和无缝,这要求企业必须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随着数字化发生很大改变,新的商业模式将应运而生。

天翎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因此总结了以下几点要素:(1)从技术趋势、要素形态、组织模式、发展驱动力、社会连接特点等视角研判数字经济时代特征。(2)从社会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基建需求、商业模式等维度挖掘数字经济转型机遇。(3)基于重点企业案例研究,结合数字经济特点分析,归纳总结企业数字化的主要方式和模式。(4)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商业模式等方面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举措。通过天翎bpm平台可以实现更好的信息化转型。

期刊数字化转型

因为计算机和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少的人看杂志书本类的了,未来发展不看好,除非往网络这一块发展。

中文期刊排行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是龙源期刊网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期刊网络传播阅读排行。从2005年开始,龙源依据其授权合作的3000种期刊的资源优势和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每年对在线传播的期刊、文章等进行统计、排行、分析并发布。2011年,龙源连续7次进行了全网站合作期刊的网络传播阅读排行,这个排行分国内国外阅读排行、不仅有期刊的,也有类别、栏目、文章的阅读排行,即将进行的2011年度的发布,立足于数字内容市场投放的不同角度,新增了以不同用户群为统计依据的“国内外公图TOP100期刊”、“党政企事阅读TOP100期刊”“中小学阅读TOP100期刊”,和以不同终端为统计依据的“IPAD阅读TOP10”、“移动阅读TOP10” ,梳理出了数字期刊在不同用户领域的阅读状况,此举不仅有利于我们期刊行业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选择(通过排行)来反省我们的内容编辑,并且也有利于广大的数字期刊用户(图书馆)去总结发现购买资源的使用效果,去改进和推动读者服务。从2005年到2011年,龙源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员关于期刊网络传播TOP100的发布,以大量翔实客观的数字显示出这些走在期刊数字化传播前端的期刊群体在期刊在线传播中如何获得读者的拥趸,如何以各自的“网络发行量”客观地验证或创造出了自己的网络品牌影响力。在国家大力推动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用什么来衡量转型的良性运动、以什么依据指导转型期的困惑、从什么角度进行内容编辑的改进,龙源发布的这一系列数据毫无疑问是非常值得参考的依据。龙源课题组从不同的角度对2010年的传播进行了网络品牌建设、数字阅读指数、期刊网络品牌建设、类别期刊的表现、移动阅读解决方案、数字化内容营销的介绍和分析以数据为先导,着重探讨了由此表现出的期刊走势,偏重于数据展示,将研究分析的可能更多地留给专家学者和行业话语权者。2011年7月8日第四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由龙源组织和资助的国内首个以“期刊网络传播”为主要关注点的行业性研究机构“期刊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增加了网络传播数据的专业性和指导性,由此,龙源TOP100排行发布已经成长为中国出版业和互联网内容行业的品牌活动。

回答 您好亲很高兴可以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请您耐心等待一下我为您查询当中[微笑] 提问 欧阳红松在哪些专业会计杂志发表文章 回答 亲您好我为您查询到,现代审计与会计 发刊周期为月刊,全年期数为12期 亲您好目前没有查询到欧阳红松的相关杂志信息很抱歉 请问您还有其他什么需要咨询的嘛亲 更多4条 

