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与巧妙生成是教师教学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的必然性要求。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课前做到精心预设,课中做到巧妙生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精心预设与巧妙生成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教师教学不断创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精心预设与巧妙生成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如同一个机器的成功运作,任何一个零件都是不可缺少的。预设,是教师课前做所的课堂规划,精心预设即为教师精心的课堂规划。精心预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心预设时,首先要对课标和教材做充分地解读,熟悉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知识点;其次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最后结合这二者做好课前准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做到了精心预设,方可为巧妙生成奠基。做到精心预设的教师,势必做好了迎接各种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如果课堂中真发生了意外,教师也能够处理自如。巧妙生成中“巧妙”二字,强调的是教师驾驭教学的灵活性,能够灵活处理课堂中非预期的教学现状,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发展。巧妙生成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完成教师教案里面的任务,而是机智地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案,生成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课本身存在着知识点零散、抽象、枯燥的特点,学生传统观念里始终将政治课视为副课,以致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教师讲授不易,学生兴趣不高。众所周知,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对教师的教学不感兴趣,不仅影响教师教学,而且不利于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我们通常说“学以致用”,然而,课堂中不听讲的学生如何实现学以致用呢?新课改背景下,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有责任和义务对课程改革做新的诠释,不能“换汤不换药”,以华丽的表面工作糊弄领导和学生。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真正获益,而不是陪着教师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看到课堂以外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被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问懵,会不知所措。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需要教师课前做到精心预设,教学中灵活巧妙地生成,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教师教学不断创新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步普及。这在一些人看来,教学手段的创新就实现了教学的根本性创新。然而,笔者认为,教学手段只是形式上的创新,真正的创新重要在于理念的创新。如同人们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看法一样,有些人视它如普通工作,有些人却把它当做一份事业。现代教学理念下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实质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些把教学作为一份事业在做、一辈子奋斗在教育前线的人,我们为之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奉献精神,更多的是他们执着教学的理念。他们对教学不会敷衍了事,而会一丝不苟。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到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而遇到突发状况能够淡然若素,灵活处理,巧妙生成。整个课堂教学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引路人,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学生合作学习,师生积极互动。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具备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这一切最终得益于教师的精心预设与巧妙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观察、倾听、发现学生鲜活的思想和观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案,有针对性地展开评价,开发有利于学生后续发展的生成性资源。
精心预设与巧妙生成,重点在后者。教师对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及时捕捉,其实就是教学的一种创新。每个班级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想法或者问题有时候显得特别稀奇古怪,甚至给人一种故意让老师难堪的感觉。但是,正因为有此类学生的存在,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他们,听听他们的观点。因为往往这些学生的观点能够帮助教师巧妙生成。或许这部分学生的答案与问题并不相关,但是一旦教师对此类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他们就会收获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其教学也就容易取得成功。精心预设只是一个铺垫,巧妙生成将对教学的创新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巧妙生成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和参与性,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灵活性的发展。精心预设不是机械地预设,而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这种预设会随着具体的教学发生变动,教师对教学的灵活处理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提问、质疑的机会,促使他们多角度思考、多层面理解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发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体现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可,对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巧妙生成,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然而,习惯了以灌输为主的教师很难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传统上,教师课前写好教案,教学过程中以教案为基准按部就班的进行。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我们称之为教师本位制教学。我们不能片面的断定这种教学方式不好,应该辩证地分析。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首先顺应了我国应试教育的趋势;其次体现了我国多年来的教育传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不相符;同时,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也的确束缚了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然学生是主体,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在教师的预设里,也应该体现学生参与课堂的内容。我们把这种重视学生参与的教育形式称之为学生本位制教学。这种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注重挖掘不同阶段、不同水平学生的优势,进而实现因材施教。预设是教师出于教学需要所做的预先设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即教案里预设的内容不一定用得上,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往往更加灵活。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灵活巧妙地生成。
高中政治课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将学生的主动参与考虑在其中。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发动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将本身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学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教师如何将学生的目光吸引过去是最大的难点。政治课教师应该依据学科特点,设置各种新颖、具有时代性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具体类话题的讨论。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巧妙生成,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堂环境的逐步优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育始终坚持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形式,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知识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掌门人”,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能对教师提出任何异议和辩驳,不能提出规定之外的任何东西。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赋予学生“敢讲话”、“敢发言”的权利,教师乐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课堂教学中逐渐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即师生合作文化的形成。“师生合作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开发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合作关系,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1]师生合作文化的形成,是课堂环境逐步优化的最重要表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来说更加灵活,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共同界定教学情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是“导演”,是课堂的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就教学中发生的非预期性的状况灵活处理、随机应变;学生是“演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乐于与教师合作,为生成性课堂教学增添活力。生成性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还要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作用,更要关注师生、生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语言、眼神等的交流会极大地影响教学的生成,教学生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高中政治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政治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且更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兴趣。精心预设时始终要把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摆在第一位,教学任务也会在教学生成中完成。课堂教学的巧妙生成是对教学预设的完善和升华。
作者:杨敏 来源: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