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解决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和“将学习与社会生活沟通”的实用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学生由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主体。那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探究问题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作出阐述。
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很多,但最主要的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式,则是课堂讨论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探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探究性学习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培养了学生设疑、解答、分析、归纳等综合性创新思维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极为重要,它关系到教学能否走上正轨,能否真正有效。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探究问题选定的主导作用
把寻找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把选定问题的权力留给教师。
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在本课学习内容的范围内去寻找发现。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是,教师在当堂课要想探究全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把握程度和思考的深度都不如教师,他们还不能相对准确地知道这一课的内容中哪些问题适合争论,哪些问题经过讨论或者辩论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情景的设计、问题的确定,最好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由教师来确定。
在对确定的问题探究之前,最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短地总结,要鼓励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在课后来解决;对有相对普遍意义的问题,可以放在下一节课由全体学生来解答;对于没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则可以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探究问题过程的主导作用
(1)教师要把问题向有利于揭示问题本质的方向引导,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学生在争论问题时,往往较多地关注具体问题本身,愿意探究表面的问题,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例如,我在讲“联系的客观性”时,组织学生对“胡乱联系及原因”进行探究。而学生的讨论发言大都停留在农村中的封建迷信活动或者自己身边常见的一些现象,我适时加以引导:新中国已发展了半个世纪,为什么这些封建迷信在农村还大有市场?我们学生应坚持什么样的哲学思想?这样引导,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抓住了主要矛盾,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2)教师要把问题向有利于解决问题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方向引导,把发言的机会提供给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上人人都有机会发言,但绝对的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那么把有限的发言机会应该给谁?这就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此,我认为,谁的发言最能够把同学的思维引向有价值的创新,或者有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发言的机会就应向谁倾斜。当然,教师鼓励那些相对弱势但正在努力的学生发言也是必要的。不过机会不可以太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还须注意发言的有效性,以避免发言的主题被支离破碎。
(3)教师要把问题向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的方向引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探究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有价值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解答疑问,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三、课堂探究问题结论的主导作用
(1)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结论。课堂探究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是在民主的氛围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但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促使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2)及时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应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特别是自己的不同观点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教师对此问题所持的态度。但是,教师的观点只能供学生参考,不能要求学生全盘接受或下结论。
(3)遇到不同意见可深入探讨。对个别学生探究时提出的一些偏激观点甚至是错误观点,教师可提供一些资料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然后再给他们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那么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对问题的结论作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作者:石化伦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