在一家足够大的图书馆里,你能找到几百本关于报纸的书,但研究杂志的书不会超过20 本,所以发展不能靠纸质了,还是要靠网络。

传统期刊向数字化转型

移动互联网是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毋庸置疑的,它有很多互联网没有的便利如LBS,随时随地联通网络等优势,并且也是现代碎片化的时间的最佳娱乐方式,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将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的困境据2014年4月2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人均期刊的阅读量比2012年的56期(份)下降了05期(份)。同时,在数字媒介市场不断发展,逐步占领市场的背景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较2012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达到1%。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三种方式均有所上升,但与2012年相比,付费下载阅读的人数却下降4%,只有7%。这一连串数据从侧面展现了传统纸质期刊当下所面临的三方面困境:其一,新媒体的出现让受众习惯利用碎片时间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使读者更少甚至完全放弃传统纸质期刊。其二,期刊读者减少一方面使期刊直接售卖收入减少,一方面使大量广告商放弃传统期刊转投新媒体。其三,传统期刊在转型中,面对不愿付费下载阅读的读者,急切需要寻找除广告植入外其它的可赢利途径。第一财经(CBN)隶属于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目前,第一财经旗下覆盖了电视、日报、广告、周刊、网站、研究院等一系列完整的业务系统,同时,第一财经还在积极开发以无线业务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和金融信息服务业务。第一财经不仅在分众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在新媒体传播中也有一定成就,因此本文以《第一财经周刊》为例,研究传统财经期刊在面临移动互联时代困境中的创新路径。二、财经媒体的创新发展路径注重内容,强化纸媒深度阅读优势周刊在百度百科发表的定位写到:周刊提供频密而深入的报道,致力宣扬市场化商业逻辑和与世界接轨的商业手法。以年轻而且受过高等教育,乐于理财和消费,对商业世界拥有自发的热情和关注的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其与其他商业类评论杂志的不同,其年轻化、时尚化的理念从文章题材的选择到记者行文的方式,再到杂志的排版插图,都贯穿始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为迎合读者新的阅读习惯,周刊推出了多种媒介作为内容载体:传统纸质版,APP版本,Android版本,web版。然而,当下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使杂志内容更多注重发布的迅速,这让内容注定只能浮于表层。“越是面对争议话题、复杂事件,新媒体传播的节点化、去中心化特点就会使其内容多元有余而权威不足,纸媒却以高端访谈、深度报道、新闻调查、观点评论占据权威的影响力[1]”。借助纸媒的权威影响力,在移动互联媒介中打造与微博、即时新闻客户端等工具不同的深度报道和评论,对于周刊,特别是财经类周刊,是有很大优势的。《第一财经周刊》可以利用第一财经的各类媒体取得第一手新闻资料,同时利用周刊的优势,在整合内容后对其再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探讨。整合内容生产,再造内容生产流程“传统编辑部多是静态、定式的机构设置,由于远离事件现场,触角有限,对新闻点的捕捉显得迟钝,传统编辑部员工内外联动很少,缺乏应对动态新闻环境的灵动[2]”,而在“三网融合”和新技术的传播生态环境中,期刊出版流程不仅仅只是利用技术打造的一个新的传播技术平台,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平台基础上建立一种资源加工、数字内容生产、数字内容分享分销、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云服务平台,建立起一个面向多渠道发布、多终端呈现、融合多媒体形态的数字一体化内容采编和信息服务平台[3]。《第一财经周刊》作为第一财经旗下的品牌之一,在整合数字内容生产上可以与其他平台的内容相互借鉴,相互支持。传媒大亨默多克就经常使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来经营他的“传媒帝国”。“纵向一体化战略”指企业内部按照专业、功能或“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甚至相对独立经营各级的产品或服务,以内需为主,通过上下的有效沟通,达成整体,以达成对外界威胁更有力的抵抗。当下,周刊的经营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编辑部模式,编辑写稿、专栏、约稿等,没有与第一财经其他的媒体平台形成很好的互动和资源利用,也没有形成数字内容分享和电子商务的综合性开放平台。这一方面是由于财经周刊内容的专业性较强,相较时尚等类型的杂志,读者参与性较弱。但相信随着受众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会有更多的受众可以就财经内容发表见解,甚至成为有一定质量的自媒体。因此,财经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逐步形成编辑部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互动。