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对民主的反思

2015-07-25 09: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认为: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思想属於文化范畴,也属於内在制度体系,法律属於政治范畴,也属於外在制度。民主制诞生在欧洲的根本原因在於:基督教文化中内含的绝对不平等和绝对平等的思想。对於社会发展而言,只有思想等内在制度体系是不充分的。社会的进步最终决定于政治的建设和外在制度的安排。美国社会的成功属於政治的成功,外在制度成功的典范。中国传统社会的衰微不是因为思想的衰微,内在制度的衰微,而是由於外在政治制度落後造成的。

关键字:制度、政治,民主,平等。

  说到美国,人们就为民主制--外在制度体系的成功而欢呼,但是民主制背後的波澜,民主背後的冲突往往被忽略。那麽,美国人的成功到底是外在制度的成功,还是内在制度--思想的杰作呢?

  当然讨论民主首先应该明确民主的概念定义,我认为:民主是制度化的平等,平等的制度化。而美国政治制度建设中的分权制和权利间的制衡机制就是体现着平等精神的最佳范例。

  本人虽不是专业人士,也对西方的文化文明发展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但耳濡目染,道?涂?的事实,也多少令我略知一二,把自己的关於以上的问题的思考的拙见笔录下来供参考。

  一为什麽欧洲大陆是民主制度的发源地,而不是诞生地呢?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美国的文化源於欧洲,更确切的说是英国,为什麽民主制不是首先建立在他的思想发源地欧洲,而是首先诞生在美洲大陆呢?

  基督教文化中隐含着两大绝对对立的思想:绝对的平等和绝对的不平等,即在人和上帝的关系中人和上帝之间是绝对不平等的关系,这导致了欧洲中世纪的等级制;在上帝面前,人和人之间又是绝对平等的关系,这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基础。

  文艺复兴的欧洲,在他的基督教文化根基上诞生的一个新文化的种子就是平等。上帝死了,人对上帝的绝对不平等关系被打破了,平等的观念在深入人心,而现实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中的绝对不平等依然存在,且是根深蒂固。为了将平等的理念现实化,把存在於思想中的平等转化为现实中的政治平等,生活中的平等,英国革命屍横遍野,最後通过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府。法国大革命的累累白骨堆积出的是****宣言的光辉篇章。平等这个幽灵尽管纵横在欧洲大陆也没有在欧洲大陆诞生出民主制。

  在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一场独立革命成功之後,身上充满平等幽灵的革命胜利者们面临着制度建设的选择,华盛顿面临着是选择君主立宪制,还是选择民主制建立这个新国家。这场制度的竞争是以民主制的获胜而宣告结束。平等被制度化,被现实化,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诞生了。

  为什麽华盛顿选择了民主制,而没有选择君主立宪制呢?如果华盛顿不选择民主制,而是选择君主立宪制,美国还会是今天的美国吗?

  二制度和思想

  欧洲文艺复兴源於人对上帝的反抗,源於人对人和上帝之间绝对不平等关系的反抗,人的这种反抗的过程就是追求平等的过程。反抗上帝,追求平等,使平等的理念象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的欧洲,欧洲在这场风暴中苏醒了。在血腥中成长的平等理念深入人心,在欧洲生根。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美洲这块没有历史包袱的清白土地上,来自欧洲的反叛者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梦聚拢在一起,他们根据平等的原则和理念构建了一个全新国家政治基础和社会生活的信条原则。通过分权和权利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监督,把简单的平等理念制度化和现实化,一个全新的国家也随之诞生了。制度化的平等为思想的活跃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平等的信条和民主的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思想重要,还是制度重要?内在制度重要,还是外在制度重要?没有思想,制度难以发生,但是没有制度思想就会枯竭。对於现实生活而言,外在制度更重要。有了制度必能产生思想,而有了思想未必就能自然发生相应的外在制度。虽然现代平等的思想源於欧洲,且欧洲在通向平等的道路上堆积了累累白骨,但在欧洲平等并没有完全制度化,仅仅实现了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三中国呢?

  与基督教相对应的自由的中国解是中国的宗法制。宗法制沉淀在人的文化心理中,没有形成绝对的不平等观念,而平等的观念也是潜移默化的。关於这一点,读一读中国古代的文学和文化作品,从经典学术着作到文学艺术,从正史到野史就会发现平等和差别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很模糊的。人们都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生活中,女人的地位最低下,但是在名着《红楼梦》中,地位最显贵和最高的却是女人,奇怪吗?!在政治制度体系内,除了皇权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以外,其他的政治权利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制度体系登上除皇位以外的任何权力宝座,"今日放牛娃,明朝状元朗"就是中国传统社
会中平等的具体表现。

  孔孟之道承载儒家文化中礼乐文明体系中,平等的理念更是俯拾即是,但最直接的表白就是:《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万章章句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异位。"王勃然变
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後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孟子以正对,王勃然变色;孟子以逻辑推理隐讳的述说,则王顾左右而言他。孔夫子呢?则是通过极力美化古代的先圣王,促使王位的开放,皇权的开放,相对於孟子的"正对",孔夫子的推崇尧舜禹相让不是一种"非正对"吗?然而正是这种"非正对"的平等理念才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智慧的高不可测。孔夫子的漂泊一生中,或许平等就是他言行中的灵魂,他才有那麽多的追随者。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和当代的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而已,两者间共同的都是在受教育上:人人是生而平等的。

  "正对"平等必是血流成河,欧洲的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美洲大陆上,平等的和平试验的成功岂不是人类的一种机缘吗?一种具有偶然性成就吗?!

