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现象,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关注。本文以莱考夫与约翰逊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政治新闻语篇中不同类型的隐喻,并揭示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作用。
一、概念隐喻研究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首次提出是在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著作确立了隐喻在认知领域的研究转向。他们认为,隐喻无所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在书中,两位学者通过引用实例证明了语言与认知隐喻之间的相关性,并将隐喻分为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本体性隐喻三类。此后,许多国内学者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现象,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束定芳(2000)在《隐喻学研究》中对隐喻的特征及工作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在《认知隐喻学》一书中,胡壮麟(2004)从认知的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实质以及应用范围。学者孙毅(2013)以及刘宇红(2011)则对隐喻进行了多维度跨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人们多以隐喻为切入点,来揭示不同的文化与思维模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概念隐喻的研究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概念隐喻大量存在于政治新闻语篇中,本文着重分析了政治语篇中的四种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旅途隐喻以及家庭隐喻。
(一)建筑隐喻
建筑隐喻属于结构隐喻的一种,可以根据一个简单有形的、界限分明的概念来构造一个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建筑隐喻经常作为始源域来表示说明国家发展建设中的许多抽象概念。例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例子中的“建设”一词经常出现在政治语篇中。根据日常经验,任何工程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人们每天的辛勤工作。并且,建筑工程需要在地基建设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地完成。这则例子中,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国家发展的活动通过建筑隐喻被概念化。通过建筑隐喻,国家被概念化为有形的实体建筑,国家领导人为总工程师,全体人民为建设者,成功地将政治话题形象化,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具体,激发人们群众参加建设的积极性。
(二)战争隐喻
在政治新闻中,经常出现“国家发展是一场战争”这一概念隐喻。以战争为始源域的隐喻关键词,比如武器、战斗、策略等,在政治语篇中广泛使用。看下面的例子:“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在战争中,由于敌方会产生破坏并带来潜在危害,他们最终会成为我们的对战目标。策略和战术在作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中使用战略一词来隐喻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策略。再比如:“坚决战胜这场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果,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在这个例子中,出现了“战胜”“保护”“保卫”等战争隐喻的表达,体现了政治语篇中的战争隐喻。通过战争隐喻,国家发展被概念化为一场紧迫的战争,致力于发展的人们为战士,阻碍国家发展的事物,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敌人,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战争中的武器。基于经验相似性在政治语篇中的战争隐喻能够突出政治事物的重要性,像战争一样紧张和关键,以引起民众的重视。其次,战争始源域在政治目标域的映射能够说明国家建设的紧迫性,需要人们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能取例子得成功。
(三)旅途隐喻
根据人们的经验,旅程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与挑战,要到达目的地需要长时间的辛苦跋涉。在政治语篇中,大量存在着“国家发展是一场旅途”这一概念隐喻。比如:“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非西方的人类文明发展新路。”这一新闻中,国家发展中的改革开放这一政策方针被概念化为道路,体现了政治语篇中的旅途隐喻。这一隐喻的使用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这一政策指引着国家建设发展的方向。再看一例:“中国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向了坚实的一步。”例子中将国家发展概念化为旅途,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离目的地又近了一步。由此可知,在旅途始发域到政治目标域的映射中,国家的发展相当于旅途中的不断跋涉前进,促进国家发展的方法是旅途中选择的道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旅途的目的地。并且,旅行者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会经历重要的阶段,称作旅程中的里程碑,这也相当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时期或重大事件。旅途隐喻在政治语篇的应用说明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想要取得成果必须付出努力,经历艰难的考验。同时,旅途隐喻能够激发群众的强烈情感,使其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四)家庭隐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方方面面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国就是家”这一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中国人的价值观与家庭紧密相连。为了说明国家的意义,人们将其概念化为家庭。家庭隐喻能够帮助理解国家这一抽象的概念。看下面的例子:“改革开放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在这则例子中,国家被隐喻为家庭,代表中国是一个完整和谐的大家庭。在一个家庭中,有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每一个成员都是不可替代的。比如下面的例子:“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海内外一切爱国的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这里将所有公民概念化为中华儿女,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在政治语篇中,还存在“政府是父母”这一家庭隐喻。比如:“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就像家庭中的父母一样,政府有责任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保护家庭成员不受自然灾害等问题的侵害。另一方面,公众就像家庭中的成员一样管理自身事务并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与邻居间的关系影响着家庭的快乐程度。在政治语篇中,常将邻国概念化为能够影响家庭和谐的邻居。这个概念隐喻说明了中国与邻国发展和谐友好关系的外交理念。家庭隐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导隐喻,在政治语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隐喻的使用能够激发民众的共鸣,起到说服和激励的积极作用。
三、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作用
隐喻在政治语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效果。首先,隐喻的使用有利于民众理解政治观点。政治观点往往是抽象的、不易于理解的,要想在短时间内引起民众的共鸣,常常需要使用概念隐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概念隐喻通过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可以将人们不熟悉的概念概念化为熟知的、易于理解的概念。比如将国家的发展概念化为房屋建设,就便于民众理解国家发展的基础以及发展计划等一下抽象概念。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将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作为始源域,便于民众理解要传达的内容与政策。其次,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能够激发听众情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听众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一个情感迁移的过程。比如政治语篇中家庭隐喻的使用能够推导出共享的社会价值,进而激发民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当人们认识到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时,会自觉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维护国家的利益。最后,概念隐喻的使用具有劝说功能。政治语篇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达政治观点,劝说民众接收主张并采取行动。隐喻的使用能够将抽象的概念概念化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普通体验的理解,以此达到劝说功能。比如在政治语篇中使用战争隐喻,就能够说明事态的紧迫性,使民众行动起来,这对于劝说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隐喻,作为人们体验世界、生活的一种方式,普遍存在于政治语篇中。本文分析了政治新闻语篇中大量使用的四种概念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旅途隐喻以及家庭隐喻,并揭示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作用。结合具体新闻实例,可知政治语篇中隐喻具有减轻听众理解负担、引起情感共鸣以及劝说的积极作用。
作者:衣丰琪 来源:现代交际 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