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由冕服礼制看政治权利

2016-06-17 15: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阎步克《服周之冕》一书围绕着《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探讨了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利的关系。从冕服礼制看政治权利的独特研究视角出发,在服饰史、官阶史、经学史的交界面上,在古礼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中,从宗经复古尊君实用诸角度,探讨《周礼》六冕。该书的写作线索可分为两条:主线为《周礼》六冕制度的建构及兴衰异变,其发展轨迹为由衰而盛、由盛而衰;辅线为君尊臣卑、官贵民贱的等级体制的发展,其轨迹在三千年中扶摇直上,历久不衰。

 

  一、《周礼》六冕制度的建构及兴衰异变

 

  阎步克《服周之冕》开篇以一个奇特的现象谈起:公元656年,即唐高宗的显庆元年,长孙无忌、于志宁、许敬宗等大臣向皇帝提交的一份奏疏中提到,皇帝在祭祀社稷的时候穿着绣冕,冕四旒而服三章,祭日月的时候穿着玄冕,冕三旒而服无章。根据令文的规定,那只相当于四品、五品官的冕服。同时,三公助祭时却穿着衮冕(九旈九章),孤、卿助祭时却穿着毳冕(七旒七章)、鷩冕(五旒无章)。皇帝冕服的章旒之数,居然只与四五品官相同!这种君少臣多、在礼制等级上君臣倒置的情况,在中国礼制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君臣倒置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由于冕服的等级结构与运用规则造成的。冕服可既可依祭祀种类而异,又可依身份高下而异,这两者之间是会出现牴牾的。皇帝依祭祀等级服冕,可称为规则一”;依爵位等级服冕,即助祭官员只按官品高下服冕,在各等祭祀中始终不变,这可称为规则二。若规则一规则二同时运用,皇帝与官员的冕服等级一变一不变,君臣冕服就会出现尊卑倒置。

 

值得注意的是,阎步克提出《周礼》的六冕之制是被想象建构出来的,是历史上本不存在的。六冕的建构首先通过《周礼》作者搜罗现行冕名,如衮冕、玄冕、絺冕,再加上通用的羽冠、毳帽等,将之汇聚一处;然后割断它们旧日所指,抹煞它们的本来形制,再用井然有序的章旒等级重新安排其外观,令其焕然一新;最后就是把它们跟祭祀等级、跟王朝爵命搭配起来。

 

  二、君尊臣卑、官贵民贱的等级体制的发展

 

  君尊臣卑、官贵民贱的等级体制的发展轨迹,在三千年中扶摇直上。这样的等级体制,穿越了宗经复古的浪漫时代,日益完善,并寄托于新的舆服形式之中。无论是从宗经复古尊君实用方面考虑,还是从政权分配与神权分配由分散到集中化方面考虑,都能体现出君尊臣卑、官贵民贱的这种等级体制扶摇直上的发展轨迹。

 由冕服礼制看政治权利

首先从宗经复古方面说,王朝采用古礼,就等于打起了一面鲜艳的红旗,表明本朝系圣人的追随者和经典的奉行者。战国的剧烈历史转型,造成了礼崩乐坏和礼、法分途。在政治领域,帝国法制在突飞猛进,古礼传统呈现断裂;但在学术领域,古礼却也在儒生的研讨建构中获得了空前发展。士人阶层的宗经复古的观念导致了帝制时代古礼的轨迹重新上升。

 

为了把拥有丰厚文化资产的士人整合到体制之内,迎合士人而制作礼乐服周之冕,也是必要之举。然后从尊君实用方面说,冕服必须被改造以适合时政国情。《周礼》六冕礼制建构是一种理想国想象,通过初次建构二次建构,并非实用立法,很难避免空想或纯理成分,某种程度上只是一座空中楼阁

 

君臣可以只吸收其蕴含的政治思想,有选择的利用其中的制度资源。为了维护皇族的政治权利,体现君尊臣卑、官贵民贱的等级体制,历朝的一些统治者通过对冕制的一些安排来维护皇权与皇室,彰显了服饰背后的权利。最后从政权分配与神权分配由分散到集中化方面说,周朝的神权分配和政权分配时相对分散的,相应的就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在各自的领地上各祭各的,这就是六冕结构的立足基础。

 

六冕的结构性来源,是周朝的等级祭祀制、等级君主制和等级祭服制,体现的是如王之服的特征。但是随着政治转型之后的王权强化,政权与神权的分配越来越集中化了。

 

  三、结语

 

阎步克《服周之冕》通过《周礼》六冕的建构及兴衰异变,观察中国古礼与王朝等级制的互动,以及其间宗经复古尊君实用各种考虑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考察等级服饰是如何包裹的权力与利益,即从冕服礼制看政治权利。在服饰、官阶史和经学史的交界面,发掘出服饰背后的权力,学术背后的利益。

 

阎步克在研究视角上通过服饰研究其背后的权利以及政权品位结构,将大量精力投放在冕服与官阶的关系上。在研究方法上则大量采用了数字化的结构及变化,大量的形式排比,即通过列表来分析各代章旒等级,及其与政治等级的关系。采用一种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方法,其结构严谨,论证有据,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李晓美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5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