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约翰·斯坦贝克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Of Mice and Men 译者: 李天奇 出版年: 2019-3 页数: 120 定价: 装帧: 平装 丛书: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 ISBN: 9787020147281莱尼身高两米,力气大得吓人,但心智却像个孩子,经常闯祸 。他唯一的朋友是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乔治。乔治带着他到处打零工糊口。他们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一间小屋,还有一头牛,一只兔笼,再养些小鸡。然而,这样卑微的要求也不过是一场 梦 。 这次,他们流浪到一座农场。永无休止的流浪生活总算到了尽头,但梦想也到了尽头。乔治终于帮莱尼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莱尼永远不会再闯祸,永远不会再受伤害,永远不需要再逃亡…… 《人鼠之间》首版于1937年,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书名来自英国诗人彭斯的诗句“人也罢,鼠也罢,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出意外”,寓意 小人物 的悲惨命运。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共创作27部作品,代表作包括《煎饼坪》(1935)、《人鼠之间》(1937)、《小红马》(1937)、《愤怒的葡萄》(1939)、《罐头厂街》(1945)、《伊甸园之东》(1952)、《烦恼的冬天》(1961)等。其中《愤怒的葡萄》还获得193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40年的普利策奖。 斯坦贝克既是 文学大师 ,也是最受美国民众喜爱的 畅销作家 之一,迄今为止其作品累计销售近一亿册,其中超过半数是《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这两部代表作。 斯坦贝克的作品 多描写底层的社会大众,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展现他们广阔壮丽的生活图景,刻画他们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为生存而奋斗的勇气 。悦然: 小说特别值得思考的地方是,乔治为什么需要莱尼。人们为什么总是很需要一个反常规的人的存在和陪伴。因为他能为我们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梦境。在这个小说里, 乔治对于莱尼的照看,并不仅仅出于善良,这也是一种他的个人需要 。 莱尼是能使他相信理想的那个人,在莱尼身上,他汲取了朝着那个方向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没有莱尼,乔治会沦为和其他农场工作的工人一样的人,找姑娘,玩二十一点,庸庸碌碌地沉湎于当下的享乐。 每次乔治应莱尼的需要,描绘理想的未来的时候,他自己也陶醉其中。他需要借助这股力量,让自己脱离地面,短暂地逃逸出现实世界。然而理想,在现实中总是受到挤压,非常脆弱 ,正如莱尼始终令我们担忧的命运。结尾处乔治握着枪面对莱尼,是一次现实和理想的火拼,最终以理想的毙命而终结。此后的世界,好像恢复了应有的安宁,人们照常地生活,继续前行。 枪杀了莱尼之后,乔治和斯林姆并排走向公路,去喝一杯,重新投入热闹的世界,这意味着乔治变成和斯林姆一样的人 。而斯林姆在小说里,是正常人的代表,是秩序的象征。拥抱现实世界,是乔治的失败还是妥协?而莱尼已经在河的对岸。 同样述说着美国梦的破碎 ,把《人鼠之间》和早它十年出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晚它二十多年问世的《革命之路》放在一个序列里比对,会觉得很有趣。盖茨比、莱尼和爱波的死,同样象征着理想的破灭。 慷慨富有的盖茨比到了大萧条时代,变身为笨拙弱小的莱尼,到了六十年代,又化妆成一心想在庸常生活里突围的中产阶级的女性爱波。 理想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面具和载体。但它们好像又是一回事。 爱波向往的巴黎和莱尼向往的土地,并没有太大区别。 能呼风唤雨的盖茨比和脑袋好像被马踢过的莱尼同样脆弱。每一次,当他们死去,世界都好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排出了身体里的异物,终于可以正常运转了。 《人鼠之间》好看而悲伤,但是有点太严整了。细节的比照,悬念的设置。 最初打算写成戏剧,后来决定写成小说,但还是带着戏剧的痕迹,用对话搭建起来的人物性格略显夸张 。 余地: 鲁迅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虽说如此,但梦被惊醒,很多时候由不得做梦的人,因而痛苦就无法避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在其传世之作《人鼠之间》中,即讲述了一个梦被惊醒的“悲剧”故事。于此之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梦想者的尊重,对命运的无奈, 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批判 。 小说讲述了 两个相依为命的流浪农业工人的命运 ——莱尼和乔治。他们没有亲人,来到异乡农场谋生。 他们梦想着通过勤劳工作,攒钱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养几只兔子,过着不用看人脸色的生活 。然而, 命运似乎在和它们开个一个玩笑。在梦想似乎唾手可得的时候,莱尼意外犯错而受惩罚。乔治不得不面对现实,站在遥不可及的梦想的阴影里,孤立无助。 作家屠格涅夫说:“生活中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事实上,有梦想而实现不了的人,则更为可怜,因为梦想的破灭必然带来内心的挣扎。而这种挣扎之后的沉寂和孤独,正是《人鼠之间》最为动人之处。事实上, 小说中的多数农民,不管老清洁工还是残疾的马厩管理员,起初 并不可怜, 都曾怀揣梦想 。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想要一块地,不用太大,只要是属于他自己就行。”梦虽卑微,但闪烁着动人的微光。然而,这些梦想无一不是破碎了。 他们卖力气挣钱,然后在酒精和妓院中消磨意志,生活在无望生活的深渊中 。所以,当莱尼和乔治带着“买一块地,养几只兔子”想法来到农场,对于心如死灰的众农民而言无异于是“疯子”,是“异类”。 小说最成功之处,塑造了莱尼和乔治这一对组合。 莱尼身强力壮,智力低下;乔治身材矮小,谨小慎微。从某种程度来讲,莱尼和乔治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是关于梦想与现实的隐喻 ,正如书中所说“咱们不一样!因为我有你来照顾我,你有我来照顾你”。莱尼简单、纯真,与社会格格不入,为“聪明人”所轻视,正如人的梦想。而乔治个子虽小,但阅历丰富,处事老到,本可以挣钱喝酒招妓,但因为莱尼,他的生活充满了意义,人格光辉闪耀。然而,在每个人都想有一块地,每个人的梦想都破灭的时代,现实还是碾碎了梦想,孤独成为时代农民的必然。正如爱看书的马厩管理员卡克鲁斯哲言般说到:“我见过太多脑袋里装着一片地的人。从来没人真正得到过。” 《人鼠之间》书名引自彭斯的诗句:“人也罢,鼠也罢,最如意的安排也难免意外/只剩下痛苦和悲伤/代替了快乐的希望。” 据说,在1937年,斯坦贝克曾跟随一群来自俄克拉亥马州的农民流浪到西部加州,路上所见所闻使他大为震动,并促使他写下这样一个饱含深情与无奈的故事。 要知道,上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土地兼并成风并以机械化耕种,大批农民因此拖儿带女、离乡流浪,去能靠力气吃饱饭的西部谋生。此时,正值美国文学“迷惘的一代”的勃兴,虽说斯坦贝克未和海明威等人一样参加过欧洲一战,但写于经济危机的阴影下的《人鼠之间》, 同样表现出的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让我们可以闻出“虚无”的时代主题 。 《人鼠之间》中乔治的梦终究还是被惊醒了,幻灭了。不难想象,曾寄望于莱尼和乔治梦想实现的农业工人,将再次遭受心灵的打击。 然而,梦醒之后怎么办?斯坦贝克敏锐地观察到美国大地上的悲剧,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是“喝一杯”麻痹自己,还是继续寻找心中那“一块地”? 大概这就是《人鼠之间》几十年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吧!我:这位作家有点多数人的作家的味道。他讲述的是两个人的故事,结局还挺震撼。我还是很同意作家屠格涅夫说:“生活中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怜的人,这句话。当然作者提出的问题梦醒之后怎么办?是“喝一杯”麻痹自己,还是继续寻找心中那“一块地”?这个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选择醒了就醒了,继续生活。有的人选择继续有点梦想的生活。当然更多的人还是会有时候就是生活,有时候还会有梦想地生活。实现着梦想,或者改变着梦想,或者有时候让梦想有,有时候让梦想无。乔治在莱尼身上,他汲取了朝着那个方向前行的勇气和动力,他们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看到莱尼像灵魂已经死去并且干涸了很久,眼睛都早已干枯,蜂拥着向着他们从没见识过的鲜活正直有理想的真正的人扑过来。但总体上,这部作品还以小见大,从小的场景和人入手,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的问题。当然,最可怕的还是美国自由持枪的问题,用枪结束别人的生命。可怕。充满了不安的国家。
首发于“芝士阅读”。提到约翰·斯坦贝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那本著名的《愤怒的葡萄》:大萧条时期,破了产的一家人怀着希望前往加州寻找工作,却在一路上不断遭遇死亡和离散,加州也不是应许之地,一切都越来越让人绝望……动荡、愤怒、绝望,组成了斯坦贝克作品的基调。《人鼠之间》比《愤怒的葡萄》早出版两年,篇幅短小,类型相似但写实性稍弱,可以看作后者的寓言化版本。情节虽不复杂但设计精巧,一翻开就停不下来,只能一口气读完然后长长叹息。小说讲述的是大萧条时期,两个农场工人在加州四处寻找工作的经历。乔治·米尔顿是个精明的小个子,莱尼·斯莫是个弱智却力大无穷的大个子。莱尼生性善良,但是由于智商较低,无法控制自己的力气,常常惹祸。两人相依为命,莱尼只听乔治的话,每次莱尼惹了麻烦,乔治也只好带着他逃亡。在动荡的生活里,支撑两人活下去的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农场,养很多动物,尤其是兔子,因为莱尼喜欢摸毛茸茸的东西。这一次两人来到新农场,认识了断了右手的老清洁工坎迪,他被两人的梦想吸引,提议凑钱入伙。乔治一算计,只要老老实实工作一个月不出岔子,就能买下农场,结束流浪的生活。然而还没来得及高兴,莱尼就捏碎了农场主儿子柯利的手,次日更是失手杀死了柯利的老婆。最终乔治不得不赶在其他人找到莱尼之前,亲手终结了莱尼的生命。 在杀死莱尼之前,乔治再一次讲起他们的梦想,拥有一个农场,养牛,养猪,养鸡,种苜蓿喂兔子,乔治告诉莱尼自己从未对他生气,然后扣动了扳机——简直是一个心碎时刻。作为读者,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那个买农场的梦想是不现实的,乔治说的那对愿意低价卖农场的老夫妇可能根本就是他瞎编出来应付坎迪的追问的。就算有,乔治心里也清楚,莱尼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惹出事来,在一个地方连续工作一个月根本是个奢望。就算如此,在莱尼拧断柯利的老婆的脖子那一刻,我们的心里还是会感觉到一块大石头咯噔一声砸下来,把那个美妙的希望砸了个粉碎。 死去的不仅仅是莱尼,还有乔治和莱尼共同的信念:他们和其他人不一样。农场工人“是世上最孤独的一群人”,他们居无定所,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薪水到手了转眼就花个精光,而乔治和莱尼“是有未来的人”,因为他们有彼此,可以互相照顾。在乔治扣下扳机的那一刻,友谊、希望、承诺、依靠,一个个崩塌瓦解,剩下的是永恒的孤独。小说的结尾,乔治被骡夫斯林姆拉去喝酒纾解心情,代表着他失去了独特性,成为了之前自己不屑的那类普通农场工人。 看完这本书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本书和老鼠有什么关系?虽然小说的开头确实出现了老鼠,但是和总体情节关系不大。实际上,标题来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致老鼠》:“人和老鼠的命运,时常被扭曲”。农场工人作为底层大众,确实活得像老鼠,地位卑微,生活中少有如意之事,却也一直顽强地活着。 对生命的无力感,也是书中无处不在的一种情绪,是书中人物的共同处境。