另一方面,为了保持报道中立,体现内容权威,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更是难以在新平台中有所展现。就当下情况来看,周刊在移动平台中的内容,仍然处于传统期刊向移动媒介转移的并存互补初级阶段,传统纸质内容的框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更多的只是对针对移动媒介进行了方便其阅读的排版、读编电邮来往等其他次级功能的技术手段改进。建立数字一体化的内容采编和信息服务平台,仍需要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也需要更多突破传统编辑的复合型人才进入市场,才有可能实现。向外延伸产业链,构建多元化经营平台“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或多角化经营,是企业经营不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而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对期刊而言,期刊经营多元化是指期刊通过想歪扩张,涉足多个行业或部门,以期实现规模优势,降低组织风险,营造持续竞争优势的扩张行为[4]”。构建多元化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三维市场”。出版业“三维市场”指的是基于纸质版产业平台延伸的市场空间、基于网络版产业平台延伸的市场空间和基于手机版产业平台延伸的市场空间[5]。“三维市场”的多种选择和系统产品形态,有利于提升用户黏性、合理配置资源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中,“系统+终端+内容+服务”的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开放的全产业链运行,是所有参与主体努力的方向[6]。博斯公司与美国商业媒体协会的研究指出内容供应商们在数字时代的两大成功路径。其一是充分利用内容定制和潜在客户开发,为客户提供市场营销解决方案;其二是提供基本编辑内容外,通过内容整合来提出见解为用户提供驱动解决方案,并制定解决工作的流程[7]。许多国外的媒体公司也已经探寻“媒体服务”之路,如ESPN、MTV、NBC环球,都在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通过传统和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行在线的口碑营销等多方位的市场营销方案。在中国,《创业家》杂志通过举办黑马创业大赛,吸引了一批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继而创办黑马营、黑马会等组织,为创业者搭建信息沟通和融资招商平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针对读者会员举办川藏线等户外行体验活动,虽然盈利空间有限,但沿途创作报道,借助微博、微信进行社交传播,这不仅对杂志是一种宣传,也对汽车赞助厂商是一种宣传[8]。《第一财经周刊》也通过每年举行主题不同的周年庆典来扩展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2014年2月25日,中国商业创新50人暨第一财经周刊6周年盛典就在上海召开。细分市场,专注个性化读者在新的形势下,媒体必须看清形势,打造以用户为核心的跨媒体、跨区域、跨资本、高渗透率的专业性传播网络[9]。这对财经类期刊更是如此,它所拥有的受众无法与新闻、文学、时尚等类型的期刊相比,但其读者具有高忠诚度,容易形成持续长时间的订阅。同时,财经类的读者相对更具经济实力,这也为后期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第一财经周刊》则通过同时发行理财杂志《好运》、专题类《CBNweekly单行本》、潮流类杂志《Kù》完善旗下的内容链条,吸引不同类型的读者。完成从“读者”到“用户”的思维转换雷永青认为,“读者”和“用户”并不只是表述不同,在质上也有所区别[8]。“读者”是一个假设虚拟的对象,编辑部的内容是根据假想的读者编写出来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已经不再依赖于单本杂志内容,而是可以在更多渠道和平台自由选择的“用户”。在这样的背景下,期刊更应该利用科技手段,为用户服务。如在征得用户同意的前提下,对用户阅读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的偏好;收集用户点击广告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以方便为广告投放企业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就《第一财经周刊》来说,不管在文章内容上,还是在广告发布中,都没有真正实现对每个“用户”的针对性投放,更多的还是像传统媒体的单向传递信息。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需求才是期刊立足的根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闭门造车,“用户”就自然而然的从市场上其他的众多平台中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数字化应用杂志

1。计算机世界 太多广告,技术少,可以开阔视野 2。个人电脑 每期针对性太强,长期购买,您将变得非常专业(非IT软技术) 3。电脑报 以前经常看,现在每年买合订本,觉得报刊不如杂志方便 4。电脑爱好者 初学者进步的阶梯 5。程序员 我没有看过,但知道是专业的程序员杂志

science转化医学杂志

是一个自然科学类的杂志,其读者面向全世界,可以说是一本具有相当权威性的杂志。

《Science》是一本很严谨的科学类的杂志,上面会发布一些很权威的科学类的文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