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政治传播视角下国内“军人”与“警察”形象比

2016-07-05 17: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国内对中国军人与警察问题的关注,中国军人与警察的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呈现在广大民众的视野。政治传播视角下,国内对军人与警察形象的关注最初多以新闻媒体的零散报道为主。随着新媒体时代对中国军人与警察的报道增多,军人与警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意象。笔者依托互联网对中国军人与警察的报道,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将国内关于警察军人问题的整体认知进行简要介绍;并以来自百度的数据为样本,对2011年至2016年间大众媒体对军人与警察的报道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军人与警察形象问题的研究主题进行类型学分析,对军人与警察形象问题的研究主题的建构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军队治理能力与警务治理能力是国家强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和警察形象建设作为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的军人与警察形象对于维护党的领导、保持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我国的大众传媒作为党的喉舌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对政治信息和政策信息的传递与特定时期的政治意图和政策实施休戚相关。因此,从政治传播的视角考察中国军人与警察形象是提升军队治理能力与警务治理能力的应然内涵,更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前提。人民警察和军人的形象是动态的、发展的,在不同时期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公安学界关于警察形象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关于军人形象的研究早于警察形象的研究,大约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是关于军人形象的研究内容与主题的结构分布却较警察形象的研究更为零散且不成系统。随着国家强制能力的发展,警察和军人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其形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舆论导向的工具,军队与公安部门也更加重视其形象的建设与重塑。

 

  二、既有研究成果与新的研究设计

 

  ()既有研究回顾与亟待完善的课题

 

  学术趋势分析以海量文献资源为基础,统计全部年度及各个年度的收录和热门被引文章、近期及各个月份的热门下载文章,能够让研究者迅速了解该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有关军人形象警察形象问题的学术关注度主要以1997年至2015CNKI中各年度被收录和高频引用的文章为样本。警察形象军人形象问题各年论文的收录量分别为:199719篇和8篇,199832篇和2篇,199930篇和2篇,200037篇和8篇,200131篇和6篇,200244篇和5篇,200336篇和10篇,200441篇和5篇,200540篇和5篇,200664篇和6篇,200774篇和10篇,200867篇和13篇,200982篇和12篇,201085篇和14篇,201182篇和15篇,201277篇和14篇,201385篇和11篇,201464篇和14篇。2015年的43篇和25篇。由此得知警察形象军人形象问题的学术关注度从90年代末开始,虽有起伏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政治传播视角下国内“军人”与“警察”形象比较研究


  其中,警察形象问题的学术关注度上升的年份有: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和2013年,学术关注度最高的年份是2010年和2013年,各为85篇。军人形象问题的学术关注度上升的年份有:2000年、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5年,学术关注度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从图1得知,国内近18年来关于警察形象的学术关注程度要远远大于对军人形象的关注程度,2013年关于警察形象的研究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而关于军人形象的研究却出现显著递增的态势。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对军人形象的学术关注程度也开始增大。

 

  对用户关注度的统计主要以CNKI中近半年及各个月份的热门下载文章为样本。201411月关于警察形象的用户关注度平稳上升并于20151月达到最大值,2月又呈现明显的回落,从3月开始用户关注度直线下降,并于5月降到近半年来的最低值。与此不同的是,201411月关于军人形象的用户关注度平稳下降并于20152月达到最小值,3月份的用户关注度虽有大幅回升,但之后又开始出现回落。201412-20155月,国内对警察形象军人形象的关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国内对警察形象的关注较军人形象更多。这是因为,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与社会发生的接触与摩擦较军人群体更加突出,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更加复杂和多元,这势必引起更多的关注。

 

  CNKI军人形象警察形象问题的热门文献下载量分别为:201412262篇和2539;20151234篇和3177篇,253篇和776;3222篇和2292;4132篇和1351篇。由此可见,近半年来军人形象警察形象的用户关注度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或许因为,公安机关重视塑造中国警察形象之后,警察自身形象与素质都在不断提升,警民冲突不断下降,恶性涉警案件逐渐减少,用户对警察形象的关注度降低(如图2)军人形象的用户关注度虽然在近半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但从长时段来看,还是处于上升的趋势。另外,从每月的文献下载量可以看出,201412月有关警察形象问题的文献下载量占全部警察问题文献下载量的67%20151月为82%2月为55%3月为68%4月为66%。可见,近半年来学者对中国警察形象的问题十分关注,几乎占到全部警察问题的六成以上。然而,如前所示1997-2014CNKI中收录的关于警察形象问题的论文数量平均只占全部警察问题论文数量的4.1%2000年收录率最高也仅为5.4%。这进一步说明,学者对警察形象问题研究非常关注,几乎占到全部警察问题研究的六成以上,这说明有关警察形象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所产出的学术成果却极少,这为我们进行警察形象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学术生长空间。  与此同时,近一年内有关军人形象文章的下载频次排名揭示了学界对军人形象的研究主要围绕军人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展开,这类主题的文章占到全部文章的一半以上。可见,从军队自身建设以及军队长远发展为视角来展开军人形象的研究是需要继续完善的课题。(1)

