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徐则臣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徐则臣毕业论文范文

一个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徐则臣,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70后作家,他的《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4年凭借《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这个奖项也让他成为老舍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徐则成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文学硕士,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

推开房门,见茶几上放着一捧鲜美的康乃馨。约高半米,直径约半米。浅蓝色的柔纱作成的波状外衣,束着纤纤细腰,在镀膜作沿的的圆花花束里,灵秀的小野菊俏皮地抖擞着,素雅的白花装饰在最外圈,密密匝匝的紫红色的花瓣,像炯炯的火。粉红色的柔嫩的纤花绕成一匝,似少女娇羞的面颊。接近花盘中心,是深红和紫罗兰的相间的簇簇花瓣,又装饰了像松树新吐的嫩黄针叶,做成花蕊状。俯下身子嗅过去,一股清香悠悠漾起,沁人心脾。康乃馨在保鲜水的滋润下,焕发着盎然的生机,传递着温馨的情谊……

1.

昨天晚上打开QQ,一个闪烁的图标提醒我,有新的消息。打开,是徐则臣发过来的。他说国庆节回老家,4号准备在县城和一些故旧聚聚,问我是否有时间参加,并把他的手机号再次发给了我,让我和他联系,最后祝我节日快乐。

则臣是我半生所教的上千学生中最有出息的一位了。北大的文学硕士,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札记,还有若干的译著,著作颇丰,各种高级别的奖项入囊不少,是7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了。在去年春节前,我和则臣联系上了,他亲笔写信给我,寄来他的最新作品集,并说以后有机会要来拜访我。作为他初中阶段的一位老师,我对于他成才,我的作用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如今,他功成名就,还如此的尊崇我,真的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看了则臣的一些作品,我有种深深的震撼,撇开师生感情,纯粹出于对文学的兴趣。对当代中国文坛的关注,我觉得则臣是无愧于“70后作家的光荣”这一美誉的。他文字中踊跃青春热血的躁动,张扬着热诚与正义。他植根于生机无限的民间,满怀对底层大众的悲悯,对人生信仰的深度思考,对人性美丑善恶的深层挖掘。还有他滋滋不倦的追求艺术手法的创新,对题材的拓展,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探究,都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赤诚的童心,一份永不言弃的对文学的至爱,一股默默前行的甘于寂寞的倔强。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的分内事,作家都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在当下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有多少作者能能保持这样纯净的心态,耐住性子去广泛涉猎,潜心于纯文学?又有多少所谓的作家能把持住自己的职业操守,不降人格文品,不粗制滥造,而是耐住寂寞,不失诚恳和热情,耗尽心血出上品,创新品,不断的精益求精?在手法上力求突破既往,在题材上力求高屋建瓴,挖掘出浮表所虚饰的内核,让文学重新焕发出魅力,成为人们甘之如饴的精神食粮?这些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对高尚纯正文学的复兴,正是像徐则臣这样的严肃作家们所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承载的脊梁。

除了编稿,创作之外,徐则臣还积极从事着国际文化的交流。他不辞辛苦到欧美等国办书展,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国文字,他到不同的国度去展示自己作品,促进当代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同时也在不断地和国外的同行交流创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在国内,他也不断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往来奔走,经常在文学展馆,国内高校进行签名,演讲,宣扬文学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为纯文学的普及不遗余力地鼓与呼。

看到则臣如此的繁忙,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每逢节日,看到他发来的问候,我心中有暖暖的感动。他的朋友们都说,则臣是个念旧的人。他重情重义,有着细腻的情感,有着仁厚的胸怀,甚至连我这样的老师,也都挂怀不忘。闲暇上网时,经常看看则臣的创造动向和他文学活动的行踪,我为他的每一个成就而激动欢欣,也在心里默默为他祝福,希望他永葆这份创作的激情,写出更多传世的佳作。

2.

4号上午,我拨通了则臣的手机,听到他的浑厚略带磁性的男中音,我感觉既陌生又熟悉,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仿佛又活了起来,在脑子里有声有色的涌动:纯朴而谦逊的少年,带着甜甜的羞涩的笑意,课堂上专注的眼神,自修课上勤奋不辍的矮小的身影……从话语中我也能感受到他洋溢的兴奋。他告诉我中午十二点到县城的优仙美地见面。整个一上午,我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波澜,徐则臣,二十多年的夙愿即将在中午得偿。于我,能一睹得意弟子的尊容,也足以安慰余生。

十月的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格外的晴好,宽敞的街面打扫得一尘不染,行道树在微拂的清风中显得格外的抖擞。本来单调的十字路口,摆上了庆贺节日的大花坛,衬出一片暖洋洋的喜气来。县城这家最豪华的大酒店,正好也有人家在办结婚酒宴,震耳的鞭炮声,映照着人们的笑颜,一切都在渲染着一份幸福祥和。

我提前来到酒店,进入饭厅。先是看到一对母子,年轻的妈妈看来很面熟,应该是则臣的夫人吧,因为在他的作品集《通往乌托邦的旅程》中我见过照片,白白净净的,戴着眼镜,斯文秀气。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白嫩脸上有着盈盈稚气的孩子,感觉有点则臣少年时的神态,应该是则臣的公子了,感觉亲切,可是也不好贸贸然去招呼,后来则臣介绍,果然是他的夫人,也是研究生学历,在人大附中做教师。而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是则臣两岁的宝贝,有个别具特色的名字---巴顿。则臣是在一干人的陪同下走进来,我是一眼就认出了他的,照片上的作家和现实中的学生合二为一了,只是比之照片和网络视频上,显得更加的亲切温和敦厚热情,他的神态和二十多年前仿佛,只是多了些沧桑和成熟睿智,他也马上疾走到我面前,彼此热烈的握手,则臣说我还没变,一如当年,我心中苦笑,知道自己的衰老憔悴,绝非当年的年轻气盛了。

另一个高大潇洒的中年人,是我的老同事刘老师,现在早已改行,是县书法家协会的会长,文化馆的馆长。当年同在一个单位时,他年轻英俊热情,现在只是发际线往上退了不少,更显出中年男人的神采,特别是他两颊荡满笑意的酒窝,一如当年的充满魅力。

陪在则臣旁边的是一个帅哥,泛着光泽的白净微胖的脸,镜片后是黑白分明清澈而满蕴活力的眼睛,看到我时,他眼睛一亮,脱口喊出“李老师!”,我疑惑地看着他,做着猜测,则臣过来说,老师不认识他了,也是你学生,朱孔浩呀!我的记忆信息库里马上出现了相关联的画面,2000年左右吧,我在家乡中学,任教一个纪律严明的班级,精明干练的女班主任,精神抖擞,雷厉风行的小班长,就是当年的朱孔浩,眉清目秀的少年,大方开朗,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孔浩见了我,意外之中,更多的也是激动,他说自己和徐则臣是同校的.校友,平时就读了很多则臣的作品,很喜欢这位前辈的小说,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选了研究徐则臣的小说作为论文的专题,花了很多功夫来搜集整理资料,并认真阐发了自己独到的鉴赏理念,最后,他的论文在院论文评比中获得优秀,孔浩总想找机会见见这位久慕的大作家,今天终于才有了机会。

今天的酒宴,做东的是县党史办公室和县文联,县党史办的王主任,老家和则臣都是一块的,自然就多了份亲热。他举止稳重得体,不失身份,也没有什么架子。王主任说自己虽然出生在县城,但祖辈都是青湖街上的,和老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老家能出则臣这样的大才子非常的骄傲。

县文联的张主任,也是县城小有名气的作家,热情豪爽,口若悬河,对则臣的事情了解颇多,他认为,不光要写的好,还要善于对外宣传,能把自己优秀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这样受众面更大些,知名度自然也就提高了。像张艺谋改编的几个作家的小说,《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把莫言,余华,苏童都捧火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不能说全部归功于张艺谋,但是张艺谋关注纯文学,努力推广纯文学的功劳也是不可抹杀的。

众人就此话题议论纷纷,徐则臣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也有两部《活着爱着乐着》改编自《西夏》,《北京你好》改编自《我们相遇在北京》,则臣自己补充说,他参与编剧的《我坚强的小船》获好莱坞AOF最佳外语片奖,因为是儿童片,所以轰动不太大。谈到和影视的因缘,他提到一部红得发紫的谍战连续剧《潜伏》里面的主人公名字叫余则成,为什么叫余则成呢?原来这部连续剧的原著初稿中的主人公并不叫余则成,小说在杂志上发表时,是徐则臣责任编辑,原作者龙一,就把主人公改成了和则臣发音相近的则成,那位作家,三十年默默无闻,经由徐则臣编发这部小说后,一举名震全国了,则臣对于龙一,慧眼识才的伯乐了,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在座的还有两位女士,一位版画家曹老师,留着艺术家都有的长长的头发,眼眸里都是那种浪漫不羁的潇洒神情。她的作品是我县画家中获奖名次最高的,是我们县文艺界的骄傲。他们夫妻都是搞美术的,东海自彦涵先生起,就兴起了创作版画的热潮,是著名的版画之乡,曹老师的版画屡有创新,色彩上追求多样化,不再是黑白套印。曹老师的丈夫在北京搞创作,和徐则臣也都是相熟的老乡加朋友。

另一位是残联的主席王老师,一个文静沉着略微发福的中年女性,她的文笔据刘老师说是相当的精彩,也是我们县城的一个女秀才了。她在酒宴前和我聊了会,对徐则臣的骄人成就非常佩服,她认为必须具备高屋建瓴的目光架构才能写出那样传世佳作,需要甘于寂寞,也需要超人的才华,要有丰富的阅历,而我们这些日常作息交际仅仅拘于小县城的土作家,是永远也达不到那个境界的。

刘老师和我邻座,他还像当年,性格活泼开朗,谈吐风趣幽默,知识面宽泛,是饭桌上的活跃人物,他精通音乐美术书法,是个艺术界的全才了,则臣在书法方面造诣也颇深,他们师徒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刘老师时不时的逗逗则臣的儿子巴顿,时而又不失幽默地和曹老师他们交流一些艺术创作的感悟,对王主任和张主任的工作做些恰到好处的夸赞,张主任是我们的县志的主编,他感慨找不到文笔较好的人来写稿,并力邀王老师加入。谈到县志,我们就提到了咱们县的名人,文艺方面的,如果具体到咱县的文学泰斗,除了朱自清先生(他的籍贯也是颇具争议的),应该就数到徐则臣了,我们两个老师当然力赞自己的弟子,张主任也也基本首肯。

我们也关心到则臣的创作近况,张主任连连夸赞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说则臣的小说把一些小人物都写活了,文笔流畅,故事讲得很有吸引力。我们谈到则臣的最新长篇《耶路撒冷》刚举行了盛大的版权签约仪式,我问他这部小说创作了几年,他平静地说是写了六年。六年,人生最辉煌的日子,能有多少个六年呢,而则臣耐住性子,磨破椅子,居然就能为一部巨著倾注了六个春秋的心血,这将又是一部怎样撼动人心的力作呀。我和刘老师都谆谆叮嘱则臣,中年是作家出长篇的最佳时期,人生阅历渐深,精力充沛,技艺纯属,正是创作的黄金期,一定要好好抓住机会,辞掉不必要的应酬,多些潜心的深研精磨,创作出几部中国当代文学的巅峰作品来。

席间,则臣恭敬地过来向我敬酒,他心细如发,还记得我们以前网上聊天中我的视力很差,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就是身体虚弱,脑供血不足,容易眩晕,眼睛也就容易疲劳,他关切地让我多注意修养,再三地叮嘱我少喝酒多吃菜。我除了祝福,就是有点感动,于他而言,一步步走向到今天的骄人成就,授业的老师数不胜数,其中名气鼎盛的也很多,对他成才起到关键作用的也不只一二,而我,只不过是在他人生起步的初初台阶上稍微推了他一把,力量微不足道,况且早我已不在教书育人之列,庸庸碌碌籍籍无名一小民。可是,则臣竟然如此对我感念恭敬有加,让我感觉汗颜之余,对则臣的厚道仁义不浸势利更多了一层敬重。毕竟,在这个酒席间,年长者之中,别人都是县城里相关联的文化界的同仁,只有我一个局外的闲人,而我是则臣特邀来的,并且他还再三把我推让到主位!

刘老师对我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我当年到他的住处借阅了很多音乐的书籍,当时,我对流行歌曲很有兴趣,刘老师夸张地说,他有些歌曲还得到我那儿找谱子呢。多少年没见,刘老师和我之间还显得很熟谙,他夸我是个尽职敬业的好教书先生,对学生友善和蔼,倾心教导,激发学生的理想和志气。

其实,我也知道他的话语里有些只是表面的感觉,当年的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有着满腔的热情,但是局限于性格和能力,并不显得怎么突出和优秀,我曾经为班级管理搞的焦头烂额,沮丧中写信向原来师范的班主任讨教。我也曾急躁粗鲁地对待过一些违纪者,没有成熟育人者的耐心和宽容。但是有一点,我对孩子的真诚坦率和声气相通还是有的,毕竟,我自己就成长于普通的农家,自己奋斗的艰辛历史犹如昨天,我深知农村娃娃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学,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为孩子们的每个进步而高兴,竭尽所能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尽浑身解数来改善教学方法,我逐个的轮番和每个孩子谈心,给他们描绘人生的美好前景,并且告诉他们这种脱离愚昧和贫困的理想生活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当然,作为人文学科的施教者,我倾尽所能地向学生们渲染文学的优美意境,竭力地提高他们的审美境界,并且从最实在的基础做起,让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初初实践,督促他们认认真真地写作观察日记,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品咂生活,感知社会,描摹自然和心路,并逐步练好文笔,打好基本功,养成一种高尚的精神情趣。因为,我也刚刚走过同样的青春期,我也有着朦胧的文学梦,虽然我的梦已然醒来,但是,我希望把这浪漫的种子一代代的传下去,让每个少年都生活在一种美丽而优雅的期冀中,不至于在蒙昧无知和盲目猎奇及愚氓暴戾中逐渐的陷落,重蹈他们祖辈悲哀的覆辙……

孔浩是我们桌上的生力军了,他一如当年一样的大方自如,恭敬地跑到我面前敬酒,很热情地和同桌的客人应酬,认真介绍自己从事的金融行业,张主任问他酒量,他坦率地说,自己若是为了纯粹的陪业务上的客人,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也能喝个半斤八两的,但是平时尽量少喝,毕竟酒精不是好东西。他把自己购买和图书馆借阅复印的徐则臣小说集抱了过来,虔诚地让则臣签名,则臣翻开一本本书的扉页,认真地写着祝福话语和署名日期,坐在他一侧的王主任提醒他日期签成9月4日了,我们都笑说,那就权当一个月前就和偶像见面了。则臣豪爽地说,他以后有新作出来,在座的各位每人寄一本。谈到我们师徒三个的长幼,我们序了一下,我是68年的,则臣是78年的,而孔浩是88年,正好各差10岁,像人生的三个等距的台阶。

则臣的小公子巴顿,开始很有精神地在爸妈中间坐着,看着席间纷纭的觥筹交错,听着大人们莫名其妙的谈笑风生,好奇地各处张望,小家伙的注意力还是挺专注的,过了会儿,他被妈妈带出去转了会儿,回来后,感觉有点憋闷,就透过饭厅西侧的的落地窗户,欣赏大街上热闹的风景,玩的兴趣盎然,自得其乐。小巴顿看到则臣在孔浩的书上签名,就不停地询问,爸爸,爸爸,你在干吗?一侧的王主任耐心地回答:你爸爸在写字,等你长大了,也这样往书上写自己的名字。

渐渐到了尾声,孔浩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拿着笔,恭敬地走到各位长辈面前,仔细询问各位的联络方式,有的给了他名片,没名片的就登记手机号,从这个小伙子做事滴水不漏的风格,可以预料他的前途不会差的。王主任让大家一起举杯干了最后一杯酒,然后起席。

人群纷纷站起,往门口聚拢。这时,孔浩提议,要和则臣合影,马上的,王老师就拿出了包里的相机,她做过记者之类的工作,是个有心人,知道今天这种场合非常难得,肯定少不了合影留念的。

这时孔浩跑到饭厅的东南角的沙发旁,捧来了一束鲜花,张主任很兴奋地说,还真是铁杆粉丝呢,献花给偶像了!孔浩恭敬地把花献给则臣,则臣马上拿着花转向我,认真而动情说:“李老师,我也没准备什么,这花,算我们两个弟子献给你的”。我连忙摆手:受不起,受不起,孔浩献花是出于对你的一片敬仰,你在他心目中的有如此的位置,才真正配上这献花。我是不能喧宾夺主的。则臣说,李老师,你不要客气,这是我们的一片真诚,您作为我们授业传道的恩师,任何的恭敬和荣誉都是配享的。你抓紧收下花,我们师徒好合影,再说我坐飞机也不方便带这样的花束的。孔浩也说,老师,既然徐老师让您收下,就是他的一番心意,如果您再推拒,我们倒过意不去了。

事情居然变成了这样的一个结局:我站在中间的主位,抱着那簇鲜艳欲滴的康乃馨花,我的两个学生一边一个,在镜头前摆出表情,被数码相机定格。内心想来真的有点尴尬,弟子们的一片热诚,让我一颗麻木干涸的心灵,仿佛瞬间有了甘露的滋润,一个已经落魄的曾经的乡村教师,只是略微做了些自己的份内事,却换来了弟子们如此的厚待,真教我惶恐惭愧。我也陡然间明白,世间事因果相辅相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有丝毫的轻忽和怠慢,更不要心怀侥幸和虚伪,做事要时刻勤谨,如履薄冰,能力有大小,但要尽职尽责,充满热情,播撒爱心,努力善待周围的一切,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尤其,为人师表者,更要以满腔的赤诚,公允公正地关爱那些无辜的青少年,要对得起孩子那双纯真的眼睛,不要有意无意地玷污他们纯净无暇的心灵,因为,那些娇嫩的枝干一旦受伤,会留下永生的疤痕和伤痛。

3.

