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货代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货代论文参考文献

找了很久,只有相关的资料没有现成的。第三方物流(3PLs)是个相对比较新的物流术语。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时候,在物流服务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时候,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第三方物流这一术语之内涵特别是对其实际运作的正确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一、从实际运作看第三方物流(3PLs)理论来自于实践。尤其是当一个新的理论或概念产生于几乎完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条件下的时候,要真正理解它并用于指导实践,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其理论的基础来源,即看原先的实际运作。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现在是怎么做的,更要知道它们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企业的动机和合作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而且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几乎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 1、美国汽车工业的情况。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1996年前后,发现其存货和配送成本不断上升,装配厂里到处都是不足整车的货运卡车出出进进。分析原因发现,当时有分布在14个州的400多个供应商通过电话指令向通用公司的30个装配厂供应物料。于是,通用公司求助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Penske为自己设计一个解决方案。目标有三:降低成本,改善物料回运管理和相关的信息处理方法,减少承运人的数量。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首先对通用公司的物料回运和配送过程进行了诊断,然后提出在克里夫兰设立一个可进行换装作业的战略配送中心,由该中心负责回运物料和零部件配送的组织管理。战略配送中心全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人来操作和管理。第三方物流公司还为通用公司配置了全天候的专职运输车队,设立 EDI专线系统,安排供应商的送货时间,设计物料回运路线,并对总装厂实施JIT配送。 同样是汽车工业巨头的福特公司在1999年3月份决定把它在北美的整车配送业务外包给了UPS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UPS全球物流服务公司。但该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并不自己运输车辆,而是代表福特公司管理整车的配送工作。该公司要重建福特公司的配送网络、要引入新的管理方法、要消除配送瓶颈、减少等候时间、还要提供配送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每一辆整车配送全程的有效监控。福特公司的目标是把整车配送的时间从现在的14――15天缩短到9――10天,让客户更满意。同时减少存货水平,提高设施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合同规定双方合作的过渡期是18 个月。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美国西部和西南地区。然后再逐步扩大到全美,加拿大和墨西哥。 2、其他行业的情况。不同行业的第三方物流运作各有自己的特点。 有聘请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来运作管理现有物流资产的。如尤尼西斯系统公司在发现自己的配送中心的能力过剩,同时希望建立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ABC)体系时,就聘请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物流专家Burnham物流公司来管理运作其最大的全球配送中心。而原配送中心的人和设施却都保留下来。不到一年,企业的运营成本就降低了20%。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升售后服务水平的。如美国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在北美市场上面临客户对维修用配件的配送时间从2天逐步缩短到一小时,甚至要求即时的现场作业时,就与制药业物流专家USCO物流服务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把运输、仓储、配件调度以及维修作业本身都交给USCO公司管理。不仅使1小时配送的服务准时率大%,而且取消了几个地区性仓库。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提升货场管理水平的。如Zenith电器公司打算改变传统的手工货场管理模式的时候,就聘请有仓储物流专家之称的GATX物流公司为其提供一套货场管理系统软件(YMS)。对收发货过程进行电子跟踪,对空载和实载拖车进行电子化调度,对货场的布局和拖车的位置给出计算机图象,并向Zenith公司提供实时的报告。 有聘请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组织物料回运的。如加拿大的Derre农机公司在发现总装厂里的物料和零部件越集越多而影响产品装配的时候,认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是装配零部件而不是接收零部件。为了不增加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决定聘请Caliber物流公司来组织和管理其物料的回运。于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在离总装厂5公里处新设一仓库作为配送中心,为Derre公司控制存货水平、管理承运人、安排供应商的送货时间、对送货路线进行优化、对货运集装箱进行跟踪管理,前置清关等。 有同时请几个专业物流服务公司共同来帮助组织和运作全球市场分销的。如美国的农用和建筑设备制造商Case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增长,就先聘请咨询公司来对企业当前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发现“物流是关键的市场竞争力所在”,必须大大缩短客户的订货周期和设法消除近20亿美元的成品和备件的库存。于是就决定把所有的物流运作外包给3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著名的国际货代Fritz公司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货代业务,并作为供应链一体化的牵头单位。著名的卡车运输承运人Schneider物流公司负责陆上运输。第三方仓储专家GATX物流公司则负责仓库的管理和存货的调度。 还有请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来管理物流单证和负责费用结算的。如LOF玻璃制造公司在聘请一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组织管理供应商送货车辆的回程配载的同时,还聘请一家以物流信息管理著称的Cass物流公司负责所有货运单证的管理和费用支付的安排。等等。 由此可见,虽然不同的企业与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合作的具体目标和方式方法不一样,但其中都蕴含了一条不变的主线――企业间是高度互动协作的。之所以使用“高度互动协作”这一术语而不是简单的使用“协作”,从企业物流运作外包的本质上来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协作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但“第三方物流”这个术语实际上已经特指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高级形态。另一方面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协作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分工协作,而是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动态执行的过程。物流企业的运作实际上已经与客户的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了。 信息共享和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是企业高度互动协作的重要标志,也是第三方物流运作高级形态的显著特征。 在物流运作方面,企业把它的内部功能外化,并建立起高度协同的运作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发育成熟的必然结果。 二、企业外购物流决策因素企业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关键物流活动对企业成功的影响;二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能力。 那些对客户服务水平要求高,在企业运营总成本中物流成本占大头,以及自身物流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往往倾向于自营物流。换句话说,如果企业确实要开发供应链管理的功能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就不应当外购物流服务。如沃尔玛公司。 那些物流活动并非其核心业务和自身不具备高水平物流管理能力的企业往往倾向于外购物流。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在仓储和运输方面经验不足,而且仓储和运输活动本身对企业总体的市场竞争地位并不是关键变量的情况下,企业就会外购物流服务。如Dell公司。 显然,对于那些物流运作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而企业自身物流管理能力又不足的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外购物流服务。如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是有名的麦片和甜食制造商。年营业额为60亿美元,但每年在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方面就要花费30亿美元。仅食品的货运成本就达4亿美元,占其麦片产品上架成本的60%。经分析发现卡车的不足整车发运和回程空驶是造成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公司聘请一家专做包装食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NC网上物流营销公司来帮助对卡车的运力进行在线组合。双方还共同开发了一个专用的货运管理软件。在后台,NC公司通过专线与通用食品公司的ERP系统联接。在前台,通用食品公司的货运信息与在400多万条线路上运营的200多个承运人的货运计划进行配载。不到一年,仅仅是与网上交易市场的一个合作伙伴分享卡车的运力,就节约运费达70万美元。而这个伙伴就是为通用食品公司做麦片包装盒的纸制品公司。