 

  CNKI中以军人形象为篇名的文献为181篇,其中学术论文117篇,这117篇学术论文中包括硕士学位论文16篇和博士学位论文0篇。CNKI中以中国军人为篇名的文献为734篇,其中学术论文为531篇。超星图书中以中国军人形象为篇名的图书为0本。CNKI和中以警察形象为篇名的文献为208篇,其中学术论文为169篇,这169篇学术论文包含硕士学位论文36篇和博士学位论文1篇。CNKI中以中国警察为篇名的文献为1073篇,其中学术论文525篇,这525篇学术论文中包括硕士学位论文24篇和博士学位论文4篇。超星图书中以中国警察为篇名的图书为48本。超星图书中以警察形象为篇名的图书为10本。公安学界第一篇关于警察形象的学术论文是1993年王福寿发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的《刍议交通警察的形象和素质》;第一篇关于军人形象的学术论文是1983年李平分发表在《电影新作》的《当代军人形象初探》。唯一一篇讨论警察形象的博士论文是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的刘昱彤《警察形象危机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第一本以警察形象为篇名的图书是2000年曹礼海的《警察形象塑造论:走向前沿的警察文化战略》。尽管CNKI中有关警察形象的文献只占中国警察问题的文献总数的19%,但是有关警察形象的图书数量却占中国警察问题的图书的33%。而CNKI中关于军人形象的学术论文占中国军人问题研究的22%,可见,与警察形象问题的研究相比,军队更加重视形象问题的研究。

 

  ()新的研究设计: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大众媒体的报道

 

  1. 网络舆情的分析

 

  在当前大数据分析的时代背景下,从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上抓取公众对军人警察关注的海量信息进行处理。这种研究方法被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逐渐带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并为新理论的诞生创造生长基质。对于略显式微的文本研究而言,这种方法可以将所挖掘的海量信息最大化地呈现给研究者。笔者首先以军人警察为检索词,对2011-2015年各省互联网用户对军人警察的搜索关注程度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各省对中国军人中国警察形象作一比较观察。对图3和图7进一步分析可知,2011-2015年全国互联网用户以中国警察为中心词的相关搜索中,搜索用户显著增多发生在2012年,搜索值最高时达2100万。互联网显示其所对应的事件为20125月《<中国警察>纪录片》在国内的播映。2013年,搜索量较2012年之前有略微增幅。2014年搜索量的增势又出现显著增加,在近五年的增势中仅次于2012年,搜索值最高时达700万。互联网显示其所对应的事件为20145月《中国警察将在巴黎景点巡逻》。 可见,近五年来,当与中国警察形象问题相关的热点话题出现时,国内民众对中国警察的整体关注就出现显著增多的趋势。大部分的省份对警察问题的关注程度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警察问题的搜索热度越高,本省发生的与警察有关的事件就越多,越能反映一省治安之状况;“警察问题的搜索用户越多,其中与警察职业相关的人员越多,越能反映一省警力之强弱。东北三省对警察关注程度的波动最为显著,极个别省份的波动无明显变化,例如青海和西藏,这或可与西部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有关,也可能与国家十分注重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有关。除此,对警察关注热度较高的前几个省份有,福建、四川、上海、广东、天津以及山东等地,北京民众对警察关注程度的增速虽有明显变化但较为平稳,未表现出明显的起伏。另外,从2011-2015年各省对警察的关注的截面分析图中还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即在2012年间,各省较前年均有显著的增幅,此节点在互联网上显示的事件为《<中国警察>纪录片》的上映。可见,民众对中国警察的形象问题十分关注,并且在2012年之后,各省对与警察形象有关话题的关注程度开始出现大幅的增加。

 