则臣由张主任陪同驱车前往飞机场,他这次行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如此仓促之中,他还不忘约我见上一面,这份情义,又怎不让人感动!感动之余,我只有默默地祝福,希望因着他高尚的人品,还有感应时代脉搏的激情,对人性世态的深谙,炉火纯青的创作手法,能够创作出拔得头筹的惊世巨著。

目送走则臣,告别了刘老师等人,我捧着康乃馨和孔浩一起往回走,孔浩叫来出租车,我问他要去哪,他说要找个咖啡厅,师徒俩难得相逢,一起聊聊天。我问他的住处在哪,他指着眼前的小区,我说,何必舍近求远,就到你的房间去坐坐就行了,整什么咖啡厅呀,又不是别人,老乡加师徒的,搞那些虚的,老师心里不安呢。争执了半天,我还是让出租车师傅走了,然后,七拐八拐的来到孔浩住的单元。他有点难为情,说这是他一个亲戚的房子,没有装修,他临时借来用的。我连忙安慰他,都是自己人,哪用什么讲究,能到一块聊聊,就是我们师徒的缘分,老师心里就很欣慰了。

孔浩烧了两碗水,我们师徒两人对坐,促膝谈心,他讲起了对则臣的认识过程。原来孔浩也考上了南方的那所大学,和则臣算是隔的较远的师兄弟了,则臣又在那里教过书,也算是沾上些师徒缘了。孔浩学的也是中文,他喜欢钻研,读了很多的当代作家的作品,余华的,毕飞宇的,莫言的,王安忆的,阎连科的,等等。但是感觉总是不太对自己的胃口,直到看到了徐则臣的小说,一口气读下来,才真正地感到了久觅的共鸣,无论是徐则臣写的混在大城市的小人物,还是运河边的花街,石码头,都让孔浩有踪可寻,他心里很久就朦胧着的一些形象,一些渴望,都跃然呈现在徐则臣的笔下。我们谈到了徐则臣的《居延》中探究的虚幻的爱情与成熟持久爱情的辩证;《夜火车》里年轻学子的迷惘与不断的出走、求索,《人间烟火》里那对为了续接烟火饱经沧桑的悲情夫妇;《九年》里嫉恶如仇的侠义恩仇,《苍声》里邪恶蹂躏善良柔弱的恐怖氛围。还有《拉下脸来》中知识分子在惨淡现实面前的无奈而脆弱的自尊……

孔浩说,他常常在阅读则臣小说的时候,被其中涌动的青春思绪所感染,仿佛自己就化身成了文中的一些力图冲破阻挠,追求梦想的少年;那些对爱情的细腻描述,往往又让他的心跟着颤动,飞翔九天。而且则臣小说的结尾,往往又都意味深长,不落俗套,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启发我们去反省人生,思索社会,憧憬未来。他流畅叙述中洋溢着正气,处处暗含对真善美的讴歌,对丑恶卑鄙行径的无情鞭挞,还有青春情怀的浪漫抒发,对小人物的深刻同情和悲悯,这也是则臣小说能够拥有众多青年读者的魅力所在。

在苏北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小县城,连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纯文学的杂志了,书店里也基本都卖的是古典名著,课外读物,想要找到一个新锐作家的相关信息,只能到网络上搜寻,想要找个文学知己,也只能到网上海搜。孔浩怀着对则臣小说的一片倾慕和热爱,却难得有淋漓尽致倾吐的机会,和则臣这次难得的见面,也寒暄居多,现在,他和我算是则臣小说的知音了,两人相谈甚欢。孔浩告诉我,他曾按着则臣小说的描写,去到那个水乡小镇,实地考察了石码头,切身体验了一番则臣笔下的花街风情。对则臣的文字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钦佩。

对则臣的话题,我们好像总也谈不完。除此而外,我也关心地询问了孔浩这些年的近况,他先是考上了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然后,又以不太理想的成绩进了南方的那所大学,毕业后,他本想去考研的,但是父母不赞成,因为他们家目前在县城还有点人脉关系,可以用来帮助孔浩进入金融系统,如果再上几年研究生,经济上负担不说,到那时可用的关系不一定还在,即使在,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的工作还是没有大区别。所以,他就进入了和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银行系统,整天和那些枯燥的数字报表打交道,整个人都变得有点麻木了。当年所有的理想抱负,也都在这个小县城划上了句号。他目前有了自己供按揭的房子,有了女朋友,就差买辆车,举行婚礼了。他感觉活得也不轻松,年纪轻轻的,就背上了沉重的房子按揭的包袱,连带父母也拿出了多年积蓄的老本,目前还有弟弟正上高中,未来的路上责任还是很重的。

我赞许孔浩作的选择,作为普通人,首先要务实,要解决谋生糊口问题,有了经济基础,才能活得更从容些,才能有机会去进一步开拓自己人生的空间。像徐则臣那样,能够背水一战,成就盛名,需要勇气,需要大智慧,也需要机遇。不是我们凡夫俗子能够效仿得来的。当然,不论干哪一行,我们都需要一点精神寄托,不要过于沉溺于金钱贪欲的陷阱,人生匆匆百年,带不走任何东西,能够留下的也不多,没有必要过分的狗苟蝇营的算计,有时,需要从平庸中超脱一些,有点比较雅的爱好,略微高尚点的追求,就不至于沉沦为一个醉生梦死的酒徒,不会堕落为恣睢暴虐的狂徒,或者行尸走肉一样的充满动物本能的非人。

孔浩还和我谈到了当年班级里的一些同学,时学鹏,李党等比较聪明的,都考上研究生,到大都市工作了,但是他也有高中同学,在大都市活得很累,房子也买不起,落拓之余很想回归到小县城。当然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同学,他提到了和他同村的张贝同学,她的爸爸很早就遭遇车祸去世了,家庭的厄难,让她早早的懂事,人生不该有的曲折经历使得她写的文字很有深度,也得到我的多次表扬,我主办的校报上刊登了很多张贝的日记,那些文字孔浩至今还留有深刻的印象,觉得如果张贝能够继续深造,前途不可限量的。可惜,在初二的暑假,张贝到她在南方打工的妈妈那儿以后,整个人都变了,彻底的厌学,很快就收拾行囊,也到南方加入了打工大军。环境,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正面负面影响,有时真的无法逃避的。我们师徒俩唏嘘半晌,也为则臣和孔浩有那样充满人文气息温馨和美的家境庆幸,但是,我们又一致的认为,个人的悟性和情商,更是其他任何外在条件无法替代的,它决定着你上升的高度,徐则臣能在首都轰轰烈烈地站稳脚跟,那是他苦心孤诣地上下求索,以及不懈拼搏加上传奇经历的必然。

4.

告别了孔浩,我怀着未消的兴奋和欣悦回到家,把那捧康乃馨仔细端正地摆放到茶几上,得意地告诉妻子和儿女,这是我学生则臣敬送给我的,女儿展开康乃馨一侧挂的一个粉红色的对折卡片,上面用潇洒钢笔字书写着“祝徐则臣老师:最新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完成,大卖!!――朱桥”孩子们好像一下子戳穿了我的把戏似的,都呵呵地笑,我说,那个朱桥是谁,你们知道吗?他是徐则臣的超级粉丝,也是我的学生,叫朱孔浩。接着,我就讲了今天的巧遇。然后,趁机对儿子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不要贪玩浪费大好时光,,要学好功课,像这些师兄们那样有出息。妻子指着卡片上的字对儿子说,你看看,人家写的字多上体,你现在也高二了,写的那字,能提上把吗?儿子很难为情,羞得跑到自己房间去上网了。

妻子端详着这捧美丽的康乃馨,嗔怪道,这花做工精致,数量又多,相当值钱的,人家明明是送给自己偶像的,你怎么就好意思横刀夺爱。我解释,则臣要赶着坐飞机,飞机上不允许带这个,所以,他硬要转赠给我的。妻子这才释然。

阳台上灿烂的阳光照进客厅,康乃馨密匝的花瓣闪着微光,恍惚间,我看到这庞大的花束在徐徐舒展,绽放成万紫千红的一簇簇,一株株,仿佛幻化成了春天里桃李争艳的花园。我像一个殷殷守望的园丁,眼含喜悦,心怀祝福,凝视着花儿骄傲的姿容,看他们用美丽和芬芳装点这个可爱的人间……

附记:此文作于2013年10月,现在,则臣呕心沥血的力作《耶路撒冷》已获得老舍文学奖,凤凰读书大奖,亚洲周刊2014中文十大小说桂冠。欣慰之余,谨以此文作文对他的祝贺和美好的祈愿,愿这位文坛的新锐作家,能走得更远更高,给家乡,给文坛,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新的感动和震撼!

徐则臣毕业论文

文人— 徐则臣|此生沿着大运河 1 徐则臣生在1978年,这个年份一般不太好界定,说是八零后吧,不严谨,说是七零后吧,又看着没那么老成。好在徐则臣的笔下世界跟八零后鲜明的泛青春式文体一点都不搭边,徐则臣自己也承认老是被时代赶着走。这一点,他在一档叫做《零距离》的访谈栏目里推介《耶路撒冷》时提到过,他说,直到2003年才学会上网,而在那以前,他个人与整个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就是报纸、电视与广播,经常深感与宏观运行的世界之间有层隔膜。 隔膜后,我们还是看看徐则臣的幼年生活吧!苏北东海的乡村生活很普通,普通到徐老师自己也很少回忆与提及,在出席一些论坛或者分享会上,徐老师更愿意说的是他在放牛的间隙,逮空看小人书、故事会的情状。 不过能够成长为一个作家,幼年的很多生活对于成年或多或少都是会有一些映射的,或者更为诚恳一点来说,普通人去仰望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会从名人小时候就迥异于常人说起,这一点,是老祖先深深植根于我们内心的一种劣性,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伟人出生都伴有刮风下雷的异象。不白不干这样的事情,不厚道。将人捧上神坛很容易,但是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切实地还原一个人应该有的样貌才是我们宗旨。(题外话) 当然了,辩证看待的话,外界环境对于人物后天成长也颇为重要,在这里,我们引用几则徐则臣幼年的生活图景, 小时候我们家屋后就是一条河,叫后河,天天在那儿捞鱼、摸虾、洗澡、游泳。再往北走一两百米又是一条河,再往北走又是一条河,一直是河。上初中的时候,校门口就是江苏最大的人工运河,叫石安运河,夏天中午不睡觉,就跑到河边游泳。冬天住校,自来水管冻住,我们一大早爬起来,抱着洗脸盆,拿着刷牙缸,搭着毛巾,直接往校门口跑去刷牙洗脸。运河水到了冬天是温的,冒着热气,洗脸刷牙正好……童年的成长基本上都是在跟水打交道,我理解世界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水。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之一是去镇上赶集,祖父骑着自行车,逢集就带上我,进了集市不管饿不饿,先给我买二两油煎包子。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包子。祖父是个老私塾,被打成右派前是小学校长,其后被责令当了多年的猪倌。平反时年纪也大了,离休终老,在乡村里也算大知识分子;闯荡过世界,毛病很多,见识也有,但在儿孙问题上还保留了老脑筋,最心疼我这个唯一的孙子。凡我的事,都有另外一套规矩办。从小我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念书了,回家也和老人住一起,感情自不必说。 小时候我们家卖字,卖对联,我爷爷是老私塾,字好。当年被批斗,那时候他是一个小学校长,被打回了老家,后半辈子在村里生产队养猪,直到八十年代初平反。平反后,闲着也是闲着,为了补贴点家用,我爷爷就开始写对联。一直写到80多岁。我从小在身边看,也写。 上面几则引例,我们暂且不做深究,后面我们再讨论。 实际上,徐则臣自己也承认,自己的阅读启蒙很奇特,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会去阅读他们订阅的《半月谈》与《中国老年》等杂志,基本上就是逮着书就拿起来读,颇有点思“书”若渴的感觉。 其时,他也接触了一些纯文学读本,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浩然的《金光大道》等四大名著类的小说。乡村里,书本随意丢弃,他看过的书大都是缺页少册的,像污渍啊油印水印更是屡见不鲜。他打趣道,自己看的很多书都是没头没尾的,而这也无形中培养了他编故事的能力。 那些读杂书的少年时代,培养的更多还是一种习惯,并没有充足的文学甘露来解渴。所以,乡间生活在他的作品里比例压根不对等,仅仅有零星几篇,像《伞兵与卖油郎》、《祁家庄》、《最后一个猎人》等。 或者换一个说辞,他笔下的乡土生活作品没有他的“北漂系列”精彩导致他愿意花较多篇幅在北漂上。当然,原因复杂,不一而足,加之城市化进程而凸显城市文学的必要性与老一派贾莫阎写尽彼时大陆乡村的充分性,所以,在徐的文学世界里乡土作品相对式微。不过,属于徐则臣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花街”(此系列狭义一点来讲,算不得是乡土文学范畴)倒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撤回正题。农村家庭出身,没有多少门路,想要混的好点无非当兵与读书,这是那个年代缺少文化哺育与信息滋养的一辈乡间子弟的共识。徐则臣的个人情况比上面说的稍微好点,因为他姑父是卡车司机,如此,万一他既没有学习成绩又没有当上兵的话,还可以去当个大卡车司机(与卡梅隆大神何其相像)。索性,徐则臣的成绩还不错,在文学上的耕耘也足以抵消一位卡车司机对于四化的贡献了。 一九九六年,一个普通的年份,三月,写出鼎鼎大名的《情人》的作家杜拉斯逝世,五月份,艾青逝世(一个对艺术家极不友好的年份,如同2018年)。不过,那时我们的徐老师无暇顾及这些,因为他正在积极地备战高考。那是一个高考录取率仅有百分之四十的年份(2018年,高考录取率为%,含本专),可想而知,在那个嫁人要嫁大学郎的年代,抱着挤破头想法的高考生不比现在的毛坦厂压力大。 而在这紧要关头的徐则臣差点掉链子。高二阶段末,他的身体出现了莫名心悸、神经衰弱的症状,原因是备考紧张的气氛致使神经绷的过紧了,于是,他开始写日记,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了厚厚的一大摞,也写了三篇完成度较高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他回忆这段时光,无比惦念与怀缅,当然,也由此,他的文学源头开始了。 写完了几篇少作并没有改变什么,顶多是缓解了自己的焦虑,写完了,该怎样还是得怎样,接着高考吧!迷迷糊糊考完,接着是填志愿,徐则臣一直想做个律师, 高中期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因为之前看了很多碟片,都是香港电影,剧中人物戴着假发,穿着法袍,我觉得超级酷。我记得是1993年的时候,狮城国际大专辩论会,当时复旦大学夺冠,里面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辩手,蒋昌建等人,一个个口才都特别好,当时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都非常大。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就有了学法律的想法。 当作家的念想至少在那时候还自以为是臆想,所以,他填报的志愿里都是法律,写到最后一个了,心里头叮的一声,总不至于一棵树上吊死了吧!灵机一动,就填了个文学。这随便一填不打紧,倒真的让他填出来一个茅盾文学获奖者。 来到淮阴师范的徐则臣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律师梦,整日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倾听那些名著典籍里面的大师教诲,日后的他说,自己当时以阅读为第一要义,写是第二,最末尾才是应付日常考试之类(这一点和不白一样,不过游戏才排不白的第一)。 大一的暑假,徐则臣没有回家,呆在学校,抱着张炜的《家族》读个没完。读完后,他觉得他为人生找到方向了,他要当作家。当作家的方向从脑里生发出来后,他激动不已,他觉得这得告诉别人,于是穿着大裤衩四处乱窜,特想找个人抒发自己的冲天抱负,可是楞是没找到什么人。 日子来到大二,一九九八年(不白还在穿开裆裤的一年),淮阴师范的文学系来了一个名额,专升本的名额,这个名额让整个院系都振奋,徐则臣没有那么强烈的好胜心,不过能去南京城里的大学,肯定能读到更多的文学书籍。怀抱着如此纯粹的念头,徐则臣开始了堪比高考备战时的艰辛的历程,一段时间后,他拿到了这个名额,也顺利地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 在南师范,他继续大量的阅读。据他自己回忆,那个时候他看起来书是他的作品陆续得以发表,虽然很多让他在日后觉得是典型的悔少作,但是,毕竟,七零后的门面开始上道了。 从南师范毕业后,他本本分分地选择了去教书。学校也是他当初的母校淮阴师范,教授的学科是写作与美学。做个教书匠,既能得一份稳妥的生活,还能满足自己未尽的当作家的念想,何乐而不为呢? 2002年,在教书教了两年后,徐则臣又一次选择离开淮阴师范,改写自己的命运,那条路就是考研。事实证明,淮阴师范确实是他的福荫之地。因为这一次,淮阴师范的福佑送他出了江苏,一下子来到了首都北京,因为他考上了中国最为著名的学府——北京大学,专业是文学专业,师从大名鼎鼎的曹文轩,也就是写出了《草房子》前两年获得安徒生文学奖的那位作家。 师从曹文轩,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文凭,这两样抡出去,找工作不会是什么难事,可是徐则臣毕业后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去了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去做了一个我辑,打算从头做起,即使这个编辑是临时编辑(临时工),没有根红苗正进入的体制身份。不过对他来说,能够进入这所中国京派文学的最高殿堂,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其时,中国的传统文学市场化现象愈演愈烈,很多作家已经绕开了期刊,还有一部分直接从网络端发迹的作家,更是直接对接读者和市场。 而本分的徐则臣依旧沿袭着传统的道路,从二三级期刊投稿,积攒名气,向一线大刊发力。徐则臣自己这样说,“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啥样,不知道文坛,谁也不认识,写完后如果觉得还能看,就寄出去,石沉大海,然后我就想,一定是自己写的不够好,人家不用,没觉得退稿对自己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继续埋头看书、琢磨、写,等抬起头时,不自觉地就发现自己已经上了道。” 从2004年发表《花街》与《啊,北京》以来,几乎每年在主流文学期刊上都能见到徐则臣的篇什,以中国顶级期刊收获为例, 中篇《跑步穿过中关村》、中篇《苍声》、短篇《伞兵与卖油郎》、中篇《天上人间》、中篇《居延》、短篇《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中篇《小城市》、短篇《如果大雪封门》、长篇《王城如海》、短篇《狗叫了一天》、《日月山》等。 笔耕不辍、甘愿坐冷板凳、低调为人高调写文的人不会运气很差,果然,在写过了一系列“北漂”故事,塑造了一大帮北漂“办假证”底层群体之后,他在2006年凭借《跑步穿过中关村》一则中篇小说,获得了首届西湖新锐文学奖,一举获得了学术界与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此后,他继续写,继续发,继续获奖。 纵览这几十年,一步步从一个乡下孩子到淮阴师范,再到北大,到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学员,再一步步获奖,一步步出书,徐则臣走了每一个搞传统文学的文学青年之路,而且,每一步都走的相当稳当。包括2010年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落户北京、升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文学带给他的除了名利,也解决了他的户口,他经常这样调侃自己,显然,他并没有被这些文学附属物所拖累,让他心系的依旧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东西——创作与阅读。 现在的他很忙,有很多俗务要处理,甚至于家里的亲戚到北京住院,都要他去上下打点,但是这没办法,中国人就这样,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张张关系网里,他说,可他依然每天坚持去写,哪怕是写上几百个字。 2 徐则臣的小说很多,洋洋洒洒几百万字,一般评论界都将它们归类为北漂系列与花街系列,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即沿着大运河,一头抵着北京,一头抵着故乡花街,所以他笔下的世界主要概括来说即就是一条河两端发生的事情。包括四十万字的《耶路撒冷》、《水边书》《夜火车》与《王城如海》,只有新近的《北上》看起来摆脱了以前的影子,可追根溯源,北上的根仍旧是沿袭着那条大运河在摆道场。 我们挑拣几篇或部代表作来说一说。 《跑步穿过中关村》 跑步可以称得上是徐则臣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吸引评论界广泛注意,读者最为熟悉的一则中篇小说。以跑步为例,徐则臣先后写了《啊,北京》、《我们在北京相遇》、《天上人间》、《伪证制造者》等篇什,这几篇不一例外都刻画的是同一种“职业”——办假证的,不过这几篇里,主人公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故事里,只是因为寄宿关系(《啊,北京》里的我与边红旗)、亲戚关系等,叙述者并没有亲身参与到去办假证当中去,将底层北漂的艰辛一网打尽。 而在跑步里,主人公敦煌直接是一个办假证的,故事刚开头就是敦煌从监狱里出来,碰到了卖碟的夏小容,俩人吃了顿火锅后,稀里糊涂上了床。之后,俩人合作出去卖碟,回家在床上耕耘,看片。突然,有一天,夏小容的老公回来了(之前他俩吵架了),敦煌只得说自己是夏小容的表弟,然后离开夏家。在去监狱看过当时一伙的保定后,他接手了一个任务,去找保定的姘头七宝。于是,他一边卖碟,一边找人,几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七宝,于是,俩人开始轧床板。七宝办假证,敦煌卖碟,日子过的舒心,其间,俩人还去监狱看了一次保定,俩人也吵吵闹闹,也约过夏小容和她男人吃火锅。可是,最后一次,敦煌在街上见到夏小容挺个大肚子,旁边是她丈夫,她丈夫去交货交到了条子手里,眼看要被逮了,夏小容求他,敦煌抢过黄碟就跑,等被追上时,接到的电话那头传来七宝也怀孕的消息。 故事这么随便一概括,听上去挺狗血的,不过原作要比我这里说的好多了,因为原作里面拥有充沛的细节,北京沙尘暴、与条子斗智、租房、办假证、贩碟、考研群体,甚至于艺术片《罗拉快跑》、《柏林苍穹下》、《收信人不明》、《杀死比尔》等都有提及。 《如果大雪封门》 这是个短篇,全文只有9600多字,十来分钟就读完了,故事也很简单。主人公我与行健和米萝都是贴小广告的,另外俩哥们比较嘴馋,天上有鸽群飞过,他们就打下来吃,而我比较独特,听到鸽子振翅的声音脑袋就疼,于是,鸽子每次飞过来他就去跑步(又是跑步,徐老师大概特别喜欢跑步吧!)跑步的时候,我碰到了鸽子的主人,一个从海南到北京打拼的小孩,小孩从没见过雪,一直梦想看一场雪再回老家(毕竟北京不是常人能呆的住的),但是小孩的鸽子老丢,为此很苦恼。后来,大雪封门了,小孩的鸽子也快死光了。 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到底留不留北京,回不回家乡,不过故事讲的很老到,至于文中反复提及的意象大雪封门颇值得玩味。大雪覆盖下的北京城谁都拥有,不分彼此,理想高低也是理想,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荒凉才是人间至理。 此短篇获得了鲁迅文学短篇小说奖,鲁奖的颁奖词摘来一用。 《如果大雪封门》冷峻而又温暖。徐则臣以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为底子,以精细绵密的语言和出人意表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梦想与现实、温情与伤害、自由与限度相纠结的故事,如同略显哀伤的童话。对几位来自南方乡村的青年来说,大都市的生活恍若梦境,现实却不免艰难。但他们一直生活得认真严肃,满怀理想。小说在呈现事实的基础上,有着强烈的升华冲动,就像杂乱参差的街景期待白雪的覆盖,就像匍匐在地的身躯期待鸽子的翅膀。 至于上面这番文字,比较着看吧!official 文学自然是对于现实主义更为关注了。像是上一届鲁奖,其实,明眼人都会觉得弋舟的《随园》比《出警》好多了,可出警关注的是底层,关注的是鸡零狗碎,关注的是孤单老人的境遇,至于随园就不方便在这里说了。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通过主人公初平阳为了筹集求学耶路撒冷的费用,回到故乡运河边的老家卖掉祖宅,而后接连与几位儿时伙伴(舒袖、易长安、秦福小等人)相遇。写法上,每一章都是一则少年人物的独立故事,通过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理想追求和对往昔生活的回顾全面地刻画了七零后一代人的生活图景。 至于小说的名字耶路撒冷,据作者所说有更多的指称。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城,传达的是宗教,是信仰,在这部作品里它更多扮演的是作为信仰意义上的指称。“信仰和宗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信仰更个人化,更自由也更纯粹。而宗教是建立在所有成员共享的经典传统的基础上,常常被践行于公开的风俗习惯中,它是集体主义的,等级、权利、秩序渗入其中,已经意识形态化了。小说中的人物焦虑的也是信仰问题,而非宗教。”徐则臣说。 这部四十万字的小说可谓既卖座又叫好,还获得了茅奖提名与老舍文学奖,可是这部长篇小说,不白不是非常看好,多声部的形式够老套的了,至于每一章后面夹带一部分自己的私货(徐则臣的专栏文章),实在没有多稀奇。不过这部小说值得研究的一个点就是小说中的初平阳的人生轨迹与徐则臣神似,至于有多少,那就只有徐老师自己知道了,旁人从小说里的人物去推测徐则臣的人生,多少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北上》 刚刚获得茅奖,不过不白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大体上看了一些视频资料,稍微了解了一些。这部小说的时代感够强烈,描写了大运河边上人家谢家两代人,一代是民国年间陪同外国人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阅尽一路风光。一代是当代的子孙谢望为了大运河申遗。两代人,两个不同的时代,心系大运河的同一家族。 3 问答 问:文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应该是:宽阔、驳杂、本色,是鲜活和入世的,骨子里头是一双具有反思和质疑能力的热眼,必须真诚。 问:文学的地理坐标在哪儿? 答:它坐落在花街通往北京的半路上。(笑) 问:敦促着您不断写小说的意义? 答:不管是涉及现实、历史还是怪力乱神,有一条不变:写每一个小说都是要解决我的一个问题。 问:你眼中的短篇小说? 答:叙事、形式以及不完整 问:你眼中的长篇小说? 答:开阔、复杂、本色。 问:如何看待小说和故事的关系? 答:小说是故事背后的东西,是故事延伸出来的那部分东西,小说是故事的阴影。 问:有什么阅读习惯? 答:逮着一个作家,会把他所有能找到的书全部找出来看。 问:一部小说在写之前会经历什么过程? 答:可以称作构思的起点么,我以为,构思的起点一般有这么三种:第一种,想法。第二种,很好的意象或者细节。第三种,标题。 问:你写作当中怎样处理历史与时代? 答:大历史和大时代很重要,但对个体来说,大历史和大时代只有进入他的日常细节以后才有意义,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找到人物的个体经验与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暧昧的张力。 问:写作时有什么习惯? 答:必须有了合适的题目才能把小说写出来的那类人。 问:您写作速度如何? 答:不一而足吧!《夜火车》十来万字,用了一个月,《耶路撒冷》四十万字,折腾了六年。 问:未来,还想写出怎样的小说? 答:希望能写出最宽阔最广大的“世道”,也希望能写出最细微、最贴切的“人心”。 问:作家、编辑的两重身份带来的最大感受? 答:发表的神秘感与好奇心。 问:你对于得奖的看法? 答:能得奖当然最好。起码有奖金不是(笑) 问:老家在你心中的地位? 答: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问:童年的乡村生活给了您什么? 答:一个朴素的底子,能让你宽阔、淳厚地去看待世界和人 问:北京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面对和思考这个世界时,北京是我的出发点和根据地。 问:您对乡土文学、城市文学怎么看待? 答:觉得我们这一代应该致力于城市文学,不是说乡土文学不应该写,而是到了需要我们认真来看一看城市文学的时候。 问:国内外作家的最大区别? 答:在我看来,视野和学识,思考力。 问:你们这一代与上一代作家对于故乡的看法? 答:50后作家回老家,能跟过去一样,见谁都打招呼,蹲谁家门口都能吃饭聊天。我问过很多同龄人,好像都做不到,有一段时间我回老家,见人就想躲,近乡情怯。说不清楚,尤其是跟我光屁股玩到大的小伙伴。不知道是谁的问题。你会觉得两人在一块儿聊天,聊着聊着就拧巴起来了,双方都希望赶紧撤,你担心他误解,他也担心你误解,三句话多了,两句话又少了。过去那样,俩人坐一块儿,心无挂碍的聊天,不太多了。 贾平凹、莫言那一代人他们也都是上大学或者当兵时离开的,但他们离开时的乡村,还保持着纯正的、文化的、伦理意义上的稳定结构和关系,他们在那样的乡土中是真正地扎下了根。而70后离开时,乡村已然发生改变,等到再回去时,几乎和城市一样变得面目全非。 问:大部分人最初的写作完全是由澎湃的倾诉欲望、焦灼的自我表达需求和一点点美好的虚荣心所导引,那么,当沉默逐渐成为日常的主体状态,臃肿的中年生活不期而至,写作何以为继? 答:探究的激情、思考的习惯、自我辩解的需要。 问:平时自己的时间是如何调配的? 答:假使是十分时间,六分来阅读,三分来生活,一分来写作。 问:您更喜欢哪种天气? 答:就北京而言,我喜欢下雪之后的北京,黑白分明。下雪天世界开始安静,总能听见雪地上有音乐响起。有点忧伤,有点沉郁,但庄严肃穆,我会觉得这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问:巴顿(徐则臣的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您给他写一个四万多字的童话。这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福克纳曾经给儿子写过一篇童话《希望之树》)? 答:是。(这都被你猜到了) 问:您希望您的小说带给读者什么? 答:更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世界,单独的、尽可能完整的、有着我独特理解和印记的世界。 问:推荐几位您喜欢的作家? 答:萨拉马戈、君特•格拉斯、托尔斯泰、福克纳、鲁迅、胡安•鲁尔福、加缪、卡尔维诺、巴别尔等 问:有什么送给青年写作者的? 答: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能写好的。 4 作家荐书 奈保尔             《大河湾》 翁贝托·埃科      《傅科摆》 萨拉马戈          《失明症漫记》 阿摩司奥兹       《爱与黑暗的故事》 巴别尔             《红色骑兵军》 安部公房          《燃烧的地图》 爱丽丝门罗       《逃离》 大卫格罗斯曼    《到大地尽头》 部分参考资料: 孟繁华.坚韧的叙事——新世纪文学真相 徐志频.”70 后”的碎梦—一代人的心灵史 李徽昭.飘泊者穿过中国——评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 张立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精神往返——徐则臣创作论 邵燕君.徐步向前——徐则臣小说简论 张琦.地理空问·叙亨伦理·生命感觉——徐则臣的小说北京 《徐则臣:从花街到耶路撒冷》 《为了那条运河,徐则臣“腾空五周半”》,中国作家网 《徐则臣:“70后”正面对别样的乡愁》 《徐则臣:给了我写作的希望》,南方都市报 《深入生活 潜心创作——茅盾文学获奖作家无人谈》 《徐则臣:在两极之间寻找精神的栖息地》 《徐则臣:我们对自身的疑虑如此凶猛》 《在2016创意写作国际论坛暨写作专题研修班中的讲座》 《在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上关于家园铸铁的讲话》 《在2017年纽约书展上的讲话》 《一座城,一本书—王城如海推荐》 《2016年度中国好书电视访谈》 《北大“我们”文学社讲堂今天我们如何写小说》 《徐则臣: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家首先要“走出去”》 《徐则臣:怀念那些粗砺的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耶路撒冷》 《酷听网零距离:耶路撒冷的故事》 《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跑步穿过中关村》 《天上人间》 《人间烟火》《居延》 《把大师挂在嘴上》《到世界去》 《如果大雪封门》《王城如海》 《夜火车》

