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论国际移民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2016-06-17 14: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战后,随着新经济的成长,世界性的人员迁徙变得更加频繁。这种迁徙也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也受到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因此,这种情况下的移民模式开始具备一些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的新特点,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一、背景

 

地区和世界范围的移民自古有之,绝对不是近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原始社会人们的迁徙使人类遍布于全球,只不过当时的移民是自发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移民开始受到国家政权的控制,人员流动的随意性降低。这时期的移民主要发生在各国国家范围内,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的影响。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特征要求把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扩大到世界范围,人员的流动也开始扩大到世界范围。这种条件下,各国各地区都逐渐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移民的成因和去向也跟着复杂起来。但是这种流动决不是随意的,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世界进行活动的需要促成的。

 

  二战后,随着新经济的成长,世界性的人员迁徙变得更加频繁。这种迁徙也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也受到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因此,这种情况下的移民模式开始具备一些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的新特点,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国际移民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原因

 

  ()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家和地区间移民的自由度将有大的提高

 

  冷战时期,东西方互相仇视导致劳工流动的压力阀长期紧闭,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几乎陷于停顿。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道路上阻碍力量陡然减轻,各国间互相交流的强烈愿望使得自由移民成为可能。虽然各国政府对国内民众迁徙会采取种种限制措施,但是全球化的浪潮始终会淹没它们。

 

  2、国家和地区间移民的合法性将有大的改善

 

  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各国多将劳动力视为国家的财富,严格地限制人民出国,在历史上甚至曾多次出现各国为争夺劳动力而发动战争的情况。另外,古代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围绕土地展开,奴隶、农民被迫依附在土地上,流动性很低。再加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低,移民不具备应有的物质基础。即使有小规模的人员迁徙也绝非出自本意,而是出于生活贫困或政治压迫。中国封建时代东南沿海一带往东南亚移民即属于上述情况。移民不仅没有合法的身份,而且被当作弃民

 

  西方近代以来的殖民活动使西方人遍布世界各地,同时他们的经济活动把移民的范围推向全球。但我们仍不能认为这时世界上的移民活动已经是自由流动了,因为西方殖民者到处掠夺劳工为他们的殖民经济服务并非出自劳工本人的自愿。万恶的奴隶贸易更是严重践踏了人权,毫无公理公法可言。不仅如此,积贫积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无力保护它们在海外的侨民,只能任其飘摇。

 

  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情况明显发生了改观,关于移民的国际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各国政府也十分关注海外侨民的利益,派出各级外交机构负责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各国对别国移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甚至给他们以国民身份。这些移民对他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工作是所在国人民不可取代的。有一种独特的情况,现在世界上出现了很多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它们通过立法让成员国人们自由流动。这些国家内部由于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很难说清他们是哪国的国民。

 

  3、各国间移民的成分、方向差异很大

 

  奴隶、封建时代,移民多为劳苦大众,此外便是少量在各国流动的商人。移民去向主要是人多地狭的国家流向人少地广的国家,过去后主要是经营农牧业和商业。近代以来的移民则多是殖民者驱动的结果,东方移民的成分多为在工矿业和种植业劳动的工人。与此相对应,西方移民的成分则大多成为工矿业主和种植园主,是东方移民的剥削者。这些移民的性质可以归结为劳工移民和商业移民,并且带有强制的成分。

 

  全球化时代的移民与上述移民的内容完全不同。不管发展程度如何,各国的移民均为全球化的经济服务。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量不断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等同于近代移民。因为这些劳务是发达国家所需要的,这些劳务的输出多是有组织的和合法的。发达国家表面上输出资本,融资于世界各地,但实质上这一做法是得到发展中国家同意和有利于它们发展的。再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人员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深,并且是双向的。当然,现今的移民也不完全是平等的,在某些方面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

 

  4、移民融入移居国的进程将加快

 

  由于移居国基本上废除了对的歧视措施,全球化文明激荡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人们文化、生活交流日益频繁,所以移民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生活。而以前,移民多遭到当地政府的敌视和经济上的困境,土著也对移民的生产生活不满。此种情况下,移民的生活圈子狭小,不愿意和当地人交流,甚至形成独立的移民社会。全球化时代这种人才互动也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的原因

 论国际移民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出路

  1、经济原因

 

  (1)贫富差距: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全球生产体系的结构重整,深化了工业先进国与开发中国家落差,吸引劳动力的迁徙。新古典经济均衡理论认为,国家之间工资上的差距是移民产生的根源,即理性个人想要获取更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和对出国后收入提高的预期。

 

  (2)国际竞争: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保护主义浪潮方兴未艾,新的贸易壁垒浮现,也会带动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迁移。

 

  (3)科技进步:交通与信息业的革命为跨国移民提供了愈来愈便利的条件。网络说与累积效应说认为,网络是实现移民的重要中介,也是一种社会资本,能大大降低移民的成本和风险。移民网络一旦形成便具有乘法效应并使移民过程获得自行发展的内在机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4)产业结构的变动:劳工市场分割论认为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发达国家出现了资本密集型的高效高收入部门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低效低收入部门,导致双重劳动市场的出现。由于当地居民不愿进入低效低收入劳动市场因而不得不靠外来移民填补空缺。外来移民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结构性需求。

 

  2、文化原因

 

  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的文化原因是文化多元性。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文化的多元,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全球移民的趋势。

 

  3政治原因

 

  欧盟的成立和扩大以及局部冲突和战争是欧洲成为移民重要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后冷战时期中国际局面及权力结构均势重新调整,部分国家内部多元族群之间的冲突与暴力增加。国家的政策导向:在某些经济学者眼中,劳动力与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本质上是同质的且可以互相替代的,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劳动力不仅是一种生产要素和特殊商品,还是在一国主权范围内享有人权和公民权的社会主体,所以国际移民劳工的流动深受输入国和输出国政策的影响。

