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许有壬与元代政治关系研究

2016-06-15 16: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许有壬是元代河南士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元代朝廷的重臣。他先投身教职、委任吏员,后因科举而高中进士,授予七品同知官职,辗转主事、御史等官,最后升迁至中书左丞。他的人生经历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基本上涵盖了元代的大半个时期,考察和研究其活动可以探视元代政治变化的痕迹。

 

  许有壬(1287-1364),字可用,号圭塘先生。幼承家学,后随父入读湖南各地县学,有一目五行之聪慧。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高中进士,授七品同知辽州,英宗和泰定帝朝,出任监察御史,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升中书左丞。至正二十四年(1364)卒,谥号文忠。《元史》有传,存有《至正集》、《圭塘小稿》和《圭塘欸乃集》文集。

 

  一、出身寒素

 

  许有壬籍贯许昌,家族曾是当地的名门大姓,惟许氏为颖著姓[1]元中统年间,因战乱流离失所,祖父许毅迁至彰德汤阴(今河南汤阴),并定居于此,遂为汤阴人。许有壬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九月中旬,字可用,排行老二,出生于武昌。幼年时,父亲许熙载教文识字,先生幼颖悟,先公(许熙载)自教之。所学内容,不外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启蒙书。此外,母亲高氏也常督促读书,尝曰:吾教子苟成,当富彼百倍。人但励志,安贫渎货,其效应后自见也。’”[2]因双亲在教育方面的严苛,许有壬对读书作文甚是用功,同时也有较强的兴趣,他在《送界画林一清赴台州》中说:予幼读书江南,舍书无所嗜。”[3]八岁,正式入小学,读于父亲许熙载任职零陵的县学,师从庐陵李秋山先生。十岁,因父亲迁调衡州提控案牍,家人一同迁居,入郡学读书,师从前朝(宋朝)进士吴刚中。在衡阳郡学,许有壬共读书六年有余,这段时间内,许有壬接受了正统的学术知识。挈有壬进拜,问所业,且命赋诗,偶不辱教。”[4]了解了故老口中的前朝故事,见闻增加。时混一才二十年,故老尚多,幸及从学,粗有得也。”[5]此外还读书武昌、湘潭等地。因读书地点和所教老师变化频繁,造成许有壬所学知识庞杂繁多,无学统可寻

 

  二、游学求仕

 

  1306年,许有壬成年。成人后的他,必须思考人生和个人发展问题。随父亲奔波生活和县城资源,显然已不能满足许有壬的追求,于是,他在征求家人的同意后,决定北上京师,开拓更宽广的空间。

 许有壬与元代政治关系研究

  大德十一年(1307),许有壬抱着施展宏图的抱负至京。但因无人举荐,不得以落魄京华三年。三年间,结识了一些京城名家,了解不少朝野史事和逸闻。有壬早读《吟啸集》《指南录》,见公自述甚明。三十年前游京师,故老能言公者尚多,而讶其传之未见于世也。”[6]“予入京早,若将作同知任瑛之狱,尚书右丞保八之死,皆及见者也。”[7]并与散曲家贯云石相交,作《木兰花慢》词,云:

 

  渺西风天地,拂吟袖,出重城。正秋满名园,松枯石润,竹瘦霜清。扁舟采菱歌断,但一泓寒碧画桥平。放眼奇观台上,太行飞入檐楹。主人声利一毫轻,爱客见髙情。便芡剥骊珠,莲分冰茧,酒注金瓶。风流故家文献,况登高能赋有诸甥。清露堂前好月,多应喜我留名。[8]

 

  但因无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予落魄京华,元镇召入同邸,忘年市饮无虚日。”[9]他后来在《沁园春·次班彦功韵》词中,回忆自己游历京师的情景,有说:旅食京华,蜀道天难,邯郸梦回。笑白衣苍狗,悠悠无定,黄尘赤日,扰扰何为。长铗休弹,瑶琴时鼓,倦鸟谁教强去来。衡门下,幸良辰良友,同酒同诗。功名少壮为期。奈身外升沉自不知。算人间难得,还丹大药,山中尽有,老树清溪。蕙帐云空,石田苔满,应被山灵怪去迟。春来也,向故园回首,归去休迷。”[10]即便如此不得意,许有壬并没有放弃游学的念头,仍以以当年志,为国微躯曾许壮游汗漫之心,[11]期待着能被人赏识而获举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许有壬坚守和好友举荐下,于至大二年已酉(1309)年末,被授予教职——开宁路学正。俄,皆用茂异,调校职,元用饯予北,而后南焉。” [12]三年后,即皇庆元年壬子(1312),被提升为教授,授开宁路学正,升教授。但因元武宗的病逝,繁华一时的中都之地随后即被元仁宗废弃,许有壬不得不辞去教授,离开隆兴。在离开隆兴,前往大都的路上,有幸接到山北廉访司书吏的任命,独身一人前往山北。《韩公神道碑铭》亦云:皇庆壬子,有壬以教官辟山北,公实长幕。”[13]在山北一年后,即元仁宗皇庆癸丑二年(1313)十一月,仁宗下诏行科举。《元史·仁宗本纪》载:“(皇庆二年)十一月甲辰,行科举。诏天下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贡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亲试于廷,赐及第出身有差。”[14]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许有壬弃职应荐,行舟江南,预备科举考试。

