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优化

2016-07-07 17: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使我们的教育能不断适应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出台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创造了条件,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转换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那么,作为当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是如此。

 

  所谓课堂教学的优化是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使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开发智力,而且又减转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目的。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改变独白式的传统教学素质化,所以,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造便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转变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将教材中时代性、科学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性、丰富的人文性以及三维目标深入浅出地挖掘出来。如果教师不打破陈规,不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而错误地认为教师是教书,学生是读书,教师只教课本知识,而学生也只有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就无法突破陈规达到创新。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这样,观念正确了,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

 

  二、构建和谐课堂,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个策略系统,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构建和谐氛围、确定和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便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快乐地学习。各教材内容是丰富的,但若没有生动的教法,那么学生学习的举也是不能持久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参加知识的实践中,全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其求知欲会驱使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学生的一种助力。学贵有疑,教贵做疑,有疑问才会执著追求,寻根来求源,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由授鱼授渔的转变。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优化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学习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不离开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因而创设一个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情境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迸发激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教学情境,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一些活泼、生动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奠定基础。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泼,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由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为此,教师就要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将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等新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以开阔视野,激发学生了解社会、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适时进行作业评价,对学生正确的认识要及时强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越及时,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效率优越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训练,强化已学知识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训练是适应学生智能发展和课堂教学规律的一种策略。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

 

  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通过练习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补偿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意义重大。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当然要用教学质量来衡量,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者:

 

  罗仕杰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 20169

 

  更多论文请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