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后期,部分******败退至台湾,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为了在台湾立足,******当局建立了一种上层****、下层相对开放的二元政治体制。随着台湾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台湾地区原有的政治体制逐渐发生变化。台湾政治体制转型后,实现了西方式的“民主化”;岛内分裂势力也借“民主化”的机会在岛内愈演愈烈。台湾政治体制转型所引起的岛内政治生态变化对美台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台湾政治体制变迁
解放战争后期,以蒋介石为首的部分******残余势力败退至台湾负隅顽抗。由于岛内刚刚发生“二·二八”事件,台湾民众对******抱有敌视态度,再加上大陆强大的军事压力以及杜鲁门政府于1950年初发表了对台“不干涉”的讲话,蒋介石不得不采取****独裁统治,以集中一切力量求得自保。但是另一方面,出于缓和与台湾民众的矛盾、反攻大陆和在国际上树立“自由中国”的形象等考虑,蒋介石又对台湾民众进行了一定的让步,如在台湾实行土地改革、举行地方选举、实行地方自治等。在复杂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当局在台湾建立了一种上层****下层相对开放的特殊二元政治体制。虽然蒋经国上台后采取了较其父相对宽松的政策,但在整个两蒋时期,台湾地区的二元政治结构并未改变。
台湾政治体制转型之前,蒋氏父子通过其建立的二元政治体制,利用党、政、军、特、宪五大系统牢牢的控制着整个台湾社会,台湾普通民众在政治进程中鲜有发言权。由于蒋氏父子对台湾内部事务的强有力控制,台湾社会维持了一种基本稳定的状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稳定是一种脆弱的稳定,它不是由于台湾社会的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处理得来的稳定;相反,这种稳定是蒋氏父子通过铁腕统治牢牢控制台湾社会,台湾社会各类矛盾不能轻易从现有政治体制爆发的结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社会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已由光复初期的农业社会逐步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工商业社会。随着台湾社会形态和构成的多元化,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不断积累,再加上台湾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两岸关系、美台关系以及国际形势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台湾当局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动,原有的政治体制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处理各类社会问题上的不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当局先后解除了实施多年的“戒严令”、“报禁”、“党禁”,岛内参政议政风潮兴起,在体制内外各种力量合力冲击下,台湾的政治体制开始转型。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副总统”李登辉上台后,为借政治转型的机会巩固自己地位,打击政敌,先后通过“修宪”、“民意选举”等手段,把台湾本土力量引入政治进程,加速了台湾的政治体制转型。1996年3月,台湾地区举行了首次“领导人”选举公民直选,李登辉当选第九任“领导人”。从理论上来说,此次选举标志着台湾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转型结束。①
二、美台关系中意识形态因素突出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刚刚介入台海事务的时候,更多地是从遏制新中国、防止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因为美国对******当局政治体制的支持。但是在考虑美国的对外政策时,始终不能忽略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美国的先民大多是宗教改革后不远万里从欧洲来到美洲的清教徒,这些清教徒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在他们眼中,“北美就是上帝预定的新耶路撒冷,是上帝选择来开始千年基督王国的地方,”②他们决心要将这块土地变成“整个世界的山颠之城”,成为世界的榜样。“上帝的选民”和“美国榜样论”造就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性,影响着美国人的思维,也影响着其各项政策,而向全世界传播美国式文明,尤其是其引以为豪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就成为了美国外交的重点之一。两蒋统治时期,在“自由中国”、“美丽岛”、“江南案”等事件中,美国都曾流露出不满,但当时美国对台政策更多地是从地缘政治的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台湾对抗、牵制大陆,因此不得不对******当局的****独裁统治持默认态度。
上世纪70年代后,美苏全球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从国际政治的现实出发,主动改变对华政策,希望借中国之力共同对抗苏联。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意识到“宁可要一个‘民主’、‘自由’的台湾影响中国大陆,而不需要一个****独裁的台湾刺激大陆、对抗大陆”。因此,美国对台政策也由此进行相应调整,增加了理想主义色彩,由“支持******当局以武力对抗大陆,变为支持台湾当局用资本主义的自由化和多元化影响和牵制大陆。”③另外,美国在台湾推行“民主化”战略不仅关系到美国“理想主义”目标在台湾的实现,也关系到美国在亚洲推行其意识形态战略的胜败,因此美国对于台湾地区的“民主化”给予了极大关注。
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自己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民主制度”的威力,因此更加突出了其对外政策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加大了在全世界扩展其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的力度。随着岛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在体制内外多重压力作用下,台湾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台湾政治体制转型后,台湾岛内党派林立,社会上参政议政风潮兴起,台湾地区从“正副领导人”到县、市、乡镇长、村里长、各级民意代表等选举,都由所在选区的选民投票产生,各个党派或独立的候选人都可自由参加。至于新闻媒体方面开放了许多,社会各界可以相对开放的讨论政事。可以说,转型后的台湾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美国人的意愿,因为台湾“迅速改善了其****纪录,并定期举行多党制的自由、公平的选举。”④不少美国人认为,台湾“在没有引发动荡的情况下变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民主国家,”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国家的民主楷模”。⑤目前,台湾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美国坚持其价值观念的问题。由于美国在台湾政治体制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把台湾地区的“民主化”看成是美国式“民主”在亚洲的胜利,保卫台湾的“民主化”成果已成为保护美国价值观念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国“理想主义外交”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因此,美台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较以前有所突出。
三、美国增加对“****”倾向的认可
台湾政治体制转型后,除台湾政治体制本身发生变化外,原本在岛内根本不成气候的“****”势力也借“民主化”的机会迅速膨胀,这对美台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借“民主化”机会兴起。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再加上美日****势力的支持,“****”势力开始发展起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台湾当局的严厉镇压,“****”分子大多在海外依靠美日的庇护度日,而在岛内的影响很小。总体来说,两蒋时期,台当局在维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十分坚决,对“****”势力的镇压也十分严厉,而台湾普通民众也不支持“****”,因而“****”势力在岛内影响非常有限。
但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台湾政治体制开始转型,社会上各类思潮出现,李登辉的暗中支持,使“****”势力有了发展的空间。李登辉“为了利用‘****’势力来打击主张国家统一并对其构成威胁的‘外省籍’政治力量”,开始刻意渲染、夸大所谓的“省籍矛盾”, “以‘本土化’、‘台湾化’为借口,解除对‘****’势力的政治压制与法律限制,进而拉拢和纵容‘****’分子,用奶水把主张‘****’的民进党喂大,为自己的权力斗争服务。”⑥因此,李登辉主政的时期被称为“****狂飙十年”,“****”势力有了很大发展。2000年,陈水扁当选后,很快就违背了其刚上台时期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并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2年8月,陈水扁公然抛出了“一边一国论”,并在不同场合一再声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今年年初,陈水扁又不顾各方的压力,执意“废统”,还企图通过“正名”、“公投”、“修宪”等方式来追求“法理****”。在“****”势力的错误引导下,不少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出现了混乱,岛内的“****”势力十分嚣张,台海局势增添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