乔治不停抱怨教莱尼的事情一会儿就忘,但是也无法丢下他独自生活;莱尼总是把自己喜欢摸的东西弄死,不管是老鼠也好,小狗也好,还是拥有柔软头发的柯利老婆也好;坎迪被机器轧断了右手,农场主留他当清洁工作为补偿,但是他心里知道等他老了干不动活之后会被扫地出门,他连自己的老狗都留不住——宿舍里的其他工人嫌它太臭,把它处死了;柯利的老婆说自己本可以成为电影演员,却嫁给了柯利,她疑心自己的母亲拿走了承诺要带她演戏的男演员写给她的信——可是整本书里她连个名字都没有,斯坦贝克本人都说她只是个符号。 说到符号,正好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说《人鼠之间》是寓言式的:书中的人物多是一类人的代表,更像是寓言里的角色,是综合了一批人的特点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从名字里也能略知一二:莱尼·斯莫(Lennie Small),斯莫意为小,虽然他身形巨大,心智却如同孩子,依赖乔治;乔治·米尔顿(George Milton),和大诗人弥尔顿(英国诗人,长诗《失乐园》《复乐园》的作者)同姓,脑子聪明但体力上并无优势,两个人在一起才能发挥各自的长处;斯林姆(Slim)是农场工人的头儿,受人尊敬,他的名字有机灵、狡猾的意思;坎迪(Candy)是糖果的意思,他那笔存款组成了购买农场的大部分资金;而马厩的老黑人卡鲁克斯(Crooks)的名字意为钩子,和他弯曲残疾的脊柱遥相呼应。 这些人里,只有斯林姆的地位比较高,被人看重,似乎隐喻着在世上生活,必须学会灵活狡诈才行,像乔治和莱尼这样的单纯之人,如果不改变,只能落得坎迪那般老无所依的后果。换个角度想,斯林姆如果出意外落了残疾,最后也会成为坎迪那样的人。 对于底层大众,他们能在《人鼠之间》看到自己所属的那个角色,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读者,也能感受到书中体现的人类共有的孤独感和绝望感。这解释了为什么作者会因这本书而非《愤怒的葡萄》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愤怒的葡萄》偏现实主义,和美国的联系更紧密),以及为什么这本书至今畅销不衰。
刚读完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的著名中篇小说《人鼠之间》。该小说发表于1937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两个流动农业工人乔治和莱尼梦想破灭的故事,被誉为“触及了真正扎根于美国生活的主题”。在本书中,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甚至人自身、以及自然景物之间的矛盾处处存在,在此且拣取几例。1、理性与冲动的依存里,谁是真强者? 故事的主人公乔治和莱尼是一对无论从外表相貌还是内在性情都截然相反的人,乔治体形瘦小但内心精明,莱尼个子庞大却智力低下,两个人物一出场即给整个故事的冲突性定下了基调。乍看起来,莱尼是一个绝对感性的人,他遇事没有考虑,为了能够满足自己抚摸毛茸的心理渴望,在触摸红衣姑娘的裙子时被人误以为侵犯、差点儿把命丢掉,并且和乔治为此丢了工作逃离出来,但仍然偷偷将老鼠藏在手心里、悄悄将小狗藏在衣服里,最后不顾乔治的警告去触摸柯利夫人的头发,终于闯下大祸,也为此丢掉了两个人的性命;而与之相反,乔治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他在莱尼遇到麻烦时拯救他,在莱尼饮河水时阻止他,在莱尼情绪激动时讲故事安抚他,甚至提前想到莱尼惹麻烦后与他会合的地点,最终也是在理智的驱使下、亲手枪毙了自己的伙伴。 根据弗洛伊德对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位一体的理论,可以将故事中的莱尼、乔治与他们的梦想理解为一个完整的人:莱尼(本我)仅受自然规律即生理规律支配、遵循快乐原则行事;乔治(自我)总是清醒地正视现实,遵循现实原则,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对本我进行控制和压抑,从而挽救它免遭灭亡;超我(梦想)不断地指导自我(乔治)去压抑本我(莱尼)的冲动,不断以内疚或犯罪感来纠正偏离及违反道德规范和理想的行为。 在故事中,莱尼一遍遍地要求乔治给他描述他们将来要买的农场,常常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中,他会经常忘记乔治的提醒、将这个梦想讲给别人听,因为他对此深信不疑,并且相信乔治也会同他一样执着。乔治在给莱尼一遍遍地讲述中也满足着自己对未来梦想的渴望,他也离不开莱尼,因为只有自我和本我和谐融洽地相处,他才是幸福的;而当莱尼死去,乔治终将沦为与其他流动工人同样的状态,他将去酒吧和妓院麻醉自己,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梦想,最初那个满是理性的个体也随着莱尼和梦想一去不复返了。自我退化为本我,而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位一体的结合仅剩下了本我这个最原始的层级。 当一个人失去了梦想,他和行尸走肉还有什么两样?!2、真情与伤害的冲突中,谁是受害者? 乔治对于莱尼这个只有几岁幼童智商的智障者而言,就如同保护神,莱尼对他是百分百地信任和依赖,就如他对工友斯林姆所透露的,即便前边是悬崖,如果他让莱尼跳、莱尼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当黑人马夫克鲁卡斯捉弄莱尼、逗他说乔治可能出事不会回来了,莱尼情绪激动地问是“谁伤害了乔治?”克鲁卡斯看他恼了,只好向他解释只是“设想”,可莱尼不依,非要坚持谁都不可以设想伤害乔治。在那一刻,这个一直在乔治庇护下的大BB,完全就像一头护犊子的母牛,仿佛他才是乔治的保护神,但却是他最终惹的大麻烦让乔治沦为了万劫不复的杀人凶手。 乔治也给予了莱尼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莱尼一直处于他的保护之下,虽然在莱尼惹麻烦后也会数落他几句、甚至发发牢骚说如果不是因为要带着他、他可以一个人生活得很潇洒之类的话,但从他内心里,他和莱尼是不可分离的。他曾若干次地和莱尼说,也曾跟坎迪和斯林姆讲,他和莱尼一起、相互照顾,这是他们比其他流动工人幸运的地方。 正是由于这样的信任和真情,乔治才“要”亲手杀死莱尼、他也才“能”亲手杀死莱尼!但乔治杀死的不止是他的同伴,同时还有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与其他工人的区别之处。 互相为对方着想的兄弟情谊令人唏嘘,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不为伤害,可“爱并伤害着”的无奈剧目在生活中不时上演,无论兄弟、父母、夫妻、朋友、亲子关系,均不难见到因爱而害的情节。3、苟且与远方的较量中,谁是胜出者? 据说《人鼠之间》的标题来自于英国诗人彭斯的诗作《写给小鼠》: 但是鼠啊,失望不只是你的命运, 人的远见也一样成为泡影! 人也罢,鼠也罢, 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常落空! 留下的不是预期的乐趣,而是愁闷苦痛! 在小说中,莱尼动不动就要求乔治描述的梦想,不止安抚着莱尼、鼓舞着乔治,也吸引了老工人坎迪、打动过黑人克鲁卡斯,还让风骚躁动的柯利夫人追忆起自己的梦想。莱尼天生力大无比,乔治在向农场主介绍他时夸他是顶呱呱的雇工绝非王婆卖瓜,连在农场拥有至高权威的斯林姆也表示认可,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壮的汉子。以传统农业经验来讲,干农活基本上是靠力气,在这一点上莱尼具有极大的优势,正常情况下凭借莱尼的力气和乔治的精明,他们挣到实现梦想的六百块钱、买下梦想中的那块地,或许并非白日梦。 但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当时欧洲很多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美国作为西方国家的后起之秀,工业化机器也正在大肆侵吞农田、传统农业带给人的安定感正在逐步消失,大量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的工人不再固定在一个农场、而是四处打短工艰难度日,人活得象老鼠一般卑微,也同莱尼所抚摸的老鼠一样弱小无助。 故事中的黑人克鲁卡斯,是个曾经拥有农场的失地工人,在他印象中,几乎所有的流动工人都在做或曾经做过拥有几亩田、一间房的梦,但最终都没有办法实现,“我从来没有看见一个家伙真正做到过”,所以他对生活对莱尼的梦想满是悲观。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能够“采菊东篱下”,最起码他还是有田有屋的。《人鼠之间》通过莱尼和乔治的讲述也为人们展现了一副田园牧歌式的农庄生活,但“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常落空”,最终他们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人鼠之间》一直在讲的是“美国梦”,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几次“美国梦”,如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华工付出异常的艰辛为美国西进作出了贡献,却在排华运动中流血牺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放的中国人再次燃起“美国梦”,但梦醒之时依旧寒冷,《北京人在纽约》中主人公大提琴家王起明和妻子郭燕,在自由女神的注视下经历了梦想的彻底幻灭;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反面人物丁义珍,代表着出逃的贪官,原型是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因为美国与中国没有引渡条约,所以贪官们都往美国跑”,丁义珍们到了心目中的天堂却过上了猪狗不如的日子,当他被人掌掴、屈辱地拖地扫厕所时,可曾想起在飞离国境的飞机上喝香槟“庆祝自由”的时刻? “美国梦”从正面解读,指的是人们相信在美国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但在《人鼠之间》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美国梦”的失败。现在,我们中国也在提“中国梦”,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想实现所有中国人的梦,必须要顺应自然规律不搞盲目冒进,并且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加以保障,才能让全体国人有足够的信心执着地追求梦想实现。虽然我只能脚踏实地,但不妨碍我偶尔仰望星空。期待着梦的实现!4、隐忍与诱惑的矛盾里,谁是坚定者?破坏莱尼和乔治梦想的原因不止是残酷的现实,还有人们内心空虚所不能抵御的诱惑。在故事中有一个人物惠特并不引人注意,他只在中间一个小节出场,向乔治讲述城里的妓院如何好玩,乔治从故事的一开场就声明他和莱尼要攒钱,但终于还是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莱尼四处找人聊天、最后找到黑人克鲁卡斯的那一段曾经提到乔治和其他人一起进城去了,而柯利夫人言语中也透露出那些男人们去干什么了。从而也就不难想象在失去莱尼和梦想之后的乔治,将最后和其他工人一样,浑浑噩噩。小人物惠特就象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苹果的那条蛇,表面看是它破坏了伊甸园的安宁,而究其原因却在于亚当和夏娃内心深处不平静的躁动。故事中的斯林姆自始至终是以受人尊敬的工人头领出现,他对坎迪的老狗予以关照(让卡尔森处理它时手下留情),他理解乔治和莱尼的情谊,他在莱尼扭断农场主儿子柯利的手时要求柯利隐瞒实情而不致解雇莱尼,他与黑人克鲁卡斯也相处融洽,甚至他在遭到农场主儿子柯利无端猜忌时也能处理妥当。可以说他是一个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生存者,他的生活平淡不惊。而老工人坎迪和黑人克鲁卡斯,虽然被生活一再折磨,但仍然会激起对改变生活的渴望,虽然他们试图改变生活的理想终被现实摧毁或念头稍瞬即逝,但仍然表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离的梦想。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抱之以歌。”可是,除此以外,我还能怎么做?5、孤独与喧嚣的对撞里,谁是安静者?在《人鼠之间》这部作品中,有多处场景描写。故事一开头,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合的自然风光画面,画面中山川秀美、树木郁郁葱葱,林叶间拂荡着微风,夕阳映照在山腰,蜥蜴、野兔、狗、浣熊、鹿、长脚鹭等动物的踪迹营造出了和谐静美的氛围;可就在这时,画面中冒出了这一高一矮明显对比的两个人,乔治和莱尼,他们刚刚经历了紧张激烈的逃亡,他们的出现与原本宁静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莱尼扭断柯利夫人脖子之前,也有一段静谧的场景描写:“新的麦秆在宽阔马棚的一端堆得高高的,一个四叉抓草器在麦秆堆上吊着……透过马棚的空隙,下午阳光一薄片一薄片地投射进来,在干草上铺洒一道道的光线……”在倦怠宁静的午后,柯利夫人对着莱尼倾吐着她的寂寞与孤独。