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共和主义对中国政治发展体制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2016-09-22 16: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从关于共和,共和在中国,走向共和的展望三个方面,阐述了共和主义对中国政治发展体制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一、关于共和

 

  关于共和的理论论述古希腊较多,但关于共和的实践则要去看看古罗马,这个无意识下形成的共和国。古罗马共和国的成立没有理论依据,它是一种政体的混合,当中的多元、统一、制约等思想影响后世。

 

  16世纪,共和一词开始被马基雅维利等著名人文主义学家作为与君主制相对立的含义使用。传统概念上,共和拥有多种另外的表达,当中关于共和的公共精神,法制观念,权力共享,协商共治,和谐均衡成为后世的宝贵财富。

 

  18世纪后期,美国亚当斯反对将共和理解为民主甚至代议制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是混合或平衡政府及法制。麦迪逊则从权力涉及范围上界定共和,相较于民主来说,共和政府委托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共和政府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公共的范围较大。

 

  综上,共和在西方政治思想上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指国家;二指政体。抽其思想精髓为:以公共的福利,以公民的共同追求为根本,依法的,政治平等的,多元妥协,权力共享,协商共治,均衡和谐的政治思想。

 

共和主义对中国政治发展体制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二、共和在中国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分权制国家。他依旧保留着清末皇帝溥仪,代表着皇权;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所蕴含制衡、分权、民意等思想受惠于共和思想。好景不长,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孙中山护国护法运动失败后,提出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拥有了新内涵。主权在民,五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检察)分立,以法律为纲,传统文化为美德思想,五族共和平等,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共和主义影响下的实践探索

 

  1921年,共产党成立,成为中国革命道路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开始了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分裂状况的征程:中共二大: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立国内和平,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以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尝试: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是苏维埃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公民拥有言论,出版等基本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苏维埃共和国以工农为主的基层大众为社会基础。尽管中国政治发展在当时是零碎的,不完善的,但已逐渐向更完全意义上的共和迈进。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和之路的探索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包括各党派,各民族人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在制度上给予了各民主党派合法地方也给其发声的平台。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中国是共和的,而非专制的,是民主的,而非君主的,是人民的而非资产阶级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不仅明确将整体类型载入法律也使共和国有法可依。这一时期,从一系列制度上体现共和主义,以及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共和之路

 

  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共和也有了进一步探索:1956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改革开放时期党对民主共和的新探索

 

  1978年,全党范围内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也促进了人民政治意识的觉醒,为我国政治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综上,中国共产党将西方的共和思想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形成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一元领导和多元有序参与相结合,平等、包容、妥协、和谐的思想。正是汲取了西方共和思想的精华为我所用,使中国共和有了丰富内涵。

 

  三、走向共和的展望

 

  关于真理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政体实践也同样,中国在变化的世界中改变着,关于共和或对于未来的走向做出一些思考:继续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政治参与多元化有序化并行;完善法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培养公民意识,公民参与,借鉴吸纳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逐步改革,逐步赋予新内容,中国的政治发展之路相信会越走越平坦!

 

  作者:石倍童 来源:湘潮(理论版) 2015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