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从“驴”“象”之争看美国政治制度缺陷

2016-06-30 16: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全美国人民每过一小时就要为政府停摆付出667万美元的成本。

 

  富兰克林和汉密尔顿们大概不会想到,精心设计的权力制衡机制,如今竟沦为民主共和两党恶斗不止的工具。

 

  近年来,美国类似的政治纷争屡屡上演,凸显出美国政治制度的深层次弊端。

 

  20131016日,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就政府预算方案终于达成一致,结束了政府停摆状态。然而,在参众两院进行表决前,美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博纳的说法是,斗争将继续。看来,这场游戏还没有结束,只是中场休息而已。民共两党之争愈演愈烈,为我们观察和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缺陷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

 

  ”“之争:最大的输家是美国自己

 

  101日是美国政府2014财政年度的开始。按照美国宪法,政府财政预算需要得到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批准方能生效。控制着众议院的共和党试图将政府预算与奥巴马的医改方案相捆绑,提出推迟实施医改、减少政府拨款等要求,而把持着参议院的民主党则坚持医改法案必须是独立的、清白的,不能受到政府预算和债务上限的影响。民共两党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导致预算案迟迟不能通过,政府拿不到所需的办公经费,只能让部分非核心部门暂时关门打烊,数十万名联邦雇员回家休假,许多政府服务项目受限或关闭。

 

  美国政府面临关门危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统计,在过去30多年里,美国曾18次出现政府停摆,持续时间从几天至十几天不等。美国最近一次、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事件发生在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当时民共两党同样因为预算问题谈判破裂,部分政府部门关门21天,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4亿美元。

 

  美国政府试图淡化党争及政府停摆的影响,总统奥巴马一再保证,两党之间的争夺不会殃及普通民众生活,国务卿克里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向各国喊话,称政府关门不影响美国对外承诺。但美国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对此并不买账,从不同角度指责两党相争带来严重后果。

 

  首先,两党相争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美国专门研究财政问题的非政府组织国家优先项目(Na? tionalPriorities)估算,每过一小时,全美国人民就要为政府停摆付出667万美元的成本。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认为,政府停运状态将使美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最多降低1.4%。另一家评级机构惠誉则警告称,若两党无法尽快达成协议,将考虑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知名智库宏观经济顾问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冲突已经令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了一个百分点,损失的就业岗位高达200万个。

 

  其次,两党相争损害了美国国际形象。奥巴马因政府停摆,不得不取消了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四国和出席APEC峰会的计划。有关国家政府纷纷表示理解,当地媒体则没那么客气,批评美国视法律如同儿戏,发出了美国的承诺是否值得信赖的质疑。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警告美国已经进入极度危险的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要求美国尽快解决财政问题,以避免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损害。英国广播公司批评民共两党不懂得悬崖勒马,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变得怪异。日本《读卖新闻》认为,民共两党绑架世界经济的政治游戏危险至极,给外界留下美国政治劣化的印象,削弱了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俄罗斯新闻网称,美国政府关门招致其他国家的嘲笑和漠视

 

  最后,美国普通民众利益成为两党恶斗的牺牲品。政府关门导致美国近80万政府雇员被无薪休假,加入到临时失业大军中。经费削减和人手不足对部分公共服务产生负面影响,疾病防控中心不得不减少和暂停疾病检测和新药研发,食品安全部门无法保障检验覆盖率,公园、博物馆等公共设施被迫关闭,护照和签证申请被大大延迟,退伍老兵的福利发放难以为继。美国民众也对两党旷日持久的争斗心生厌烦,《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盖洛普等机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政府停摆后民众对国会中民主党和共和党持反对态度的比例均显著增加,共和党的支持率更是跌到历史最低水平,近八成美国人认为政府不靠谱。无论是政府还民众,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害。这场”“之争没有赢家,而最大的输家无疑是美国自己。

 

从“驴”“象”之争看美国政治制度缺陷


  民主失灵:美国政治制度的固有缺陷

 

  民共两党虽达成初步协议,避免了债务违约这一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但两党之争并不会随之偃旗息鼓,可以预见的是,双方未来仍将围绕削减预算赤字、改变医改方案等问题展开明争暗斗。法国《世界报》刊文称,外界常抱怨,在一个数十亿美元一秒钟内就能逃离一个国家、灵活的发展中国家挑战美国优势地位的时代,美国230年前设计的相互制衡的政治体系太笨拙了。从本质上来说,华盛顿这番关门复开门的折腾更像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暴露出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治制度存在诸多深层次弊端。

 