推开房门,见茶几上放着一捧鲜美的康乃馨。约高半米,直径约半米。浅蓝色的柔纱作成的波状外衣,束着纤纤细腰,在镀膜作沿的的圆花花束里,灵秀的小野菊俏皮地抖擞着,素雅的白花装饰在最外圈,密密匝匝的紫红色的花瓣,像炯炯的火。粉红色的柔嫩的纤花绕成一匝,似少女娇羞的面颊。接近花盘中心,是深红和紫罗兰的相间的簇簇花瓣,又装饰了像松树新吐的嫩黄针叶,做成花蕊状。俯下身子嗅过去,一股清香悠悠漾起,沁人心脾。康乃馨在保鲜水的滋润下,焕发着盎然的生机,传递着温馨的情谊……

1.

昨天晚上打开QQ,一个闪烁的图标提醒我,有新的消息。打开,是徐则臣发过来的。他说国庆节回老家,4号准备在县城和一些故旧聚聚,问我是否有时间参加,并把他的手机号再次发给了我,让我和他联系,最后祝我节日快乐。

则臣是我半生所教的上千学生中最有出息的一位了。北大的文学硕士,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札记,还有若干的译著,著作颇丰,各种高级别的奖项入囊不少,是7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了。在去年春节前,我和则臣联系上了,他亲笔写信给我,寄来他的最新作品集,并说以后有机会要来拜访我。作为他初中阶段的一位老师,我对于他成才,我的作用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如今,他功成名就,还如此的尊崇我,真的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看了则臣的一些作品,我有种深深的震撼,撇开师生感情,纯粹出于对文学的兴趣。对当代中国文坛的关注,我觉得则臣是无愧于“70后作家的光荣”这一美誉的。他文字中踊跃青春热血的躁动,张扬着热诚与正义。他植根于生机无限的民间,满怀对底层大众的悲悯,对人生信仰的深度思考,对人性美丑善恶的深层挖掘。还有他滋滋不倦的追求艺术手法的创新,对题材的拓展,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探究,都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赤诚的童心,一份永不言弃的对文学的至爱,一股默默前行的甘于寂寞的倔强。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的分内事,作家都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在当下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有多少作者能能保持这样纯净的心态,耐住性子去广泛涉猎,潜心于纯文学?又有多少所谓的作家能把持住自己的职业操守,不降人格文品,不粗制滥造,而是耐住寂寞,不失诚恳和热情,耗尽心血出上品,创新品,不断的精益求精?在手法上力求突破既往,在题材上力求高屋建瓴,挖掘出浮表所虚饰的内核,让文学重新焕发出魅力,成为人们甘之如饴的精神食粮?这些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对高尚纯正文学的复兴,正是像徐则臣这样的严肃作家们所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承载的脊梁。

除了编稿,创作之外,徐则臣还积极从事着国际文化的交流。他不辞辛苦到欧美等国办书展,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国文字,他到不同的国度去展示自己作品,促进当代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同时也在不断地和国外的同行交流创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在国内,他也不断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往来奔走,经常在文学展馆,国内高校进行签名,演讲,宣扬文学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为纯文学的普及不遗余力地鼓与呼。

看到则臣如此的繁忙,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每逢节日,看到他发来的问候,我心中有暖暖的感动。他的朋友们都说,则臣是个念旧的人。他重情重义,有着细腻的情感,有着仁厚的胸怀,甚至连我这样的老师,也都挂怀不忘。闲暇上网时,经常看看则臣的创造动向和他文学活动的行踪,我为他的每一个成就而激动欢欣,也在心里默默为他祝福,希望他永葆这份创作的激情,写出更多传世的佳作。

2.

4号上午,我拨通了则臣的手机,听到他的浑厚略带磁性的男中音,我感觉既陌生又熟悉,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仿佛又活了起来,在脑子里有声有色的涌动:纯朴而谦逊的少年,带着甜甜的羞涩的笑意,课堂上专注的眼神,自修课上勤奋不辍的矮小的身影……从话语中我也能感受到他洋溢的兴奋。他告诉我中午十二点到县城的优仙美地见面。整个一上午,我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波澜,徐则臣,二十多年的夙愿即将在中午得偿。于我,能一睹得意弟子的尊容,也足以安慰余生。

十月的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格外的晴好,宽敞的街面打扫得一尘不染,行道树在微拂的清风中显得格外的抖擞。本来单调的十字路口,摆上了庆贺节日的大花坛,衬出一片暖洋洋的喜气来。县城这家最豪华的大酒店,正好也有人家在办结婚酒宴,震耳的鞭炮声,映照着人们的笑颜,一切都在渲染着一份幸福祥和。

我提前来到酒店,进入饭厅。先是看到一对母子,年轻的妈妈看来很面熟,应该是则臣的夫人吧,因为在他的作品集《通往乌托邦的旅程》中我见过照片,白白净净的,戴着眼镜,斯文秀气。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白嫩脸上有着盈盈稚气的孩子,感觉有点则臣少年时的神态,应该是则臣的公子了,感觉亲切,可是也不好贸贸然去招呼,后来则臣介绍,果然是他的夫人,也是研究生学历,在人大附中做教师。而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是则臣两岁的宝贝,有个别具特色的名字---巴顿。则臣是在一干人的陪同下走进来,我是一眼就认出了他的,照片上的作家和现实中的学生合二为一了,只是比之照片和网络视频上,显得更加的亲切温和敦厚热情,他的神态和二十多年前仿佛,只是多了些沧桑和成熟睿智,他也马上疾走到我面前,彼此热烈的握手,则臣说我还没变,一如当年,我心中苦笑,知道自己的衰老憔悴,绝非当年的年轻气盛了。

另一个高大潇洒的中年人,是我的老同事刘老师,现在早已改行,是县书法家协会的会长,文化馆的馆长。当年同在一个单位时,他年轻英俊热情,现在只是发际线往上退了不少,更显出中年男人的神采,特别是他两颊荡满笑意的酒窝,一如当年的充满魅力。

陪在则臣旁边的是一个帅哥,泛着光泽的白净微胖的脸,镜片后是黑白分明清澈而满蕴活力的眼睛,看到我时,他眼睛一亮,脱口喊出“李老师!”,我疑惑地看着他,做着猜测,则臣过来说,老师不认识他了,也是你学生,朱孔浩呀!我的记忆信息库里马上出现了相关联的画面,2000年左右吧,我在家乡中学,任教一个纪律严明的班级,精明干练的女班主任,精神抖擞,雷厉风行的小班长,就是当年的朱孔浩,眉清目秀的少年,大方开朗,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孔浩见了我,意外之中,更多的也是激动,他说自己和徐则臣是同校的.校友,平时就读了很多则臣的作品,很喜欢这位前辈的小说,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选了研究徐则臣的小说作为论文的专题,花了很多功夫来搜集整理资料,并认真阐发了自己独到的鉴赏理念,最后,他的论文在院论文评比中获得优秀,孔浩总想找机会见见这位久慕的大作家,今天终于才有了机会。

今天的酒宴,做东的是县党史办公室和县文联,县党史办的王主任,老家和则臣都是一块的,自然就多了份亲热。他举止稳重得体,不失身份,也没有什么架子。王主任说自己虽然出生在县城,但祖辈都是青湖街上的,和老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老家能出则臣这样的大才子非常的骄傲。

县文联的张主任,也是县城小有名气的作家,热情豪爽,口若悬河,对则臣的事情了解颇多,他认为,不光要写的好,还要善于对外宣传,能把自己优秀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这样受众面更大些,知名度自然也就提高了。像张艺谋改编的几个作家的小说,《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把莫言,余华,苏童都捧火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不能说全部归功于张艺谋,但是张艺谋关注纯文学,努力推广纯文学的功劳也是不可抹杀的。

众人就此话题议论纷纷,徐则臣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也有两部《活着爱着乐着》改编自《西夏》,《北京你好》改编自《我们相遇在北京》,则臣自己补充说,他参与编剧的《我坚强的小船》获好莱坞AOF最佳外语片奖,因为是儿童片,所以轰动不太大。谈到和影视的因缘,他提到一部红得发紫的谍战连续剧《潜伏》里面的主人公名字叫余则成,为什么叫余则成呢?原来这部连续剧的原著初稿中的主人公并不叫余则成,小说在杂志上发表时,是徐则臣责任编辑,原作者龙一,就把主人公改成了和则臣发音相近的则成,那位作家,三十年默默无闻,经由徐则臣编发这部小说后,一举名震全国了,则臣对于龙一,慧眼识才的伯乐了,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在座的还有两位女士,一位版画家曹老师,留着艺术家都有的长长的头发,眼眸里都是那种浪漫不羁的潇洒神情。她的作品是我县画家中获奖名次最高的,是我们县文艺界的骄傲。他们夫妻都是搞美术的,东海自彦涵先生起,就兴起了创作版画的热潮,是著名的版画之乡,曹老师的版画屡有创新,色彩上追求多样化,不再是黑白套印。曹老师的丈夫在北京搞创作,和徐则臣也都是相熟的老乡加朋友。