而与马棚里面的宁静相对应的,外面传来马蹄铁的当啷声和人们的呼喊声,也正是在这样的喧嚣声中,柯利夫人在莱尼的大手底下彻底结束了她孤独的生命,“所有机谋、卑贱、抑郁,以及炽热的情欲,全都从她脸上消失了”。结尾,莱尼在失手杀死柯利夫人后仓皇逃到故事开始时的地方,夕阳西下,寂静的水潭里,“一条水蛇平静地游过水面”,这时一只原本一动不动站在水边的长脚鹭“朝着蛇头一嘴戳去,接着就开始吞噬那条蛇,这时蛇尾巴还在疯狂地摆动着”,宁静中透着杀机。此时,“夕阳的光从洼谷朝山坡上爬去,当它移动时,仿佛不断增加着明亮,所有的山峦越发闪射出光芒来。”宁静的环境描写更加衬托了危险的来临,夕阳光与暗的对比也愈是增添了矛盾色彩。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欲望,破坏了自然的宁静,也破坏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人们被孤独感所笼罩,故事中黑人克鲁卡斯在向莱尼吐露他的孤独时说:“一个人要是太孤独了,他会生病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当代世界遭到技术时代的威胁,技术日益把人从地球上剥离开来,人丧失了存在的根。”丧失了存在之根的人们,精神生活空虚,互相猜疑和防范,柯利夫人批判男人们“你们都是互相害怕的,你们谁都担心别的人会整你们”。《人鼠之间》处处是矛盾和冲突,生活在这个矛盾冲突的“当代世界”中的我们,又如何寻找一份安宁呢?参考: 1、关于《人鼠之间》及作者约翰·斯坦贝克的背景知识有部分来自百度百科; 2、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参考《<人鼠之间>之弗洛伊德解读》,作者吕晶晶,原载《牡丹江大学学报》第8期; 4、图片除本人藏书外,均来自网络。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鼠大战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啊!“一声尖叫打破了清晨原有的宁静。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了。我迅速穿好衣裤,准备一探究竟。 我跑向声音的源头——厨房。探头一看,只见一只肥硕的老鼠在厨房的地上趴着,而尖叫声是从妈妈嘴里发出来的,这时爸爸也闻声赶来。立马关上了厨房的门,随手抄起一把扫帚,准备“关门打鼠”。而我则呆在外面,只听见里面“扑通、扑通”响,好奇心驱使着我把门打开了一条缝,从门缝里看去,只见爸爸拿着扫帚对着地板一阵乱打,而那只老鼠在“抱头鼠窜”,而妈妈则拿着灰斗,帮着爸爸一起打老鼠,突然,老鼠好像看见了厨房门的一条缝,往我这窜过来,我吓得惊慌失措。老鼠跑了出来,而我还在原地站着。爸爸见了,只得叹了一口气。 下午,我正在写作业,突然看见电视柜旁发现了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定睛一看嘿,这不是“老相识”吗!这毛茸茸的脑袋的主人不就是今天早上的那只老鼠吗。我连忙不动声色地把爸爸叫过来,这一次,我们吸取了教训,决定智取。我们先取出一些米来,又拿了一个盒子,在盒子盖上绑了一根很长的绳子,然后我们躲到一个角落里,暗中观察噢老鼠的动静。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那只老鼠还是没有一点动静,我们都打算放弃了。就在此时,那个毛茸茸的脑袋突然动了动,我和爸爸连忙提起精神,而那只老鼠却还是没有来。我和爸爸十分灰心,忽然,老鼠的头左右看了看,从上面跳下来,跑到盒子前面,嗅了嗅,纵声一跃,跳入了“笼子”里,爸爸连忙把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我和爸爸便击掌欢呼。 通过这一次的事情,我明白了做事不要只靠蛮劲,也要动动脑瓜,这样才会做得更好。
在一生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战斗,却没有听说过人与老鼠之间的战斗,可这破例事件却在我家发生了,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一天周末,烈日照向了大地,每家每户都在房间里不敢出门,我们也一样。可我实在想去拿些吃的,可刚到厨房就看见几只大老鼠在厨房里乱窜,我十分害怕,就喊醒了爸爸妈妈,他们立即起床,带上他们的装备,晒衣服杆子和扫帚,而我便拿着“子弹枪”。我们都到那里时,老鼠便无影无踪了,我们放慢脚步,慢慢地走到厨房,封闭所有出口,不让老鼠随便进出,然后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了窗台旁的杀虫剂,往厨房里猛喷,可过了一段时间后,里面没有动静,爸爸猜测老鼠在厨房里还有第二个藏匿点,所以又带上武器进去“扫荡”,然后几乎把厨房都搬迁了,还没看到它们的“藏匿点”。
经过思考,可还没想到。我眼前突然一亮,在冰箱后面发现了老鼠的藏身之处,我立即汇报给总指挥官――父亲大人。爸爸立即带上杀虫剂和长叉子,往里面喷过之后,然后用长叉往里面捅,叉死“敌军”,可老鼠这个害虫,心计最多,它不仅有前门还为自己留下一个后门,就在空调后面,幸亏妈妈及时发现,妈妈立即叉紧了一个大老鼠,我去开门,爸爸拿上扫帚,如打高尔夫一般,把老鼠打出了门外,我再用“枪”打了它几下,奄奄一息的老鼠便一命呜呼了。
我们这次大功的告成,多亏了我们一家之主爸爸和妈妈,这个大功臣,爸爸以暴制虫,而妈妈却发现了老鼠的后门,他俩配合得算是天衣无缝了,这次我们“全家总动员”,一起消灭了“敌军”――老鼠,这件事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致一起拼搏,才能取得胜利!
有一句歇后语是这样说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虽说人和老鼠算得上是“邻居”,但这两者却是水火不容。谁叫老鼠臭名昭著呢?星期六晚上,我和妈妈就与老鼠进行了一场人鼠大战!
这天晚上,我拿着碗和筷子,准备将它们放到厨房的洗碗池里。可当我刚走到厨房门口的时候,一只大老鼠一下子从桌子底下冲了出来,钻到了墙角。我被刚才的一幕吓得愣住了,待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赶紧大叫道:“啊!啊!有老鼠!”妈妈听到了我的叫声,赶紧跑了过来:“哪?哪有老鼠?”我手指这墙角说:”那,在那。”妈妈听里了,赶紧拿来了木板,将厨房的门堵住,又手持一根木棍站在厨房里用木棍在椅子下搅搅,桌子下搅搅,可过了好一会儿,老鼠还是不见踪影。正当我们准备放弃时,那只老鼠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一下子冲了出来,从门口木板的一个小空隙里钻了出来,跑到冰箱底下。我见了又喊道:“妈妈,它又跑了,快!”
妈妈赶紧拿起木板堵到客厅门口。为了防止老鼠再次乘机逃跑,妈妈派我把守在旁边。我听了是万般不愿呀!于是我便赶紧说:“妈妈,有一句诗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虽说我不是和老鼠同根生,但至少我也是属鼠的呀!妈,您就别让我在那“站岗”了。”妈妈听了,说:“你是不是害怕了?我就知道!没关系,那老鼠不会咬你的。你就乖乖的在那守着吧!”我听了,实在没办法,只好站在那把守了。过了一会儿,老鼠又现身了!可我们又让它给溜了!哎!
又经过几次“搬迁”,我们的“打鼠游击队”始终没有捉住“敌人”倒弄得我们自己筋疲力尽的。所以我们的“人鼠大战”只好以“打鼠游击队”的失败而落幕了!哎!真希望哪天人类和老鼠能和平共处。这样,就再也不会进行那累人的“人鼠大战”了。
最近,老鼠在我家,可以说肆虐无忌到了极点。天天晚上到我家偷东西吃,连用粘鼠板也不管用,地上全是老鼠逃脱后留下的黑印。我们可不能让老鼠猖狂了,所以我家决定不管老鼠是过街还是过家,都要棒打老鼠。
根据当事人爸爸守株待鼠后的情报:"那天,我在找老鼠,怎么找也找不到,一抬头,发现它正盘在房梁上,我把它打了下来,可随后就不见了。"我们由此断定,它有可能会再次出现。我们先分了工:我看守沙发,一旦老鼠从沙发下窜出来,在第一时间将它打死;爸爸妈妈负责在其它地方搜查。"老鼠出现了!"伴着妈妈的一声高叫,一个"黑球"从冰箱底下窜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啪!"爸爸一棒打下去,可没想到老鼠够机灵,从棒下逃之夭夭,不见了。"肯定到沙发下了!"妈妈提醒道。爸爸拿起木棒在沙发下一阵狂扫,把我失踪已久的小球都扫了出来,可就是不见老鼠的踪影。唉,难道就此罢休!突然,我发现我的溜冰鞋袋里发出"吱吱"的响声,就马上报告爸爸。爸爸拿起袋子迅速地跑到阳台,把阳台上的门窗关好,铃起袋子,袋口往下一倒,老鼠慌忙逃了出来,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抬脚踩住老鼠的尾巴,拿起木棒,使劲一挥,老鼠不动了,爸爸乘机又猛打几下,踢踢老鼠,果真断气动弹不了了。"战斗告捷啦!爸爸真棒!"我兴奋地在屋子了又蹦又跳。
事实证明,再狡猾的敌人,也有被抓住的一天。
精彩的“人鼠大战”
事发地点:家里
事发时间:晚上十时左右
事发过程:
“黑乎乎的一个什么东西,跑到冰箱底下去了。老鼠吗?”爸爸的一句话打破了寂静的夜晚。
“什么?老鼠?今天下午我就听见北边的屋有动静。”妈妈听到后立马回答。
“嗯,我也听到了。”我的大脑不经思索也作出了回答。
爸爸听了我们母女的话也紧张起来,好戏即将开演了。
“快!快把门关好,你把拖把拿来,把防盗门开一道缝,好让老鼠跑出去。另外把我的宝剑拿来,把它给弄出来。”爸爸话音未落,我已将拖把拿来飞快的递给妈妈,把宝剑递给爸爸。“你们守那边,我负责把老鼠引出了。”爸爸对我和妈妈说。只见爸爸用宝剑不停的扫着冰箱下面每一个角落,我和妈妈紧张的不敢喘大气,生怕老鼠跑出了。突然一个黑影窜到了门口鞋架底下。这下好办了,我和妈妈把上面的东西拿下来,妈妈小心翼翼地搬动着鞋架,爸爸拿着拖把随时准备老鼠的出现。鞋架被妈妈搬到了门外,老鼠也没出现。难道老鼠跑了?不可能,我一直盯着呢。妈妈说:“老鼠准在鞋盒里。”妈妈让我关上防盗门,以防老鼠再进家来。别急,为了知道事情的结果,我从猫眼里看到了经过:只见妈妈小心的把鞋盒一个一个地拿出来,突然,爸爸叫起来“出来了”,只见爸爸拿着笤帚拍打着地面,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妈妈说:“哎呀,你不是往它身上拍。”妈妈拿过笤帚追赶者老鼠,只见老鼠三蹦两跳的跑下了楼梯。最终妈妈也没追赶上,让老鼠跑了。爸爸还想追,妈妈说早没影了。爸爸长舒了一口气:“总算跑了,要不然真没办法赶走它。”“爸爸你还不如妈妈胆大呢。真不愧是属鼠的。胆小如鼠。”我对爸爸做了个鬼脸。爸爸说:“不过,主意是我出的。”“好了,不要争了,赶紧收拾残局吧,看看哪里有漏洞。”
“人鼠大战”结束了,感谢配合。欢迎继续收看新一期“鼠人大战”。
一个不小心,手中的牛肉干掉下了一块,我刚想去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的时候,这次作战的"敌军"就这样闪亮登场了。一只灰老鼠飞快地叼起注视已久的“战利品”马上就往它的“老窝”跑去。
我见此情景,立马追了过去,这可是老妈搜寻已久的“内贼”啊!为了可以立一大功,我当然是为此冲锋陷阵,毫不犹豫!老鼠不愧是老鼠,逃跑技巧如此之高,没见它拐几下就消失在洞口了。第一次作战,我以失败告终。不过,总算让我发现了它们窝点,哼哼,这下围剿了它们,端了他们老窝不是很轻而易举?于是,过了一会儿,我在洞口放了块牛肉在老鼠夹上作为诱饵,自己则在旁边蹲点守侯。没多久,那只老鼠就蹑手蹑脚地出来了,它先是将头探出来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一番,看到外面没有动静了,于是就大摇大把地走了出来。
再次看到可口的牛肉干,它的眼睛都直了,想都没想,叼起那牛肉干就想走。可是这次它发现似乎没那么容易,牛肉干好象被什么给勾住了,怎么拉也拉不下来,可是它没有泄气.继续拉扯,万万没有想到,就因为这样,它却将自己“年轻有为”的生命给葬送掉了——啪的一声,老鼠夹发威了。作战的结果已见分晓,获胜方当然是我啦!妈妈回到家之后,看到我立了这么大的功绩,好好的奖赏了我一番,那顿饭我享尽了各种美食,当然作为败方的老鼠等待它的就只能是命丧黄泉的结局了。
你们一看到这个题目,一定就有许多好奇心了吧,那就快让我说一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一天晚上,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忽然,看见一只又肥又大的灰色的老鼠,大摇大摆的从阳台的门口经过。这时,我妈妈大叫一声说:有老鼠!,爸爸马上跑过去,慢条斯理的说:哪有老鼠呀?妈妈说:在阳台上,可能躲在那几个空鞋盒子后面。于是,爸爸走过去,把阳台门关上,就开始了人鼠大战,把我吓得一下子窜到了沙发的靠背上。爸爸先拿了一个皮堵子,然后又拿了一个螺丝刀,爸爸蹲在高高的木板凳上,开始把鞋盒子一个一个地往下拿,当拿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爸爸显得非常紧张,果然不出爸爸的所料,老鼠就在鞋盒子的后面。爸爸小心翼翼地掀开盒子,突然,老鼠一下子从里面窜了出来,顿时把我爸爸吓晕了,爸爸还没来得及打,又让老鼠给跑掉了。这一次,爸爸把鞋盒子一个一个得排成了一道高高的城墙。不一会儿,又发现了那只又肥又大的老鼠,这一次大好机会总算没浪费,爸爸用皮堵子按住了老鼠身体,然后又用螺丝刀插住了老鼠的头,把它打死了。
人鼠大战终于结束了,爸爸出了一头大汗,而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爸爸从阳台出来以后告诉我们说:其实我也很害怕老鼠。顿时,我们不约而同得哈哈大笑起来。终于把这个可恶的坏蛋消灭掉了!