这个问题我帮你Q 294070933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物流产业的弊端逐渐显现。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等。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关键词]物流产业;现代物流;物流趋势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 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 30%~40%,2020年将达到70%~80%。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 2005年度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了从保护到全面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推动国内物流产业朝着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一)物流产业协同化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重组、并购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经过服务功能、行业资源及市场的一系列重新整合,形成以利益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从物流市场竞争角度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物流行业已经从企业内部的竞争拓展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物流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把单个物流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二)物流信息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三)物流绿色化伴随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体系的净化和优化,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的提高,绿色物流正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初步搭建起企业绿色物流的平台。不少企业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物流绿色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得到普遍认同。(四)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五)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几点思考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 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参考文献][1]罗子俊.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2]汪鸣.2006: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综合运输,2006,(3).[3]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9).[5]仵自连.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J].中国物价,2005,(6).[6]黄小彪.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1).[7]张丽君.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4).[8]刘玉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3,(5).

货代业论文参考文献

物流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流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李苏剑. 钢铁行业物流系统建设综述[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xx(04)

[2] 宋纪伟. 中小企业销售物流模式选择分析[D]. 昆明理工大学 20xx

[3] 韩影. 春雨公司汽车销售物流模式改进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xx

[4] 王福生. 天脊集团销售物流系统的.分析与改善研究[D]. 天津大学 20xx

[5] 李立伟. 制造业销售物流精益设计[D]. 北京工业大学 20xx

[6] 许钢. 宝钢销售物流管理及其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东北大学 20xx

[7] 侍青发. 浅论驰骋集团销售物流[D]. 内蒙古大学 20xx

[8] 殷志宏. 钢材销售物流市场主体功能定位研究[D]. 同济大学 20xx

[9] 邴吉云. 鞍山钢铁公司钢铁销售物流的优化与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xx

[10] 许炜琳. N公司烟草销售物流流程优化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xx

[11] 潘瑶. 低碳销售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xx

[12] 赵道致,蒋宁. 中国钢铁物流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策略[J]. 未来与发展. 20xx(09)

[13] 梅书荣. 对钢铁企业物流整合的探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xx(01)

[14] 白思俊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15] (美) 多纳斯 (Donath,B.) 等,着.物流与库存管理手册[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16] 邱菀华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

[17] 陈荣,吴金南. 建立内部一体化的钢铁企业物流组织模式[J]. 经济管理. 20xx(09)

[18] 杨艳玲,张远利. 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方法探讨[J]. 物流技术. 20xx(07)

[19] 张炜,张玉明,邵峰,张勇,孙泽. 大型钢铁企业运输方式的探讨[J]. 河北冶金. 20xx(02)

摘要: 国际货运代理是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货运代理含义及其法律地位规定的不明确,使得其在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争议。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关于国际货运代理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来探讨如何从法律上识别国际货运代理人在业务活动中的法律地位。

关键词: 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

一、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概念

国际货运代理人是指为了客户的利益,依据客户的指示承揽货运进行运输的人。虽然国际货运代理人本人并不是承运人,但是在海运实践当中,由于其法律地位的模糊,常常对他们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将要讨论如何判断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这一问题。

二、国际货运代理人法律性质问题

根据规模大小和经营范围的不同,通常将国际货运代理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托运人的代理人;另一种是多式联运经营人。由此而延伸的关于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代理人”说和“无船承运人”说两种。持“代理人”说的人认为,国际货运代理是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货物运输,代理关系是其中的核心关系,这也与《民法通则》中关于代理的规定相似。因此有关货运代理人的责任承担问题,应当依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无船承运人”说则认为,当下许多货运代理人一方面与托运人签订多式联运合同,另外一方面又与每个区段的`实际承运人分别订立运输合同,在以这种“无船承运人”的身份出现时,应当认定为其具有承运人的法律地位。

三、国际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判断标准

作为代理人或者是合同主体,货运代理人常常试图用代理人的身份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这往往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理论与航运实践当中,主要依据以下四条标准来认定国际货运代理人或者代理企业的法律地位。

(一)根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

即根据双方签订的运输合同以及货代在合同或者相关文件中如何描述自己来判断。合同作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只要承托双方在合同中对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做出了约定,就不会存在关于其法律性质、地位的争议问题。但如果货运合同中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根据合同解释原则以及航运实务中的通常做法,一般会做出有利于托运人的解释。近年来,随着货代企业实力的增长,国内法院也倾向于做出这种解释。关于在合同中的具体描述,如果货代描述自己为“作为代理人”、“代表”或者“为”并且这样的描述是加在本人签名之后的,那么认为此时仅仅是作为代理人的身份。

(二)根据运输单证的签发

根据FLATA标准规则的有关规定,货运代理人一旦签发了自己的运输单证,则视为其已以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作出了以承运人的身份承担责任的承诺。比如,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提单、公布运价。NSAB标准条款中也有类似的规定“货运代理人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被认为其是以承运人的身份从事活动:以自己的名义签发运输单证……”。

(三)根据报酬的取得方式

实务中,包干费和佣金是国际货运代理人获得报酬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中,佣金很好理解,是货代作为中间人说合介绍业务所获得的酬金。包干费,虽然国际物流领域没有这个叫法,但为了方便交易,货运代理人收取包干费用的情况早已不在少数,并且已经形成行业惯例。包干费,是由货主一次性支付给货运代理人的一笔费用。与海运费不同,包干费用还包括报关费、港口费等路上费用。一般情况下,收取包干费用这一事实,通常被认定为货代在其中具有承运人的法律地位。若收取的是佣金,通常则认定为代理人。在太仓兴达制罐公司与江苏中远公司的纠纷中,买卖双方签订了一个货物运输合同,价格条款中约定的支付方式为包干费支付,但是没有明确该交易中的货代是代理人还是承运人。法院最终认定货代是以代理人的身份履行了合同,既其并不因为包干费用而成为承运人。因为在法院看来,包干费用是代理人事先预收、事后代付的费用,他们已为此承担了一定的市场风险。

