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2015-08-05 09: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对城乡流动人口的研究有多种理论视角,如二元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注:S.Narasimhan,LabourOut-MigrationtoCities:SearchforanAppropriateTheory.Man-and-Development,vol.17,no.1(March1995),pp.78-88.)、供需理论(supply-de-mandtheory)、同化理论(assimilationism)等(注:AlejandroPortes&JozsefBorocz,ContemporaryImmigration:TheoreticalPerspectives
onItsDeterminantsandModesofIncorporation.International-Migration-Review,vol.23,no.3,fall,1989,pp.606-630.),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推拉理论”。本文试图运用推拉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的核心假设是,中国的推拉模型与国际上相比有巨大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差别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推和拉都发生了变形。本文将分析在中国户籍制度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推拉模型。文章所使用的实证数据主要来源于笔者近年来所组织的一些问卷访谈(注:这些调查包括:(1)1999年8月,笔者对四川15个区县农村地区移民和外出农民工家庭进行的调查,本调查采取入户访谈方式,共完成农民家庭户有效问卷451份,其中所记录的外出农民工为278人;(2)2000年11-12月在北京市丰台区进行的调查,共完成北京市居民有效问卷752份,流动人口有效问卷493份;(3)2001年5-12月在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山东农村等地对农民工流出地进行的调查,共完成农民家庭户访谈有效问卷547份,其中所记录的外出农民工为236人;(4)2002年3-4月在北京市朝阳区进行的调查,共完成北京市居民有效问卷504份,流动人口有效问卷307份。以上4次调查均采取调查员面对面访谈方式,访谈成功率均超过97%。此外,本文还采用了过去的一些个案调查材料,这些个案的调查地点均为北京地区。在此谨对协助笔者完成问卷调查和个案材料的学生深表谢意。)。
  一、推拉理论与影响中国农民工流动的推拉因素
  1.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pushandpulltheory)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当然,以往的研究也提出,流入地和流出地各自都有推和拉两种因素,即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力;此外,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还有中间障碍因素,比如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对流动产生影响。
  2.农民工外出的经济驱动力
  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外出有愈演愈烈之势。2002年调查中询问:“您是哪一年第一次外出的?”结果回答1999-2002年的占50.3%(153人),1995-1998年的占29.6%(90人),1990-1994年的占13.5%(41人),1979-1989年的占6.6%(20人),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是新近几年首次外出的。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农民工高比例流出的呢?2000年和2002年的调查均详细询问了农民工外出的原因,结果见表1和表2。
  对比2002年与2000年的调查结果,虽然有差异,但如果将排在前五位的回答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前五位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即属于农村推的因素有三个(农村收入水平太低、农村缺乏发展机会、农村太穷),属于城市拉的因素有两个(城市收入高、外出见世面)。2002年将“城市收入高”列为外出驱动的第一位因素,2000年将“农村收入水平太低”列为第一位驱动因素。其实,农村中推的力量与城市中拉的力量是影响农民工外出流动的两个方面;再者,所谓农村收入低是与城市收入高对比而言的,所以,这里的驱动因素实际上是一回事。笔者试将表1和表2列在第一位的因素总结为“经济收入的驱动力”,不管是农村收入低还是城市收入高,核心问题是经济收入的驱动力驱使大量农民工外出。
  对比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一个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倍数,在改革开放以前,高的时候曾达到2.9倍;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改革充当了先锋,低的时候曾为2.2倍到2.3倍。然而,随着市场改革在城市的推进,到了90年代初期以后,城乡消费差距比例不断攀升,到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叶,已经超过3.6倍。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推力和拉力,两者都是十分巨大的。
  表1 哪些因素影响您外出?(2002年)(总人数307人)
影响外出的因素   推还是拉 排列位次 选择的百分比(%)
城市收入高  拉   1  54.8
外出见世面  拉   2  52.1
农村收入水平低,没有挣钱机会推   3  48.5
农村太穷,生活太苦   推   4  43.9
农村缺乏更好的发展机会   推   5  38.7
别人都出来了,受别人影响  拉   6  34.1
城市生活条件好  拉   7  31.1
对在家乡从事的职业不满意  推   8  27.5
农村税费过重  推   9  27.2
呆在家里没事干  推   10  

25.2
家乡学习条件差、受教育机会少推   11  24.6
不愿意干农业  推   12  23.3
家乡封闭保守,思想不解放  推   13  18.4
村干部作风恶劣  推   14  14.8
想外出多生孩子  拉   15  2.0

研究数据表明,多数农民工属于跨省的长距离流动。本次调查方式是向农村的家人询问外出农民工打工的地点。结果,26.6%是本县以内,7.0%是县外省内,而66.4%是出省流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是远距离的,所以,农民工的远距离流动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下面,笔者具体分析影响农民工流动距离的因素。
  第一,教育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国际上以往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呈正比例关系(注:李强:《关于国外人口流动研究文献的回顾》,《国外社会学》1996年第3期。),本研究印证了以往的结论,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长距离流动,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则越倾向于近距离流动。表4反映了这种正相关关系,它反映了高教育者的较高流动能力。
  第二,性别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关于性别对流动的影响,早年英国研究者雷文斯坦(E.Ravenstien)曾提出,女性流动率要高于男性。笔者的数据并不支持这个结论。笔者的研究证明,在流动人口和农民工中,男性比女性的比例要高一些。比如,2000年数据,男性为61.1%,女性为38.9%;2002年数据,男性为63.2%,女性为36.8%。不过,有意思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长距离流动。下面运用相关系数测量外出距离与流动者性别之间的关系。虽然相关系数不是太高,但正相关的关系很清楚,女性比男性流动的距离更远(参见表5)。
  第三,年龄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对于年龄与流动距离的关系,以往的数据不多。本研究证明,年龄与流动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越倾向于近距离流动,年龄越小则越倾向于远距离流动。流动人口年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农民工中30岁以下者占到总数的比例1999年为69.3%,2000年为66.5%(参见表6)。
  表4 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的关系
项目   相关系数   Sig.  样本数
2000年数据  .113*  .016   455
2002年数据  .152**   .009   290

  明显

   10.3
合计    234  1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