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镇江高专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镇江高专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是包含在必修的学分里的,不参加是不行的。不参加就申请不了毕业证,所以答辩是很重要的。答辩的时候要自信,对自己写的论文要熟悉,答辩前可以自己练习模拟下。 镇江自考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1、首先,由考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观点并做简要陈述。 2、然后由答辩小组就论文提问,问题多少因人而异。之后会给学生留出准备时间。 3、准备完毕,考生需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作答。 4、接下来,答辩考生退场后,答辩小组会对每位考生的论文及答辩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写出答辩小组意见,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决定每位考生的答辩成绩,导师不参与论文的投票。 5、投票结果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答辩委员会给出的成绩还要通过系学位委员会和学校学位委员会的评审。如果考生最终成绩为优或良,即获得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饿,论文答辩距离内容,就是由3个或5个本校的教师对你写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里面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问你一些看法。其实没有什么。形式是问答的形式。时间最多20-30分钟,快的10分钟搞定。

看你什么专业的啊,我在江科大上学的,那时候我答辩就随便答答的,老师不会为难你的,你把论文弄弄好就行,

江苏自考专科论文答辩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考生概述、现场答题和老师总结,具体答辩程序如下: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镇江高专学报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镇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学校。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是199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国职业教育先行者、著名国画大师、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校,距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 学校坐落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美丽的十里长山南麓,依山建园,藏秀聚才。学校传承吕凤子先生“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亲情服务,全面关爱学生,形成了“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办学特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荣获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34个专业,是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江苏)研究基地、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师资培养基地、国家级“工业分析与检验实训基地”、全国“双证制”工作研究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理事会副理事长成员单位。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3个,江苏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和综合实训基地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优秀教学成果奖等23项。有校内实训基地53个,建有数控、自动化系统、嵌入式系统等校内实训实验室134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46个。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63万余册,纸质期刊600多种,电子图书300万种。学校设有全面素质教育研究所、吕凤子研究所、沈括研究所和赛珍珠研究所等,并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台湾环球科技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校师资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589人,其中正高27人、副高261人,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特聘中国工程院顾心怿院士为学校发展顾问、清华大学夏清教授等30人为学术导师、原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李元喜将军为兼职德育教授。现有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69工程”学术带头人及科技骨干15人,省、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0人。近几年来,教职工主持完成各类课题400余项,出版专著34部、大学教材80部,专利数92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00余篇,获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410余项。《镇江高专学报》被评为全国高职专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面向全国12个省(市)招生,同时承担地方中小学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全日制在校生7000多人,各类成人学员4000多人。近年来,有9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十佳自强之星”、“第四届中国母亲河奖”提名奖和全国茅以升教育奖,82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10多名同学在全国高职专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40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470多名学生在全国和省、市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很多校友走上了各级党政领导岗位或成为企业管理岗位骨干,一大批优秀校友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行业标兵等荣誉。

发展学前 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各种 措施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 儿童 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 顺口溜 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 文化 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 经验 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 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 学前教育专业法制教育研究 》

摘要: 文章 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 基本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 、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 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13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7.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 教学方法 、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 素描 、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 儿童画 ,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 课前预习 ;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习态度 、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陈梅.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2(07).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幼儿园开题报告范文

3.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4.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本科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7. 最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镇江高专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是包含在必修的学分里的,不参加是不行的。不参加就申请不了毕业证,所以答辩是很重要的。答辩的时候要自信,对自己写的论文要熟悉,答辩前可以自己练习模拟下。 镇江自考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1、首先,由考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观点并做简要陈述。 2、然后由答辩小组就论文提问,问题多少因人而异。之后会给学生留出准备时间。 3、准备完毕,考生需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作答。 4、接下来,答辩考生退场后,答辩小组会对每位考生的论文及答辩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写出答辩小组意见,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决定每位考生的答辩成绩,导师不参与论文的投票。 5、投票结果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答辩委员会给出的成绩还要通过系学位委员会和学校学位委员会的评审。如果考生最终成绩为优或良,即获得了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饿,论文答辩距离内容,就是由3个或5个本校的教师对你写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里面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问你一些看法。其实没有什么。形式是问答的形式。时间最多20-30分钟,快的10分钟搞定。