(四)法律的相关规定

根据2012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应当首先根据书面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并结合货运代理企业取得报酬的名义和方式、开具发票的种类和收费项目、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以及合同实际履行的其他情况,认定海上货运代理合同关系是否成立。既2012年的规定规范了货运代理合同关系的认定问题。其中可以看到,合同中关于权利义务的约定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四、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国际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的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实务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合同是通过口头的方式缔约的,这将会导致货运代理企业的法律地位难以认定。在这里,我认为合同实际履行的其他情况比如以货运代理人实际所参与运输的行为来认定其法律地位就变得至关重要。在现代国际运输过程中,传统货代服务企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储运一体化正在向综合物流服务企业转变。因此,国际货运代理人在对货物的仓储、运输过程中或在对运输工具的使用过程中,都很有可能是其承担承运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另外,货运代理企业报酬的取得方式、开具发票的类型以及双方的交易习惯这些判定标准都应当被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郭萍.国际货运代理人含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

[2]孟于群,陈震英.国际货运代理法律及案例评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With costs in China rising, the shipping industry has been investing in Vietnam, and shippers may be ready to join them Technology market leader Intel is due to turn on the switch at its $1 billion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and testing plant in Ho Chi Minh City later this year, but there is far more at stake for shipping lines, logistics companies and the rest of the trading world than the work on semiconductors. Intel is inaugurating its plant in Vietnam at the start of what some believe may be the opening of a new era of trade in Asia. China’s decade-long role as the world’s factory floor is being challenged by rising labor costs and budding Chinese consumerism, pushing manufacturers to look for alternatives to models built on China’s low costs. To many, Vietnam looks to be the strongest of those alternatives, with Intel’s move into Ho Chin Minh City serving as a potential signature event. “In effect, we are seeing a very fast transformation of Vietnam’s light industrial base,” said Richard Martin, managing director of IMA Asia, an economic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firm. “The big shift in the last two years is the rise of electronics.” Exports of textiles and garments grew percent in the first four months of this year compared to a year earlier, according to IMA Asia, and footwear rose percent. Computer and electronics exports jumped percent in the same period. Electronics still make up a relatively small share of the Vietnam’s exports volume, but that gap in the growth rate amid pressure at China factories to raise wages has more companies looking seriously at the country’s potential for manufacturing and sourcing. In fact, the Gold Rush to take advantage of Vietnam’s low labor costs is picking up again this year as more . and European importers shift production of textiles, apparel and footwear to the rapidly growing country. The shift, which began in 2007 when Vietnam became a member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it a brick wall last year as new foreign investment all but dried up during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the country’s torrid trade growth Intel’s plant has been in the works for several years, it’s one tangible sign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which grew at a compound annual rate of percent from 2000 to 2008 before falling 73 percent last year, is on its way back. Foreign investment grew in the first quarter with restored interest in textiles and footwear and the long-awaited move up the value chain to electronics. The country’s prime minister told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Ho Chi Minh City this month that Vietnam’s economy will grow to 7 percent this year after expanding percent in 2009. The recession didn’t stop container lines from adding new direct services to the . and terminal operators from opening four facilities, all of it built on business that was growing last year and, they believe, has the potential to grow far more. In the 13 months since the Port of Ho Chi Minh City, where the Cai Mep and Thi Vai Rivers meet, was dredged to 35 feet, or deep enough to handle the midsize ships that ply the trans-Pacific, many of the world’s major container lines have started calling at two of the port’s four new container terminals with direct services to the . The recession slowed the growth of the volumes carried by the direct services that have been launched by APL, “K” Line, Hanjin, Maersk Line, MOL, NYK and OOCL, and it is only now that their ships are sailing full.“Vietnam was a mainstay for us in 2009 in what was otherwise a horrible year,” said Goh Teik Poh, president for South Asia at APL. “We saw 7 percent growth (in Vietnam) last year, slower than the 13 to 14 percent growth in 2008, but nevertheless good growth.” APL started two direct services to the . last year, one on its own and the other as part of the New World Alliance. It also started new Vietnam calls by five intra-Asian services. “We intend to launch a couple more depending on timing.”Carriers clamoring to start the first direct services from Vietnam to Europe will be able to do so next March when Japan’s office of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he aid agency that is part of the country’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completes dredging the channel to the lower harbor down to 45 feet and two more container terminals open with access to the deeper then, Vietnam’s container trade, which started to revive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is year, should return to double-digit growth rates. The only constraint on growth will be the still-lagging state of Vietnam’s inland road network and the relatively small sizes of the new terminals that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has even last year, when the recession cut global trade volume 10 percent, Vietnam’s overall trade volume increased 2 percent, although that was down from the average 20 percent annual growth it enjoyed during from 2005 to 2008. Total . containerized trade with Vietnam grew percent last year, according to PIERS Global Intelligence Solutions, a sister company of The Journal of Commerce. . imports from Vietnam fell percent, while exports to Vietnam rose percentVietnam last year surpassed Hong Kong as the No. 2 exporter of women’s and infant wear to the United States, behind China, according to PIERS, and containerized trade volume in that business nearly doubled between 2005 to 2009, to 48,609 TEUs,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percent. Those exports grew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while shipments from Hong Kong, Indonesia and Cambodia fell. Vietnam is behind China and Hong Kong in footwear, but compound annual growth of 10 percent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pushed the country’s share of thos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4 percent to 7 percent. With demand recovering quickly, Vietnam’s overall trade volume is expected to resume its double-digit growth this year and continue at that rate in the years to come. PIERS forecasts . imports from Vietnam will jump percent this year, and exports, percent. That will be another accelerator of growth for Vietnam,” said Martin Gaard Christiansen, CEO for APM Terminals’ Asia-Pacific region. “Instead of all European goods being transshipped, now you’ll be able to load them directly for Europe. We’ve seen a high demand from carriers to bring in direct strings for the Pacific trade. But next year, they will be able to bring in Europe-bound vessels.”European imports from Vietnam are transported on feeder ships to Singapore or Hong Kong and transshipped onto Asia-Europe loops that use vessels with a capacity of 10,000 to 12,000 TEUs. Those have a draft that’s too deep for the current terminals at Ho Chi Minh’s City’s Terminals and two local partners are building the Cai Mep International Terminal, which will open in January. The terminal will be able to handle Asia-Europe trade when the dredging to a 45-foot draft is completed in March. Its 656-foot-long berth will have a capacity of 600,000 TEUs, but that will be expanded to million TEUs in 2011 after Phase 2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In March, every single shipping line that has a service to Europe will want to come in,” said Malcolm Gregory, head of commercial operations at the Cai Mep International Terminal. “The next problem is that only one facility will be open — ours — and we won’t be able to handle them all. That’s a nice position to be in.”A second deep-water terminal, the Saigon SSA International Terminal, also will open next year with access to the 45-foot channel, but not until year-end. If the opening of the new terminals that can handle direct Asia-Europe services does rev up European demand for Vietnamese products, there could be a slowing in the growth of Vietnam’s exports to the . as European importers corner more of the supply. “I expect that we’ll see a slowdown in exports to the .,” said Julia Hughes,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United States Association of Importers of Textiles and Apparel. “There’s not unlimited capacity for textile and apparel production. Usually, if there is a surge in one market, like Europe, there is a balancing act between the . and EU business.”Over the 12 months through March, . apparel imports from Vietnam were up almost 7 percent by volume. Non-apparel imports, which include yarns, fabrics and furnishings rose 96 percent in the same period. “That’s where the big growth has been, off a smaller base,” Hughes said. “In the past year, no one was growing except Vietnam.”The rapid pace of maritime development is reminiscent of what happened when China’s trade took off 10 years ago. But Vietnam’s terminals, even those under construction, are far smaller than those that have been built in China. “When you look at the number of facilities, it sounds like a lot, but when you look at the number of berth windows, it’s not so much,” Christiansen said. Another constraint on growth is Vietnam’s poorly developed road system. The country has a total road network of 137,944 miles, but only 19 percent of that is paved. Roads are so poor that a lot of the cargo is transported by barge from the factories around Ho Chi Minh City 50 miles down the river to the new ’s government is pouring money into its road network, but getting goods on the road may not be the biggest barrier, trade experts say. The country has notorious red tape. “There are still barriers to doing business in Vietnam because of the way it’s structured and the way it handles business,” said Evan Armstrong, president of Armstrong & Associates, a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firm in Staughton, Wis. “If you do business in Vietnam, you’re doing business with the government. It’s not like doing business with the United States.”APM Terminals’ Christiansen said his company had no problems getting permits to build the Cai Mep International Terminal, but Armstrong said setting up a reliable supply chain in Vietnam requires a different structure. “Companies that are looking to do business there should make sure they have a good logistics provider with local expertise that can help you manage your supply chain,” he said.