暑假的一个酷热的中午,大家都在楼下,看书的、看报纸的、看电视的,每个人都昏昏欲睡。突然,“叽叽,叽叽”一阵声音响过之后,一个黑影冲进了家门。“啊!有老鼠!”姐姐尖叫起来。一听到有老鼠,我和表弟顿时热血沸腾,一场人鼠大战就此展拉开。
我和表弟各拿起“武器”:一把扫帚和一个簸箕,冲上前去,围捕老鼠,可狡猾的老鼠躲进了楼梯下的橱柜后面,那里十分狭窄,人根本挤不进去。于是我和表弟守在橱柜两边的出口,守株待“鼠”。
静静地过了好一会儿,老鼠从我这边探出头,鼠头鼠脑地向周围打量。忽然,它发现了我,正欲转身逃回橱柜时,我一把武器砸了下来,大喊道:“呔,哪里跑?”老鼠被我命中尾巴,半晌爬不起来,我把它拖到墙角,呼弟弟过来,喊道:“打!给我往死里打!”扫帚和簸箕像雨点般向老鼠批来,老鼠发出“叽叽,叽叽”的呻吟声。眼看就要晕死了,忽然,老鼠转身一跳,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窜出了我和表弟的“严密防守”,飞似的窜回橱柜底下。姐姐尖叫了一声,我和表弟急忙跟了过去。可任凭我们怎么制造噪音,老鼠就是不出来。我和弟弟气急败坏,可束手无策。
这时,一旁的外公站了起来,对我们俩说:“对付这种狡猾的老鼠,不能硬攻,只能智取,你们看我的。”外公转身走向厨房,从厨房里拿了几粒大米,放在柜子前,然后让我们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过了一会儿,老鼠大概闻到大米的香味了,迫不及待地爬了出来。当它的爪子刚要碰到大米时,突然又像触了电似的缩回来。怪不得都说老鼠狡猾呢,可是我们更“狡猾”。老鼠向四周打量了一会,我们早已躲起来了。见不到人,老鼠像饿狼般吃了起来。在它吃得津津有味时,外公大喊一声:“上!”随即,我、表弟和外公就冲了上去。老鼠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被外公用簸箕罩了起来,它使劲挣扎,却无济于事。我和弟弟围着簸箕哈哈大笑……
这真是一场斗智斗勇的人鼠大战啊!
前几天,孙爷爷家遇到了老鼠的“攻击”,家里的粮食、被褥都被这伙可恶的家伙给咬烂了。孙爷爷一见到人就唉声叹气。
为了制止这场“鼠灾”,今天,我们几个小伙伴约好了,到孙爷爷家发动了一场激烈的“人鼠大战”。
我们来到孙爷爷家,正在仔细的査找老鼠洞时,突然,从墙角钻出来一只小老鼠,这坏东西有三指长,长长的尾巴和身体差不多长,一双圆圆的贼眼,不停的转来转去。别看它小,可是机灵的很,看见了我们,转头就跑,可是被我们几个小伙伴围的水泄不通,它东窜窜,西跑跑,就是没有跑出我们的包围圈。这时候,我猛地把手中的石头,向老鼠头砸去,只见它往旁边一闪,就躲开了。真可惜,没打中。这只狡猾的小老鼠上蹿下跳,终于从李云飞的脚下跑了出去,我们在后面紧追不放,老鼠离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正当我们想要放弃时,只见那只老鼠忙中出错,一头撞在了墙上,小伙伴张昊眼急手快,急忙举起手中的木棍,朝着老鼠的头狠狠地砸去,小老鼠四脚一蹬一蹬的,不一会儿就翻了白眼——死了。
经过我们的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老鼠洞,张昊笑眯眯地说:“我们不如从前洞里烧一把火,老鼠闻到火会受不了,它们会从后洞里逃跑,我们在洞口放个捕鼠器,把它们一网打尽。”于是,张昊从前洞烧火,我从后洞放了一个捕鼠器,可惜,再也没有倒霉的老鼠跑出洞来。
我们最终取得了这场“人鼠大战”的胜利,孙爷爷脸上又露出了昔日的笑容。
又是一个愉快的中午,我正躺在床上准备睡觉,忽闻外面有人喊:“宿管阿姨,有老鼠”。
这里可是宿舍啊,怎么会有老鼠这种“四害之一”的动物呢?我从窗户一瞄,下一刻,一只老鼠出现在我的眼前。看来是有人不听话在宿舍吃零食,才把老鼠引诱过来的。我提醒道:“你们快看!有老鼠!”。那只老鼠此时已经钻进了对门的宿舍。说时迟,那时快,一群人蜂拥而至,我们的房间门也开了,还不是他们想要“看戏”。宿管阿姨终于来了,那群人一哄而散,阿姨也开始攻击老鼠了。
阿姨赶紧去厕所拿了扫把,看见老鼠钻进床底就是一阵乱拍,可就是打不着,那老鼠也一直与阿姨周旋。它又钻到柜子里了,阿姨打开柜门,老鼠立刻跑开,这只老鼠真聪明!它东躲西藏,阿姨怎么也打不到它。他们看够了“躲猫猫”游戏,就把门给关了,还好我能从窗户看。
就在他们以为老鼠肯定会被抓住的时候,小老鼠竟然从对门钻了出来,而他们浑然不知。我大声叫了起来:“老鼠过来了!”。一只灰色小动物从门底钻了进来,好一个“缩骨功”!老鼠进来了!
我们叫了起来,阿姨听到了又马上赶过来,见老鼠正准备躲进柜子拖箱,直接打了过去,可惜没打着。阿姨敏捷地一把拉开拖箱,挥舞着扫把。无处可藏,老鼠又跑了出来,窜到一个同学的床底下去了。这次,老鼠大概是累了,跑不动了,阿姨一棍子下去,老鼠七窍流血,终于倒下了。
那个同学就不是很好了,老鼠死在他床下,肯定吓得不轻。什……什……什么?值日倒垃圾的同学把老鼠丢进垃圾桶里去?老鼠已经装进去了?完……蛋……今天我倒垃圾。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于1937年出版,后来不仅是被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还被拍成了电影。《人鼠之间》讲述了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两位怀揣着梦想的农业工人,从追梦到接近梦想再到梦想破灭的这么一个故事。很多读者应该都有受到这部作品的影响,背后的思考同样延续至今。这次为大家准备了两则《人鼠之间》的书评,一起先来看看吧。
《人鼠之间》书评一:
小说特别值得思考的地方是,乔治为什么需要莱尼。人们为什么总是很需要一个反常规的人的存在和陪伴。因为他能为我们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梦境。在这个小说里,乔治对于莱尼的照看,并不仅仅出于善良,这也是一种他的个人需要。莱尼是能使他相信理想的那个人,在莱尼身上,他汲取了朝着那个方向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没有莱尼,乔治会沦为和其他农场工作的工人一样的人,找姑娘,玩二十一点,庸庸碌碌地沉湎于当下的享乐。
每次乔治应莱尼的需要,描绘理想的未来的时候,他自己也陶醉其中。他需要借助这股力量,让自己脱离地面,短暂地逃逸出现实世界。然而理想,在现实中总是受到挤压,非常脆弱,正如莱尼始终令我们担忧的命运。结尾处乔治握着枪面对莱尼,是一次现实和理想的火拼,最终以理想的毙命而终结。此后的世界,好像恢复了应有的安宁,人们照常地生活,继续前行。枪杀了莱尼之后,乔治和斯林姆并排走向公路,去喝一杯,重新投入热闹的世界,这意味着乔治变成和斯林姆一样的人。而斯林姆在小说里,是正常人的代表,是秩序的象征。拥抱现实世界,是乔治的失败还是妥协?而莱尼已经在河的对岸。
同样述说着美国梦的破碎,把《人鼠之间》和早它十年出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晚它二十多年问世的《革命之路》放在一个序列里比对,会觉得很有趣。盖茨比、莱尼和爱波的死,同样象征着理想的破灭。慷慨富有的盖茨比到了大萧条时代,变身为笨拙弱小的莱尼,到了六十年代,又化妆成一心想在庸常生活里突围的中产阶级的女性爱波。理想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面具和载体。但它们好像又是一回事。爱波向往的巴黎和莱尼向往的土地,并没有太大区别。能呼风唤雨的盖茨比和脑袋好像被马踢过的莱尼同样脆弱。每一次,当他们死去,世界都好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排出了身体里的异物,终于可以正常运转了。
《人鼠之间》好看而悲伤,但是有点太严整了。细节的比照,悬念的设置。最初打算写成戏剧,后来决定写成小说,但还是带着戏剧的痕迹,用对话搭建起来的人物性格略显夸张。
作者:悦然(来自豆瓣)
《人鼠之间》书评二:
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开头是一幅无差别的画面:自然风光辽远而静谧,“疲惫的流浪者在傍晚走下公路,走过小径到水边安营扎寨。一棵高大的悬铃木上长了条水平的矮枝,树枝表面早已被人坐得光滑无比,旁边有一摊经由无数篝火积累起来的灰烬堆。”其实在苍穹之下,这无尽又无望的流浪之路,已然被无数人走过。他们不再回头、义无反顾,或坚定或浑噩。
不管一个人拥有怎样的生活,当他的眼光只聚焦于自己所经受的当下,他难免会产生忧心空乏之感。毕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如果有机会极目远眺,在夜里看万家灯火,或是在白昼,看街上的人如蚁如梭,奔走川流,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故事,心情或许就会得到些许宽慰吧——这大概也是我们读小说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只有我们自己生来不凡,却落入到庸常的藩篱,经受着幻灭的苦难。
《人鼠之间》是斯坦贝克1937年的作品,距离他完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愤怒的葡萄》还有三年。此时的他已经凭借早期的几部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同时也获得了经济上的保障。而对于这本《人鼠之间》,斯坦贝克最初的构思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它最后也确实有一个戏剧版本,不过那已经是《人鼠之间》小说大获成功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尽管形式上是小说,但情节的戏剧性仍然是这部作品很鲜明的特点。大个子、脑子不灵光的莱尼,和小个子、“了不起”又好心的乔治四处游走,寻找着可以栖身的农场,让他们可以做活,养活自己,同时积攒下一笔实现梦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样莱尼就可以养他喜欢的兔子——的钱。不久他们便遇到了这样一个农场,他们开始做活,还遇上了愿意帮助他们的“老家伙”。似乎一切会顺风顺水,可是想要实现梦想,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人鼠之间》最出色之处,在于斯坦贝克仅仅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既典型、又令人窒息的“人间真相”。在莱尼看来,他的同伴乔治又聪明,心肠又好,而他们尽管只是两个流浪者,但与其他人不同,他们结伴而行,便可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所以便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混日子,开了工钱就去妓院或者赌场逍遥半天,然后再继续下一个周期的工作。这目标会使人格外开心,可是“梦想”的吊诡,在于它的反面,便是深渊。而结伴同行的时光,只会让随后的独行更加孤单落魄。
说到底,《人鼠之间》的主题,与许多“美国故事”并无二致。善良的年轻人、有梦想的年轻人、执意于凌驾命运之上的年轻人,他们会在一个单纯的目的驱使之下努力工作,心怀幻想与憧憬地度过每一天。无论是贫穷、卑贱还是流离失所,一切看似都是可以改变的——一切也确实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可大多数时候,比起未来,此刻的满足却更值得庆幸,因为你无法料想,比起好运,更可能到来的麻烦,会导致怎样不可想象的痛苦。
于是梦想,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答案会出人意料——它不过是让大个子莱尼继续走下去的“好事儿”,是让乔治不去妓院,攒钱并且好好照顾脑子不灵光的同伴的理由——是吊在驴子眼前的那根“透明的红萝卜”,使人向前,走在自己也不知去往何处的小路上,却永远也尝不到那鲜艳与饱实。
如果用赫塔•米勒的话来说,“人不过是世上的大野鸡”。人注定要流浪,在不算漫长的人生里,人要么在逃离,要么在做梦。所有的期盼,不过是梦可以不必醒来。
作者:已注销人士暗蓝(来自豆瓣)
皇帝的新衣快乐王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竞选市长小王子