结合自己的专业准备论文,这样在答辩时才有话说。时间不长,一般3个问题搞定。关键是自己要做好准备。

注:这是从word里复制过来的,原版应该是表格形式的,因为没你邮箱只能这样了唐 山 学 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设计题目: 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辅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月 日课题性质(打√选择)设计( ) 论文( )一、文献综述正文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字体为宋体五号,英文及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正文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字体为宋体五号,英文及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三、设计(研究)方案四、工作进度安排五、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格式如下:[1] Managels J A, Messing G L. Advances in Ceramics, Forming of Ceramics 1986,9:220-224[2] 张灿英,威凭,李镇江等,氧化铝基陶瓷凝胶注膜成型工艺的研究,无机材料学报,1999,14(4):623-628[3] Peter A. Smith and Richard A. Heber, Reformation of an Aqueous Alumnae slip Based on Modification of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and Particle Parking .I. Am. Cream. Soc, (2) 290-294[4] 张新玉,张旭东.SiC浆料流变性能研究,中国陶瓷工业,2001,8(4):28-30六、指导教师意见签字: 年 月 日 七、系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说明:文献综述栏目字数本科生不少于1000字,专科生不少于500字。

镇江师专学报

1 俄国形式主义研究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2 20世纪中国杂文理论之变迁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3 俗之妆扮为雅:文化散文的兴起与败落——以余秋雨散文观及其创作为典型个案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4 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及几个理论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5 从浪漫派到艾略特:西方文论的世纪性转换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6 戏剧本体论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之特征 文学评论 2002/067 论京剧的雅化及其鼎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8 陶炼新时代的心灵之泉 全国新书目 1999/109 20世纪中国散文理论之变迁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10 《庄子》中的大木形象与意象思维 文学遗产 1999/0611 《庄子·人间世》讲疏(下)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12 《庄子·人间世》讲疏(中)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13 《庄子·人间世》讲疏(上)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114 A Discussion on the Conversion of Literary History─Efforts to Build a New Model for Literary Histor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0415 神话——原型批评之我见 文学评论 1998/0316 Literary Development:Mechanism and Form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7/0217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观 学术月刊 1997/0818 《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解——读《庄》漫笔之一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319 Anthologies and Annotations as Dynamic Forces in the Movement of Literary Histor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6/0320 《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21 东方国家形态与中国文学 社会科学战线 1996/0222 人神斗争:文化英雄的悲剧──《大雅·生民》新解 求是学刊 1996/0123 至人·神人·圣人——读《庄》札记之二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424 小大之辩——读《庄》札记之一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325 历史与逻辑统一的两种类型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226 神婚及宇宙毁灭—再造神话的内在意蕴 社会科学辑刊 1995/0427 致力于文学史研究模式的转换 文史知识 1994/0728 将历史与逻辑更加密切地统一起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29 文坛浮沉与文学史进程 江海学刊 1994/0330 黑格尔发展观之批判 江苏社会科学 1994/0331 神话中的生死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0232 照亮了文明圈的祭坛之火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133 唐诗中的时空观 文学评论 1992/0434 羿神话的蕴意及演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435 论中国神话特征 中国文学研究 1992/0336 自然,文化的生态场 江苏社会科学 1991/0437 中古文学史考证四则 许昌学院学报 1991/0438 符号:文化-逻辑的通天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239 真实与形似——南朝山水诗派兴起的原因、特征及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 1990/0340 汉代审美情趣简议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0141 我国中古时期的时空观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442 论谢胱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3

