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界定
民族主义既是一个历史话题,也是一个政治话题。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思潮,民族主义首先诞生于19世纪初的西欧,19世纪末传到中国。建国以后民族主义一度在中国消声灭迹,但到上世纪90年代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始复燃,特别是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群体中民族主义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民族主义在当前的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大多数人认同民族主义是“在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利益等的认同,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情感,是本民族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昌盛的集中体现”。
由于目前对民族主义的定义说法不同,因此对民族主义的类型和表现形式也有多种不同的分法。朱学勤根据价值判断标准把民族主义可以分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和非理性民族主义。理性民族主义“指一个民族在维护民族利益、表达民族情绪时能理解并尊重其他民族的情感体验,把本民族利益和他民族利益放在平等地位上考虑的一种思想意识或实践活动,其鲜明特征是包容性。”在追求本民族利益的同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的民族,这是理性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它不排外,它能够自觉汇入世界主流文明中,它珍视自由与和平,而且它还具有明显的开放、温和、理性、尊崇个人自决权的特征。如1999年北约空军轰炸我驻南使馆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民众纷纷走上街头示威,并在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前进行抗议。在一定程度上给美国施加了一定得压力,使得我们在跟美国政府的交涉中取得来相对有利的结果,这可以视为是理性民族主义在其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同志在1999年5月9日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曾经说过“全国各地的广大群众,纷纷举行座谈、集会、发抗议信或抗议电等各种活动,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行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一些城市的学生和群众,还在美国驻华外交机构附近举行了示威游行。这一切,都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暴行的极大愤慨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实际是对这种自发的群众爱国热情所做出的积极肯定。此外在中日关系方面,诸如反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侵略历史、保卫钓鱼岛主权、反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这些事件上,中国民间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与政府的官方行为互相配合,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而非理性民族主义或说极端民族主义则与理性民族主义背道而驰,朝着另一个极端发展,它将本民族的利益凌驾于其它民族至上,为了所谓的本民族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具有狭隘自私的特点,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产生负面的影响。如9.11事件发生以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为此欢呼雀跃,甚至说本拉登是好样的,他干得好。他们只看到了9.11事件对美国所造成的打击,而没有看到恐怖主义对当今世界以及中国带来的新威胁。在对日关系上,受诸如珠海买春团、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赵薇军旗装等事件的刺激,众多大学生的反日情绪被强烈地激发了起来,他们对日本咬牙切齿,呼吁要抵制日货,甚至宣扬要血债血偿,要搞东京大屠杀等。一些极端的行为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给国家的形象、社会的稳定以及正常的经济生活还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表达爱国主义情绪的范围,有些已经涉嫌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民族主义情绪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
(一)理性民族主义情绪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
民族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长期存在,而且,每次都是从大学生中首先发起,是有原因的。从最早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一直到现在的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种种表现这都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看社会的视角等有关。民族主义历久不衰,这其中,肯定有它的合理之处。至少还有因为浓黑的社会危机锁起了双眉,至少还有人因为不平的国家遭际而热血呐喊。青年大学生们有敏锐的眼光,敢想、敢做,能够意识到祖国什么时候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就用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来提醒,从而向世人发出提醒和警告,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形象和地位,体现出作为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接触社会,与社会进行了交流,这其中难免有挫折,从而使他们从挫折中增加了社会经验,增加了人生阅历,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非理性民族主义情绪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
由于“愤青”容易激动、浮躁,语言和行动力度很大,并且容易感染其他人,很容易造成巨大声势。从国家层面来说,他们是社会精英的代表,他们的偏激言语和举动,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和平外交带来不利,有时会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生不可能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独自发展在学校里,要与同学沟通,老师交流。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会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学校暴力事件的出现,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不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情绪化的民族主义不仅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而且还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会触犯法律,影响社会治安。如果长期的处于情绪化的民族主义之中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是偏激的、行为是不当的、心理是不健全的、生活态度是消极的,人际关系是冷淡的等等这些不健全的大学生在学校内得不到健全的发展,而大学生活是短暂的,大学生是需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他们就很难融入到社会中,就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就业和个人的发展等,也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确引导大学生朝理性民族主义方向发展