物流管理论文精选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Hotelling H.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Economic Journal, 1929,39( 1 ):41 -57

[2]钟娜娜.竞争选址与非竞争选址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2(477):191-196.

[3] new facilitie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3(12): 29-35.

[4]张同全.具有距离限制的最大竞争能力选址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0(5):438-440.

[5]于宏涛,高立群,李丽霞.基于多消费群体的竞争选址模型与求解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7):2024-2028.

[6]杨丰梅,华国伟,黎建强.一个竞争选址问题的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18-24.

[7]李江华,王金亭.具有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G/1可修重试排队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6):93-95.

[8]程凤,霍佳震.水平穿越发在带有不耐烦顾客的呼叫中心中的建模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5):1247-1254.

[9]彭懿,杨向群,吴锦标.带负顾客和不耐烦顾客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2):2373-2379.

[10]李娜,贾博,江志斌,谢梦德.考虑顾客体验的排队系统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2012,17(3):36-46.

[11]张曦,杨超,胡丹丹.考虑市场扩张和吞并的新设施竞争选址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2):43-47.

[12]尹小玲,邓永禄,刘国柱.具有第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x]/G/1排队系统[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3,17⑴:41-5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鲍卫东:《上市物流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物流参术[装备版]》,2013年第6卷第4期,82-85页.

[2]李晨、王璐:《我国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泰于Tobit模型》[J],《经营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期,21-24页.

[3]李大元:《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7卷第6期,60-68页.

[4]李晓蓉:《西方不同流派学者论企业多元化经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5卷第12期,7-11页.

[5]梁剑、丁洁:《宏观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企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9卷第6期,16-19页.

[6]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1卷第4期,4-15页.

[7]傅俊元、丁慧平:《物流企业成长能力的逻辑演进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期,28-30页

[8]刘丹、印曼:《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J],《技术经济》,2012年第31卷第11期,104-109页.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3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M].2013

[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屮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2013

[3]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经济出版社.2007

[5]曾中文.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系统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

[6]周涛,程钧谟,乔忠.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3,9,19-23

[7]黄丽珍,李旭,王其藩.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宄[J].同济大学学报.2006(2)278-279

[8]Koulamas. Single-item and multi-item inventory system with deterministic, continuous,time-dependent demand [J].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57-68.

[9]Ben-Daya. Inventory models involving lead time as a decision variable [J].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4):579-582.

[10]Rao.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ic review (R,T)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 for stationary, stochastic demand[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1):37-53.