另一位是残联的主席王老师,一个文静沉着略微发福的中年女性,她的文笔据刘老师说是相当的精彩,也是我们县城的一个女秀才了。她在酒宴前和我聊了会,对徐则臣的骄人成就非常佩服,她认为必须具备高屋建瓴的目光架构才能写出那样传世佳作,需要甘于寂寞,也需要超人的才华,要有丰富的阅历,而我们这些日常作息交际仅仅拘于小县城的土作家,是永远也达不到那个境界的。

刘老师和我邻座,他还像当年,性格活泼开朗,谈吐风趣幽默,知识面宽泛,是饭桌上的活跃人物,他精通音乐美术书法,是个艺术界的全才了,则臣在书法方面造诣也颇深,他们师徒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刘老师时不时的逗逗则臣的儿子巴顿,时而又不失幽默地和曹老师他们交流一些艺术创作的感悟,对王主任和张主任的工作做些恰到好处的夸赞,张主任是我们的县志的主编,他感慨找不到文笔较好的人来写稿,并力邀王老师加入。谈到县志,我们就提到了咱们县的名人,文艺方面的,如果具体到咱县的文学泰斗,除了朱自清先生(他的籍贯也是颇具争议的),应该就数到徐则臣了,我们两个老师当然力赞自己的弟子,张主任也也基本首肯。

我们也关心到则臣的创作近况,张主任连连夸赞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说则臣的小说把一些小人物都写活了,文笔流畅,故事讲得很有吸引力。我们谈到则臣的最新长篇《耶路撒冷》刚举行了盛大的版权签约仪式,我问他这部小说创作了几年,他平静地说是写了六年。六年,人生最辉煌的日子,能有多少个六年呢,而则臣耐住性子,磨破椅子,居然就能为一部巨著倾注了六个春秋的心血,这将又是一部怎样撼动人心的力作呀。我和刘老师都谆谆叮嘱则臣,中年是作家出长篇的最佳时期,人生阅历渐深,精力充沛,技艺纯属,正是创作的黄金期,一定要好好抓住机会,辞掉不必要的应酬,多些潜心的深研精磨,创作出几部中国当代文学的巅峰作品来。

席间,则臣恭敬地过来向我敬酒,他心细如发,还记得我们以前网上聊天中我的视力很差,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就是身体虚弱,脑供血不足,容易眩晕,眼睛也就容易疲劳,他关切地让我多注意修养,再三地叮嘱我少喝酒多吃菜。我除了祝福,就是有点感动,于他而言,一步步走向到今天的骄人成就,授业的老师数不胜数,其中名气鼎盛的也很多,对他成才起到关键作用的也不只一二,而我,只不过是在他人生起步的初初台阶上稍微推了他一把,力量微不足道,况且早我已不在教书育人之列,庸庸碌碌籍籍无名一小民。可是,则臣竟然如此对我感念恭敬有加,让我感觉汗颜之余,对则臣的厚道仁义不浸势利更多了一层敬重。毕竟,在这个酒席间,年长者之中,别人都是县城里相关联的文化界的同仁,只有我一个局外的闲人,而我是则臣特邀来的,并且他还再三把我推让到主位!

刘老师对我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我当年到他的住处借阅了很多音乐的书籍,当时,我对流行歌曲很有兴趣,刘老师夸张地说,他有些歌曲还得到我那儿找谱子呢。多少年没见,刘老师和我之间还显得很熟谙,他夸我是个尽职敬业的好教书先生,对学生友善和蔼,倾心教导,激发学生的理想和志气。

其实,我也知道他的话语里有些只是表面的感觉,当年的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有着满腔的热情,但是局限于性格和能力,并不显得怎么突出和优秀,我曾经为班级管理搞的焦头烂额,沮丧中写信向原来师范的班主任讨教。我也曾急躁粗鲁地对待过一些违纪者,没有成熟育人者的耐心和宽容。但是有一点,我对孩子的真诚坦率和声气相通还是有的,毕竟,我自己就成长于普通的农家,自己奋斗的艰辛历史犹如昨天,我深知农村娃娃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学,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为孩子们的每个进步而高兴,竭尽所能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尽浑身解数来改善教学方法,我逐个的轮番和每个孩子谈心,给他们描绘人生的美好前景,并且告诉他们这种脱离愚昧和贫困的理想生活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当然,作为人文学科的施教者,我倾尽所能地向学生们渲染文学的优美意境,竭力地提高他们的审美境界,并且从最实在的基础做起,让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初初实践,督促他们认认真真地写作观察日记,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品咂生活,感知社会,描摹自然和心路,并逐步练好文笔,打好基本功,养成一种高尚的精神情趣。因为,我也刚刚走过同样的青春期,我也有着朦胧的文学梦,虽然我的梦已然醒来,但是,我希望把这浪漫的种子一代代的传下去,让每个少年都生活在一种美丽而优雅的期冀中,不至于在蒙昧无知和盲目猎奇及愚氓暴戾中逐渐的陷落,重蹈他们祖辈悲哀的覆辙……

孔浩是我们桌上的生力军了,他一如当年一样的大方自如,恭敬地跑到我面前敬酒,很热情地和同桌的客人应酬,认真介绍自己从事的金融行业,张主任问他酒量,他坦率地说,自己若是为了纯粹的陪业务上的客人,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也能喝个半斤八两的,但是平时尽量少喝,毕竟酒精不是好东西。他把自己购买和图书馆借阅复印的徐则臣小说集抱了过来,虔诚地让则臣签名,则臣翻开一本本书的扉页,认真地写着祝福话语和署名日期,坐在他一侧的王主任提醒他日期签成9月4日了,我们都笑说,那就权当一个月前就和偶像见面了。则臣豪爽地说,他以后有新作出来,在座的各位每人寄一本。谈到我们师徒三个的长幼,我们序了一下,我是68年的,则臣是78年的,而孔浩是88年,正好各差10岁,像人生的三个等距的台阶。

则臣的小公子巴顿,开始很有精神地在爸妈中间坐着,看着席间纷纭的觥筹交错,听着大人们莫名其妙的谈笑风生,好奇地各处张望,小家伙的注意力还是挺专注的,过了会儿,他被妈妈带出去转了会儿,回来后,感觉有点憋闷,就透过饭厅西侧的的落地窗户,欣赏大街上热闹的风景,玩的兴趣盎然,自得其乐。小巴顿看到则臣在孔浩的书上签名,就不停地询问,爸爸,爸爸,你在干吗?一侧的王主任耐心地回答:你爸爸在写字,等你长大了,也这样往书上写自己的名字。

渐渐到了尾声,孔浩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拿着笔,恭敬地走到各位长辈面前,仔细询问各位的联络方式,有的给了他名片,没名片的就登记手机号,从这个小伙子做事滴水不漏的风格,可以预料他的前途不会差的。王主任让大家一起举杯干了最后一杯酒,然后起席。

人群纷纷站起,往门口聚拢。这时,孔浩提议,要和则臣合影,马上的,王老师就拿出了包里的相机,她做过记者之类的工作,是个有心人,知道今天这种场合非常难得,肯定少不了合影留念的。

这时孔浩跑到饭厅的东南角的沙发旁,捧来了一束鲜花,张主任很兴奋地说,还真是铁杆粉丝呢,献花给偶像了!孔浩恭敬地把花献给则臣,则臣马上拿着花转向我,认真而动情说:“李老师,我也没准备什么,这花,算我们两个弟子献给你的”。我连忙摆手:受不起,受不起,孔浩献花是出于对你的一片敬仰,你在他心目中的有如此的位置,才真正配上这献花。我是不能喧宾夺主的。则臣说,李老师,你不要客气,这是我们的一片真诚,您作为我们授业传道的恩师,任何的恭敬和荣誉都是配享的。你抓紧收下花,我们师徒好合影,再说我坐飞机也不方便带这样的花束的。孔浩也说,老师,既然徐老师让您收下,就是他的一番心意,如果您再推拒,我们倒过意不去了。

事情居然变成了这样的一个结局:我站在中间的主位,抱着那簇鲜艳欲滴的康乃馨花,我的两个学生一边一个,在镜头前摆出表情,被数码相机定格。内心想来真的有点尴尬,弟子们的一片热诚,让我一颗麻木干涸的心灵,仿佛瞬间有了甘露的滋润,一个已经落魄的曾经的乡村教师,只是略微做了些自己的份内事,却换来了弟子们如此的厚待,真教我惶恐惭愧。我也陡然间明白,世间事因果相辅相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有丝毫的轻忽和怠慢,更不要心怀侥幸和虚伪,做事要时刻勤谨,如履薄冰,能力有大小,但要尽职尽责,充满热情,播撒爱心,努力善待周围的一切,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尤其,为人师表者,更要以满腔的赤诚,公允公正地关爱那些无辜的青少年,要对得起孩子那双纯真的眼睛,不要有意无意地玷污他们纯净无暇的心灵,因为,那些娇嫩的枝干一旦受伤,会留下永生的疤痕和伤痛。

3.

则臣由张主任陪同驱车前往飞机场,他这次行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如此仓促之中,他还不忘约我见上一面,这份情义,又怎不让人感动!感动之余,我只有默默地祝福,希望因着他高尚的人品,还有感应时代脉搏的激情,对人性世态的深谙,炉火纯青的创作手法,能够创作出拔得头筹的惊世巨著。

目送走则臣,告别了刘老师等人,我捧着康乃馨和孔浩一起往回走,孔浩叫来出租车,我问他要去哪,他说要找个咖啡厅,师徒俩难得相逢,一起聊聊天。我问他的住处在哪,他指着眼前的小区,我说,何必舍近求远,就到你的房间去坐坐就行了,整什么咖啡厅呀,又不是别人,老乡加师徒的,搞那些虚的,老师心里不安呢。争执了半天,我还是让出租车师傅走了,然后,七拐八拐的来到孔浩住的单元。他有点难为情,说这是他一个亲戚的房子,没有装修,他临时借来用的。我连忙安慰他,都是自己人,哪用什么讲究,能到一块聊聊,就是我们师徒的缘分,老师心里就很欣慰了。

孔浩烧了两碗水,我们师徒两人对坐,促膝谈心,他讲起了对则臣的认识过程。原来孔浩也考上了南方的那所大学,和则臣算是隔的较远的师兄弟了,则臣又在那里教过书,也算是沾上些师徒缘了。孔浩学的也是中文,他喜欢钻研,读了很多的当代作家的作品,余华的,毕飞宇的,莫言的,王安忆的,阎连科的,等等。但是感觉总是不太对自己的胃口,直到看到了徐则臣的小说,一口气读下来,才真正地感到了久觅的共鸣,无论是徐则臣写的混在大城市的小人物,还是运河边的花街,石码头,都让孔浩有踪可寻,他心里很久就朦胧着的一些形象,一些渴望,都跃然呈现在徐则臣的笔下。我们谈到了徐则臣的《居延》中探究的虚幻的爱情与成熟持久爱情的辩证;《夜火车》里年轻学子的迷惘与不断的出走、求索,《人间烟火》里那对为了续接烟火饱经沧桑的悲情夫妇;《九年》里嫉恶如仇的侠义恩仇,《苍声》里邪恶蹂躏善良柔弱的恐怖氛围。还有《拉下脸来》中知识分子在惨淡现实面前的无奈而脆弱的自尊……

孔浩说,他常常在阅读则臣小说的时候,被其中涌动的青春思绪所感染,仿佛自己就化身成了文中的一些力图冲破阻挠,追求梦想的少年;那些对爱情的细腻描述,往往又让他的心跟着颤动,飞翔九天。而且则臣小说的结尾,往往又都意味深长,不落俗套,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启发我们去反省人生,思索社会,憧憬未来。他流畅叙述中洋溢着正气,处处暗含对真善美的讴歌,对丑恶卑鄙行径的无情鞭挞,还有青春情怀的浪漫抒发,对小人物的深刻同情和悲悯,这也是则臣小说能够拥有众多青年读者的魅力所在。

在苏北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小县城,连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纯文学的杂志了,书店里也基本都卖的是古典名著,课外读物,想要找到一个新锐作家的相关信息,只能到网络上搜寻,想要找个文学知己,也只能到网上海搜。孔浩怀着对则臣小说的一片倾慕和热爱,却难得有淋漓尽致倾吐的机会,和则臣这次难得的见面,也寒暄居多,现在,他和我算是则臣小说的知音了,两人相谈甚欢。孔浩告诉我,他曾按着则臣小说的描写,去到那个水乡小镇,实地考察了石码头,切身体验了一番则臣笔下的花街风情。对则臣的文字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钦佩。

对则臣的话题,我们好像总也谈不完。除此而外,我也关心地询问了孔浩这些年的近况,他先是考上了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然后,又以不太理想的成绩进了南方的那所大学,毕业后,他本想去考研的,但是父母不赞成,因为他们家目前在县城还有点人脉关系,可以用来帮助孔浩进入金融系统,如果再上几年研究生,经济上负担不说,到那时可用的关系不一定还在,即使在,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的工作还是没有大区别。所以,他就进入了和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银行系统,整天和那些枯燥的数字报表打交道,整个人都变得有点麻木了。当年所有的理想抱负,也都在这个小县城划上了句号。他目前有了自己供按揭的房子,有了女朋友,就差买辆车,举行婚礼了。他感觉活得也不轻松,年纪轻轻的,就背上了沉重的房子按揭的包袱,连带父母也拿出了多年积蓄的老本,目前还有弟弟正上高中,未来的路上责任还是很重的。

我赞许孔浩作的选择,作为普通人,首先要务实,要解决谋生糊口问题,有了经济基础,才能活得更从容些,才能有机会去进一步开拓自己人生的空间。像徐则臣那样,能够背水一战,成就盛名,需要勇气,需要大智慧,也需要机遇。不是我们凡夫俗子能够效仿得来的。当然,不论干哪一行,我们都需要一点精神寄托,不要过于沉溺于金钱贪欲的陷阱,人生匆匆百年,带不走任何东西,能够留下的也不多,没有必要过分的狗苟蝇营的算计,有时,需要从平庸中超脱一些,有点比较雅的爱好,略微高尚点的追求,就不至于沉沦为一个醉生梦死的酒徒,不会堕落为恣睢暴虐的狂徒,或者行尸走肉一样的充满动物本能的非人。

孔浩还和我谈到了当年班级里的一些同学,时学鹏,李党等比较聪明的,都考上研究生,到大都市工作了,但是他也有高中同学,在大都市活得很累,房子也买不起,落拓之余很想回归到小县城。当然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同学,他提到了和他同村的张贝同学,她的爸爸很早就遭遇车祸去世了,家庭的厄难,让她早早的懂事,人生不该有的曲折经历使得她写的文字很有深度,也得到我的多次表扬,我主办的校报上刊登了很多张贝的日记,那些文字孔浩至今还留有深刻的印象,觉得如果张贝能够继续深造,前途不可限量的。可惜,在初二的暑假,张贝到她在南方打工的妈妈那儿以后,整个人都变了,彻底的厌学,很快就收拾行囊,也到南方加入了打工大军。环境,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正面负面影响,有时真的无法逃避的。我们师徒俩唏嘘半晌,也为则臣和孔浩有那样充满人文气息温馨和美的家境庆幸,但是,我们又一致的认为,个人的悟性和情商,更是其他任何外在条件无法替代的,它决定着你上升的高度,徐则臣能在首都轰轰烈烈地站稳脚跟,那是他苦心孤诣地上下求索,以及不懈拼搏加上传奇经历的必然。

4.

告别了孔浩,我怀着未消的兴奋和欣悦回到家,把那捧康乃馨仔细端正地摆放到茶几上,得意地告诉妻子和儿女,这是我学生则臣敬送给我的,女儿展开康乃馨一侧挂的一个粉红色的对折卡片,上面用潇洒钢笔字书写着“祝徐则臣老师:最新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完成,大卖!!――朱桥”孩子们好像一下子戳穿了我的把戏似的,都呵呵地笑,我说,那个朱桥是谁,你们知道吗?他是徐则臣的超级粉丝,也是我的学生,叫朱孔浩。接着,我就讲了今天的巧遇。然后,趁机对儿子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不要贪玩浪费大好时光,,要学好功课,像这些师兄们那样有出息。妻子指着卡片上的字对儿子说,你看看,人家写的字多上体,你现在也高二了,写的那字,能提上把吗?儿子很难为情,羞得跑到自己房间去上网了。

妻子端详着这捧美丽的康乃馨,嗔怪道,这花做工精致,数量又多,相当值钱的,人家明明是送给自己偶像的,你怎么就好意思横刀夺爱。我解释,则臣要赶着坐飞机,飞机上不允许带这个,所以,他硬要转赠给我的。妻子这才释然。

阳台上灿烂的阳光照进客厅,康乃馨密匝的花瓣闪着微光,恍惚间,我看到这庞大的花束在徐徐舒展,绽放成万紫千红的一簇簇,一株株,仿佛幻化成了春天里桃李争艳的花园。我像一个殷殷守望的园丁,眼含喜悦,心怀祝福,凝视着花儿骄傲的姿容,看他们用美丽和芬芳装点这个可爱的人间……

附记:此文作于2013年10月,现在,则臣呕心沥血的力作《耶路撒冷》已获得老舍文学奖,凤凰读书大奖,亚洲周刊2014中文十大小说桂冠。欣慰之余,谨以此文作文对他的祝贺和美好的祈愿,愿这位文坛的新锐作家,能走得更远更高,给家乡,给文坛,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新的感动和震撼!