妈妈的葡萄 山洞里住这狐狸妈妈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狐狸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子饿了。”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给你找好吃的。” 狐狸妈妈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对不起,我的孩子饿得直哭,让我摘一串葡萄吧。”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上葡萄架,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狐狸妈妈听见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可是它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坐下来休息。忽然,远处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呜,有危险快逃呀!” 小狐狸听见妈妈的叫声,赶忙逃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后来,小狐狸到处在深山里寻找着妈妈的踪影,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的长大了。有一天,小狐狸来到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树下,发现树下长着一串葡萄,它尝了一颗:“呀!好甜呀!”小狐狸又想起了妈妈的话:“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吃的。”于是,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还有: 1.狼来了的故事 2.小蝌蚪找妈妈 3.招采猫的故事 世纪海啸中动物救人的感人故事 最近,印度洋海啸的受灾国人民备受世界关注,各国政府和人民都纷纷捐款赈灾,一头远在美国的泰国大象也不落人后,以自己的"独门绝技"为灾民们提供帮助——它创作的绘画作品正在网上拍卖,所得收入将全部捐献给红十字会。其实,在此次大海啸中,就有不少动物帮助人的灵性故事。 大象创作的艺术品为灾民筹款 据美国媒体1月6日报道,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动物园(Fort Worth Zoo),有一头重达7000磅(约合3175公斤)的大象名叫"拉莎"。它1967年出生在泰国,后来"移居"美国,成为沃思堡动物园里深受欢迎的一员。 1996年夏天,聪明可爱的"拉莎"突然灵感大发,在动物园管理员的"指导"下学会了画画,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毕竟是非同寻常的庞然大物,"拉莎"的绘画作品风格也十分豪放,很少有细细的、笔直的线条。凭借着这一"绝活",大象"拉莎"的知名度不断攀升,堪称动物园中的"明星"。 此次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全球都在尽力为灾民捐款,沃思堡动物园经过一番考虑,想出了一个很不错的主意,把"拉莎"的一幅原创绘画作品拿到网上拍卖,由此所得的全部收入将捐献给美国的红十字会,由该机构转交给海啸受灾国的灾民。 这样,来自泰国的大象"拉莎"也可以给家乡人民贡献一份力量了。当地时间1月5日,"拉莎"的作品已经开始在Ebay网上拍卖。 据悉,动物中有绘画技术的并不是只有"拉莎",此前,日本一只黑猩猩还推出了自己的专题画展,在东京展出了50多幅油画,引来不少人的关注。另外,莫斯科的一头小白猪也举行过绘画表演。不过,卖自己的作品来为海啸灾民捐款,"拉莎"倒是第一个。(麦田//环球周末工作室) 海啸中动物帮人的灵性故事 .大象救孩子 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巨蛇引路救妇女 在印尼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一名女子在一条大蛇的指引下,抵达安全地点。26岁女子丽扎说,2004年12月26日,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没,慌乱中人们纷纷逃命。这时,一名女邻居因为受了重伤,请丽扎带自己的一对双胞胎逃生,她于是背起了双胞胎。 在与急流搏斗时,她看见一条大蛇从左侧顺着洪流游去,她就跟大蛇一直游,结果抵达了安全的地方。事后,丽扎说:"很奇怪,当时见到大蛇,我并不感到惊慌。"而且,大蛇也没有咬她们。 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感人故事! 他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用一只母白鼠做肿瘤实验,他给那只白鼠移植了癌细胞,过了几天,肿瘤在关在笼子里的白鼠的身上越长越大,可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异常的景象,那只白鼠焦躁不安,随后痛苦地用嘴撕咬身上的肿瘤,并将咬下来的一块块肿瘤吞噬下去,伤口上血迹斑斑,几乎露骨。 又过了两天,他又发现那只白鼠产下了一窝晶莹透亮的小白鼠,那只母白鼠奄奄一息地带着不堪目睹的伤口,躺在笼子里,嗷嗷待哺的小鼠崽喝着母亲的乳汁,一天天长大,白鼠母亲的身体日渐销售,拖着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身子,在癌细胞无情的肆虐下,用无与伦比的顽强和神奇的意志,用自己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化为生命的乳汁,喂养着这一窝鼠崽,终于有一天,母鼠永远倒在笼子里,没有了一丝呼吸,一群被喂养长大的小白鼠把它围在中间…… 他一直都在观察这个奇异的现象,母鼠在产下鼠崽后,整整活了二十一天,他心里惊呼道:“二十一天,恰好是白鼠平时正常的哺乳期,此后,小白鼠就可以脱离母亲而独立生存了,这只母鼠在正常情况下,因移植了癌细胞在身体内,早就应当死亡了啊!”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这种伟大而悲壮的动物的母爱!他潸然泪下…… (
妈妈的葡萄 山洞里住这狐狸妈妈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狐狸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子饿了。”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给你找好吃的。” 狐狸妈妈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对不起,我的孩子饿得直哭,让我摘一串葡萄吧。”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上葡萄架,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狐狸妈妈听见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可是它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坐下来休息。忽然,远处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呜,有危险快逃呀!” 小狐狸听见妈妈的叫声,赶忙逃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后来,小狐狸到处在深山里寻找着妈妈的踪影,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的长大了。有一天,小狐狸来到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树下,发现树下长着一串葡萄,它尝了一颗:“呀!好甜呀!”小狐狸又想起了妈妈的话:“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吃的。”于是,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还有: 1.狼来了的故事 2.小蝌蚪找妈妈 3.招采猫的故事 世纪海啸中动物救人的感人故事 最近,印度洋海啸的受灾国人民备受世界关注,各国政府和人民都纷纷捐款赈灾,一头远在美国的泰国大象也不落人后,以自己的"独门绝技"为灾民们提供帮助——它创作的绘画作品正在网上拍卖,所得收入将全部捐献给红十字会。其实,在此次大海啸中,就有不少动物帮助人的灵性故事。 大象创作的艺术品为灾民筹款 据美国媒体1月6日报道,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动物园(Fort Worth Zoo),有一头重达7000磅(约合3175公斤)的大象名叫"拉莎"。它1967年出生在泰国,后来"移居"美国,成为沃思堡动物园里深受欢迎的一员。 1996年夏天,聪明可爱的"拉莎"突然灵感大发,在动物园管理员的"指导"下学会了画画,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毕竟是非同寻常的庞然大物,"拉莎"的绘画作品风格也十分豪放,很少有细细的、笔直的线条。凭借着这一"绝活",大象"拉莎"的知名度不断攀升,堪称动物园中的"明星"。 此次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全球都在尽力为灾民捐款,沃思堡动物园经过一番考虑,想出了一个很不错的主意,把"拉莎"的一幅原创绘画作品拿到网上拍卖,由此所得的全部收入将捐献给美国的红十字会,由该机构转交给海啸受灾国的灾民。 这样,来自泰国的大象"拉莎"也可以给家乡人民贡献一份力量了。当地时间1月5日,"拉莎"的作品已经开始在Ebay网上拍卖。 据悉,动物中有绘画技术的并不是只有"拉莎",此前,日本一只黑猩猩还推出了自己的专题画展,在东京展出了50多幅油画,引来不少人的关注。另外,莫斯科的一头小白猪也举行过绘画表演。不过,卖自己的作品来为海啸灾民捐款,"拉莎"倒是第一个。(麦田//环球周末工作室) 海啸中动物帮人的灵性故事 .大象救孩子 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巨蛇引路救妇女 在印尼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一名女子在一条大蛇的指引下,抵达安全地点。26岁女子丽扎说,2004年12月26日,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没,慌乱中人们纷纷逃命。这时,一名女邻居因为受了重伤,请丽扎带自己的一对双胞胎逃生,她于是背起了双胞胎。 在与急流搏斗时,她看见一条大蛇从左侧顺着洪流游去,她就跟大蛇一直游,结果抵达了安全的地方。事后,丽扎说:"很奇怪,当时见到大蛇,我并不感到惊慌。"而且,大蛇也没有咬她们。 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感人故事! 他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用一只母白鼠做肿瘤实验,他给那只白鼠移植了癌细胞,过了几天,肿瘤在关在笼子里的白鼠的身上越长越大,可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异常的景象,那只白鼠焦躁不安,随后痛苦地用嘴撕咬身上的肿瘤,并将咬下来的一块块肿瘤吞噬下去,伤口上血迹斑斑,几乎露骨。 又过了两天,他又发现那只白鼠产下了一窝晶莹透亮的小白鼠,那只母白鼠奄奄一息地带着不堪目睹的伤口,躺在笼子里,嗷嗷待哺的小鼠崽喝着母亲的乳汁,一天天长大,白鼠母亲的身体日渐销售,拖着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身子,在癌细胞无情的肆虐下,用无与伦比的顽强和神奇的意志,用自己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化为生命的乳汁,喂养着这一窝鼠崽,终于有一天,母鼠永远倒在笼子里,没有了一丝呼吸,一群被喂养长大的小白鼠把它围在中间…… 他一直都在观察这个奇异的现象,母鼠在产下鼠崽后,整整活了二十一天,他心里惊呼道:“二十一天,恰好是白鼠平时正常的哺乳期,此后,小白鼠就可以脱离母亲而独立生存了,这只母鼠在正常情况下,因移植了癌细胞在身体内,早就应当死亡了啊!”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这种伟大而悲壮的动物的母爱!他潸然泪下…… (二) 他是一位经验老到的猎手,有一天,他带着他心爱的猎枪,追杀着一群约有二十只山羊,当追到一个悬崖边的时候,这群的山羊停止了逃命的脚步,悬崖的对面还是一个悬崖,但离这个悬崖有十米多远,任凭如何矫健的山羊都跳不过去,他得意地看着这群即将任他枪杀的山羊。 略过一会儿,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发生了,只见一只年岁较大的山羊从悬崖边退了几步,然后毅然地迅疾地向对面的悬崖跳去,在这只老山羊刚跳出几米的刹那间,另一只年青的山羊随后也向对面的悬崖跳去,分两次起跳,第二次是踏在半空中头一只老山羊的背上,再猛然地一蹬,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那只老山羊悄不声息地摔落在万丈深渊之中。随后,所有的羊群,如同在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号令下,用同样的方法和动作,一起一落,一生一死。猎人看得目瞪口呆,感慨万千……