当代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论文化产业政策的边际内谱系拟置 王列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12-01论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技术支撑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10-05-10“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15“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美术观察 2010-06-15当代中国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机构改革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7-15宗教文艺论的可能与不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15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项目目标及其功能测值方法 王列生 【期刊】江汉论坛 2009-04-15论文化制度创新的价值分层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9-10-15论内在焦虑中的中国文化制度创新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09-11-10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意义内置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9-11-15论政府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功能缺位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1-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考古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15文艺未来论的知识向度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2006-10-30论民间仪式的文艺承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30性本能的文艺魅力维系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25政治文艺论的权力与暴力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20论文艺存在研究的知识框架及其文艺人类学选择 傅莹; 王列生 【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15文艺存在的存在性分析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7-01-25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形态前置 王列生 【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3-24论时尚与文艺的意义互动 王列生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动力学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7-02-28论集体体验对个体体验的颠覆——对体验论文艺观的新认识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7-03-15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 王列生 【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0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期刊】理论参考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目的论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10-15论集体体验时代的身份消失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2008-12-2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母题方式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01-15道德文艺论的语指与语误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15论“孔子适齐”的事态义旨与道穷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8-10-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哲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田野调查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符号切入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20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中的知识综合姿态 王列生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20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4-07-25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王列生; 李怡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0论原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知识综合特性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04-15“话语”与民族文学表达方式 王列生 【期刊】人文杂志 1999-09-05触感社会转型的律动──评洪三泰的长篇小说《闹市》 傅腾霄; 王列生 【期刊】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5-15新流行状态: 位置批评与商业批评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4-15九十年代:日常迷恋与边缘落寞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8-15文化的贫困与文化的解困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0-03-31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27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7-20先锋批评:需要校正的第三者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1-02-15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的基本框架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2-04-15简议特区文学的特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02-28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王列生 【期刊】文学评论 1995-07-15论当代文学价值评估的双重原则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02-25论文学发展的线性因沿─—悖离题材情结和素材迷恋的实证讨论 王列生 【期刊】广东社会科学 1995-04-16希腊花朵与阿拉伯土壤──论民族精神个体性对文学母题选择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5-04-20批评危机:亟待走出的六种缠绕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7-30论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型的动态过程 王列生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25“互阐指令系统”与比较神话学 王列生 【期刊】中国比较文学 1997-08-15论世界文学格局的单向牵引模式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1998-02-15跨接传统与现代的民族文学精神寻求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1998-02-17论民族文学的理想选择形态 王列生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1998-01-10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8-07-25独语与对话跨度间的民族文学寻求 王列生 【期刊】河北学刊 1998-05-20The Choic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in World Literature 王列生 【期刊】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02-15我们都是变色龙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8-02-15论文学母题的弹性发展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92-03-01对当代文学基本品性的思考——兼与沈敏特同志商榷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85-10-28振聋发聩的历史沉钟——评中篇小说《蓝花豹》 王列生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86-08-29论民族艺术之“根”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7-05-01论阅读的基本过程 王列生 【期刊】殷都学刊 1988-09-30论顺应心态与逆反心态——一个艺术接受美学课题之初步研究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1988-08-28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诱导空间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89-08-29论接受能力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9-10-28论文学阅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独特本质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12-31论切入点与切入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10-01桐城地域文化爬梳 王列生 【期刊】东南文化 1991-05-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0-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续)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2-31读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91-10-28说庄子的魅力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1-06-30人类生存空间与文学内容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1-10-01文化的悖论及其对文学母题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家 1992-04-30站在时代高度看文化发展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9-11-24农歌会唱出农民心声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8-12-30我比汪晖本人更加焦虑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4-1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9-01文化机构的结构矛盾与改革取向 王列生 【报纸】人民政协报 2010-09-06只重形式群众难享文化实惠 王列生 【报纸】北京日报 2007-06-26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6-11-09文化创新理论的学术梳理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2-14

1.江苏地方文献丛书:至顺镇江志(上下), (元)俞希鲁编纂,杨积庆、贾秀英、蒋文野、笪远毅校点,江苏古 籍出版社,19992.丹徒文史资料第五辑:丹徒古诗词选注,姚瑞宽主编, 杨积庆选注,丹徒县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19983.中国近代文学丛书:魏源诗文选,(清)魏源著,杨积庆选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吴嘉纪诗笺校,吴嘉纪著,杨积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京口诗话,杨积庆著,镇江日报文艺副刊部,19856.江苏艺文志:镇江卷,杨积庆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7.焦山诗汇(赵朴初题签),主编:茗山,编纂:杨积庆,内部刊物 1 金石气同姜桂气——谈顾炎武和吴嘉纪的诗歌风格 杨积庆 教学与进修 1983(4)2 汪元量《水云词》初探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2)3 三镇浙西出入十年──李德裕与镇江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4)4 《二胥记》及其作者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1)5 《增订湖山类稿》商兑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2)6 邢昉和他的《石臼集》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1)7 汪元量《水云集》散论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3)8 梦溪园考 笪远毅;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1)9 《云山日记》的作者郭畀交游考略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4)10 一部有价值的清代诗史——谈《清诗铎》 杨积庆 教学与进修 1983(1)11 历史名城,文献有征——镇江旧志综述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12 包孕时感,浑洒万有——写在《魏源诗文选》前面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2)13 元初女作家张若琼及其《兰雪集》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4)14 新编《焦山志》佚文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1)15 辛弃疾与京口范氏考论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2)16 吴易和他的词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4)17 一部敷演鸦片战争历史的通俗小说——读《通商原委演义》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3)18 俞希鲁其人——《至顺镇江志》的作者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4)19 60年前一位镇江词人笔下的香港──兼论《寒竽阁词》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2)20 爱国诗人钱邦芑 杨积庆 教学与进修 1984(2)21 我的治学之路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2)22 《焦山诗汇》序 杨积庆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4)