一个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徐则臣,是近年来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70后作家,他的《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4年凭借《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这个奖项也让他成为老舍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徐则成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文学硕士,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

论徐则臣小说创作毕业论文

文人— 徐则臣|此生沿着大运河 1 徐则臣生在1978年,这个年份一般不太好界定,说是八零后吧,不严谨,说是七零后吧,又看着没那么老成。好在徐则臣的笔下世界跟八零后鲜明的泛青春式文体一点都不搭边,徐则臣自己也承认老是被时代赶着走。这一点,他在一档叫做《零距离》的访谈栏目里推介《耶路撒冷》时提到过,他说,直到2003年才学会上网,而在那以前,他个人与整个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就是报纸、电视与广播,经常深感与宏观运行的世界之间有层隔膜。 隔膜后,我们还是看看徐则臣的幼年生活吧!苏北东海的乡村生活很普通,普通到徐老师自己也很少回忆与提及,在出席一些论坛或者分享会上,徐老师更愿意说的是他在放牛的间隙,逮空看小人书、故事会的情状。 不过能够成长为一个作家,幼年的很多生活对于成年或多或少都是会有一些映射的,或者更为诚恳一点来说,普通人去仰望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会从名人小时候就迥异于常人说起,这一点,是老祖先深深植根于我们内心的一种劣性,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伟人出生都伴有刮风下雷的异象。不白不干这样的事情,不厚道。将人捧上神坛很容易,但是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切实地还原一个人应该有的样貌才是我们宗旨。(题外话) 当然了,辩证看待的话,外界环境对于人物后天成长也颇为重要,在这里,我们引用几则徐则臣幼年的生活图景, 小时候我们家屋后就是一条河,叫后河,天天在那儿捞鱼、摸虾、洗澡、游泳。再往北走一两百米又是一条河,再往北走又是一条河,一直是河。上初中的时候,校门口就是江苏最大的人工运河,叫石安运河,夏天中午不睡觉,就跑到河边游泳。冬天住校,自来水管冻住,我们一大早爬起来,抱着洗脸盆,拿着刷牙缸,搭着毛巾,直接往校门口跑去刷牙洗脸。运河水到了冬天是温的,冒着热气,洗脸刷牙正好……童年的成长基本上都是在跟水打交道,我理解世界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水。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之一是去镇上赶集,祖父骑着自行车,逢集就带上我,进了集市不管饿不饿,先给我买二两油煎包子。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包子。祖父是个老私塾,被打成右派前是小学校长,其后被责令当了多年的猪倌。平反时年纪也大了,离休终老,在乡村里也算大知识分子;闯荡过世界,毛病很多,见识也有,但在儿孙问题上还保留了老脑筋,最心疼我这个唯一的孙子。凡我的事,都有另外一套规矩办。从小我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念书了,回家也和老人住一起,感情自不必说。 小时候我们家卖字,卖对联,我爷爷是老私塾,字好。当年被批斗,那时候他是一个小学校长,被打回了老家,后半辈子在村里生产队养猪,直到八十年代初平反。平反后,闲着也是闲着,为了补贴点家用,我爷爷就开始写对联。一直写到80多岁。我从小在身边看,也写。 上面几则引例,我们暂且不做深究,后面我们再讨论。 实际上,徐则臣自己也承认,自己的阅读启蒙很奇特,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会去阅读他们订阅的《半月谈》与《中国老年》等杂志,基本上就是逮着书就拿起来读,颇有点思“书”若渴的感觉。 其时,他也接触了一些纯文学读本,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浩然的《金光大道》等四大名著类的小说。乡村里,书本随意丢弃,他看过的书大都是缺页少册的,像污渍啊油印水印更是屡见不鲜。他打趣道,自己看的很多书都是没头没尾的,而这也无形中培养了他编故事的能力。 那些读杂书的少年时代,培养的更多还是一种习惯,并没有充足的文学甘露来解渴。所以,乡间生活在他的作品里比例压根不对等,仅仅有零星几篇,像《伞兵与卖油郎》、《祁家庄》、《最后一个猎人》等。 或者换一个说辞,他笔下的乡土生活作品没有他的“北漂系列”精彩导致他愿意花较多篇幅在北漂上。当然,原因复杂,不一而足,加之城市化进程而凸显城市文学的必要性与老一派贾莫阎写尽彼时大陆乡村的充分性,所以,在徐的文学世界里乡土作品相对式微。不过,属于徐则臣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花街”(此系列狭义一点来讲,算不得是乡土文学范畴)倒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撤回正题。农村家庭出身,没有多少门路,想要混的好点无非当兵与读书,这是那个年代缺少文化哺育与信息滋养的一辈乡间子弟的共识。徐则臣的个人情况比上面说的稍微好点,因为他姑父是卡车司机,如此,万一他既没有学习成绩又没有当上兵的话,还可以去当个大卡车司机(与卡梅隆大神何其相像)。索性,徐则臣的成绩还不错,在文学上的耕耘也足以抵消一位卡车司机对于四化的贡献了。 一九九六年,一个普通的年份,三月,写出鼎鼎大名的《情人》的作家杜拉斯逝世,五月份,艾青逝世(一个对艺术家极不友好的年份,如同2018年)。不过,那时我们的徐老师无暇顾及这些,因为他正在积极地备战高考。那是一个高考录取率仅有百分之四十的年份(2018年,高考录取率为%,含本专),可想而知,在那个嫁人要嫁大学郎的年代,抱着挤破头想法的高考生不比现在的毛坦厂压力大。 而在这紧要关头的徐则臣差点掉链子。高二阶段末,他的身体出现了莫名心悸、神经衰弱的症状,原因是备考紧张的气氛致使神经绷的过紧了,于是,他开始写日记,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了厚厚的一大摞,也写了三篇完成度较高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他回忆这段时光,无比惦念与怀缅,当然,也由此,他的文学源头开始了。 写完了几篇少作并没有改变什么,顶多是缓解了自己的焦虑,写完了,该怎样还是得怎样,接着高考吧!迷迷糊糊考完,接着是填志愿,徐则臣一直想做个律师, 高中期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因为之前看了很多碟片,都是香港电影,剧中人物戴着假发,穿着法袍,我觉得超级酷。我记得是1993年的时候,狮城国际大专辩论会,当时复旦大学夺冠,里面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辩手,蒋昌建等人,一个个口才都特别好,当时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都非常大。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就有了学法律的想法。 当作家的念想至少在那时候还自以为是臆想,所以,他填报的志愿里都是法律,写到最后一个了,心里头叮的一声,总不至于一棵树上吊死了吧!灵机一动,就填了个文学。这随便一填不打紧,倒真的让他填出来一个茅盾文学获奖者。 来到淮阴师范的徐则臣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律师梦,整日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倾听那些名著典籍里面的大师教诲,日后的他说,自己当时以阅读为第一要义,写是第二,最末尾才是应付日常考试之类(这一点和不白一样,不过游戏才排不白的第一)。 大一的暑假,徐则臣没有回家,呆在学校,抱着张炜的《家族》读个没完。读完后,他觉得他为人生找到方向了,他要当作家。当作家的方向从脑里生发出来后,他激动不已,他觉得这得告诉别人,于是穿着大裤衩四处乱窜,特想找个人抒发自己的冲天抱负,可是楞是没找到什么人。 日子来到大二,一九九八年(不白还在穿开裆裤的一年),淮阴师范的文学系来了一个名额,专升本的名额,这个名额让整个院系都振奋,徐则臣没有那么强烈的好胜心,不过能去南京城里的大学,肯定能读到更多的文学书籍。怀抱着如此纯粹的念头,徐则臣开始了堪比高考备战时的艰辛的历程,一段时间后,他拿到了这个名额,也顺利地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 在南师范,他继续大量的阅读。据他自己回忆,那个时候他看起来书是他的作品陆续得以发表,虽然很多让他在日后觉得是典型的悔少作,但是,毕竟,七零后的门面开始上道了。 从南师范毕业后,他本本分分地选择了去教书。学校也是他当初的母校淮阴师范,教授的学科是写作与美学。做个教书匠,既能得一份稳妥的生活,还能满足自己未尽的当作家的念想,何乐而不为呢? 2002年,在教书教了两年后,徐则臣又一次选择离开淮阴师范,改写自己的命运,那条路就是考研。事实证明,淮阴师范确实是他的福荫之地。因为这一次,淮阴师范的福佑送他出了江苏,一下子来到了首都北京,因为他考上了中国最为著名的学府——北京大学,专业是文学专业,师从大名鼎鼎的曹文轩,也就是写出了《草房子》前两年获得安徒生文学奖的那位作家。 师从曹文轩,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文凭,这两样抡出去,找工作不会是什么难事,可是徐则臣毕业后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去了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去做了一个我辑,打算从头做起,即使这个编辑是临时编辑(临时工),没有根红苗正进入的体制身份。不过对他来说,能够进入这所中国京派文学的最高殿堂,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其时,中国的传统文学市场化现象愈演愈烈,很多作家已经绕开了期刊,还有一部分直接从网络端发迹的作家,更是直接对接读者和市场。 而本分的徐则臣依旧沿袭着传统的道路,从二三级期刊投稿,积攒名气,向一线大刊发力。徐则臣自己这样说,“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啥样,不知道文坛,谁也不认识,写完后如果觉得还能看,就寄出去,石沉大海,然后我就想,一定是自己写的不够好,人家不用,没觉得退稿对自己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继续埋头看书、琢磨、写,等抬起头时,不自觉地就发现自己已经上了道。” 从2004年发表《花街》与《啊,北京》以来,几乎每年在主流文学期刊上都能见到徐则臣的篇什,以中国顶级期刊收获为例, 中篇《跑步穿过中关村》、中篇《苍声》、短篇《伞兵与卖油郎》、中篇《天上人间》、中篇《居延》、短篇《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中篇《小城市》、短篇《如果大雪封门》、长篇《王城如海》、短篇《狗叫了一天》、《日月山》等。 笔耕不辍、甘愿坐冷板凳、低调为人高调写文的人不会运气很差,果然,在写过了一系列“北漂”故事,塑造了一大帮北漂“办假证”底层群体之后,他在2006年凭借《跑步穿过中关村》一则中篇小说,获得了首届西湖新锐文学奖,一举获得了学术界与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此后,他继续写,继续发,继续获奖。 纵览这几十年,一步步从一个乡下孩子到淮阴师范,再到北大,到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学员,再一步步获奖,一步步出书,徐则臣走了每一个搞传统文学的文学青年之路,而且,每一步都走的相当稳当。包括2010年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落户北京、升任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文学带给他的除了名利,也解决了他的户口,他经常这样调侃自己,显然,他并没有被这些文学附属物所拖累,让他心系的依旧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东西——创作与阅读。 现在的他很忙,有很多俗务要处理,甚至于家里的亲戚到北京住院,都要他去上下打点,但是这没办法,中国人就这样,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张张关系网里,他说,可他依然每天坚持去写,哪怕是写上几百个字。 2 徐则臣的小说很多,洋洋洒洒几百万字,一般评论界都将它们归类为北漂系列与花街系列,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即沿着大运河,一头抵着北京,一头抵着故乡花街,所以他笔下的世界主要概括来说即就是一条河两端发生的事情。包括四十万字的《耶路撒冷》、《水边书》《夜火车》与《王城如海》,只有新近的《北上》看起来摆脱了以前的影子,可追根溯源,北上的根仍旧是沿袭着那条大运河在摆道场。 我们挑拣几篇或部代表作来说一说。 《跑步穿过中关村》 跑步可以称得上是徐则臣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吸引评论界广泛注意,读者最为熟悉的一则中篇小说。以跑步为例,徐则臣先后写了《啊,北京》、《我们在北京相遇》、《天上人间》、《伪证制造者》等篇什,这几篇不一例外都刻画的是同一种“职业”——办假证的,不过这几篇里,主人公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故事里,只是因为寄宿关系(《啊,北京》里的我与边红旗)、亲戚关系等,叙述者并没有亲身参与到去办假证当中去,将底层北漂的艰辛一网打尽。 而在跑步里,主人公敦煌直接是一个办假证的,故事刚开头就是敦煌从监狱里出来,碰到了卖碟的夏小容,俩人吃了顿火锅后,稀里糊涂上了床。之后,俩人合作出去卖碟,回家在床上耕耘,看片。突然,有一天,夏小容的老公回来了(之前他俩吵架了),敦煌只得说自己是夏小容的表弟,然后离开夏家。在去监狱看过当时一伙的保定后,他接手了一个任务,去找保定的姘头七宝。于是,他一边卖碟,一边找人,几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七宝,于是,俩人开始轧床板。七宝办假证,敦煌卖碟,日子过的舒心,其间,俩人还去监狱看了一次保定,俩人也吵吵闹闹,也约过夏小容和她男人吃火锅。可是,最后一次,敦煌在街上见到夏小容挺个大肚子,旁边是她丈夫,她丈夫去交货交到了条子手里,眼看要被逮了,夏小容求他,敦煌抢过黄碟就跑,等被追上时,接到的电话那头传来七宝也怀孕的消息。 故事这么随便一概括,听上去挺狗血的,不过原作要比我这里说的好多了,因为原作里面拥有充沛的细节,北京沙尘暴、与条子斗智、租房、办假证、贩碟、考研群体,甚至于艺术片《罗拉快跑》、《柏林苍穹下》、《收信人不明》、《杀死比尔》等都有提及。 《如果大雪封门》 这是个短篇,全文只有9600多字,十来分钟就读完了,故事也很简单。主人公我与行健和米萝都是贴小广告的,另外俩哥们比较嘴馋,天上有鸽群飞过,他们就打下来吃,而我比较独特,听到鸽子振翅的声音脑袋就疼,于是,鸽子每次飞过来他就去跑步(又是跑步,徐老师大概特别喜欢跑步吧!)跑步的时候,我碰到了鸽子的主人,一个从海南到北京打拼的小孩,小孩从没见过雪,一直梦想看一场雪再回老家(毕竟北京不是常人能呆的住的),但是小孩的鸽子老丢,为此很苦恼。后来,大雪封门了,小孩的鸽子也快死光了。 这篇小说表达的主题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到底留不留北京,回不回家乡,不过故事讲的很老到,至于文中反复提及的意象大雪封门颇值得玩味。大雪覆盖下的北京城谁都拥有,不分彼此,理想高低也是理想,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荒凉才是人间至理。 此短篇获得了鲁迅文学短篇小说奖,鲁奖的颁奖词摘来一用。 《如果大雪封门》冷峻而又温暖。徐则臣以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为底子,以精细绵密的语言和出人意表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梦想与现实、温情与伤害、自由与限度相纠结的故事,如同略显哀伤的童话。对几位来自南方乡村的青年来说,大都市的生活恍若梦境,现实却不免艰难。但他们一直生活得认真严肃,满怀理想。小说在呈现事实的基础上,有着强烈的升华冲动,就像杂乱参差的街景期待白雪的覆盖,就像匍匐在地的身躯期待鸽子的翅膀。 至于上面这番文字,比较着看吧!official 文学自然是对于现实主义更为关注了。像是上一届鲁奖,其实,明眼人都会觉得弋舟的《随园》比《出警》好多了,可出警关注的是底层,关注的是鸡零狗碎,关注的是孤单老人的境遇,至于随园就不方便在这里说了。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通过主人公初平阳为了筹集求学耶路撒冷的费用,回到故乡运河边的老家卖掉祖宅,而后接连与几位儿时伙伴(舒袖、易长安、秦福小等人)相遇。写法上,每一章都是一则少年人物的独立故事,通过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理想追求和对往昔生活的回顾全面地刻画了七零后一代人的生活图景。 至于小说的名字耶路撒冷,据作者所说有更多的指称。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城,传达的是宗教,是信仰,在这部作品里它更多扮演的是作为信仰意义上的指称。“信仰和宗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信仰更个人化,更自由也更纯粹。而宗教是建立在所有成员共享的经典传统的基础上,常常被践行于公开的风俗习惯中,它是集体主义的,等级、权利、秩序渗入其中,已经意识形态化了。小说中的人物焦虑的也是信仰问题,而非宗教。”徐则臣说。 这部四十万字的小说可谓既卖座又叫好,还获得了茅奖提名与老舍文学奖,可是这部长篇小说,不白不是非常看好,多声部的形式够老套的了,至于每一章后面夹带一部分自己的私货(徐则臣的专栏文章),实在没有多稀奇。不过这部小说值得研究的一个点就是小说中的初平阳的人生轨迹与徐则臣神似,至于有多少,那就只有徐老师自己知道了,旁人从小说里的人物去推测徐则臣的人生,多少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北上》 刚刚获得茅奖,不过不白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大体上看了一些视频资料,稍微了解了一些。这部小说的时代感够强烈,描写了大运河边上人家谢家两代人,一代是民国年间陪同外国人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阅尽一路风光。一代是当代的子孙谢望为了大运河申遗。两代人,两个不同的时代,心系大运河的同一家族。 3 问答 问:文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应该是:宽阔、驳杂、本色,是鲜活和入世的,骨子里头是一双具有反思和质疑能力的热眼,必须真诚。 问:文学的地理坐标在哪儿? 答:它坐落在花街通往北京的半路上。(笑) 问:敦促着您不断写小说的意义? 答:不管是涉及现实、历史还是怪力乱神,有一条不变:写每一个小说都是要解决我的一个问题。 问:你眼中的短篇小说? 答:叙事、形式以及不完整 问:你眼中的长篇小说? 答:开阔、复杂、本色。 问:如何看待小说和故事的关系? 答:小说是故事背后的东西,是故事延伸出来的那部分东西,小说是故事的阴影。 问:有什么阅读习惯? 答:逮着一个作家,会把他所有能找到的书全部找出来看。 问:一部小说在写之前会经历什么过程? 答:可以称作构思的起点么,我以为,构思的起点一般有这么三种:第一种,想法。第二种,很好的意象或者细节。第三种,标题。 问:你写作当中怎样处理历史与时代? 答:大历史和大时代很重要,但对个体来说,大历史和大时代只有进入他的日常细节以后才有意义,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找到人物的个体经验与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暧昧的张力。 问:写作时有什么习惯? 答:必须有了合适的题目才能把小说写出来的那类人。 问:您写作速度如何? 答:不一而足吧!《夜火车》十来万字,用了一个月,《耶路撒冷》四十万字,折腾了六年。 问:未来,还想写出怎样的小说? 答:希望能写出最宽阔最广大的“世道”,也希望能写出最细微、最贴切的“人心”。 问:作家、编辑的两重身份带来的最大感受? 答:发表的神秘感与好奇心。 问:你对于得奖的看法? 答:能得奖当然最好。起码有奖金不是(笑) 问:老家在你心中的地位? 答: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问:童年的乡村生活给了您什么? 答:一个朴素的底子,能让你宽阔、淳厚地去看待世界和人 问:北京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面对和思考这个世界时,北京是我的出发点和根据地。 问:您对乡土文学、城市文学怎么看待? 答:觉得我们这一代应该致力于城市文学,不是说乡土文学不应该写,而是到了需要我们认真来看一看城市文学的时候。 问:国内外作家的最大区别? 答:在我看来,视野和学识,思考力。 问:你们这一代与上一代作家对于故乡的看法? 答:50后作家回老家,能跟过去一样,见谁都打招呼,蹲谁家门口都能吃饭聊天。我问过很多同龄人,好像都做不到,有一段时间我回老家,见人就想躲,近乡情怯。说不清楚,尤其是跟我光屁股玩到大的小伙伴。不知道是谁的问题。你会觉得两人在一块儿聊天,聊着聊着就拧巴起来了,双方都希望赶紧撤,你担心他误解,他也担心你误解,三句话多了,两句话又少了。过去那样,俩人坐一块儿,心无挂碍的聊天,不太多了。 贾平凹、莫言那一代人他们也都是上大学或者当兵时离开的,但他们离开时的乡村,还保持着纯正的、文化的、伦理意义上的稳定结构和关系,他们在那样的乡土中是真正地扎下了根。而70后离开时,乡村已然发生改变,等到再回去时,几乎和城市一样变得面目全非。 问:大部分人最初的写作完全是由澎湃的倾诉欲望、焦灼的自我表达需求和一点点美好的虚荣心所导引,那么,当沉默逐渐成为日常的主体状态,臃肿的中年生活不期而至,写作何以为继? 答:探究的激情、思考的习惯、自我辩解的需要。 问:平时自己的时间是如何调配的? 答:假使是十分时间,六分来阅读,三分来生活,一分来写作。 问:您更喜欢哪种天气? 答:就北京而言,我喜欢下雪之后的北京,黑白分明。下雪天世界开始安静,总能听见雪地上有音乐响起。有点忧伤,有点沉郁,但庄严肃穆,我会觉得这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问:巴顿(徐则臣的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您给他写一个四万多字的童话。这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福克纳曾经给儿子写过一篇童话《希望之树》)? 答:是。(这都被你猜到了) 问:您希望您的小说带给读者什么? 答:更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世界,单独的、尽可能完整的、有着我独特理解和印记的世界。 问:推荐几位您喜欢的作家? 答:萨拉马戈、君特•格拉斯、托尔斯泰、福克纳、鲁迅、胡安•鲁尔福、加缪、卡尔维诺、巴别尔等 问:有什么送给青年写作者的? 答: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能写好的。 4 作家荐书 奈保尔             《大河湾》 翁贝托·埃科      《傅科摆》 萨拉马戈          《失明症漫记》 阿摩司奥兹       《爱与黑暗的故事》 巴别尔             《红色骑兵军》 安部公房          《燃烧的地图》 爱丽丝门罗       《逃离》 大卫格罗斯曼    《到大地尽头》 部分参考资料: 孟繁华.坚韧的叙事——新世纪文学真相 徐志频.”70 后”的碎梦—一代人的心灵史 李徽昭.飘泊者穿过中国——评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 张立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精神往返——徐则臣创作论 邵燕君.徐步向前——徐则臣小说简论 张琦.地理空问·叙亨伦理·生命感觉——徐则臣的小说北京 《徐则臣:从花街到耶路撒冷》 《为了那条运河,徐则臣“腾空五周半”》,中国作家网 《徐则臣:“70后”正面对别样的乡愁》 《徐则臣:给了我写作的希望》,南方都市报 《深入生活 潜心创作——茅盾文学获奖作家无人谈》 《徐则臣:在两极之间寻找精神的栖息地》 《徐则臣:我们对自身的疑虑如此凶猛》 《在2016创意写作国际论坛暨写作专题研修班中的讲座》 《在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上关于家园铸铁的讲话》 《在2017年纽约书展上的讲话》 《一座城,一本书—王城如海推荐》 《2016年度中国好书电视访谈》 《北大“我们”文学社讲堂今天我们如何写小说》 《徐则臣: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家首先要“走出去”》 《徐则臣:怀念那些粗砺的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耶路撒冷》 《酷听网零距离:耶路撒冷的故事》 《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跑步穿过中关村》 《天上人间》 《人间烟火》《居延》 《把大师挂在嘴上》《到世界去》 《如果大雪封门》《王城如海》 《夜火车》

推开房门,见茶几上放着一捧鲜美的康乃馨。约高半米,直径约半米。浅蓝色的柔纱作成的波状外衣,束着纤纤细腰,在镀膜作沿的的圆花花束里,灵秀的小野菊俏皮地抖擞着,素雅的白花装饰在最外圈,密密匝匝的紫红色的花瓣,像炯炯的火。粉红色的柔嫩的纤花绕成一匝,似少女娇羞的面颊。接近花盘中心,是深红和紫罗兰的相间的簇簇花瓣,又装饰了像松树新吐的嫩黄针叶,做成花蕊状。俯下身子嗅过去,一股清香悠悠漾起,沁人心脾。康乃馨在保鲜水的滋润下,焕发着盎然的生机,传递着温馨的情谊……

1.