其实我最想给你推荐的是: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 非常感人的保护藏羚羊的故事人们关爱动物的故事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湖南卫视看到这感天动地的一幕时,我忍不住恸哭流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 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犟。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乡下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参考资料: 回答者: 御鹰古伊 - 魔法学徒 一级 2009-10-7 15:03 儿子看见一条小蚯蚓孤独地爬行着,就问母亲:“妈妈,小蚯蚓怪可怜的,它妈妈呢?”母亲:“孩子,它妈妈上班挣钱为小蚯蚓交学费去了。”儿子:“那它爸爸呢?”母亲:“它爸爸和别人一起进发廊去了。”儿子:“它爸爸也理发吗?可它们没长头发呀?”母亲:“不是!它爸爸和别人一起钓美人鱼去了!”儿子:“那我爸爸也钓美人鱼吗?”母亲:“那个死鬼哪有不钓鱼的!”儿子:“可我从没见爸爸带美人鱼回来让我吃?我也想吃美人鱼。”母亲:“哦,那是你爸爸将美人鱼玩腻后又放了!”儿子:“妈妈,我爸爸真爱护小动物!”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和小猫咪的故事。话说我家小区里有一只白色的野猫,妈妈说已经有2年了,这只野猫就一直在小区里面,经常有好心的阿姨给它吃的东西,所以这只大白猫并没有挨饿。妞妞我从小就爱护小动物,所以伤害小野猫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发生。“问你个问题呗,大白猫”,“说吧”大白猫略带不屑地说,切!看来没把我妞妞放在眼里!“你平时便便之后怎么清洁的?”我娓娓地发问,大白猫顿时有些火了,以为我嘲笑它“我用树枝啊、地啊什么的,反正挺干净的,怎么地吧” 20年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中文系读书,芦荻教授是我的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老师,也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 从1989年初开始,她和几位学生、朋友,一同筹办中国保护小动物协会。这个协会在1992年12月获得了中国农业部和中国民政部的正式批准,从此她走上了一条义无反顾地保护和救助那些被遗弃、被残害的小动物的道路。 她也走上了一条矛盾重重艰难无比的道路。 近10年过去了,我没有再见过她。 2002年的初夏,我在办公室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想和我谈谈小动物保护的事儿。 出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去。 那年7月,北京连降暴雨。暴雨毁坏了中国保护小动物协会建在海淀区永丰乡西玉河基地的房屋,数百只猫和狗无处栖身,其中的一百多只,迁到了芦荻老师的家里。一些热心人向《北京青年报》的新闻热线反映了这个情况,我的年轻的同事王薇接电后去了芦荻老师的家。 当王薇的采访报道见报后,我竟然产生了一种“释然”的感觉,暗暗感谢我的这位年轻同事,做了芦荻老师原本希望是我做的事。 转眼羊年春节到了。当祝福的电话和短信不断地飞来,我想到了我的老师。我也给芦荻老师打了个电话祝节。 放下电话我就决定了去倾听她,不管我能否实际地对她有所帮助。 辜负谁也不能辜负自己老师的期望。 在约定的时间我敲响了在人大院里她家的大门。 出来的是她本人。一头花白的头发,一个已有些佝偻的躯干,拖着一条断过的残腿,一件旧的盆领蓝毛衣宽松地罩着她瘦弱的上身。无比的欢喜无比的亲热,她却不让我走进她的家门。 “你受不了屋子里的气味的。我们到当代商城的咖啡厅里去谈。”当代商城在人大正门的对面。 我这才注意到她的左臂上搭着一件外套。 我说:“芦老师,不必去咖啡厅,我不嫌……” 她想了想,说那我们去协会的办公室。 ■这些行为其实是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一部分人,在物质生活提高之后,精神王国的塌陷 一辆白色的“小面”停在她家的窗下,这是保护小动物协会唯一的一辆车。我们站在楼门口的台阶上等司机。突然,我身旁的窗户一阵响动,我扭头一看,窗户里有一只猴子,扒在铁丝网后面看着我们。 芦老师的脸顿时漾起欢畅的笑:“它叫苍苍,我从官园市场救的,是个女猕猴,到我家5年多了。” 她就和我谈开了这只猴子,到司机来,到坐进车里,到路上,一直在谈。 1997年夏天,有一天,一位外国友人给我打电话,说在官园市场有人打猴子,我带着两个会员立刻就去了。苍苍被搁在一个扁扁的小铁笼里,伏着,一点回转的余地都没有,脖子上有一个铁圈,铁圈上有一条铁链,铁链从笼子顶部的孔里拉出来,吊在一棵树的树杈上。笼子旁边坐着两个膀大腰圆的小伙子,就这么近距离的,拿着弹弓,对着苍苍,一会儿发一发子弹,一会儿发一发子弹。中一弹,苍苍惨叫一声,身上起一个包。很多人围着看。我挤进人圈,拿出证件,对那俩小伙说:“我是保护小动物协会的,这猴子是干什么的?”“是别人卖的。”“那你们打它干什么?”“好玩。”“要是有人无缘无故打你们,以你们痛苦的叫声为乐事的话,你们怎么个感受呢?”他俩撒腿就跑了。我要把猴子带走,这时卖主过来了,不干。我对他说:“你知不知道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贩卖猕猴是违法的?咱们上公安局去!”他一听软了,说:“这猴子也是别人托我卖的,得,我也不要钱了,你连这破笼子一块拿走。”我看他一副可怜相,就给了他200块钱。让他写了字据,以后保证不干这种事。 我蹲下身子去开笼门。旁边的人喊:“不要打开!”我当时难受极了,没多想。笼门一开,苍苍一下子窜到了我的身上,用两手抱住我的脖子。旁边的人喊:“快松手,它会咬你!”它可没有,它知道我是来救它的。我就抱着它,租了一个面包车,把它拉回来了。 我过去没养过猴子,不知道它这么淘气啊:到我书房的顶柜上,把门打开,照相册子也翻出来了。不知道它是什么标准,有的照片它搁一边,有的,哗———它给扯了(芦老师笑了,一边笑一边说)。它又翻我的书,在冰箱柜门上来回荡秋千……过了几天,我把它放进笼子里送到动物园。到了地方,把笼子往地上一放,它就从笼子里伸出手来抱住我的脖子,怎么也不放手。动物园兽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猴子都是族群生活,如果有“外来户”进到它们的领地,会被咬死。这样我又把苍苍带回来了。 我用儿子寄来的钱,在我房间的阳台外接了半间小屋,专门给苍苍住。它和我们房间窗户之间,我安了铁丝网。它的房子该清理了,我就叫它出来。它一出来就要我抱,还把我的头发一根一根拨开,认真地在我头上找虫子。又每每抱着我的脸亲我。你给它一块花头巾,它会自己系起来。它还会自己穿脱衣服,而且会拣颜色鲜艳的衣服穿。它穿着衣服和我做鬼脸。呵呵呵(芦老师出声地笑了)它智商相当高啊。你看它看着我们指手画脚的,知道我们在说它……我没摔断腿时,夏天我拉着它到外面散步,它会和人握手,像小孩一样在你身边。但现在我不能拉着它走了。 断腿也是因为它。 那天我正喂它香蕉,一个在协会打工的男青年进到我的房间里。苍苍一看到他就把香蕉扔了使劲推开了铁丝网往外冲。它从我头顶跳过,我伸手一拦,它一下就把我带倒了。等救护车把我抬走,它用力撼着铁丝网,哭叫着,哭叫着…… 这是1998年9月13日的事。 动物是什么?动物是生命啊。人是万物之灵,万物之中的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就说这只猴子,它知道按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还有自己的审美观。它知道什么场合,它会遭遇灾难。知道哪里是它的安全岛。可是我这里毕竟是一个太狭小的空间,它应该在山林里自由地生活,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奔跑跳跃。谁把这个小生命从山林里捉到了城市来?在一些人的虐待下,它又饱经过多少辛酸啊。我们今天从事小动物的保护,其实是在探讨着这样一个课题:人类已经走进了21世纪,究竟应该怎样面对比自己弱小的生命?我们从恻隐之心出发,从人性出发,对那些虐待、遗弃动物的行为,不忍、不愤,这是认识的一个层次。深思之后,这些行为其实是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一部分人,在物质生活提高之后,精神王国的塌陷。 我今年72岁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长。我也不知道苍苍能活多长。它不认别人哪。如果我先它而去,它后来的命运会怎么样?我现在特别担心的,一个是它;还有一个是我的狗儿子元元。 ■它们的生存权利获得后,对你感恩戴德,你却感到一种愧疚 元元的故事芦老师是在她的办公室讲的了。 办公室在北洼路的一个中低档写字楼的5楼,一间房,是租的。房间有两张写字台,一个文件柜,一条长沙发,都属于价格很便宜的那种。司机小赵到楼道里给我和芦老师一人倒了一杯白开水。 元元是一只西藏拉萨犬。1994年秋天,一个河南人到人大门口来卖它,当时它刚出生一个月左右。城管发现了,就追这个河南人。河南人跑进了人大,把小狗存放到了他的一位老乡家,不要了,他的老乡就给我送来了,从此之后就一直跟着我。8年多了,中间发生的许多事情不讲了。现在,我睡在书房的沙发上,它就睡在我的脚边。晚上11点,它就不让人进我这屋了。每天早上7点,它爬到我的床头伸着头看着我,有时还伸出爪子摸一摸我的脸。我睁开眼睛,喊一声:“元元”,它才回去。我想它一定意识到我老了,担心我的生死,凭着它的生物钟,每天准时来看我。对这片关爱之情,我真的很感动。 我还想给你讲一条叫清明的狗。它是在2000年4月6日,清明节第二天,深夜被3个女孩送到我家的,当时快冻僵了。这是一条柴狗,生下来的时间不长。现在狗贩子做一种事情,就是在一些普通的柴狗生下十天半月的时候,把狗毛全剃掉,用笔在狗身上画些深色的圆圈,冒充一种名贵的斑点狗,也叫大麦丁的。斑点狗的嘴有些方,狗贩子就用小刀把小狗的嘴豁开一点,不就肿了吗,也就成了小四方的了。(说到这芦老师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充满愤怒)就为了钱,无所不用其极!800块钱,女孩院里的一位男士把它买了回来。同院人一看,不对。斑点狗的底子是白色的,你这怎么是肉色?狗嘴上还有血迹。上当了,男士把怒火迁到小狗身上,把它扔到了树根下…… 清明在我的沙发床上和我一块睡了3个月,因为它太弱了。6个月后,我把它送到了基地。它现在快3周岁了,长的特别大。它的铺位临着窗户,它一听到汽车声,马上站起来,用前爪搭着窗户,等着。听到我的脚步声,它就把头从铁栏杆里伸出来。我一走近它,它就死死抱住我的腿,我的胳臂。它舔我的手,它的眼睛流露出来:“我多么想你,多想看到你!”我害怕它,因为它一动,我就得一个跟头。我就喊:“清明,妈妈受不了,快躲开我,你太大了!” 我后来很少见到它了,而且,它那么大了,我也不能喂它了,我对它因此而冷却。它却一如既往,感情那么深厚真挚,始终不渝。 这类故事我说也说不完。这些小动物啊,它们的生存权利获得之后,对你是这样感恩戴德。同时你会感到一种愧疚:它们本该如此生存,之所以不能,是由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某一些领域里,某一些人的反常造成的。 基地还有一只叫运儿的黑贝狗。1999年吧,它的舌头被人从靠近舌根的地方割断了。它的主人带着它跑了很多宠物医院,医生都说治不了,建议对它实行安乐死。因为狗吃饭、喝水、散热,全靠舌头。我们的一个会员,也是位宠物医生,不忍心,带着它上我们家去了。那时我做完接骨手术后出院没多久,不能走路,我是爬到运儿的身边去的。它躺在我家小门厅的地上,仰着脸,眼睛一直望着它周围的人。那对眼睛啊,我,和当时在场的人,都感觉到了它求生的愿望。我说:拿一个注射器,抽一点水,注到它喉咙口试试。它竟然咽下去了。一位来看我的朋友又提议:换奶瓶试试。它把一瓶子水也咽下去了……这位朋友和一位饲养员就每天来喂它。 运儿后来长出了一寸长的舌头,现在基本能自己吃东西了。不过每次都把食物弄得满地都是。它站起来比我还高,头这么大(芦老师用手比了一下),毛很长很长。我扔一块石头叫它取回来,多远,它飞奔而去。尾巴直直地平悬在空中,漂亮极了。北京有一位相狗行家,一看运儿就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种,稍加训练,可以做非常好的缉毒犬。 这个美丽生命的复活,让它享受到了它应该享受的生命历程。后来照顾它也比较周到,总算偿还了它所受的折磨。 这么多年啊,菊芳,你的芦老师就完全陷入到这样一个小动物的世界里面,整天看着那么多眼睛,向你求告,向你哀诉。就是这样一些无邪的无助的深邃的动物的眼睛,这样一种令人不忍闻不忍思的动物的境遇,使我陷进来不可自拔了。 ■面对着许多无法解开的矛盾:道义和人欲,公益和私利,情理和法规,动物保护和人居环境…… 芦老师不断向我描述这些小动物的眼睛。她的眼睛,又是什么样的?深深地裹在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中间,挡在一对厚厚的镜片后面。她的眼睛,不像当年那么明亮,那么有神了,却依然传达着她丰富的内心情感:喜悦,愤怒,焦虑,平静,伤感……这是一对饱经沧桑的眼睛。 从她的眼睛,我看到了这十余年来她遭遇的艰辛。 她的家已经不像家了,更像一个小动物饲养室。基地被去年夏天暴雨毁坏的房屋还没有完全修好,至今仍有好几十只猫狗还在她的家中生活。十多年来,中国保护小动物协会先后救助和收养了1000多只小动物,饲养这些小动物的基地,从最初大兴县的青云店,迁到海淀区四季青乡的南平庄,再迁到海淀永丰乡的西玉河。她获得过企业家、慈善家以及一些好心的普通人的捐赠。没有这些捐赠,就不会有基地,不会有办公室,就不可能让这样多的小生命“享受它们应该享受的生命历程”。还有一些来自北京高校和社会上的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地来帮助喂养小动物和打扫卫生。但她也倾尽了她的所能和所有。她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只睡4个小时。为了这些小生命,她把自己的钱全花进去了,儿女从国外寄给她的钱也全花进去了。她卖过家藏的善本书,母亲留给她的清代家具。她还是负了债。为此,她抵押了她和她的先生赖以栖身的住房。她还能再有什么可变卖、可抵押的吗?中国保护小动物协会的基地目前还有300来只狗,100来只猫,还有兔子、鹰、野鸭、天鹅……这些小生命,光是口粮,每月就要万元,此外还要医疗费、水电费、设施维修费、饲养它们的人工资……我想她头上不断增添的白发,有许多就是为了筹集这些费用变白的。 而在这一片天地之间,还有多少小动物需要救助?! 养宠物的人越多,被遗弃的小动物就越多。 用动物换取金钱的人越多,受戕害的小动物就越多。 她曾经从餐馆的汤锅边救下过就要被剥皮的猫,从狗贩子的手里夺下过即将成为砧板上的肉的狗。她一直认为狗是一种特别有灵性特别善解人意而且具有一种别的动物所没有的特别品德的动物。但今天,我们的一些地区已经有了肉狗场!她又怎么去救那些专门为了被宰杀、被食用才被繁殖被饲养的生灵? 那些在协会护持下的小动物们就可以无虞了么?她和会员们救下来的猫狗,有的后来还是没能逃脱被打死的厄运。不久前,协会的工作人员为养护在另一处的兔子搬家,才发现原来的近50只兔子,只剩下了8只!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她的行为。为了这些小动物,她挨过骂,受到过一些人鄙弃的目光。一个那么自尊,性格那么倔强的人,也只有咬紧牙关承受。她面对着许多她无法解开的矛盾:道义和人欲,公益和私利,情理和法规,动物保护和人居环境……这种种矛盾以一言蔽之,于她,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于社会,是在有限的生存资源和空间面前,人和动物的矛盾。 