 

  4、社会原因

 

  (1)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极度缺乏而发展中国家人口正处于高增长期,劳动力大量过剩。

 

  (2)组织渠道多样化:全球化过程中各种官方与民间网络的发展为人口跨国迁移提供了渠道和机制。移民网络的形成扩大了移民信息来源,降低了移居成本和风险,使整个移民的过程获得内在的动力。而移民产业的兴起更促进移民数量的增加。

 

  (3)人口成长压力与生态环境压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移民队伍。

 

  三、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的政治经济影响

 

  ()对迁出国

 

  A、积极作用

 

  (1)减轻国内就业压力,缓和国内失业状况,节省国家社会开支

 

  (2)增加外汇收入,改善经常性外汇支出

 

  (3)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4)保持国内劳动者收入的稳定,并增加国际移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B、消极影响

 

  主要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原籍国的经济发展。

 

  ()对迁入国

 

  A、积极作用

 

  (1)弥补国内劳动力缺口,有助于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2)通过接受国外技术智力型劳动力,可节省大量的培养费。

 

  (3)缓解劳动力工资上升的压力,对劳动成本上升有制约作用。

 

  B、消极影响

 

  从迁入国方面考察,国际移民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移民特别是难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世界部分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了某些地区不安定的因素。

 

  ()对国际政治经济

 

  A、积极作用

 

  (1)推动生产国际化的发展

 

  (2)加快资金和技术的国际移动

 

  (3)增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

 

  (4)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和数量

 

  (5)有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B、消极影响

 

  (1)国际移民对民族国家管理控制其领土事务的权威、能力提出了挑战。

 

  (2)形成多元文化及多重认同,对民族国家的社会及政治稳定造成危害。

 

  (3)国际移民加剧了南北双方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国际移民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短缺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国际移民却使南方国家更加边缘化、贫困化。

 

  (4)国际移民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和艾滋病的蔓延。

 

  (5)国际移民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

 

  四、中国移民现状及应对出路

 

  ()现状

 

  全球化时代的移民对中国影响极大,因为中国六七十年代特别是在改革开发之后出现了新一轮移民大潮。这批移民不同于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华工出国,更不同于封建时代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民流亡。这次移民大潮以知识性移民为主,出国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移民的方向来看,欧美取代东南亚成为中国新移民的首选目的地。当然这不是中国仅有的情况,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如此,只是没有中国明显罢了。另外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已定居东南亚的华人也出现再移民的倾向,移居对象主要也是欧美。据有关统计,自1978年至1997年间,我国累计出国留学40万人,除10万在校学习者外,学成归国者仅10余万,回归率与滞留率呈现12的比例。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这一比例大致为21。北大有些科系的学生76%都跑到美国去了。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曾不无讽刺地说道:现在科教是科教了,兴都兴到美国了。

 

  这些新移民在为移居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中国这个人才匮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中国应对人才外流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工业经济时代,最激烈的竞争是争夺资源和市场;但知识经济时代,最激烈的竞争是争夺人才。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只有能留住世界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早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同时,还要树立人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国内人才缺乏的领域应采取自主培养和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措施。

 

  2、建立完善能够充分体现知识价值的制度环境

 

  (1)完善人事制度,针对人才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要树立人才管理的大局意识,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实行按岗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激励机制,推进公开招聘、签约聘任、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

 

  (2)改革报酬制度,逐步实行市场工资机制,人才的价值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工资报酬按市场机制调节,建立以业绩为取向的分配机制。在留学回国经营者分配方面,在推进经营者职业化和市场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行经营者年薪制、期权股份制、特殊劳动贡献分红等多种要素分配形式。在留学回国科研人员分配方面,积极推行期权、期股制度,试行科研成果转化后发明人限期按比例分享利润等制度。

 

  3、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建立创业园区

 

  留学人员在本国创业,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政府应给予资金补助。留学人员用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入股投资,政府应不限定其成果价值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同时,以大连科技创新园和上海回国人员创新园为范本,因地适宜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为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和配套的科研与生产研究经费或风险投资基金。这既需要从宏观上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优化市场政策环境、转变社会价值观,又需要从微观上改进创业园的管理模式、加强创业园内部制度化和规范化、推进服务体系的建设。

 

  4、实施重点投资战略,建设人才高地

 

  实施重点投资战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综合效益。集中财力加强对重点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的人力资本投资,确保已列人国家重点发展计划的重点高等院校、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攻关项目能够得到充足的经费保证和政策支持,以实现筑巢引凤的目的,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向这些地方集中,使这些单位真正形成具有人才聚散功能和学术技术辐射功能的人才高地。

 

  5、把吸引留学人员的计划纳入人才总体规划

 

  (1)加强统一协调,完善优惠政策,实现部门联动,针对国家整体的引智工作需求,制定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为国服务的总体规划。

 

  (2)建立海外华人专家数据中心,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社团的广泛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3)给予资金支持,组建海外科技兵团,广泛联络和团结海外华人专家,鼓励其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献计献策,推进海内外华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6、拓展海外华人专家为国服务的多种渠道

 

  一方面,利用"两个基地"模式,推动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外与国内的工作的有机结合,加强多种形式的海外人才国内基地的建设,鼓励和海外华人专家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非敏感领域的科研工作,有选择性地开放国内的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国内专家与海外华人学者之间的科研合作。

 

  另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吸引当地的留学人员和华人专家加盟,采取发明专利、专有技术、管理等要素入股的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可以借鉴微软、摩托罗拉等跨国集团来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做法,直接在海外成立研究中心,利用海外华人专家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实行跨国生产和经营,或将其转移到国内。

 

  作者:陈昌明 来源:西江文艺 2016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