乡镇专武干部论文答辩

在答辩前要事先规划好自己的论文陈述都说什么。一般来说应该涵盖这些方面:

1、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

2、写作目的是什么,为解决什么问题。

3、全文的基本框架、结构、行文逻辑是什么。

4 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5、论文在选题、观点、方法等方面有什么创新之处。

6、论文有什么不足之处(但注意不要把论文的硬伤说出来)。

行政管理 毕业 设计(论文)工作是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论文答辩工作是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评价。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行政管理论文答辩问题与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行政管理论文答辩问题与答案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 方法 ? 本文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主要是通过对书籍、报刊的阅览与浏览网站寻找大量相关材料及信息,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并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以及分析手段,对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以及 经验 ,对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提升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旅游产业已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阻碍旅游产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放缓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为论文的主体框架提供理论依据。框架直接反应理论的理论概念。 主要理论基础: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第三产业经济学。 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质性数据,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质性方法对研究现实问题和理论建构的作用与意义。 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首先我必须正面诠释我的论文性质,作为一篇本科学士毕业论文,我确实用心完成了我的学习任务,但如果一旦将论文的框架与概论进行实际运用,它还是浅显、不成熟的。其结果也就有可能成为理论性上的成功或实际运用上的短板,但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补充。 正面:通过社会调查和资料查阅,分析现状,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负面:理论性过强,实际运用性有待于商榷,实际操作需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旅游产业点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 教育 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社会角度。社会素材与产业数据的收集来源社会。 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在社会大产业面前属于旅游产业的个体研究,但在这个点的集合上又是面的研究,涉及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综合因素及利弊端。 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具有。虽然相对于专家性的研究、指导具有一定的不足,但根据资料查阅和社会调研,所得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及策略在配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各界力量努力的基础上还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具有。不同行业间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符合。 14、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1、论文写作的角度进行选择:我是一名平度人,平度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情况我比较了解,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也在其发展过程中看到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为家乡略尽微薄之力。并以此完成教学任务。 2、个人的原因进行选择:我的从业规划是以后在旅游的相关产业就业,最后进行自主创业,本篇论文的写作能够加强我对该行业的理解与认识。垒实就业基础。 15、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意义: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 目的: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16、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7、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8、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景区联合的多地同步开发优惠旅游。如:齐鲁旅游年票。包含的景点多达几十上百个,根据游客的自主选择进行参观旅行。 首先合理:品牌景点带动起步景点的发展, 广告 宣传,提高知名度,同步发展。商榷之处:因为品牌景点价格的优惠造成旅游人口承载力压力加大,而起步景点反而相对削弱了竞争力不进反退。对游客而言,因为年票上景点的造势,去起步景点之后心理落差比较大,消费者与相关旅游地失去双赢的效果。 处理:发扬优势,去其糟粕。针对劣势提出解决对策,如起步景点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重视自身软硬件的开发力度,提升自身实力。 19、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旅游产业延伸品的发展现状、问题、解决。如旅游点衣食住行产业的品牌延伸(某某景点大饭店、某某景点交通运输、某某景点品牌服饰)。 20、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景点的联合营销。景区联合的多地同步开发优惠旅游。如:齐鲁旅游年票。包含的景点多达几十上百个,根据游客的自主选择进行参观旅行。 首先合理:品牌景点带动起步景点的发展,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同步发展。商榷之处:因为品牌景点价格的优惠造成旅游人口承载力压力加大,而起步景点反而相对削弱了竞争力不进反退。对游客而言,因为年票上景点的造势,去起步景点之后心理落差比较大,消费者与相关旅游地失去双赢的效果。 处理:发扬优势,去其糟粕。针对劣势提出解决对策,如起步景点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重视自身软硬件的开发力度,提升自身实力。 21、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22、论文和系统有哪些不足之处? 论文的资料引用相似度检测问题,引用,却有限制,有自己的论点,但难以保证与其他文献完全不同。导致论文创新点不够没明确。 23、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我在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分析分的写作过程中为四大部分。包括平度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为平度市旅游产业的市场发展开拓创新营销手段,以此来推进平度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论文逻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其中创新之处在于第二大部分的旅游产业对平度市地域发展的影响,分为利弊两方面,在两个大方向下,又从平度实地经济、 文化 、环境进行利弊的剖析和对比,为下文的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做好充分的铺垫,有理有据,具有一定的社会可行性和操作性。 行政管理论文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 [摘要]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在当前政务工作任务量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效率 所谓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与任务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果之比。行政管理效率应该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是功效与价值的统一。