[11]Silver,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2(1): 354-366

货代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有利于本科生的.教育和管理,而且能为图书馆文献保障和读者服务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下面是我整理的英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希望大家重视。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Gill,[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French,[N].AtlanticWeekly,198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有利于本科生的教育和管理,而且能为图书馆文献保障和读者服务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下面是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希望大家重视。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葛家 澍 ,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Gill,[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French,[N].AtlanticWeekly,198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伍 蠡 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引用中的省略。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

2、大段落引用。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3、基本格式。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4、单一作者,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2001。

货代操作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货运货代企业的经营战略分析及发展预国际货运代理是服务性行业中的一种类型,1926年5月31日在维也那成立的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作为联合国的常设顾问机构和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非政府和非赢利机构,其对国际货运代理的定义是“根据客户的指示,并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人并不是承运人,货运代理也可以依这些条件,从事与运输合同有关的活动,如集货、报关、报验、收款。”我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对其定义为“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可见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是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为当事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国际货运代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精通业务,熟悉国际货运市场的供求变化,航线运价的季节变化,熟悉各种运输手段及相关法律规定,与承运企业、贸易方、以及保险、银行、海关、商检、港口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关系,从而在较大范围内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业务提供较好的服务,并在国际贸易运输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虽然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当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和逐步形成,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作为国际化的服务行业,中国年轻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一样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种挑战和冲击。其实中国的国际货代行业在2000年已经走向分化,2001年我们将看到已经开始的分化所带来的更明显的效果,传统的货运代理业将感受到更加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在此背景下,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中国货代业的形成、结构、走势与前途。货代企业也必须重新思索自己的定位与归宿。一、中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形成及演变综观我国货代业短短几年的发展,以下几个阶段可以反映货代行业的阶段性兴衰与变化:*国家垄断阶段,1993年以前,由中国外贸运输总公司暨业内常说的中外运(SINOTRANS)在国家政策保护下高度垄断外贸运输业。*1993-2000承运人控制的货运市场阶段。前期:货代市场由垄断走向开放经营(但对外资企业依然严格限制),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货代企业都是这一时期设立和发展的,目前总数已经在2000家以上,市场空前繁荣。由于在这一时期航运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带动进出口贸易猛增,中国航运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按照经济学的规律,供给方占据了更有利的谈判地位,货运市场的控制权转移到承运人一方,有些基本的现象可以证明以上的分析,例如目前中国至欧洲航线的运价水平还没有90年代中期的水平;那时因船舶舱位不足而甩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等。在这一阶段,航运市场供给不足、运价信息不透明、由于政策的保护而很少有外资企业的竞争、承运人货运网络不完善而对货运代理的依赖等原因,使国内贷代企业用简单的经营手段却赚取了超额利润,享受了短暂的“黄金时代”,完成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也形成了行业的初期规模。后期:这一阶段是货运市场分化的前导,国内中国远洋运输公司(COSCO)中国海运公司(CSCO)等大型承运人企业纷纷设立自己的货代机构,航运市场的开放使外资船公司-这些大型全球承运人开始直接向国内的货主企业揽取货载(目前交通部批准的已有15家以上外国船公司在华设立独资公司,另有270处以上的代表机构,全球20大班轮公司无一例外进入了中国市场,OOCL东方海外班轮公司不但介入了12条内支线,还同铁路部门合作,开出了郑州-香港等6条铁路集装箱干线专列)在舱位与订舱回佣决定着传统货代业经营与利润空间的市场里,货代中间人的身份受到挑战,经营环境日趋恶化,老牌的SINOTRANS也无力阻挡市场的规律。例如上海航运交易所的设立及运价指数的公布使运价市场信息公开化,可以标志着货代暴利时代的结束:2000年6月以来,上海9家班轮公司以市场变化为由,先是取消上海至东南亚各地区的到付运费佣金,接着到欧洲、澳、新航线的到付佣金由降到,虽然经各方交涉而有所抵制,但佣金制度已经动摇。船公司在其自身已经具备货代功能的前提下,对公共货运代理的依赖性显著降低。承运人一体化销售的成熟,并不仅仅威胁到眼前的代理佣金,而是作为中间环节的传统货代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威胁,货代企业在这一时期比前期明显衰落,如果继续在市场中生存必须寻找新的利润空间,构筑新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我国货代市场走向分化的动因。*2000年开始的分化时期。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市场的规范和完善使货代企业面对严峻的生存市场环境,开始反思与探索,靠出售提单、倒卖差价、套取佣金牟取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货代业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经历了畸形的不正常时期而开始自我调整,在服务创新、企业转型等方面开始战略思考,正在向提供增值服务,创造市场价值的新经营群体转化寻找突破。货代行业的最初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行业内的竞争者,供给者和需求者的运行方式决定的,这种结构极不稳定,在大规模的经济、技术变革和竞争变化的条件下,行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上面的过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当前的宏观环境分析在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等众多宏观因素中,两个因素将对国内的货运代理业产生影响,一个是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个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1.辩证唯物论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看问题,对于中国加入WTO,我们既要看到带来的威胁,也要看到带来的机会。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于对竞争的担心。由于WTO的加入,中国将逐步彻底开放货运代理市场,逐步取消目前对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独资企业的限制,国外的货运代理公司将在中国市场同中国企业直接竞争,他们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雄厚的资本、国际化的网络经营不可避免的要冲击国内企业。但这也给了国内企业更多的学习借鉴的机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竞争的国际市场上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不足取的,只有市场的规范、规模、繁荣,才能带来企业的成长,“窝里斗”的市场不会造就强者。《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求于人。”既只能借助于自己强大不可战胜之势,而不要指望别人不来攻击。机会:机会主要来自于货运代理市场的规模、其容量将随着WTO的加入而得以扩大。商品运输和商品交换是互为条件的,货物运输市场是经济贸易对货运劳务需求基础上产生的。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国际贸易将出现相应的增长,货运市场也伴随着出现活跃繁荣的景象。中国加入WTO,其对外贸易规模将大幅度提高,根据海关统计,国际贸易额中80%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无疑,国际贸易规模的提高将扩大对货运市场的需求,将给行业内的每一个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2.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对每一个行业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我们虽然称未来是信息的时代,还是不可能窥其全貌。