  除此以外,各省互联网用户对中国军人关注程度也相对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对中国军人搜索热度变化最为显著的省份有:福建、甘肃、辽宁和新疆。对中国军人的搜索量最高和最低的省份分别是北京和西藏,最低的省份或许与该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有关。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人们对中国军人形象的学术关注度远远低于对中国警察形象的学术关注度。然而,与此不同的是,互联网用户对军人的关注程度却远远高于对警察的关注程度。这说明,尽管对军人形象问题的学术研究少于对警察形象问题的研究,但是人们对于中国军人整体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警察群体,这也说明未来的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加大对军人群体的投入。

 

  对用户在互联网上以中国军人中国警察为中心词的检索图谱所呈现的社会网络和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如图4和图5。相关词与圆心的距离表示相关词与中心词的相关性强度;相关词自身大小表示相关词自身搜索指数大小,绿色代表搜索指数下降,红色代表搜索指数上升。2015年网络用户以中国警察为中心词的前后搜索行为所表现出的需求图谱与相关检索词组显示警察形象问题与警察问题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以中国警察为中心词的检索所呈现的辐射状网络图谱中,接近中心度最强的节点是武装警察部队,点度中心度最强的节点是香港。可见,与中国警察相关的所有检索词中,检索指数最高的是香港;而所有检索词中与中国警察关系最密切的检索词是武警,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与中国警察的相关性都呈下降的趋势。指数上升的检索词中,接近中心度最强和点度中心度最强的节点都是警车。在这些检索词中,与警察形象相关检索词有:中国警察服装专卖、中国警察纪录片、专卖(服装)、新式警察服装、新式(服装)、服装,其中专卖(服装)、中国警察纪录片的检索强度呈上升的趋势,与警察形象相关的检索词占全部检索词的四分之一。2015年网络用户以中国军人为中心词的前后搜索行为所表现出的需求图谱与相关检索词组显示与中国军人联系最为紧密的短语也与军人形象有关。如图5所示,在以中国军人为中心词的检索所呈现的辐射状网络图谱中,接近中心度最强的节点是中国军人图片,且需求趋势呈上升的态势。点度中心度最强的节点是图片。可见,与中国军人相关的所有检索词中,检索指数最高的是图片。指数上升的检索词组有:中国军人图片、军人身份证、中国解放军、身份、数量、中国成都军区特种部队、中国特种部队、世界十大特种部队等。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用户对中国的特种部队开始逐渐关注。可见,当前与中国军人问题联系最为紧密的课题也与中国军人的形象问题有关。通过以上对有关中国军人警察的网络舆论分析可知,网络用户对军人和警察的关注程度在全国31个省份中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不同的省份在不同的年份对军人和警察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相同的省份在相同的年份对军人和警察的关注程度各自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讲,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省份对军人和警察群体更为关注,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受互联网普及率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对军人和警察群体的关注普遍偏低。在网络用户的搜索中与军人和警察问题联系较为紧密的搜索词组都与军人和警察的形象问题有关。另外,从整体来看,有关中国军人中国警察的研究由垂直、单向的知识谱系向螺旋或辐射式的关系网络转化。这种关系网络依托信息采编、传播手段和呈现平台等工具对各种关系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为中层理论的构建和实证命题的检验提供方法,所呈现的内容能够清晰地展现中国的军人与警察问题研究的结构关系与研究热点,引导研究者的研究倾向。

 

  2. 大众媒体的报道

 

  为了进一步揭示内在规律,并发现研究问题。笔者对2011-2015年全国各大互联网媒体对与中国警察中国军人相关的新闻报道的热点趋势进行分析。在对中国警察的相关报道中,报道热度在前10的主要新闻头条为:《马飚会见中国警察协会主席田期玉》、《刘坤:一张中国警察的名片》、《中国警察对话山大留学生 交流交通安全法规》、《中国警察今日开始在湄公河进行联合巡逻执法》、《中国警察网经侦在线正式上线运行》、《<中国警察>与全国观众见面》、《典型宣传影视剧化 传递中国警察力量》、《关停中国警察网廉政频道凸显公安反腐思维》、《中国警察将在巴黎景点巡逻》、《法国外长否认中国警察将巡逻巴黎 法国有警察》。这10条新闻报道中与中国警察形象相关的报道占7条,分别是:《刘坤:一张中国警察的名片》、《中国警察对话山大留学生 交流交通安全法规》、《中国警察今日开始在湄公河进行联合巡逻执法》、《<中国警察>与全国观众见面》、《典型宣传影视剧化 传递中国警察力量》、《中国警察将在巴黎景点巡逻》、《法国外长否认中国警察将巡逻巴黎 法国有警察》。在这7条报道中,有5条报道与中国警察的国际化形象与影响有关,分别是:《刘坤:一张中国警察的名片》、《中国警察对话山大留学生 交流交通安全法规》、《中国警察今日开始在湄公河进行联合巡逻执法》、《中国警察将在巴黎景点巡逻》、《法国外长否认中国警察将巡逻巴黎 法国有警察》。这5条报道中,大众媒体对警察报道最多的新闻是:20145月《中国警察将在巴黎景点巡逻》,报道量达54万条。可见大众媒体对中国警察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中国警察形象问题,而对中国警察形象问题关注的焦点突出反映在中国警察的国际化形象与影响上。