在5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有很多次她叫我“杨方”。这是20年前我作为文学青年给报刊投稿时用的笔名。自从进入北京青年报,就再没有用过。连我自己都对这个名字生疏了,而她还记得。而且她更愿叫我这个名字。从“杨菊芳”开始的只是生命,从“杨方”开始的是事业。 那么,她自己的事业呢? ■我对于这样的经历,心里非常留恋,但现在,这一切对我都隔绝了,究竟该如何是好? 芦荻生命的前60年,除了念书就是教书。1975年,时为北大中文系教师的芦荻在中南海为毛泽东侍读古文四个月。 我问:“芦老师,10年前您和我说过,您打算写几本书,动笔了吗?” 她的神情变得有些惘然。 一部中国诗歌史的草稿,那天我翻出来看,大约有十多万字了吧,就放在那儿……(她苦笑了。)……一直想写一个毛泽东系列———《我所见到的晚年的毛泽东》,《毛泽东和诗词》,《毛泽东和戏曲与小说》,《毛泽东和文赋》。还有《毛泽东和中国古代哲学》。主席不光对儒法老庄墨感兴趣,我在中南海时,他让我读佛典呢! 出版社一再地找过我,我却不能动笔。一拖再拖,心里很歉然的,也很焦急。可日日夜夜,我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是为这些小动物把这些书耽误了,可以这么说吧?您不觉得可惜吗?”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芦老师的脸变得那么惨伤,以至我不敢再看她。我感到她一直在看着我。不知过了多久,她再开口时,转移了话题。 我看见你,真的很亲。看见你我想起了什么呢?有一次你上我的课迟到了,你好像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后来你写了一篇文章《为了拳拳师心》,我从这篇文章认识了杨方。你出的书都在我那儿搁着,你奋斗的足迹我都清楚。这么些年间隔了以后,也许你认为你的芦老师做的事情,不是你们这些学生所期望的。(她提了我的一个现任人民日报住某省记者站站长的同学的名字)就问过我:“芦老师你为什么要做这种事?” 我知道,我的许多学生、朋友、亲人,那些熟悉我的、爱我的我也爱的人,都希望我回到我的专业。我自己又何尝不希望?我平时夜里两点以前睡觉的时候都很少,往往四五点的时候就醒了,各种思虑都在头脑里奔腾,真是心急如焚。我就坐起来。一打开灯,房间里的小动物都在看着我。看着这一双双哀哀无告的眼睛,我喊这个世界上最爱我我也最爱的人,就是我的母亲:“妈妈,我究竟该如何是好?”我有时靠着枕头流眼泪,这些小动物就一个个全傻了。元元和菲菲———菲菲是一只我在一个大雪天救下的京叭———会走到我的沙发床上来,把我的眼泪全舔干。这时候我就想:我不能抛弃它们,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有一点力量,一点办法,我还得为这些生命去挣扎! 我的前60年生涯,除了念书就是教书。不久前我去了人大的第二教室,在那里停留了很长时间。在这个教室里我教过一个班的学生,是1979届的。我想到当年在讲台上,我或讲唐诗,或讲宋词,或剖析一部小说,多么意气风发,语酣意畅。我感觉我和学生的心是相通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我都记得。下课之后,他们有许多问题围着我要问,有好多事情愿意跟我说。我对于这样的经历,心里非常留恋,但现在,这一切对我都隔绝了。 她的声音低沉下去了。 我缄默无言,只有鼓足了勇气去聆听。 起码把关于毛泽东的几部书完成,这是我最后的心愿。虽然迟了许多年,但中国在这些年中的变化,和自己在这些年中的生活,都使我对毛泽东的理解,比过去深刻了许多。 我正在做一件事:争取有人把中国保护小动物协会接管,我只当个顾问,这样我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写书。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这个人首先是要真正地爱小动物、爱这项工作的,我也不得不继续干下去。我再痛苦,损失再惨重,也只是生命之一。我如果能以我的付出,拯救那些无辜的小生命,我觉得是值得的,我不应有怨,也不应有悔。 ■没有功利可图的事情,往往总由一副苍老的肩头承担着 我们的谈话结束时,已是晚上10点多。芦老师执意要送我回家。 这辆运送过无数小动物的白色“小面”,被司机小赵收拾得非常干净,还喷了香水,但仍然散发着一股微微的动物遗留的体味。这气味让我觉得,这小小的车厢里,有许多小动物的眼睛,芦老师描述过的眼睛,在盯视着我。 我想起了这一晚她对我最后讲的话:“你不要以为我们就是救助了1000多只小动物,我们还在做宣传和教化的工作,以逐步地让全社会、全民族都懂得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近期,芦老师又要离开北京,为这些小动物的生存,为协会的运转,去寻求帮助,拖着她那条残腿,拼着她羸弱的身躯。她告诉我,这一次,她不仅仅是去找有爱心的捐助者,更想能找到有爱心的经营者,把有关部门已批准的协会的经营项目搞起来,使今后的协会拥有一个稳定的济济来源。她已经意识到了:救助和养育生命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协会需要有自身的造血功能。 她能找到吗? 我想起了余秋里先生在他的《行者无疆》里写的一段话:“哪怕是横贯千年的大事,哪怕是连通万里的壮举,如果属于文化,往往总由一副苍老的肩头承担着。” 属于没有功利在里面的事业,大约也是这样的吧。 “小面”从三环路驶上二环路,一座座造型各异灯火辉煌的新建筑从车窗外掠过。宽阔的街道两旁,五光十色的照明灯和装饰灯,把北京城的夜景装扮得分外美丽。 断断续续,我听到芦老师在问小赵:这是什么地方,那又是什么地方。 隐隐约约,我听小赵对芦老师说:等有人接了您这摊活儿,我一定拉您好好逛逛北京。 我听到了芦老师开怀的笑。1. 善待人类最亲密的伙伴 动物(包括人类最亲密的伙伴——狗)能否与人类和睦相处,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 在欧洲和美国,有专门的动物保护法律,非常完备,4月29日《泰晤士报》在头版报道,英国政府为进一步保护动物的权利制定一部新法律,这项立法将对1911年通过的保护动物权益从新做大的修改,英国政府负责环境事物的大臣说:我们有义务按照文明社会的方式来对待动物(这里我想突出强调的是“文明社会”这四个字),规定动物享有5大权利,即:拥有足够食物和饮水而免受饥渴的权利,拥有足够空间而免受不适的权利,拥有急诊而免受伤害和疾苦的权利,拥有寻找伴侣和自由表达天性的权利,拥有不受惊吓而免受恐惧和焦虑的权利。 在美国,法律规定,主人每周必须带犬出去散步两次,如果一周内不带犬出去散步,主人是要被判监禁的。在德国,法律明确的规定了不同体形大小的犬的住房标准,比如身高60公分以上的犬的住房面积最少是9平方米(未必要完全照搬照抄)。 西方一些国家的人当听说中国人吃狗肉,中国政府还专门组织政府机构的打狗队打杀狗,他们是怎么也想象不通的,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太……!在美国,曾规定所有的犬类动物不得出口到中国,就因为他们担心狗到中国后会受到野蛮的待遇甚至被屠杀掉。
丰乳肥臀和百年孤独的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如下:
《丰乳肥臀》以一位苦难母亲的生命历程为线索,勾连了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凸显了个人在历史变革阵痛中的苦难感受和传统文化观念的时代畸变。《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神秘而坎坷的经历和马孔多小镇一百多年的兴衰浮沉为主体内容,揭示了拉美文化、拉美民众在被殖民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沟通困境,并因而陷入“百年孤独”的状态之中。
作为带有着自身民族文化、时代精神、作家个性的经典作品,《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都站在人类的高度,关注变幻的个体命运,揭示复杂的人性内涵,凸显现实的人的困境,正体现了当代中外作家的共同关注重心和多样的表现形态。
比较:
由于莫言创作曾受到马尔克斯作品的启发、影响,不少人认为《丰乳肥臀》是《百年孤独》的翻版。本论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效参照他人的思考成果,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来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
从艺术表现手法、核心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意蕴等层面剖析,认为《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在魔幻现实色彩、家族母亲形象、民族历史缩影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相通性,体现了经典文本所共有的人性深度、时代广度和历史厚度。
而《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毕竟是不同民族、时代和作家个人的独特精神创造,因而又各有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1、都带有魔幻色彩,但二者的现实生活形态、魔幻的表现及来源并不相同;2、都塑造了丰满立体的家族母亲形象,但二者的叙事重心并不一致,《丰乳肥臀》侧重于苦难母亲的塑造,《百年孤独》侧重于家族命运的揭示。
已发,我的邮箱 给分吧~!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力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罗登肖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地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俏姑娘雷梅苔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伸;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们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斯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塔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12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等,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笑。 本书中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贡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
简介:百年孤独,1967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作者加尔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一出生于加勒比海岸哥伦比亚的热带小镇阿拉卡塔卡。小说《百年孤独》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下载:
孤独是棕色的,像一棵在荒岛上的老树;孤独是白色的,像一面老化的白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孤独的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孤独的作文1
窗外微风细雨,传来一阵阵叹息声。哦!原来是等待丈夫凯旋的女子。金碧辉煌却空空荡荡的宫殿,安静的只听得见翻页声。哦!原来是孤独的帝王独自批改奏折。门外,传来一声声机杼声,透过窗看,一位两鬓发生的老人正在织着布。哦!原来是那老母亲思念自己的儿女。
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打起桌子上的电话,一声声“嘟—”原本扬起的嘴角又撇了下来,我已习惯了:说不准会不会通的电话里说着的“对不起,爸妈太忙了”,亦或者是生硬的“对不起,您所拨打……”我听到的对不起太多了。
桌上曾冒着热气的菜已经何时变得冰凉,汤上起了一层厚厚的油脂。我安静地吃着不知热了几遍的菜,神色木然。吃完饭,什么都不想干,一头倒在床上,裹着被子,也许是裹得太紧,竟然热出了眼泪?!后来,面前的被子都浸湿透了。
哭泣已然让我清醒不少,我从床上做起,来到院子里坐下,月色动人,有银白皎洁的月光映衬下的花儿更加明艳。朝里看去,那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花,还未完全张开,可以说是花苞。在芸芸众生中,实在显得弱小极了,把玩着手中的笔,看着它出了神,似是想到了什么—“啪!”笔掉在了地上,捡起笔,抬头望去,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否也在流泪?”
渐渐地,天空洒下几滴 雨水 。下雨了,不得不起身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看着看着电视,就困了……直到片尾曲响起,才醒过神来。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院子里的空气弥漫着花香和泥土的味道,投向那方的目光,瞳孔紧缩:那儿何时有朵紫色的小花?……是那朵?它开了?!