行政管理效率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适应人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而获得最佳管理效果。行政效率是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它既是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是衡量政府职能的尺度,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能够创造有序的内部环境,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繁荣。那么,如何在当前政务工作任务量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管理效率呢?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作出以下探讨。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任何一个行政管理低效的政府决不是一个合格的、能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前提就是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方式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了行政管理的效率的提高,为了政府机关的健康良性发展,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不利于工作的观念。 首先,要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以往有很多行政管理干部,忽视行政 管理知识 的系统学习,想当然地认为行政管理就是简单的“人管人”,这也就是行政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毕竟摈弃这种错误观念,而要树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以规范化、步骤化、人性化的方式重视行政管理干部的培养和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脑,促进工作的实效的提升。 第二,将现代 企业管理 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政府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具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于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仿效作用。 20世纪末以来,用企业管理理念改造政府服务行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内容。 第三,树立管理为中心服务的理念,树立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把行政管理的工作重点瞄准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这个中心任务上,做好一系列的辅助工作,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工作的先导,合理运用各种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切实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管理机制和改革管理体制 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以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也为此一直在调整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当前的改革中,我国行政管理的机制,正在由过去的产品经济型,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型。表现在:管理的体制从集权向较为分权转变;管理的职能从一统到底向宏观控制转变;管理的方式从内部向外部转变;管理的方向从目标性向兼顾行为性转变;管理手段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如此的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利于政企分开、政事分离,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的指导性、引导性职能,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首先,要积极促成政府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政府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在企业某些部门之间,由于权责不明确,又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工作上不是相互支持,而是互相掣肘,在部门之间利益有差别,甚至会互相顶牛、僵持,造成工作推诿扯皮、拖拉延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工作质量从一个方面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目标为政治上和谐执政、经济上和谐发展、文化上和谐进步、提供公共服务和谐一致。因此,要借鉴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创建民主形成决策程序和制度,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此外,可以建立刚性的决策责任机制――问责机制。问责机制不强化,难免“问责”成“休假”,故必须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位,从而有利于管理层次的明晰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行政管理队伍的素养 建立一支高效、公正的行政管理队伍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一,要加强领导的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提升领导艺术。(1)提高决策艺术。科学化、民主化是领导行政决策的目标,领导必须统观全局,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洞悉事物的发展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结果,运筹帷幄,从而产生驱动力及提升组织绩效。(2)提高组织艺术。领导者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组织力量为目标而奋斗,以提升组织运作的凝聚力,全面提高行政效能。(3)提高思辨艺术。作为领导者,不仅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亦要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掌握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论知识。(4)提高自身魅力。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素养和优秀的政治修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迎难而上、不屈不饶的工作精神,从而带领团队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行政的有效管理。 第二,要提高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1)要加强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行政人员既要“讲政治”,也要“学知识”,在正确意识形态的领导下,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为人民办实事,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2)要建立激励、约束用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合理使用人才,把具有不同能力结构的人放在与之适应的岗位上,扬具长远其短,发挥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徐双敏.行政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邹东升.行政管理效率的理念创新与品质提升[J].求实,2004,(s1). [3]理雨.论两种行政管理机制的本质区别[J].探索, 1987,(3). [4]于秀琴.和谐社会下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J].山东社会科,2006,(3). 猜你喜欢: 1. 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 2. 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左右 3. 最新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4. 大学行政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5. 有关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