 

  在对中国军人的相关报道中,报道热度在前10的主要新闻头条为:《韩媒:韩方将归还中方425具朝鲜战争时阵亡的中国军人遗骸》、《美媒建议美请求国际刑警组织通缉5名中国军人》、《拼了,为了中国军人的荣誉》、《俄罗斯姑娘:中国军人帅极了》、《中国军队将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中国军队历来服理不服霸》、《中国陆军新兴综合保障船在海南三沙入役》、《中国军队历史性改革拉开大幕》、《南苏丹维和指挥官吴建本:敢于担当 展中国军人风采》。大众媒体对军人报道最多的新闻是:20151123日的《中国陆军新兴综合保障船在海南三沙入役》,报道量接近72万条。这10条新闻报道中与中国军人的形象有关的报道为3条,分别是:《拼了,为了中国军人的荣誉》、《俄罗斯姑娘:中国军人帅极了》、《南苏丹维和指挥官吴建本:敢于担当 展中国军人风采》。这3条报道都与中国军人的国际化形象有关,可见大众媒体主要关注中国军人的国际化形象,而国内的网络用户主要关注军人的国内形象,这点与大众媒体与国内网络用户对警察形象关注的侧重点相似。

 

  三、讨论和结论:军人警察形象问题研究的建构与展望

 

  良好的形象建设是内在整体素质的外在反映。警察与军人形象塑造是在新形势下提升警务治理能力与军队治理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扎实推进警务机制的改革,贯彻军事战略的方针、加强军队和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建设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上述讨论,可以对军人形象警察形象的研究主题进行类型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军人和警察形象的研究进行建构与展望。

 

  1. 形象问题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影响因素的角度研究警察形象军人形象

 

  形象问题的研究基础理论为军人与警察形象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贡献了特定价值的理论成果。对原文文献分析,这部分研究现阶段仍较为薄弱。要继续加强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在扎实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军人与警察形象问题的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2. 从公安机关的内部管理组织行为文化角度研究警察的形象问题。

 

  从军队自身建设的角度研究军人的形象问题。警察形象问题研究的具体范畴包括:警察公共关系、警察形象的危机管理以及警察形象的塑造。这一主题领域是当前警察形象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热点问题,研究者主要来自于公安机关与公安学界。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来看,警察形象研究被进一步细化,可操作的研究类型逐渐增多。其中,警察公共关系研究是讨论如何将警察形象向着增进社会公众支持、优化行政执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态势发展的研究。警察公共关系与警察形象危机管理、警察形象塑造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错、交叉和交迭。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注重量化方法的应用,同时采取混合策略型的研究路径。从军队自身建设的角度研究军人的形象问题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少,几乎不到10%。这说明当前一时期,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不以军人形象建设为主。此类情况将为以后的军人形象问题研究提供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生长空间。3. 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研究军人与警察形象的传播与重塑。

 

  互联网与移动网络出现之后,军人和警察形象问题研究不断产生新的、亟待研究的课题。军人和警察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大多表现为智勇且不畏强暴深刻的家国情怀甘于忍受寂寞的英雄式群像。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与微信的普及,军人与警察在街头与民众的冲突随时随地暴露在公众的视野范围之内,对军人和警察形象的多元化报道与民众最初对军人和警察形象的单一认知发生了相对的分离。这种分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表现为突然产生的新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吸纳将原本排斥在外的军人与警察形象涵盖以后,研究者与决策者作为重塑军人和警察形象的直接治理人应该采取哪些更进一步的方法和措施是亟须思考的课题。总之,建设中国国家强制能力,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内现阶段对军人警察问题的研究与认识,拓展军人警察形象问题研究的生长空间,更要具备国际视野与开放思维,充分运用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文献计量学以及公安学的分析方法,多角度、深层次对中国警察形象问题进行全方位、大视野、立体化的观察与研究,为现存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作者:韩璐 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6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