“中国的民族主义自然需要反抗形形色色的世界霸权,但同时也需要借鉴包括西方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模式,近年以来,中国并不缺少民族主义的价值符号和文化象征,所真正匮乏的倒是其实质性的政治内容,特别是具有现代化元素的,拥有公共利益的政治内容。”要朝理性的民族主义方向发展,最终目的是爱国,而且爱国要理性的爱国,而不是盲目的爱国。这就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朝理性民族主义方向发展。要使民族主义走向爱国主义道路,除了要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还要针对自己的国情进行系统的教育,在这其中,可以吸取,民族主义的积极方面,引导学生朝理性民族主义方向发展。
1、坚持联系发展的民族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极端主义
现今的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各个地区不可能是封闭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变的也来也小,出现了“地球村”,还有,世界是在随时随地的变化,不可能停止不前的,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民族,中国就有56个民族,不可能单个民族独自发展,特别是在今天,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密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趋势。中国不可能像清政府那样闭关锁国,只顾本国发展,而且也发展不起来,所以说,只有坚持联系发展的民族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极端主义,做极端的事情妨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那是不允许的,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现今的世界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的,只有树立全球意识,各个国家和地区才能搞好发展,社会才能共同进步,共同谋发展。
2、树立为全人类服务的大局意识
中国一直到清政府以前,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四大发明”对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在1840年以后,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但经过中国人的努力,现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我们不能盲目的排外,做极端民族主义者,只有像现在,中国极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而广之,最后,构建和谐世界,就像做人一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世界的发展尽一份力,所以说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培育树立为全人类服务的大局意识。
3、对待民族主义,要以“疏”为主,允许多元文化存在
民族主义情绪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形式有各种各样,特别是网络化的今天,“愤青”们除了有实际的行动,还利用网络,手机短信传播各种偏激思想,他们的种种思想和行为,很难对他们控制和“围追堵截”。要解决它,可以学大禹一样不能一味去堵,而应加以疏导,为此国家也相应做出了指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具然,大学生的信仰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就像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那样,可以允许他们的信仰多元化,只要在社会主义允许存在的范围之内。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灌输、渗透理性民族主义思想
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引导民族主义,即要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内容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所改变,有所收获、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捞几个学分就算了,这就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与学生同发展。还有,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文科类的,要尽可能的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理工类和医学类也不例外,让大学生全方位的受教育,从意识里面正确认识民族主义。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合理发泄平台
大学生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有课余文化生活,这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成长基地——校园生活。现在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自扩招以来,校园文化建设有点落后,跟不上,有点不符合时代要求,所以说,现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要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文娱活动、体育运动、爱国主义系列活动、心理访谈、咨询、测试等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活动,来减轻他们心理失衡,精神压抑,情绪不稳的状态,让他们“有地方去,可以发泄,有所收获”的环境中成长。还有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要盲目的跟风,多参加社会实践多走出校门,融入到社会当中。这样在思想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自己,努力的完善自己。还有现今的网络特别发达,要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掌握舆论工具的主控权,让学生在相对有限的网络平台上发泄自己,从而提高自己。
总之,以上是民族主义情绪在我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和影响的一些概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民族主义情绪在大学生的而表现形式“带有明显的情绪宣泄特征,往往在完成情绪宣泄后销声匿迹,等待下一次的喷发,从而呈现出间歇性井喷的外貌”。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还有它的引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就跟时代的步伐,让它在出现以前就合理的引导它,不要亡羊补牢。以上的几种引导方法只是从意识到行动的几种常用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还会有更科学更有效更理想的方法,来引导民族主义朝理性民族主义方向发展,最后通向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