昨天晚上打开QQ,一个闪烁的图标提醒我,有新的消息。打开,是徐则臣发过来的。他说国庆节回老家,4号准备在县城和一些故旧聚聚,问我是否有时间参加,并把他的手机号再次发给了我,让我和他联系,最后祝我节日快乐。

则臣是我半生所教的上千学生中最有出息的一位了。北大的文学硕士,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札记,还有若干的译著,著作颇丰,各种高级别的奖项入囊不少,是7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了。在去年春节前,我和则臣联系上了,他亲笔写信给我,寄来他的最新作品集,并说以后有机会要来拜访我。作为他初中阶段的一位老师,我对于他成才,我的作用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如今,他功成名就,还如此的尊崇我,真的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看了则臣的一些作品,我有种深深的震撼,撇开师生感情,纯粹出于对文学的兴趣。对当代中国文坛的关注,我觉得则臣是无愧于“70后作家的光荣”这一美誉的。他文字中踊跃青春热血的躁动,张扬着热诚与正义。他植根于生机无限的民间,满怀对底层大众的悲悯,对人生信仰的深度思考,对人性美丑善恶的深层挖掘。还有他滋滋不倦的追求艺术手法的创新,对题材的拓展,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探究,都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赤诚的童心,一份永不言弃的对文学的至爱,一股默默前行的甘于寂寞的倔强。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的分内事,作家都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在当下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有多少作者能能保持这样纯净的心态,耐住性子去广泛涉猎,潜心于纯文学?又有多少所谓的作家能把持住自己的职业操守,不降人格文品,不粗制滥造,而是耐住寂寞,不失诚恳和热情,耗尽心血出上品,创新品,不断的精益求精?在手法上力求突破既往,在题材上力求高屋建瓴,挖掘出浮表所虚饰的内核,让文学重新焕发出魅力,成为人们甘之如饴的精神食粮?这些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对高尚纯正文学的复兴,正是像徐则臣这样的严肃作家们所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承载的脊梁。

除了编稿,创作之外,徐则臣还积极从事着国际文化的交流。他不辞辛苦到欧美等国办书展,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国文字,他到不同的国度去展示自己作品,促进当代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同时也在不断地和国外的同行交流创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在国内,他也不断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往来奔走,经常在文学展馆,国内高校进行签名,演讲,宣扬文学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为纯文学的普及不遗余力地鼓与呼。

看到则臣如此的繁忙,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每逢节日,看到他发来的问候,我心中有暖暖的感动。他的朋友们都说,则臣是个念旧的人。他重情重义,有着细腻的情感,有着仁厚的胸怀,甚至连我这样的老师,也都挂怀不忘。闲暇上网时,经常看看则臣的创造动向和他文学活动的行踪,我为他的每一个成就而激动欢欣,也在心里默默为他祝福,希望他永葆这份创作的激情,写出更多传世的佳作。

2.

4号上午,我拨通了则臣的手机,听到他的浑厚略带磁性的男中音,我感觉既陌生又熟悉,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仿佛又活了起来,在脑子里有声有色的涌动:纯朴而谦逊的少年,带着甜甜的羞涩的笑意,课堂上专注的眼神,自修课上勤奋不辍的矮小的身影……从话语中我也能感受到他洋溢的兴奋。他告诉我中午十二点到县城的优仙美地见面。整个一上午,我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波澜,徐则臣,二十多年的夙愿即将在中午得偿。于我,能一睹得意弟子的尊容,也足以安慰余生。

十月的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格外的晴好,宽敞的街面打扫得一尘不染,行道树在微拂的清风中显得格外的抖擞。本来单调的十字路口,摆上了庆贺节日的大花坛,衬出一片暖洋洋的喜气来。县城这家最豪华的大酒店,正好也有人家在办结婚酒宴,震耳的鞭炮声,映照着人们的笑颜,一切都在渲染着一份幸福祥和。

我提前来到酒店,进入饭厅。先是看到一对母子,年轻的妈妈看来很面熟,应该是则臣的夫人吧,因为在他的作品集《通往乌托邦的旅程》中我见过照片,白白净净的,戴着眼镜,斯文秀气。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白嫩脸上有着盈盈稚气的孩子,感觉有点则臣少年时的神态,应该是则臣的公子了,感觉亲切,可是也不好贸贸然去招呼,后来则臣介绍,果然是他的夫人,也是研究生学历,在人大附中做教师。而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是则臣两岁的宝贝,有个别具特色的名字---巴顿。则臣是在一干人的陪同下走进来,我是一眼就认出了他的,照片上的作家和现实中的学生合二为一了,只是比之照片和网络视频上,显得更加的亲切温和敦厚热情,他的神态和二十多年前仿佛,只是多了些沧桑和成熟睿智,他也马上疾走到我面前,彼此热烈的握手,则臣说我还没变,一如当年,我心中苦笑,知道自己的衰老憔悴,绝非当年的年轻气盛了。

另一个高大潇洒的中年人,是我的老同事刘老师,现在早已改行,是县书法家协会的会长,文化馆的馆长。当年同在一个单位时,他年轻英俊热情,现在只是发际线往上退了不少,更显出中年男人的神采,特别是他两颊荡满笑意的酒窝,一如当年的充满魅力。

陪在则臣旁边的是一个帅哥,泛着光泽的白净微胖的脸,镜片后是黑白分明清澈而满蕴活力的眼睛,看到我时,他眼睛一亮,脱口喊出“李老师!”,我疑惑地看着他,做着猜测,则臣过来说,老师不认识他了,也是你学生,朱孔浩呀!我的记忆信息库里马上出现了相关联的画面,2000年左右吧,我在家乡中学,任教一个纪律严明的班级,精明干练的女班主任,精神抖擞,雷厉风行的小班长,就是当年的朱孔浩,眉清目秀的少年,大方开朗,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孔浩见了我,意外之中,更多的也是激动,他说自己和徐则臣是同校的.校友,平时就读了很多则臣的作品,很喜欢这位前辈的小说,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选了研究徐则臣的小说作为论文的专题,花了很多功夫来搜集整理资料,并认真阐发了自己独到的鉴赏理念,最后,他的论文在院论文评比中获得优秀,孔浩总想找机会见见这位久慕的大作家,今天终于才有了机会。

今天的酒宴,做东的是县党史办公室和县文联,县党史办的王主任,老家和则臣都是一块的,自然就多了份亲热。他举止稳重得体,不失身份,也没有什么架子。王主任说自己虽然出生在县城,但祖辈都是青湖街上的,和老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老家能出则臣这样的大才子非常的骄傲。

县文联的张主任,也是县城小有名气的作家,热情豪爽,口若悬河,对则臣的事情了解颇多,他认为,不光要写的好,还要善于对外宣传,能把自己优秀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这样受众面更大些,知名度自然也就提高了。像张艺谋改编的几个作家的小说,《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把莫言,余华,苏童都捧火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不能说全部归功于张艺谋,但是张艺谋关注纯文学,努力推广纯文学的功劳也是不可抹杀的。

众人就此话题议论纷纷,徐则臣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也有两部《活着爱着乐着》改编自《西夏》,《北京你好》改编自《我们相遇在北京》,则臣自己补充说,他参与编剧的《我坚强的小船》获好莱坞AOF最佳外语片奖,因为是儿童片,所以轰动不太大。谈到和影视的因缘,他提到一部红得发紫的谍战连续剧《潜伏》里面的主人公名字叫余则成,为什么叫余则成呢?原来这部连续剧的原著初稿中的主人公并不叫余则成,小说在杂志上发表时,是徐则臣责任编辑,原作者龙一,就把主人公改成了和则臣发音相近的则成,那位作家,三十年默默无闻,经由徐则臣编发这部小说后,一举名震全国了,则臣对于龙一,慧眼识才的伯乐了,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在座的还有两位女士,一位版画家曹老师,留着艺术家都有的长长的头发,眼眸里都是那种浪漫不羁的潇洒神情。她的作品是我县画家中获奖名次最高的,是我们县文艺界的骄傲。他们夫妻都是搞美术的,东海自彦涵先生起,就兴起了创作版画的热潮,是著名的版画之乡,曹老师的版画屡有创新,色彩上追求多样化,不再是黑白套印。曹老师的丈夫在北京搞创作,和徐则臣也都是相熟的老乡加朋友。

另一位是残联的主席王老师,一个文静沉着略微发福的中年女性,她的文笔据刘老师说是相当的精彩,也是我们县城的一个女秀才了。她在酒宴前和我聊了会,对徐则臣的骄人成就非常佩服,她认为必须具备高屋建瓴的目光架构才能写出那样传世佳作,需要甘于寂寞,也需要超人的才华,要有丰富的阅历,而我们这些日常作息交际仅仅拘于小县城的土作家,是永远也达不到那个境界的。

刘老师和我邻座,他还像当年,性格活泼开朗,谈吐风趣幽默,知识面宽泛,是饭桌上的活跃人物,他精通音乐美术书法,是个艺术界的全才了,则臣在书法方面造诣也颇深,他们师徒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刘老师时不时的逗逗则臣的儿子巴顿,时而又不失幽默地和曹老师他们交流一些艺术创作的感悟,对王主任和张主任的工作做些恰到好处的夸赞,张主任是我们的县志的主编,他感慨找不到文笔较好的人来写稿,并力邀王老师加入。谈到县志,我们就提到了咱们县的名人,文艺方面的,如果具体到咱县的文学泰斗,除了朱自清先生(他的籍贯也是颇具争议的),应该就数到徐则臣了,我们两个老师当然力赞自己的弟子,张主任也也基本首肯。

我们也关心到则臣的创作近况,张主任连连夸赞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说则臣的小说把一些小人物都写活了,文笔流畅,故事讲得很有吸引力。我们谈到则臣的最新长篇《耶路撒冷》刚举行了盛大的版权签约仪式,我问他这部小说创作了几年,他平静地说是写了六年。六年,人生最辉煌的日子,能有多少个六年呢,而则臣耐住性子,磨破椅子,居然就能为一部巨著倾注了六个春秋的心血,这将又是一部怎样撼动人心的力作呀。我和刘老师都谆谆叮嘱则臣,中年是作家出长篇的最佳时期,人生阅历渐深,精力充沛,技艺纯属,正是创作的黄金期,一定要好好抓住机会,辞掉不必要的应酬,多些潜心的深研精磨,创作出几部中国当代文学的巅峰作品来。

席间,则臣恭敬地过来向我敬酒,他心细如发,还记得我们以前网上聊天中我的视力很差,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就是身体虚弱,脑供血不足,容易眩晕,眼睛也就容易疲劳,他关切地让我多注意修养,再三地叮嘱我少喝酒多吃菜。我除了祝福,就是有点感动,于他而言,一步步走向到今天的骄人成就,授业的老师数不胜数,其中名气鼎盛的也很多,对他成才起到关键作用的也不只一二,而我,只不过是在他人生起步的初初台阶上稍微推了他一把,力量微不足道,况且早我已不在教书育人之列,庸庸碌碌籍籍无名一小民。可是,则臣竟然如此对我感念恭敬有加,让我感觉汗颜之余,对则臣的厚道仁义不浸势利更多了一层敬重。毕竟,在这个酒席间,年长者之中,别人都是县城里相关联的文化界的同仁,只有我一个局外的闲人,而我是则臣特邀来的,并且他还再三把我推让到主位!

刘老师对我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我当年到他的住处借阅了很多音乐的书籍,当时,我对流行歌曲很有兴趣,刘老师夸张地说,他有些歌曲还得到我那儿找谱子呢。多少年没见,刘老师和我之间还显得很熟谙,他夸我是个尽职敬业的好教书先生,对学生友善和蔼,倾心教导,激发学生的理想和志气。

其实,我也知道他的话语里有些只是表面的感觉,当年的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有着满腔的热情,但是局限于性格和能力,并不显得怎么突出和优秀,我曾经为班级管理搞的焦头烂额,沮丧中写信向原来师范的班主任讨教。我也曾急躁粗鲁地对待过一些违纪者,没有成熟育人者的耐心和宽容。但是有一点,我对孩子的真诚坦率和声气相通还是有的,毕竟,我自己就成长于普通的农家,自己奋斗的艰辛历史犹如昨天,我深知农村娃娃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学,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为孩子们的每个进步而高兴,竭尽所能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尽浑身解数来改善教学方法,我逐个的轮番和每个孩子谈心,给他们描绘人生的美好前景,并且告诉他们这种脱离愚昧和贫困的理想生活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当然,作为人文学科的施教者,我倾尽所能地向学生们渲染文学的优美意境,竭力地提高他们的审美境界,并且从最实在的基础做起,让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初初实践,督促他们认认真真地写作观察日记,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品咂生活,感知社会,描摹自然和心路,并逐步练好文笔,打好基本功,养成一种高尚的精神情趣。因为,我也刚刚走过同样的青春期,我也有着朦胧的文学梦,虽然我的梦已然醒来,但是,我希望把这浪漫的种子一代代的传下去,让每个少年都生活在一种美丽而优雅的期冀中,不至于在蒙昧无知和盲目猎奇及愚氓暴戾中逐渐的陷落,重蹈他们祖辈悲哀的覆辙……

孔浩是我们桌上的生力军了,他一如当年一样的大方自如,恭敬地跑到我面前敬酒,很热情地和同桌的客人应酬,认真介绍自己从事的金融行业,张主任问他酒量,他坦率地说,自己若是为了纯粹的陪业务上的客人,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也能喝个半斤八两的,但是平时尽量少喝,毕竟酒精不是好东西。他把自己购买和图书馆借阅复印的徐则臣小说集抱了过来,虔诚地让则臣签名,则臣翻开一本本书的扉页,认真地写着祝福话语和署名日期,坐在他一侧的王主任提醒他日期签成9月4日了,我们都笑说,那就权当一个月前就和偶像见面了。则臣豪爽地说,他以后有新作出来,在座的各位每人寄一本。谈到我们师徒三个的长幼,我们序了一下,我是68年的,则臣是78年的,而孔浩是88年,正好各差10岁,像人生的三个等距的台阶。

则臣的小公子巴顿,开始很有精神地在爸妈中间坐着,看着席间纷纭的觥筹交错,听着大人们莫名其妙的谈笑风生,好奇地各处张望,小家伙的注意力还是挺专注的,过了会儿,他被妈妈带出去转了会儿,回来后,感觉有点憋闷,就透过饭厅西侧的的落地窗户,欣赏大街上热闹的风景,玩的兴趣盎然,自得其乐。小巴顿看到则臣在孔浩的书上签名,就不停地询问,爸爸,爸爸,你在干吗?一侧的王主任耐心地回答:你爸爸在写字,等你长大了,也这样往书上写自己的名字。

渐渐到了尾声,孔浩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拿着笔,恭敬地走到各位长辈面前,仔细询问各位的联络方式,有的给了他名片,没名片的就登记手机号,从这个小伙子做事滴水不漏的风格,可以预料他的前途不会差的。王主任让大家一起举杯干了最后一杯酒,然后起席。

人群纷纷站起,往门口聚拢。这时,孔浩提议,要和则臣合影,马上的,王老师就拿出了包里的相机,她做过记者之类的工作,是个有心人,知道今天这种场合非常难得,肯定少不了合影留念的。

这时孔浩跑到饭厅的东南角的沙发旁,捧来了一束鲜花,张主任很兴奋地说,还真是铁杆粉丝呢,献花给偶像了!孔浩恭敬地把花献给则臣,则臣马上拿着花转向我,认真而动情说:“李老师,我也没准备什么,这花,算我们两个弟子献给你的”。我连忙摆手:受不起,受不起,孔浩献花是出于对你的一片敬仰,你在他心目中的有如此的位置,才真正配上这献花。我是不能喧宾夺主的。则臣说,李老师,你不要客气,这是我们的一片真诚,您作为我们授业传道的恩师,任何的恭敬和荣誉都是配享的。你抓紧收下花,我们师徒好合影,再说我坐飞机也不方便带这样的花束的。孔浩也说,老师,既然徐老师让您收下,就是他的一番心意,如果您再推拒,我们倒过意不去了。

事情居然变成了这样的一个结局:我站在中间的主位,抱着那簇鲜艳欲滴的康乃馨花,我的两个学生一边一个,在镜头前摆出表情,被数码相机定格。内心想来真的有点尴尬,弟子们的一片热诚,让我一颗麻木干涸的心灵,仿佛瞬间有了甘露的滋润,一个已经落魄的曾经的乡村教师,只是略微做了些自己的份内事,却换来了弟子们如此的厚待,真教我惶恐惭愧。我也陡然间明白,世间事因果相辅相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有丝毫的轻忽和怠慢,更不要心怀侥幸和虚伪,做事要时刻勤谨,如履薄冰,能力有大小,但要尽职尽责,充满热情,播撒爱心,努力善待周围的一切,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尤其,为人师表者,更要以满腔的赤诚,公允公正地关爱那些无辜的青少年,要对得起孩子那双纯真的眼睛,不要有意无意地玷污他们纯净无暇的心灵,因为,那些娇嫩的枝干一旦受伤,会留下永生的疤痕和伤痛。

3.