但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至少信息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包括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同时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向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可能。三、行业动态分析货运市场是需求和供给的矛盾统一体,需求方为广大的货运服务消费者,即客户,供给方就是众多的货运公司,业内的众多企业都是竞争者。企业要想在经营中取胜,除了分析大的宏观环境和自己企业控制的资源外,还必须对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制定出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战略,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国际货运代理市场客户需求的特点及影响需求的因素A客户需求的特点*客户需求的无限扩展性:如过去未曾有的对货物流向跟踪并提供信息的需求现在已成为货主选择货运服务的主要条件之一。客户的一种需求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循环往复,作为货运企业要不断开发新服务项目,以适应客户不断提高的需要。*客户需求的多层次性:客户的需求是在一定支付能力等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其多种需求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需要根据支付能力、客观条件的可能、有轻重缓急的逐步实现,这便是客户需求的多层次性。例如出口商强调运价的低廉及舱位的保证,而进口商可能更重视到货的服务,如通关能力,安排内陆运输的费用等。客户需求的多层次性为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提供了可能。*客户需求的可诱导性:客户需求的产生有些是基本的,有些是外界诱导有关的,货运企业营销的影响、社会交际的启示等会使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或转移,在这一点上,说明客户的需求是有弹性的,企业通过适当的营销途径,正确的影响和引导客户需求,可能将潜在客户变为现实客户。*货运市场客户的分散性:随着国营外贸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逐步打破,大量中小型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外商在国内的投资或独资企业都可以独立的经营外贸进出口业务,客户群数量激增,在地域上分布的更加分散,同时在每一单的托运量也比较少,但频率高。这要求货运企业应采取灵活的揽货方式和服务方式,适应货运市场结构的变化。B:影响客户需求的基本因素*经济因素-价格,货运服务价格影响了商品市场中的商品的成本,进而影响商品的需求,商品需求的变动直接影响了货运市场的需求。因此客户都比较注重对货运价格的选择。然而随着货运市场价格信息的透明及深加工高货值产品对货运价格变动承受力的增强,经济因素已并非决定性因素。美国总统轮船APL公司向托运人所做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托运人最关心的需要中,及时交货占第一位,货运企业全面负责占第二位。说明货运市场上客户更关心稳定、可靠、全面的服务。*货运服务质量因素:货运服务质量是客户选择企业的最重要因素,具体的货运服务质量可表现为1)全程服务时间,这需要货运企业合理选择航运公司,安排接货或提货,安排联运或转运等,还包括可提供班期的频率、密度。2)设施,包括可能提供的货箱的多样化,具体操作的场站设施的作业情况,交通便利情况,甚至包括公司业务是否电脑化,是否能EDI报关等具体细节。3)文件制作。包括能否代理制作通关单据、提单取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后期的报关单,退税单等返回的时间长短等。这些工作直接影响客户的时间,利润甚至经营风险。文件制作反映了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及敬业精神,影响着客户对提供货运服务企业的选择。4)客户服务。这项工作贯穿货运的全过程,好的客户服务可以影响其对货运企业的选择。包括了舱位能否得到保证?货物是否得到妥善的照顾?业务员是否有较强的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提供的服务环节是否够广泛?付款条件是否优惠?是否能及时准确的提供货物动态?电话询问是否得到热情亲切接待?企业间的竞争实际就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竞争。5)后期服务。后期服务包括定期回访,及时提供新的价格行情或航线动态等,也是客户服务的一部分,并且非常重要,是培养企业忠实客户的重要手段。*社会文化因素:有些客户只信任本国的货运企业,而有些客户坚信国外货运企业能提供优质服务。但在非货运质量因素中,企业本身的商誉和形象会成为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公司的内在企业文化常常决定了企业的商誉和形象。企业文化体现了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他能帮助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影响客户选择提供货运服务的企业。2、业内竞争者分析及市场定位策略分析和了解业内的竞争情况,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和市场定位策略的基础。企业必须明确:谁是自己的竞争者?竞争者的经营目标是什么?他们的优势和弱点何在?*竞争者分析1)识别企业的竞争者:广义的竞争者包含了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但具体分析时应结合产品细分和市场细分,分析的范围过大,草木皆兵,既无必要,也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2)确定竞争者目标:在明确了本企业的竞争者之后,应尽可能的收集其资料,包括货运成本、运输质量、技术水平、揽货渠道、促销手段、投资规模、财务状况等等,借此了解竞争者的重点目标,例如是市场占有率,获利能力还是技术领先、服务领先,从而正确估计其竞争反应,一个以“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标的竞争者,对其他企业在降低运价方面的反应,比在降低成本的技术突破的反应要强烈的多。3)评估竞争者的优势及弱点:这项工作有时必须通过二手资料,借助行业协会,调查公司,客户联谊会等形式获得,发现竞争者的弱点也为本企业找到了争夺某一市场份额的突破口。4)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明确本企业所需要的主要情报是什么,最佳来源是什么。将整理分析的情报通报给企业管理者,作为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及具体策略的重要依据。*选择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定位策略1)“直接竞争”式定位:既同竞争者争夺同一个细分市场。企业实行该种战略,必须能比竞争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产品;必须在容量足够大的细分市场;必须比竞争者更有资金和实力。2)“市场利基”式定位:即填补市场上的空位,这些空位为大企业所忽略的但为许多客户重视的细上部分,在这些小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例如专业从事冷冻集装箱运输货运服务的企业。3)“特色”式定位:当企业致力于同行业内强大的竞争者全面对抗时,为获得绝对优势地位,可根据自己本色条件先取得相对优势,突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例如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或提供一流的服务等。四、国内货代企业发展趋势预测1.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对于货代企业来讲,发展物流是一种必然,过去的一年,中外运(SINOTRANS),中远(COSCO),外代(PENAVICO),中海(CSCO),招商局、华润集团等国有货运企业都提出了明确的物流发展战略,国外的FREIGHTFORWARDER也有这一趋势,事实上国外的很多物流公司都是从货代企业演变而来,在继承货代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包括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管理,信息管理在内的纵深物流能力。同时货代企业固有的以客户为服务中心的服务宗旨及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更有利于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在简单的中间人难以继续为生的时候,通过第三方物流提高增值服务能力,由此增强核心能力发挥市场价值,将成为我国货代企业实现二次创业的主要途径。这也是货运代理人经营理念上的回归。2.独立的运输经营人。传统的货运市场(非物流市场)货运代理人的被动局面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造成的,过分依赖政策性保护,依赖订舱佣金使很多货运代理人失去了构筑自身行业优势与核心能力的机会。但由于客户需求的不同,货运代理人在传统货运市场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外PANAPINA、SCHENKER等公司独特的经营方式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而KUANNAGUL(德迅)公司作为传统货代业的代表,目前已在60个国家设立了400个以上的营业部,雇员超过10000人,年营业额一直在30亿美元以上,利润近5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很多班轮公司的营业规模。这证明传统的货运代理企业通过客户细分与市场细分,建立与承运人和谐的分工与协作,是可以以独立的运输经营人身份在该市场进行成功经营的。通过门到门的多式联运,灵活的吸引散户的拼箱业务,个性化的专业大型货物的货运服务,积极开发中小客户,集中货源、规模订舱是货运代理人作为独立经营人的重要服务内容,也是其优势所在,中国的货代企业小而散,上述业务仍处在待开发状态,有意识的向独立经营人转化,提出明确的规范化产品概念,提供全过程的独立的货运服务是我国货代企业在传统货运市场继续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途径。3.寻求稳固的战略联盟。不管是发展物流业务还是独立运输经营人,中国的货代企业必须解决小而散的问题,因为WTO的加入,中国将不晚于2004年取消货运业的全部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国内企业必须利用在此之前的这段时间发展壮大,而国内货代企业的联盟与重组未尝不可尝试,在国际货运代理业联盟与重组还未闻有先例,但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借鉴,无论是联合方式、交互方式还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手段,只要打破货运代理市场中,国内企业恶性对抗性竞争的习惯思维,寻求同国内企业的联盟与重组,以此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效果,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并将有可能为以后进一步同外资企业建立全球性战略联盟积累经验。4.外资企业并购。规范化、规模化的货运代理市场对目前众多中、小货代企业是一个严酷的现实。市场竞争与发展的结果是“皮包”式的货代公司将被逐渐淘汰,自由但混乱的竞争将逐步变成寡头竞争,无法做大的中小货代被外资企业并购也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毕竟,外资企业通过并购已有的国内中小企业比重新设立独资企业能更快的了解所进入的国内货运市场情况,更快的获得更多的资源,有更大的成功经营的可能性。