  四平等是中国文化昌盛的基础和保证

  通过以血缘为纽带解决人的自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宗法制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生命力。以血缘为纽带的周朝的礼乐体制崩坏之後,整个社会面临着无序和陷入无序状态中,为了恢复社会秩序,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演义了一部充满惊涛骇浪的春秋战国图,而与此同时文化界的诸子百家也都粉墨登场,在思想文化领域纵横驰骋。为什麽最终秦国一统天下呢?在文化。

  《吕氏春秋》是一部秦国的官书,显示着国家意志力的思想精华。在《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中的《贵公.去私》就是论述平等和公平的中国式的典范。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这种平等精神要比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更加宽泛和深刻,这是一种万物皆平等的观念。如果翻译成英语,用意译的方法或许就可以转化为:人人生而平等,万物皆平等。在文化上,点化了欧洲文艺复兴圣火的微光或许就是中国古老的文明,而不是什麽希腊文明,只是由於民族自尊心和种族自尊的虚荣使欧洲人隐去了这段历史罢了?正是这种文化的进步促成了秦国的政治改革,使得整个秦国的政治制度摆脱了周礼的以血缘为标准选贤任能,变为向整个社会全开放的状态,秦国也因此统一天下,囊括海内,重新建立了社会秩序。英国的君主立宪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耀武扬威,美国的民主奠定了美利坚横行霸道。

  秦国的平等观是有限的平等观,相对於天而言,万物皆平等,但天是不开放的,因此皇权是封闭的,而皇权以外的一切都应是开放的,这被当权者所接受,使秦国走向了有限的开放(封闭皇权,也就是只有皇权是以血缘为标准选任的)。但是学者身份的孔夫子和孟子他们的平等观相对而言就是全开放的,因此当权者很难接受他们的平等理论,他们也就没有机会把他们的平等理论推向社会实践,只能在战栗中看着他人的眼色说那麽一两句无关痛痒的话,即使是无关痛痒的话都令王者,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勃然变乎色"!。孔孟的平等观不能直接的表述,否则就有性命之忧,因此他们通过智慧选择了美化前朝圣王:尧舜禹
规劝现实中的当权者开放政治权利。孔夫子推出禅让制,美化禅让制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智慧的选择,更是智慧的光辉典范。

  中国文化缺乏平等精神吗?不缺乏,甚至可以说是很丰富。不缺乏平等精神就不缺乏民主思想。丰富的平等思想意味着丰富的民主精神。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完善的内在制度的典范。

  五总结

  思想为制度奠基,制度为思想添翅。制度和思想的互动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动荡和血腥的社会现实中,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背後是严酷的政治环境。在这种严酷和血腥的政治环境下纵横驰骋的思想家们,可谓难矣?!孔夫子通过美化尧舜禹的禅让制,希望社会走向全开放,结果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孟子呢?在为孔夫子的禅让制辩护的同时,积极的为是社会走向全开放东奔西走,结果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王勃然变乎色"。但是秦国的思想家们解说的平等理念得到了当权者的认可,并付诸社会实践,使秦国进入有限开放的社会而一统天下,中国也从此走进了社会有限开放的时代,独领风骚两千年。在欧洲,基督教文明内部为追求平等血流成河,虽然没有诞生出民主制的国家,却也诞生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种有限开放的社会,然而源自欧洲的平等的种子,漂洋过海之後来到美洲大陆,在那里生根发芽,诞生了民主制的美国--一个全开放的社会,最终使美国超越了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然而,使欧洲基督教文明受精的精子来源於哪里?很可能来自中国,那也未必不是事实。中国没有实现民主制,既有文化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政治选择的原因。美国民主制的民主思想的种子源於欧洲,那为什麽民主制不是首先在欧洲诞生呢?就是例证。完美的内在制度只是尽善的外在制度必要条件和基础,而不是充要条件和绝对保证。

  由於人的本性是自由,而自由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平等,因此平等与人同生死,平等的思想无处不在,而民主的幽灵也就四处飘荡,但是民主却是最难产的果实。故,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美国的成功是制度建设的典范,而非思想的杰作。那麽,中国的问题何在?相应的也可以这样陈述:中国社会衰落的原因不在思想、不在文化,不在内在制度体系,而是由於外在制度、外在地政治制度。

  美国的民主制虽好,但不也是在从欧洲--她的发源地胜利大逃亡之後才在美洲--文化的荒漠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吗?因此,当我们为民主欢呼时,又何必自惭形秽呢?!在思想的推动之下,中华民族离民主制的全开放社会仅仅是一步之遥,但就是这一步我们民族走了将近两千年!?

  但是後发者的优势,必将使我们後来居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