花儿开了,它是明亮的紫色,是穷尽言辞都无法去形容的紫色。它还在微微地开放吧,它在用生命去开放,月亮没看到它,它只有孤芳自赏。不曾放弃,许是在它的眼里,孤独远比不上世界、生活的美好。小小的花儿震憾了我,心中的那份孤独早已烟消云散。
新的花儿何时已经开放。孤独,也不过是成长的副歌,它将不能在心中停留。
宁静的夜晚,窗外又飘起了雨,那旧的凋零的花儿被雨水打落在泥土里……
关于孤独的作文2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科学家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特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从浅层次上来看“孤独”与“伟大、独特精神”似乎并未有何关联,但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从个人角度,这都会是一个必然的结论。
那些所谓越伟大、越有独特精神的人,他们往往拥有着比之他们所处时代的思想更加先进的思想。况周颐也曾说过:“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那些在将来突破性的甚至于会使世界走入一个新世界的思想,常常因有悖于当代思想而不容于世。所以,我认为,他们喜欢孤独的一部分原因是无人理解而被迫喜欢孤独的。毕竟孤独的世界里,没有人反对自己,而他们面对孤独,也不会焦躁不安,而是顺应他们的本心,在人群之中逆流而行,背负着孤独的思想,绝不会背弃自心而顺应大流。
因思想独特而造就了与社会的隔阂,不得不孤独,而顺应孤独是那些伟大的人们的伟大之处。而且,在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本身也需要孤独去思考。
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与万物不同,是因为人类拥有思考的能力。那么,在什么情境下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呢?毋庸置疑,是孤身一人无人打扰之时。孤身一人静心思考,思维才会得以沉淀,精粹才得以提取,才会产生那些有前瞻性的独特精神。越伟大、越有独特精神的人,之所以喜欢孤独,是因为只有孤独这个前置条件,他们自身的伟大和独特精神才得以造就。在孤独之中,他们由衷地感受到了自我的升华;在孤独之中,他们更加肯定自我;在孤独之中,他们坚定地迈向了与众不同的先河之路。因为孤独的状态,他们才存于世人的视线之中,而拥有了伟大的地位。
然而,他们也并不会去刻意寻找孤独,因为人本是一种群居动物。仅仅喜欢孤独是不够的,他们的伟大在于敢于现身于俗世。所以,喜欢孤独只是在某些时段的,且这个孤独是思考时间,而非呆坐无言、无思无想的。他们除却在孤独之外,亦大声说出自己的思考,使得历史的巨轮向前滚动。
他们喜欢孤独,因世人无法理解而偏安一隅;他们喜欢孤独,因孤独的环境能够创造独特的自己。他们喜欢孤独,但绝不止步于孤独,而是将孤独之中所得推向诸生。
于孤独之中窥得天光,于汹涌汹涌之际推进时代。
关于孤独的作文3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经历过孤独,每一个人孤独的感觉也不一样,有人享受孤独,有人害怕孤独,我而却属于后面一种,那一次孤独的感觉,我至今难忘……
五年级的一次,我由于考试考砸了锅,妈妈惩罚了我一顿,我十分委屈,到了第二天早晨,我还在生闷气。
我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右手轻轻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又看了窗外,此时太阳已从东方升起,万里无云,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可我的心情却坏得一塌糊涂。我慢慢悠悠起了床,胡乱的洗漱完后,然后随意地吃好早饭去上学。
在上学的路上,妈妈板着脸,脸上一丝笑容也没有,满脸怒气,双眉紧锁,只顾自己向前走着。我和妈妈离得远远的,就好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不相交。可再望望其他孩子,其中一个和母亲手拐着手,高兴地谈论着昨天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可是我和妈妈却是一言不发,都板着脸。走进校园时,我也不和妈妈说再见,只是默默地走了进去……
在学校的一天,我也是高兴不起来,好像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终于熬到了放学,同学们像蜜蜂一样涌出校门,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家长。可我却左顾右盼,却看不到妈妈的身影。我顿时感到心里一凉,心想:妈妈不会因为我表现太差不要我了?莫名的孤独与恐惧悄悄爬上我的心头……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在眼里徘徊,仿佛随时都会奔涌而出。我终于理解了那句我会背,却从来没有真正理解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凉风从我耳畔呼呼吹过,心里充满了绝望。可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骑着电动车从远处赶来,我一看是妈妈,孤独之感一扫而空,欣喜地跨上了车,仅仅地抓着妈妈的衣服,生怕再被落下……
孤独想来的时候是躲不过的,挡不住的。平时妈妈太多的陪伴我不知道,真的要失去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一份孤独多么的“刻骨铭心”!
关于孤独的作文4
你知道什么是孤独吗?
孤独,就是一个人,没有任何人和你玩,没有一个人在乎你,就当你的存在是空气。
孤独的感受真不好。有的人,无论他做什么,都会被人注意、夸奖;而你,无论做得多么好,别人总是视你如“粪土”。
我,就经受过孤独。在班里,大家都说我胖。除了这一句,就不会再理我了。但是我没被孤独所击败,我仍然天天笑着。
我为什么会天天笑?因为我觉得,笑可以带来好运,所以我天天笑。其实,我也哭过。悲伤的时候,想哭了,我就特别想躲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哭一场。可冷静下来,我告诉自己,哭有什么用。擦干眼泪,将刚刚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统统忘记,笑着去找朋友聊天。
有人说,我不记仇。其实,你们对我的一举一动,我记得一清二楚。我告诉你们,我忘了,不记得了,那都是你们的。因为,假如我记了仇,你们就再也不理我了。可是到最后,我记仇不记仇,你们还不是一样不理我?
有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走廊,和自己说话,也就是自言自语吧!自己的内心有多么的难受,只有自己知道,旁人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经常有人跟我说这样,跟我说那样,我都听见了,看见我难受了,也就是一句对不起。呵呵,说得我没有一点儿尊严,没有底线,你们觉得很好玩吗?我是人,有尊严,有底线。请你们不要欺负人,好吗?
孤独的感受,永远只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人会理解。你们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关于孤独的作文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可谓是妇孺皆知。陶渊明更是人尽皆知的隐士。而隐居,必然就代表的是孤独了吧。若世间有二三好友相伴,又何必隐居呢?
但,古人有云:“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在尘世中,真的能“隐”的下来吗?耸耸肩,摇摇头,谁知道呢。但偶有一次机遇。细细观察了“独”这个字。独,左边为犬字旁,而右边,却是一个虫字。犬与虫,能有什么交际呢,又谈什么共同语言呢?我便姑且将“孤独”和“无知音”画上了等号,再一次将关于孤独的思考抛之脑后。
进初中一年多了,我也自诩是班里的一颗开心果,与我玩在一起的人也很多,又有二三知己可以倾诉心事,每一天都过得很轻松,甚至有时为此遗憾:可能这辈子都体会不到孤独了。
一个蝉鸣声浓郁的下午,闷热的空气让人无比困倦,配上黑板上鬼画符一般的“√13×√21÷√3”,衬以老师喋喋不休的话语,简直是最适合睡觉的时光了。自然的,我将头靠在桌上,耳朵贴着桌面,丝缝严合,自成一个小天地时:
静
似乎我的头一下子被谁按入了水中一般,耳边全没有了令人困倦的声响,唯一能听见的,就是同桌不断在纸上鞋子的声音,甚至能分辨的出那笔画的长短。课堂上的人儿们:有的在认真听课,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无聊的在转笔。笔在他的手中流畅的转动着,映在我的眼中。他们都能听到老师那聒噪的,无趣的,甚至有些令人厌烦的声音。
我呢?仿佛被拉到了一个异次元的空间,亦或是有什么不知名的东西将我和他们隔绝了起来。这一刻,我与他们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我所感受到的,没有人知道。
无名的恐惧油然而生。忽的,我从桌上弹了起来,坐的笔直笔直。喧闹的声音重新塞满了我的耳朵。那时听来,竟是那么的令人安心。
后来,我常常忆起那个下午。当我被前所未有的宁静所包围时,并没有像一些书上说的那样“心灵感受到了无比的安逸。”而是有一种不能言明的,及其深厚的恐惧之感。我始终不明白它来自何方,可谓“情不知因何而起。”
尔后,偶得一位长者指点迷津:“那个东西,不过是孤独而已。你啊,只是害怕罢了。”
关于孤独的作文600字合集相关 文章 :
★ 孤独作文600字五篇
★ 关于孤独的作文600字
★ 孤独 作文精选5篇 600字
★ 生活中孤独作文600字
★ 我的孤独作文600字
★ 以窗为作文600字合集
★ 孤独的议论文600字
★ 学会生存的话题作文600字合集
★ 孤独的滋味初中作文600字素材
★ 孤独使我长大作文600字
《我的孤独》 在纷繁复杂的尘世,经常会有一种情绪难以释怀,那就是孤独。 真正的孤独不是温饱后的无病呻吟。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是一种深刻的诠释,是不能替代的美丽。 在人流中,在暗夜里,一种脱尘绝世的凄美,经常伴着淡淡的苍凉向我走来。 思想的独舞者是孤独的。真正孤独的人,一定喜欢静悟,善于思考,见地深刻,独辟蹊径,所以,经常高处不胜寒。他不想只为自己的心灵和彻悟而活,却很难融入喧嚣。即使没有太多的理解和应和,也不会刻意去奢望可怜的一致和相通。 喧嚣里的独行客也是孤独的。也许越是纷繁越成空,越是孤独越丰富。一个人未必孤独,人多时,也许更茫然。月亮仅一个,却有众星捧,走在人海中,不知谁人懂。因此,才有了喧闹中的慨叹,热烈中的冷观。 独处时,才有时间思考;静思时,才有机会感悟。 能专心,方能深入。耐住寂寞、忍受孤独,也许才有奇迹的诞生。那些超前的理论学说,往往都在长久煎熬后,方被后人体悟和理解。很多科学发明,也经历了痛苦挣扎,才被人们认可和推广。那近乎黑暗的埋没,该是怎样的一种孤独? 融入喧嚣,就难逃纷扰,经常身心疲惫、憔悴不堪。为功名利禄明争暗斗,为爱恨情仇恶性角逐,几多不害他人,又几多不被人害?殊不知,厚待别人方能善待好自己。 在一个群落,掩埋得越深,就越难找回真实的自我。只有一个人的世界,才能真正袒露活脱脱的自我。 不会享受孤独,就不会享受人生。 学会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才能享受孤独的时光,默默感悟失去和得到,回味遗憾和美好。 挤一点时间,品一杯香茗,做一次思考,那是何等的惬意? 能从忙碌中解脱劳顿,能在静夜里独对心灵,能在晨曦时思考未来,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玄妙。 暗夜里,独守一盏心灯,凝望苍凉无垠的夜色,便没了痛苦,没了压抑,静静地品味着那份空旷开阔和寂静清远的孤独。漫步于自我的心灵旅途,就把平日里那颗焦躁的心融入了如水的宁静,在追忆和反思里淡品人生,在夜的最深处,触摸飞舞的灵魂,让虚无变得富有,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读懂孤独的人才会珍惜和感恩。他不会因独处冷淡了亲情、友情和爱情。 细数淡漠下隐藏很深的渴望和寂寞,当你徜徉在孤独的海洋,一定会觅到另一颗同样孤寂的心,而那尘封的心灵敞开,你会在惊诧中再次迎来绝世的恋情。 越是孤独越清醒。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很苦也很痛,是如何的超凡脱俗才能安然从容?不挣脱红尘纷杂,却要淡泊欲念丛生,血管里永远流动着不屈不卑的鲜红,而灵魂中依旧神往悠然自得的云淡风轻。 当你走进孤独,才能感受飘进心空的清风。 当你接纳孤独,才能感受更多的温暖和光明。 当你欣赏孤独,才能体悟更加精彩的人生。
孤独曾让我畏惧得瑟瑟发抖,也曾让我无比向往。到底何为“孤独”?我曾百思不得其解。转念一想,盲人不就尝尽了孤独吗?他们在黑暗中徘徊,无法触摸到打开孤独之扉的钥匙。他们在心底呼喊、呐喊,人们听不到也无从感受到他们内心潜伏着的无限恐惧,这不就是孤独。我畏惧它,我找寻着朋友,找寻着音乐,寻觅这一切能令我摆脱孤独之手的缭绕。我找到了,我终于躲避他了,带着一分舒坦的心,微笑着,溶入了“热闹”的殿堂。 孤独本身也是孤独的。 可是,它不畏惧自己,他坦然地微笑,想伸手招呼周围的人,可是人们舍他而去。他迷惑了,于是怀疑自己的出生。 可突然他又寻到了我,我敞开心扉迎接了它。因此,在我脑海中,有了它存在的空间。此时,我需要孤独。周围的人啊,请不要将我骚扰,我要与孤独攀谈,请应允我那微不足道的请求吧! 孤独,有时我向往你。 我渴望你的那份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轻松之感;我渴望你的远离红尘,在自然之风轻轻吹拂下远离尘世的清闲之境;我渴望你那不被骚扰和侵袭的纯净心灵。哦,这一切,都是我迫切渴望的,快使我拥有吧,不久将归顺于我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