货运代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李宝珠,王颖. 基于ANP的企业物流外包服务评价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10,(2). [2]彭本红,罗明,周叶. 物流外包中的最优契约分析[J]. 软科学,2007,(1). [3]刘福华,陶杰,黄秀娟. 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与防范[J]. 物流科技,2005,(7). [4]黄玉华.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物流外包决策研究[D].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2009. [5]黄赪. 金恒利公司物流外包服务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10. [6]徐娟,刘志学. 基于实物期权的物流外包成本风险[J]. 系统工程,2007,(12). [7]熊吉陵,雷霆. 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及策略简析[J]. 中国市场,2008,(2). [8]李桂艳. 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J]. 经济与管理,2008,(5). [9]杨淼,邵鲁宁. 浅析物流外包[J]. 上海管理科学,2004,(3). [10]涂筱兰. 生态坊化妆品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2004. [11]陈文粤. 成都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2007. [12]戴一兵. 广州地铁运营物资采购物流外包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09. [13]宗涛. 外包关系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D].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2009. [14]田宠. 家具企业物流外包的策略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10. [15]张洁. 基于WNN的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测研究[D].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2009. [16]刘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外包激励机制研究[D].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2009. [17]姚卓顺,鲁雅萍. 基于企业物流外包的第三方物流选择[J]. 科技和产业,2010,(8). [18]田宇. 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J]. 国际贸易问题,2007,(2). [19]罗勇,卿海锋. 物流外包和自营物流的比较分析——以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为例[J]. 物流技术,2007,(5). [20]赵卫华. 物流外包——烟草商业物流的方向[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1]袁志锋. 企业物流外包与物流企业博弈探析[J]. 中国市场,2008,(10). [22]洪怡恬,李晓青.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外包风险分析与评价[J]. 物流技术,2008,(9). [23]顾睿. 生产企业物流外包中甄选最佳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模型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2008. [24]曾叶. 物流外包及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2006. [25]陈志. 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及物流外包决策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2007. [26]马鹏,刘斌,徐国强,李秋香.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双向选择模型[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1). [27]招莉莉.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D].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2009. [28]记者 阮栩. 物流外包好看不好吃?[N]. 信息时报,2003-01-23(C04). [29]程凯媛.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物流科技,2009,(2). [30]田宇,阎琦. 物流外包关系中物流服务需求方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7,(5). [31]胡从旭.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问题探讨[J]. 物流科技,2008,(11). [32]刘联辉,王坚强.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3]王淑云. 物流外包的效益及外包区域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4,(8). [34]记者 鲁松实习生 时琪. 淮矿物流大市场“第三方物流外包”成功运作[N]. 淮南日报,2008-08-10(001). [35]杨树果. 物流外包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4). [36]俞仲秋. 当代物流外包中企业战略关系矩阵的探索与研究[J]. 物流科技,2011,(4). [37]俞仲秋. 当代物流外包中有效沟通系统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2011,(3). [38]杨涛,孙军伟. 物流外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述评[J]. 价值工程,2011,(13). [39]虞上尚,刘丹. 基于承包商视角的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 物流技术,2011,(7). [40]王宇楠.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物流外包策略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1]周立军.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10,(21). [42]郑平,何雪君. 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矩阵模型[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1). [43]李朝敏. 浙江省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程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11,(2). [44]陈兰芳,吴刚.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7). [45]公彦德,李帮义. 三级CLSC物流外包与废品回收的临界条件整合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10,(2). [46]周湘峰. 生产企业物流外包决策行为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0,(5). [47]刘艳锐,孙福田,索瑞霞,孙玉凤. 基于效益最优的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量化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0). [48]怀劲梅,颜慧. 基于供应链环境的物流外包风险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 [49]余泳泽,马欣. 物流外包中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的治理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10,(12). [50]包祖琦,杨斌. 非对称信息下企业的物流外包服务商数量选择模型[J]. 物流技术,2010,(12).