  选举制度的畸形发展导致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竞选保障执政的合法性,通过两党轮流上台维持政策的合理性。然而,经过民主、共和两党长期的相互缠斗,美国选举制度早已偏离初衷,政党和政客奉行选票至上理念,将赢得选举胜利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为打击竞争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绑架国家长远利益。

 

  拿此次两党争论的焦点——奥巴马的医改方案来说,为了在2014年国会中期选举和2016年总统大选中获得优势,奥巴马欲将推动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打造成民主党政府的最大执政亮点,急于看到医改开花结果,罔顾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财政赤字高企的现状和共和党反对意见中的合理之处,拒绝对医改方案做出任何让步;共和党人则故意忽视建立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巨大进步意义,以否决政府预算为筹码阻止和拖延法案实施。

 

  两党为博取选民眼球相互推诿指责,将政府关门归咎于对方,而真正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为美国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对此评论道,当下这场政治危机暴露了美国的民主失灵,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应当避免的坏榜样

 

  政党两极分化引发否决政治横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在意识形态上没有根本性分歧,理念目标也存在很多趋同之处,历史上跨党派合作屡见不鲜。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党开始渐行渐远,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政治极化现象日趋严重。奥巴马在2008年上台之初曾宣扬要建立超越党派的团结,但在实际执政过程中缺乏妥协性与凝聚力,两党合作空间不断收窄。美国的选区制党内预选制等特有的选举制度也迫使政客选择迎合本党基础选民和极端分子,而非与另一政党达成合理的中间派协议。《华盛顿邮报》认为,当前是美国在政治上两极对立最为严重的时期,最的共和党人与最的民主党人相比都更为保守,两党已经几乎不可能开展合作。政见和理念的极端化导致否决政治突出,边缘政策盛行,两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斗争而斗争,府院工作效率效能和政治责任感明显下降。

 

  美国已有十余年未能按时批准通过合理的预算案,两党在国会中运用阻挠议程结束辩论等非常规、对抗性议事手段犹如家常便饭。值得注意的是,美社会舆论并未出现相应的两极分化现象,主流媒体和社会组织仍寄希望于两党重归包容与妥协,这意味着美国政党不仅在意识形态上滑向极端,而且在代表性方面也出现了一定问题。

 

  极度分散的权力体系对合理施政形成巨大障碍。美国在建国之初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权力架构,并将立法机构分成势均力敌的参众两院,以避免政府集权产生负面影响。富兰克林和汉密尔顿们大概不会想到,这套精心设计的权力制衡机制,如今竟沦为民共两党恶斗不止的工具。随着美国政治极化不断加剧,两党热衷于滥用各种制度杠杆为对方设置障碍,极大地降低了国会和政府运行效率。

 

  民主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在美国政治体制下就连这一原则都难以得到彻底贯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仅代表全国10%人口的参议员就可以使一项事关全体美国人的议案无限期搁置,导致立法瘫痪。即便类似医改这样的重要法案能够得以通过,反对方也会设法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阻挠和破坏法案的实施,使政府陷入有法不能依的尴尬境地。曾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不无担忧地指出,美国的制度就是为僵局而设计的,令人更容易阻止行动,而不是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决定。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称美国已经自由得无法治理,改变当前局面需要重建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平衡,这显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美国的政治僵局仍将持续下去。

 

  以美为镜: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政治制度

 

  如何建设合理、有效的政治制度,这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美国两党相争的困局,对我们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全面正确看待美国两党之争。政府暂时停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制度潜力已经耗尽,民共两党再次于最后关头达成协议,证明了美国政治制度仍然具有强大的自我平衡与自我纠偏能力,只是政府关门期间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成本,终究还是要由普通民众买单。

 

  而近年来类似的政治纷争屡屡上演,说明了美国的政治制度与民主体制并不像其宣扬的那么完美,那种将美式资本主义民主视为普世价值,顶礼膜拜、照搬照抄的观念是站不住脚的。西方的月亮并不比较圆,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选择和构建最适合的政治体制,才是对本国人民真正负责任的做法,也体现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应有之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在建设和发展民主政治体制过程中,积极借鉴世界上各种政治文化成果,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有机结合起来,用和谐的政党关系取代竞争的政党关系,在权力分工和民主集中之间建立了平衡,扩大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弥补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不足,避免了由政党竞争所引起的分裂和动荡,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是解决中国问题、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

 

  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活力来源于与时俱进,如果不能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昔日先进的政治理念就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国家前行的障碍。美国民共两党固守传统,既不愿改变双寡头垄断的政治格局,也不愿修改议事程序以促进团结,反而在相互斗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致使政治生态日趋僵化。国外学者也认为,不间断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道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领导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面向未来,勇于创新,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从改革实践中获取动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孔根红 来源:学习活页文选 2013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