则臣由张主任陪同驱车前往飞机场,他这次行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如此仓促之中,他还不忘约我见上一面,这份情义,又怎不让人感动!感动之余,我只有默默地祝福,希望因着他高尚的人品,还有感应时代脉搏的激情,对人性世态的深谙,炉火纯青的创作手法,能够创作出拔得头筹的惊世巨著。

目送走则臣,告别了刘老师等人,我捧着康乃馨和孔浩一起往回走,孔浩叫来出租车,我问他要去哪,他说要找个咖啡厅,师徒俩难得相逢,一起聊聊天。我问他的住处在哪,他指着眼前的小区,我说,何必舍近求远,就到你的房间去坐坐就行了,整什么咖啡厅呀,又不是别人,老乡加师徒的,搞那些虚的,老师心里不安呢。争执了半天,我还是让出租车师傅走了,然后,七拐八拐的来到孔浩住的单元。他有点难为情,说这是他一个亲戚的房子,没有装修,他临时借来用的。我连忙安慰他,都是自己人,哪用什么讲究,能到一块聊聊,就是我们师徒的缘分,老师心里就很欣慰了。

孔浩烧了两碗水,我们师徒两人对坐,促膝谈心,他讲起了对则臣的认识过程。原来孔浩也考上了南方的那所大学,和则臣算是隔的较远的师兄弟了,则臣又在那里教过书,也算是沾上些师徒缘了。孔浩学的也是中文,他喜欢钻研,读了很多的当代作家的作品,余华的,毕飞宇的,莫言的,王安忆的,阎连科的,等等。但是感觉总是不太对自己的胃口,直到看到了徐则臣的小说,一口气读下来,才真正地感到了久觅的共鸣,无论是徐则臣写的混在大城市的小人物,还是运河边的花街,石码头,都让孔浩有踪可寻,他心里很久就朦胧着的一些形象,一些渴望,都跃然呈现在徐则臣的笔下。我们谈到了徐则臣的《居延》中探究的虚幻的爱情与成熟持久爱情的辩证;《夜火车》里年轻学子的迷惘与不断的出走、求索,《人间烟火》里那对为了续接烟火饱经沧桑的悲情夫妇;《九年》里嫉恶如仇的侠义恩仇,《苍声》里邪恶蹂躏善良柔弱的恐怖氛围。还有《拉下脸来》中知识分子在惨淡现实面前的无奈而脆弱的自尊……

孔浩说,他常常在阅读则臣小说的时候,被其中涌动的青春思绪所感染,仿佛自己就化身成了文中的一些力图冲破阻挠,追求梦想的少年;那些对爱情的细腻描述,往往又让他的心跟着颤动,飞翔九天。而且则臣小说的结尾,往往又都意味深长,不落俗套,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启发我们去反省人生,思索社会,憧憬未来。他流畅叙述中洋溢着正气,处处暗含对真善美的讴歌,对丑恶卑鄙行径的无情鞭挞,还有青春情怀的浪漫抒发,对小人物的深刻同情和悲悯,这也是则臣小说能够拥有众多青年读者的魅力所在。

在苏北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小县城,连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纯文学的杂志了,书店里也基本都卖的是古典名著,课外读物,想要找到一个新锐作家的相关信息,只能到网络上搜寻,想要找个文学知己,也只能到网上海搜。孔浩怀着对则臣小说的一片倾慕和热爱,却难得有淋漓尽致倾吐的机会,和则臣这次难得的见面,也寒暄居多,现在,他和我算是则臣小说的知音了,两人相谈甚欢。孔浩告诉我,他曾按着则臣小说的描写,去到那个水乡小镇,实地考察了石码头,切身体验了一番则臣笔下的花街风情。对则臣的文字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钦佩。

对则臣的话题,我们好像总也谈不完。除此而外,我也关心地询问了孔浩这些年的近况,他先是考上了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然后,又以不太理想的成绩进了南方的那所大学,毕业后,他本想去考研的,但是父母不赞成,因为他们家目前在县城还有点人脉关系,可以用来帮助孔浩进入金融系统,如果再上几年研究生,经济上负担不说,到那时可用的关系不一定还在,即使在,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的工作还是没有大区别。所以,他就进入了和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银行系统,整天和那些枯燥的数字报表打交道,整个人都变得有点麻木了。当年所有的理想抱负,也都在这个小县城划上了句号。他目前有了自己供按揭的房子,有了女朋友,就差买辆车,举行婚礼了。他感觉活得也不轻松,年纪轻轻的,就背上了沉重的房子按揭的包袱,连带父母也拿出了多年积蓄的老本,目前还有弟弟正上高中,未来的路上责任还是很重的。

我赞许孔浩作的选择,作为普通人,首先要务实,要解决谋生糊口问题,有了经济基础,才能活得更从容些,才能有机会去进一步开拓自己人生的空间。像徐则臣那样,能够背水一战,成就盛名,需要勇气,需要大智慧,也需要机遇。不是我们凡夫俗子能够效仿得来的。当然,不论干哪一行,我们都需要一点精神寄托,不要过于沉溺于金钱贪欲的陷阱,人生匆匆百年,带不走任何东西,能够留下的也不多,没有必要过分的狗苟蝇营的算计,有时,需要从平庸中超脱一些,有点比较雅的爱好,略微高尚点的追求,就不至于沉沦为一个醉生梦死的酒徒,不会堕落为恣睢暴虐的狂徒,或者行尸走肉一样的充满动物本能的非人。

孔浩还和我谈到了当年班级里的一些同学,时学鹏,李党等比较聪明的,都考上研究生,到大都市工作了,但是他也有高中同学,在大都市活得很累,房子也买不起,落拓之余很想回归到小县城。当然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同学,他提到了和他同村的张贝同学,她的爸爸很早就遭遇车祸去世了,家庭的厄难,让她早早的懂事,人生不该有的曲折经历使得她写的文字很有深度,也得到我的多次表扬,我主办的校报上刊登了很多张贝的日记,那些文字孔浩至今还留有深刻的印象,觉得如果张贝能够继续深造,前途不可限量的。可惜,在初二的暑假,张贝到她在南方打工的妈妈那儿以后,整个人都变了,彻底的厌学,很快就收拾行囊,也到南方加入了打工大军。环境,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正面负面影响,有时真的无法逃避的。我们师徒俩唏嘘半晌,也为则臣和孔浩有那样充满人文气息温馨和美的家境庆幸,但是,我们又一致的认为,个人的悟性和情商,更是其他任何外在条件无法替代的,它决定着你上升的高度,徐则臣能在首都轰轰烈烈地站稳脚跟,那是他苦心孤诣地上下求索,以及不懈拼搏加上传奇经历的必然。

4.

告别了孔浩,我怀着未消的兴奋和欣悦回到家,把那捧康乃馨仔细端正地摆放到茶几上,得意地告诉妻子和儿女,这是我学生则臣敬送给我的,女儿展开康乃馨一侧挂的一个粉红色的对折卡片,上面用潇洒钢笔字书写着“祝徐则臣老师:最新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完成,大卖!!――朱桥”孩子们好像一下子戳穿了我的把戏似的,都呵呵地笑,我说,那个朱桥是谁,你们知道吗?他是徐则臣的超级粉丝,也是我的学生,叫朱孔浩。接着,我就讲了今天的巧遇。然后,趁机对儿子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不要贪玩浪费大好时光,,要学好功课,像这些师兄们那样有出息。妻子指着卡片上的字对儿子说,你看看,人家写的字多上体,你现在也高二了,写的那字,能提上把吗?儿子很难为情,羞得跑到自己房间去上网了。

妻子端详着这捧美丽的康乃馨,嗔怪道,这花做工精致,数量又多,相当值钱的,人家明明是送给自己偶像的,你怎么就好意思横刀夺爱。我解释,则臣要赶着坐飞机,飞机上不允许带这个,所以,他硬要转赠给我的。妻子这才释然。

阳台上灿烂的阳光照进客厅,康乃馨密匝的花瓣闪着微光,恍惚间,我看到这庞大的花束在徐徐舒展,绽放成万紫千红的一簇簇,一株株,仿佛幻化成了春天里桃李争艳的花园。我像一个殷殷守望的园丁,眼含喜悦,心怀祝福,凝视着花儿骄傲的姿容,看他们用美丽和芬芳装点这个可爱的人间……

附记:此文作于2013年10月,现在,则臣呕心沥血的力作《耶路撒冷》已获得老舍文学奖,凤凰读书大奖,亚洲周刊2014中文十大小说桂冠。欣慰之余,谨以此文作文对他的祝贺和美好的祈愿,愿这位文坛的新锐作家,能走得更远更高,给家乡,给文坛,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新的感动和震撼!

徐则臣以一种比较的视角介入《北上》的写作,将两个意大利人放置到中国运河人文历史书写中,由跨越一百多年的宏阔视野讲述运河故事,形成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故事与摄影多重的比较视野,同时以20世纪诸多重大事件介入到人物行动与命运中,使小说具有了时间与历史的长度、题材与问题的难度、思想与艺术的厚度。无论中西或古今,河流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文明文化形态的出现及其发展转换无不与大小河流产生种种关系,但将河流作为小说写作的主要题材,尚不多见。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以30多万字的宽阔篇幅来写流贯南北、穿越历史的京杭大运河。

作者以意大利人“小波罗”为视角进行叙事,有什么用意?以独特的方式嵌入故事内核,具体呈现了京杭大运河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认真探寻运河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谱系,是当代运河文学创作的精品之作。

屈臣氏毕业论文简介

一百多年前,屈臣氏在华南地区的广东省成立,早年的屈臣氏称为屈臣氏大药房,以为贫苦大众施著称。一八四一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屈臣氏大药房南迁,从此与香港同步成长,南迁后屈成氏迅速做多元化发展,开始生产汔水和药品并拓展零售业务。 踏入七十年代,和记黄埔与屈臣氏的关系日趋密切,最后和记黄埔在一九八一年完成收购屈臣氏下业务。屈臣氏集团系和记黄埔集团之分支,旗下拥有屈臣氏个商店、百佳超级市场、丰泽电器、冰淇淋、蒸馏水、饮料等制造业及卫星资讯服务,系颇具历史且以品质著名的集团。屈臣氏集团一惯重视品质,致力为亚洲区各地提供优质店铺和购物设施,以及种类丰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从而改变了香港及亚洲区零售及用品制造业的面貌。 参考资料:

屈臣氏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主要经营保健品、个人护理和美容产品的零售业务。公司的前身是1902年在香港成立的药房,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药房之一。屈臣氏在全球拥有超过万家门店,覆盖香港、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英国等地。公司旗下品牌包括屈臣氏、卫视家庭药房、香港胶囊、佰草集、欧舒丹、兰芝、菲洛嘉、苏菲等。屈臣氏的使命是为顾客提供全面的健康、美容和个人护理解决方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公司一直倡导“让一切变得更美好”的企业文化,通过持续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赢得了广泛的客户信任和好评。

