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样式,作为作战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战时政治工作,要有效发挥作战功能,首先必须扎实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在更新观念、完善要素、培养人才上下功夫、见成效。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当前一些官兵对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有的认为,现代战争主要是依赖军事信息系统操控信息化武器装备达成制胜目的,而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相对偏低,传统的政治工作套路依然可以满足需要,有自满思想;有的认为,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是总部、大区、科研部门的事情,普通官兵参与不了、建设不上,有等靠思想:有的认为,基层部队信息化程度还不高,要形成信息系统,就需要在信息理念、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跨出大步伐,难度太大,很难做到,有畏难情绪。分析原因,主要是对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的政治工作相关理论学习理解不够,掌握内涵不清,看不到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对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打赢未来战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当前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现实可行性。
1.1要深刻认识重大意义。部队官兵要积极学习军委总部作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深刻寓意,明确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紧迫形势、精神实质和深远意义。
1.2要形成正确观念导向。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六种观念,即: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是政治工作信息化的“方向引领”,是促进我军战斗力整体提高的“重要前提”,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必然途径”,是符合信息时代特征、适应未来政治工作作战样式的“信息主导”,是凝聚体系作战中各作战单元和训练要素的“内在纽带”,是传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1.3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学习部队院校和科研部门提供的基本教材,重点组织官兵学好《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对作战的影响》、《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概论》等理论书籍,明确相关理论知识。
2.完善要素,打牢基础
从当前部队现状看,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还存有不少差距。首先对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有力。其次政治工作信息数据不够完善,党团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储备、“三战”力量构筑、敌情社情反映等信息数据较为单一,实时动态生成政治工作信息数据的能力不足。再次是政治工作网络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与军事、后装网络系统存在条块分割,不够协调匹配,难以实现上下融合、左右连通、内外一体。
2.1要完善网络结构。完善网络结构是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要按照综合集成和确保信息安全的要求,在现有政治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整合完善各级网站,建设集教育办公、信息服务、信息指挥和信息攻防为一体的政治工作网络,实现平时与军事、后装融合匹配,战时与地方资源共享、情报互通、设备对接。
2.2要完善信息资源。完备的政治工作信息资源是提高信息共享质量、传输速度和处理效果的重要前提。要着眼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效能、圆满完成使命任务,及时充实更新组织干部情况、“三战”力量资源、宣传保卫工作、政治动员潜力、敌情社情状况等政治工作基本数据库;探索建立反映官兵思想、军心士气、舆情民意的动态数据库;分类建好警侦、通信、汽车、修理等部(分)队的政治工作专门数据库,使模糊信息精确化,动态信息实时化,具体信息准确化,为政治工作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政治工作能通过信息系统到达每个阵地、每个战位、每个官兵。
2.3要实现实时化处理。实时化信息处理是实现政治工作及时、准确、高效运转的有效保证。要坚持快捷高效的原则,研发满足平战需求的业务工作、信息处理、网络管理等各类软件,提高信息网络模块集成、即插即用能力。搭建自动化办公平台,使政治机关办文办会、资料管理、学习培训、事务处理等工作均在网上进行。建立简便实用、科学规范的文书模板、信息查询、辅助决策等信息化支持,实现政治工作态势实时显示、文书实时生成、指令实时发送和部队信息实时反馈,提高政治工作快速反应能力。
3.抓住关键,建强队伍
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当前部队政治干部信息素质较弱依然是个瓶颈问题。如:不少同志的信息素养不高,仅停留在操作层面,只会上机写文件、上网查资料,还不能熟练利用网络论坛、博客、聊天室等舆情汇集场所,及时掌握官兵思想脉搏、组织在线交流:不能有效利用网上党校、网络课堂开展网络培训:不能熟练做到政治工作资料网上传送、网上签发、网上流转,尤其缺乏政治工作中指挥控制、通信传输等专业知识技能,指技合一的综合能力较弱,筹划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不高。
3.1要解决当前急需。要在提高信息化基本素质上下功夫,把信息化知识纳入党委中心组、机关学习日、基层教育课加强学习,聘请专业人员讲课辅导,组织大学生士兵结对帮带,加大关键岗位人员送校培训比例。
3.2要注重分层分类。在层级上,分清各级在构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中的不同标准,突出人才培养的不同重点:在专业上,区分组成体系的不同要素,突出组织、干部、三战等专业的信息化培训:在人员上,突出指挥人员,包括各级政工领导和政治机关骨干:突出顶层技术人员,包括软件开发和网络攻防的专业化人才。
3.3要积极开放途径。一方面要加强军地融合,当前基层大多数新干部要经过“4+1”模式培养,部队士兵中大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地方院校应相应加大信息化知识的教学力度,帮其打好参加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军内联合,注重部队、院校、厂家联手,建立顺畅的协作机制,形成不交叉重复、但又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计划,规范轮岗锻炼流程,使人才培养形成体系。
作者:周争战 来源:商情 2015年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