1 紧抓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 全文快照 汪丽 甘肃科技-2007年1期 2 第三方物流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全文快照 李延平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2X期 3 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VMI的机遇及对策分析 黎红 李莹 物流技术-2006年8期 4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袁士超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8期 5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陈牛生 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期 6 把握机遇 发挥优势 加快铁路货运代理向第三方物流转变 刘颖 科学与管理-2005年2期 7 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雷芳芳 北方经贸-2004年7期 8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面临问题及机遇 王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2期 9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加快铁路货运代理向第三方物流发展 智建乐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年B03期 10 货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 许伯年 水运管理-2003年4期 11 加入WTO后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林红菱 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12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机遇和要求 张作恩 煤矿现代化-2003年2期 13 抓住机遇,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黄海睿 上海港科技-2003年3期 14 第三方物流:企业难得的机遇 丁庆余 江苏企业管理-2002年7期 15 第三方物流带给邮政的机遇 杜振华 王永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期 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李新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B期 2 第三方物流公司面临新的挑战 王璇 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5期 3 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雷芳芳 北方经贸-2004年7期 4 奥运物流挑战中国第三方物流 韩运实 张晓丽 科技信息(山东)-2003年10期 5 加入WTO后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林红菱 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6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罗霄 吴凯 中国第三产业-2002年6期

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自身优势的发挥,不仅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而且拓展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功能,把运输企业的物流组织工作向生产与消费的两极延伸:一方面渗透到生产领域,提供包装、流通加工等生产范畴的现代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向消费领域拓展。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参与整个供应链管理,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其它相关服务提供商的密切配合。例如,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中心,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经常与工商、物价、计量、税务发生工作往来,铁路运输企业作为经营者需要与上述职能部门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协作关系,以便改善企业服务环境,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创造条件。此外,铁路自身的资源往往不足以独立承担委托人交付的全部物流服务,有时部分(甚至全部)物流服务外包对铁路运输企业更为有利,这样就需要与其它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协作。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物流的各个环节都是分割的,在运输业欠发达时期,作为大型企业的铁路有较大的生存空间。随着航空、公路运输业的大规模发展,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日趋下降,为了生存和发展,铁路逐渐由单一的货物运输向货运代理业发展,但这仅仅是建立在铁路延伸服务业的基础上,并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跨国财团大举进入,国际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将直接参与物流市场的竞争,甚至涉足于铁路运输领域,这对刚刚起步的铁路货运代理业将带来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且不断壮大既有规模,是铁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现代物流先进的理念,决定了作为传统运输服务提供商的铁路运输企业必然要向现代物流领域融入与拓展,发展现代第三方物流服务是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摘要: 国际货运代理是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货运代理含义及其法律地位规定的不明确,使得其在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争议。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关于国际货运代理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来探讨如何从法律上识别国际货运代理人在业务活动中的法律地位。

关键词: 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

一、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概念

国际货运代理人是指为了客户的利益,依据客户的指示承揽货运进行运输的人。虽然国际货运代理人本人并不是承运人,但是在海运实践当中,由于其法律地位的模糊,常常对他们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将要讨论如何判断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这一问题。

二、国际货运代理人法律性质问题

根据规模大小和经营范围的不同,通常将国际货运代理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托运人的代理人;另一种是多式联运经营人。由此而延伸的关于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代理人”说和“无船承运人”说两种。持“代理人”说的人认为,国际货运代理是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货物运输,代理关系是其中的核心关系,这也与《民法通则》中关于代理的规定相似。因此有关货运代理人的责任承担问题,应当依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无船承运人”说则认为,当下许多货运代理人一方面与托运人签订多式联运合同,另外一方面又与每个区段的`实际承运人分别订立运输合同,在以这种“无船承运人”的身份出现时,应当认定为其具有承运人的法律地位。

三、国际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判断标准

作为代理人或者是合同主体,货运代理人常常试图用代理人的身份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这往往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理论与航运实践当中,主要依据以下四条标准来认定国际货运代理人或者代理企业的法律地位。

(一)根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

即根据双方签订的运输合同以及货代在合同或者相关文件中如何描述自己来判断。合同作为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只要承托双方在合同中对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做出了约定,就不会存在关于其法律性质、地位的争议问题。但如果货运合同中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根据合同解释原则以及航运实务中的通常做法,一般会做出有利于托运人的解释。近年来,随着货代企业实力的增长,国内法院也倾向于做出这种解释。关于在合同中的具体描述,如果货代描述自己为“作为代理人”、“代表”或者“为”并且这样的描述是加在本人签名之后的,那么认为此时仅仅是作为代理人的身份。

(二)根据运输单证的签发

根据FLATA标准规则的有关规定,货运代理人一旦签发了自己的运输单证,则视为其已以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作出了以承运人的身份承担责任的承诺。比如,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提单、公布运价。NSAB标准条款中也有类似的规定“货运代理人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被认为其是以承运人的身份从事活动:以自己的名义签发运输单证……”。

(三)根据报酬的取得方式

实务中,包干费和佣金是国际货运代理人获得报酬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中,佣金很好理解,是货代作为中间人说合介绍业务所获得的酬金。包干费,虽然国际物流领域没有这个叫法,但为了方便交易,货运代理人收取包干费用的情况早已不在少数,并且已经形成行业惯例。包干费,是由货主一次性支付给货运代理人的一笔费用。与海运费不同,包干费用还包括报关费、港口费等路上费用。一般情况下,收取包干费用这一事实,通常被认定为货代在其中具有承运人的法律地位。若收取的是佣金,通常则认定为代理人。在太仓兴达制罐公司与江苏中远公司的纠纷中,买卖双方签订了一个货物运输合同,价格条款中约定的支付方式为包干费支付,但是没有明确该交易中的货代是代理人还是承运人。法院最终认定货代是以代理人的身份履行了合同,既其并不因为包干费用而成为承运人。因为在法院看来,包干费用是代理人事先预收、事后代付的费用,他们已为此承担了一定的市场风险。

(四)法律的相关规定

根据2012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应当首先根据书面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并结合货运代理企业取得报酬的名义和方式、开具发票的种类和收费项目、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以及合同实际履行的其他情况,认定海上货运代理合同关系是否成立。既2012年的规定规范了货运代理合同关系的认定问题。其中可以看到,合同中关于权利义务的约定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四、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国际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的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实务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合同是通过口头的方式缔约的,这将会导致货运代理企业的法律地位难以认定。在这里,我认为合同实际履行的其他情况比如以货运代理人实际所参与运输的行为来认定其法律地位就变得至关重要。在现代国际运输过程中,传统货代服务企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储运一体化正在向综合物流服务企业转变。因此,国际货运代理人在对货物的仓储、运输过程中或在对运输工具的使用过程中,都很有可能是其承担承运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另外,货运代理企业报酬的取得方式、开具发票的类型以及双方的交易习惯这些判定标准都应当被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郭萍.国际货运代理人含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

[2]孟于群,陈震英.国际货运代理法律及案例评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