1、英文名称:watsons成立于1989年雇员人数:98,000名(2007年)广告语:Your Personal Store官方网站: target=_blank>简介屈臣氏集团——全球第三大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集团,在亚洲和欧洲拥有3300多间零售店。去过的人真切地享受到它舒适的购物体验,没去过的对它“个人护理专家”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自1989年4月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店,如今已发展到四十多家。2002年屈臣氏个人护理店在全球的销售额超过人民币610多亿,仅中国便超过5个亿。屈臣氏为何在短短十五年内就在竞争激烈的国内零售业内迅速发展壮大,引来了如此高的关注度和认同度呢?品牌传奇——彰显百年风采大约在1828年,有一位叫的英国人在广州开了家西药房,取名广东大药房。1841年药房迁到香港,并用广东方言将公司名译为“屈臣氏大药房”(),这就是屈臣氏的由来。这个以药店经营起家的公司至今仍保留着这一特色,在1981年成为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后,凭借和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经营理念,屈臣氏经营的品牌涵盖之广之丰,在亚洲迅速崛起,成为家喻户晓的零售品牌。屈臣氏个人护理店是集团首先设立的旗舰零售品牌。凭借其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其“个人护理专家”的身份深入人心,以致于人们一提到屈臣氏便想到“个人护理专家”,其品牌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经营策略——突显专业身份(一)准确的市场定位众所周知,如今国内的零售业可谓烽火四起,群雄逐鹿,本土品牌要发展,洋品牌也要进来分一杯羹。有效的采购,低成本物流和强势终端是零售业制胜的三大法宝。面对激烈的竞争,屈臣氏绕过价格战的陷阱,根据对亚洲各国市场多年的观察和分析,凭借百年行销经验发现:近年亚洲经济增长迅猛,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销售只是停留在使消费者购买的阶段,注意力只在商品上。而在日益成熟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不仅购买商品,还要求享受购物的乐趣以及追求商品的无形价值,如品牌、服务等,最后达到消费的最高境界,即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产生对品牌的忠诚。无疑,屈臣氏追求的是后者。它的个人护理商店以“探索”为主题,提出了“健康、美态、快乐”(health,good,fun)三大理念,协助热爱生活,注重品质的人们塑造自己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在国内,屈臣氏是第一家以“个人护理”概念经营的门店,其独特而准确的市场定位,令人耳目一新。商店的目标顾客锁定在18——35岁的女性,她们注重个性,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时间紧张不太爱去大超市购物,追求的是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与我们的定位非常吻合。”屈臣氏集团董事兼中国区总经理谭丽娴如是说。(二)产品策略屈臣氏个人护理店经营的产品可谓包罗万象,来自二十多个国家,有化妆品、药物、个人护理用品、时尚饰物、糖果、心意卡及礼品等二万五千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屈臣氏自创品牌,有化妆品类和个人护理用品类等;二是其他品牌的护理用品,宝洁就不在少数,还有美宝莲、雅芳在店内也设有专柜。当然,产品也不仅是为女士提供,各种国外原产的食品也足够让男士食客大快朵颐。屈臣氏产品最大的特色便是处处传达着三大经营理念。药品及保健品保留着创店以来的特色,倡导“健康”;美容美发及护理用品占比重最大,种类也最繁多,表达着“美态”的概念;而独有的趣味公仔及糖果精品则传递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了配合这三大理念,公司的货架上、收银台和购物袋上都会有一些可爱的标志,“心”、“嘴唇”、“笑脸”,给人以温馨、愉快、有趣的感觉。(三)价格策略屈臣氏通过差异化和个性化来提升品牌价值,定价也一般相对较高。屈臣氏集团公共关系总经理倪文玲解释道,是“希望做到价格与市场需求一致”,而不是“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纵然如此,据个人护理店对600多位女性顾客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5%的人认为屈臣氏产品丰富和精致是吸引她们来此购物的首要因素。由此可见,对日益同质化的零售行业,价格已不是吸引顾客的首要因素。“你能在这儿买到其它购物场所买不到的东西。”一位屈臣氏的顾客这样说。(四)营销策略1、专业化指导 屈臣氏现在拥有一支强大的健康顾问队伍,包括八十位全职药剂师和一百五十位“健康活力大使”。他们均受过专业的培训,为顾客免费提供保持健康生活的咨询和建议。2、特色化服务 每家屈臣氏个人护理店均清楚地划分为不同的售货区,货品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便于顾客挑选;在店内陈列信息快递《护肤易》等各种个人护理资料手册,免费提供各种皮肤护理咨询;药品柜台的“健康知己”资料展架提供各种保健营养配分和疾病预防治疗方法;积极推行电脑化计划,采用先进的零售业管理系统,提高了订货与发货的效率。如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屈臣氏关心的不仅仅是商品的销售,更注重对顾客体贴细致的关怀,充分展现了其“个人护理”的特色服务。3、社会营销 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屈臣氏深谙其道。2002年,屈臣氏个人护理店与香港癌症基金会发动“粉红革命”,向市民传达预防乳癌的咨讯,并筹募善款用于乳癌的研究。2003年底,又成功支持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实施“春蕾计划”,通过开展爱心购物行动,集捐款项达235800元,令500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屈臣氏的社会责任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当年商店的营业额获得了80%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由屈臣氏想到的关于国内零售业的几点思考屈臣氏的成功经验值得国内零售业学习与借鉴,笔者认为我们应树立起这样的几点观念:(一)零售业的竞争已不再只是价格竞争。如今国内众多的超市、商场开始越来越多打着“平价”、“低价”的旗号来宣传。诚然,价廉是吸引顾客的一个因素,但降价、促销背后隐藏的是极易流失的客源、受到损害的品牌、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由屈臣氏,我们看到,零售业同样需要品牌,同样呼吁品牌,只有在市场上准确地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及服务对象,在产品质量、品类、服务水平等各个层面苦下功夫,才是企业长期发展之计。(二)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零售行业的同质化现象已促使有先见之明的商家更加重视细分市场的重要性。屈臣氏在国内首次提出“个人护理专家”的概念,可谓“一石多鸟”。既奠定了自己专家的龙头地位,又迎合了目标顾客个性化的需要,更伟大的革新是倡导了一种全新的购物理念和生活态度,帮助人们在健康美容方面作出积极的改善从而欢乐享受人生。反观国内零售企业大多缺乏清晰准确的经营思路,产品同质化,目标顾客定位模糊,促销手段单一,种种因素制约了企业的长足发展。(三)零售业的经营者应有对市场高度敏锐性和对消费趋势的预见性。屈臣氏当初通过对亚洲消费情况的调研,准确预见了消费者心理及购买行为的变化,找到了“个人护理”这一全新的切入点,获得了成功。国内零售业的经营者应加强对全局的观察与掌控能力,站在更高的一层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指引。“到2007年,屈臣氏在个人护理门店中将成为全球第一。”屈臣氏个人护理店执行总裁施瑞博雄心勃勃。据称,在未来的三年内,屈臣氏将把国内的个人护理店开到1000家,投资将近1亿人民币。狼来了,对国内的零售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屈臣氏简介一百多年前,屈臣氏在华南地区的广东省成立,早年的屈臣氏称为屈臣氏大药房,以为贫苦大众施著称。一八四一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屈臣氏大药房南迁,从此与香港同步成长,南迁后屈成氏迅速做多元化发展,开始生产汔水和药品并拓展零售业务。踏入七十年代,和记黄埔与屈臣氏的关系日趋密切,最后和记黄埔在一九八一年完成收购屈臣氏下业务。屈臣氏集团系和记黄埔集团之分支,旗下拥有屈臣氏个商店、百佳超级市场、丰泽电器、冰淇淋、蒸馏水、饮料等 制造业及卫星资讯服务,系颇具历史且以品质著名的集团。屈臣氏集团一惯重视品质,致力为亚洲区各地提供优质店铺和购物设施, 以及种类丰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从而改变了香港及亚洲区零售及用品制造业的面貌。2、屈臣氏一个成立于1828年广州的一个小药房,通过二十来年的发展,屈臣氏于1841年业务拓展到香港. 到了二十世纪初叶,屈臣氏已经在香港、中国内地与菲律宾奠定了雄厚的业务根基,旗下有一百多家零售店与药房.屈臣氏经过百年多的沉淀后于1981年被华人首富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收购,自从成了李首富的囊中物后,通过李氏团队的出神入化的缔造屈臣氏变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个人护理用品、美容、护肤商业业态的巨擘!发展到今天屈臣氏在全球门店数已超五千家,销售额逾百亿港元,业务遍及亚、欧等四十多个国家。那么李首富又是通过什么神奇的魔杖在短短的二十来年玩转了屈臣氏成功裂变的魔方?魔方一:展开强大的资本商业收购计划,最大化的扩大重点发展区域的门店规模及企业规模去年撒巨资近55亿港元收购法国最大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的控股权,这是屈臣氏首次在欧洲大规模的扩充自己,使屈臣氏在欧洲重点发展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欧洲由于经济发达,中产阶级聚集,这样的消费者规模正好吻合屈臣氏的消费者目标定位,如此的一项大型并购行动不但使屈臣氏的营业网点增加了1300家而且营业规模超过一百亿港元。同时屈臣氏于近日收购总部设于圣彼得堡的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店Spektr Group。这项收购让屈臣氏集团的全球业务伸展至俄罗斯,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个人护理品、美容、护肤商业业态零售商的地位。屈臣氏近几年以来分别在全球展开了多次并购行动,于2000年收购了英国Savers连锁店,使业务触角伸到欧洲。于2002年收购荷兰Kruidvat集团后,大大扩展了其欧洲业务范围和领域。于2003年收购菲律宾某知名药品零售企业,扩张了在东南亚的业务。于2004成功收购拉脱维亚著名Rota公司旗下大型零售连锁企业—DROGAS公司。 Drogas是在拉脱维亚及立陶宛等国具领导地位的个人护理用品、美容、护肤系列产品零连锁企业。屈臣氏集团成功收购Drogas公司,标志着屈臣氏进军波罗的海国家市场并初战告捷,此举将进一步加强屈臣氏在欧洲市场的业务扩展和竞争力,提升其国际实力。于2005年还收购了英国Merchant Retail香水连锁店马来西亚ApexPharmacySdnBhd 药店.以上收购行动仅是屈臣氏在全球收购的一部分,李氏团队通过资本的并购力量迅速在亚欧重点发展区域全面的扩充了企业的规模,资本的魔杖是屈臣氏企业成功魔方的重要密码。魔方二:以特殊的连锁经营模式最大化的推动企业规模成长及企业营业规模的成长连锁经营是一种成功的企业经营方式,快餐业的麦当劳、肯德基,零售业的沃尔玛、佳乐福,酒店业的香格里拉、希尔顿无不是以优秀的连锁经营模式来壮大发展的!连锁经营模式是一种优秀的经营模式:首先,连锁经营的“七统一原则”是企业的经营变成了拿着经营手册按标准执行的营业规范。这样既降低经营的难度又提高了经营的质量与效率。其次,能有效的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屈臣氏的门店建设及产品结构的生产与采购。如同仁堂((600085行情,股吧))与之合作的美容品和药品领域典型是资源共享为我所用的方式。第三,连锁经营的集中采购和集中配送既节约运营成本,又可以营造自有品牌的价格竞争优势。连锁经营把分散的经营个体组合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经营结构,通过总部为各店集中采购,进货批量大,可享受较高的价格折扣,降低了进货成本。第四,连锁经营的自建网点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经营模式,能有效增加自有网点规模及扩展广大的区域规模。连锁经营从外延上拓展了零售企业的市场阵地,不仅使自有品牌较易进入广阔的市场领域,而且可以大大延长自有品牌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最后,连锁零售企业在原经营领域内培养的信誉及带给消费者一致的服务和形象还可以降低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成本,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连锁经营模式的魔杖是屈臣氏企业成功魔方的第二成功密码。魔方三:精准的目标消费群定位及成功的品牌经营结构是屈臣氏成功的不二法门屈臣氏的目标顾客群定位在有消费力(月收入在两千五以上)又能接受新生事物的中产阶级(年龄在18-40岁)一、锁定目标客户群据了解屈臣氏在1989年到1997年这段时期,发展不尽如人意。经过多年的敏锐观察和分析市场的动向,完善内部的管理,调整发展战略,蓄势待发的屈臣氏最终发现在日益同质化竞争的零售行业,如何锁定目标客户群是至关重要的。屈臣氏在调研中发现,亚洲女性会用更多的时间进行逛街购物,她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去寻找更便宜或是更好的产品。这与西方国家的消费习惯明显不同。中国大陆的女性平均在每个店里逗留的时间是20分钟,而在欧洲只有5分钟左右。这种差异,让屈臣氏最终将中国大陆的主要目标市场锁定在18岁-40岁的女性,特别是18岁-35岁的时尚女性。屈臣氏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消费者是最富有挑战精神的。她们喜欢用最好的产品,寻求新奇体验,追求时尚,愿意在朋友面前展示自我。她们更愿意用金钱为自己带来大的变革,愿意进行各种新的尝试。而之所以更关注40岁以下的消费者,是因为年龄更长一些的女性大多早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品牌和生活方式了。据某记者采访手记介绍,屈臣氏中国区个人护理商店常务董事艾华顿曾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收入会大大增加,而在这一阶段的女性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当然,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还分很多类别,而我们瞄准的目标群体是月收入在2500元人民币以上的女性。”屈臣氏集团董事兼中国区总经理谭丽娴也强调说:“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是l8岁-35岁的女性。”谭认为,这类目标比较注重个性,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时间紧张,不太喜欢去大卖场或大超市购物,追求的是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与我们的定位非常吻合。”在北京屈臣氏的消费者更多的是年轻的时尚白领,更奇怪的是一些洗面奶及个人护理用品价格很便宜,可一些白领进屈臣氏店消费并不认为身份掉架,但到别的商业网点就有可能如此看,同样年龄大的进店人数并不多。这点充分的说明屈臣氏目标顾客群定位的准确。,即使非节假日,也能看到屈臣氏门店内充斥着衣着时髦、谈吐不俗,喜欢新奇的年轻女性。二、商圈及品牌经营结构为了让18岁-40岁的这群“上帝们”更享受,在选址方面屈臣氏也颇为讲究。最繁华的一类商圈是屈臣氏的首选,例如有大量客流的街道或是大商场,机场、车站或是白领集中的写字楼等地方也是考虑对象。如北京王府井新东方广场地下一层设的屈臣氏就是成功选址的象征。除了选址在店内经营更有讲究,为了更方便顾客,以女性为目标客户的屈臣氏将货架的高度从米降低到米,并且主销产品在货架的陈列高度一般在1米3至1米5,同时货架设计的足够人性化。每家屈臣氏个人护理店均清楚地划分为不同的售货区,商品分门别类,摆放整齐,便于顾客挑选。在商品的陈列方面,屈臣氏注重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性,按化妆品—护肤品—美容用品—护发用品—时尚用品—药品---饰品化妆工具----女性日用品的分类顺序摆放。并且在不同的分类区域会推出不同的新产品和促销商品,让顾客在店内不时有新发现,从而激发顾客的兴趣。”在屈臣氏销售的产品中,药品占15%,化妆品及护肤用品占35%,个人护理品占30%,剩余的20%是食品、美容产品以及衣饰品等。精准的目标消费群定位及成功的品牌经营结构两类组合的营销魔杖是屈臣氏企业成功魔方的第三成功密码。魔方四:成功的经营策略屈臣氏拥有一支强大的健康顾问队伍,包括全职药剂师和“健康活力大使”:专业队伍均受过专业的培训,为顾客免费提供保持健康生活的咨询和建议。屈臣氏在店内陈列信息快递《护肤易》等各种个人护理资料手册,免费提供各种皮肤护理咨询;药品柜台的“健康知己”资料展架,提供各种保健营养分配和疾病预防治疗方法;积极推行电脑化计划,采用先进的零售业管理系统,提高了订货与发货的效率。种种经营策略,可以让客户看到,屈臣氏关心的不仅仅是商品的销售,更注重对顾客体贴细致的关怀,充分展现了其“个人护理”用品商店的特色服务。屈臣氏深谙“公关营销”之道。通过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充分体现了屈臣氏的社会责任感,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同时商店的营业额获得了长足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十九世纪初的义诊及送药的行为曾为屈臣氏赢的良好的社会形象,更让人惊奇的是屈臣氏曾为孙中山在香港就学时提供过奖学金,这样的营销经营之策略没有理由不成功。

屈臣氏集团成立於1828 年, 主要贩售三大类商品: 美妆、保健及趣味性商品。台湾屈臣氏隶属於香港李嘉诚先生所经营的和记黄埔集团,2003年并购欧洲Kruidvat集团及2004年并购欧洲著名香水连锁店 Marionnaud后,全球零售据点超过5652个,目前已跃升为全球最大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商.

屈臣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般来说,有付出就有收获。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撰写报告,撰写报告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我们如何去写好一份报告呢?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毕业开题报告范文模板,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VI战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VI战略必须不断调整、完善和成熟。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就是要将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和正确、准确、快捷地传达出来,并贯穿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之中,也就是使企业的精神、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主体性内容通过视觉表达的方式得到外显化。使社会公众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VI应以建立企业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也就是说,视觉识别的内容必须反映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针、价值观念和文化特征。并广泛应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统一的传播,和企业的行为相辅相成。

只有从识别和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和竞争的角度,VI才能更好的进行定位,并以此为依据,企业自身认真整理、分析、审视和确认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产业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之演绎为视觉的符码或符号系统。这时设计成视觉传达的基本元素,可以统一地、有控制地应用在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使其在具体的条件和背景下得到充实,使有限的内涵产生无限的外延,在观众的心目中,真正成为企业的同一物,而不是装饰品。

所以说VI的设计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

所以,VI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VI设计应该坚持风格的统一性原则;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强调人性化的原则;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可实施性原则;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严格管理的原则。

现代企业为什么要有VI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

企业或机构可以通过VI设计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规范系统、有控制的将企业或机构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独特的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增强品牌美誉度和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形象识别系统应运而生。60年代全球最早导入VI的著名企业如美国可口可乐、70年代日本、80年代风行台韩。80年代末国内一些企业如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海尔都相继导入。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转播不无关系。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翅膀。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设计任务:使用PSAICDR等相关设计软件设计一套完整的企业VI识别系统设计内容:

(1)VI基础系统的设计

企业名称

标志及标志创意说明标志设计规范标志墨稿、反复稿标志网络制图标志标准制图规范标志字体简称中文字体全称中文字体

标志与文字组合(简称)标志与文字组合(全称)标准色、辅助色辅助图形

背景色使用规定背景色度、色相吉祥物

(2)VI应用系统的设计

办公事物用品公关活动用品

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形式。

2.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

1.标志设计中的创新(创意)表现。

设计中VI设计。

3.标志的基础系统中的细节问题

4、论文提纲

题 目:郑州航空港区静享时光咖啡馆室 内空间设计

指导教师: 马金鑫 职称: 硕 士 学生姓名:学号:专 业: 艺术设计(室内装潢设计方向) 院(系): 艺术学院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

4.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院(系)意见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并亲笔签名。

5.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xx年05月12日”或“20xx-05-12”。

课题选定包括选题的内容、重要性、必要性。

有什么临床问题需要解决?从文献我们已经知道什么?课题选定来源于临床问题提出,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例如足月儿、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HIE、RDs、MAS;惊厥、黄疸、呼衰;常见病、罕见病;诊断、治疗、机理等。选题需要查阅文献,要了解有无文献,有多少文献,都是哪类文献包括书本、综述、病例、动物等,这些文献结果可靠性如何?其证据等级是高等级?

关于EBM

EBM的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科研晟佳证据,兼顾患者的经济能力,考虑患者价值取向和愿望,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对患者的医疗措施。

E跏的核心理念: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当前最好、最新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疗决策: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一病人个体;专家确定治疗指南一某类病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一群体服务。

EBM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临床医学的方法学,EBM的方法学基础

现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l临床医学

临床医生为实施的主体,病人群体为研究的对象,力求研究结论的真实、可靠,加强临床科研与临床技术成果的应用。随机对照l临床试验(RcTs),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主要方法,设对照组以显示干预效果,用随机分组控制混杂因素,采用双盲以避免主观因素,设多中心以增加样本数量,流行病学原则理论用于临床科研。

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sR)

EBM中证据的等级

类:研究结论来自多中心大样本RcTs,或按病种特点收集所有可靠的RcT所作的SR或Meta分析。

类:研究结论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样本量足够的RcTs结果。

类: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f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对照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的结果。

类: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分析性、描述性、及系列病例研究结果

类: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研究人群包括入组原则、入组、排除标准(时间、地点、人群);抽样方法有随机、非随机、具体方法是什么?分组方法也包括随机、非随机、具体方法。干预方法包括干预的有无及方法。随访方法要描述有无随访及随访的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观察性)既描述疾病发生率特征,时间、空间、人间。分析性(观察性) 既两组间差异的分析,危险因素、关联性。实验性指随机分组干预,双盲、多中(lunwen.)心,因果。疾病发生的特点、规律。描述性要描述疾病发生率分布,时间、空间、人间,时间一年、月、前后、早中晚,空间包括南北、城乡、地区,人间包括民族、文化、经济,许多许多,确定人群、确定病例、算发生率。还要算发生率分布,时间、空间、人间。人间包括年龄、性别、胎龄、体重、合并症、用药等。目的是找出发生率分布特征、意义,疾病发生的可能病因、治疗。分析性主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首先确定病例、选取对照、收集因素、随访,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分析两组间差异.危险因素、关联程度、RR、0R,目的找出危险因素、疾病发生的病因、疗效。实验性一般是通过随机分组干预,双盲、多中心、RcT、RR,其目的包括因果,病因、疗效。

清楚描述和定义所有变量,对于疾病要明确病例定义、诊断标准、效果评价,影响因素、遗传、

环境因素。测定的方法、临床、实验。

讨论路线

解释你的结果,判断你的解释,得出你的结论,评估你的结论。

一、选题依据

1. 设计(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2. 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

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设计(论文)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参数);

2. 设计(论文)进度计划,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四、文献查阅

学生至少阅读1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近期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少5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开题报告。必要时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报告。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的前四周内完成;

2.开题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开题报告的学生,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设计(论文)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4.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随意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

5.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部分专业可根据需要手写在统一纸张上,但封面需按统一格式打印)。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1、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2、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3、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1、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2、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刑法学对犯罪动机的研究,目的在于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犯罪动机所起到的作用。任何的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行为。在刑法界也一致认为犯罪是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犯罪的助管方面就是犯罪动机,这就需要对犯罪动机进行认真的研究,虽然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但是却是在量刑时所需要参照的方面。

研究意义

犯罪动机有助于我们科学的对犯罪的本质进行把握,准确的定罪量刑才能真正地实现刑罚的目的,更全面的发挥刑法的作用。通过对犯罪动机的研究,来确立犯罪动机在我国的合理地位。另外,不同的司法部门对犯罪动机的理解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案件处理,这就导致很多刑罚的不公。这就需要对犯罪动机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加公平的处理各种案件。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在刑事立法中对犯罪动机的问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意大利,犯罪动机被作为一种犯罪行为的主观因素在定罪和量刑中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在《意大利刑法典》中,就对犯罪动机的不同对所需负责的刑事责任给予了定量;在德国,犯罪动机被当做定罪量刑的一个要件来处理的,德国刑法对犯罪人量刑的依据主要强调的是犯罪动机;在英国美国的刑法体系中,对犯罪人的定罪量刑主要取决于这个人的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时常影响着量刑的大小,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犯罪动机并不是犯罪的要件,对犯罪的性质也不影响,只是在对犯罪人进行定罪量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我国的法律中,没有对犯罪动机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司法条文中也没有出现过动机的字样,对于犯罪动机对犯罪人的裁判的影响作用也是很少,因为犯罪动机是一个主观的影响因素,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这就造成了犯罪动机在我国的刑法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刑法学研究逐渐的认识到,犯罪动机影响着犯罪人的心理作用,与犯罪行为和犯罪目的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人们也可以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人进行说教,然后达到调节犯罪行为的效果,在我国刑法的理论和实践中,逐渐将犯罪动机纳入到定罪量刑的一个因素来考虑。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以及犯罪目的之间的关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1. 犯罪动机的涵义以及特点;

2. 犯罪动机的生成条件;

3.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以及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一)工作条件:1、教师指导;2、图书信息资源;3、计算机等。

(二)解决办法:

1、积极主动和导师交流沟通,及时向导师反馈论文设计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同时,和论文小组同学讨论论文写作心得,交流互助。

2、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学院的资料室查阅需要的文献资料。

3、通过学校电子阅览室等途径基本能够满足论文设计的电子设备需要。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冯亚东,张丽.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2]牛忠志.论犯罪动机-为犯罪动机的构成要件地位而呐喊[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xx(01).

[3]陈和华.犯罪动机理论问题之再思考[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xx(05).

[4]钱飞.主观罪恶的心理指数[J].消费导刊.20xx(04).

七、指导老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三年的校园生活如闪电般飞逝而过,对于今天的我,成长中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都功不可没。在校的这三年时间里真的很感谢老师对我的淳淳教诲,也很感谢校领导给我的机会,让我在学习之外,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给我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计算机人才只掌握一门特定的技能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全面强调我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而且专业面要宽,以适应技术进步与市场的不断变化。只有全方位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实践中与理论相结合,真正的体会知识的真谛,才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毕业设计的完成,首先感谢我的母校的教育之恩。其次感谢学院提供给我的教育环境,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指导老师的治学严谨,为人诚恳,学识渊博,为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气氛。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自己平时都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他在学习上给予我许多的帮助,在此,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法如下: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的特点,可以丰富现...的研究。

这一...研究可以弥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研究。

......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问题,突破传统的......的角度去研......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例:......在国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评述(把上面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一下即可)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A研究目标与内容

例:

本文拟......分析......分析两部分。首先对......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然后与其相关的......进行异同比较,最后归纳......的类型,并得......启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情况

B拟解决的问题

例:

根据对......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结合......综合考虑......因素,以确定......

相应的......模型后,通过实验结论证实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方法

例: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等相关知识,理清......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学习......有关理论,获取......等相关数据信息,为设计......提供思路和参照。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选取......,进行数据分析,考察.......。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采用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过人工和计算机校对筛选出所有合乎要求的信息,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5. 创春仔袭新之处和预期成果

例:

通过与现......技术的结合,使用......软件设计模型,......运用到......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6. 进度计划(根据自己院校修改相应戚裂时间即可)

例: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1月底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

2020年12月初-2021年1月底撰写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前X章

2021年2月初-2021年2月底撰写论文后X章,完成初稿。

2021年3月初-20213月底交导师审批修改,完成二稿。

2021年4月初-2021年4月底进一步修改格式,完成三稿。

2021年5月初-2021年5月中旬查重定稿,装订成册及论文答辩准备。

7. 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例:

已积累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初步研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将其分类以方便日后查阅参考,基本完成了本研究的准备工作。

8.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例:

已经查阅到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且研读了其的大部分文献,理清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例:

由......的使用权限有限,使得搜集到......不多,关......的搜集比较困难。

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自己......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

拟解决的途径

例: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功能,向其他高校图书馆求助,同时向老师和前辈寻求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