 

  三、任职地方

 

  延祐首科是许有壬政治舞台的转折点。延祐二年(1315),许有壬在经历乡试、会试后,进入殿试阶段。殿试成绩,《践首科贴黄》载:殿策复沾前列,中实骇作。”[15]取得三甲前列,擢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在辽州,许有壬葺庙敦学,躬身祷雨,明辨刑狱,严惩豪霸,始终以关心民众疾苦,维持州郡治安稳定为己任,廉洁清省,深得百姓爱戴。至治元年(1321),迁吏部主事。二年,转江南行台监察御史。”[16]行部广东时,以贪墨劾罢廉访副使哈只、蔡衍。巡至江西,以鉴别真伪昏钞之难安抚钞者。对所行之地民众疾苦,撰《鄱阳即事(二首》、《行建德县民有诉作桥罹害者作徒杠行》诗和《陈酉娘》、《丁忧委差》文上奏。至治三年(1323),许有壬迁监察御史(内台御史)。八月,英宗自上都南还大都,驻跸南坡(在上都西南30)。当晚,御史大夫铁失、蒙古诸王及臣僚等16人以铁失所领阿速卫为外应,杀死英宗和中书右丞相拜住。面对如此环境,许有壬暗地收集铁失等党人罪证,等待时机,有壬即疏守庸及经历朵儿只班、监察御史郭也先忽都,阿附铁失之罪以俟。”[17]九月,泰定帝即位于龙居河(即怯绿连河)。许有壬等御史官员不断上书,要求严惩叛逆之徒。如至治三年(1323)“十二月乙亥,监察御史脱脱、赵成庆等言铁木迭儿在先朝,包藏祸心,离间亲藩,诛戮大臣,使先帝孤立,卒罹大祸。其子锁南,亲与逆谋,久逭天宪,乞正其罪,以快元元之心。月鲁、秃秃哈、速敦皆铁失之党,不宜宽宥。”[18]此外,积极上言献策,如《正始十事》。一曰:辅翼太子,宜先训导;二曰:遴选长官,宜先培养;三曰:通籍宫禁,宜别贵贱;四曰:欲谨兵权,宜削兼领;五曰:武备废弛,宜加修饬;六曰:贼臣妻妾,宜禁势官征索;七曰:前赦权以止变,宜再诏以正名;八曰:铁木迭儿诸子宜籍没,以惩恶;九曰:考验经费,以减民赋。十曰:撙节浮蠧,以纾国用。”[19]表彰受祸害大臣赵世延等,中书平章王毅、右丞髙防、横罹夺爵,而四川行省平章赵世延,受祸尤惨,皆请雪冤复职。”[20]三月,在泰定帝设立詹事院后,许有壬被选为詹事中议。

 

  四、执政中书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九月,许有壬拜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至正元年(1341)升迁中书左丞。《元史》记其可述之事,主要事迹见下表:

 

  执政中书后行治事功简表

 

  时间 官职 所行事迹 史料来源

 

  至元元年(1335) 参知政事 议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非礼。 《元史》卷38《顺帝本纪》

 

  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有壬力争罢科举之弊端。 《元史》卷143《彻里帖木儿传》;《元史》卷182《许有壬传》

 

  进讲明仁殿 《元史》卷38《顺帝本纪》

 

  至正二年(1342) 中书左丞 金口开运河 《元史》卷182《许有壬传》

 

  科举复试,委任大都科考官。 《至正集》卷五《至正壬午二月复科,知贡举,有感而作》

 

  至正三年正月(1343),许有壬被谗罢中书左丞,归安阳。《元史·许有壬传》载:先是,有壬之父熙载仕长沙日,设义学,训诸生。既殁,而诸生思之,为立东冈书院,朝廷赐额设官,以为育才之地。南台监察御史木八剌沙,缘睚眦怨,言书院不当立,并构浮辞,诬蔑有壬,并其二弟有仪、有孚,有壬遂称病归。”[21]至正六年(1346)四月,赴翰林学士召,不得志而归。《特进大宗师闲闲吴公挽诗序》云:甫入京,公即率其徒治具,相劳旅馆中。既陛见,将归,造承庆堂,不告以故,但酒至为引满。公曰:快意若是,岂欲去而留别耶?”有壬明日遂行。”[22]后虽有任命,但因年龄原因,多是学士闲职,政治上少有建树。

 

  作者:苏鹏宇 来源:文化产业 2015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